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读后感,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印象,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外部资料和其他相关书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与大家分享阅读的感悟。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一
陶渊明东晋杰出诗人,一生好酒,但由于家里穷苦不能经常买喝。有一年重阳节,他因没有酒喝而深感苦恼,就到屋旁的菊篱下采摘花儿,并久久地坐在菊篱边上。这时,正好江州刺史王弘派白衣(官府差役)送酒来,于是陶渊明就高兴地拿起酒,尽饮至醉,尔后才由别人扶回家中。以后人们便用这则典故,形容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人心愿。
金龟换酒。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第一次从蜀地来到京师长安,住到一家店铺里,秘书监贺知章久闻李白的诗很有名,现得知他来到京师,便立即前往拜访。刚一见面,贺知章就称赞李白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并索求李白的诗文来拜读。李白见其态度恳切,当即就取出《蜀道难》一诗送给他。贺知章读完,赞声不绝,认为李白是从天上谪到人间的仙人,就称之为“谪仙”,深有相见恨晚之感。随之又解下腰间所佩的金龟,换酒来与李白喝,直到大醉方停。此后,贺知章每日约见李白,又到处颂扬他,李白从此名声大震。
醉酒。
的帐下作幕僚。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尽管他的职位在杜甫之上,可他对杜甫仍很有礼貌。不过,杜甫有时却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严武偶尔到他家,其连头巾都不带。有一次,杜甫喝醉了酒,坐到严武的椅子上,且瞪着眼对严武说:“严挺之(严武父名)乃有此儿!”严武是位节度使,性格暴猛,看到杜甫这样的举动,表面虽装着不在乎的样子,实际却怀恨在心,想杀杜甫。后来只是因为严武母亲阻拦,杜甫才没被杀掉。
斗酒读《汉书》。
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字子美,为人豪放不羁,且又喜欢饮酒。他年轻时,曾住在其舅父杜祁公家,每晚读书都要喝一斗酒。一日,杜祁公偷偷到书房看苏子美读书,来到书房前就听到苏子美正在读《汉书・张良传》中有关“张良与客椎击秦始皇”的语句,读毕,只见苏子美拍掌说:“惜乎,击之不中!”随即便满满地饮了一杯酒。接着当他再次听到苏子美读“张良在下邳遇到刘邦”的语段时,又见他拍掌赞叹说:“君臣相遇,其难如此。”说完又将一杯酒喝个精光。杜祁公见其这样,就笑着说:“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足多也。”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二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这个故事纯粹是现在我们一些言情小说作家笔下活生生的情节,看来,古人的浪漫的确甚有其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三
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先靠一壶壶的绍兴高梁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淡,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
关于
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得回临皋,有位朋友陪他散步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四
唤醒。
群山万壑的忠贞。
那么诗神啊。
你的眼泪将泛滥成灾。
你的生命。
也随之淹沉。
悠悠汩罗江。
在五月特别宁静。
头戴儒冠。
忧郁成疾的骚客哟。
你纵身一跃。
为一个辽远的国度。
种下了。
怎样盘根错节的精神。
一个民族的笋。
落叶了。
春雨洗净铅华的精灵。
试试寒试试暖。
你听到了吗。
毕毕剥剥拔节之声。
你看到了吗。
新枝新叶在风中成林。
那笋尖上晶莹的一滴。
可是来自汩罗江畔的云。
拱卫村庄的毛瑟精英。
根相结叶相连。
众志成城。
对苍穹山呼海啸。
可是向江底的诗人。
遥远的回应。
一块土地上的白米。
一江清泪。
一个板块上传奇的叶落归根。
华夏的年年岁岁。
诗神接受着丰盈的收成。
向每一个热血的人。
发出庄严的邀请。
来吧。
所有饥肠辘辘的灵魂。
别说你是诗人。
别说你懂得丹青。
剥开粽子的一只吧。
那从土地上生发的洁白。
那醒人的磁香。
中有流传千古的诗心。
而夜半幽窗月移竹影。
正是不朽的沉吟。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五
本书充满了浓浓的命运感。
诗人的父亲和母亲命运般地坠入爱河,是彼此理想的完美对象,是彼此的依靠和在人世间的慰藉,琴瑟和鸣,生活恬淡。然而,这种幸福随着诗人父亲的意外离世顷刻间不复存在,母亲无法接受现实,也随父亲而去,诗人从此过上了辗转、艰苦的生活,然而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
诗人的生活仿佛总是缺爱,但又总是不缺爱。诗人缺失了父母的爱,但父母的挚友和喜欢的女孩带来的爱却也给他的生命带来亮光。在艰难的岁月中,诗人阅读的书籍也给他以慰藉。爱与被爱,仿佛就是诗人生命的全部。
诗人的一生都在与死亡纠缠。父亲的死,母亲的死,莲莲的死,燕子的死,自己的死。在诗人短暂的一生中,幸福仿佛总是抓不住,爱的人仿佛总是不能厮守。原以为和燕子会永远幸福,但打击来得如此快,痛苦的折磨又是如此漫长。但人与人的爱是永恒的,即便人已经不在了,但爱永存,爱的光辉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父母亲遗留的爱带给诗人慰藉,燕子遗留的爱带给诗人陪伴,但也正是这陪伴,让诗人义无反顾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书同样对文学、艺术、诗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现今文学的浮躁和商业化表达了惋惜,对甘于并固于贫穷而坚持对文学考究的学者表达了赞美。从中也折射出作者对于文学和诗歌的坚持,或许固执,或许不可理喻,但作者的赤子之心和文学造诣的确令人钦佩。
大江是诗人的保护神,愿诗人在大江的怀抱中等到他挚爱的人的到来。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六
诗人的思维是跳跃的。
穿越历史泣鬼惊神。
诗人是没有国界没有年代的。
从缪斯普希金雪莱。
到萧红郭沫若舒婷。
文字把历史拉近把世界沟通。
诗人的内心世界是精彩的。
感情是细腻多元的。
多情时一花一叶殒落。
都会昼夜伤恸。
並为之掬一捧心泪。
愤怒时诗句掷地锵镪有声。
诗人的共性率真爱憎分明。
对真善美从不吝笔墨。
对丑陋却如匕首投枪。
锋利直击。
诗人的身驱是孱弱的。
风骨却是倔犟的。
为理想为国家能够义无反顾。
英勇捐躯。
满江红壮烈了鹏举的宏志。
风波亭英烈了岳飞的生命。
汨罗江流颂着屈原的九歌离殇。
九州千年传奇了一个节日的诞生。
诗人的才能是共睹。
张力却是无形的。
不仅能使贵妃捧墨。
力士脱靴。
关健的`时候七步成诗还能救命。
