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学习中,报告被广泛用于汇报工作进展、研究成果、市场分析等方面。最后,对于一份优秀的报告来说,编辑和校对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础教育报告篇一
发现的有关基础教育的问题和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1.教育总体投入仍不足。
虽然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比,教育投入不足与重庆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公用经费标准和教师待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然,附中的老师的工资相比其他学校还算不错的了。同时,大部分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简陋,教学配套设备老化、不全,辅助用房明显不足,教学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体育场地缺乏,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2.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受教育投入城乡差别、城市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城乡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客观上决定了城乡教育投入上的差距。农村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低,办学条件较差,个别学校由于经费有限,配备的计算机等设备只能成为一种摆设;师资力量弱,学历、职称偏低,教育质量较差。二是不同区域间差距较大。市区学校办学水平明显好于位于县镇的学校。同时,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居住区逐渐向城区集中,但是学校规划建设与城市扩容不同步,而家长又有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导致不同区域生源分布不均。
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农村优秀教师流失较多,加剧了城区与农村学校校际师资水平的差异。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现象十分明显,一些城区优质学校象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的优质师资。此外,由于教师工资待遇相对不高,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4.学校德育工作处境比较尴尬。
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在陈旧的教育评估制度下,部分学校教育管理理念被极端化,正当的教育价值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重智轻德,重考试轻能力,重分数轻体质的教育行为比较普遍。学校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思品教师往往是空头说教,言不由衷。思想品德课上成文化知识课,记概念,背条文。
5.素质教育步履维艰。
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分数往往成为了评价师生工作、学习的唯一标准。个别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成为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凡与中考、高考无关的课程基本取消。初、高中毕业年级,几乎没有星期天和寒暑假,学生每天是披星戴月回家。学生在各科题海里煎熬,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重复记忆和一次又一次的应试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教师身心疲惫,激情泯灭,创新思维被窒息,而患上“职业倦怠综合症”。学生在分数的高压之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身体素质在下降,兴趣、爱好、特长被扼杀,厌学情绪日益严重。
1.要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要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施“团队学校”共同发展工程,在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下,学校自主参与,一所城区学校(或优质学校)和若干个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组成教育共同体,形成校际间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共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2.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大力推进重庆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二要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围绕“书香校园、效率课堂、智慧师生、思想校长”主题,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营造享受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一校一景一品”战略,以加强内涵发展为核心,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由文化来引领。
3.要更加重视统筹兼顾,大力推进重庆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二要加大对民办教育的鼓励和支持力度。要积极鼓励举办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鼓励以优秀学校为龙头,组建跨类别学校的教育集团。民办学校的新建和扩建纳入我区城乡建设规划,在征地、建设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民办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升学就业、表彰奖励、社会活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同类型公办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同等的待遇和权益。
4.要更加重视教育改革创新,大力推进重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二要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师合理交流机制。加大人事改革力度,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决教师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和占编不在岗问题。加大力度培养名校长、名教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学校招引英语、信息、体艺类紧缺教师。逐步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农村任教或管理服务制度。城区中小学教师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或支教工作经历。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切实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尽量做到工作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建立区域内城乡校长和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
三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是推动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快研发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努力构建以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优化活动,通过教学视导、教研活动等多个层面,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继续深化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逐步加大重点中学招生实行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
基础教育报告篇二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笔,天天都要与笔打交道,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水笔会污染环境。为了调查校园内的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引起大家对水笔污染环境的关注,提倡水笔的合理利用和回收。本人于12月5日特地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了解校园里的用笔情况。本人在温州市瓯海塘下中学,采取抽样方式问卷调查了老师47人、学生89人,共136人。
一、水笔的使用率高。
在平时书写中,有40位教师和34位同学最常使用水笔,占总数的54%,其次是圆珠笔,占总数的40%,而选择使用钢笔的只有3位教师。买笔时,82%的人首要考虑的是好用。许多人认为用钢笔太麻烦,而水笔不用吸水,用完了直接再买就行了。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都有水笔,款式多样,造型漂亮,价格实惠,购买非常方便。调查的136人中,49%的人每月使用1—2支水笔31人每月使用2—3支,平均每人每月使用2支水笔。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按照平均每人一年使用5支水笔来计算,我国每年至少要用掉65亿支,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据。目前市场上一支普通水笔的零售价一般在1元至1.5元,笔芯零售价也是1元至1.5元一支,质量好一点的水笔在2元左右,但有的根本不能更换笔芯。一瓶墨水的价格是5元左右,在实际使用中一瓶墨水大约相当于20支笔芯,使用水笔的花费大概是钢笔的4倍。
二、缺乏环保意识。
水笔用完后,直接将笔丢掉的学生有51人,占总数的38%。是什么导致水笔成为“一次性”笔呢?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浪费的根源还是在于大家用笔的“习惯”,环保意识差。水笔虽然使用方便,但是抗摔性差。在使用过程中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笔尖上的小铁珠脱落或者受损,笔芯就无法正常使用,并不是真正地“寿终正寝”,所以大家都把水笔当做“一次性”的。其次,是在“笔芯”上。对于笔芯的处理,有126人会直接扔掉,其中有40%的人认为空笔芯不值钱。虽然有些笔可以换笔芯,有62人认为现在笔芯型号过多,买配套的笔芯不太方便,而且有的笔芯比笔贵或同价,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情愿掏钱再买一支新水笔,大家习惯把水笔当成一次性的了。最后,浪费的原因也与水笔的质量好坏有直接关系。一般进口的水笔在6元以上一支,国产的在3元左右,但是在使用上却大有差别。正常一支进口水笔大概可以书写4万字,但国产的或许书写2万字就没水了,或者中间出现不下水的现象,因为价钱便宜,许多人情愿再买新的,重复购买也是一样浪费。
三、不知水笔也污染。
国家的“限塑令”实行了将近一年,但是,水笔对环境的污染还没被人们认识到。在调查中90%的人并不知道,为我们带来方便且经常被随意丢弃的水笔(中性笔),正在悄悄地“吞噬”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为它不仅难以降解,且对土壤和水质都有污染。136人当中,只有30位教师和24位同学会更换笔芯,笔壳再利用,占总数的40%。调查时,有不少人反问:“水笔也能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水笔的浪费现象时分严重,水笔造成的浪费与污染不容忽视。为大家提供方便的水笔其实和塑料袋是一样的,它的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或改性聚苯乙烯,这两种材料具有耐老化、抗腐蚀的特点,除非进行垃圾分类后焚烧,否则很难降解。另外,水笔芯中残余下来的油墨,是由颜料、连接料、填料、附加料等组成的,含有挥发性物质,而里面的浮脂等物质会对土壤和水产生污染。因为它不属于危险固体废物,所以环保部门目前没有对水笔进行垃圾分类与回收。能不能像限制一次性塑料袋那样限制水笔呢?如果要减少水笔的浪费现象,避免水笔污染,保护环境,有以下措施可以采取:(1)国家必须重视水笔回收再利用,并且出台相关政策;(2)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3)建立国家统一的制笔标准;(4)提高笔芯的可替换率,研究开发可回收的笔壳。
附录一:
调查表的数据统计。
1最常使用的笔。
水笔。
圆珠笔。
钢笔。
铅笔。
教师。
40(85%)。
4(9%)。
3(6%)。
学生。
34(38%)。
50(56%)。
2买笔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品牌。
外形款式。
价格实惠。
好用。
教师。
2(4%)。
3(6%)。
4(9%)。
38(81%)。
学生。
1(1%)。
5(8%)。
4(5%)。
73(82%)。
3平均每个月要用掉几支水笔?
