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05:56:09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通用19篇)
时间:2023-11-29 05:56:09     小编:LZ文人

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教学的蓝图。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案例,希望能够为你的备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一

1、区分音乐的性质,了解乐曲aba三段体曲式的结构特点。

2、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理解音乐。

3、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重点:区分乐曲的音乐结构。

活动难点:分析了解乐段的表现情绪。

3、水墨材料及笛子。

教学手段:口头语言,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技术。

开始部分:

一、幼儿演唱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

师:什么乐器在歌唱?(钢琴、小铃、铃鼓)。

师:小朋友还知道什么乐器会唱歌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

基本部分:

(1)幼儿静听欣赏音乐。

师:听到什么了?感觉怎么样?(悠扬、欢快)猜猜看,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

(2)认识乐器————笛子。

师:见过这个乐器吗?见过谁吹笛子?怎么吹笛子的?这么美的音乐会在什么地方吹呢?

小结: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它能吹美妙的音乐来。

教师:笛子演奏的这段音乐有几段呢?我们接着听。

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aba的曲式结构。

师:听出来了吗?有几段?音乐的节奏都一样吗?

哪一段是舒缓优美的?哪一段是欢快活泼的?

小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平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第一段的音乐比较缓慢、抒情;第二段的音乐听起来比较欢快、跳跃;第三段的音乐和第一段一样是缓慢抒情的。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一次我要边听边画了。

三、教师听音乐“画”牧童短笛的故事,了解乐曲表达的意义。

1、教师听音乐快速绘制“牧童短笛”的水墨画图。

师:看出来了吗?有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到底谁在吹笛子呢?(幼儿根据画面自由讲述)。

2、小结:这个音乐就叫《牧童短笛》,讲述了发生在江南水乡的事情,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扬的吹着笛子的故事。

师: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听听音乐,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四、分段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

1、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悠闲、缓慢的特点。

师:这一段音乐听起来什么感觉?(优美、抒情、缓慢)牧童在做什么事情?

(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优美抒情的音乐表现牧童悠闲自得的骑在牛背,吹着手中的短笛,看着随风飘动的柳条,飞舞的小鸟,走在美丽的田间小道。

2、欣赏第二段,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小结:欢快活泼的音乐表现牧童从牛背上下来,斜靠树枝休息,水牛在水里嬉戏,在田间逗乐的场景。

3、欣赏第三段,再次感受抒情、优美的音乐特点。

师:这段音乐和前面的哪一段音乐一样?(第一段)牧童又在干什么?

小结:和第一段的音乐一样,牧童又骑上牛背,悠闲自得的吹着短笛,走远了。

五、幼儿欣赏视频,教师配乐讲述故事,感受水墨画与音乐结合的意境美。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看一看,听一听。

故事:弯弯的溪水旁,柳条随风摇动。在小路的尽头,一头水牛缓缓走来。牛背上,穿着短裤短褂的牧童悠然自得吹起一首悠扬小曲,悦耳的笛声,飘到郊外每一个角落,鸟儿、蝴蝶、花儿都被他的迪声陶醉了。

小河里,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水牛下入河中,享受难得的清凉,水牛一会儿在水中和鱼儿嬉戏,一会儿在田间和蝴蝶逗乐嬉闹。牧童斜靠在树枝上,进入梦乡。

夕阳西下,牧童醒来,拿起笛子,唤回远处的水牛,骑在牛背上,牧童又悠然自得的吹着短笛,笛声飘向郊外的每一处角落,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结束部分:

延伸活动: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二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三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四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五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华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六

活动目标:

1、想象乐曲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感受a段的悠闲和b段的欢快情绪,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美。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牧童教具,记号笔一支。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背景图一幅)。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呀?

看了这幅图心里有什么感觉?

这么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玩玩?

看,已经有人去了。(出示牧童教具)他们是谁呀?

美丽的春天来了,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两个小牧童倒骑在牛背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身边的美景,他们高兴地吹起了短笛,你们听。

二、欣赏音乐。

师:听了有什么感觉?这首曲子从头到尾给你的感觉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分段欣赏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这一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想一想这时小牧童们在干什么?

他们是怎样吹笛的呢?这里面还藏着一个秘密,请小朋友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2)再次欣赏第一段音乐。(师操作牧童教具)。

师:谁发现秘密了,他们是怎样吹笛的?(用线条记录在小路上)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幼儿分成两组,听第一段音乐自由表演。

(4)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听了感觉怎样?

