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总结的镜头,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问题。总结要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吸收内容。以下是一些项目总结的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一
4月6日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讣告称: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山大齐鲁医院主管护师张静静,在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即将返家休时,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救治无效,于4月6日18时58分逝世。而张静静的丈夫正在援助非洲,未能赶得及回来看其最后一眼。
参加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大年初一“出征”湖北。
时间回到1月26日,当日凌晨2点半,作为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张静静随队抵达武汉,随后前往黄冈支援,援鄂期间,她留下许多“一线手记”,如今读来,颇让人泪目。
张静静的丈夫正在非洲参加援非工作,并“跨越半个地球”写了家书支持妻子工作。
丈夫在信中说,为妻子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而自豪。虽然孩子目前还小,时常因为想念妈妈哭闹,但将来会为有这样伟大的妈妈而骄傲。最后丈夫嘱托妻子照顾好自己,早日平安归来。
到黄冈第三天就剪成短发,她说“不后悔”
在投入救治工作之前,张静静和她的队友们做了“战前”准备。来武汉之前她就做好了剃成“寸头”的准备,和她一起剪发的还有山东医疗队的数十名女战友。
在诊疗工作中,张静静发现山东医疗队队员很难听懂湖北黄冈方言,医患之间沟通障碍有待破除。于是,她自己编写了一本护患沟通本。她还计划随着工作进展再一步步修订护患沟通本。
按计划今天返家休息,早晨突发心脏骤停。
3月21日,支援黄冈的山东医疗队圆满完成救治任务,离开黄冈时,市民们自发夹道送别,张静静记录下一幕幕感人场景,“马路两旁、居民楼上挂着无数横幅,‘春风十里,只为送你’,‘我未谋您面,但是记得您’”。
4月4日下午5点,张静静他们按规定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期满。张静静期间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原计划在4月5日上午返家休息。5日早上7点却突发心脏骤停。
在张静静护士抢救阶段,远在大洋彼岸的韩先生心急如焚,他一边四处寻觅回国机会,一面用文字将祈祷诉诸笔端,祈祷上苍能让妻子赶紧醒来。
文中,韩先生写道,由于分隔两地的原因,他们还没有拍婚纱照,曾经他们商量着等韩先生回国后,就带着孩子一起去补拍婚纱照。
张静静,一路走好!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二
春节后,刘东得知张静静去湖北抗疫一线驰援,韩文涛在非洲工作,年幼的孩子跟随姥姥生活在巨野,一家人分别三地。于是他主动联系了这位老同学。
“我是做医药工作的,也经常去黄冈,对那边的医疗条件和情况都挺熟的,想给她说说那边的情况,多安顿她注意防护,保证安全。”刘东告诉新京报记者。
张静静的回复总是很笃定“一切都好”、“放心”。
但张静静出事后刘东才反思,这大概是她“报喜不报忧”。但他转念一想,这倒是符合张静静的性格,乐观爽快。
3月28日,刘东联系张静静,问隔离期结束没有,并安顿她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张静静还告诉刘东,原本计划四月初回家的韩文涛因为疫情“短期回不来了,都禁航了”。
刘东想,等疫情过去,大家又可以像过去似的,回巨野攒局小聚一下,谁料这竟是二人最后的对话:“再也聚不齐了,现在同学们想着送静静一程。”
爽快、爱笑,也是李越对张静静的印象。
2019年7月,济宁医学院护理专业的李越和同学到齐鲁医院临床实习,最开始去的就是呼吸科,张静静是她们的带教老师。
“对我们很温柔,很耐心”,这让李越本来紧张的情绪很快放松,不懂不会的问题她会毫不犹豫地问,听着张静静耐心解答:“哪怕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她也会给我们讲解清楚,一点一点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除了老师这个身份,张静静还是大李越十几岁的学姐,闲暇之余她会关心李越和同学在哪里租的房子,上班是否方便,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就像个姐姐”。
4月5日从新闻上看到张静静正在抢救的消息,李越蒙了,她觉得张静静不是一个会倒下的人。
感到意外的还有秦伟,因为拉顺风车和张静静相识,他没想到这个当了自己一年多乘客的护士会以这种方式上了热搜:“忘不掉的是你开朗的性格,一直以为危重症科室的护士都会很压抑,你让我转变了这种观念。”
秦伟告诉记者,他和张静静住得不远,一年多时间里她都在路边准时等待,本想疫情结束后免费载她上班,谁料,“再也没能等到她继续搭我的顺风车”。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三
4月6日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讣告称: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山大齐鲁医院主管护师张静静,在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即将返家休时,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救治无效,于4月6日18时58分逝世。而张静静的丈夫正在援助非洲,未能赶得及回来看其最后一眼。
参加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大年初一“出征”湖北。
张静静的丈夫正在非洲参加援非工作,并“跨越半个地球”写了家书支持妻子工作。