1-2支。
2—3支。
3—4支。
5支或以上。
教师。
21(45%)。
18(30%)。
5(11%)。
2(4%)。
学生。
45(60%)。
17(19%)。
9(8%)。
7(2%)。
4当你的水笔用完后,如何处理笔壳?
扔掉,买新笔。
更换笔芯,笔壳在利用。
收藏。
收集起来卖给收费品的`人。
教师。
3(6%)。
30(64%)。
1(2%)。
学生。
51(57%)。
24(27%)。
11(13%)。
3(3%)。
5当你的水笔用完之后,如何处理笔芯?
收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
用完立即扔掉,空笔芯不值钱。
用完立即仍掉,收集空笔芯麻烦。
教师。
22(47%)。
25(53%)。
学生。
10(11%)。
32(36%)。
49(53%)。
6你知道乱扔水笔会造成环境污染吗?
从报纸上看到过。
从未听说过。
教师。
11(8%)。
45(33%)。
学生。
2(1%)。
78(57%)。
7你认为到商店里买与你的笔壳配套的笔芯方便吗?
很方便,个文具店都有配套的笔芯出售。
不太方便,现在笔芯的型号多,买配套的笔芯花许多时间。
不方便,商店里很少出售配套的笔芯。
教师。
17(36%)。
27(57%)。
3(7%)。
学生。
28(31%)。
35(39%)。
21(24%)。
附录二:
关于塘下中学师生用笔情况的问卷调查。
名字性别职业。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笔,天天都要与笔打交道。为了调查校园内的资源利用情况,请根据你的真实情况填写你的用笔情况!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请仔细阅读,再进行作答,谢谢你的合作!
1.你最常使用的笔?
a水笔。
b圆珠笔。
c钢笔。
d铅笔。
2.买笔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a品牌。
b外形款式。
c价格实惠。
d好用。
3.你平均每个月要用掉几只水笔?
d5或5支以上。
4.当你的水笔用完后,如何处理笔壳?
a扔掉,买新笔。
b更换笔芯,笔壳再利用。
c收藏。
d收集起来卖给收费品的人。
5.当你的水笔用完之后,如何处理笔芯?
a收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
b用完立即扔掉,空笔芯不值钱。
c用完立即仍掉,收集空笔芯麻烦。
6.你知道乱扔水笔会造成环境污染吗?
a从报纸上看到过。
b从未听说过。
7.你认为到商店里买与你的笔壳配套的笔芯方便吗?
a很方便,个文具店都有配套的笔芯出售。
b不太方便,现在笔芯的型号多,买配套的笔芯花许多时间。
c不方便,商店里很少出售配套的笔芯。
基础教育报告篇三
小组四人不约而同地抬头看着旁听的我。我知道他们把轴对称概念中“重合”一词与“一样”混淆了。我刚想指明,但欲言又止。“你们再仔细想一下,一定会得出正确结论”。我给他们四人送去了期待的笑容。
(十几秒的沉默后,)。
生1:(兴奋地对生3)你错了,对角线两边是一样,但折后两边不重合,所有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
我想,在课堂巡视中,坚信“无为而治”,定能引领我们的数学课堂达到“善教者少教甚至不教”的理想境界。
三、研究成效与反思。
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较深刻地感悟到数学课堂巡视作为数学课的重要环节,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在进行课堂巡视时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错因,处理好课堂生成,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巡视努力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由于多种因素,该课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研究过程重视巡视中的生成研究减少了巡视的预设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巡视预设?巡视过程中教者的心理如何?等等,均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基础教育报告篇四
(一)对象: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个别调查法。
(三)调查步骤:
2、分别以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调查,同时,对我园教师1998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结果提示:为了使孩子能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以集体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组织形式,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来认识事物;教师要因人施教,要给幼儿创造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起点、速度和水平学习知识。
对教育环境的认识调查显示,我园教师教育环境的认识不足,答题的正确率只为57.5%。说明多年来,我们教师虽然也是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对教育环境进行了创设,但忽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忽视幼儿要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忽视创设发挥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忽视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
百分比统计说明,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环境的认识差异不大,百分比分别为58%和57.2%。
我园教师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前测情况比较中,答题的正确率差异不大,经统计检验,无显着差异。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总答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5%和52.1%,经统计检验,无显着差异。可见,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研究前测水平总的来说是均衡的。
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3、从1998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1、根据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
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要使教育目标需求化,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从只注重教材和教师既定的目标与内容,转变为注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并不断调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从而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再次,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关键。作为教师,要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猜想并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物体相互作用,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只有幼儿真正愿意学的东西,才能真正学得好。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创新一方面必须重视对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在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同时,要吸收好的经验。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条“科研育师求创新”的路子。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园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在学校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子课题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科研组织网络,形成科研制度,科研活动做到有内容、有重点、有专题发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规范管理,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基础教育报告篇五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从如下四个方面做了初步调查:
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和对学习成绩的归因。
一、 调查目的
1. 了解八年级学生目前的数学学习状况。
2. 分析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
3. 教师该如何激发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二、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
1. 调查对象:遵义县新站中学八年级二班学生
2.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三、 调查结果
(一)知识价值观
里,在几乎相差无几的智力下,学习效果却有天壤之别。有人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奉为座右铭,但有些人却仍持观望态度,临渊羡鱼,得过且过。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好试,考到一个好的大学。而“为了学习西方文化”或“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的人只占到大约18%;约有74%的人选择学习数学是为了考大学,或是为了工作。而只有8%左右的人学习数学是为了在解决生活问题。以上的结果都表明,八年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比较局限,并非具有远景的目标,而是着眼于现实。这与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高考的关注度所带给学生的压力是分不开的。虽然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价值认识不足,但却构成了他们学好数学的重要动力。
(二)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但调查结果表明,八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人只占到不到11%,30%的学生表示数学没意思,并不能像生物、化学、物理等带来强烈的成就感。其中有60%的学生觉得数学太难。显然,从整体上来看,八年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其中与数学课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三)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
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也是构成数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明确的定位能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接近与自己的学习水平,从而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数学,显然女生比男生要吃力些,当然,这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四)学习成绩归因