想想看,小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他们会玩些什么呢?谁来学一学?

(5)再次欣赏第二段音乐,个别幼儿学做小牧童表演。

(6)集体听第二段音乐表演。

(7)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

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3、理解乐曲结构。

师: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

4、给乐曲取名字。

师:这么好听的曲子,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呢?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小乡村,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我们就叫它《牧童短笛》吧。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江南的美景吗?你们觉得在我们的家乡,哪里最美?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小牧童,到美丽的乡间去走一走、玩一玩。

(师生集体听音乐表演动作,出教室。)。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七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八

设计意图:

《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这是一首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乐曲。我在《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下设计了此节音乐欣赏活动。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三段体音乐,第一段四分之四拍的节奏,舒缓、悠扬,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牧童骑在牛背悠扬的吹着笛子;第二段转换为四分之二的节拍,以欢快、跳跃的节奏,展示牧童和水牛在水中、田间嬉戏的的场面,和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音乐主题,夕阳西下,牧童返回乡村,给人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人之发展水平,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活动目标:

1、区分音乐的性质,了解乐曲aba三段体曲式的结构特点。

2、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理解音乐。

3、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重点:区分乐曲的音乐结构。

活动难点:分析了解乐段的表现情绪。

活动准备:

1、《牧童短笛》音乐。

2、《牧童短笛》水墨动画。

3、水墨材料及笛子。

教学手段:口头语言,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技术。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幼儿演唱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

师:什么乐器在歌唱?(钢琴、小铃、铃鼓)。

师:小朋友还知道什么乐器会唱歌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

基本部分:

一、欣赏音乐《牧童短笛》了解笛子的演奏特点。

(1)幼儿静听欣赏音乐。

师:听到什么了?感觉怎么样?(悠扬、欢快)猜猜看,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

(2)认识乐器————笛子。

师:见过这个乐器吗?见过谁吹笛子?怎么吹笛子的?这么美的音乐会在什么地方吹呢?

小结: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它能吹美妙的音乐来。

教师:笛子演奏的这段音乐有几段呢?我们接着听。

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aba的曲式结构。

师:听出来了吗?有几段?音乐的节奏都一样吗?

哪一段是舒缓优美的?哪一段是欢快活泼的?

小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平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第一段的音乐比较缓慢、抒情;第二段的'音乐听起来比较欢快、跳跃;第三段的音乐和第一段一样是缓慢抒情的。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一次我要边听边画了。

三、教师听音乐“画”牧童短笛的故事,了解乐曲表达的意义。

1、教师听音乐快速绘制“牧童短笛”的水墨画图。

师:看出来了吗?有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到底谁在吹笛子呢?(幼儿根据画面自由讲述)。

2、小结:这个音乐就叫《牧童短笛》,讲述了发生在江南水乡的事情,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扬的吹着笛子的故事。

师: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听听音乐,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四、分段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

1、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悠闲、缓慢的特点。

师:这一段音乐听起来什么感觉?(优美、抒情、缓慢)牧童在做什么事情?

(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优美抒情的音乐表现牧童悠闲自得的骑在牛背,吹着手中的短笛,看着随风飘动的柳条,飞舞的小鸟,走在美丽的田间小道。

2、欣赏第二段,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小结:欢快活泼的音乐表现牧童从牛背上下来,斜靠树枝休息,水牛在水里嬉戏,在田间逗乐的场景。

3、欣赏第三段,再次感受抒情、优美的音乐特点。

师:这段音乐和前面的哪一段音乐一样?(第一段)牧童又在干什么?

小结:和第一段的音乐一样,牧童又骑上牛背,悠闲自得的吹着短笛,走远了。

五、幼儿欣赏视频,教师配乐讲述故事,感受水墨画与音乐结合的意境美。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看一看,听一听。

故事:弯弯的溪水旁,柳条随风摇动。在小路的尽头,一头水牛缓缓走来。牛背上,穿着短裤短褂的牧童悠然自得吹起一首悠扬小曲,悦耳的笛声,飘到郊外每一个角落,鸟儿、蝴蝶、花儿都被他的迪声陶醉了。

小河里,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水牛下入河中,享受难得的清凉,水牛一会儿在水中和鱼儿嬉戏,一会儿在田间和蝴蝶逗乐嬉闹。牧童斜靠在树枝上,进入梦乡。

