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字教案(专业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2:52:15
有趣的字教案(专业14篇)
时间:2023-11-29 12:52:15     小编:影墨

教案应当注重教学设计和策略选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编写一份教学案例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教师编写教案的常用模板和教学活动设计,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

有趣的字教案篇一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一):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有趣的字教案篇二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在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体验合作的乐趣,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探索、尝试圈的多种不同玩法。

难点:合作尝试圈的多种玩法。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3分钟)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以音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5—6分钟)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探索出圈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出跳圈的幼儿将圈摆出,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教师讲解跳圈的方法:“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这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尝试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并探索与他人合作的玩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游戏:网小鱼(5——6分钟)

(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四散跑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让幼儿尝试做渔翁,更加激发起他们参与游戏的欲望,为本次活动掀起高潮。)

5、放松活动《小鱼游》:(2——3分钟)

教师:“渔翁回家了,鱼宝宝们可以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泳、跳舞了。”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有趣的字教案篇三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彩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旨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三脚架”支撑的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1.通过操作,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2.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操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探索用最少的小木棒撑起彩泥的方法。

活动难点: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小木棒若干、每组一份含有三脚架的图片、毛根若干、彩泥球人手一个、每组各一个用筷子绑成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彩笔4支、毛根若干、幼儿分成4组。

一、找一找,说一说三角形。

(二)教师出示绑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请幼儿拉一拉、挤一挤,说说哪个的稳定性最好。

师:老师用橡皮筋和筷子绑好的这些图形,请小朋友拉一拉、挤一挤,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拉的时候注意轻点,别把筷子抽出来。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一拉就歪来倒去变形了,但三角形却拉不动,是最稳固的。

二、玩一玩小木棒,初次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一)出示小木棒和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索、尝试用最少的小木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方法。

(二)幼儿交流操作结果:你最少用了几根小木棒?你是怎么摆放这几根小木棒的?

(三)教师小结:我们发现,最少用三根小木棒,围绕一个中心点,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开搭成三角形,就能既方便又稳固地把彩泥撑起来。人们根据三角形具有的稳定性的特征,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还给这种架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如,我们刚才看到的图片上的这些物体。

三、搭一搭各种运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原理的架子。

(一)出示生活中的材料:小木棍、毛根、橡皮筋。

师:大家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请用这些小木棒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能搭出什么东西来。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尽量把筷子扎紧,搭出来的东西要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分享幼儿作品,说说你搭建的作品里哪个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

四、延伸活动。

我们去找找幼儿园里还有哪些东西,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来做成的。

这节教学活动选材好,幼儿喜欢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设计环环相扣、由易到难,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体验操作成功的乐趣。在第一个环节“找一找并相互说一说,图片中藏着一个共同的图形在哪里?并把它用彩笔圈出来”,幼儿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既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初步激发了幼儿找三脚形的乐趣,并初步建立经验。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提出用最少的小棒使其站起来,很多幼儿在操作中带着游戏的目的来操作,对活动越来越感兴趣。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操作贯穿始终。教师对操作结果的总结,都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从而真正成为了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但孩子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得还有些许欠缺,如果老师能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不同的更多图片和更多的常见材料,促使孩子去主动发现和探索,逐步寻找答案,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有趣的字教案篇四

我们班的孩子虽然刚入园不久,但是随着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也开始丰富起来,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生了兴趣,还有孩子常常带纸到幼儿园来玩。《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在多种的丰富材料的帮助下,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下,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

1、在活动中认识纸、了解纸,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2、在和纸的亲密接触中,了解纸的基本特性,如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

3、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

1、孩子们已经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纸有了初步的认识。

1、请家长协助收集纸的相关资料。

2、做纸吸水的实验:在前一天将纸泡在水里。

(二)物质材料的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报纸,透明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牛皮纸,腊光纸,

包装纸等。

特殊的纸:锡纸、纸杯、纸盘、餐巾纸、湿纸巾等。

其它物品:打火机、自制大嘴娃娃、水等。

一、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的种类及用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请小朋友看一看,有那些纸是你认识的,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进入探索区)。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幼儿大胆讲述。

师:你认识哪种纸,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二、感知纸。

(一)感知纸的质地。

1、幼儿自由玩纸。

2、集中交流。

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二)感知纸的属性。

1、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并了解一些防水的纸制品。

那么纸遇到水会怎样呢?(会烂,会吸水)。

(出示纸杯)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用来干什么的?