丈夫在信中说,为妻子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而自豪。虽然孩子目前还小,时常因为想念妈妈哭闹,但将来会为有这样伟大的妈妈而骄傲。最后丈夫嘱托妻子照顾好自己,早日平安归来。
到黄冈第三天就剪成短发,她说“不后悔”
在投入救治工作之前,张静静和她的队友们做了“战前”准备。来武汉之前她就做好了剃成“寸头”的准备,和她一起剪发的还有山东医疗队的数十名女战友。
在诊疗工作中,张静静发现山东医疗队队员很难听懂湖北黄冈方言,医患之间沟通障碍有待破除。于是,她自己编写了一本护患沟通本。她还计划随着工作进展再一步步修订护患沟通本。
按计划今天返家休息,早晨突发心脏骤停4月4日下午5点,张静静他们按规定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期满。张静静期间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原计划在4月5日上午返家休息。5日早上7点却突发心脏骤停。
谢谢你付出的一切!
张静静,一路走好!
南北方言不通,为了解决语言障碍,张静静专门为一线医护们制定了“护患沟通本”,上面写着一些常用语和简易回答,例如“您稍等”,“我去通知一声”,“请您戴上口罩”等,在语言不通时,拿出护患沟通本,患者看到文字,就能理解。
十几页的“护患沟通本”用a4纸上印装订在一起,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流传使用。
她在日记中记录道,当一位60多岁的患者,从其他医院转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来的时候,全身上下只有一身秋衣秋裤和一双一次性拖鞋。“我赶紧尝试用黄冈方言跟他交流。”
张静静说,自己和同事找来一身衣服和一双鞋子送给老人,老人热泪盈眶。
“患者住院,没有家人陪伴,心里也难免有恐惧和害怕,跟他们用方言说话,他们能很快对我们产生信任。”十年来的工作经历,让张静静深知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在隔离病房内,他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关心和安抚有时比治疗还重要。”
临到50余天的抗疫任务尾声,得知张静静要走,曾经住在她负责病区的一位阿姨,专程赶到酒店去看望。“今天阿姨知道我们要走,又赶来相送,道别的话不想说出口,眼泪忍了又忍,总是要分离,但我们永远是一家人,明年待到杜鹃花开,我一定再回黄冈这个家里感受春暖花开!”
3月21日,离开黄冈前,张静静收到黄冈市民送的一篮子煮好的鸡蛋,还有一幅画,“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我们对黄冈的帮助如果是滴水之恩,他们回报给我们的是涌泉之数,况且,杏林门下,救死扶伤,责无旁贷。”
倒在回家之前。
3月21日,张静静随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返回济南,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在这期间,她的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4月4日17时,张静静隔离期满,即将回到阔别近70天的家中。
厄运不期而至。4月5日7时,张静静突发心脏骤停。
张静静手里拿着回程机票。
医院方面称,4月5日早饭时间,张静静没有露面,同事敲门无应答后冲进房间发现,张静静躺在床上,无论怎么叫都没有反应。
张静静被送往济南章丘区人民医院抢救,后又被转院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塞拉利昂和中国有着8个小时的时差。韩文涛在塞拉利昂时间的5日早上5点多醒来,他看到手机上有着来自岳母的3个未接电话,打开微信,也有朋友打来的多个语音电话显示未接。韩文涛第一时间给岳母回了电话,这才知道妻子的状况。
“突知变故,我到现在都浑身发麻”,他在当天的朋友圈里记下当时的感受。
韩文涛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和妻子是高中同学,相识已经有18年,今年是结婚的第六年。自2015年10月以来,韩文涛就在非洲做援建工作。每12周才有一次回国休假的机会,每次休假除去来回在路途上的时间,真正能留在家里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只有25天。
“我离开家的时候孩子才半岁”,一直以来,韩文涛深觉对妻子有愧,“这几年来我没怎么陪她过生日,也没能陪孩子过生日”。近年来,都是岳父岳母帮着带孩子。他和张静静的孩子如今已经5岁。
去年12月30日,是韩文涛和妻子见的最后一面,彼时他正结束完在国内休假准备启程返回塞拉利昂,那一天,他还和妻子约定,在下次回家时,要和妻子去补拍迟到6年的婚纱照。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四
爽快、爱笑,也是李越对张静静的印象。
7月,济宁医学院护理专业的李越和同学到齐鲁医院临床实习,最开始去的就是呼吸科,张静静是她们的带教老师。
“对我们很温柔,很耐心”,这让李越本来紧张的情绪很快放松,不懂不会的问题她会毫不犹豫地问,听着张静静耐心解答:“哪怕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她也会给我们讲解清楚,一点一点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除了老师这个身份,张静静还是大李越十几岁的学姐,闲暇之余她会关心李越和同学在哪里租的房子,上班是否方便,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就像个姐姐”。
4月5日从新闻上看到张静静正在抢救的消息,李越蒙了,她觉得张静静不是一个会倒下的人。
感到意外的还有秦伟,因为拉顺风车和张静静相识,他没想到这个当了自己一年多乘客的护士会以这种方式上了热搜:“忘不掉的是你开朗的性格,一直以为危重症科室的护士都会很压抑,你让我转变了这种观念。”
