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桃子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20:35:24
摘桃子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时间:2023-11-28 20:35:24     小编:雨中梧

总结是对过去种种经历的汇总,也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一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三、精选教法。

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马力斯也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2、音乐激qing法;3、电脑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

四、巧施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五、妙设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四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独立思考:两只猴子可能会吃到几桃子?如果让你给它们分桃子,你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猴子,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分成1和7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问:这样分两只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可能会说拿到7个桃子的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另一只猴子肯定会愁眉苦脸的。这时我展示课件)、同样2和6、3和5这样的分法得到多的猴子都很高兴,得到少的猴子一定都不开心。这时我再追问: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发现4和4这种分法才分平,像这样分得的桃子个数是同样多的或一样多的,我们在数学中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展示课件)这样在动手操作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含义,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二:通过分小棒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然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接着用课件出示判断随意分和平均分的练习。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动三:分小鱼,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木棒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作中都经历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

活动四: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猴兄弟还请了好朋友3只小狗,并拿出它们最爱吃的骨头招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变换角色分骨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作,积极实践、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作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在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我还是以生日宴会这个情节,让学生在这个愉快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进行操作练习。宴会开始了,猴兄弟拿来了12只筷子给客人,够分吗?接着在宴会桌上,小猫拿出生日礼物铅笔和笔盒送给猴兄弟,那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文具盒?平均每盒能放几枝铅笔?这时好朋友小狗说话了:我们也有礼物,带来一个智力题考考你们,那就是用20个圆能拼成几个奥动五环?猴兄弟为了感谢它们回赠礼物,拿了9个气球送给小猫们,平均每只猫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也给小狗们出了道智力题,18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把这些问题融合在故事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连气球活动的开展,学生都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4、归纳总结,促进内化。

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的难点、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愉悦、开放、主动、发展”,以“猴子的生日宴会”这一富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即“故事一线牵,知识寓其间”。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故事情境法,音乐激qing法,评价激励法,使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时空,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二

有一天傍晚,小猪去找小猴子帮忙摘桃子,小猴子爽快地答应了。

小猪带着小猴子来到果园里,小猴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又大又高的桃树上挂满像灯笼似的大桃子。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爬到桃树上,顺手摘了一个大桃子,它放在鼻子前闻了闻,那种香味实在忍不住诱惑了它美美地咬了一大口。小猪看见小猴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也忍不住叫起来:“小猴,你也摘一个桃子给我吃哦!”小猴子说:“可以呀,但我有一个条件,你得教我怎样种桃树。”小猪连连点点头说:“好的,好的,我会用心教你的。”于是小猴子又顺手摘了一个大桃子扔给小猪。

小猪把怎样种桃树的秘方全部告诉了小猴。小猴回到家后,也在自己家的后山种了许多棵桃树。

第二年,小猴子种的桃树上也结满了好多桃子,他邀请来小猪一起摘桃子。他们摘了十几大筐,都送给了邻居朋友。大家都夸小猪和小猴子很热情!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桃子图等。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笔算:48÷6=。

说说算理。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书:48÷2=。

解决48÷2=师:48÷2你们会算吗?

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1、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个,每个猴子分两捆(20),剩下8个每个猴子分4个,所以每个猴子分得24个。

2、交流口算方法:40÷2=208÷2=420+4=24。

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又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什么位上?(十位)为什么?(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什么位上?(个位),2乘4得8,8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8个桃子),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5、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四.三只猴子分桃谈话:两只小猴都分到了24个桃子,正准备回家,,他们的好朋友来了。

6、鼓励探究算法。

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学生活动)。

代表你们组的发言。

7、指生发言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在什么位上?(去除被除数十位时商写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时,商写在个位。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48÷469÷386÷2的竖式。

四、教师总结。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值得表扬。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四

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中,利用远程资源创设以下几个情境。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的不同分法,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让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生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为学生努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的倾听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五

"分桃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分桃子》这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理解"平均分"这一过程.