小结:纸杯是用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做成的,它既硬又不容易吸水,用它喝水,喝茶都很方便。

2、了解纸易燃的特点。

师: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教师用打火机点燃纸)。

小结: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我们小朋友看书,玩纸的时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

3、喂娃娃游戏,了解纸易折、易碎、易揉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每一组上都有一只大嘴娃娃,它呀最喜。

欢各种各样的纸,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将这些纸喂进它们的嘴巴里。

幼儿分组自由探索,老师指导、交流。

“你是用什么办法把纸喂到娃娃嘴里的?”

小结:原来纸可以撕,可以揉,还可以折,你们真会动脑筋。

三、寻找生活中的纸制品。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找一找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东西是纸做的,看谁找的多?(幼儿进入区域寻找)。

在音乐声中活动自然结束。

有趣的字教案篇五

1 、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

录音机、磁带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我想: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唤起全社会的人都来自觉地节约用水。通过这个活动,我想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熟悉的水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有趣的字教案篇六

这是一次绘画活动,但我采取的是儿歌的形式,让幼儿通过续编儿歌的形式,发挥想象,发散思维,增加画面的选择。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草地上。

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屋顶上。

(边念儿歌边出示范画)

……

请幼儿续编。

化宇: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桃花树上。

唯亮: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小河里。

媛媛: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滑滑梯上。

梦宇: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长城上。

梦晓: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东方明珠上。

卫文: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衣服上。

昀焘: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小朋友的头上。

昊哲: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滑板车上。

陶焘: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天安门上。

铭苑: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梨树上。

有趣的字教案篇七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发现。“染纸”是人们在最初的无意识中发现的,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美术,因其变化无穷最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适合幼儿特点富于游戏性的美术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1.认知领域:通过活动了解我国民间艺术悠久的历史,初步感知染纸工艺的乐趣。

2.情意领域: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幼儿对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

3.技能领域:尝试用折叠、浸染的方法染纸,体验不同折法产生的色彩、图案变化,并感受对称美。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染纸活动,尝试用折叠、浸染的方法染纸,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两种不同的纸张(白纸、宣纸各一张),4—6幅范例,字条,4张彩纸,事先学习几种折纸的方法(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彩色墨水,宣纸,水彩盘,旧报纸,抹布,磁带,录音机。

一、开始环节:

1.出示纸张导入:对白纸和宣纸进行比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结:白纸厚而硬,吸水性差,遇水不容易破;宣纸薄而软,吸水性强,遇水容易破。

2.复习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的折法。

二.基本环节:

1.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再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示范讲解染纸的过程及方法:

(1)先折叠:每折一次都要压平,这样等下染出来的纸就平整,这时候不需要打开。

(2)染颜色:把折好的纸的角或边浸到水彩盘中,想要花纹大一点就在颜料中多染一会儿,想要花纹小点就在颜料中少染一会儿。这时候宣纸里面吸饱了颜料,刚才老师说宣纸湿了很容易破的,要把里面的水分去掉一些,所以把它放到旧报纸里轻轻地按一下就可以。

(3)打开作品:小心地把它打开,按折的顺序打开就不容易破,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1)要求:保持地面、桌子、身上干净,可以用不同的折法染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打开时要小心平放在报纸上晾干。

(2)幼儿动手操作:提醒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画面色彩明快。同时别让颜料滴下来。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把作品打开。