夕阳西下,牧童醒来,拿起笛子,唤回远处的水牛,骑在牛背上,牧童又悠然自得的吹着短笛,笛声飘向郊外的每一处角落,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结束部分:

延伸活动:

结合区域活动,将《牧童短笛》的音乐投放表演区,幼儿听音乐表演。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九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华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

音乐;图谱,各小动物及动物胸饰。

喜爱音乐活动,愿意在集体中表现。

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乐,并能想象用动作形象来表现音乐强与弱。

一、感受音乐。

1.圣诞节快到了,小动物们聚在一起开圣诞音乐会,听。(播放音乐)。

2.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欢快)。

二、感受音乐强弱。

1.这段欢快的音乐里还藏着一个秘密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音乐。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听起来怎么样?有的听起来怎么样?(强与弱)。

2.这段音乐有的强有的弱,听着音乐请幼儿用身体动一动。用什么动作表现强?用什么动作表示弱?(请个别幼儿来做,大家学做)。

3.请幼儿完整听音乐来做动作1~2遍。

三、出示图谱,再次感受音乐强弱。

1.(出示红圆片和蓝圆片)请幼儿说说哪个圆片表示强?哪个表示弱?

2.(出示完整图谱)教师有节奏的点圆片,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

3.这段音乐中有一段和强弱音乐不一样的,你们听出来了吗?(间奏)(出示圣诞老人图片贴图谱上)。

四、引出动物参加圣诞音乐会。

1.圣诞音乐会开始了,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根据幼儿说的,师出示相应动物)。

2.(播放强的音乐)这段音乐你觉得谁出来适合?(请幼儿把动物贴图谱上)。

3.(播放弱的音乐)这段音乐谁出来适合?(请幼儿把动物贴图谱上)。

4.(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看图谱上的动物,并表演1~2遍。

5.(再次播放音乐)幼儿选一种动物胸饰来表演游戏。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二

“熊”转身,小动物们要变成“石头人”,保持固定的姿勢不能动,这也是游戏的规则。幼儿游戏时能玩得开心,关键在于遵守规则,但幼儿往在缺乏规则意识。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就此情节讨论、制定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不断改进,使其更合理,也使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好处,同时体验合作游成的乐趣。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与缓慢沉稳交替的旋律特点,了解扮演“石头人”的方法。

2.能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不同的造型,能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根据歌词与同伴协商约定新玩法、制定新规则。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熊的头饰若干。

2.幼儿活动前学会唱歌曲《熊和石头人》并有自由造型的.经验。

1.出示图片,播放歌曲,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小结:大家一起做游戏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让我们也一起到森林里做游戏吧!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玩法、掌握游戏规则。

(1)请幼儿在场地上四散站好,边演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商讨游戏玩法、制定游戏规则。

小结:唱完最后一句歌词、熊转身时,小动物们就要变成“石头人”。“石头人”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是游戏规则,遵守这个规则,就不会被熊吃掉,如果动了,就会被熊发现,就要停止游戏站到场地外。

3.师幼随音乐一起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可先和1-2名幼儿一起扮照,重点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熊”来了,石头人”要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4.引导幼儿讨论、交流,添加游戏情节、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1)提问:“熊”可以用什么方法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引导幼儿出主意、想办法,师幼共同进行梳理。例如:用做鬼脸儿、挠痒痒等办法试探“石头人”。

(2)师幼共同制定新规则:“熊”可以用表情、动作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石头人”仍要坚持不动。每个“石头人”只能试探1次。

5.启用新规则继续游戏,可鼓励幼儿创编“石头人”造型,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附。

《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本次活动中,我预设了一定的游戏《熊和石头》的玩法,孩子们在刚刚开始听我讲完规则以后,他们都纷纷说:“熊很大,孙老师,谁来扮演大熊啊?”在得到小朋友的一致意见以后,我第一次扮演大熊,孩子们随着音乐先唱歌,接着在音乐结束以后,他们都停下来不动扮演了石头人。一次表演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只是在歌词的地方简单的做做动作,而在最后才进入游戏的环节,缺少一些表演的性质。于是我便问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心的动作,我们来学!”及时地退位,让幼儿自己去想想还可以有什么游戏的玩法和创新。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这次的活动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所以在让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时候,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幼儿自己来学,主动去学,切忌桎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孩子更乐于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习。

当然本次活动中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环节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孩子们在表演空间的设置上有一定的问题,他们常常拥挤在一起,不会分散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下次活动活动思考改进的地方。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三

