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它能够提供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搭配,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下面是一些教师们精心设计的教案范文,其中包含了一些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一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华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二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三
活动目标:
1、想象乐曲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感受a段的悠闲和b段的欢快情绪,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美。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牧童教具,记号笔一支。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背景图一幅)。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呀?
看了这幅图心里有什么感觉?
这么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玩玩?
看,已经有人去了。(出示牧童教具)他们是谁呀?
美丽的春天来了,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两个小牧童倒骑在牛背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身边的美景,他们高兴地吹起了短笛,你们听。
二、欣赏音乐。
师:听了有什么感觉?这首曲子从头到尾给你的感觉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分段欣赏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这一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想一想这时小牧童们在干什么?
他们是怎样吹笛的呢?这里面还藏着一个秘密,请小朋友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2)再次欣赏第一段音乐。(师操作牧童教具)。
师:谁发现秘密了,他们是怎样吹笛的?(用线条记录在小路上)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幼儿分成两组,听第一段音乐自由表演。
(4)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听了感觉怎样?
想想看,小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他们会玩些什么呢?谁来学一学?
(5)再次欣赏第二段音乐,个别幼儿学做小牧童表演。
(6)集体听第二段音乐表演。
(7)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
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3、理解乐曲结构。
师: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
4、给乐曲取名字。
师:这么好听的曲子,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呢?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小乡村,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我们就叫它《牧童短笛》吧。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江南的美景吗?你们觉得在我们的家乡,哪里最美?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小牧童,到美丽的乡间去走一走、玩一玩。
(师生集体听音乐表演动作,出教室。)。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四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华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六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七
1、学唱歌曲,了解蒲公英种子随风飘动到处为家的特性。
2、通过游戏感知乐句,体验蒲公英种子飞时自由、舒展、愉悦的情感。
3、体验以游戏开展歌唱活动的乐趣。
彩色吸管、电子琴伴奏、ppt。
一、图片导入。
提问:认识图片上的花吗?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
师:慢慢地黄色的蒲公英花上长出了小小种子,风儿一吹,小小种子飘啊飘啊,它的家在哪,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初步感知歌曲。
1、回忆歌曲内容。
提问1:听到了什么?
提问2:想象一下小小种子飘啊飘啊找新家,它的心情怎样?可以怎么唱?
2、幼儿跟唱。
提问:小小种子的家在哪里?小小种子最后落到了哪里?
三、感知乐句、熟悉旋律。
1、观看动画再次倾听歌曲。
提问:小小种子是怎么找家的?
2、教师演唱歌曲变出小小种子。
提问: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打开的?
3、幼儿倾听歌曲随动画提示变出小小种子。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小伞都打开了,看看它是怎么飘起来的。
四、传递种子,感知乐句。
1、教师示范传递方法。
提问1:大风吹来,看我的种子是怎么飘起来的?
提问2:一个乐句飘起一个种子,落到哪里?
2、师幼一起传递种子。
师:让我们的小小种子也飘起来去找新家吧!
五、游戏"大风吹"。
1、交代要求:我做大风,歌曲唱完后,我说"大风吹",你们就问"吹哪里",我说"吹××颜色的小小种子",××颜色的小小种子就赶紧找一张不是自己的椅子坐下来。
2、师幼互动游戏。
师:大风仔细听,谁唱的好就吹谁。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八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3、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及说明】。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
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第三课时。
【教具】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
【教学步骤】。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b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小黑板)。
1=c2/4。
0134|5-|5671|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练习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
注:这两条基本练习,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习《我们的田野》作铺垫。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
四、口琴练习。
口琴练习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
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
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
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具体方法:
1、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
2、学生分部学习练习曲。
3、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
4、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
第一乐句65|3·5|132|。
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
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
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
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九
1、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做羊肉泡馍,感受a、b段的结构和不一样风格。
2、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分主角扮演游戏中的厨师和小老鼠。
3、感受陕西方言的乐趣,在游戏追逐中学会竞争。
1、音乐。
2、课件动画。
一、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展示课件动画,教师讲故事。
今日,陈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老鼠学厨》。
小米是一只蓝色的小老鼠,平时在老鼠部落中无法发挥它的才能,只能担当“毒性检测”专家,而它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厨师,可是它的家人不理解也不支持,同时他也会经历来自人类的各种困难,一天,幸运的它偶遇一位好心的厨师,让他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厨师教它做的第一道美食就是陕西的特色美食《羊肉泡馍》。可是小老鼠第一次学厨,厨师为了让它很快的学会,就编了一首儿歌:熬、熬、熬高汤,掰,掰,掰小馍,切,切,切牛肉,煮,煮,煮泡馍,撒撒撒调料,撒撒撒香菜,撒撒撒葱花,羊肉泡馍做好了。
二、熟悉乐曲旋律,配合动作感知a段音乐。
1、教师提问:羊肉泡馍是怎样做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请看看厨师是这样做的吗?