诗人大多与山水结缘寓情。
望庐山瀑布登黄鹤楼。
采菊东篱把酒金樽泛舟西湖。
虽是闲情逸诗却也千古吟颂。
诗人与诗就是土地和庄稼。
播种和收获的契合。
诗的生长过程。
抚摸词句。
你会感到诗人的心灵温柔。
和灵魂的颤栗。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七
诗人与诗,就如同说故事的人与故事。
每一个说故事的人都是孤独的。因为我们孤单时有故事听,而他们只能自己对着自己讲那不知重复了几百遍的故事。
诗是青莲心,诗是杯中酒。
山一程来,酒一壶,斗酒成诗,百篇嫌少,千首不多。曾经放荡不羁地笑骂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平凡,而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潇洒之人。不惜五花马,不怜千金裘,只爱浊酒一杯,邀月对酌影成双,这般的洒脱达观,不受金钱名利束缚,身处孤独亦能豁达淡泊,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一代诗仙,即使大隐于市,亦令后世百代所仰望。
诗是空山鸣,诗是落日圆。
诗是摩诘心中的那座空山,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游人如织,有的只是悄然而去的桃花流水,有的只是寂寞开于深谷的幽兰,夕阳返照时苍碧的青苔。还有那照于松林间的明月和月下如练的潺潺而过的溪水。在这里,心如古井,波澜而不惊,心如芙蓉,出尘而不染,于是便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与自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与辽阔。惟有一颗空如明镜的心,才能同时容下那空山幽谷的空涧鸟鸣和那边塞黄昏时的声声号角,白雪皑皑时迎风猎猎的战旗。
诗是相思泪,诗是长相望。
没有云的天空是寂寞的,没有天空的云,又该往何处停泊?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八
——《霸王别姬》。
夜,静静地,风儿轻打窗柩,窗外蛙声不断,让人产生“听取蛙声一片”的错觉,历史在空中划过一道流行,好美!
秉笔直书写春秋。
你,用笔,用生命,书写历史。天地间的那根傲骨——司马迁,为多少人所赞扬。天牢之中,那暗无天日的日子,到处充满着沉重而血腥的味道,又有谁解其中辛酸泪。身受腐刑,遭受耻笑,那是屈辱!你憎,你恨!你曾想放弃,曾想血染这冰冷的牢房,有谁明白心中痛。天边破晓的黎明照耀到你的脸上,你幡然醒悟。你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几千年的历史,把所有的爱恨凝于笔中,用你的生命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又有谁能解读你无尽的哀伤呢?羁绊中,你心中充满了诗人般春天的温暖!
凄凄惨惨戚戚。
你,用爱,用深情,书写生命。你是一位奇女子,庭院深深,锁不住一颗轻灵飘逸的心。“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听到了,听到了你的轻咏。当风度翩翩的赵明诚出现在你的面前,琴瑟相谐,伉俪情深,是你心中的暖流。“卖花担上,寻得一枝春欲放……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在你那黑色的眼眸里,是一汪碧水,少女般的情怀。
你,原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怎想春梦逝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的,我听到你那心破碎的声音,那么深,那么痛。
你轻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你那无尽的愁中,我感受到了你那颗坚毅的心。花开花落,历经过炽热的爱恋、孤苦的心伤,趵突泉边的那株荷花依旧轻轻绽放。回眸,诗人的春天依旧温暖!
会挽雕弓如满月。
你,用正气,用执着,书写篇章。仕途失意,接踵而来的磨难都使你——苏子,疲惫不堪。当你望月思人时,送去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留下的却是如无底洞般的孤寂与思念。“男儿有泪不轻弹”,你坚持自己的理想,吼出了“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凌云壮志。你是周身刀,把把利,爱读你,“空腹有诗衣有结”“破帽多情却恋头”。生活的艰苦并没有击垮你,反而越挫越勇。
《赤壁赋》《赤壁怀古》是你空灵的萦思。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愤世嫉俗,没有消极遁世,有的只是对命运的豁达。
你不汲汲于富贵,不在“洛蜀党争”中投机牟利,你读书为官,只为有为于天子。“浮名浮利,虚苦劳碌”“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可见,富贵对于你来说,都是浮云。也许,太过关注于你的光环,却忘记了你的不平、郁闷、痛苦、无奈,又有谁,在那寂静的`夜里听过你呜咽。可我知道,仕途的堰塞,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孤独的无言,迸发出的是“大江东去浪淘沙”的豪迈。追溯,诗人心中溢满春天的温暖!
风,又轻晃窗柩,我迷恋诗人,遮了心,醉了眼,掩了耳,摄了魂。像林妹妹“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心伤,不如像杜秋娘那样浅吟金缕衣。
花开又花落有谁怜,此时花开,彼时花落,亘古不变的是历史划过天空的痕迹。羁绊、回眸、追溯,能说他们不是诗人?谁说诗人的春天不温暖?窗外的蛙声也诉说着那一个个绚丽而又温暖的诗篇。
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夜般精美!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九
伴着热烈如雷的掌声与响亮如铃的呼哨声,我们自导自演的第一届家庭联欢会完美的落幕了,当家人们都散去了会场,我们——弟弟,我,哥哥,还站在原地,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开心的笑了。
记得那是九岁时暑假的一天,和表弟表哥一起待在书房中写作业,写完了作业,觉得很无聊想找点什么乐子,忽然无意中听见了门外的电视中传出了关于晚会的声音,突然就灵机一动,手一拍,眼一眯:“对了!我们也可以来表演节目给家大家看啊!”我的一句话似乎勾起了他俩的胃口,开心的讨论了起来,又在书中查阅,然后就“嘭”的一声关上书房门,门外的阿姨奇怪地听着门内的小声的对白声与说话,不时听到门内“咔啦”、“扑通”的奇怪声音,凑上前去奇怪地打开门,才打开了一半,就被哥哥“呼”地一声,迅速关上了,然后传来:“请勿打扰排练!”的声音。之后的这几天都是这样,这种情节在家中不断上演,神神秘秘地,弄得家里的人很不习惯。
这天中午,我们打了好几个电话,小外公、小外婆、外公、外婆、舅外公、舅爷爷、一些阿姨、叔叔都打了,让他们在今晚8:00分准时到达阿姨家观看“晚会”。
八点整,他们果然准时到达,一进门,就听见音响中的美妙音乐,昏黄的灯光下,漂亮的钢琴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芒,桌上一堆精美的小礼品和食品和茶水,旁边摆有一个标签“贵宾专用”。大飘窗前(我们的主持台)的布幕拉上了,“会场”中,客厅中被“打扮”得异常整洁而美丽。
“咔”的一声,灯光忽地一下关上了,再次打开时客厅已是“金碧辉煌”。“布幕”唰地一声打开了,主持人:我,表哥,表弟,闪亮登场!