秦伟告诉记者,他和张静静住得不远,一年多时间里她都在路边准时等待,本想疫情结束后免费载她上班,谁料,“再也没能等到她继续搭我的顺风车”。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3月21日,张静静跟随山东省首批援助湖北黄冈医疗队返程,她在归来手记中写道,临行前,收到了很多煮熟的鸡蛋,这是黄冈当地的风俗,把鸡蛋送给最亲的人。“杏林门下,救死扶伤,责无旁贷。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繁华。”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五
一个馒头,一碗稀饭,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选择了吃住在社区,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个馒头加一碗稀饭,十分简单。快速吃完早餐后,他就前往社区内为居民张贴宣传单,仔细核对湖北入赣返乡人员的信息、收集返乡人员的体温记录。由于他只有一只手臂,当乡里领导考虑到他身体情况,想把他安排到二线去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时,何致忠坚定地说道:“如今疫情形势如此严峻,尽管我身体残疾,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义不容辞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从未因这点累而抱怨,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扎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对社区居民爱大于天的感情。他的奉献付出只是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一线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党员本色在战役火线越擦越亮,让党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线熠熠生辉!
一碗蛋炒饭,一勺豆腐汤,是抗疫路上的“营养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后,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给自己做了个蛋炒饭,又做了豆腐汤。他常说,这个搭配是最有营养,最养生的。吃完午饭,他又做起了“配送员”。“何书记,给我带点几斤肉,回来给你钱”“何老板,给我带条鱼回来”……“收到,晚上我就给你买过来,明天给你们送过去”,他答应道。每天下午4点去买菜,5点左右去送菜,晚上还要守夜班,有时候睡眠不足4—5个小时,可他依然乐此不彼。他说,“以前服务大家总觉得累、觉得苦,但现在觉得很快乐、很开心、很光荣。”社区居民都说:“我们书记虽然是独臂,但是他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冲在前面,我们就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在疫情一线诠释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用行动撑起了战胜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肠,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点,才把社区群众需要的东西给准备好。又想起了要对返汉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又急忙跑去了给他们测量体温并记录。虽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测体温、劝返群众”,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的核查,但他从不马虎,坚持做到一丝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面加一根火腿肠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对他来说最幸福的就是在帐篷里和亲人视频对话,在街道社区为居民采购就是日常……亲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却说道:“疫情当前,我必须冲在一线,报答国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人们常说,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场只许胜利的战役中,哪里有疫情、险情,哪里最困难、最艰苦,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默默坚守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守初心、担使命、战疫情、保平安”的神圣职责!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六
山东省首批援黄医疗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黄冈市荣誉市民张静静同志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4月6日晚不幸逝世。当晚,黄冈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出唁电,对张静静同志表示沉痛哀悼,向其亲属表示诚挚慰问。
唁电说,新冠疫情发生后,张静静同志第一时间报名参战,白衣作战袍,慷慨赴沙场,在抗疫斗争第一线奋战了56个日夜。在黄冈市抗疫期间,张静静同志视患者如亲人,用大爱守护生命,被患者喻为“暗夜里的一束光”。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用血肉之躯筑起护佑生命的钢铁长城,为我市扭转疫情防控局势、打赢黄冈保卫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唁电说,当前,黄冈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黄冈人民向支援黄冈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永远铭记他们无疆大爱!