学习成绩归因就是学生面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寻找原因的一种心理倾向。一种是积极归因,一种是消极归因。积极的归因能够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寻找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从而改善学习策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消极的归因则偏向于从外部找原因,例如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运气不好,或是题目太难,自己太笨等等原因,久而久之,消极的归因会逐渐削弱学习兴趣,极大地影响学习效果。调查显示,八年级学生归因策库水平相差不大,会较为客观的认识问题的原因。但也有大约9%的人选择“题目太难”或“老师教的不好”等等,这与其长期处于成绩低谷的原因是分不开的,难免出现归因偏差。而学习成绩的好坏又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此四者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同时又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作用。共同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四、 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上述结果告诉我们,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给予一定的引导,才能产生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首先,数学课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数学教师要从教法上做出调整,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其次,对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估,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认知,而且还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予以加强。这种肯定和鼓励,不仅在课堂上口头进行,也可以通过作业批改的寄语,考试过后的谈话和激励。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学习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正确的归因,从而调整学习策略,争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数学教师应立足实际,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以八年级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中考已经成为他们为之奋斗的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教师应给学生以导向,但不能纯粹的只是为了中考。因为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并不是动机水平越高越好,若是目标太过宏大,脱离实际,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或是淡然的态度。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目标分段,避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立足于四类学习动机,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个人学习策略的养成,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2011年9月5日带着美好心情,乘着夏日的余辉。来到了洛阳栾川,这片我期待已久的净土“庙子镇第一初级中学”,我执教生涯的第一站。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育实习,在学校领导和学校两位美术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由学生向教师的本质转化。这一路走来,有颇多的留恋,诸多的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收获的更多。同时,因为学校的要求,根据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做基础教育调查研究,当然因为我在此校担任六年级美术教育,所以我主要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教育模式做了调查。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也是费了一番心思,跨级进行调查,但其结果也是令我非常满意的 。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及对庙中的教与学的一些想法期望,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在实习期间的这些在教育上的一些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教育方面:本校实施教育改革,依照“五点一线”的教育
模式,进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五点一线”:是依据疑、探、展、练、评五点,五个步骤进行每节课的一个教育、教学模式。细致的可以说是设疑、探究、展示、练习、评价把学生推向讲台的一个新型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灵活的应用,学生积极的投入做课堂的主人。每周一考,每月一考,中期段考,期末统考。时时检查自己是否进步,针对性教育。缺少的是教育模式的灵活应用,长时间的磨练,学生的一个适应期过渡期。有一点就是对音体美三科的不重视,觉得这是“副科”。
从事体育活动吗。从小就用最不科学的方法,让他们对体育与生俱来的喜爱磨灭殆尽,让他们以后还怎么爱好上体育,喜欢上体育,不是说体育运动是必须不可,但是生命的本质就在于运动,体育能对人体带来健康,减少疾病的困扰。如果都这样子,那国名的身体素质怎么能真正得到提高,终身体育将如何进行。
在时间安排上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缺少一到两节的自习课,让学生来总结回顾一天的知识,弥补一天中的不足。
最后生活方面:本校采取完全封闭式管理,食宿一体化管理,一日三餐,分年级就餐,分年级住宿。即使学校的管理很严格,在学校里留给孩子们的时间很少,但是从他们的整体状况来看,还是很乐观的,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艰苦、乏味。每个月月末,学校都会举行一次文艺演出,在月末那个周的周五,同学们放假回家之前,这个时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平时抽出时间幸苦排练的节目给好好表演,展示给大家看,节目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其中主要节目都是以小品、话剧、舞蹈为主,歌曲表演反而很少,可能是孩子们还太小,唱歌对他们来说不是那么容易吧。
实习时间不长,但足够,从中能够对现在中学生的现实情况做出普遍的了解。学生们很可爱,但在学校的应试下,在逐渐失去个性。艺术教育方面,需要更多、更大的努力,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在学习中,快乐起来。
有学生对它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美术成绩和个人的什么情操。老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发散思维的有关美术的手工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多说关于美术界的名人故事已经具有教育性的例子。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能通过美术,手工多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应用到生活当中。
三、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就是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四、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美术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以及自己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学生、教学上的一些想法。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认为优秀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一 、调查概况
我于2015年11月份 ,对我实习的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的父母陪伴孩子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 ,对小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动向,完善家庭教育以及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客观依据 。
二 、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当前小学生父母陪伴孩子的现状
2、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3、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问卷调查在西航二校四年级三个班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一) 当前小学生父母陪伴孩子的现状
调查显示,72%的小学生一般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23%的小学生一般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在一小时和三小时之间,只有5%的小学生一般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这一调查结果表面上看似乎很理想,大部分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跟父母呆在一起。
可是,调查还显示,小学生跟父母呆在一起说话的时间:28%的小学生在半小时以内,35%的小学生在半小时和一小时之间,超过一小时的只有37%。这表面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有效性很低。
(二)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每天和父母说话时最常谈的话题时59%学生回答的是学校中的有趣的事,31%的学生回答的是自己的心情,21%的学生回答的是课堂作业,9%的学生回答的是其他诸如关于朋友的话题。
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跟父母相处时,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感觉很快乐,只有5%的学生回答的是不知道、没感觉。
四、调查分析及对策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家长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须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家长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是9--11岁,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好好地陪伴孩子,给孩子正确的而完善的家庭教育,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第一,积极的陪伴有利孩子获得安全感
积极的陪伴可以给孩子依恋的情感,如果没有充分让孩子感到依恋情感,当孩子进入人群中(比如进入小学)时会有不安全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尤其在孩子一两岁时,家长一定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温馨的家庭氛围、包容与接纳,这些都是一种积极的陪伴,会让孩子感觉快乐、踏实、能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更有成长的力量,并且敢于尝试。
第二,青春期之前不能对孩子太严厉
青春期之前不能对孩子太严厉,要给他足够的自主成长空间,这样到了青春期以后,孩子会有一定的能力去作自我调整、自我确认,而不会因之前受到压制而在此时集中爆发。
第三,需要家长的耐心与智慧
父母不能因为上班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从而产生的愧疚心理中就溺爱孩子,无论孩子要什么都给满足,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多跟孩子谈心,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从内到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师范生,再过一年就要投入到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中去了,除了以前做家教时与学生有过直接接触沟通外,这次实习时第一次实实在在地与学生与老师与学校与社会方方面面全面真实的接触体验。2015年10月9日,星期一,怀揣着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和本领与自己年轻的投身教育事业的梦想开始了校外实习。我被分配到本校附中,这是一所市内不错的学校,但是硬件教学资源稍微有点紧张,全校唯一的空教室就是我们实习生平时备课办公休息的地方。虽然如此,我还是看到老师们平时上课用着耳麦扩音器,每个教室里有液晶电视,演示课件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这些设施条件,肯定也是目前南昌有些地区的学校不能达到的。我高中同班的师范生同学也有被分配到市区其他学校或县区学校的,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也了解到一些南昌其他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状况及学生老师的人文状态,所以我将所了解的到的情况写成这份基础教育改革调查报告,阐述一下我发现的有关基础教育的问题和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存在问题:
1.教育总体投入仍不足。
化、不全,辅助用房明显不足,教学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体育场地缺乏,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2.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受教育投入城乡差别、城市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城乡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客观上决定了城乡教育投入上的差距。农村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低,办学条件较差,个别学校由于经费有限,配备的计算机等设备只能成为一种摆设;师资力量弱,学历、职称偏低,教育质量较差。二是不同区域间差距较大。市区学校办学水平明显好于位于县镇的学校。同时,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居住区逐渐向城区集中,但是学校规划建设与城市扩容不同步,而家长又有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导致不同区域生源分布不均。
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农村优秀教师流失较多,加剧了城区与农村学校校际师资水平的差异。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现象十分明显,一些城区优质学校象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的优质师资。此外,由于教师工资待遇相对不高,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4.学校德育工作处境比较尴尬。
