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需要挣脱思维的固有模式,去探索一些不太为人注意的事物。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创意和魅力呢?这些范文从结构、观点、语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一
尊敬的省市检查组各位领导:
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非常高兴地迎了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检查组的到。首先,我代表中共xx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县妇儿工委全体成员单位,向省、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检查组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们xx县位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界处,在明宣德xx县年(公元140年)建县,历史上因“民风淳朴、地嘉人善”而得名。属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银嘉善”之美称。全县区域面积xx县平方公里,辖xx县个镇、xx县个行政村,户籍人口xx县万,外常住人口xx县万人。
改革开放以,xx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前列,20xx年列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第xx位,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明村镇创建先进县。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xx亿元,人均gdp近xx美元;财政总收入xx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xx亿元;合同利用外资xx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各项权益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省市各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县委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全县各级的共同努力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嘉善县“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优化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环境,努力提高我县妇女儿童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构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工作新格局。原创,尽在秘知音网络网。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迎检查组各位领导的检查指导,这充分说明了省市领导对我县妇女儿童事业的重视与关心。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检查组各位领导即将开展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真心希望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各位领导。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二
“十二五”期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也是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时期。市委市政府必须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积极推进贵港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贵港小康社会,优化妇女儿童文化生活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十二五贵港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着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推动贵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十二五”贵港文化发展的原则。
“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我市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城乡、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文化投入,形成城市带动农村的大发展格局。
(三)“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
“十二五”规划期内,贵港要建立起“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等五大体系。使全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能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四)“十二五”时期的工作任务。
1.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干,以县市区文化设施建设为中心点,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建设一批行政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基本形成市、县、乡、村(社区)四级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完成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集艺术性、标志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辐射功能。二是要加强县市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桂平、平南现有馆水平,新建港北、港南、覃塘的文化活动中心。以中心城区文化设施为载体,为周边区域提供文化服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三是要完成乡镇文化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必需设备的配备,保障正常运行,逐步提升服务水准。四是要突出抓好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20xx年前完成37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2015年前再新建20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市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加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巩固和完善市、县分中心的建设。以基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村文化室、校园网、有线电视网为依托,建设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点。
2.建立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的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市、县每年送戏下乡演出场次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0%。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性文艺辅导或展演活动,图书馆、博物馆、每年要安排免费开放,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精心打造贵港群众文化品牌,不断提升“荷之韵”广场文化节的档次。艺术节里引进广西粤剧节等一些全区性、全国性的艺术赛事和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等较高层次的活动,丰富文化节内涵,提高艺术节的艺术层次,充分发挥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提高贵港的知名度。三区两县市分别全力打造一个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分别是:桂平西山佛教文化节、平南“牛歌戏”戏剧节、港北区社区文化活动月、港南区“南山神韵”文化节和覃塘区“三月三”壮族文化艺术节,展现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推动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
实施精品战略,以多出优秀作品为重点,促进舞台艺术创作繁荣,为贵港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一是创作一台粤剧,争取成为广西的舞台艺术精品;二是创作一批具有当代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小品小戏剧目;三是创作几首能够流传的歌曲;四是创作一个书画长卷《日出西江百里红》;五是推出一项“荷城之星”大舞台活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才华;六是酝酿一台大型歌舞《西江流韵》。
3.建立立体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旅游发展的关系,既要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促进文物事业的发展,又要合理利用好文物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在坚持文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旅游产业的开发,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重点做好港南南江古码头、安澜塔、太平天国起义地址、平南五烈士纪念碑、广西一大旧址等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力争完成市博物馆建设任务,完成市博物馆、桂平博物馆、平南博物馆陈列展览。引进文博专业人才,调整充实业务干部队伍,做好申报一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公布第二批和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各种措施,推动贵港文博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濒危的民族文化遗产,20xx年前再推荐10项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版第二辑《贵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4.建立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强化管理。降低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经营。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促进歌舞娱乐场所的大众化经营,扶持发展健康文明适应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项目,大力扶持发展连锁经营、超市和电子商务,以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为目标发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统一执法机构,加强文化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文化执法干部队伍。
5.建立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原则,以音像业、娱乐业、演艺业、网络文化为龙头,全面推动我市文化市场各个门类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规范发展。
“十二五”期间,出台贵港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通过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主导产业建设,培育一批强势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技术较为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各级政府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要逐步实现由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向文化发展宏观环境设计与管理体制的过度,完善宏观调控、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作用;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壁垒、体制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挖掘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潜力。实施“人才兴文”、“品牌兴文”、“市场兴文”和“技术兴文”四大战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投身文化产品创新和文化品牌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技术、产品、品牌、市场和资本的融合,努力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文化的发展能力。
(1)发展演艺业、娱乐业、网络服务业、文化培训业等重点文化产业。
扶持、引导歌舞团、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举办健康的文艺演出,并逐渐上规模;推动新建、扩建、改建1-2个有影响的带有标志性的大中型娱乐场所,引导、扶持、建成5-10家电子娱乐游戏经营示范户,带动我市电子娱乐游戏业健康发展。引进1-2项国内最新的、最热门的娱乐项目登陆我市,丰富和繁荣我市的文化娱乐业。推动网吧连锁经营,到2015年,培育和扶持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有市场竞争力的连锁网吧,使规范化、规模化、主题化、品牌化的网吧连锁经营企业成为网吧行业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群艺馆等文艺团体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利用现有场馆设施集中办班,不断丰富培训班的培训内容,扩大招生规模,使我市的培训业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需求。
(2)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新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深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充分认清发展文化产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及我市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地位和作用,把指导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定期研究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强化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和协调。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机制。推进文化产业管理创新。
(3)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充分非共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民营资本投资开发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投资建设的文化设施,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经济投资的项目同待遇。
(4)发展行业协会,扶持中介服务。
鼓励和支持非政府性质的独立文化行业协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单位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维护文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引导行业协会以集中办理公共事务、维护共同利益、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减少运作成本的方式创作会员价值,形成协会成员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行业协会制订行业标准、开展从业资格认证、组织行业交流、招商引资活动等,并就文化产业政策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鼓励文化中介机构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实现协会等中介组织与政府的分离,引导和支持社会化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资金和技术的引进、市场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对策措施。
(一)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改变长期以来对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状况。“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要增加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的文化活动经费的安排,确保乡、村两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区别不同性质的文化单位,实行不同的投入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各级财政区别情况给予财政补贴;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级财政可逐步减少到最后停止投入。
制定和实施配套政策。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包括优惠提供建设用地或减收土地租金,减免建设中的各项费用。严格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新建居民住宅区须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在国家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经费用于文化扶贫;在民族事业费中拿出部分经费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
各级政府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繁荣文艺创作、文化扶贫、艺术教育、文物保护及其它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及重点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深入文化体制改革。
“十二五”期间,一是要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事业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加大对社区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建立和规范各类奖励制度。
大力表彰文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每三年评比表彰一批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树立文化工作的榜样;建立市级优秀剧(节)目奖励基金,规范各类文化艺术奖励标准和名称,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四)大力培养和使用文化艺术人才。
加快人才培训,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育艺术人才,逐步实现文化艺术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采取报送或委托高等艺术院校代培的办法,培养致力于发展我市文化艺术的高、中级专业人才;不拘一格提拔使用对我市文化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不失时机地引进“顶尖”人才。
(五)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国家要求真正做到“五纳入”。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三
为认真组织实施《扬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xx-20xx年)》和《扬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xx-)》(以下简称“两规”),全面加快我市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推进《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xx-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xx-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以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儿童优先和母亲安全为宗旨、以实施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现“两纲”“两规”提出的妇女儿童健康目标,努力推进我市妇幼保健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覆盖城乡妇女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取得新的进步;健全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内涵建设,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突破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妇女儿童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继续改善。
(二)主要目标。
1、妇女儿童健康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10万以下。
(2)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8‰以下。
(3)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
(4)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
(5)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疾病。
(9)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
(10)控制妇女艾滋病和性病的新发感染。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95%以上,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2017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以上。
(11)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2、妇女卫生服务指标。
(12)以县(市、区)为单位,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以上。
(1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合格率达到100%。
(14)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依法执业率100%。
(15)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100%。
(16)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1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城市和农村均稳定在99%以上。
(18)0-6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19)积极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80%以上。
(20)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5%以上;提高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21)符合产前诊断条件的孕妇产前诊断率达到95%以上。
(22)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听力障碍三种疾病筛查率均达95%以上;7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率达到80%以上。
(2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2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5)爱婴医院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6)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
发展妇幼卫生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两纲”“两规”目标要求,将妇幼卫生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两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加强对“两规”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卫生主管、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和卫生、妇联、民政等多部门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保障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全面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形成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合力。
(二)强化宣传发动。
加强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提高相关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各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认真组织全市卫生系统学习宣传省政府“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充分认识实施“两规”的重要性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艰巨性,把“两规”实施与妇幼卫生重点工作及医改重点工作相结合,确保“两规”的顺利实施。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实施“两规”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维护社会和家庭稳定、促进未来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妇女儿童积极配合、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妇幼保健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
在加大卫生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调整卫生经费投入结构,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确保妇幼卫生经费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加,妇幼卫生经费增长幅度应高于同期医疗卫生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建立科学、稳定的妇幼保健机构经费补偿政策,加大政府对妇幼保健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应根据妇幼保健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妇幼保健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以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坚持政府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性质。县(市、区)应设立重大妇幼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待孕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及必要的工作经费,并为扩大项目实施覆盖面及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经费补偿政策,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加大妇幼保健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探索流动妇女儿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机制,促进流动妇女儿童与本地妇女儿童享有均等化的妇幼保健服务。