我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创设情景:2只猴子到小兔家做客,小兔拿出8个桃子招待2只猴子.同学们想一想,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你能帮一帮它们吗再让学生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要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样分学生兴趣很高,动手分"桃子".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7个,一只猴子分1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6个,一只猴子分2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5个,一只猴子分3个."有的说:"还可以一只猴子分4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我又进一步引导说:"在这么多的分法中,你们认为哪一种分法才能使两只猴宝宝都满意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种."我又追问一句"为什么"他们都说得很有道理.生1说:"这样才公平,两只猴子才都满意."生2说:"这样两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一样多,就会满意."生3说:"两只猴子分得同样多的桃子,它们都会满意的."生4说:"这样平平分,两只猴子一定都很高兴.对.像这样每只分得数量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叫它"平均分".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在"分一分"和"试一试"这两道题中,我再一次让学生用学具代替题目中的物品进行具体地分一分,自主探索要怎样分才合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在学生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达到了.我想: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像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我们要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摆摆,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操作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探索规律,这样学生就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如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没养成,作为教师的我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还需不断学习.

《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分一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分物体时出现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新课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实实在在的,生动丰富的活动中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等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一、故事吸引,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吉吉和利利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把“分一分”的第2题变一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宝宝家可能请来了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活动、合作的空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四、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咱们准备好上课了吗?”“咱们就按志晟说的‘可能请来4只小猫’,请你用小棒代替鱼分一分。”……老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如果请来24只猫,只有12条鱼,我有办法。把每条鱼切成一半,每只猫都分得了半条。”、“请来48只猫,只有12条鱼,每只猫分到四分之一条”的精彩话语。

“把12条鱼。分给3只猫,每只分得一样多。”有一个小女孩要求扮演小猴上台分一分,结果分了好久也没分出来,分来分去,总有一只小猫分的不一样,原来小鱼都粘到一块去了。“如果不是磁铁把小鱼粘到了一块,相信你也是聪明的小猴。”

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

本节课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爱劳动、爱运动、敬老等品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五、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行为生成转变的结果。正确目标的预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抓住“被除数是12,除数和商不唯一”的特点,把书本第32页“分一分”的第二小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爸爸它们钓了12条鱼,要给每只小猫分得一样多。可能请来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原本,我想自己先假设两种情况引导一下,再放手。但是,“可能请来几只小猫”的话音未落,志晟就说:“可能请来4只。”这是意外的教学资源,我便放手交给孩子们,把学生的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六

今天上完了公开课,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有喜有忧。

《分桃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百以内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呈现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整节课,优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1、以分桃情境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堂。这节课的设计以“分桃子”为主线索,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主线索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侯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择优,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动手操作环节的设置不够细致,课前预设不到位,从而意图体现不充分。可再设计为学生试摆,教师示范摆,学生再摆。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感知,以突破教学难点,即除法竖式要从高位除起。

2、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不够,学生参与积极度不高。。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加强的地方。

3、由于时间的紧迫,所以在归纳算理时,我过份包办,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再适时作出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整节课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编写的主线: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一自主操作、解决问题一观察思考、理解算理-巩固应用。教材创设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教学情境,第一次是2只猴子分48个桃子,学生已经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在这里主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除法竖式的形式和结构与加、减、乘法有很大的差别,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分段计算是教学重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能够平均分实物这个已有经验,把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操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摆小棒,讨论等,将具体操作和抽象算式进行联。

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课前热身,小猴子爬山。(课件出示一些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或者直接使用乘法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

60÷340÷280÷490÷3800÷2。

24÷642÷772÷836÷648÷4。

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想一想:这两个猴子围在这堆桃子前,在商量什么呢?(引出桃子数、猴子数、等信息)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分一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48÷2的算法及算理”

1、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2、探究方法。

(1)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2)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尝试着自己做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分的一堆一堆的,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分完后汇报。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谁来说一说分的过程。

生1:我用小棒当桃子,10根小棒一捆,每只猴子分到两捆,又分到4个,就是24个。

生2:我是用口算,先算40÷2=20,再算8÷2=4,20+4=24,

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谁还用竖式计算的呢?请这位同学上台板演。

师:(指着同学的算式)你是怎么分的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师:肯定这位同学做法是对的,表扬大胆尝试的`做法,为了能清楚地看出分的步骤,这道题的竖式可以这样列:师与生共同完成竖式,师认真讲解竖式列法。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48÷3的算法及算理。

1、出示三只小猴子的图片,继续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它想干什么?引出3只猴子分桃子的情境。

板书问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怎样列式呢?