为比较普遍。学校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思品教师往往是空头说教,言不由衷。思想品德课上成文化知识课,记概念,背条文。
5.素质教育步履维艰。
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分数往往成为了评价师生工作、学习的唯一标准。个别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成为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凡与中考、高考无关的课程基本取消。初、高中毕业年级,几乎没有星期天和寒暑假,学生每天是披星戴月回家。学生在各科题海里煎熬,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重复记忆和一次又一次的应试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教师身心疲惫,激情泯灭,创新思维被窒息,而患上“职业倦怠综合症”。学生在分数的高压之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身体素质在下降,兴趣、爱好、特长被扼杀,厌学情绪日益严重。
二、关于促进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思考:
1.要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所城区学校(或优质学校)和若干个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组成教育共同体,形成校际间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共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2.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南昌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一要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和谐发展。创新多样化的德育方式,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以及思品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切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孝敬教育、体验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环境教育、热爱自然教育、学校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同时通过组织各种体艺社团,成立有关培训班、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二要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围绕“书香校园、效率课堂、智慧师生、思想校长”主题,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营造享受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一校一景一品”战略,以加强内涵发展为核心,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由文化来引领。
3.要更加重视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南昌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地、建设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民办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升学就业、表彰奖励、社会活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同类型公办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同等的待遇和权益。
4.要更加重视教育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南昌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一要积极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在南昌教育发展进程中,从六年前的“教育股份制”到现在的“现代学校制度”,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体作用的有效配合,使我区的教育制度创新得以平稳推进;二要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师合理交流机制。加大人事改革力度,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决教师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和占编不在岗问题。加大力度培养名校长、名教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学校招引英语、信息、体艺类紧缺教师。逐步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农村任教或管理服务制度。城区中小学教师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或支教工作经历。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切实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尽量做到工作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建立区域内城乡校长和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
重学生差异、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优化活动,通过教学视导、教研活动等多个层面,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继续深化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逐步加大重点中学招生实行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
以上是我对基础教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最后,十分感谢学校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参与学校实习。
10
2015年10月18日 物理本科 裴运农
基础教育报告篇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不写作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盲点,程序化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文学的丰富多彩、思想深邃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仅有框架、而无内涵,仅重视方法指导,不培养审美情趣,不重视风格形成的教学模式下,会形成学生的作文真实性欠缺、个人特点欠缺、文章格调低俗、内容空泛矫情的应试作文。
本研究是在考察了国内大量短、平、快的作文模式教学之后,从研究者十几年的写作实践、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考和认识,将从文学的本体出发、从写作的切身经验出发、从多年的观察和反思出发,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读、写结合的问题,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模仿与独创的问题。
英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怀特海说,文化是人类智慧最优美的形式。在文化的基础上,训练专业能力,才能使人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熏陶式作文教学就建立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把教师的阅读与写作经验,融入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使教学成为艺术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共鸣。怀特海提出,教学的目标指向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引起思索,引发写作冲动,从浅层次的记叙走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受到教育和启迪。
没有文化积淀,就没有对人生的思考;没有对人生的思考,就没有深刻的立意。写作最终指向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个人情感无病呻吟的抒发,写作承担了智慧的传承,精神的疏通,心灵的交流,而非毫无意义的完成任务。真正的写作,是对自身的完善,对自我的探究,在写作中,完成与世界的对话。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是写作的出发点;传播思想,呼吁人道,应是写作的终极目标。这种精神境界的陶冶,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
不写作的教师,是从写作技能训练的层面出发,在反复练习中形成一种能力,而真正的艺术都是建立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并非是精确的表达。写作的教师,明白写作兴趣的激发点来源于何处,通晓创作的心理体验,了解写作的障碍与通过障碍克服困难的方式,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体会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懂得对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重视自我修养。
我将从最基本的记叙能力出发,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创造写作情境,提取写作素材的能力,与学生同步写作,同步阅读,真正融入到写作教学中,让自己成为活教材,把教学过程变为艺术的交流和探讨。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名称建立在教师习作示范的基础上,立足于文化熏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题承担人有十几年的写作经验,发表过几万字的文学作品,为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利县优秀作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师,省级教学能手,二级心理咨询师。课题意在通过教师的行为示范,让学生初步模仿,通过教师的阅读体验,熏陶感染学生,通过教师对创作心理的实践性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把作文训练融入文化的陶冶中,使学生获得真正有益于人生的写作体验。故名为熏陶式作文教学。
该课题名称对应于快速作文教学,不提倡模式化作文训练,不倡导应试作文,反对机械的积累和练习,意在调动学生内在的创作动机,重视个体差异,培养个人写作风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实践能力。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记叙文作文教学,以七年级一个班的作文教学向全校和全县辐射,指导教师为全国中语会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河北作文教学名师许艳春老师。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主要研究问题。
1、读写结合的问题。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不足,阅读品味低,对经典作品缺乏鉴赏能力,对优秀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并且受现代传媒的影响,纸质阅读人群大幅减少,这是学生作文虚假空洞,情感缺乏,价值观模糊的重要原因。
2、模仿与创作的问题。学习首先来自于模仿,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教师,在教师的.写作示范下,学生会自发产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障碍。
3、形式与内容的问题。写作有一定的规范,但是纯粹从规范上来要求学生,又会制约创作的艺术性。只有立足于生活实际,对生活有观察,有思考,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作文的层次练习问题。立足一种文体,练好写作基本功,拓展写作视角,从宽泛的指导变为有效的引导,从模式化的训练变为生活化的习作。
二、解决的方式。
1、大作文与小练笔结合。
大作文有详细的指导,有分层次的练习,小练笔结合课外补充阅读,随堂完成。
2、记叙文为主的指导练习。
记叙文分为人物对话描写,分别练习八个阶段。
记叙线索,练习三个阶段。
人物描写,练习五个阶段。
以读书积淀为前提,激发兴趣为主导,鼓励创作为出发点。
3、长期积累,效果对照。
注重课堂积累,课堂教学要体现积累。
注重课后背诵,经典诗词要求多背。
抽取十名学生作为对照观察组,增加积累量,半学期后考察作文得分。
利用早自习,引导阅读课外经典文学作品。
三、阶段目标。
1、七年级上学期(9至12月)。
拓展读书面,读书以散文为主。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不做高要求,只要求写好片断。
完成对话描写的阶段练习,内容初步划分为:对话的修饰性描写、对话的趣味性描写、对话中的场景描写、对话的内容选择、对话的内容穿插、对话的素材提取、对话的立意体现、对话的情节展开。根据教学的实际,可以适当调整。
2、七年级下学期(2至6月)。
继续拓展读书面,开始读小说。主要练习记叙文的线索,人物描写。
学生能够创作短篇小说,练习记叙文的构思,选材,线索练习三个课时,人物描写练习五个课时。
3、成果展示:
学生作品推荐发表,教师论文发表,教师文学作品发表。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包括:
一、结题报告。