1、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做羊肉泡馍,感受a、b段的结构和不一样风格。

2、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分主角扮演游戏中的厨师和小老鼠。

3、感受陕西方言的乐趣,在游戏追逐中学会竞争。

1、音乐。

2、课件动画。

一、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展示课件动画,教师讲故事。

今日,陈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老鼠学厨》。

小米是一只蓝色的小老鼠,平时在老鼠部落中无法发挥它的才能,只能担当“毒性检测”专家,而它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厨师,可是它的家人不理解也不支持,同时他也会经历来自人类的各种困难,一天,幸运的它偶遇一位好心的厨师,让他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厨师教它做的第一道美食就是陕西的特色美食《羊肉泡馍》。可是小老鼠第一次学厨,厨师为了让它很快的学会,就编了一首儿歌:熬、熬、熬高汤,掰,掰,掰小馍,切,切,切牛肉,煮,煮,煮泡馍,撒撒撒调料,撒撒撒香菜,撒撒撒葱花,羊肉泡馍做好了。

二、熟悉乐曲旋律,配合动作感知a段音乐。

1、教师提问:羊肉泡馍是怎样做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请看看厨师是这样做的吗?

3、播放a段音乐,教师示范。

4、师:你们闻闻我做的羊肉泡馍香吗?你们和我一齐学做羊肉泡馍吧!师幼一齐跟随音乐做一遍。

5、师:你们学会了吗?我此刻是厨师,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三、感知b段音乐。

1、师: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做羊肉泡馍心境怎样样?小老鼠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可是它的心理还有一些顾虑,想明白他和厨师谁做的香?它呀!闻一下厨师的,闻一下它的,还是分不出,最终还是决定尝一尝,尝完厨师的泡馍后,用陕西方言夸了夸说:羊肉泡馍!聊咋了!

2、教师示范b段动作,幼儿模仿。

四、师幼主角游戏,完整感受音乐。

1、教师扮演老鼠,幼儿扮演厨师,在座位上进行练习。

2、师幼主角互换,进行游戏。

五、“尝泡馍”的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教师示范当老鼠游戏。

六、结束延伸部分。

1、师:小老鼠还想继续学习我们的陕西美食,你明白还有什么吗?

2、请你们回家再搜集一些陕西美食,明天来给小老鼠教一教。

教师教态大方,十分有亲和力,能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足的音乐有点小,幼儿声音大,因而有些地方没跟上节奏,在第二环节幼儿在第一次学习动作的时候,应当多学两次,让幼儿熟悉儿歌资料,教师教学中语言不够严谨,游戏规则交代不清,并且所有幼儿都应当参加游戏,不应出现消极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会及时改正学习,让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能根据音乐的高低不一样分辨出不一样动物的出场次序。

2。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的本事和表演音乐的本事。

教学准备:

活动投影胶片一套,兔子和凶恶动物的音乐各一段,兔子的头饰和幼儿人数相当,大灰狼头饰一只,塑料泡沫制作的砖头若干;投影仪、录音机各一台。

教学重难点:。

1。分辨音乐的高低不一样,听懂音乐。2。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反馈:

纠正措施: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谈话:小朋友们,教师明白你们都喜欢小动物,那你们和教师说一说,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好吗?(幼儿自由讨论,汇报)。

今日,教师想请小朋友们听一个十分好听的就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新授。游戏《勇敢的小兔子》。

1。看投影,将故事,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情节。

教师边操作活动投影片边讲解: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小兔子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采,心里可高兴了。突然,从树林的深处窜出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这只大灰狼已经好几顿没有吃饭了,它看见了一群小兔子,心里想:这下能够美美地饱餐一顿了,于是它张牙舞爪地向小兔子扑过来。正在这时,兔妈妈大喊一声:勇敢的小兔子,快来打大灰狼啊!小兔子们听到妈妈的喊声,都勇敢地捡起地上的石块,向大灰狼砸去,大灰狼被砸得嗷嗷直叫,夹这尾巴逃跑了。小兔子们高兴地唱起歌,跳起舞。

2。教幼儿做游戏,感知游戏的乐趣。

(1。)教师先做兔妈妈和大灰狼,和孩子们一齐游戏一次。

(2)请一名孩子做大灰狼,师生共同游戏一次。

(3)让孩子们听音乐,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的不一样。

3。幼儿分小组,自由组合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自我分配主角游戏,充分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玩耍和较形象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小老鼠上灯台》音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听音乐,感受老鼠心情,做小老鼠玩耍的动作。

