教案的编写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为了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和逻辑性。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其次,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发展需要。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些范例中,你可以看到不同科目和不同年级的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一
二年级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其中,优生占70%,中等生占20%,差生占10%。这些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教育,他们懂得了怎样团结同学,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总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按不同的类别分类整理。
6、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发育乘法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把加法写成乘法。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二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三
“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始就设计分苹果,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直观容易理解。这样在课的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学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主动性的参与,在小组合作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与别人交流,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是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四
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五
我班有学生55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一);。
(4)长方体(二);。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习。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7课时。
(4)长方体(二);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8课时。
(6)百分数;11课时。
(7)统计;5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习、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六
有4张同样的圆形纸片。
(1)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2)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3)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4)每1/3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5)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二、画一画。
1.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长1/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3/4里面有几个1/8?
画一画:
列示:
三、填一填,想一想。
在〇里填上“”“。
4÷1/2〇4×24÷1/3〇4×34÷1/4〇4×4。
2÷1/3〇2×32÷2/3〇2×3/23/4÷1/8〇×8。
你发现了什么?()。
四、试一试。
8÷6/75/12÷3。
()。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七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圆片。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三)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后记: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八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提高估算意识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纸。
一、课前交流。
二、复习引入。
师: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两个手指头呢?如果要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算式怎么写?(板书:1+2=3)。
师:接下来老师还是伸出一个手指头,除了1以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5。(师:谁明白他意思?他是怎么想的?)两个手指头呢?(板书:1/52/5)。
师:大家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三、新课教学。
(一)同分母分数。
1.设疑。
师:如果把这两个分数也合并起来,结果是多少?肯定吗?可我上二年级的女儿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是3/10(板书),而且她振振有词地找到了理由,你们和我一起做一做,左手用1个手指表示1/5,右手用两个手指头表示2/5,合起来3/10。
2.解惑。
师:究竟谁的对?请说明理由。
师:谁来解释一下我女儿的问题出在哪儿?
师:对,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单位1。实际上我们得到的不是3个1/10,而是3个1/5,所以结果等于3/5。(板书)。
3.明理。
师:这个例子说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它们的分数单位没有发生变化,相加的只是分数单位的个数。
师:1+2=3与1/5+2/5=3/5有联系吗?想一想它们的算理一样吗?
师:对,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发生了变化而已。
4.应用。
师:有了这种认识,这两个题目一定不成问题,谁能迅速说出答案?
5.总结。
师:观察一下我们做过的几个题目,有什么显着的特点?(板书:同分母)。
师:你能总结出计算这类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吗?(课件)。
6.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二)异分母分数。
1.承上启下。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得数:3/6和3/9,我们还应该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处理,谁能明白老师的意图?对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意义、大小、分数单位、分母不相同(板书:异分母)等。
2.提出问题。
3.明确方向。
4.转化学习。
师:是呀!我们可不可以在不改变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情况下,把它们的分母统一起来吗?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2)板书讲解。
(3)课件展示。
师:即使我们简单的把这两份合在一起,我们也不能准确的说出它究竟占了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因此,只有通过通分的方法,把这两个分数细化为3/6和2/6,从而得出它们的结果是5/6。
(4)归纳方法。
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准备怎么归纳?
(三)总结方法并介绍数学文化。
师:让你们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简单的知识曾令欧洲人十分头痛,德语有句古老的谚语:掉进分数里去了。就是指说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的尴尬处境。这句话是怎样产生的呢?(课件)。
四、巩固练习。
1.算一算。
2.选一选。
3.比一比。
4.填一填。
五、拓展提高。
师:课前交流时,我们谈到了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一看。想一想,有没有办法让三个儿子在不破坏规定的前提下继承到父亲的遗产呢?这办法还真有。(课件)。
师:现在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其实,这位农夫在设计遗嘱时,是把18作为单位1,而他只留下了17头牛,是18头牛的17/18,而三兄弟的分牛的份额17/18刚才一样,只不过在分年是我们要以18作为单位1,没不是用17作为单位1。
六、总结全课。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九
课本第75—76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
1、我能通过学习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我能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我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我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准备3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展示动手操作。
2、自学教材7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通过例1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2)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怎么样变化的?
(3)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十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十一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让学生通读题目、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的重要词句,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数量就是作单位“1”的数量,画线段图就先画作单位“1”这个数量,再画与之对应的数量的线段图;“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十二
使学生理解、掌握从1里减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例5是介绍从1里减一个真分数的方法。先把1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试一试是练习从1里减两个不同分母的真分数。例6是介绍从1里减两个分母不同的真分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把1转化成各种不同分母的假分数p126。
2.说一说1还可以转化成哪些分数?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5。
a、出示例5。
b、把什么看作单位“1”?怎么想?
c、列式计算。
d、看书p126。
e、口答p127、1。
2.试一试p126。
3.教学例6。
a、你想怎么算?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反馈。
c、讲评,得出最简方法。
d、试一试p127。
e、口答p127、2。
4.小结:怎样算1减真分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27、3。
2.解方程p127、4。
3.应用题p128、5--6。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说些什么?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十三
一、我最棒。(哪三个数相加得1000?)。
402433288258279340。
++=1000++=1000。
二、直接写得数。
三、小裁判。(先判断对错,然后把错的改正过来。)。
=0+50=100+50。
=50=150。
=62=388。
四、请你连一连。
25824097129750。
五、计算下面各题。
六、解决问题。
1、欢乐购物。
(1)买第一件上衣所花的钱比第三件和第四件的总和少多少元?
(2)小明打算买两件上衣一条裤子,至少要花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为希望小学捐款。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钱?