一、教师论文十篇以上。
三、教师随笔二十篇以上。
四、教学设计十六个课件。
五、学生作品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上。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价值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起点认识不够高。
2、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行为不关注,或关注不多,
3、只关注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不够。
4、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导致课后作业负担过重。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尤为关键,学生的错误或个性见解是重要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动态资源转化为有利的教学资源,要坚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丰富学生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水平。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将更多地表现在为学生设计探索交流的情境,提供共同活动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如独立思考,动手拭错,自我纠正等等)完全交给孩子,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教学评价也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也进行适当的评价,让评价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的过程、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师生经历的将是真实高效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解决了新课改背景下的5大难题,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和谐而高效。
但是,这种模式是不是有他的局限性,是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自学获得,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自学?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论证。总之,认为不可盲目模仿,在实际教学中,要分析自己的情况和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寻找,探究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先学后教”的理念依据:
1、教学工作必须遵循“实践第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归根到底,教师的教只有提高学生的学才起作用。“先学后教”很好地摆正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强调内因--学生的学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外因--教师的教是第二位的,是为了使内因起作用的条件。
2、“先学后教”是“迁移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运用。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邱学华先生说:“所谓‘迁移',是已经学得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
“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2、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核心理念的界定。
本课题所说的“先学后教”主要是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定“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信念,树立“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结构,构建起“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借助课堂良好氛围的创设,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2、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三合一。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每周课题组成员开展实践教学,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尝试。
2、经验总结法:根据实践教学进行跟踪评课交流、总结。
3、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1、酝酿启动阶段。
2、实践研究阶段。
研究内容:课题组明确分工,拟订子课题,教师制定各自的研究方案,确定各阶段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分组进行方案实施。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环境熏陶法、个案研究法。
研究成果:
3、总结推广阶段。
研究目标:“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形成。
研究内容: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成果结集,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成果:
六、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主持人的情况。
本课题研究的前期,主持人带领课题组成员学习了诸多有关“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理论文献,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了解了此课题兄弟校同仁的类似研究,便于本课题更好的开展下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课题研究定于每周五进行课题组活动,需要配备的硬件、软件及经费等,校长将全力支持,确保课题顺利开展,无任何后顾之忧。
学校图书馆有藏书近万余册,可供相关资料的查阅。
(三)课题组成员情况简介。
课题组成员有区优秀青年教师、市区教学骨干,有个人课题获奖者,擅长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
(四)时间保证。
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定期开课题研究与实施会议,及时交流经验。
(五)经费保证。
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课题研究专项经费单列开支,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
基础教育报告篇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__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__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__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__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__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__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__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__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基础教育报告篇八
农村问题是国家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明确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行动起来,要求全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而在此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发展无疑应成为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发展农村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实告诉我们,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困难和不足。如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等。
xx年7月暑假期间,我们在安徽省团委的支持下,来到xx县进行了以“青春映沃土,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以xx县为例来调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分工调查,我主要调查访问了xx县的基础教育方面情况。调查了水湖镇、吴山镇、陶楼乡及双墩镇的基础教育,在xx县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和当地教育部门联系,并参观走访了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同时深入农户家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农民对基础教育的看法和认识。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xx县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进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初步落实,逐步实现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向“义务教育政府办”的方向转变,农民的教育负担有所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也能基本到位,没有出现新的拖欠教师工资的状况;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得到改善。在过去的几年内,xx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县”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使长丰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长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主要成就。
1、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结构渐趋合理。
xx县在过去几年里全县“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轻壮年文盲)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在规模和水平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长丰高考本科达线率29%,超过了全省22%的平均水平),幼儿教育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显露生机,民办教育乘势而上。到,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48所(含社会力量办学),其中:普通高中九所(社会力量办学2所),职业高中九所(社会力量办学7所),普通初中30所(社会力量办学4所),职业初中3所,小学22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2所(社会力量办学47所)。
2、义务教育成效显著。
xx县于、通过政府“两基”验收和复核。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8%,初中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6、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5、5%。全县现有基础教育学校267所,在校学生13、3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的6、1年上升到7、6年,全县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校舍总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大幅提高。在“两基“达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基础上,县里多方争取5000多万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面积14万多平方米,使全县校舍总面积达到648950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4、25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4、22平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学校、培植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工作成效显著。长丰一中、长丰二中分别创省、市级示范高中成功,长丰朱巷中学、下塘中学已通过市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庄幕职中通过省重点职业学校复核验收。教育信息网站建设、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加快了全县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教学评估管理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过程评估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均超过1100人,达线率位居全市前列。