(4)幼儿可尝试多种折染的方法,感受不同折染方法能产生变化无穷图案的乐趣。并启发幼儿大胆设计折叠方法进行染纸。

三.结束环节:

1.讲评、展览:

师幼欣赏,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民间工艺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教师总结。

小朋友们,这些染纸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还有什么用途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挥创意挖掘更多的用途。

这次活动是一节手工制作活动—染纸,是利用吸水性较好的宣纸折叠后再蘸上颜料,然后渗透形成图案。同时以游戏的口吻来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开始我请幼儿动手操作来发现白纸和宣纸的不同并复习几种折法,在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染纸活动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纸的角或边变成了嘴,像喝饮料一样把有颜色的水吸在纸上,要求每张嘴喝的水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讲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时都能较好地掌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最后展开时,可能是幼儿有些过于着急导致作品被扯坏。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本节课我已经上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就是老师的快乐。

有趣的字教案篇八

1.知道“没有了”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

2.知道“0”在生活中,所表达的意义不同,并感知和探索其中的意义。

自制礼品盒一个、大数字卡片0—5各一张、积木若干、小篮子 一 个、多媒体图片(门牌号、车牌号、手机号、日历、手表、温度计、尺子)

活动重点:.知道“没有了”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

活动难点:知道“0”在生活中,所表达的意义不同,并感知和探索其中的意义。

喜洋洋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非常有趣的数字宝宝来我们蕾2班做客,她就藏在这盒子里,它到底是谁呢?(教师神秘的表情摇一摇礼品盒)问:咦,盒子里有东西吗?(没有),那“没有”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知道“0”表示什么也没有),原来是“0”数字宝宝来了(出示卡片“0”)。

2、桌子上有几块积木?在桌子上摆出积木,从5—0逐一递减,每次拿走一块,问:桌子上现在有多少块积木?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桌子上积木的多少?最后知道桌子上没有积木了就是“0”

故事引导,引起幼儿探讨“0”的兴趣,知道了解“0”的作用。

故事:在数学王国里,零一直想和其它数字宝宝做朋友,可大家觉得它表示什么也没有,是没用的,大家都瞧不起它,连最小的数字“1”也不愿意理它。

零来到商店前,看见一个空的价格牌就站了过去,商品的价格一下子就变成了“0”,成了免费的,售货员马上把零哄走了,零很伤心,离开了数学王国。

零走了以后,数学王国可乱了套。小学的哥哥姐姐考试好不容易得了100分,可就是没办法写出这个成绩。售货员找不到零,也犯愁了,原来鞋子的标价是101元的,现在变成11元了。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零也是很重要的,每个数字也都有自己的作用,少了谁都不行,于是大家一起去把零请了回来。当零回到数学王国时,大家可开心了,我们又能得100分了,又能准确标出101元的价格了。

结合故事讨论:数学王国里为什么不能没有“0”?没有“0”会怎么样呢?

播放多媒体图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含义。

1、门牌、车牌、手机号码、日历、手表上的“0”都表示一个数字。

2、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度,越往上温度就越高(热),越往下温度就越低(冷)。

3、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0”,并把它的用处带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趣的字教案篇九

1、引导幼儿认识圆形,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xx是圆形的、xxx是圆形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各种颜色的圆形卡片、胶水和纸。

2、各种玩具:羊角球、大滚球和半月摇。

3、实物:小镜子、球类、脸盆、盘子、碗、热宝等。

1、听音乐入场,教师领着幼儿手挽花转圈,走成一个大圆。

2、激发兴趣,引出主题。在纸上粘贴各种颜色的圆形卡片,有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的。问幼儿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有大的、小的、还有更小的。今天老师给你们讲《有趣的圆》。展示各种实物:小镜子、球类、脸盆、碗、热宝等这些都是圆。