据悉,黄冈市将举办张静静同志追思活动。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七
有人说,这是一个被摁下暂停键的春天,也是一个等待重启的春天;有人说,这是一个从未如此安静的春天,也是一个从未如此忙碌的春天。本该是团聚的时刻却不得不告别亲人,迎难而上,因为你知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每当生命遭遇严冬,白衣天使就是春风天使的化身。有一种责任不顾生死也要捍卫它,有一种希望身心疲惫也要守候它。
君可见,84岁的钟老爷爷没有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却坐上了去往武汉的动车。您的果断让国人睁开了面对疫情警觉的眼睛,您的身躯宛如中国百姓的一座靠山。
君可见,除夕夜驰武汉的军人刘丽,几天后你被防护面罩在脸上勒出的痕迹让我们感动却让妈妈心疼,战争从不会让女人走开,更何况你是军人。
君可见,来到武汉才三天就剪掉一头长发的河北护士肖思孟,90后的你也许正引领着这个春天最时尚的发型。
君可见,在抗疫一线连续工作48小时的医生父亲,趁午餐时间给隔离区的儿子写字加油,两人同是医生,只能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加油打气。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若问疫情有多么凶险,你的笑容就有多么感动;若问平凡有多么伟大,你的背影就有多么动人。心不乱,则万事安,我们用坚守等待一座座城市的苏醒。生死路上,一次次逆行的脚步就是一次次冲锋,把凶险留给自己,把健康中国留给百姓。在抗疫一线,他们坚守到生命最后一刻。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愿你们平安归来。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八
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4月6日深夜官方微信消息,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静静,在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即将返家休息时,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救治无效,于6日18时58分逝世。
据官方此前通报,大年初一,作为山东首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成员,张静静奔赴黄冈支援当地抗击新冠疫情。3月21日,张静静随山东第一批医疗队员离开湖北返回济南,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期间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于4月4日下午5时隔离期满,拟于5日上午返家休息。5日早上7时突发心脏骤停。
“和年幼的孩子分离没哭,没能陪父母吃上团圆饭没哭,累到颈椎病复发没哭,脸上被口罩勒出压痕、压疮没哭……但当患者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看到患者治愈出院时,我没忍住自己的眼泪。”2月4日,当看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首例新冠疫情患者治愈出院时,张静静写下如上手记。
“我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山东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会一辈子记得,有个女孩叫张静静,记得您是如何把我们一步步从死亡的边缘拉回。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激。”有位患者在治愈出院时,拉起张静静的手说。
张静静在手记中写道,作为医护人员,最渴望看到的就是患者平安,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患者痊愈出院,希望阴霾尽快消散,胜利早日来临。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九
“要个男孩头”
口罩遮去了一半的脸,32岁的张静静戴一副圆框眼镜,短发蓬松,刘海盖住前额。
张静静去世后,一些摄于她抗疫期间的影像在网上传播,也是通过这些影像,让很多不熟悉她的人们第一次走近了她。
在援鄂之前,张静静一直留的是长发。到黄冈的第三天,她剪去了长发。“要一个男孩头”,她告诉当时的志愿服务理发师。
“出汗后,长发容易滋生病菌,穿防护服也不方便,所以越短越好。”在此前的采访中,张静静曾和新京报记者解释。
留下抗疫手记。
此前,张静静和同事在湖北黄冈市抗疫57天。
张静静有一份“抗疫手记”,里面记录着援鄂的点点滴滴。
新冠疫情发生后,张静静向医院表示:“我亲历禽流感、甲流疫情,有救治经验,又是主管护师,应该首批去。”