4、建设了一支基本稳定的教师队伍。
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4%、82%、76%,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到专科、本科、研究生(含研究生课程班)水平的分别达到32%、29%、5%。全县有154名中青年教师被评为省、市、县骨干教师,12位教师被评为县委、县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出称号,124名青年教师荣获省、市、县“教坛新星”称号。
5、初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撤消了乡镇教办,成立了乡镇中心校、县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统一发放,“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运转基本正常。
6、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努力做到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即全县教育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拔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平均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基本做到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当然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县农村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的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仍还非常落后,党和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xx县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合理,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农民的大部分小学无法按国家要求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而在水家湖县城里进行调查时我们看那里的一小、二小基础设施齐备、课程完备,电教化、钢琴等设施应有尽有。这里任课教师的生活、住宿条件也要远远好于农村,教师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也高于农村。而在陶楼乡大堂村小学我们看到的是另一幅情景,这里总共只有几十个学生和三个教师,刚到那里时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几间破旧不堪的小瓦房,教师只给学生上语文、数学及自然课。且一个教师有时会三门课兼代,教师的学历、水平与城市相比,都相差甚远。且因为教师的生活条件差,农村中小学也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基础教育报告篇九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府对其投入等综合因素。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底蕴无不影响和左右着基础教育改革。其实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这里所说的贫困文化”“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化贫困”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贫困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某方面较差而被视为弱智,这样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下很严重。
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形势以及学生主题都存在自身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实际,创新的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背离西部农村的实际盲目改革。
联谊,联教,资源网络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难调和,然若对西部农村盲目的进行“一刀切”式改革,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分清形势,联系实际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创新.科学的去寻求解决之道。
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基点相对分散,在这种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就需要首先对这些资源编制,整合,建立联谊,联教机制,使教育资源网络化,在不平衡中寻求平衡点。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师师之间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达成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从而激活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种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可以从教学教案,内容,资料,方法;学校的管理模式,课程的安排,进行交流,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共享资源分类吸收.引用.发展。
师师之间的互动也会大大的活跃教学,使教师,学生得到的优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达到师资不平衡中的平衡。
基础教育报告篇十
现在的小学生尽管读了很多课外书,可提起写作总有“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写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毫无新意,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俗话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素材,学生只要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日记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
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美丽的自然风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日记就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这里,他们有了自己的小空间,自由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日记里,总会体现出学生新奇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我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笔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久而久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日记只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关于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的作用的研究”是指让学生通过观察、描写,收集写作素材,能对生活有切身的情感体验。姚雪垠先生曾经说过:“记日记,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也有益于知识修养品格修养。”同时,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再为写作文而发愁,让他们爱上写作。
确定课题,立项,确定方案。
日记是对生活的记录,“用我手写我心”是我对学生写日记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哪怕只是一两句话。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室外活动、社会活动和读书活动,让学生们的世界精彩起来、丰富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日记源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在三年级刚刚写日记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就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从家里的事、班级里的事、学校里的事写起,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用一两句话写出来,慢慢地,学生就知道如何选材。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素材就多了。掌握了方法,学生写起日记来就得心应手了。
写好日记,贵在坚持。如何让学生能把写日记坚持下来,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每节语文课上都有五分钟的“美文朗诵”,让优秀日记的作者朗读给大家听;把优秀习作收集在我的博客空间里;推荐优秀习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等等。如此的鼓励表扬,大大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现在上了六年级还在坚持写日记,写作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资料,包括教案、反思、学生日记、作文等。
继续用实施阶段的做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整理相关资料等。
完成结题报告,整理资料袋等。
(1)学生优秀日记,在博文中出现。
(2)学生优秀作文,在博文中出现。
(3)调查问卷等。
(4)研究随笔,教学反思等,发博文。
(5)相关的一些图片、文字等。
基础教育报告篇十一
xx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2568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仡佬六种民族,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20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亿元,农民人均有粮315公斤,人均纯收入1694元。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00所,在校生6873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1125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4.4%。适龄儿童入学率99.72%,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7.01%,青壮年非文盲率99.44%,人均受教育年限6.18年。全县有教职工3800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2718人。
(一)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权利。
1.依法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照省、州政府的规划和部署,我县从19xx年分阶段实施“普九”。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十五”期间,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富宁县自加压力,上下一心,形成全民抓“普九”工作的强大合力,1998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普九”后,我县出台了《xx县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实施办法》,落实各级各部门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的责任,把巩固提高工作当作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乡镇依法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动员流失生返校,严格审批缓学、免学、停学、休学对象;教育部门严把学籍和毕业审验关;劳务输出部门严把输出关,严禁将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对象输出务工;司法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非法婚姻严肃查处;劳动监察部门对使用正在接受义务教育对象做工、经商或从事其它雇佣性劳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吊销营业执照;民族宗教部门重点把动员少数民族儿童少年入学纳入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工程加以落实;民政部门对贫困生实施扶贫济困救助;共青团抓好“希望工程”救助;妇联广泛动员女童和女少年入学,提高女童和女少年入学率;公安部门重点打击破坏教育环境和教学秩序的不法分子。20xx年以来,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有序推进,每年都通过州政府“两基”年审复核,20xx年5月,省政府复查为合格。“两基”工作促进了民族教育发展。。全县20xx至20xx学年中小学在校生62507人,少数民族学生46952人,占75.11%;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8808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6529人,少数民族学生12360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4.78%;小学在校生42279人,少数民族学生31918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49%。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9.72%,其中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8%;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01%,其中少数民族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95.78%。