(四)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
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妇产科、儿科以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门诊为基础,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举办、独立建制和省、市、县三级设置的要求,完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规划和建设标准,加快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步伐,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网络,省、市设置妇幼保健院,县(市、区)设置妇幼保健院或妇幼保健所,推进妇幼保健所向妇幼保健院发展步伐,确保到20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以及设置妇产科和儿科的妇幼保健机构比例达到省定目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坚持妇幼保健机构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进行独立核算,并以妇幼保健院(所)名称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和评价活动,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服务内涵建设,完善科室设置,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保健服务,依法提供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产科服务、新生儿科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疾病筛查与干预、重大疾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到年,100%的妇幼保健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健全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改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门诊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妇幼保健中的网底作用。到2015年,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省定建设标准,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示范卫生院建设标准;100%村卫生室达到省定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所有的街道由政府办好一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设备和人员达到省定建设标准。
合理划分和调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之间以及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分工和服务范围,建立分工合理、逐级指导的业务合作关系,促进结构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每万人口配备1名妇幼保健人员的编制标准,协调编制部门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人员编制,使保健人员的配备与妇幼保健院(所)的功能任务相适应。原则上,市级机构保健人员要达到61-90人、县(区)级41-70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临床医务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床位与医务人员1:1.7的编制标准配备。加强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和评审,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妇幼保健机构保健技术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通过高等教育、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妇幼卫生专业人才,提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加强基层妇幼卫生队伍建设,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按要求配备2名以上专职妇幼保健人员,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将妇幼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开展以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以及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探索城市支援农村、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市级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等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加强市级妇幼保健培训工作,重点进行妇幼保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适宜技术、医改政策和相关技术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各级妇幼保健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对各级各类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助产技术、产科急救、新生儿窒息复苏等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
(六)强化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
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管,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持证执业率均达到100%,杜绝无证执业和超范围执业现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筛查)和遗传病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监管,切实做到依法执业。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b超和染色体筛查等技术服务的监管,坚决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强化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日常监管和爱婴医院(卫生院)的长效管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保障集体儿童和母婴健康安全。依法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换发、补发等证件管理工作。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四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妇女发展规划(20xx-)》和《河北省儿童发展规划(20xx-2020)》,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对照《河北省人口计生委贯彻20xx-河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河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部署,落实河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落实安全高效的避孕节育措施,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88%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至0.04%以下;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
(二)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到20,城市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80%以上,农村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三)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
(四)加强综合治理,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合理。
三、主要任务。
(一)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工作。
1.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月访视、季服务工作制度。及时指导育龄夫妇避孕和孕情检查,从源头上控制、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准确掌握妇女孕情和服务需求,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保健等服务。
2.积极推动以长效节育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育龄夫妻宣传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使育龄夫妻能够掌握适宜自己身体状况和生理时期的避孕方法、避孕原理、主要优缺点及使用方法等。在育龄群众充分知情,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帮助育龄夫妻落实一项以长效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并使育龄群众掌握紧急避孕方法及发现避孕失败后如何获取安全的补救措施。
3.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计划生育服务站服务环境,增加服务设施,完善服务项目。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受术者手术风险,避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推动孕产妇住院分娩,降低妇女艾滋病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
(二)适龄儿童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1.持续开展世界避孕日宣传活动。以每年的世界避孕日(9月26日)为契机,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倡导,提升避孕意识,提高安全避孕率,促进青少年对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2.深化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将青春健康教育作为生育关怀行动和创建幸福家庭的重要内容。扩大青春健康试点,通过宣传倡导等多种方式,开展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为主题的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的“三进活动”。
3.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援助行动。组织专家和青年志愿者到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留守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活动。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工作。
1、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关怀关爱活动,逐步提高宣传倡导、技术服务、生殖健康、免费避孕药具等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在流动人口中的覆盖率。
2、完善信息统计和动态监测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健全市级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掌握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
3、开展流动人口家庭发展相关问题的政策研究。依托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开展对流动和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及政策研究。
(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
1.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将“关爱女孩行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发挥舆论导向和科普教育的作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传播社会性别平等的先进理念,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自觉维护女孩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消除性别歧视,形成男女平等、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2.加强孕产期全程管理服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为孕产期妇女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政策咨询、孕产保健等服务,同时做好监督管理和随访服务,加强宣传倡导和政策解读,防止孕情不明消失,确保女孩的出生和成长。
3.严厉打击“两非”行为。认真贯彻落实《秦皇岛市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管理法》,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推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机构,不断完善有关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服务机构、终止妊娠药品销售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对涉及“两非”案件的机构和有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严惩。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妇女和女孩,特别是农村妇女和女孩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导向政策。做好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大协调力度,力争在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征地补偿、集体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民生普惠政策中,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计生女孩家庭的优先优惠。协助相关部门依法保障儿童获得出生登记和身份登记。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推动流动计生家庭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信息采集、更新和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完善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建立人口发展动态监测、科学监测和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市内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分布的动态监测体系,为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化关爱女孩行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新型家庭和新型人口文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广泛分布在城乡各地的人口文化基地、人口文化园、人口文化大院等基层阵地,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倡导活动。
(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健全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八项功能。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社区人口计生服务设施,落实流入地的服务管理责任。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为主、稳定增长、分级负担、城乡统筹”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积极协调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稳定增长,确保工作需要。
(六)全面推进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人口计生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继续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实施好“六千人才工程”和“拔尖人才计划”,以孕前优生服务为重点,以生殖健康服务为补充,加快技术骨干培养,切实提高人口计生队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发挥优势。全市人口计生系统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健全党政领导下的综合治理格局,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完善本系统职责及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的网络优势、宣传优势和服务优势,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积极工作。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寻找本部门与妇女儿童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努力贯彻落实国家、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及规划中提出的各项涉及人口计生工作的任务指标,积极主动与妇联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工作,认真履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相关职责。
(三)认真落实,加强监测。市人口计生委将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全过程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各县区人口计生部门要做好对本单位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分析工作,按照要求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
3.2017年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五
)
妇女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
妇女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实行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妇女发展。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起。
我国政府开始制定国家行动计划。
--。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相应发展规划。
2001。
)
》
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教育、舆论等手段全面推进规划的实施。
10。
年来。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管理妇女事务的主体责任。
不断完善和落实维护妇女权益的法规政策。
加大对妇女事业的经费投入。
破解实施规划的难点问题。
有效促进了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领域不断扩大。
参政议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平等享有经济资源和社会保障的程度逐步提高。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人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升。
男女受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
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执法力度持续加大。
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
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不断增强。
妇女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
两性发展不平衡矛盾仍然突出。
社会结构的显著变化。
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推动妇女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未来五年。
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既是缩小男女两性差距。
实现真正意义上男女平等的需要。
)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一
)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顺应广大妇女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优化妇女发展环境。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
二
)
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从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出发。
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努力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坚持男女平等。
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构建文明先进的性别文化。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缩小男女社会地位差距。
3.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妇女发展的支持力度。
通过完善政策、增加投入、优化项目等扶持措施。
缩小城乡和区域妇女在人均收入、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4.
坚持妇女参与。
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
依法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
引导和支持妇女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二、总目标。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地方公共政策。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
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参与经济发展。
经济地位明显提升。
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参政水平不断提高。
平等享有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
平等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
发展环境更为优化。
保障妇女权益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
一
)
妇女与健康。
主要目标。
:
1.
延长妇女健康寿命。
——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得到宣传普及。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妇女比例提高。
——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2.
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
85%。
以上。
——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下降到。
4%。
以下。
3.
保障孕产妇分娩安全。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8%。
以上。
其中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6%。
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20.5。
燉
10。
万以下。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降低。
4.
提高自然分娩率。
——自然分娩知识知晓率提高。
——剖宫产率降低。
5.
提高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率。
——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
85%。
以上。
——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早治率提高。
死亡率降低。
6.
提高妇女精神卫生水平。
——妇女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提高。
——妇女产后抑郁症得到预防和干预。
7.
控制艾滋病与性病传播。
——妇女艾滋病与性病新发感染得到遏制。
——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达到。
80%。
以上。
——孕产妇梅毒检测率达到。
70%。
以上。
——对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
90%。
以上。
8.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婚前保健水平提高。
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上升。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提高。
9.
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
——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
减少非意愿妊娠。
降低人工流产率。
——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达到。
80%。
以上。
人群覆盖率逐步达到。
80%。
以上。
策略措施。
:
1.
加大妇幼卫生工作力度。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增加经费投入。
坚持公益性质。
为妇女提供均等化的保健服务。优化资源配置。
着力加强农村、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服务体系。
加快人才培养。
改变资源和人才短缺状况。
提高基层妇幼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严肃查处危害妇女健康的非法行为。
2.