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

(三)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五)活动结束。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六

最近我们班主题活动以动物为主,我就选了一节南师大上的一节音乐活动,按照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这节活动。大班幼儿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习性和特殊本领,对动物的知识经验有必须的积累,产生了对动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有了喜爱动物的感情。狗是人类最亲密的动物朋友之一,和人类的关系非同一般。利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将游戏与课程相整合起来,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不仅仅能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还能使幼儿的表演本事得以发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1、理解歌曲资料,熟悉歌曲旋律,能连贯地演唱歌曲。

2、进取、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幽默的情趣。

3、能进取参与表演活动,学习和同伴合作与协调,体验合作表演的欢乐。

1、课件《小狗抬轿》。

2、小狗、老虎头饰若干,一把扇子。

3、两段丝绸当做轿子。

一、复习儿歌八只老鼠抬花轿,引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以前我们学过一首趣味的儿歌叫《八只老鼠抬花轿》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齐把这件趣味的事情来说一说。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今日也有一件趣味的事情我们来看一看?

提问:看,这是什么?(花轿)今日这个花轿要经过这座大山。你们看看花轿里坐的是谁呢?(老虎)你们猜猜谁来抬花轿呢?这可是个趣味的故事啊。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欣赏课件)1、教师提问:

你们看谁在抬花轿啊?(八只小狗抬花轿)花轿里坐的是谁啊!它在做什么?(老虎坐轿把扇摇)我们一齐连起来说一说。

你们看看发生什么事了?(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这时候是怎样做的?(老虎狠狠踢一脚)我们再把小狗摔跤的事来说一说。

可恶的老虎饿狠狠的还把小狗踢了一脚,这个时候小狗怎样样!(汪汪叫),老虎却在干什么?(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我们再把小狗汪汪叫的事说一说。

它们又走呀走、花轿抬到半山腰,你猜猜小狗它们在干吗呢?小狗们被老虎欺负了,小狗心里会怎样样啊!小狗们抬到了半山腰想了一个好办法?想出出气。(花轿抬到半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你们看看是什么好办法啊!最终发生了什么事?为了使他抛的高一点,我们前面嗨上号子。(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在来说一说。

2、出示图谱,看图谱完整说歌词。

这件事情真趣味,我们完整的说一说。

3、我们来跟着琴声跟着节奏来说一说。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随音乐师生同唱。(你大声我小声的形式2遍)好听吗?你们也跟着琴声来唱一唱。(教师先大声唱,你们小声唱)。恩,真不错都会唱了。

3、你们发现了什么?最终两句重复,唱的不一样?使轿子抛的更高一点,我们就使劲的往上抛,所以这点唱的时候就要比前一句唱的更高一点。

这次你们大声唱,教师小声的唱)。把你们最好听的声音展现出来好吗?

4、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老虎欺负小狗,老虎心里怎样样?被小狗们惩罚后的样貌是怎样的?",引导孩子讲出老虎滑稽可笑的样貌。我们加上表情来唱一唱。

5、幼儿随琴声演唱。(2遍)。

6、这首歌曲真好听,你们给它起个名字呗!《小狗抬花轿》。

四、尝试表演歌曲。

团体表演。

我们唱的时候加上表情和动作这样更趣味了,我们一齐来试一试。(2遍)。

五、经过游戏巩固演唱歌曲。

教师找一幼儿扮老虎,找八位幼儿扮演小狗。一齐玩游戏。《小狗抬轿》。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小狗抬轿》这首歌曲,你们想不想上来表演小狗抬花轿呢?我要请八位小朋友来扮演小狗,哪些小朋友愿意演小狗?我们要像小狗们一样两个两个配合起来抬轿子。别忘了最重要的大老虎,谁想上来演。下头的小朋友也别闲着你们也给他们唱上。(把丝绸分给小狗们,引导他们抬轿子的方法。为后面分组表演做演示)游戏玩法:

刚开始八只小狗做抬花轿的动作,老虎做摇扇子的动作。当唱到一只小狗摔一跤时,最前面一幼儿做摔倒的动作坐在地上。当唱到老虎狠狠踢一脚时。这时候轿子上的老虎把摔倒的小狗踢一脚。当唱到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时,八只小狗齐心协力的把轿子抛向上方,老虎就做摔跤的动作坐在地上。