3、充分调动幼儿思维,大胆的想象。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的东西都是圆形的,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看哪个幼儿想的东西多?让幼儿自由回答问题:太阳是圆形的、热宝是圆形的、向日葵是圆形的等。幼儿如果答部出来,就提醒他们:我们的身体哪个部位是圆的?比如:眼睛是圆的衣服上的纽扣是圆的等。玩的玩具也有的是圆的。

4、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圆的特征。

a、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百宝箱,箱里面装的都是圆形的东西,小朋友把手伸到箱里,摸一摸,猜一猜你在箱里摸到的东西是什么?告诉我们小朋友,拿出来看你猜的对不对。篮球、排球、皮球、表、等。问他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很光滑的、圆溜溜的、没有尖尖角的等。最后让幼儿跟教师一起说《圆形是光滑的、圆溜溜的、没有尖尖角的等》。

b、老师准备很多的圆,小朋友开动脑筋,将圆组成一种东西、动物或人物等。最后总结一下,那位小朋友粘贴的比较好。

5、室外发现,开拓思维。小朋友教室外面、大街上、马路上、商场里看到有圆形的东西吗?有。多吗?多。让幼儿要同时说出两种圆形物品,开拓幼儿想象和创造性,丰富幼儿对圆的经验。

6、游戏。大滚球、羊角球和半月摇组成圆,分成两组来回滚动着玩。

在主题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且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幼儿更积极更关注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

有趣的字教案篇十

1、乐意参与阅读活动,对文字产生兴趣。

2、通过阅读图片和象形字卡,了解象形字的特征。

3、能细致观察并进行大胆地猜想与讲述。

1、象形字演变图一份,象形字卡、汉字卡。

2、象形字组合图画一幅。

3、动画片《36个字》。

一、观察组合图,导入活动。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有趣的画,你从画里看到了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

2、小朋友观察得非常仔细,在这幅画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想知道吗?那请仔细听在结尾爸爸说了一句什么话?记好了告诉我,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吧!

二、观看动画片,激发对象形字的兴趣。

1、请问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

2、动画片里爸爸画了一个太阳,小朋友说了什么?

3、爸爸在故事的结尾说了一句什么话?(咱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创造了象形字)这些看上去象图的东西其实是古代的象形字。

三、分组观察并讨论象形字,了解象形字的特征。

2、小结象形字的特征。

小结:古时候的人就是照着事物的样子画下来形成了象形字。

四、观察象形字演变图,比较汉字与象形字的不同。

1、出示现代汉字"日",问幼儿这是什么字?

3、小结:古代象形文字是圆圆的,而现在的汉字变成方方的,我们叫它方正字,象形文字经过很多年的演变变成现在的汉字,它更加清楚、简单,便于人们交流和书写了。

五、游戏--找朋友。

1、每个小朋友手上拿一个现代汉字,请小朋友找到它的象形字朋友。

2、小朋友都帮汉字找了象形字朋友,我们来一起看看找对了吗?

六、再次观察象形字图,结束活动。

1、动画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认识大家我真高兴,我给大家带来一件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动画片《三十六个字》。

2、出示图片象形字:

师:嘘,闭上眼睛我数到3小朋友才可以睁开眼睛。1、2、3睁开眼睛吧,瞧,谁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

师:你怎么看出是月亮?这是什么?(乌龟)你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小结:古时候人们就用这些图案来表示月亮、太阳……这些图案就是象形字。

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以下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阅读活动:狐狸和兔子,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画面的质疑,大胆猜测故事情节,感知角色的心理活动。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1.故事读本两人一本;情节线索图标一套。

2.兔子、狐狸头饰各一个。

1.观察故事开头和中间部分画面,引发幼儿对读本的兴趣和思考。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书,你们知道这本书里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朗读故事的名字)

2.幼儿两两合作自主阅读故事前半部分。

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小兔子会和狐狸说些什么?狐狸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完以后可以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

3.集体阅读幼儿看懂的和看不懂的画面,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第8页和第10页。(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标,并有意识地按序进行排列)