提高基层孕产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
建立和完善产科急救和双向转诊的服务体系。
推广适宜的助产技术。
加强孕产妇危重症救治。
提高基层产科服务质量和孕产妇卫生保健水平。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为边远贫困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创造条件。
3.
创造促进自然分娩的环境和条件。在全社会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
普及自然分娩知识。
为孕产妇及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科学引导。
帮助孕产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
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干预。
严格控制剖宫产。加大产科医护人员技术培训。
提高助产水平。
4.
加大妇女常见病防治力度。普及防治知识。
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强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诊治和服务能力。建立定期筛查制度。
确保妇女定期接受妇科常见病检查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5.
加强对妇女营养健康的指导和干预。大力开展健康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
确保食品营养与安全。
6.
加强精神卫生指导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专业培训。
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
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干预。
7.
推广有效干预措施。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监管。
强化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8.
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大避孕知识宣传力度。
预防和控制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强化男女共同承担避孕节育的责任意识。
提高男性避孕方法使用比重。
9.
加强流动妇女卫生保健服务。完善流动妇女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逐步实现流动妇女享有与流入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加大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力度。
增强流动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0.
引导和鼓励妇女参加经常性体育锻炼。加强科学指导。
提高妇女健身意识。
积极发展城乡社区体育。
鼓励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对老年妇女、残疾妇女体育事业活动的指导和服务。
(
二
)
妇女与教育。
主要目标。
:
1.
适龄女童基本接受学前教育。
——学前。
1
年女童毛入园率达到。
96%。
以上。
——学前。
3
年女童毛入园率达到。
65%。
以上。
2.
保障女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适龄女童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9%。
以上。
3.
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0%。
以上。
——女性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比例提高。
职普比例相当。
4.
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
——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0%。
以上。
5.
提高女性终身教育水平。
——女性接受职业培训比例提高。
——女性青壮年文盲控制在。
2%。
以下。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0.5。
年以上。
6.
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
——性别平等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本教材。
——高等院校女性学课程普及程度提高。
——党校、行政干部学院普遍开设性别平等课程。
策略措施。
:
1.
贯彻性别平等原则。在有关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中。
增加性别视角。
体现社会性别意识。
2.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大对教育管理者社会性别理论的培训力度。
在师资培训计划和师范类院校课程中增加性别平等内容。
强化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管理层的女性比例。
3.
切实保障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多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保证贫困家庭女童、残疾和留守女童优先享受学前教育各项资助政策。
4.
增强家长保障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意识。加大助学力度。
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女童优先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政策。
5.
为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多种选择。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满足农村、贫困地区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保障其优先享受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贫困生助学资助政策。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逐步实行免费教育。
保障未升入高中的女性在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
6.
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采取积极措施。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弱化性别因素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落实资助政策。
多渠道、多形式为贫困和残疾女大学生提供资助。
7.
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妇女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组织失业妇女接受技术技能培训。合理设置专业。
满足残疾妇女职业教育需求。深化扫盲和扫盲后的继续教育。
巩固发展扫盲成果。
8.
促进妇女参与社区教育。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
探索多样化社区教育模式。
丰富教育内容。
满足妇女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
为老年妇女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条件。
9.
推动妇女理论研究。
鼓励更多的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专业或女性学课程。
培养女性学专业人才。
(
三
)
妇女与经济。
主要目标。
:
1.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利。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妇女占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
40%。
以上。
——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数逐步增长。
2.
提高妇女的就业层次和经济收入。
——技能劳动者中的女性比例提高。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女性比例达到。
35%。
以上。
——男女非农就业率差距缩小。
——男女收入差距缩小。
3.
农村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
——农村妇女平等获得和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或征收、征用补偿费用的权利。
——农村妇女平等获得和拥有宅基地使用的权利。
——农村妇女平等获得和拥有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权利。
4.
基本消除妇女贫困。
——妇女贫困程度明显降低。
——贫困妇女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5.
保障女职工劳动安全。
——女职工职业病发病率降低。
——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案件的立案受理完结率达到。
95%。
以上。
策略措施。
:
1.
加大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确保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公共服务。
2.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除法律规定不适合女性的工种和岗位外。
禁止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中的性别歧视行为。
对用人单位在录用人员时。
以性别或变相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以及在劳动合同中规定或以其他方式变相限制女性结婚、生育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3.
扩大妇女就业渠道。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强化对就业困难妇女的援助。完善扶持政策。
采取技能培训、税费减免、贷款贴息、跟踪指导等措施。
支持和帮助妇女就业创业。
4.
促进女大学生充分就业。加强面向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
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用人单位转变观念。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提高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5.
为就业困难妇女提供帮助。政府购买公益岗位。
重点安置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妇女。采取设置生育返岗培训基金等措施。
帮助生育妇女重返工作岗位。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培训补贴。
帮助失业妇女解决生活、就业困难。
6.
进一步落实男女同工同酬政策。建立工资收入合理分配制度和督查机制。
保障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取得相同劳绩的女性劳动者。
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劳动报酬。
7.
优化妇女就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多渠道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
加强对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初、中、高级技能劳动者中的女性比例。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的发展。
为她们成长创造条件。
8.
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指导和帮助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经营收益。
实现多种形式的创业。大力发展农村妇女领办或以农村妇女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完善落实扶持政策。
保障农村妇女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农业补贴。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企业等与妇女组织合作。
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
开展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等金融服务和相关培训。
9.
推动各地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办法。
纠正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村规民约。
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
10.
保障女职工的特殊劳动权益。加强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政策的宣传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者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提高女职工的自我维权能力。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推进已建工会的企业严格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依法处理侵犯女职工权益案件。
11.
保障女职工职业卫生安全。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提高女职工特别是灵活就业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管理与监督。
将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安全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范围的劳动。
减少女职工职业病的发生。
(
四
)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主要目标。
:
1.
提高各级人大代表。
(
常委。
)
中的女性比例。
——省级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
30%。
——市级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
30%。
——县级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
25%。
——乡镇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
25%。
——省级人大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市级人大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县级人大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18%。
以上。
2.
提高各级政协委员。
(
常委。
)
中的女性比例。
——省级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5%。
以上。
——市级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5%。
以上。
——县级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省级政协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市级政协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县级政协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3.
提高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
——省级政府领导班子中有。
1
名以上女干部。
——市级政府领导班子中有。
1
名以上女干部。
——县级政府领导班子中有。
1
名以上女干部。
——乡级党政领导班子中有。
1
名以上女干部。
4.
提高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
——省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5.
提高各级领导班子中正职女干部比例。
——市、县、乡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正职女干部比例提高。
——省、市、县各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正职女干部比例提高。
6.
提高企事业单位女性参政水平。
——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提高。
——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中的女代表比例提高。
7.
提高村委会、居委会中女性比例。
——村委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5%。
以上。——女村委会主任比例达到。
5%。
以上。
——居委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保持在。
50%。
以上。
策略措施。
:
1.
做好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候选人的推荐工作。
确保在换届选举时。
女性比例显著提高。
2.
规定省、市、县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比例。
在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和女干部配备的薄弱环节采取专职专选或专职配备等方法优先配备女干部。通过培养、挂职、交流等形式让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女干部。
3.
在干部管理任用中确保性别公平。干部的选拔、聘用、晋升。
要切实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保证妇女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对有客观原因需要干部退居二线的地区和部门。
应实行男女统一的政策。
4.
重视培养储备优秀女后备干部。建立女性人才库。
加大培养选拔力度。
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女性比例。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
有计划地组织女干部参加培训。
提高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5.
拓宽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渠道。在制定涉及公众利益和妇女权益的重大方针政策时。
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基层自治组织中女代表、女委员的作用。
广泛听取妇女意见。
充分反映妇女诉求。
更好地体现妇女意愿。
6.
推动妇女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在国有企业公开招聘、选拔任用经营管理人员中。
贯彻性别平等原则。
保障女代表比例和女职工比例相适应。
7.
推动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完善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为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妇女积极参与民主选举。
提高参选意识和管理能力。
8.
营造良好的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舆论环境。面向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妇女参政对于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国家民主进程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提高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
9.
充分听取和反映妇女群众的意见和诉求。
更多地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不断扩大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的层次和领域。重视妇联组织在培养选拔女干部、推动妇女参政议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
五
)
妇女与社会保障。
主要目标。
:
1.
提高妇女生育保障水平。
——生育保险覆盖城乡所有用工企业。
——生育保险保障能力提高。
2.
提高妇女医疗保障水平。
——城镇女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5%。
以上。
——城镇灵活就业和未从业妇女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
——农村妇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持续提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对宫颈癌、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
70%。
左右。
——符合救助条件的宫颈癌、乳腺癌患者。
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力争达到。
50%。
3.
提高妇女养老保障水平。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妇女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妇女参保率大幅提高。
——养老保险待遇提高。
4.
提高妇女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妇女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增加。
——失业保险标准提高。
5.
扩大妇女工伤保险覆盖面。
——有劳动关系的女性劳动者全部参加工伤保险。
6.
提高妇女的养老服务水平。
——以城乡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
80%。
以上。
7.
加大贫困妇女的救助力度。
——保障特困妇女依法享有社会救助。——贫困、孤寡、残疾妇女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策略措施。
:
1.