2.抓住机遇,逐步普及现代教育手段,让少数民族学生充分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xx县20xx年实现“普九”后,县委、政府抓住了实施“普实”和“农远”项目的机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普及现代教育手段,努力推进教育公平。20xx年启动“普实”工作,通过向上级争取和县乡自筹,共筹集资金2280万元,其中投入1430万元建成了县一中、县民中、县三中等7所综合实验楼。20xx年县级财政投入300万元作为仪器药品经费,社会各界捐资195万元,基本解决实验课桌椅经费。全县192所中小学按类别标准配备了实验室仪器,20xx年低“普实”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20xx年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总投入751万元。县政府解决“农远”辅助设备经费88万元,乡镇政府、学校自筹资金230万元。目前,全县500所学校实施507个“农远”项目,其中教学光盘播放点324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86个,计算机教室25个,多媒体教室25个,惠及6.8万名学生,其中惠及少数学生5.1万人。
3.多方筹资改善办学条件,为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县委、县政府将学校排危工作列为每年向社会公开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将排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排危资金100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精心组织校舍危房普查和制定“十一五”校舍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和更新校舍建设项目库资料,进一步调整校园布局规划,20xx年以来收缩了56个校点。积极争取和认真实施寄宿制工程、危改工程、战恢工程,积极申报希望工程,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两基”验收以来,多渠道筹资7555.62万元,改扩建校舍83319平方米,排除危房27909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其中寄宿制工程项目2474.4万元,危改项目879.77万元、战恢项目1111.55万元,希望工程837.42万元,其他项目1312.48万元,通过融资渠道投入940万元。硬件改善,为推进教育公平,解决少数民族学生上学难问题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20xx年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我县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指标逐年增加,享受补助标准逐年提高。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58808人全部享受免杂费和免教科书政策,26663人享受寄到宿制生活补助费。全县少数民族学生44278人均享受到免杂费和免教科书费政策,上学不用交费,其中小学12360人,初中31918人。少数民族学生中有18154人享受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占少数民族学生的41%。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
全县有教职工3800人,其中少数民族2718人,占71.5%,其中双语教学教师17人。我县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要求,在瑶族聚集的洞波果布小学和新华团堡小学开办双语教学班,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教学。去年以来,先后有36名教师参加“双语”教学培训,其中省级培训25人,州级培训11人。目前,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学校在小学的.低段,都采用双语进行教学。其中以汉语壮语、、汉语苗语相结合教学为主。
(四)上级国家机关给予教育的优惠政策到位情况。
1.在我县设立省定民族中学1所。我县民族中学是省定民族中学之一,1998年分设独立办学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办学规模得到迅速扩大。20xx年12月被评定为二级乙等完中,现有在校生2400人,教职工152人。分设以来,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考成绩基本上是全县第一,高考上线率均在70%以上,尤其是20xx年高考上线率达77%,为我县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划拨民族生生活补助费。
3.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特殊照顾政策。
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我县毕业生,对我县少数民族考生均给予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高考录取时,少数民族考生照顾20分录取。高中中专录取时,少数民族考生照顾30分。
4.帮助培训和培养各民族教师。
上级机关根据《民族自治法》帮助我县培训和培养各民族教师。“十五”以来,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为我县培训各类专任教师及项目学校校长885人次,资金投入156.3万元,其中,专任教师学历提高培训294人次,专任教师新课程培训248人次,短缺学科专任教师培训204人次,项目学校校长短期培训139人次。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对民族教育投入仍有较大缺口,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学校存在危房,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一级的学校多数属于危房,隐患危及师生安全。有的使用年限较长,已反复维修多次,墙体断裂;有的屋架腐朽;有的土基、木板、单砖墙房以及墙体倾斜。学生住宿拥挤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由于条件限制在村小和教学点教师紧缺的现象尤为突出。
三是民族学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现全部“两免”,但“一补”名额有限,仍有部分贫困生没有享受到此实惠,少数民族子女入学仍是个难题,控辍保学形势严峻。
四是受打工热潮影响,处在学龄阶段的民族学生外出打工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巩固工作难度加大。
五是民族村寨的少数家长法律意识淡薄,重男轻女、早婚早育观念现象较为突出,随意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二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布局进行微观调整,均衡教育发展。
三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科研兴教,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制定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福利待遇优待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一级任教,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加大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救助帮扶力度,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五是制定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提高少数民族毕业学生就业率。
六是增加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名额,让全部农村在校贫困生得到资助。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在校民族生助困力度,建立长效的贫困生救助助机制,让每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七是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加快相关配套改革的实施步伐,提高学校活力,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报告篇十二
我于20__年11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的父母陪伴孩子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动向,完善家庭教育以及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当前小学生父母陪伴孩子的现状。
2、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3、对策。
(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问卷调查在西航二校四年级三个班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一)当前小学生父母陪伴孩子的现状。
调查显示,72%的小学生一般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23%的小学生一般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在一小时和三小时之间,只有5%的小学生一般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这一调查结果表面上看似乎很理想,大部分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跟父母呆在一起。
可是,调查还显示,小学生跟父母呆在一起说话的时间:28%的小学生在半小时以内,35%的小学生在半小时和一小时之间,超过一小时的只有37%。这表面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有效性很低。
(二)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每天和父母说话时最常谈的话题时59%学生回答的是学校中的有趣的事,31%的学生回答的是自己的心情,21%的学生回答的是课堂作业,9%的学生回答的是其他诸如关于朋友的话题。
而在“你最希望父母帮忙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题中,54%的学生回答的是自己的心情或情绪,26%的学生回答的是课业升学,14%的学生回答的是生活。由此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四年级的小学生以及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心情、情绪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跟父母相处时,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感觉很快乐,只有5%的学生回答的是不知道、没感觉。
四、调查分析及对策。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家长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须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家长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是9--11岁,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好好地陪伴孩子,给孩子正确的而完善的家庭教育,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第一,积极的陪伴有利孩子获得安全感。
积极的陪伴可以给孩子依恋的情感,如果没有充分让孩子感到依恋情感,当孩子进入人群中(比如进入小学)时会有不安全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尤其在孩子一两岁时,家长一定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温馨的家庭氛围、包容与接纳,这些都是一种积极的陪伴,会让孩子感觉快乐、踏实、能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更有成长的力量,并且敢于尝试。
第二,青春期之前不能对孩子太严厉。
青春期之前不能对孩子太严厉,要给他足够的自主成长空间,这样到了青春期以后,孩子会有一定的能力去作自我调整、自我确认,而不会因之前受到压制而在此时集中爆发。
第三,需要家长的耐心与智慧。
父母不能因为上班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从而产生的愧疚心理中就溺爱孩子,无论孩子要什么都给满足,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多跟孩子谈心,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从内到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报告篇十三
调查对象:高一学生及实习生、指导老师。