(1)师:你看懂了哪一页?讲了什么内容?请你讲给大家听一听。(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表情和动作,如:伸出手是什么意思?讲出角色间的对话,不一定要求和书中内容一致)

(2)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谁看懂了?帮帮他。

(3)引导幼儿感知画面内容:重点阅读第8页和第10页——兔子坐在哪里?他做了个什么动作?大家学一学,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狐狸在干什么?(讲故事),他是怎么想的?(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兔子坐在哪里?狐狸背着兔子回到哪里去?他为什么会一边走一边笑?他想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

4.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标提供的线索总结归纳:狐狸想吃掉小兔子,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5.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6.阅读画面第16页、18页,猜测故事的后半部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小结:你喜欢这只小兔子吗?为什么?

7.带领幼儿阅读故事后半部分

师:故事的结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8.幼儿两两合作完整阅读绘本。

师:请你们一边看一边讲一讲这个故事。

9.故事表演。

师:今天真的来了一只狐狸和一只兔子,我们也来做小兔子,大家一起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

懂得人多力量大,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以下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大鲸鱼在海边,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1.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小动物的心情变化,积极思考大鲸鱼回到海里的办法。

2.懂得人多力量大,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视频,海浪的音效,故事ppt。

1.导入(意图:交流去海边的经验,引出故事。)

(1)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音效)

(2)你们去过海边吗?谁来说说你在海边做过什么有趣的事?

(3)小结:是啊,在海边玩可真有趣,可是今天海边发生了一件特别事,一起来听故事吧!

2.分段欣赏故事,思考问题。(意图:感受小动物的心情变化,积极思考大鲸鱼回到海里的办法。)

*可怕的大鲸鱼

(1)大鲸鱼为什么要来到海边?

(3)海水退潮了,大鲸鱼为什么留在海滩上?

(4)小动物们会怎么做?为什么?

*救救大鲸鱼

(1)大鲸鱼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微弱的声音)

(2)听到大鲸鱼的求救,小动物会怎么想?

(3)本来都很害怕的小动物,现在他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4)小结:海蟹觉得大鲸鱼是来跟他们一起玩的,坚定地救他;海贝还有些胆小有些犹豫;海龟看它没力气,也没之前那么害怕了。

*小动物有办法

(1)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动物们想了哪些办法来帮助大鲸鱼?(观察四幅图片)

(3)这样做成功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观察图片细节,表情、动作)

(5)小猴和老虎分别是怎么做的?

(6)最后是谁的办法让大鲸鱼获救了?那么大鲸鱼要感谢谁呢?

(7)为什么大鲸鱼不只是感谢老虎,而是感谢所有小动物呢?

(8)小结:是啊,大鲸鱼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得救的,因为团结力量大。

3.完整讲述,交流启发。(意图:懂得帮助周围的人。)

(1)小动物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大家要坚持不懈地帮助大鲸鱼?

(3)小结:虽然一开始小动物们很害怕大鲸鱼,但是当看到它有危险时,也会不顾一切地去帮助它,最后成功地帮助它回到大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原来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有趣的字教案篇十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以及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生成了以科学领域为中心的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圆》。本次活动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册主题《好玩的玩具》。活动中,主要通过幼儿观察、探索、操作、实验等方法,找出身边的圆和身体上的圆,了解“圆”对人类的作用。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能找出生活中圆圆的东西,并用肢体做出圆。

2.了解“圆”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和“圆”成为好朋友。

3.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并分享在区域中的探索。

1.多媒体课件

2.手工区材料:纸、笔、橡皮泥等

3.益智区材料:图片、插塑玩具等

4.奇思妙想区:彩带、报纸、绳等

5.音乐区:音乐歌曲碟片、各种表演道具

通过观察让幼儿找到身边和身体上的“圆”。

动手操作创造出圆圆的东西。

1.律动《开汽车》,进人活动室。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开汽车进入活动室。

2.播放多媒体课件,发现生活中的圆。

(1)让幼儿观察图片,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圆圆的东西,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身边、身上、公园里、马路上等等,我们想想看,把它的名字说出来。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请幼儿一次性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喜欢吃水果,下面请你一口气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幼儿踊跃回答)