加强妇女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确保妇女普遍享有生育、医疗、养老、失业和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障。
2.
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
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提高参保率。完善城乡生育保障制度。
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依托。
覆盖所有城乡妇女。
3.
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确保城乡妇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加大对患重大疾病妇女的医疗保障和救助力度。
落实大病医疗救助政策。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宫颈癌、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及符合救助条件的患病妇女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的救助比例。
4.
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加快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高妇女养老保险享有率。
重点解决贫困、孤寡、少数民族、老年妇女社会养老保障问题。
5.
落实城镇职工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失业和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提高妇女享有比例。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保障女职工失业、工伤各项权益和待遇的落实。
6.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提高救助水平。
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条件的妇女实行应保尽保。
7.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大力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救助活动。
鼓励社会慈善基金组织建立专项社会救助基金。
支持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公益活动。
为困难妇女提供社会救助。
8.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大老龄事业投入。
发展公益性社区养老机构。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提高社区的养老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
保障老年妇女得到必要的关怀和照料。
9.
按照规定对其家庭缴费部分给予补助。
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困难的农村重度残疾妇女。
市
(
地
)
县
(
市、区。
)
普遍增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推进残疾妇女社区康复。
10.
改善贫困妇女居住条件。加快“城乡危房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进程。
扶持政策和补贴资金向贫困、孤寡、残疾妇女倾斜。
(
六
)
妇女与环境。
主要目标。
:
1.
构建两性平等的社会环境。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知晓率提高。
——先进性别文化得到宣传普及。
——性别平等原则在环境与发展、文化与传媒、社会管理与家庭等相关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完善传媒领域性别平等监管机制。
2.
营造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社区的婚姻家庭教育和咨询普遍开展。
——减轻妇女家务劳动负担。
男女从事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缩小。
3.
提高面向妇女和家庭的公共服务水平。
——市。
(
地
)
县
(
市、区。
)
妇女活动中心条件改善、数量增多。
——乡村、社区“妇女之家”综合功能得到发挥。
——托幼、养老社会化程度提高。
4.
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水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降低。
——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
85%。
以上。
5.
城乡厕所更加适应妇女需求。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
85%。
以上。
——城镇公共卫生厕所男女厕位比例达到。
1
∶
1.2。
以上。
6.
创造有利于妇女的生存环境。
——妇女广泛参与节能减排。
践行低碳生活。
——妇女预防和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提高。——妇女在减灾中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
策略措施。
:
1.
面向各级领导干部、主流媒体、社会大众。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晓率。加强理论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推动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2.
加强对媒体传播的内容指导。将先进性别文化纳入传媒培训规划。
提高媒体决策和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
促进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精品的创作和传播。完善传媒监管机制。
对文化和传媒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评估。
监督新闻媒体和广告发布者严格自律。
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等性别歧视现象。
3.
提高妇女运用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为妇女接触、学习和运用大众媒体提供条件和机会。支持和促进边远农村和贫困、流动、残疾等妇女使用媒体和通信传播技术。鼓励民间机构和企业等运用各类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边远地区妇女获得信息和服务。
4.
引导广大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5.
营造文明、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组织开展面向家庭的宣传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
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6.
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宣传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引导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掌握正确方法。采取有效措施。
吸纳妇女参与家庭教育研究。
推广家庭教育成果。
7.
减轻家务劳动负担。
为妇女兼顾工作和家庭提供支持。
8.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完善环境和健康监测体系。
加强控制和治理。
改善家庭能源结构。加大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妇女健康的保护力度。增强妇女生态文明意识。
促进妇女主动参与节能减排。
崇尚绿色消费。
践行低碳生活。
9.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卫生厕所普及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集中供水系统建设。
鼓励农民自觉改厕。
提高综合效益。
10.
推动城镇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在场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规划中。
从性别视角进行男女使用需求和效率的分析研究。
充分考虑妇女的生理特点。
确定合理的男女厕位比例。
11.
推动各阶层妇女平等享有公共文化资源。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
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城镇下岗、农村留守、进城务工、贫困、残障妇女倾斜。
保障各阶层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2.
加强妇女活动阵地建设。将妇女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全省文化事业惠民工程。
加大政府投入。
省、市。
(
地
)
和有条件的县。
(
市、区。
)
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妇女活动阵地。
乡村、社区建立“妇女之家”
组织妇女广泛开展读书、娱乐、健身、培训等活动。
13.
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灾中的性别意识。根据妇女特殊需求。
在减灾工作中对妇女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服务。通过宣传培训。
提高妇女预防、应对气候变化和灾害的能力。
并吸收妇女参与相关工作。加强对灾区妇女的生产自救和就业指导。
(
七
)
妇女与法律。
主要目标。
:
1.
建立健全保障妇女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体系。
——促进男女平等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不断完善。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更具操作性。
2.
依法对违反男女平等原则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进行备案审查。
——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中充分体现性别平等原则。
——对现行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中违反男女平等原则的条款和规定进行清理。
3.
提高妇女自我维权能力。
——妇女普法宣传覆盖面达到。
95%。
以上。
——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4.
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妇女权益受侵害的案件及时得到受理。
——强奸、拐卖妇女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等严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妇女的社会安全感增强。
5.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得到及时预防和制止。
6.
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财产权益。
——妇女对家庭的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
7.
保障妇女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面向妇女的法律援助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诉讼过程中对受害妇女采取保护措施。
——经济困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救助的妇女得到司法救助。
策略措施。
:
1.
不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体系。保障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人身、财产、劳动、社会保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
2.
对有关条款和内容进行清理。
3.
保障妇女有序参与立法。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发表意见和建议。拓展妇联组织和其他妇女组织参与立法的途径。
广泛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4.
支持和配合人大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定期执法检查。
深入了解维护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中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落实改进措施。
5.
提高妇女在司法和执法中的影响力。鼓励和推荐符合人民陪审员条件的妇女担任人民陪审员。鼓励和推荐有专业背景的妇女担任检察院特约检察员或人民监督员。
6.
广泛深入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加大普法力度。
将妇女权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全民“六五”普法规划。
推动城乡社区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面向广大妇女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专项普法活动。
7.
加强社会性别理论培训。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立法、司法、执法部门常规培训课程。
提高立法、司法、执法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
8.
严厉打击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犯罪活动。强化整治措施。
加大监管力度。
严厉查处涉黄娱乐服务场所。
依法从严惩处犯罪分子。鼓励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对涉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举报和监督。
9.
加大反对拐卖妇女的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提高妇女的防范意识和全社会的反拐意识。加强综合治理。
加大对拐卖妇女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解救措施。
做好被解救妇女身心康复及回归社会的工作。
10.
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定。
强化家暴。
110。
报警、庇护体系建设。
完善预防、制止、救助一体化的多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全社会自觉抵制家庭暴力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受侵害妇女的自我保护能力。
11.
加大打击力度。督促用人单位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工作场所的性骚扰。
12.
维护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妇女财产权益。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在审理离婚和继承案件中。
体现性别平等原则。
实现公平补偿。发挥妇女维权合议庭、维护妇女权益检察组作用。
为妇女提供法律保护。
13.
维护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合法权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保障妇女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乡。
(
镇
)
政府对报送其备案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应及时予以纠正。
14.
在诉讼过程中采取不公开审理、调查保密、证人保密与保护等措施。
避免受害妇女受到二次伤害。
15.
依法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
鼓励符合条件的妇女申请法律援助并为其提供便利。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健全完善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网络。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为妇女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援助。
16.
依法为妇女提供司法救助。为经济困难或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司法救助的妇女提供救助。
实行诉讼费缓交、减交或免交。建立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对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妇女实行国家救助。
保障受害妇女的基本生活。
17.