2、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思考,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应该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算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有的摆小棒,有的列竖式,有的……)。

师:分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把10根小棒分成一捆,分了4捆,还余8个,3只小猴子每只1捆,还剩一捆零8个,也就是18个,剩下的18个,每只小猴再分到6个,6+10=16,所以48÷3等于16。

出示课件:演示分桃子的过程,与学生的分法对照。

谁来说说怎样列竖式计算呢?一生上台板演并汇报。

其他生评价该学生的表现。

师生共同完成竖式。

(三)、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齐读一遍。

三、情境再现,巩固强化。

(1)三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

先估计,再计算。

学生独立做,指名四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重点指导竖式的写法。

(2)实际应用,拓展思维。

出示:大青蛙说: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大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生2:小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生3:哪只青蛙每天吃的害虫多?(课件出示)。

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答。

展示反馈,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但竖式除法学得不错,并且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同学们,小猴子们这节课收获了果实,你们收获了什么呢?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生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56页1——4题。

五、结束教学,提出希望。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让学生用图片(或小棒)代替桃子进行操作。

二、分一分。

1、第一题。

可以让学生随意分。

2、第二题、第三题。

分得的同样多。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方法。

三、试一试。

1、第1-3题。

让学生通过连一连、圈一圈来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实际摆一摆。

2、第4题。

让学生利用学具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可以问一问剩下的一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

3、第5题。

让学生理解“一半”就是平均分成两份。

布置作业:p333、4、5。

板书设计:

分桃子。

课后小结: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九

有一天傍晚,夕阳西下,凉风习习,小猪去找小猴子出去散步。突然从远处飘来了一阵阵香味,小猪自言自语地说:“好香的味道啊!猴子啊,要不我们去看看。”小猴说:“好的!”

它们沿着香味跑去,到了那边一看,“哇——”,原来是一片桃树林,上面还结着又大又红的桃子,它们看得直流口水。它们想去摘桃子,可是有一条河挡住了它们的去路,它们想来想去,想来想去,一点办法都没有。它们绞尽脑汁地想。小猴哥哥想到了一个办法,就说:“我们只要搬来一个木盆和一根船桨就能过河了。”

于是,它们就找来了一个木盆和一根船桨,来到小河边。它们坐上了木盆,拿上了一根船桨,划到了对岸。看着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迫不及待地爬上树,摘起桃子来了。它们摘了很多很多的桃子,就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一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

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2—3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深刻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除法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分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从而初步体验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析: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能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评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全面、科学,符合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如其分。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分桃子”、“拼奥运会五环形”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智慧星多颗、桃子图片一个、猴子头饰四个。

学具:圆片、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的片断。

师: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后,给他的儿孙们带回好多好多的蟠桃,把小猴子们乐坏了。这么多桃儿,该怎么分呢?这可愁坏了孙悟空。让我们来帮帮孙悟空分桃子,好吗?(师在板书“分”的后面贴桃子图片)。

评析:教学情境的创设很独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操作探究与体验感悟。

(一)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

1、动手分桃子,体会“分”的不同形式。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每只小猴可能吃几个桃子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帮它分一分。同桌合作,一个分,一个做记录。(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分法:

1和7、7和1、2和6、6和2、3和5、5和3、4和4、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演示课件)。

2、初步体会平均分。

师在演示课件时有意停在1和7这种情况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小猴的表情:刚才谁认真看了,你发现了什么?(有一只小猴哭了)为什么它会哭呢?(引导学生说出它得到的桃子少,很不满意)。

师:同学们想出的这么多办法中,哪一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呢?