六、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齐抬花轿走出室外。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七

1、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情节中感知乐曲的abc结构。

2、能分辨不同的音色,并根据不同音色做出相应的动作。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音乐一段、ppt课件、老狼头饰若干

一、进场:师生共同回忆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玩法入场。

二、初步感知音乐:

"今天老师把这个游戏藏在一段好听的音乐中,请你从音乐中找找老狼和小羊在什么地方?藏在音乐里的这个游戏,小羊在天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第一遍)

2、出示图谱,感知音乐师:"你们找到狼和小羊在什么地方了吗?我看见有些小朋友用表情表现出来了,张老师也找出来了,而且我还把它画了出来。"

三、理解乐曲结构

1、教师根据音乐帮助幼儿分析乐曲结构师:"请你告诉我,我画出来的这个游戏什么颜色是老狼,什么颜色是小羊?"

2、师:"你们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看着上面的游戏图来听听音乐好吗?"请大家跟着老师手中的小红点点来一起听哦。(第二遍)(边放音乐教师边做动作)

3、师:"这下听出来老狼和小羊了吗啊?"小结:原来白色的是小羊,黑色的是老狼。

四、按游戏图谱分析角色:

1、师:"小羊的音乐听起来让你感觉怎么样?"(欢快)老狼的音乐听起来让你感觉怎样?(凶猛、吓人)

2、听音乐看着游戏图谱加上你的动作一起来玩一玩。(第三遍)(师幼一起做动作)

3、分角色感知音乐中的不同音色,分角色进行游戏。

师:"这次我们用口型和动作来表现音乐,不发出声音哦。"听清楚什么地方师小羊,什么地方师老狼?(第四遍)(师幼无声表演,感受两种不同音乐)

五、听音乐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1、老师当狼,幼儿坐在椅子上做造型进行游戏。(前四句)出示老狼玩偶,老狼跟我们做游戏,不被老狼发现(提示小羊不乱动,不让老狼发现)老狼转身的时候小羊要变成木头人哦,不被老狼发现。

3、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

第一次:教师当老狼,孩子们当小羊(面朝听课老师们表演)(第五遍)第二次:请部分孩子当老狼,部分孩子当小羊,小羊进行游走,当听到老狼的音乐时,要立刻停下做不同造型,没有及时停下造型的将被狼抓住。(第六遍)

4、幼儿两两结合进行分角色游戏:

当老狼说晕了晕了的时候,两两相抱的小羊不会被老狼抓走。(第七遍)两名幼儿结合商量好角色,进行游戏,最后老狼被打晕在地上,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提醒幼儿听清楚音乐,并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角色动作。

1. 在备课过程中知道小朋友对钟表这一块认识有点薄弱,但小朋友在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 活动过程的反思,通过游戏边玩边学让小朋友愉快而主动的学习到知识是我们的目标。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八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赏析-阅读-学唱-交流-表现等环节,从感知入手,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升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会欣赏、善交流、能创造的艺术能力。本课拟采用多科切入、横向渗透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一、激趣

1、教师自我介绍

2、为大家表演节目:老师唱一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3、对学生提出要求聆听音乐感受词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题(这一环节目的是活跃气氛)

二、揭示课题

1、出示画面:李可染的《牧牛图》

2、教师弹奏三段音乐要求学生为画面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并说出依据

3、过渡到主题《牧童短笛》看画面听音乐说主题

三、展开课题

1、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曲式赏析

四、交流与技能表现

1、引导学生自行赏析李可染的《牧牛图》组画,挖掘作品内蕴,提升学生的情感。

交流:

1)画了什么?

2)你有些什么感受?

3)哪些字最能体现题意?

2、学生朗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段,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读散文,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3、引导学生

1)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尝试创作一与主题有关的作品

2)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配曲。

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分组完成练习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分析突破尝试创作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五、评价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或表演并进行评价

六、小结课题适当延伸

1、小结课题

2、适当进行延伸以深化课题的人文性

(通过小结进一步感悟课题的人文性。)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往往师生比较隔膜,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开始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很快与老师熟悉起来。课堂配合也比较理想。这一节课老实说我们准备得并不是很充分,课前也未与学生接触,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各位老师听一节原汁原味的艺术课,不带表演成分,因此我们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而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动了一番脑筋。几易其稿,直至上课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调整课件,上课那天早上我们还加了两个环节:让同学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断。最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在座的听课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参与课堂评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我们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虽未提前铺垫,但配合还是比较到位的,显示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当然,由于我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在时间的把握上,课堂节奏的调整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结题部分也显得冗长。再有,就是本节课的人文性的体现也略显不足。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九