开展妇女信访代理工作。建立信访代理员队伍。
设立信访代理专项资金。
畅通妇女诉求渠道。
妥善解决妇女信访事项。
四、组织实施。
(
一
)
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省政府负责实施本规划
各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结合各自职责。
承担落实规划中相应的目标任务。
省政府妇儿工委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工作。
(
二
)
市、县两级政府依据本规划
按照任务分工。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
三
)
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将妇女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
四
)
保障妇女事业发展经费。
加大妇女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投入
动员社会力量。
多渠道筹集资金。
支持妇女事业发展。
(
五
)
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妇女工作者、广大妇女和全社会
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宣传规划实施的目的、意义、经验和成效。
宣传促进妇女保护和发展的国际公约、法律政策。
营造有利于妇女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氛围。
(
六
)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
建立由政府主导、妇儿工委组织协调、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将规划主要目标纳入各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
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程。
不断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探索规律。
创新方法。
提高能力。加强基础建设。
从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保障妇女工作顺利开展。
五、监测与评估。
(
一
)
目的和意义。
监测与评估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监测是指收集、整理、分析反映妇女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动态反映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趋势变化。评估是指在监测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和评价规划目标达标状况。
衡量和判断规划策略措施和实施工作的效率、效果、效益。
预测发展趋势。通过监测评估。
准确掌握妇女发展状况。
制定政策措施。
推动目标实现。
(
二
)
机构和职责。
各级妇儿工委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同级委员会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
承担规划监测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
研究制定监测方案。
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信息。
撰写并提交年度监测报告等。评估组由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
承担评估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
制定评估方案。
组织开展评估工作。
撰写并提交评估报告等。
(
三
)
方法与步骤。
科学设计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确定监测指标和重点监测指标。
区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明确指标定义。
明确判断标准等。
制定监测和评估方案。
在方案中明确监测评估的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确定监测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和要求。
开展监测评估并撰写报告。
全面、准确、及时了解、收集数据和信息。
并进行全面严格的质量审核。
在科学、客观地评价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的基础上。
撰写监测和评估报告。
(
四
)
制度与要求。
坚持妇女发展综合统计制度。规范和完善与妇女生存、发展有关的统计指标和分性别统计指标
将其纳入全省及部门常规统计或统计调查。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妇女发展监测数据库。
加强数据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展示。
注重数据信息的交流、反馈和利用。
逐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坚持年度监测报告制度。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向同级统计部门报送年度监测数据。
对下级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进行督导。
坚持定期综合评估制度。省、市。
(
地
)
县
(
市、区。
)
分别实行。
3
年中期评估和。
5
年终期评估制度。
(
五
)
经费与保障。
各级政府将监测评估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保证专款专用。
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
为监测评估工作有效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六
包括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六市。
区域总面积、总人口和。
2007。
年累计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
30.6%。
27.5%。
和
21.7%。
是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
一、基础条件。
自然资源富集。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全省已探明煤炭保有储量的。
92%。
分布在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等地。
煤炭品种齐全。
品质优良。
多属低硫低磷煤。
具有发展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和生物工程等产业的优势。水资源丰富。
分布有松花江、牡丹江、穆棱河、梧桐河等众多河流和向阳山、龙头桥、桃山等大型水库。
水资源保障程度高。其他矿产资源丰富。
有石墨、硅线石、石灰石等。
20。
多种矿产资源。
石墨矿储量和品位均居亚洲首位。
政策机遇难得。
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过程中。
国家积极支持煤炭、电力等能源开发及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这些都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产业基础较好。
我省煤化工产业起步较早。
拥有一批骨干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形成了以甲醇、化肥、焦炭深加工等为主导的产品系列。
以能源、煤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能源和化工产品以及生物制品、原材料和农产品等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区位条件较好。
东部地区城市相对密集。
初步形成了以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和鹤岗四大矿区为中心。
西至佳木斯。
南及牡丹江的能源、煤化工产业区域。
有利于发挥优势产业集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促进煤化工项目一体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东部地区与俄罗斯毗邻。
口岸众多。
对俄合作空间广阔。
潜力巨大。交通较为便利。
形成了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在内比较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
二、总体思路。
(
一
)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
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科学、高效利用煤炭资源。
增加资源储备。
稳定煤炭产量。
巩固煤电生产。
调控焦炭产业。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拓展替代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高新技术为引领。
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
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
努力把我省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
相关产业相互配套。
煤电资源综合利用。
非煤支柱产业快速发展。
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增长板块。
(
二
)
基本原则。
坚持高起点规划。
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按照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尽快形成煤电化产业为主导。
为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示范。
坚持高科技引领。
确保产业技术的先进性。
抢占产业前沿。
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装备武装煤电化产业及相关产业。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新型化。
坚持高强度投入。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路子。
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强度。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坚持资源高效率利用。
实现资源梯次开发、循环利用。
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程度。
延长产业链。
延伸产品链。
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
实现资源高效率利用。
坚持环境保护。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推广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
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合作开放。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资本。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国企业参与煤电化基地建设。
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积极拓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
培育和发展与大项目、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
健全经济协调增长机制。
坚持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提高。
建设适宜人居的生活环境。
加强区域分工协作。
搞好产业布局。
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城市发展档次。
三、产业发展重点。
(
一
)
煤炭。
1.
资源勘查。
增加煤炭地质勘查投入。
培育精干高效的煤炭地质勘查队伍。
提高勘探装备和技术水平。依照经批准的煤炭矿业权设置方案。
重点搞好煤炭资源的详查、精查和生产矿井扩大。
(
延深。
)
勘查。继续加强东部国家矿区的勘查工作。
提出勘查规划。
提高储量级别。加大地方煤矿勘查力度。探索多方投入的市场化地质勘查新机制。加强油页岩资源勘探。
2.
煤炭生产。
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煤炭资源。
对焦煤等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加大褐煤开发力度。增加煤炭生产规模和接续产能。
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
大力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
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煤矿安全技术改造。
改善煤矿安全基础条件。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
整合煤炭资源。
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进一步做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3.
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
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生产工艺。
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在主要产煤地建设一批先进选煤厂。
在中小型煤矿较集中的地区建设中央选煤厂。在煤炭集散地建设配煤厂。
支持现有选煤厂扩建和技术改造。水煤浆代油。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水煤浆代油项目。
建设水煤浆厂配套输送设施。
开发水煤浆生产和应用大型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按照清洁、高效、充分利用的原则。
开展煤矸石、煤泥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4.
煤层气。
(
瓦斯。
)
开发。
坚持井下抽采抽放与地面勘探并举。
煤层气开发利用与瓦斯灾害治理并重。
加速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瓦斯综合治理。
(
二
)
电力。
1.
电源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
按照煤电一体化的模式。
积极发展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
优化电源结构。
2.
电网建设。
适应电力体制改革要求。
打破市场壁垒。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电网体系建设。
建立电力统一市场。
实施“北电南送”。进一步完善主干网架结构。
增加国网覆盖面积。继续抓好农网完善工程。
不断提高二次系统技术水平。完善和建设。
500。
千伏骨干网架,研究并启动我省。
1000。
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
(
三
)
煤化工。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丰富和产业基础较好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优化资源配置和煤化工产品结构。
积极利用先进成熟技术。
密切跟踪新开发的先进技术。
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培育一批大型煤化工企业。
开发一批煤化工产品。
打造龙江煤化工品牌。
初步形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煤化工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煤炭气化。
采用洁净煤加压气化技术生产合成气。
向下游延伸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延长煤气化。
-
甲醇。
-
烯烃、煤气化。
-
甲醇。
-
二甲醚、煤气化。
-
合成氨。
-
尿素等产业链。整合焦油、焦炉气资源。
发展焦化深加工。延长煤焦化。
-
焦油及焦炉气、煤焦化。
-
电石及下游产品。紧密跟踪煤炭液化技术的发展。
继续做好煤炭液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油页岩开发利用。
推进油页岩生产粗柴油项目建设。
发展优质特种焦炭及煤焦油、焦炉气综合利用生产甲醇及精细化学品。鹤岗煤化工产业园重点建设煤炭气化生产合成氨及肥料、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开发、煤层气开发和腐植酸综合利用等煤化工项目。鸡西煤化工产业园重点建设甲醇制烯烃、电石和聚氯乙烯树脂等煤化工项目。
(
四
)
积极发展新材料工业、冶金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林木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
新材料工业。坚持高起点发展与加快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重。
建设新型材料基地。
重点发展新型化工材料、非金属工程材料等技术和产品。冶金工业。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产品结构。
增加技术含量。
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利用俄罗斯铁矿石资源。
建设高附加值钢铁项目。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
培育一批拥有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技术装备、专业配套协作的龙头企业。
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
推进林板、林纸一体化进程。
扩大人造纸和造纸生产能力。
延伸发展家具等木材精深加工。
围绕煤、电、化、冶金、材料、农产品加工等项目。
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和新生物制剂。
加快动植物转基因技术、生物环保技术、新型天然药物的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为农服务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四、支撑体系建设。
(
一
)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
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
改善城市面貌。
完善城市功能。
充分发挥集聚本地人口、带动本地发展的作用。
(
二
)
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以建设高等级公路为核心。
统筹铁路、水运和航空发展。
有机衔接各种运输方式。
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三
)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
要“量水而行”
统筹考虑各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
引
)
水。开展节水工作。
推广节水技术。
初步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
(
四
)
强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省的要求。
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突出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加强污染综合治理。
搞好区域环境评价。
提高煤电化基地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
改善区域发展生态条件。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政策措施。
(
一
)
加强统筹协调。
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
重点强化制度创新。
推进各类资源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整合。
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
二
)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以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坚决取缔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产品质量低劣、安全无保证的小煤炭、小焦炭、小水泥、小冶金等企业。
(
三
)
加强项目培育、储备。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加大项目前期资金支持力度。
落实项目主体。
完善法人结构。
协调做好土地、环保等前期工作。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库建设。
做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积极面向国际国内招商引资。
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力强的煤化工项目。积极引进配套加工、配套服务项目。
(
四
)
拓展融资渠道。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培育资本市场。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研究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发挥政府征信优势和协调功能。
(
五
)
建立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发挥好高校科技创新源、人才库作用。
直接为企业提供和孵化科技成果。
健全区域性职业技术培训网络。
加快建设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七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根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按照中央、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县妇女工作上加强领导,强化培养,加快配备,使女干部、女后备干部队伍日益壮大,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一大批优秀女干部进入了各级领导班子,全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达到了《纲要》的要求,对发挥广大妇女经济建设中的优势和特长,改善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我部近年来妇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程度明显提高,范围明显扩大。