学生很快会找到:每只猴子分给4个桃子这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

师:为什么这种分法两只猴子都接受呢?(引导学生说同样多、一样的、分平了。)(师相机板书:同样多)。

师:同样多、一样的、分平了都是一个意思,在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词语叫做平均分。这样分很公平,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我们看看小猴会怎样?(课件显示:每只小猴子抱着4个桃子,高兴得跳起来。)。

(二)把18个桃子分给三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同样多。

1、导入:两只猴把分给自己的4个桃子高高兴兴地领回去了,别的猴子可着急了。我们接着把剩下的两堆桃子分一分吧!

2、分一分,体会分法的多样化:

师:18个桃子要分给闻讯赶来的3只猴子(课件出示),怎么分才能让3只小猴都满意,为什么?(同样多)现在请同学们用小木棒来代替桃子,分一分。组长扮演孙悟空分桃子,其他3名同学扮演小猴。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分一分?(四人小组走上讲台,孙悟空扮演者负责分,向同学介绍分的方法。)。

总结:平均分的时候有很多方法。

(三)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小猴。

1、导入:猴哥三抱着桃子蹦蹦跳跳地走开了。又来了四只小猴眼巴巴地瞅着最后一堆桃儿。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代替桃来分。如果一时找不到小棒或其他实物代替桃,怎么办?其实,大家还有一个本领--画图。现在,请每位同学都在本子上画12个小圆圈代表12个桃儿,然后试一试能不能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表示分桃的过程及结果。

(独立思考,并汇报各种画法。)第一种画法:

把桃子4个圈在一起,,也就是每只猴子都能从圈里分到一个桃子,圈了三次,一共得到3个桃。

第二种画法:

把桃子3个圈在一起,因为有12个桃,我们有4只小猴,想到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每只小猴一次就能分3个桃。

师给予表扬。

评析:

教学方式方法有创造性,灵活多样,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能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实践与运用。

(一)拼奥运五环形。

(放flash动漫:福娃盼奥运)出示五环旗。

师:谁认识这是什么标志?(奥运会会旗)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闭幕。我国奥运健儿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高兴吗?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师:我们再来看奥运会会旗,它是由几个圆环组成的?老师这有一些圆环,让我们把它们拼成奥运五环吧。

出示习题:可以拼成个。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二)分筷子(数学书33页第一题)。

师:我们学会了“平均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找到好多“平均分”的问题。出示有双筷子。

师:这里有几双筷子呢?要想很快知道有几双筷子,你用什么方法?(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三)整理铅笔。

(课件显示:摆放杂乱的14枝铅笔及2个铅笔盒。)看着这些摆放乱七八糟的铅笔,你有什么想法?(把它们收起来,放进铅笔盒。)。

师: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那么,平均每盒放几枝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独立做,集体反馈。)。

(四)课件出示33页第5题:

师:小明家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一天早晨,花园里飞来了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快来数一数,一共多少只小蜜蜂?(16只)后来飞走了一半,一半是几只?还剩几只呢?(8只)飞走的和剩下的(师生齐)一样多。

评析:

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四、反馈评价,深化感悟。

小组合作分智慧星(有的小组是8颗星、有的小组是9颗星)。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呢?