活动背景:

最近我们班主题活动以动物为主,我就选了一节南师大上的一节音乐活动,按照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这节活动。大班幼儿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习性和特殊本领,对动物的知识经验有必须的积累,产生了对动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有了喜爱动物的感情。狗是人类最亲密的动物朋友之一,和人类的关系非同一般。利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将游戏与课程相整合起来,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不仅仅能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还能使幼儿的表演本事得以发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资料,熟悉歌曲旋律,能连贯地演唱歌曲。

2、进取、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幽默的情趣。

3、能进取参与表演活动,学习和同伴合作与协调,体验合作表演的欢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小狗抬轿》。

2、小狗、老虎头饰若干,一把扇子。

3、两段丝绸当做轿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八只老鼠抬花轿,引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以前我们学过一首趣味的儿歌叫《八只老鼠抬花轿》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齐把这件趣味的事情来说一说。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今日也有一件趣味的事情我们来看一看?

提问:看,这是什么?(花轿)今日这个花轿要经过这座大山。你们看看花轿里坐的是谁呢?(老虎)你们猜猜谁来抬花轿呢?这可是个趣味的故事啊。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欣赏课件)1、教师提问:

你们看谁在抬花轿啊?(八只小狗抬花轿)花轿里坐的是谁啊!它在做什么?(老虎坐轿把扇摇)我们一齐连起来说一说。

你们看看发生什么事了?(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这时候是怎样做的?(老虎狠狠踢一脚)我们再把小狗摔跤的事来说一说。

可恶的老虎饿狠狠的还把小狗踢了一脚,这个时候小狗怎样样!(汪汪叫),老虎却在干什么?(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我们再把小狗汪汪叫的事说一说。

它们又走呀走、花轿抬到半山腰,你猜猜小狗它们在干吗呢?小狗们被老虎欺负了,小狗心里会怎样样啊!小狗们抬到了半山腰想了一个好办法?想出出气。(花轿抬到半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你们看看是什么好办法啊!最终发生了什么事?为了使他抛的高一点,我们前面嗨上号子。(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在来说一说。

2、出示图谱,看图谱完整说歌词。

这件事情真趣味,我们完整的说一说。

3、我们来跟着琴声跟着节奏来说一说。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随音乐师生同唱。(你大声我小声的形式2遍)好听吗?你们也跟着琴声来唱一唱。(教师先大声唱,你们小声唱)。恩,真不错都会唱了。

3、你们发现了什么?最终两句重复,唱的不一样?使轿子抛的更高一点,我们就使劲的往上抛,所以这点唱的时候就要比前一句唱的更高一点。

这次你们大声唱,教师小声的唱)。把你们最好听的声音展现出来好吗?

4、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老虎欺负小狗,老虎心里怎样样?被小狗们惩罚后的样貌是怎样的?",引导孩子讲出老虎滑稽可笑的样貌。我们加上表情来唱一唱。

四、尝试表演歌曲。

团体表演。

我们唱的时候加上表情和动作这样更趣味了,我们一齐来试一试。(2遍)五、经过游戏巩固演唱歌曲。

教师找一幼儿扮老虎,找八位幼儿扮演小狗。一齐玩游戏。《小狗抬轿》。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小狗抬轿》这首歌曲,你们想不想上来表演小狗抬花轿呢?我要请八位小朋友来扮演小狗,哪些小朋友愿意演小狗?我们要像小狗们一样两个两个配合起来抬轿子。别忘了最重要的大老虎,谁想上来演。下头的小朋友也别闲着你们也给他们唱上。(把丝绸分给小狗们,引导他们抬轿子的方法。为后面分组表演做演示)游戏玩法:

刚开始八只小狗做抬花轿的动作,老虎做摇扇子的动作。当唱到一只小狗摔一跤时,最前面一幼儿做摔倒的动作坐在地上。当唱到老虎狠狠踢一脚时。这时候轿子上的老虎把摔倒的小狗踢一脚。当唱到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时,八只小狗齐心协力的把轿子抛向上方,老虎就做摔跤的动作坐在地上。

六、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齐抬花轿走出室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672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