1月26日,作为首批山东医疗队成员,张静静和143名同伴到达黄冈,开始在抗疫一线的工作。当时,山东医疗队像“开荒”一样,在尚未启用的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开辟出一个icu病区和一个普通隔离病区。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隔离通道,出入病区的三个缓冲间,都是没有的,是我们和工人们一起慢慢建起来的。病床、设备、物资也都是一点点运进去,现在还在完善中。床头铃还是没有的,病房里放了公用电话。”2月初,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张静静说。
在病区,有患者要使用吸入装置“舒利迭”,而“舒利迭”的操作步骤直接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以往在齐鲁医院,张静静都会面对面演示给患者,但在黄冈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无法进行亲身演示。
于是她想到一个办法,把装置使用的二维码贴到疫区病房,患者能扫码看视频学习,还可以重复多次练习。
为了克服方言障碍,张静静还想到了“护患沟通本”,上面写着一些常用语和简易回答,例如“您稍等”,“我去通知一声”,“请您戴上口罩”等,并逐步完善问题的种类。十几页的“护患沟通本”用a4纸装订在一起,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流传使用。
“妈妈,打败病毒,早点回家”,抗疫期间,5岁的女儿曾给张静静发了一段祝福视频,手中拿着一幅画,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用针管对抗病毒,上面写着“战胜疫情、等你回家。”
即将回家时,张静静在“抗疫手记”中写道:“本想像当初来时一样悄悄地返回,但我热爱的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感恩的心使我感动。”
4月7日,湖北省卫健委在悼念信中说,张静静在黄冈抗疫期间,被患者喻为“暗夜里的一束光”。
在正式进入隔离病房前,张静静剪去了长发,“出汗后,长发容易滋生病菌,穿防护服也不方便,所以越短越好。”
她曾对新京报记者说,“等战胜了疫情,我们再留回来。”
张静静没有等到再度长发飘飘的那一天。5日上午,因心脏骤停,她被送往抢救。而远在西非工作的丈夫韩文涛,还打算回国后补拍一张婚纱照。
6日晚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宣布,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静静因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十
张静静有一份“抗疫手记”,里面记录着援鄂的点点滴滴。
新冠疫情发生后,张静静向医院表示:“我亲历禽流感、甲流疫情,有救治经验,又是主管护师,应该首批去。”
1月26日,作为首批山东医疗队成员,张静静和143名同伴到达黄冈,开始在抗疫一线的工作。当时,山东医疗队像“开荒”一样,在尚未启用的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开辟出一个icu病区和一个普通隔离病区。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隔离通道,出入病区的三个缓冲间,都是没有的,是我们和工人们一起慢慢建起来的。病床、设备、物资也都是一点点运进去,现在还在完善中。床头铃还是没有的,病房里放了公用电话。”2月初,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张静静说。
在病区,有患者要使用吸入装置“舒利迭”,而“舒利迭”的操作步骤直接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以往在齐鲁医院,张静静都会面对面演示给患者,但在黄冈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无法进行亲身演示。
于是她想到一个办法,把装置使用的二维码贴到疫区病房,患者能扫码看视频学习,还可以重复多次练习。
为了克服方言障碍,张静静还想到了“护患沟通本”,上面写着一些常用语和简易回答,例如“您稍等”,“我去通知一声”,“请您戴上口罩”等,并逐步完善问题的种类。十几页的“护患沟通本”用a4纸装订在一起,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流传使用。
“妈妈,打败病毒,早点回家”,抗疫期间,5岁的女儿曾给张静静发了一段祝福视频,手中拿着一幅画,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用针管对抗病毒,上面写着“战胜疫情、等你回家。”
即将回家时,张静静在“抗疫手记”中写道:“本想像当初来时一样悄悄地返回,但我热爱的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感恩的心使我感动。”
4月7日,湖北省卫健委在悼念信中说,张静静在黄冈抗疫期间,被患者喻为“暗夜里的一束光”。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十一
爽快、爱笑,也是李越对张静静的印象。
2019年7月,济宁医学院护理专业的李越和同学到齐鲁医院临床实习,最开始去的就是呼吸科,张静静是她们的带教老师。