1、参政议政方面。自我县颁布实施《20xx-20xx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以来,我部在县委指导、帮助下,认真落实妇女发展规划要求,重视女性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建立妇女人才库,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纳入县委干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在研究科局级领导班子调整方案时,把女干部配备作为硬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乡镇换届人事安排女干部不达标的方案不研究,县级机关科局级班子调整方案中没有女干部的不研究,保证了女干部的配备真正落到了实处。县委组织部按照相关要求,专门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意见》,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作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培养选拔女干部放到大局中去把握,明确由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提出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规划,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确保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落到实处。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13名,36—40岁的 19名,41岁以上的42名,以35岁左右年轻干部为主体的目标有很大提高,改善了整个科级领导干部队伍结构。自2005年开始的干部后备工作中,女干部53名,占后备干部总数的14.3%。在市委组织部确定的31名县级后备干部中,有女干部3名,占县级后备干部总数的10%,充分发挥了女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是管理考核落实,在培训中随时了解学习进展情况,组织进行座谈和学习交流。在结业时组织部会同党校、妇联对学员在学习期间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遵守纪律、考核成绩等方面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严格进行考核、鉴定,并将鉴定材料装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之一。通过学习培训,女干部们全面增强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党性修养,普遍提高了政治、业务素质,理清了工作思路,一大批妇干部成为各部门的工作骨干,更好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狠抓建设,有效提升妇儿工作工作水平。
作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我部认真履行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协调议事职责,发挥好带头、综合、协调、服务等职能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机构、机制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强化领导。在妇儿工作方面,确定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为责任人,强化对妇儿工作的领导。
2、强化协作意识,积极与其他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协作,定期与其他成员单位探讨相关工作,密切与妇联的沟通、协调,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3、创新机制,积极创新妇女儿童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综合协调、目标监督、监测评估、调查研究等社会化的长效机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牵头、协调、配合、监督等一系列工作,达到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各方合力的良好局面。
女干部比例偏低,县管女干部占干部总数比重没有达到目标规划要求;
女干部来源少,特别是符合选拔任用资格条件的女干部少;
三是女干部的培养、女党员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
四是女干部在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事务中存在不适应的现象。
我部将在县委指导下,坚持抓发展、抓维权、抓环境、抓建设,扎扎实实为妇女儿童造福。采取有力措施,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抓发展,引导妇女解放思想、建功立业。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妇女参政议政、扩大管理范围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推动女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使女干部成为全县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继续加强培养、选拔和任用女干部工作的力度,特别是推动基层女干部配备工作落到实处。鼓励女干部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着力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
(二)抓培养,提升妇女自身素质,提高妇女的职业技能。进一步促进妇女就业,通过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发就业岗位、拓展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创业等手段,逐步提高妇女文化、专业技术、职业道德水平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实现妇女广泛就业。大力实施“10万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计划”,加大农村妇女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妇的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八
2001。
—
2010。
2001。
—
2010。
年)》的实施为妇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和挑战,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平等权利还未得到完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显著变化,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推动妇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2011。
—
2015。
年)》,对于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
—
2015。
年)》、《伊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本着符合国情与兼顾市情相结合、全面保障与特殊保护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紧紧围绕伊春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顺应广大妇女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1.
全面发展原则。从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平等发展原则。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构建文明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缩小男女社会地位差距,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3.
协调发展原则。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妇女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完善政策、增加投入、优化项目等扶持措施,缩小城乡和区域妇女在人均收入、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4.
妇女参与原则。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引导和支持妇女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二、总目标。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地方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参与经济发展,经济地位明显提升;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政水平不断提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平等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发展环境更为优化;保障妇女权益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
一
)
妇女与健康。
主要目标。
:
1.
延长妇女健康寿命。
——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得到宣传普及。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妇女比例提高。
——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2.
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
85%。
以上。
——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下降到。
4%。
以下。
3.
保障孕产妇分娩安全。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8%。
以上。
其中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6%。
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20.5/10。
万以下。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降低。
4.
提高自然分娩率。
——自然分娩知识知晓率提高。
——剖宫产率降低。
5.
提高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率。
——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
85%。
以上。
——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早治率提高。
死亡率降低。
6.
提高妇女精神卫生水平。
——妇女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提高。
——妇女产后抑郁症得到预防和干预。
7.
控制艾滋病与性病传播。
——妇女艾滋病与性病新发感染得到遏制。
——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达到。
80%。
以上。
——孕产妇梅毒检测率达到。
70%。
以上。
——对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
90%。
以上。
8.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婚前保健水平提高。
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上升。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提高。
9.
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
——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
减少非意愿妊娠。
降低人工流产率。
——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达到。
80%。
以上。
人群覆盖率逐步达到。
80%。
以上。
策略措施。
:
1.
加大妇幼卫生工作力度。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增加经费投入。
坚持公益性质。
为妇女提供均等化的保健服务。优化资源配置。
着力加强农村、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服务体系。
加快人才培养。
改变资源和人才短缺状况。
提高基层妇幼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严肃查处危害妇女健康的非法行为。
2.
提高基层孕产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
建立和完善产科急救和双向转诊的服务体系。
推广适宜的助产技术。
加强孕产妇危重症救治。
提高基层产科服务质量和孕产妇卫生保健水平。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为边远贫困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创造条件。
3.
创造促进自然分娩的环境和条件。在全社会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
普及自然分娩知识。
为孕产妇及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科学引导。
帮助孕产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
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干预。
严格控制剖宫产。加大产科医护人员技术培训。
提高助产水平。
4.
加大妇女常见病防治力度。普及防治知识。
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强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诊治和服务能力。建立定期筛查制度。
确保妇女定期接受妇科常见病检查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5.
加强对妇女营养健康的指导和干预。大力开展健康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
确保食品营养与安全。
6.
加强精神卫生指导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
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干预。
7.
推广有效干预措施。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监管。
强化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8.
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大避孕知识宣传力度。
预防和控制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强化男女共同承担避孕节育的责任意识。
提高男性避孕方法使用比重。
9.
加强流动妇女卫生保健服务。完善流动妇女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逐步实现流动妇女享有与流入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加大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力度。
增强流动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0.
引导和鼓励妇女参加经常性体育锻炼。加强科学指导。
提高妇女健身意识。
积极发展城乡社区体育。
鼓励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对老年妇女、残疾妇女体育事业活动的指导和服务。
(
二
)
妇女与教育。
主要目标。
:
1.
适龄女童基本接受学前教育。
——学前。
1
年女童毛入园率达到。
96%。
以上。
——学前。
3
年女童毛入园率达到。
80%。
以上。
2.
保障女童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适龄女童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9%。
以上。
3.
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0%。
以上。
——女性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比例提高。
职普比例相当。
4.
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
——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0%。
以上。
5.
提高女性终身教育水平。
——女性接受职业培训比例提高。
——女性青壮年文盲控制在。
2%。
以下。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0.5。
年以上。
6.
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
——性别平等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本教材。
——高等院校女性学课程普及程度提高。
——党校、行政干部学院普遍开设性别平等课程。
策略措施。
:
1.
贯彻性别平等原则。在有关教育的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中。
增加性别视角。
体现社会性别意识。
2.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大对教育管理者社会性别理论的培训力度。
在师资培训计划和师范类院校课程中增加性别平等内容。
强化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管理层的女性比例。
3.
切实保障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多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保证贫困家庭女童、残疾和留守女童优先享受学前教育各项资助政策。
4.
增强家长保障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意识。加大助学力度。
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女童优先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政策。
5.
为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多种选择。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满足农村、贫困地区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保障其优先享受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贫困生助学资助政策。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逐步实行免费教育。
保障未升入高中的女性在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
6.
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采取积极措施。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弱化性别因素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落实资助政策。
多渠道、多形式为贫困和残疾女大学生提供资助。
7.
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妇女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组织失业妇女接受技术技能培训。合理设置专业。
满足残疾妇女职业教育需求。深化扫盲和扫盲后的继续教育。
巩固发展扫盲成果。
8.
促进妇女参与社区教育。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
探索多样化社区教育模式。
丰富教育内容。
满足妇女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
为老年妇女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条件。
9.
推动妇女理论研究。
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专业或女性学课程。
培养女性学专业人才。
(
三
)
妇女与经济。
主要目标。
:
1.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利。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妇女占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
40%。
以上。
——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数逐步增长。
2.
提高妇女的就业层次和经济收入。
——技能劳动者中的女性比例提高。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女性比例达到。
35%。
以上。
——男女非农就业率差距缩小。
——男女收入差距缩小。
3.
农村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
——农村妇女平等获得和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或征收、征用补偿费用的权利。
——农村妇女平等获得和拥有宅基地使用的权利。
——农村妇女平等获得和拥有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权利。
4.
基本消除妇女贫困。
——妇女贫困程度明显降低。
——贫困妇女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5.
保障女职工劳动安全。
——女职工职业病发病率降低。
——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案件的立案受理完结率达到。
95%。
以上。
策略措施。
:
1.
加大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确保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公共服务。
2.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除法律规定不适合女性的工种和岗位外。
禁止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中的性别歧视行为。
对用人单位在录用人员时。
以性别或变相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以及在劳动合同中规定或以其他方式变相限制女性结婚、生育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3.