“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文明的第一届暑期联欢会,欢迎!”文明昂首挺胸地走下“台阶”,“观众席”上一片掌声。“今天,我们......我们......”表弟不知怎的就停住了。“不好意思忘词了......”随即从袋中拿出一张纸,下边一片笑声,有些“贵宾”掏出了照相机。“好,今天文明欢聚一堂,在这里,您能纯正感受到虾米(什么)是快乐!”“接下来,请......本大帅哥来演唱开场曲《隐形的翅膀》!”表弟甩了甩t恤的袖子,咳了几声,音乐响起来了,“每一次,都...”表弟开始摇头晃脑地唱了起来,观众们凝神地听着。一曲终了,“观众席”一阵长达10秒的欢呼与掌声。
“下面,我们的范老哥与严大哥为大家表演小品《广告**》!”这小品主要说大兵请奇志演广告的过程中引发的一些笑话。广告刚开拍时;奇志转头扭身地说:“喝六粮液酒,交狐朋狗友,喝六粮液酒,开车都翻跟斗...”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接下来节目是钢琴表演,动人心弦的琴声在房内飞舞,清脆而有力,时而像江水在汹涌的拍打,时而像小小溪流静静地流动着,令人无比陶醉,大家听的是如喝了酒一般陶醉。
之后,我们又表演了小品《拖肯鸡餐馆》,让大家简直笑掉了大牙,妈刚喝了一口水便喷了出来,淋了爸爸一身。
最让大家惊叹的表演是扑克牌魔术,伴随着幽暗灯光与奇幻的伴奏,表哥请阿姨洗好牌,然后把最上方的牌让阿姨记住是什么字符,然后装进包装盒中,盯着牌盒来回摆动,10秒钟后,说出了答案,阿姨惊叫:“真的!”大家都瞪圆了眼睛,赞叹不已的鼓起了掌,啧啧称奇。
之后我们又表演了很多有趣的节目,观众们个个看得津津有味。最后我们还进行了脑筋急转弯有奖问答,从窗里传出了一阵有一阵的欢笑声,久久地回荡在小区的天空之中。
这是最开心的一夜,虽然不是正式的晚会,但是我们赢得来了“观众”们的掌声,我们还是开心得合不拢嘴,因为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夜晚。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
据说那条河很小,临近洞庭湖才听得见渔歌晚唱。可它的容量实在惊人,浅浅清流,容纳了一个绝大的身影,粼粼波纹,驻扎了一个不屈的灵魂,汨汨水声,传扬了一个泣血的故事。两千多年前,屈原在汨罗江怀沙沉水,渔民们获讯赶来营救,诗人已经不见踪影了。悲痛的人们一面继续打捞,一面撒下自己当做口粮的粽子,以免鱼虾损坏诗人的遗体。诗人死去,爱国主义从此滋生,潜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在屈原之前的几千年里,有没有爱国主义呢?
试想一下,千百个小国旋生即灭,叫人怎么去爱?小国寡民,说爱国,莫若说爱乡更确切。那时,只要天子发话,老弟,你带几个人到东海建一个国家,于是一个新国家就出现了。没有天子发话也行,只要你拉一个或者几个三姑四姨,去向天子进贡,你也有了一个国家。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和当地土著融合而成,与周天子没有血缘关系,其头领去镐京进贡了几把茅草,也得到五十里封地自成一国。小国灭亡更简单,一个武士就可以扬言,老大,给我一百人,我去灭了某国。于是某国就不存在了。晋献公担心虞国、虢国联合抗晋,假途灭虢,好玩一样就吃掉这两国。
幸而还有一个天下共主,还有兴灭国、继绝世的传统,分封制才能大体无忧地延续下来。不过,这种优雅的贵族礼仪不可能时时奏效,国家利益总是排在天下利益的前面。一些大国,通常都是滚雪球滚大的,吞并小国不过是吃开胃小菜,大国争雄才是正餐。楚国灭随国,就是看中其境内的铜绿山,铜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打败随国,收其为附庸国还感到取铜不方便,不多久干脆划进楚国版图内。
那时的爱国主义在哪儿呢?除了战争中死人,没有人为灭亡的国家殉节。国君死社稷一说,属于贵族礼仪的范畴,是国君应有的担当。虽然有一个共拥的朝代,却虚化成了天下。在大家眼里,只有超越了列国的天下,才值得去爱,才值得去捍卫。这也属于礼仪的范畴。一旦游牧民族入侵,诸侯之间的战事就立刻停下,同仇敌忾,共同保卫华夏衣冠。当这个民族接受了华夏礼仪,再来侵犯,就成了诸夏的争霸之战。除了当事国,谁也不会操这个淡心了。
这是爱家乡,也是爱天下。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他有一只脚滑进了战国,所以他可以站在道义的高度,鸟瞰已经逝去的时代。这是人所站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视觉偏差。鸟瞰历史,会觉得众山矮小。如果是仰望历史,又会觉得乌云压顶。尊王攘夷的春秋之战被他视为不义,灭国如炒豆的战国兼并战争,在他眼里可能更为不堪。温文尔雅过时,丛林法则降临。可惜孟夫子看不到,更可惜的是屈原不仅看到,而且亲历这一段刀山血海的炼狱。最后难以忍受痛彻肺腑的折磨,提前离开了人世。
一种思想的诞生,首先要在先驱头脑里滋生,然后由知识阶层的推崇,最后才被大众所接受。古代的.知识阶层叫做士,士人的觉悟才是民族觉悟的先声。
那时的士人在干什么呢?