3、播放a段音乐,教师示范。
4、师:你们闻闻我做的羊肉泡馍香吗?你们和我一齐学做羊肉泡馍吧!师幼一齐跟随音乐做一遍。
5、师:你们学会了吗?我此刻是厨师,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三、感知b段音乐。
1、师: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做羊肉泡馍心境怎样样?小老鼠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可是它的心理还有一些顾虑,想明白他和厨师谁做的香?它呀!闻一下厨师的,闻一下它的,还是分不出,最终还是决定尝一尝,尝完厨师的泡馍后,用陕西方言夸了夸说:羊肉泡馍!聊咋了!
2、教师示范b段动作,幼儿模仿。
四、师幼主角游戏,完整感受音乐。
1、教师扮演老鼠,幼儿扮演厨师,在座位上进行练习。
2、师幼主角互换,进行游戏。
五、“尝泡馍”的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教师示范当老鼠游戏。
六、结束延伸部分。
1、师:小老鼠还想继续学习我们的陕西美食,你明白还有什么吗?
2、请你们回家再搜集一些陕西美食,明天来给小老鼠教一教。
教师教态大方,十分有亲和力,能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足的音乐有点小,幼儿声音大,因而有些地方没跟上节奏,在第二环节幼儿在第一次学习动作的时候,应当多学两次,让幼儿熟悉儿歌资料,教师教学中语言不够严谨,游戏规则交代不清,并且所有幼儿都应当参加游戏,不应出现消极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会及时改正学习,让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
活动方式:分组。
执教者:番禺区北城幼儿园-----刘海燕。
活动目标:
1、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
3、学习建立游戏的规则,并体验与别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图形谱,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
2、音乐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老师:“呜……”,听什么开来了?
“对,是火车,而且是一列奇妙的旅游列车,在旅程中,它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呐,现在老师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想想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完以后告诉我好吗?”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
1、安静倾听乐曲,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在电脑上操作图形乐谱。(欣赏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教师在图形谱上指示音乐的进行,幼儿坐在座位上用不妨碍他人的小动作表现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景动作。
3、提问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讲述进行整体描述(或请一个孩子进行)。
“原来我们的列车有一个这么奇妙的旅程,我们今天就来玩这个奇妙的列车旅程好吗?”
(1)引子:重点弄清什么时候收拾行装,什么时候告别,什么时候拉汽笛,什么时候派队(起踵点头)启动。
(2)ba段:重点弄清什么时候进山洞,什么时候出山洞,什么时候过长隧道。并且提示幼儿表情的投入。
(3)3段:重点指导黑子们想象奇妙的森林里有什么景物或动植物,并用身体去表现,并鼓励孩子们与别人一起合作摆造型,并提示孩子的造型要留出“铁轨”给列车通行。
(4)尾声:重点是放气和减速刹车,要求能卡准节奏做。
四、完整地进行游戏。
1、教师作火车头,带领孩子完整地做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女孩子先扮演列车,男孩子先扮演奇妙的森林。
2、玩第二遍时,男女孩子交换角色。教师在玩之前提示第一次游戏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
3、让孩子自由扮演角色,并提醒幼儿听准音乐,按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4、高潮结束。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一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赏析-阅读-学唱-交流-表现等环节,从感知入手,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升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会欣赏、善交流、能创造的艺术能力。本课拟采用多科切入、横向渗透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一、激趣
1、教师自我介绍
2、为大家表演节目:老师唱一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3、对学生提出要求聆听音乐感受词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题(这一环节目的是活跃气氛)
二、揭示课题
1、出示画面:李可染的《牧牛图》
2、教师弹奏三段音乐要求学生为画面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并说出依据
3、过渡到主题《牧童短笛》看画面听音乐说主题
三、展开课题
1、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曲式赏析
四、交流与技能表现
1、引导学生自行赏析李可染的《牧牛图》组画,挖掘作品内蕴,提升学生的情感。
交流:
1)画了什么?
2)你有些什么感受?
3)哪些字最能体现题意?