“对我们很温柔,很耐心”,这让李越本来紧张的情绪很快放松,不懂不会的问题她会毫不犹豫地问,听着张静静耐心解答:“哪怕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她也会给我们讲解清楚,一点一点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除了老师这个身份,张静静还是大李越十几岁的学姐,闲暇之余她会关心李越和同学在哪里租的房子,上班是否方便,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就像个姐姐”。
4月5日从新闻上看到张静静正在抢救的消息,李越蒙了,她觉得张静静不是一个会倒下的人。
感到意外的还有秦伟,因为拉顺风车和张静静相识,他没想到这个当了自己一年多乘客的护士会以这种方式上了热搜:“忘不掉的是你开朗的性格,一直以为危重症科室的护士都会很压抑,你让我转变了这种观念。”
秦伟告诉记者,他和张静静住得不远,一年多时间里她都在路边准时等待,本想疫情结束后免费载她上班,谁料,“再也没能等到她继续搭我的顺风车”。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3月21日,张静静跟随山东省首批援助湖北黄冈医疗队返程,她在归来手记中写道,临行前,收到了很多煮熟的鸡蛋,这是黄冈当地的风俗,把鸡蛋送给最亲的人。“杏林门下,救死扶伤,责无旁贷。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繁华。”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十二
是多年来并肩作战的战友。
她们用敬业与奉献,忠诚与担当,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
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护姐妹。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o医院,有这样一对护士姐妹。姐姐王晓靖对疼痛护理、特别是干细胞免疫细胞的临床护理很有经验,妹妹王宏玲是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
姐姐王晓靖。
妹妹王宏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姐姐王晓靖主动请缨,加入了支援湖北医疗队,2月2日,她和战友们一起出征,紧急驰援武汉,到火神山医院开展防控救治工作;妹妹王宏玲也迅速进入940医院发热门诊进行一线救治工作。在得知父亲离世的噩耗后,姐妹俩只能互相安慰,含泪继续投入工作,在她们眼里,医护多一人在岗,患者就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机会。
警医母女。
从2月1日到2月16日,秦丽平和女儿李霏一直没有见面。一个在北京北站安检口执勤,一个进入隔离病房照顾病患。
秦丽平坚守在安检一线。
秦丽平是北京北站派出所安检队队长,再有8个月就要退休了,今年春运是她警察生涯里的最后一个春运。“我是党员,在重大疫情面前,就应该冲锋在前。”坚守在一线的秦丽平,依然和年轻人一样,每个班次持续24小时。
李霏在医院隔离区。
轮完一个24小时的班,秦丽平才有时间通过微信询问、叮嘱一下女儿,算算女儿进入隔离病房有多久了。女儿李霏是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的护士。2月1日,李霏给正在执勤的秦丽平打来电话:“妈,跟您说一下,我们医护人员经过培训后就要进入医院的隔离区工作了,咱们可能得一个月以后再见面了。”“我知道了,霏霏。你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好好吃饭,妈妈等你平安回家。”母女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简短对话,以防抑制不住情感。对于女儿主动“请战”,秦丽平没有惊讶,她非常支持女儿,也相信女儿能够保护好自己,完成好任务。
“五朵金花”
从左至右:张丽敏、罗春梅、唐棠、彭渝、宋彩萍。
“我把前期大家在工作中的一些小经验小技巧发给你和春梅,让队员们都学习一下。咱们5个能再次并肩作战不容易,一定要团结起来,发挥老队员的骨干作用。”2月17日凌晨2点,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给刚到武汉3天的泰康同济医院护士长唐棠留言。“再聚首不易,必定全力以赴。”同样深夜未眠的唐棠回复。宋彩萍信中提到的“5人”,是奋斗在卫勤战线上的“五朵金花”。从抗震救灾到抗击埃博拉,数次大项卫勤任务中都有她们并肩作战的身影。
面对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传染病防控有丰富经验的她们,不约而同相互致电:如果抽组医疗队,我们一定一起去。除夕夜,解放军医疗队紧急出征,宋彩萍、张丽敏和彭渝在列,而唐棠和罗春梅从老家赶回医院时,队伍刚刚出发。“你们先去,如有第二批,我俩必定随队出征。”罗春梅一边给3人留言,一边拉着唐棠再次向院党委请战,双双加入预备队。医疗队到达武汉后,作为护理骨干,宋彩萍、张丽敏和彭渝投入繁忙的收治工作。罗春梅和唐棠则主动承担起医疗队培训的大部分任务,一边向前方3人了解情况,一边在后方做实战化培训。2月14日,罗春梅和唐棠随解放军新增医疗队抵达武汉,到达武汉驻地不到24小时,就顺利适应开展工作。努力合作初显成效,5人激动不已,相互打气。她们相约,待圆满完成任务后,“咱们‘五朵金花’团聚,一起在武汉的樱花树下合个影吧。”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十三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许多医护人员勇敢地挺身而出,一线与病毒抗争,其中就包括了当时在湖北武汉工作的张静静。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张静静经历了这场挑战,面对着疫病的考验,她在战斗中有了许多悟出来的东西。