在先秦,楚才晋用非常普遍。作为掌握思想武器的知识阶层,毕生都在寻找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哪个国家能用他,他就骑着毛驴屁颠颠往那里赶去。一代兵圣孙武是齐国人,在吴国找到用武之地;另一个与孙武齐名的兵家吴起是卫国人,一生任职鲁、魏、楚三国。改革家商鞅也是卫国人,在秦国大显身手;谋略家伍子胥是楚国人,率领吴国军队差点灭了楚国。最著名的孔子,出生于鲁国,在鲁国政坛上不得志,就带着一众弟子去周游列国,说服各国君主,以推销自己的仁政学说。老子更出格,骑青牛出函关,跑到天下之外去寻道了。
不要以现代目光看待此事,他们的胸襟其实都很开阔。诸子百家,没有一家是为一家一姓服务的,他们的眼里只有天下和苍生。天下即文明开化之地,苍生指所有的华夏子民。他们的祖国,也不因他们曾经为敌国效劳而另眼相待。比如纵横家张仪,在秦国为相,破坏了魏国和其它五国合纵抗秦的方略,晚年回到家乡,魏国国君仍然请他担任国相。即使在苛刻的后人眼里,对此也没有大惊小怪,反而认同他们的观念。比如伍子胥,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因受冤逃到吴国,带吴国军队攻打楚国,并且挖开楚平王陵墓鞭尸。如是行为,宛如后世的汉奸。司马迁也对此不满,却又认为伍子胥不拘小节,能忍受屈辱,最终为父兄报仇雪恨,是真正的英雄。
爱天下的士不爱国,因为国字是四面围墙,堵住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只有屈原是个另类,忧国忧民,最终却被自己深爱的祖国抛弃了。
鲁迅认为屈原是贾府的焦大,他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中说,“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鲁迅到了生命的晚年,在《从帮忙到扯淡》中又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
这评论有点刻薄,对后世景仰的诗人不很公正,却道出了屈原爱国的苦情:即使受到再大的冤屈,也对生养自己的国家不弃不离。爱国主义不是在聊天室里高谈阔论,而是一种掏心挖肝的悲情剧目。如苏武,在冰天冻地的北海牧羊,十九年没有放下使节杖。如张自忠,顶着汉奸的骂名,依然冲杀在抗日的最前线。闻一多的诗揭示悲情更透彻:有句话说出就是祸,有句话说出点得着火……咱们的中国!哎,爱国,在很多时候是有罪的。
作为爱国主义的萌芽,为什么偏偏产生在屈原身上?
因为,他有作品。
因为,他的作品有思想。
因为,他的作品有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以文人面目出现,并在作品里淋漓尽致表达出爱国情操的诗人,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损害楚国的利益,这是他难以忍受的。于是诗人的感情犹如火山爆发,迸射而出,铸就出积忿幽深、摧人肝胆的长篇诗作《离骚》。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字里行间,充满忠怨之情。最使他感到难受的,是他目睹祖国的日趋危亡,而自己却被剥夺了报国的机会。做为一个“忠而被谤”,爱国获罪,眼看时局糜烂而又救国无门的人,该是怎样的激怨。
然而,这还不是爱国主义产生的关键。
关键在于,是时代的需要。在屈原2之后,发祥于楚地的汉帝国推出了屈原、推出了楚辞、推出了忠君爱国的思想。爱家乡、爱天下的传统转变成爱国主义,此时才有了合适的土壤。士大夫眼里的天下观虽然没有消失,但经过残酷的兼并战争以及汉朝取代秦朝,天下已经变为一家一姓的领地,皇帝也成了天下万民之主。知识阶层学成文武艺,不卖给他卖给谁,卖家很多,可买家只有一个。不卖他,难道卖给天下之外的戎狄蛮夷?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知识阶层的天下观,加上华夏一统的现实,相互激荡融合,才产生出以忠君为核心的爱国主义。
须知,屈原第一次出现在后人的记忆,不是在浩如烟海的先秦文献里,而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战国策》里有六个字“臣,郢之登徒也”,据说指的就是屈原,但至今未得确认。楚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他任掌管王室芈姓屈、景、昭三氏的三闾大夫,先秦的文献将其遗漏,不得不令人产生怀疑,是不是真有其人?按《说文解字》解释,吃粽子的习俗也与屈原无关,可以追溯到屈原的老祖宗楚武王时代,早于屈原400多年。
不过,历史还真经不起推敲。唐代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因新旧唐史均无记载,只有“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这一孤证,从而成为悬案。战国是汉代的近邻,只隔一个短命的秦王朝,司马迁时代距屈原时代还不到200年,相信有不少公室的文牍躲过战火留传下来。民间的典故和传说,偏离真相和事实也不会太远。汉帝国天下一统,又起源于楚地,需要更合乎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以加强全民族的凝聚力。除了在政治上独尊儒术,在文化上也大力推崇楚辞。忧国忧民的屈原应运而生,成为忠君爱国的代表,出现在司马迁的视野里,也就毫不奇怪了。
屈原担得起这个荣誉。
按《史记》记载,屈原出生于贵族之家,家世并不如他本人所说的那么显赫。他祖上没有随楚王东迁到郢都,而是留在楚国故都丹阳,说明了这点。他从小生活在普通人中间,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由于他聪明好学,声名远播。楚怀王爱才,又是同宗,任其为左徒。此时,正是战国七雄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的时代。屈原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他的抱负得到一定程度的舒展。继吴起改革之后,他成为楚国又一位发愤图强的改革家。
史料缺乏,后人不能确知他有哪些具体的改革内容。作为一个文人从政,书生意气,可能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对楚国民生也不一定作出什么实质性贡献。但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他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不变法图强,就将面临亡国的后果。他不安于既得利益,坚持改革,振兴楚国,希望由楚国来统一华夏。改革难免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屈原与公子兰为首的旧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矛盾,因此,屈原屡遭公子兰等人诬陷,以致楚王疏远,多次被流放。流放途中,坎坷的命运与壮丽的山河相碰,迸发出来灿烂的思想火花。屈原用他的生命,写出了代表他艺术创作最高成就的诗篇《九歌》。
以祖先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与“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坚持理想的情怀。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占领了楚国的首都郢城。噩耗辗转传到湘地,屈原陷入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状况里不能自拔。他真不该死,凭他的才华,学学当时的士们,随便投奔哪一国,都会以上卿相待。然而,这不是他的追求,他不会选择忍辱偷生。
他倒下了,爱国主义旗帜飘起来了。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一
苏小柒坐在椅子上,低着头。桌面上放着一本书,苏小柒的样子就像在看书,但书页却迟迟未翻。
一个扎着两个麻花辫的女生走过来,拍了一下她的肩。
苏小柒明显被吓着,转过身,怨恨地看了一眼笑得灿烂的浅紫灵,:“喂,浅紫灵,你可不可以不要每次都这么‘高调’地出场。”
浅紫灵倒是无视苏小柒话语中的那几分不满,挑眉,绕过苏小柒坐回她的位置,还不忘对苏小柒说一句:“那是必须的。”
诶?那个盘着头发的女生莫维维登场了。
“号外号外。”莫维维一边小声对苏小柒三人说着,一边坐下,然后神神秘秘地看了她们一眼,“据说……”
“得了吧你。”本来在看书的冉伊落抬起头瞥了一眼莫维维,“你得来的消息哪回准确过了?”