(3)教师引导幼儿在身体上找圆,然后用肢体来表现圆。

(4)教师讲解“圆”的好处,为什么有些东西做成“圆圆的”。

3.区域活动:寻找圆、制作圆。

幼儿到各个区域活动。活动中,教师个案观察。

(1)手工区:准备纸、笔、橡皮泥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画出、捏出、撕出大小不同的圆。

(2)益智区:准备图片、玩具等材料,让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哪些东西是“圆”的,运用玩具插出圆的建筑物等。

(3)奇思妙想区:准备绳子、彩带、报纸等材料,让幼儿动脑动手把这些不是圆的东西变成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4)音乐区:准备和圆有关的歌曲,让幼儿听音乐创编出与“圆”有关的动作或者游戏,并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4.分享区域里的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

(1)报纸可以怎么变出圆?你想到了几种方法?(幼儿自由回答)

(2)你发现图片里的圆一共有多少个?(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提出问题:

(3)为什么喝的水杯口是圆的?(幼儿讨论)

(4)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幼儿讨论)

教师请创编动作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一起跳舞。

5.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重点,让幼儿初步了解“圆”对我们人类的作用。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

给每位幼儿发一条彩带,请幼儿用彩带想出多种方法变出圆。

中班幼儿正处于对任何事都好奇的阶段,他们喜欢观察、探索和挑战,为满足幼儿这一需求,我在活动中不断地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动手动脑。在整个活动中从头到尾都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环节衔接有序,目标明确,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准备了一些常见的圆圆的东西的图片,例如钟表、硬币、猫头鹰、篮球等,让幼儿找出哪些东西是圆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回答。在活动中,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的,身体上有哪些是圆的,用肢体表现出圆来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善于思考的能力。

3.利用区域活动达到教学效果。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我准备了几个区域让幼儿轻松愉快的去操作、实验,幼儿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寻找答案。

总之,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还有不足之处,例如没有关注到个别幼儿,没有完全以幼儿为主,教师有包办代替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应不断改善。

有趣的字教案篇十二

知识:1、学习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2、感知(大小不同的)蛋在水中能否浮起来与水中盐的多少有关。

方法:学习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能力:观察、比较。

a)教学实验材料:以组为单位,每组实验材料有:鹌鹑蛋、鸡蛋、鸭蛋各两个,装有水的水槽三个,盐若干,勺子一个,漏勺一个,搅棒一根,擦手布一块,纪录笔每人一支。

b)科学术语及词汇:计量。

c)可能的难点:为什么有的蛋是躺着的,有的蛋是立着的。

d)学生的课前准备:知道在水中放盐能让蛋浮起来。

e)实验纪录:每人一张猜想的表格,每组一份实验纪录的表格,全班一份实验结果总表。

有趣的蛋(1)猜想表蛋的名称放几勺盐鹌鹑蛋鸡蛋鸭蛋。

有趣的蛋(2)实验结果表蛋的名称放几勺盐(1)放几勺盐(2)鹌鹑蛋鸡蛋鸭蛋。

有趣的蛋(3)全班实验结果表第几组蛋的名称放几勺盐(第一次实验)放几勺盐(第二次实验)。

1鸡蛋鸭蛋鹌鹑蛋。

2鸡蛋鸭蛋鹌鹑蛋。

3鸡蛋鸭蛋鹌鹑蛋。

4鸡蛋鸭蛋鹌鹑蛋。

f)时间安排:40分钟左右。

a)情景引入:“把鹌鹑蛋、鸡蛋、鸭蛋放在水中,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

b)预测猜想:小朋友猜一猜,把这些蛋(鹌鹑蛋、鸡蛋、鸭蛋)放入水中要用几勺盐才能浮起来呢?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学习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c)问题探讨:探讨在水中放几勺盐这些蛋才能浮起来。(有的孩子说:“我觉得鸡蛋放8勺盐可以浮起来,我觉得鸭蛋放3勺盐可以浮起来。”还有的孩子说:“咱俩猜的有点一样,鸡蛋和鸭蛋猜的一样,鸡蛋放8勺盐可以浮上来,鸭蛋放9勺盐可以浮上来。”)。

