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作文500字左右 印象深刻的一个人55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1-04-22 10:46:22
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作文500字左右 印象深刻的一个人550字
时间:2021-04-22 10:46:22     小编:SJY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伴随着我们成长,令人影响深刻,他的教诲让我们至今还铭记于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关于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作文500字左右,供大家阅读参考。

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作文500字左右一

印象深刻,可能是钦佩,可能是欣赏,也可能是厌恶等,而在我的心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爷爷,既敬佩又欣赏。

我的爷爷出生于1949年,恰好是成立的那一年,爷爷大学毕业后,就从役当一名解放军,每天进行了一次次艰苦地训练。

在我小时候,爷爷就常常教导我和姐姐要不图名利,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国家栋梁"!

爷爷小时候生活很艰苦,每个学期只上一至二节课,其余的时间大多都在种田,日间,爷爷都拿着大锄头走在田间,种黄瓜、番茄、丝瓜、南瓜等农作物,常常在田间与小伙伴一起堆土丘、捉泥鳅、打水仗……

爷爷还喜欢写书法,在书房中,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在爷爷小时候由于贫穷,爷爷当时并没有接受特等教育,于是爷爷就向姥姥借了三元多钱,去市场买了两本书法书和一支毛笔,当时,黑墨水是极少的,没有墨水怎么练书法呢,那个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忽然,一株树莓引起了他的注意,爷爷灵光一现,把树莓压成了汁水,和墨水极为相似。

第二天早晨,爷爷兴致勃勃地打开书笔,用毛笔沾点树莓汁在墙壁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练起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爷爷在五年之后,终于练得了一手好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便是我所敬佩的爷爷!

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作文500字左右二

印象深刻的人?那可数不胜数。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却只有一个,他就是教了我五年美术的——杨老师。

他四十岁左右,小眼睛,小嘴巴,无聊的时候喜欢哼哼小调。眉毛很长,经过岁月的蹉跎上额已有了许多皱纹。

他常说,一个长辈能给予一个小辈知识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缘分。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记得上个星期五的下午,下着小雨,我的心情也如这小雨一般,一只阴沉沉的。那天下午老师教我们了一幅非常难的水粉画。我连续尝试了很多次,最后,我终于按耐不住性子了,我把调色盘和画笔往身边一扔,愁眉苦脸坐在那里。老师见了,走过来细心的问:“怎么了?”我皱着眉头说:“这幅画我没听懂,老是画不好。”

老师听了,说:“是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你已经画的很好了。如果你实在觉得没弄懂我可以再示范一遍。”我点点头说:“您还是再给我示范一遍吧!”老师听了,又耐心的给我示范了一遍。

除此之外,杨老师还是个大度的人。有一次,画室里的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打架,老师急忙制止,那个男同学不知道怎么的突然踹了杨老师一脚。老师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对那个男生说,欺负女同学是不对的要他以后多让女生。那个男生好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给老师道了歉,老师也原谅了他。

杨老师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教我的知识都令我印象深刻。小学时光就要过去,下一次相遇又不知何时……但我一定会记住您,用成绩感谢您!

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作文500字左右三

生活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人,就是无微不至照顾我的妈妈。妈妈个子不高,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是那么慈祥。她做是耐心细致,认真负责。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刚刚开始学写字,我连握笔的姿势都不会,更别说字写得怎么样了。妈妈知道了,就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笔应该握到什么位置?又应该如何下笔?她握者我的手。一笔一划地慢慢地教育我,还不时地问:瑞瑞,懂了没有?知道了吗?妈妈看我握笔姿势对了,便拿来1本描红,让我去描。虽然我有时姿势又错了,但是妈妈在旁边看着呢!只要姿势一错,它就会立刻纠正我。

还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下午,我做完了作业。去妈妈屋里找妈妈,还没进屋,就听屋里有人在叽哩咕噜地念着外语,进去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学外语哩!我问她:您都三十多岁了,怎么还在学外语?妈妈却回答: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为了能和你在生活中用外语对话;其二是因为妈妈是营业员,万一哪天厅里来了个老外,好用英语和他对话。所以妈妈当然要学外语呀!听了妈妈的的话,我有些自愧不如,妈妈都是成年人了,还有工作,却还抽出时间学习外语。而我呢?每天的功课就一点,还不愿在写完作业的时候读外语,心早就飞了。我不愿意再想下去因为我要向妈妈那样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

妈妈这种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这种深刻的`印象才激励着我永不停步,努力向前。

以上就是学分网的小编整理的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多多关注学分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