一、深入抗疫第一线的感受。
危机时刻,作为一名医生,张静静义不容辞地参与了疫情的救治。在抗疫第一线工作,张静静看到的是病房内病人的脆弱和无助,也看到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付出。她始终坚信,指导干预和医学技术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因此在抗疫期间一直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持续改进治疗方案,为患者贡献自己的职业智慧。在这次经历中,张静静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救治病人的坚定信念以及令人感动的医者情怀。
二、时间和技术都是对付病情的力量。
在疫情初期,这种疾病是非常陌生的,很多医护人员都面临着缺乏相应的医治技术、药物的情况,张静静也不例外。在医疗技术上,张静静阅读了大量的医学文献,不断地更新了治疗方案。张静静认为,优秀的医护人员需要坚信自己的技术和治疗方案,更要相信时间是一个治愈疾病的强大力量。她还多次强调,只要秉持正确的治疗理念和方案,科学网络治疗平台、药物等和时间一起才是治愈一个病人最强大的力量。
三、救死扶伤是医者天职。
疾病肆虐时,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救治每一个病人正是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抗疫期间,张静静非常重视病人的心理协调和护理工作。她曾经说过:在这样的抗疫战争之中,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照顾患者,让监护病人的医生更安心地进行治疗。张静静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尊重生命始终是医者的职责。
四、医者精神彰显人性光辉。
在抗疫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人性最光辉的一面。医者精神是一种光荣的精神,在此次抗疫中,很多医护人员自己不惧病毒,勇往直前冲锋在疫情的第一线,他们始终保持着决心、勇气、毅力和信仰。张静静的行为也证明了这一点。她从未被恐惧或沮丧所打败,她选择了相信自己和团队,这种乐观心态和正能量传递在疫情期间也鼓舞了身边的人。
五、我们需要记住她们。
尽管抗疫的工作目前已经大为加强,但我们还是需要时刻记住那些敢于逆行的医护人员的贡献。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精神,他们是一代代医护人员的代表。张静静坚持了自己的医学信念,宣扬了正面的疫情知识和防护预防政策,为武汉的很多病人和家族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作为一名抗疫的英雄,张静静所展现的远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形象,更体现了团结拼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我们也要学习张静静的精神,告诉自己在生命的逆境中,依然可以坚持自己的信仰,表现出人格上的高尚情操。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十四
南北方言不通,为了解决语言障碍,张静静专门为一线医护们制定了“护患沟通本”,上面写着一些常用语和简易回答,例如“您稍等”,“我去通知一声”,“请您戴上口罩”等,在语言不通时,拿出护患沟通本,患者看到文字,就能理解。
十几页的“护患沟通本”用a4纸上印装订在一起,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流传使用。
她在日记中记录道,当一位60多岁的患者,从其他医院转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来的时候,全身上下只有一身秋衣秋裤和一双一次性拖鞋。“我赶紧尝试用黄冈方言跟他交流。”
张静静说,自己和同事找来一身衣服和一双鞋子送给老人,老人热泪盈眶。
“患者住院,没有家人陪伴,心里也难免有恐惧和害怕,跟他们用方言说话,他们能很快对我们产生信任。”十年来的工作经历,让张静静深知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在隔离病房内,他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关心和安抚有时比治疗还重要。”
临到50余天的抗疫任务尾声,得知张静静要走,曾经住在她负责病区的一位阿姨,专程赶到酒店去看望。“今天阿姨知道我们要走,又赶来相送,道别的话不想说出口,眼泪忍了又忍,总是要分离,但我们永远是一家人,明年待到杜鹃花开,我一定再回黄冈这个家里感受春暖花开!”