话说,身为生活委员的莫维维,却格外喜欢做宣传委员的差事,不过,由于她许多次错误的消息,同学们一致不同意她做本班的宣传委员。
莫维维扁扁嘴,对冉伊落的不信任感到不满,“这次的消息绝对准确了啦!”
苏小柒难得有些感兴趣,她将落下来的头发别到耳朵旁,慢条斯理地开口,“说吧,我听着呢。”
莫维维一愣,然后马上带着感激的目光看向苏小柒,“哇咔咔,小柒你真好!哼哼哼哼,为了不辜负你的希望,我一定要告诉你!据说,学校要举行舞台剧比赛,每个班中每个小组排练一个舞台剧,然后从班级中选出最好的那组,最后去学校参加比赛。”
浅紫灵撇撇嘴,“那你干吗跟我们说啊,你不会跟组长以及全组组员说么?”
莫维维笑笑,“我这不是怕消息不可靠丢人现眼嘛~”
冉伊落看了她一眼,“喔唷,跟我们说就不怕丢人现眼呐?而且刚刚不知是谁说‘这次的消息绝对准确’来着?”
“我跟你们不是熟一些嘛……”
上课铃随着莫维维的声音响起。
先是听到清脆的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然后讲台上出现了一个女老师。
“同学们,学校将要举行舞台剧大赛,每个小组都要排练一个舞台剧,然后在班上选出最好的去学校参加比赛。”徐老师笑着说。
苏小柒看见莫维维转过头对她和冉伊落眨眨眼。
“那么,这节课大家就小组讨论一下舞台剧的事吧。班长的副班长管好纪律哦。”说着,徐老师走向了办公室。
“喂,围起来,开始讨论!”苏小柒这组的组长叶敏萱说着。
“诶诶,组长,这次我们演什么呀?”苏小柒这组的大眼男生闵皓原说着。
而叶敏萱却将责任推到苏小柒身上,“喂,你是班长,你来想。”
苏小柒想都没想,脑袋里蹦出了一个词,然后脱口而出:“《灰姑娘》。”
叶敏萱冷笑,“哟,没想到我们班长大人还这么幼稚啊。”
谁都看得出来,叶敏萱对苏小柒有敌意!
至于原因,还不是因为在苏小柒没转来之前叶敏萱一直都是班长,而苏小柒一转来,班长就一直有人占着,就连副班长她都做不了。而叶敏萱把这一切的一切都怪罪在苏小柒身上。
“呵,讲我姐幼稚?那你为什么不自己想呢?羡慕嫉妒谁不知道哦。”冉伊落慢吞吞地说。
“你,你们俩不要太得寸进尺!我可是组长!”
“那我可是班长。”苏小柒说着。
“好了啦,不要吵啦,《灰姑娘》就《灰姑娘》吧,我们抽签分配角色吧。”小组中的和事老齐力说。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是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听妈妈说除夕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过年了,过年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一早起来,我忍不住大声地喊。妈妈听到我的喊声,笑着说了一句:“你这个傻孩子!”爸爸听到我的喊声,也回了一句:“是呀,bb,开不开心呀?”姐姐听到了我的喊声,也和我一起叫了起来,“过年了,过年了!马上就要过年了!”然后,我和姐姐一起大声地笑了起来。
除夕夜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在我懂事以来,记得我和姐姐都是和大人们一起等到春节的钟声响起来后才睡觉的。所以我已经作好了今天晚上很晚才睡觉的准备,心情可兴奋呢!起床后我走出阳台,发现今天的天气格外明媚,探头往外望,发现有些人们在自家的门前撕下旧对联,并在洗刷墙壁,试图把门框洗刷得干干净净!我紧张起来,于是马上跑进屋里问:“爸爸,爸爸,人家都在贴春联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贴呀?”爸爸说:“不要紧,吃完午饭,我们一起贴好不好?”我说:“好!”吃过午饭,本来是午睡时间,可能是太高兴了吧,一点睡意都没有,妈妈也没有强迫我和姐姐睡午觉。于是我和姐姐一起帮忙。爸爸拿出红通通对联的和爷爷一起到楼下大门口贴,我和姐姐也跑过去帮忙,爸爸直夸我们棒呢,这时,我觉得自己好像忽然长大了一样。
帮爸爸贴完春联,我突然想,我为什么不亲自做一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就更好吗?于是我马上跑到我的房间拿起颜色笔,画了一张“出入平安”小挥春。接着我就把它贴在了大门的“福”字旁边。看着我自己创作的挥春,挺有自豪感的!