d)分组实验:1、分组实验与猜想比较。

(1)出示实验结果表,幼儿观察。

(2)幼儿分工合作,逐次进行实验并纪录结果。(一名幼儿观察纪录,一名幼儿放盐,一名幼儿搅拌并取放蛋,其中一组幼儿讨论结果。实验表现:有的放盐时放了一大满勺盐,有的放了大半勺盐;有的组是纪录总数,有的组是放一勺盐就画一个勺子。)。

(3)小组内部个人将猜想纪录与小组实验纪录进行比较。

2、小组内将三中蛋的结果进行比较。(教师:“你们看一下纪录表,你发现什么了?”幼儿:“鹌鹑蛋有的盐最少,鸡蛋比鹌鹑蛋用的盐多一勺,鸭蛋比鹌鹑蛋多3勺,鸭蛋比鸡蛋多2勺。”教师:“为什么?”幼儿:“鹌鹑蛋最小,鸡蛋有点大,鸭蛋最大”)。

3、小组之间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1)小组推选一人讲述自己组的实验结果,教师在总表中进行纪录。

(2)幼儿观察总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并讲述自己组的实验方法,证明自己的实验结果最准确。比较各组实验总表。(教师:“为什么你们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第一组的孩子说:“我们组的筷子搅的时间长。”请负责放盐的孩子示范乘盐的多少不一样:有的一满勺,有的大半勺。)比较各族实验材料,发现问题。(通过比较,幼儿发现有的蛋是站着的,有的是躺着的。)(有的孩子说:“我们组的鸡蛋是躺着的,你们组的蛋是站着的。”另一个小朋友指着躺在水里的蛋说:“躺着的水婚,里面还有盐,站着的水很清。”还有的小朋友说:“有的蛋露出来的多,有的露出来的少。”)。

e)实验纪录:幼儿在表格中进行实验纪录学习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f)集体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发现小的蛋放的盐少,就会浮起来,大典的.蛋放的盐多才可以浮起来。发现有的蛋是躺着的,有的蛋是立着的,有的里面还有盐。

1、教师有的导语指示不太明确。如:小朋友先商量,然后来分工。

2、表格设计不太规范,不利于幼儿横向比较,表格如下:

3、小组实验表:孩子还感兴趣,再次进行探索,所以预留第二次实验纪录空格。

有趣的字教案篇十三

1、引导幼儿在圆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出其主要特征,激发幼儿想象力。

2、能主动参与创编(仿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促进幼儿相互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1、画有圆形的纸若干张。

2、幼儿人手一盒油画棒、一支勾线笔、剪刀、胶水。

3、画有天空和草地的背景图若干张。

圆的初步想象――师生尝试创编――幼儿添画创编――鼓励合作交流。

1、引导幼儿对圆进行初步想象。

(1)师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想象。

(2)教师根据幼儿的答案,选择2-3种进行添画。

2、师生尝试用儿歌的形式,对添画作品进行创编。

(1)将画有圆形的纸与添画成的作品相比较,运用问答形式尝试创编。

(2)展示添画作品,师生共同把编好的儿歌朗诵1-2遍。

(3)共同寻找所创编儿歌的句子特点。

3、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动手添画,并进行创编(仿编)。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作画、创编。

(2)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儿歌,并串在一起集体朗诵。

4、提供背景图,以幼儿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合作,互相交流。

1、《有趣的圆》续编故事

2、投放画有圆形的纸于语言角或美术角内,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继续添画创编。

有趣的字教案篇十四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2、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821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