3月21日,张静静随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返回济南,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在这期间,她的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4月4日17时,张静静隔离期满,即将回到阔别近70天的家中。
厄运不期而至。4月5日7时,张静静突发心脏骤停。
在正式进入隔离病房前,张静静剪去了长发,“出汗后,长发容易滋生病菌,穿防护服也不方便,所以越短越好。”
她曾对新京报记者说,“等战胜了疫情,我们再留回来。”
张静静没有等到再度长发飘飘的那一天。4月5日上午,因心脏骤停,她被送往医院抢救。而远在西非工作的丈夫韩文涛,还打算回国后补拍一张婚纱照。
6日晚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宣布,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静静因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去世。
向抗疫一线英雄张静静学习心得篇十五
前,非典疫情暴发,北京佑安医院护士长郭会敏请战进入一线。17年后,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郭会敏又一次请战,请战理由很简单,“让我上,我有经验!”
在后方,就要做好护士的坚强后盾。
大年初一,郭会敏接到医院护理部组建新冠隔离病房收治患者的通知,作为有着28年传染病护理经验的“老兵”,她立即赶往医院第一时间请战。只不过,这一次她没有被派往第一线。
作为内科总护士长,郭会敏管理经验丰富,又熟悉护士情况,因此,医院首先安排她协助开展护理人员调配。
她协助护理部,根据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特点和家庭情况“排兵布阵”,确定后备人员梯队,分批次安排护士长、骨干护士、不同层级护士及专科护士进入病区,做到人员有储备、安排有计划、科室早通知、护士早准备,保证新冠肺炎病区护理工作有序开展。
针对新冠肺炎病区护士定期轮换班次多、人员不固定、不能集中培训学习等情况,她就录制标本转运、新冠肺炎病区行走路线等视频,发在护士群里方便大家学习。
郭会敏深知,后方也是“战场”,作为护士长,她必须成为护士们的坚强后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上一线,是护士,也是“心灵抚慰师”
随着疫情的发展,郭会敏进入隔离病房,担任感染中心总护士长。每天,她都是早上7点多到病区,一直忙碌到深夜。一天下来,除了做好照护工作,带着病区护士不断完善、细化护理工作流程,郭会敏更要做好患者们的“心灵抚慰师”。
与其他住院患者不同,新冠肺炎患者的家属不能探视,更不允许陪护,病房医护人员是他们唯一可以朝夕相处的对象。没有亲人的陪伴,不少患者仿佛置身孤岛,产生恐惧和孤独情绪。
为了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郭会敏每天都会到病床前和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需求。
在一次查房中,一对母女引起了郭会敏的注意。那是位年轻的妈妈,她的女儿才刚刚一岁。双双感染的她们焦虑不安,尤其是母亲,觉得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很大。而孩子看到这么多穿着“怪异”的叔叔阿姨,也是一脸的害怕。郭会敏也是母亲,孩子那恐惧害怕的眼神让她揪心。为了让孩子重绽笑颜,郭会敏立即动员全科护士,为孩子买来了玩具和生活必需品。不仅如此,每次查房前,郭会敏都会先抱抱孩子,陪孩子玩一会。
郭会敏和病房里的小宝宝。
不知不觉中,孩子总是发出“咯咯咯”的笑声,而这也让孩子的母亲减少了焦虑。
“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病人看不到我们的样子,但通过抚触患者的手臂,轻轻拍拍患者的肩膀,说一句鼓励的话,都会让患者感到亲切,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郭会敏说道。
进隔离病房,防护工作不能有丝毫马虎。
长期奋战在传染病防治一线,郭会敏清楚,在隔离病房,工作更不能有丝毫马虎,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她首先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允许丝毫懈怠,这也让科室护理团队都以她为标杆榜样。
作为护士们的“大管家”,郭会敏每天都会穿着防护服查看病区防护物品的储备,关注护士的工作、心理情况。即使护目镜在滴水,后背被汗水湿透了,她依然会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按规范一丝不苟做好防护工作。
让每一个抗击疫情的勇士都能平安回来,这是她的心愿。
郭会敏在病房指导护士。
如今,不少患者治愈出院,很多患者都会在离开时对郭会敏和医务人员说一句:“谢谢这几天的精心照顾,你们真是太不容易了。”
但对于郭会敏而言,没有什么“不容易”,这只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从抗击非典,到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句“让我上,我有经验”背后是郭会敏面对疫情防控“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信念和担当,更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使命和初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4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