(2)五年级捐了多少钱?
3、购买家用电器。
一台电风扇236元,一个电饭锅128元,一个煤气灶318元。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十四
教科书第47页例7、例8和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6题。
1、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探索过程,知道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通过画图、分析、说理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数感,培养分析、比较、笼统、概括等数学考虑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同学主动探索与合作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知道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组织画图、分析、说理等数学活动,让同学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探索过程。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1、谈话导入
2、出示例7: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
4/4=( ) 10/5=( ) 28/7=( )
组织同学交流想法:画图来想或者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板书:10/5=10÷5=2。
教师指出:除法计算和画图分析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把10/5化成整数,可以用除法算式10÷5=2来表示转化的过程和结果。
(3)谈话:28/7化成整数是多少呢,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呢?
(4)谈话:刚才,我们把这几个假分数都化成了整数,观察这几个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同学考虑后回答。)
(5)小结: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
(6)提问:观察刚才同学们自身列举的几个假分数,看看哪些能化成整数,分别等于几?你还能再说几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吗?(同桌同学之间互相练习。)
1、谈话:还有很多假分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又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呢?以4/3为例,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
(1)提问:在这样的直线上,4/3用哪个点表示?
(2)教师引导同学考虑并说明:4/3里面有4个1/3,可以看成是3个1/3也就是3/3和1个1/3合成的数,3/3等于整数1,所以4/3也可以看成是1和1/3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2、介绍写法和读法。
教师板书,同学相应在本子上写一写,再读一读。
3、小结: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把它化成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1、谈话:怎样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呢?请同学们以11/4为例,先自身考虑一下。
出示例8:怎样把11/4化成带分数?
2、组织交流。
同学的想法可能有:
(1)画图。
(2)推算:11/4里面有11个1/4,其中8个1/4是2,3个1/4是3/4,2和3/4合起来是2又3/4。
(3)用11÷4=2------3,表示11/4里面有2个4/4,3表示还剩下3个1/4,就是3/4,2和3/4合起来是2又3/4。
4、小结:用除法可以简明地表示出刚才同学们画图和分析的过程。
5、总结方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和带分数。假分数怎样可以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呢?(分子除以分母,假如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假如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局部,余数作为分数局部的分子,分母不变。)
1、“练一练”。
同学在本子上独立练习,同时指名四位同学板演,教师结合板演进行讲评。
2、练习九第2题。
同学理解题意后独立考虑,然后在书上填写,再交流,说说怎样改写的。
3、练习九第4题。
剩下的同学自身填一填,和时交流反馈。
3、练习九第5题。
(1)谈话:我们已经能够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反过来,你会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吗?请你试一试。
(2)同学独立完成第5题,然后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4、练习九第6题。
(1)先让同学独立考虑,用自身喜欢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2)组织同学交流,说说怎样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的。
(3)教师说明:从分数大小来说,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假分数两类。假分数中那些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那些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假分数参与数的大小比较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在同学了解了怎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后,让同学看一下第二组的分数能化成整数吗?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第一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是由于分子是分母的倍数,而第二组的假分数分子分母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所以无法化成整数。师:这类假分数我们可以化成什么形式的数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同学在疑惑、焦虑、盼望、猜测中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此时没有简单的告知,而是充沛利用这个问题情境,让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内容,让生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从课本中去考虑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验证,解决相关的问题,同学学得很是轻松,重点、难点在无形中转化为同学容易掌握的知识点。
对于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同学很容易理解能将其化成整数,而当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我是直接向同学说明能将其转化为带分数和带分数的构成。
对于转化后带分数的整数局部的数,分数局部的分子和分母是如何确定的我是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的:将分子除以分母后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局部,余数是分数局部的分子,分母是原来的分母。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十五
(1)进一步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的通分。
(2)掌握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的比较两、三个分数的大小。
一、复习。
1、比较2/7和5/7、2/3和2/9的大小。
分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同分子的分数进行比较,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二、引入新课。
怎样比较两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例题讲解。
例1比较5/12和3/8的大小。
分析:(1)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
(2)通分(12和8的最小公倍数做分母)。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比较27/15、25/12和23/4的大小。
2、练一练。
(1)比较1/2和2/5的大小。
(2)比较17/18、11/12和5/6的大小。
四、归纳。
1、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写出比较的结果。
2、带分数比较大小,先看他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分数比较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分数部分。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篇十七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包括电脑、实物投影)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一)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二)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启发谈话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础知识
板书:分数
2.设疑:分数用在什么时候?
(指名1-2名学生读,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
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用分数来表示。
?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3.课件出示分数的起源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
(二)唤醒已知,探究新知
1.唤醒已知
提示:用为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并给这几幅图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小组合作,解决分类问题。
板书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找出图中的单位“1”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想的
(2)寻找教室里的单位“1”
(3)寻找生活中的单位“1”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加以肯定)
师: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那么单位“1”不同,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3.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课堂练习:
(1)判断
(2)填空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三)认知分数单位
出示课件
1.以12块糖为例,引导学生动手分分数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师:你来试一试吧!完成课堂练习。
用12个小正方体代替糖果,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2.认识分数单位
引导发现里有几个
里有几个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例如:里有3个,的分数单位是。
?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四)迁移类推,巩固认识
1.填空练习:
2.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的
3.提升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五)作业:
任选一个分数,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
(六)全课总结,疏理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份1份
4份3份
分数单位
(八)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分数在生活中的体现,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分数的意义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深入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单位“1”的含义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会较好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说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发挥恰当,再通过师生的互动方式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再次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正确认知,这样就能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6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