(8颗星的小组):8颗智慧星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2颗。

(9颗星的小组):9颗智慧星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2颗,还剩1颗。

师问:剩下的这颗星还能不能继续平均分了?(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也有分不完的情况。)。

(老师把这颗星奖励给发言积极的学生)。

评析:

能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寓教于乐,突破“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这一教学难点。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84。

4

186。

6

6

123。

3

3

3

同样多。

教学反思:

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整堂课,学生在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情节中进行学习,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于游戏当中。整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练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整堂课的亮点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待完善处:在整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多,比较费时间。学生思维活跃,易兴奋,课堂纪律不易组织。

课例点评:。

本节课开始提出了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后来在教师引导下讨论了怎样分得同样多,进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了对数目少的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生动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画面显示生动、形象,使学生倍受感染,教学效果很好。

2.教师在教学重点的地方,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方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但分法多样,而且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全班学生心情愉悦,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发散了思维。

今后还要加强课前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调查,以及课后的数学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好数学。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三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

圆片、小棒。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分桃子。

1和72和63和54和4。

同样多一样多。

把每一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2页—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经历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1)能按要求把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会用自己的话叙述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分法的多样性。(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8个、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

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两兄弟合作,一共摘了8个桃子。刚开始,两兄弟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现在,他们却为了“分桃子吃”发起愁来。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分一分吗?(课件呈现猴子兄弟摘桃子的情境。)。

2、揭示课题:

分桃子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3)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5)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板书:平均分。

2、分小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把6个小棒分成两堆,怎么分?

(2)学生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自己分的过程,说一说哪种分法叫“平均分”?为什么?

3、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只小猫要吃同样多的小鱼,每只小猫能吃几条?(3)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然后找几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分法。

4、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材32页“分一分”第3题的骨头图片,先引导学生数数有多少根骨头,再看看要分给多少只小狗。

(2)思考: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3)同桌商量着用学具摆一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一次平均分。也可以像刚才“分小鱼”的同学那样,采用多种分法去分。

(4)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试一试”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全班同学圈一圈。

2、“试一试”第2题。教师说分铅笔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画,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试一试“第3题。先让学生拿出搜集到的“奥运五环”的含义,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并且进行热爱体育、热爱和平的思想教育。最后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圈,然后圈一圈,并填空。

4、“试一试“第4题。

把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要求学生一一对应的分一分,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然后填空。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桃子。

同样多或一样多。

平均分。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五

《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用怎么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学习。

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从而引出平均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理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能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4、通过变式练习夯实重点。在揭示平均分的意义后,安排了一个判断的教学环节,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以此来巩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是平均分的,学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对于不是平均分的,比如一共八只小鸭,一边是五只,一边是三只,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平均分,接着通过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它们变成平均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本来不是平均分的星星变成平均分,这一过程具有多种功效,让学生在一个练习中,既训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又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还能巩固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从而也能使本课堂的重点进一步落实。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六

活动目的:

1、继续巩固双三角形折法。

2、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桃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手工折纸若干张,折好的双三角形和桃子若干。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桃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双三角形折法。

老师提问:上星期我们学习了双三角形的'折法,同学们还记得怎么折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双三角形折法。

1、教师出示折好的双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能后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

2、请一至俩名折好的同学上台讲一讲折法,其余同学跟着再折一折。

二、学折桃子。

1、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桃子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指名说一说。

2、教师出示折好的桃子,请大家说说像不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学折桃子。

教师先出示《桃子》折纸示意图,请学生看着示意图跟老师一起学折。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完成一个后,要求他们自己再试着折一个,教师只在旁边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三、作品展示与交流。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先在小组里交流,能后每组再推荐一件作品到全班交流。

四、附《桃子》示意图: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七

知识目标:教材通过摘桃子比图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进一步巩固5的乘口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交流的`良好习惯和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借助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乘法口决。

活动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说出5的乘法口决。

活动2:出示比赛图,让两位学生扮两只小猴完成5的乘法式题,从下至上,谁就获胜,式题可变换,多让几组学生参马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对照两幅图,找出不同点,然后再列式,即15×3=15人;23+5=8人,让学生说一说第(1)幅图,为什么是5×3,而第2题为什么是3+5,从而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第3题:是一道综合的解实际问题的习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故事,理解题意,再进行解答,注意“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的列式有两种即5×2+3×1和5×2+3,并告诉学生看情境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先自己估算,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你知道吗?

师简单介绍乘法口决产生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八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圆片、小棒。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

说说。

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

总结。

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

经验。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1619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