扩大妇女就业渠道。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强化对就业困难妇女的援助。完善扶持政策。
采取技能培训、税费减免、贷款贴息、跟踪指导等措施。
支持和帮助妇女就业创业。
4.
促进女大学生充分就业。加强面向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
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用人单位转变观念。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提高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5.
为就业困难妇女提供帮助。政府购买公益岗位。
重点安置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妇女。采取设置生育返岗培训基金等措施。
帮助生育妇女重返工作岗位。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培训补贴。
帮助失业妇女解决生活、就业困难。
6.
进一步落实男女同工同酬政策。建立工资收入合理分配制度和督查机制。
保障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取得相同劳绩的女性劳动者。
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劳动报酬。
7.
优化妇女就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多渠道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
加强对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初、中、高级技能劳动者中的女性比例。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的发展。
为其成长创造条件。
8.
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指导和帮助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经营收益。
实现多种形式的创业。大力发展农村妇女领办或以农村妇女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完善落实扶持政策。
保障农村妇女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农业补贴。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企业等与妇女组织合作。
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
开展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等金融服务和相关培训。
9.
推动各地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办法。
纠正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村规民约。
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
10.
保障女职工的特殊劳动权益。加强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政策的宣传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者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提高女职工的自我维权能力。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推进已建工会的企业严格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依法处理侵犯女职工权益案件。
11.
保障女职工职业卫生安全。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提高女职工特别是灵活就业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管理与监督。
将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安全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范围的劳动。
减少女职工职业病的发生。
(
四
)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主要目标。
:
1.
提高各级人大代表。
(
常委。
)
中的女性比例。
——市级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
30%。
——县(市)、区级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
25%。
——乡镇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
25%。
——市级人大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县(市)、区级人大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18%。
以上。
2.
提高各级政协委员。
(
常委。
)
中的女性比例。
——市级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5%。
以上。
——县(市)、区级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市级政协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县(市)、区级政协常委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0%。
以上。
3.
提高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
——市级政府领导班子中有。
1
名以上女干部。
——县(市)、区级政府领导班子中有。
1
名以上女干部。
——乡镇级党政领导班子中有。
1
名以上女干部。
4.
提高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
——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县(市)、区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5.
提高各级领导班子中正职女干部比例。
——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正职女干部比例提高。
——市、县(市)、区各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正职女干部比例提高。
6.
提高企事业单位女性参政水平。
——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提高。
——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中的女代表比例提高。
7.
提高村委会、居委会中女性比例。
——村委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
25%。
以上。
——女村委会主任比例达到。
5%。
以上。
——居委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保持在。
50%。
以上。
策略措施。
:
1.
做好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候选人的推荐工作。
确保在换届选举时。
女性比例显著提高。
2.
规定市、县(市)、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比例。
在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和女干部配备的薄弱环节采取专职专选或专职配备等方法优先配备女干部。通过培养、挂职、交流等形式让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女干部。
3.
在干部管理任用中确保性别公平。干部的选拔、聘用、晋升。
要切实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保证妇女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对有客观原因需要干部退居二线的地区和部门。
应实行男女统一的政策。
4.
重视培养储备优秀女后备干部。建立女性人才库。
加大培养选拔力度。
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女性比例。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
有计划地组织女干部参加培训。
提高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5.
拓宽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渠道。在制定涉及公众利益和妇女权益的重大方针政策时。
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基层自治组织中女代表、女委员的作用。
广泛听取妇女意见。
充分反映妇女诉求。
更好地体现妇女意愿。
6.
推动妇女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在国有企业公开招聘、选拔任用经营管理人员中。
贯彻性别平等原则。
保障女代表比例和女职工比例相适应。
7.
推动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完善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为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妇女积极参与民主选举。
提高参选意识和管理能力。
8.
营造良好的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舆论环境。面向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妇女参政对于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国家民主进程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提高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
9.
充分听取和反映妇女群众的意见和诉求。
代表妇女参与有关妇女的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支持妇联组织发挥社会协同作用。
更多地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不断扩大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的层次和领域。重视妇联组织在培养选拔女干部、推动妇女参政议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
五
)
妇女与社会保障。
主要目标。
:
1.
提高妇女生育保障水平。
——生育保险覆盖城乡所有用工企业。
——生育保险保障能力提高。
2.
提高妇女医疗保障水平。
——城镇女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5%。
以上。
——城镇灵活就业和未从业妇女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
——农村妇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持续提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对宫颈癌、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
70%。
左右。
——符合救助条件的宫颈癌、乳腺癌患者。
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力争达到。
50%。
3.
提高妇女养老保障水平。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妇女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妇女参保率大幅提高。
——养老保险待遇提高。
4.
提高妇女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妇女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增加。
——失业保险标准提高。
5.
扩大妇女工伤保险覆盖面。
——有劳动关系的女性劳动者全部参加工伤保险。
6.
提高妇女的养老服务水平。
——以城乡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
80%。
以上。
7.
加大贫困妇女的救助力度。
——保障特困妇女依法享有社会救助。
——贫困、孤寡、残疾妇女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策略措施。
:
1.
加强妇女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确保妇女普遍享有生育、医疗、养老、失业和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障。
2.
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
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提高参保率。完善城乡生育保障制度。
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依托。
覆盖所有城乡妇女。
3.
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确保城乡妇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加大对患重大疾病妇女的医疗保障和救助力度。
落实大病医疗救助政策。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宫颈癌、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及符合救助条件的患病妇女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的救助比例。
4.
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加快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高妇女养老保险享有率。
重点解决贫困、孤寡、少数民族、老年妇女社会养老保障问题。
5.
落实城镇职工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失业和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提高妇女享有比例。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保障女职工失业、工伤各项权益和待遇的落实。
6.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提高救助水平。
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条件的妇女实行应保尽保。
7.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大力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救助活动。
鼓励社会慈善基金组织建立专项社会救助基金。
支持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公益活动。
为困难妇女提供社会救助。
8.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大老龄事业投入。
发展公益性社区养老机构。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提高社区的养老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
保障老年妇女得到必要的关怀和照料。
9.
市、县。
(
市)、区普遍增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推进残疾妇女社区康复。
10.
改善贫困妇女居住条件。加快“城乡危房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进程。
扶持政策和补贴资金向贫困、孤寡、残疾妇女倾斜。
(
六
)
妇女与环境。
主要目标。
:
1.
构建两性平等的社会环境。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知晓率提高。
——先进性别文化得到宣传普及。
——性别平等原则在环境与发展、文化与传媒、社会管理与家庭等相关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完善传媒领域性别平等监管机制。
2.
营造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社区的婚姻家庭教育和咨询普遍开展。
——减轻妇女家务劳动负担。
男女从事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缩小。
3.
提高面向妇女和家庭的公共服务水平。
——建立市、县。
(
市
)
区妇女活动中心。
——乡村、社区“妇女之家”综合功能得到发挥。
——托幼、养老社会化程度提高。
4.
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水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降低。
——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
85%。
以上。
5.
城乡厕所更加适应妇女需求。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
85%。
以上。
——城镇公共卫生厕所男女厕位比例达到。
1
∶
1.2。
以上。
6.
创造有利于妇女的生存环境。
——妇女广泛参与节能减排。
践行低碳生活。
——妇女预防和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提高。
——妇女在减灾中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
策略措施。
:
1.
面向各级领导干部、主流媒体、社会大众。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晓率。加强理论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推动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2.
加强对媒体传播的内容指导。将先进性别文化纳入传媒培训规划。
提高媒体决策和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
促进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精品的创作和传播。完善传媒监管机制。
对文化和传媒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评估。
监督新闻媒体和广告发布者严格自律。
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等性别歧视现象。
3.
提高妇女运用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为妇女接触、学习和运用大众媒体提供条件和机会。支持和促进边远农村和贫困、流动、残疾等妇女使用媒体和通信传播技术。鼓励民间机构和企业等运用各类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边远地区妇女获得信息和服务。
4.
引导广大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5.
营造文明、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组织开展面向家庭的宣传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
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6.
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宣传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引导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掌握正确方法。采取有效措施。
吸纳妇女参与家庭教育研究。
推广家庭教育成果。
7.
减轻家务劳动负担。
为妇女兼顾工作和家庭提供支持。
8.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完善环境和健康监测体系。
加强控制和治理。
改善家庭能源结构。加大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妇女健康的保护力度。增强妇女生态文明意识。
促进妇女主动参与节能减排。
崇尚绿色消费。
践行低碳生活。
9.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卫生厕所普及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集中供水系统建设。
鼓励农民自觉改厕。
提高综合效益。
10.
推动城镇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在场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规划中。
从性别视角进行男女使用需求和效率的分析研究。
充分考虑妇女的生理特点。
确定合理的男女厕位比例。
11.
推动各阶层妇女平等享有公共文化资源。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
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城镇下岗、农村留守、进城务工、贫困、残障妇女倾斜。
保障各阶层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2.
加强妇女活动阵地建设。将妇女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全市文化事业惠民工程。
加大政府投入。
市和有条件的县。
(
市
)
区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妇女活动阵地。
乡村、社区建立“妇女之家”
组织妇女广泛开展读书、娱乐、健身、培训等活动。
13.