刚贴完我的小春联,妈妈就拿着一大堆利是封走了过来,对我和姐姐说:“韵韵、言言你们两个可以过来帮忙把利是贴在桔子树上吗?”我们答应着,便走到妈妈旁边帮忙了。在贴利是封的时候,我心里想:可别小看这活儿,这活呀,一要会剪,二要会贴。在剪透明胶的时候,不要剪得太短,要留一点口,不然的话下一次就很难撕的。贴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透明胶绕着桔子树的树枝来贴,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掉下来的。这些方法都是妈妈教我的!就这样,我们一家人一起动手把家的里里外外布置漂漂亮亮,真让人觉得温馨。
我喜欢过年的另一个原因当然就是等待倒数的那一刻的来临。也就是守岁,我上网查过守岁的意思,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确实如此,本来已经到了要睡觉的时间,但我和姐姐却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一点睡意也没有,只是等待着新年的倒数,终于我们跟随着中央一台的《春节晚会》的倒数一起数“10、9、8、7、6、5、4、3、2、1”然后大家一起喊“新年好!”这时,听到了外面传来了噼噼叭叭的爆竹声音,正是“爆竹声声除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啊!接着我们一起到了楼顶放烟花,可漂亮了,爸爸说这是寓意步步高升,我就希望我能快高长大!接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分给了我和姐姐每人一个红包,这就是压岁钱。拿过了压岁钱不一会,我就觉得眼皮像要掉下来似的了,于是只好依依不舍地去睡觉了,相信今晚一定会做一个好梦,期待着所有的人在新的一年会更好!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三
原本不爱看综艺娱乐节目,觉得太闹,但近日湖南卫视热播的《我是歌手》第三季却深深吸引了我,确切地说吸引我的是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70后歌手——被人称为“音乐诗人”的歌手李健。
李健的歌初听会让人觉得不过如此,没有高低错落的旋律,平淡得像水、像空气,但是他的歌仿佛有一种魔力,悠远俨然来自天边,能轻易地触碰我们的心灵。
就像他演唱的那首《当你老了》,一曲听罢,不知不觉我已被深深感动。“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是啊,爱一个人,不仅要爱光彩明媚的时候,也要爱满脸皱纹的时候;爱一个人,不仅要爱外表,更要爱灵魂。整首歌没有撕心裂肺,没有悲观颓废,忧伤也只是淡淡的',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怀念,还有衷心的祝福。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在一众“大嗓门”歌手的夹击下,李健始终坚持自己清新雅致的演唱风格,无论身处低谷或峰巅,都能安之若素、淡然处之。
这就是他,不求大红大紫、声名远扬;只求宁静致远、荣辱不惊。只要自己的审视和风格对路,以独树一帜的鲜明特点,一样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坚持自己正确的音乐道路,持之以恒,就会成功,为此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将自己的追求进行到底。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四
假期短暂的离开这喧闹、颓败、压抑的城市,犹如久困笼中的鸟儿挣脱了铁牢的束缚终于回到自由天空的感觉一样愉快。长时间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里,见不到山见不到流水树林,甚至连呼吸的空气都让人窒息,心里积压已久的忧郁无法得到舒展。回到田园老家,看着小山层层相叠,流水潺潺不绝,到处绿意浓浓,此时感觉眼睛都那么舒服,烦躁的心也平静,舒缓了下来。
翌日,天刚亮就忍不住早早起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大大咧咧的伸几个懒腰,情不自禁吼了几句童年歌曲。“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唱着唱着,不自主的就被拉进童年的回忆里。失去的都是最珍贵的,人们不常常都在感叹时光易逝嘛,何况是一生中最天真无邪、乐趣最多并没有烦恼的童年呢。
回忆着童年的趣事,追随着儿时的'脚步,来到了小河的木桥上。坐在木桥凭栏处,看着清澈的流水不知疲倦,永不停息地流着,在这片记录我多半童年趣事的乐土,无法不让人叹惋时光流逝之快,快到让人心里发颤,我害怕这些美好的回忆会像流水一样,不知方向不会流恋地流向远方,随着时间模糊、消失,直到毫无痕迹,就如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在河流的两边,是一排排枝干粗壮的杨柳树。随着秋风的吹动,河流两边的柳枝轻轻地拂动着,如同两个相识多年的痴心恋人,彼此向对方伸开双臂,却始终无法牵手一样,而那柳枝从河水里带出来的水滴就是它们相思的眼泪。
来到一颗小时候同伙伴攀爬最多的柳树下,拼命地寻找着当年大伙用小刀刻在树干上文字,这些话都是我们的理想,最天真的理想。人们都说,时间过去一年,树就会增加一圈年轮,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健壮的小柳树增加了太多沧桑的年轮。当时刻下的理想早已变了模样,用手抚摸沟迹,依稀还可以辨认出,“某某某,你是个大坏蛋;某某某,我喜欢跟你一起玩;某某某,我想长大,我们要一起快乐地长大”。在这些文字的最上边,我找到了我当时刻下的话“我要笑着长大,我要努力上学,我要去到大城市”。
看着这些最单纯最天真的话语,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转,没能忍住流了出来,这是感动的泪水,为当儿时天真的小理想感动,为如今失去的那些天真而流泪。想如今社会的压力这么大,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事业上遇到的挤兑和挫折,感情上遇到的背叛和误解,我是一个倔强的人,这些都不足以让我流泪,因为我知道一个男人不能向生活屈服,更不能向生活中的困难低头。当年想着长大以后一定要到大城市里生活,一心想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如今是生活在大城市里,却没有小时候幻想的好,而最快乐的事却是回到老家里。
我们要一起快乐的长大!这句话听着让人心里那么美,却又是那么感伤。当年我们都盼望着长大,如今我们是都长大了,可当年梦想着一起长的人丢了,丢的好远好远,天各一方;如今我们是都长大了,可长大到把以前单纯的快乐都忘了,忘的干干净净。
忆经年,小桥流水畔。
现今年,物是人非念。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五
现代的社会,媒体纷繁。电视,可以轻轻松松地欣赏;广播,可以休闲式地收听;网络,可以海阔天空地漫游;报刊,可以随心所欲地浏览……相比之下,读书,显得有些“沉重”:字要一个个去认,句要一句句去理解,意思要一段段去思索,没有形象画面,没有伴奏音乐,没有旁白点拨,真有点儿“难”!
但是,你可要记住:成功,靠的只能是“千方百计”;每一种媒体都要接触,但任何媒体都不能替代书籍,不仅因为它是这一“大家族”的“老祖宗”,更因为它在锻炼思维、培养能力、丰富文化内涵、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功能。
我就把书籍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爱不释手。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星期天上新华书店,是待到关门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每逢生日或者学习上取得一点点进步,爸爸妈妈问我要什么礼物时,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书!书!我要书!”在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两只大书柜,那里面全是书,从小小的、薄薄的连环画到大大的、厚厚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应有尽有。曾经有多少次抱着书入眠,也曾有多少次一个人关在家里,静静地沉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遨游、徜徉、流连忘返。读到高兴处,我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读到悲伤处,我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读到幽默风趣处,我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之处,我总要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我会动笔摘录,细细品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的交谈。
同学们,书默不作声,却带着神秘的笑容等待我们。当你打开一本书的时候,马上就会听到许多声音:有智者娓娓的谈心,有勇士激昂的呐喊;有恬美如秋月的小夜曲,有壮烈如大潮的交响乐;有春花凋零的叹息,有小鸟归巢的啾啾……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里去吧!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六
诗人。
总是孤独寂寞的。
不善言辞。
身单只影。
漂泊由来已久。
心灵渴望倾诉。
谁?