调查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部分调查法。
调查人:xxx。
调查基本概况:。
xxx中学是xxx市创办最早的中学之一。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xxx区的一所普通中学在那里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里,我主要进行了生物教学技能的学习,以及班级的管理。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针对生物这门课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了解了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主要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高中生生物课的教与学。
这所学校普遍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但有的采用单纯传统教学,有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在我看来,它各有利弊。单纯传统教学它一节课就靠黑板、粉笔和老师的一张嘴,教师备课劳动量大,老师花在板书的时间过多,而且板书的时候还不利于控制课堂,相反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教师备课明显轻松了许多,且它大量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而且图文并茂使的要讲解的内容形象具体,尤其是对于我们生物这个新兴学期,采用多媒体教学很有必要。但并不是传统教学就一无是处,传统教学也有它的优点,那就是进度较慢,给足了时间给学生消化,而不像多媒体教学进度一般较快,照顾不到所有学生。还有就是本校的实验条件十分有限,这也限制了生物教学。这是教学的方面的问题,接着是课堂上的提问问题。
提问的时候,自己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少很少。就算是回答问题,常常是那几个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别的学生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据我观察,他们有的人悄悄说话,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在做小动作,总之就是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可想而知,这堂课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效果。这就关系到一个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的老问题。怎样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提问是经常性的,问题的设置、问法都要下功夫钻研,老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来积极解决问题,对于答得好的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回答得不尽如人意的,决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要鼓励告诉他下一次答得更好,并期待他在以后的听课中继续发言,继续保持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对于那些常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要故意不理他们,要适当引导鼓励,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
老师可以少叫几次经常发言的学生,让课堂成为大家参与的舞台。对于那些平时已经养成了少思考,消极恶习的学生,老师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能回答的不尽理想,但至少比一个或几个唱主角要好,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学生多多少少开动思维,减少逃避心理,不再抱着由其他人回答问题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努力鼓励他们回答,积极引导,就算答错了也要求说几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他们的思维总会慢慢向正确思路靠近,同时教师需要在旁边不断启发他们的思路,不能只站在那里听他们说,当他们投来求助眼光时要及时寄予帮助,同时当其因为回答出的问题错误太明显而招来其他学生笑话时,要极力压制这些不协调的声音。
整个班级的学业进步才是真的进步,这是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这与每天每刻的提问质量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度的,许多学生会对连续教学产生不自觉的疲劳,怎样不断吸引学生探求知识,主动学习就成了老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些有经验的老师试着适当加入一些与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笑话或者故事来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来调动学生兴趣,或者缓和烦躁情绪。很多老师上课,都会创设教学类似的教学情景,带领学生走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一些一本正经,照本宣科的老师相比较起来就显得思想顽固僵化了。怎样保证这一切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广泛的涉猎各项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理论水平,为自己教学提供不尽的感性材料与指导方针。你要给学生一桶水,你自己要先有一眼泉,就是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首先老师得让自己的水平到达一定高度。这也体现出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
因为我实习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基础差,但他们资质并不差,只是比较懒,心不在学习上。学风对于无论对一所学校还是一个班级都相当重要,我想之所以出现差班跟好班这也是关键。生物是属于非主科,相比主科一直以来学生们对它都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生物不重要,相比主科,它是可有可无的科目,高考所占分数也不多。所以生物课堂上,据我观察交流和分析发现,出现了两局分化的现象,那就是学生要么很认真学,要么不学。从考出来的成绩也可以看出,分数分层很严重。很多重点知识老师在课上讲了一遍又一遍不断的重复,一考试学生还是没几个会的。像这个纯粹概念的问题都那么糟糕,这就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预、复习方面不论年级都是偶尔预习和考前复习的占具一多半;。
3、遵守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是:你上课是否会做小动作或讲小话而不听课?
4、每天课余花多少时间学习?通过交流发现会这样做的同学真是少之有少啊!其他学习习惯如:是否制定学习计划?是否作课堂笔记?是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做错的作业是否会改?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皆不理想。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生物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生物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回忆,适当练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物的具体情况就学习方法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兴趣小组,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端正求知态度。班主任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学习活动,大家共同进步。
2、提高课堂气氛。
3、改善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2.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4、生物老师平时也要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肯定学生的组织成果,更好地和学生融合。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师生之间更和谐。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或许一些看法不够全面,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基础教育报告篇十四
20xx年9月5日我跟随其他陕师大的实习生来到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工作,在金高领导和指导老师、班主任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有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既要作为学生学习教学技术,又要作为老师,给学生们上课。作为学生,我虚心的向老师们讨教;作为教师,我努力备课,完成好我的每一节课。与此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针对宝鸡金台高级中学的化学课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我认为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为了能了解的更全面,还与学生、老师进行了交流。在此,我介绍一下我的调查的结果,也说说对于金高化学课的一点看法,当然可能其中不尽然都是新的观点,但我想,于我而言,过程更加有意义和重要。希望我的认识能都对于我今后的工作有所裨益。
首先,我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下化学课的教学的情况。
但总体成绩还需提高。我调查发现,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都能动手演示实验,运用多媒体设备,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化学教师在备课时,都依照新课改的方向,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并使用导学案,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在调查过程中也有很多老师说现在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对于理论课,就比较容易懈怠,尤其是与难度的理论课。因而,需要平常加以习题练习,巩固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还要练,我在实习的教学用这个方法,成绩果然不错。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取得的成绩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方法,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化学成绩有很大的差别,但很难针对个别同学对症下药。因而,许多老师都采用大多数同学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教学,但并不能关注到所有学生,因此一个班里学生的化学成绩也有很大的差异。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一个老师的工作量也很大,就我在的实习学校而言,一个老师通常要带一个班的班主任还要兼顾四个班每周八节课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无暇顾及所有人也是情有可原。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很重视,但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则没有那么重视。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都采用传统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教学,很少有演示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活跃。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纪律性不强,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演示实验反而没有其他教学方式效果好。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化学课的情况。
老师绝大部分满意,并有不少同学表示很满意,觉得学习化学困难的学生有将近一半认为是自己化学教师的责任。我自己认为,一个出色的化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化学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化学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化学成绩。老师可以多进行学生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实验视频,叫学生在体会到化学学科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兴趣,添加多点的实验技能培训让学生除理论知识外,多动手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能通过化学的教学使学生应用到生活当中。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化学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2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