2、学生朗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段,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读散文,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3、引导学生
1)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尝试创作一与主题有关的作品
2)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配曲。
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分组完成练习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分析突破尝试创作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五、评价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或表演并进行评价
六、小结课题适当延伸
1、小结课题
2、适当进行延伸以深化课题的人文性
(通过小结进一步感悟课题的人文性。)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往往师生比较隔膜,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开始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很快与老师熟悉起来。课堂配合也比较理想。这一节课老实说我们准备得并不是很充分,课前也未与学生接触,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各位老师听一节原汁原味的艺术课,不带表演成分,因此我们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而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动了一番脑筋。几易其稿,直至上课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调整课件,上课那天早上我们还加了两个环节:让同学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断。最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在座的听课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参与课堂评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我们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虽未提前铺垫,但配合还是比较到位的,显示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当然,由于我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在时间的把握上,课堂节奏的调整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结题部分也显得冗长。再有,就是本节课的人文性的体现也略显不足。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篇十二
活动背景:
最近我们班主题活动以动物为主,我就选了一节南师大上的一节音乐活动,按照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这节活动。大班幼儿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习性和特殊本领,对动物的知识经验有必须的积累,产生了对动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有了喜爱动物的感情。狗是人类最亲密的动物朋友之一,和人类的关系非同一般。利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将游戏与课程相整合起来,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不仅仅能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还能使幼儿的表演本事得以发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资料,熟悉歌曲旋律,能连贯地演唱歌曲。
2、进取、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幽默的情趣。
3、能进取参与表演活动,学习和同伴合作与协调,体验合作表演的欢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小狗抬轿》。
2、小狗、老虎头饰若干,一把扇子。
3、两段丝绸当做轿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八只老鼠抬花轿,引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以前我们学过一首趣味的儿歌叫《八只老鼠抬花轿》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齐把这件趣味的事情来说一说。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今日也有一件趣味的事情我们来看一看?
提问:看,这是什么?(花轿)今日这个花轿要经过这座大山。你们看看花轿里坐的是谁呢?(老虎)你们猜猜谁来抬花轿呢?这可是个趣味的故事啊。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欣赏课件)1、教师提问:
你们看谁在抬花轿啊?(八只小狗抬花轿)花轿里坐的是谁啊!它在做什么?(老虎坐轿把扇摇)我们一齐连起来说一说。
你们看看发生什么事了?(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这时候是怎样做的?(老虎狠狠踢一脚)我们再把小狗摔跤的事来说一说。
可恶的老虎饿狠狠的还把小狗踢了一脚,这个时候小狗怎样样!(汪汪叫),老虎却在干什么?(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我们再把小狗汪汪叫的事说一说。
它们又走呀走、花轿抬到半山腰,你猜猜小狗它们在干吗呢?小狗们被老虎欺负了,小狗心里会怎样样啊!小狗们抬到了半山腰想了一个好办法?想出出气。(花轿抬到半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你们看看是什么好办法啊!最终发生了什么事?为了使他抛的高一点,我们前面嗨上号子。(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在来说一说。
2、出示图谱,看图谱完整说歌词。
这件事情真趣味,我们完整的说一说。
3、我们来跟着琴声跟着节奏来说一说。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随音乐师生同唱。(你大声我小声的形式2遍)好听吗?你们也跟着琴声来唱一唱。(教师先大声唱,你们小声唱)。恩,真不错都会唱了。
3、你们发现了什么?最终两句重复,唱的不一样?使轿子抛的更高一点,我们就使劲的往上抛,所以这点唱的时候就要比前一句唱的更高一点。
这次你们大声唱,教师小声的唱)。把你们最好听的声音展现出来好吗?
4、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老虎欺负小狗,老虎心里怎样样?被小狗们惩罚后的样貌是怎样的?",引导孩子讲出老虎滑稽可笑的样貌。我们加上表情来唱一唱。
四、尝试表演歌曲。
团体表演。
我们唱的时候加上表情和动作这样更趣味了,我们一齐来试一试。(2遍)五、经过游戏巩固演唱歌曲。
教师找一幼儿扮老虎,找八位幼儿扮演小狗。一齐玩游戏。《小狗抬轿》。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小狗抬轿》这首歌曲,你们想不想上来表演小狗抬花轿呢?我要请八位小朋友来扮演小狗,哪些小朋友愿意演小狗?我们要像小狗们一样两个两个配合起来抬轿子。别忘了最重要的大老虎,谁想上来演。下头的小朋友也别闲着你们也给他们唱上。(把丝绸分给小狗们,引导他们抬轿子的方法。为后面分组表演做演示)游戏玩法:
刚开始八只小狗做抬花轿的动作,老虎做摇扇子的动作。当唱到一只小狗摔一跤时,最前面一幼儿做摔倒的动作坐在地上。当唱到老虎狠狠踢一脚时。这时候轿子上的老虎把摔倒的小狗踢一脚。当唱到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时,八只小狗齐心协力的把轿子抛向上方,老虎就做摔跤的动作坐在地上。
六、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齐抬花轿走出室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0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