是我的倾听者。
抚琴伴舞,
尽显妖娆。
歌手。
在十米楼台。
裙裾飘舞。
扶栏伫立。
其实。
我们都是诗人。
也是歌手。
用自己的方式,
抒写人生,
歌唱爱情。
走的.路不同,
表达的方式就不同。
出身不同,
歌唱的旋律就不同。
诗人。
是沉默的。
拾一片落叶,
入诗。
携一缕清风,
入梦。
随一指轻烟,
神游天外。
执一壶酒,
思索多变的人生。
诗人。
本身就是歌手。
用心灵去歌唱。
用情感去诠释生命。
内蒙古乌兰布统草原。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七
“喀哒!”再次按下确认键,这个动作仿佛成了习惯。
“喀哒!”再次按下确认键,这个动作仿佛成了条件反射。
面对电脑,手持鼠标和键盘,在博客上打完一篇文章。所有思绪涌出,只想单纯地发声,道出心里话,不一定是与人分享,但感同身受的人偶尔回应,也会感受到认同。在上面换上自己喜欢的背景,摆上自己喜爱的图片、生活中的相片,它俨然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经仔细观察,让人明白自己是怎么样的人,别人会与你有所接触,不仅仅只有起初单纯地抒发心事,甚至还延伸出了新的生活圈,分享生活经验、学术研究、发表资讯、结交人才、买卖赚钱的功能,尤其是召集人群的威力更是不容小觑。
“喀哒!”再次按下确认键,这个动作仿佛成了危机。
“喀哒!”再次按下确认键,文章传送出去。
不知道曾经打过多少篇文章,喜欢抒发心情的感觉,所有倾倒出的话语,建起了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串起了众多的力量。日新月异的科技造出了许多新的交流平台,寄托造就了更多希望,许多事物运用在有智慧的所在,才能获得更大的益处,不再只是人与机器面对面,而是在不同时空下的人们相互交换彼此的温馨。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八
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先靠一壶壶的绍兴高梁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淡,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得回临皋,有位朋友陪他散步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诗人与情人读后感篇十九
年轻的诗人嚼碎了沾染了毒碱的花叶,他走时很安详,没有服毒者常有的挣扎痕迹或是痛苦的表情。想必谋划已久。
他曾经在他的诸多书稿里让笔下的主人公,以至少十余种方法了结余生,成功或是不成,各有缘由。
旧书重览,有旧地重游或是故人相逢之感。有那么一瞬我是恍惚的,我甚至以为他在文字里指挥人物喜怒痴嗔或是大片死亡,实是一种演习,为最后一次的盛大凋零而重复排练。
他最终选择了用毒素了断生命,且是极朴素的毒碱。不知道这是花叶分泌出的,还是他将毒涂在了花叶上,若是后者,那还真是极浪漫的死法呢。
我忽然想起前些时日我还造访过他,作为晚辈或是旧识。那时我正对他书中某一人物的死略有调侃,末了还补句,“您是想通过让自己在作品中一次又一次死亡而救赎现实中的自己吗?却是明哲保身呢。”如果当时我能捕捉到他眼底的悲凉,也许能避免这一惨剧的发生。
诗人一生仓促而几经周折,他的经历一言难尽,我权将他遗下的手扎附在下面,以弥补我拙劣的措辞和片面的角度。他在同侪之中评价颇高,有人说他像锈衣断剑与风车决斗的堂吉柯德。如果非要较真起人格来,至少我觉得他是个好诗人。
总之只剩下这一份手札了,其余的教前不久的一场天火焚毁了。果然是任性的诗人,走时还要将属于自己的一并携去。
诗人已经死了,没有必要对一个死者指摘或是苛责了。
———诗人的手札———。
我的一生不是悲剧。是喜剧或是闹剧。
序.
如果被审判的是我,我一定不会撕下脸皮对罪状主动陈述或是面不改色供认不讳,我宁可在重刑中缄口死去,因为名节较之生命更为重要。
既然如此,还请您重视这一篇自白。
一.
人不能割舍掉他的童年而单独看他长大后的样子。所以每次细细剖析起来,我都不得不将我所受的一切不幸归结到我年幼时的经历……。
自我有意识的那一刻开始,让我印象颇深的,都不是什么好事。
我是提前一年上幼儿园的,大抵是出于家人的某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或是过分的自信。总之,这个决定大大改变了我今后的人生。我无法说它是致命的还是一种赐福,有时某些事态的'演变或许会彻底改变人的价值观和认知,所以基于此的自我评判或多或少并不客观。
提前一年上学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我的家人偏偏将这件事情闹僵了,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的。他们经常做一些让人烦乱或是无端添堵的事情。本已跟校方说好了提前一年,快开学时那边却传来消息说地方机关近来抓得紧,完全提前一年大概是不可能的。僵持后的结果是我将少上上半学年,下半年再跟着上一届的人一起上。
这似乎在旁人眼里也没什么不妥。达到了提前一年的目的,而且第一个半年本就可有可无,那时还不会有人调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但是对我而言却是重大灾难。其一是我将应付比我大一岁,比我老成或是比我更拥有儿童的狡黠的人。其二是我将对那里的环境一点也不熟悉。老师自然不可能因为我一个人的到来将规定重新再讲一遍,也不会为我指示我该在什么时候做些什么,我甚至连食堂与厕所的位置在哪都不知道。我将面对别人都井然有序、胸有成竹,而我却茫然失措的窘境。其三是晚了半年,恐怕班里的人早已拉帮结派,我接下去的两年半的时光大抵不会那么好过。
该死的是,这三点都一一应验了。不仅仅是在这两年半,乃至以后每每有类似的情形发生,我都会绝望的想到这三点,然后在试图融入某个新的群体或是与人交往中节节败退。
我至今不解为何我当时会萌生出那样的恐慌感。这似乎对于一个心智未成熟也断然未遭遇过来自社会的恶意的孩童来说,有点复杂或是多虑了。
可能是七八岁前我的母亲都不在这个城市的缘由。偶尔有一次回家,我唯一记得的,是在某天晚上,家人跟我说,那个时候我已经睡着了,母亲只留下了两个印着“上海红珠鸡”的红色字样的陶瓷鸡,就又回上海了。我把其中的一个给了哥哥,但是一周后我得知那只陶瓷鸡被摔碎了。
这大概是我对上海没有多少好感的一个缘由。
我似乎不该记得这么多。
再也许是午后困倦时一个迷迷朦朦的梦?
出于某种保护心理,我在潜意识中把不该记得的东西忘掉了不少。有一些事情的想起完全是因为旁人的无端提及。
在刚进入幼儿园时,其他孩子确实像我想象中那样彼此玩得融洽。不知道是我脸上流露出的陌生与不信任拒人千里,还是某种懦弱或是胆怯的气息被一些恶劣的人敏锐捕捉,我一直被孤立或是自我孤立着。旁人说我是在自我孤立,但他们的话里并没有褒义的意思,只是将我孤单的境遇统统归咎于我本身的格格不入或是故作清高罢了。
可能那时我不清楚两个完全正确的立场也可能产生不可调解的矛盾。
不可调解。之前我一直在尝试调解我与人群之间的某些恶劣关系,以最卑微的手势与几近恳求的姿态,但那样只让我更加成为人群的矛头所指。
人群自然是无可辩驳的。就是因为深受这样的思想的灌输,我产生了某种软弱的罪恶。
我似乎没有玩伴。班门口的那个大块头经常以恶劣的眼光紧盯着我。后来听人说,那时其实是有个跟我玩的好的。但那个人是父亲同事的孩子,是被家人叮嘱要带着我玩的。
我不记得那人的名字了。只是觉得苍凉。
如果阁下有一天有那个机会跟一群小孩子相处,且恰好那些孩子中有一个是郁郁寡欢,眼底笼了层苍凉的,阁下一定会发现总会有人对他推推搡搡,恶语相向,告诉在场的其他人“他是怪物”。尤其是在那个人无论如何都没有反抗的情况下。
我们不能去谴责欺凌弱小者。他也许只是对那个独处者的异样感到不安,或者只是单纯的想宣示一下自己的独裁权,用拳头去告诉他:
不管你有多骄傲你必须听我的。
我大概不幸的成为了那个沉默而不反抗的孩子。
狭小的教室里拥挤着一个班的学生,老师为了节省空间让六七个孩子围坐在一张桌边。喧闹——来自学生的喧闹和老师的,光线被对面的人遮挡住了。忽然桌边有一个小孩扯着嗓子喊道:“修是一个木乃伊!修浑身上下裹着白布,在晚上一蹦一跳的下楼,结果掉到茅坑里了!”接着我周围所有的人开始哄堂大笑。我忽然觉得备受侮辱,不是缘于其他孩子的笑声,而是修辞本身。于是我当即搬了板凳离开了那群白痴,坐到了讲台边。
老师也没有调解,就任由我坐在那。我想老师不在乎的原因是这样的:我不是一个惹事生非的人,我坐在哪里其实都一样。
然后我渐渐感觉到,这其实暗示着我是一个可有可无、可以不留意的存在。
为什么不哭闹呢…因为长辈告诉我哭闹是不会得到任何好处的。于是我往往不会在人前哭闹,虽然这样未免呆板。
所以我想,我是一个心智较早成熟的人,却不是一个少年老成的人。
经常有人故作姿态的说自己想回到儿童时期的快乐与纯真。其实儿童是丑恶的。他们能够毫不在意得流露出丑恶,因为他们还不懂得羞恶之心和遮遮掩掩。坐在儿童聚集的游乐设施旁,直面人性的丑恶所带来的羞耻感,仿佛当街见人之胴体。
黑塞说比喻是危险的事情。而“木乃伊”之于我像一个咒一样。我围观玩伴的态度像上帝视角的旁观者冷眼俯瞰人间草木、十丈软泥尘世。这样的姿态,何尝不像格格不入、已归于沉寂的木乃伊。而我固执又“死不悔改”(被一位我敬重的师长戏谑称呼)的性格何尝不像僵直的行尸。写到这里我不禁莞尔。
二.
当悬挂着的老式电视播放着你已在家看过的《白雪公主》,映入你眼帘的究竟是华贵的镶边长裙还是树上的松鼠?抑或是蹙着额头想六耳猕猴和大圣的故事。
“多出的那个人究竟是谁?”场景一变,音乐骤然停止,停不下的是孩童的嘈杂。
“你是哪个班的?”老师走了过来。
“就是你。你不是舞蹈班的,到这里来干什么。”
霎时间众人的眼光看过来,所谓千夫所指。
我最终没有回答。忘记或者是不愿意。
“你是谁?”
我沉默着,于是所有的声音在一个时间缄默。小孩子们围聚过来,我对面那个最可爱的孩子著着黑色的紧身短袖,上面龙飞凤舞写着一个“舞”字。
我再次意识到我在舞蹈班。我不想去绘画班,因为今天将画的是猫头鹰,一种我颇为不喜的生物。我没有挪步,没有回话,带着脾气和些许企盼。
“你回你的班级吧,你不是这个班的,我们这里不能带你,这是规定。”她像唱独角戏的人,主动将我想说的话语在心中演绎并一一作出答复,显得气势磅礴而一气呵成。
如果当时那个年轻老师说的不是这样的话,结局大概会有所改变。
我当时在心中默默想道:“我不喜欢舞蹈。我以后也不会喜欢舞蹈。其实,我根本不喜欢幼儿园。一点也不。”我随即打开舞蹈教室的门走了出去,来去显得极为随意,甚至不需要一句解释。当我来到绘画班,看到同班的孩子在描摹着猫头鹰的轮廓时,甚至有一丝如释重负之感。
而今我回想起幼时的经历,颇为讽刺,因为致细处的心理竟被我记得一清二楚。有些人的记忆始于小学或更后,而我最清晰的记忆乃至心理活动,却可追溯到致无知与致童稚时。
其实这件事,他对他只是旨在使我身败名裂。
而猫头鹰这样的动物,我自始至终都难以接受,不光是因为它是夜行动物,也是因为它长着一张人脸。即使它再怎么愿意接纳我,我也不想消融在黑暗里。这是我最后的妥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5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