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灾中的性别意识。根据妇女特殊需求。
在减灾工作中对妇女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服务。通过宣传培训。
提高妇女预防、应对气候变化和灾害的能力。
并吸收妇女参与相关工作。加强对灾区妇女的生产自救和就业指导。
(
七
)
妇女与法律。
主要目标。
:
1.
建立健全保障妇女权益的政策体系。
——促进男女平等的政策不断完善。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更具操作性。
2.
依法对违反男女平等原则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进行备案审查。
——在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中充分体现性别平等原则。
——对现行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中违反男女平等原则的条款和规定进行清理。
3.
提高妇女自我维权能力。
——妇女普法宣传覆盖面达到。
95%。
以上。
——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4.
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妇女权益受侵害的案件及时得到受理。
——强奸、拐卖妇女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等严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妇女的社会安全感增强。
5.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得到及时预防和制止。
6.
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财产权益。
——妇女对家庭的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
7.
保障妇女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面向妇女的法律援助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诉讼过程中对受害妇女采取保护措施。
——经济困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救助的妇女得到司法救助。
策略措施。
:
1.
不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政策体系。保障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人身、财产、劳动、社会保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
2.
对有关条款和内容进行清理。
3.
发表意见和建议。拓展妇联组织和其他妇女组织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的途径。
广泛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4.
支持和配合人大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定期执法检查。
深入了解维护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中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落实改进措施。
5.
提高妇女在司法和执法中的影响力。鼓励和推荐符合人民陪审员条件的妇女担任人民陪审员。鼓励和推荐有专业背景的妇女担任检察院特约检察员或人民监督员。
6.
广泛深入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加大普法力度。
将妇女权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全民“六五”普法规划。
推动城乡社区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面向广大妇女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专项普法活动。
7.
加强社会性别理论培训。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司法、执法部门常规培训课程。
提高立法、司法、执法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
8.
严厉打击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犯罪活动。强化整治措施。
加大监管力度。
严厉查处涉黄娱乐服务场所。
依法从严惩处犯罪分子。鼓励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对涉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举报和监督。
9.
加大反对拐卖妇女的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提高妇女的防范意识和全社会的反拐意识。加强综合治理。
加大对拐卖妇女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解救措施。
做好被解救妇女身心康复及回归社会工作。
10.
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定。
强化家暴。
110。
报警、庇护体系建设。
完善预防、制止、救助一体化的多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全社会自觉抵制家庭暴力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受侵害妇女的自我保护能力。
11.
加大打击力度。督促用人单位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工作场所的性骚扰。
12.
维护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妇女财产权益。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在审理离婚和继承案件中。
体现性别平等原则。
实现公平补偿。发挥妇女维权合议庭、维护妇女权益检察组作用。
为妇女提供法律保护。
13.
维护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合法权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保障妇女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乡。
(
镇
)
政府对报送其备案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应及时予以纠正。
14.
在诉讼过程中采取不公开审理、调查保密、证人保密与保护等措施。
避免受害妇女受到二次伤害。
15.
依法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
鼓励符合条件的妇女申请法律援助并为其提供便利。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健全完善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网络。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为妇女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援助。
16.
依法为妇女提供司法救助。为经济困难或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司法救助的妇女提供救助。
实行诉讼费缓交、减交或免交。建立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对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妇女实行国家救助。
保障受害妇女的基本生活。
17.
开展妇女信访代理工作。建立信访代理员队伍。
畅通妇女诉求渠道。
妥善解决妇女信访事项。
四、组织实施。
(
一
)
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政府负责实施本规划。各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结合各自职责
承担落实规划中相应的目标任务。市政府妇儿工委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工作。
(
二
)
县(市)、区政府依据本规划
按照任务分工。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
三
)
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将妇女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
四
)
保障妇女事业发展经费。
加大妇女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投入
动员社会力量。
多渠道筹集资金。
支持妇女事业发展。
(
五
)
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妇女工作者、广大妇女和全社会
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宣传规划实施的目的、意义、经验和成效。
宣传促进妇女保护和发展的国际公约、法律政策。
营造有利于妇女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氛围。
(
六
)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
建立由政府主导、妇儿工委组织协调、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将规划主要目标纳入各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
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程。
不断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探索规律。
创新方法。
提高能力。加强基础建设。
从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保障妇女工作顺利开展。
五、监测与评估。
(
一
)
目的和意义。
监测与评估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监测是指收集、整理、分析反映妇女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动态反映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趋势变化。评估是指在监测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和评价规划目标达标状况。
衡量和判断规划策略措施和实施工作的效率、效果、效益。
预测发展趋势。通过监测评估。
制定政策措施。
推动目标实现。
(
二
)
机构和职责。
各级妇儿工委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同级委员会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
承担规划监测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
研究制定监测方案。
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信息。
撰写并提交年度监测报告等。评估组由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
承担评估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
制定评估方案。
组织开展评估工作。
撰写并提交评估报告等。
(
三
)
方法与步骤。
科学设计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确定监测指标和重点监测指标。
区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明确指标定义。
明确判断标准等。
制定监测和评估方案。
在方案中明确监测评估的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确定监测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和要求。
开展监测评估并撰写报告。
全面、准确、及时了解、收集数据和信息。
并进行全面严格的质量审核。
在科学、客观地评价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的基础上。
撰写监测和评估报告。
(
四
)
制度与要求。
健全完善妇女发展综合统计制度。规范和完善与妇女生存、发展有关的统计指标和分性别统计指标
加强数据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展示。
注重数据信息的交流、反馈和利用。
逐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坚持年度监测报告制度。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向同级统计部门报送年度监测数据。
对下级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进行督导。健全完善定期综合评估制度。市、县。
(
市、区。
)
分别实行。
3
年中期评估和。
5
年终期评估制度。
(
五
)
经费与保障。
各级政府将监测评估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保证专款专用。
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
为监测评估工作有效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九
为认真组织实施《扬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xx-20xx年)》和《扬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两规”),全面加快我市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推进《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xx-20xx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两纲”)以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儿童优先和母亲安全为宗旨、以实施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现“两纲”“两规”提出的妇女儿童健康目标,努力推进我市妇幼保健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覆盖城乡妇女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取得新的进步;健全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内涵建设,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突破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妇女儿童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继续改善。
(二)主要目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10万以下。
(2)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8‰以下。
(3)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
(4)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
(5)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疾病。
(9)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
(10)控制妇女艾滋病和性病的新发感染。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95%以上,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20xx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以上。
(11)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2、妇女卫生服务指标。
(12)以县(市、区)为单位,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以上。
(1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合格率达到100%。
(14)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依法执业率100%。
(15)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100%。
(16)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1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城市和农村均稳定在99%以上。
(18)0-6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19)积极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80%以上。
(20)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5%以上;提高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21)符合产前诊断条件的孕妇产前诊断率达到95%以上。
(22)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听力障碍三种疾病筛查率均达95%以上;7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率达到80%以上。
(2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2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5)爱婴医院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6)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
发展妇幼卫生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两纲”“两规”目标要求,将妇幼卫生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两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加强对“两规”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卫生主管、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和卫生、妇联、民政等多部门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保障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全面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形成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合力。
(二)强化宣传发动。
加强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提高相关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各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认真组织全市卫生系统学习宣传省政府“”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充分认识实施“两规”的重要性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艰巨性,把“两规”实施与妇幼卫生重点工作及医改重点工作相结合,确保“两规”的顺利实施。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实施“两规”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维护社会和家庭稳定、促进未来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妇女儿童积极配合、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妇幼保健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
在加大卫生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调整卫生经费投入结构,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确保妇幼卫生经费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加,妇幼卫生经费增长幅度应高于同期医疗卫生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建立科学、稳定的妇幼保健机构经费补偿政策,加大政府对妇幼保健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政府应根据妇幼保健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妇幼保健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以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坚持政府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性质。县(市、区)应设立重大妇幼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待孕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及必要的工作经费,并为扩大项目实施覆盖面及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经费补偿政策,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加大妇幼保健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探索流动妇女儿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机制,促进流动妇女儿童与本地妇女儿童享有均等化的妇幼保健服务。
(四)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
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妇产科、儿科以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门诊为基础,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举办、独立建制和省、市、县三级设置的要求,完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规划和建设标准,加快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步伐,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网络,省、市设置妇幼保健院,县(市、区)设置妇幼保健院或妇幼保健所,推进妇幼保健所向妇幼保健院发展步伐,确保到20xx年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以及设置妇产科和儿科的妇幼保健机构比例达到省定目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坚持妇幼保健机构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进行独立核算,并以妇幼保健院(所)名称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和评价活动,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服务内涵建设,完善科室设置,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保健服务,依法提供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产科服务、新生儿科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疾病筛查与干预、重大疾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到20xx年,100%的妇幼保健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健全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改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门诊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妇幼保健中的网底作用。到20xx年,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省定建设标准,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示范卫生院建设标准;100%村卫生室达到省定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所有的街道由政府办好一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设备和人员达到省定建设标准。
合理划分和调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之间以及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分工和服务范围,建立分工合理、逐级指导的业务合作关系,促进结构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每万人口配备1名妇幼保健人员的编制标准,协调编制部门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人员编制,使保健人员的配备与妇幼保健院(所)的功能任务相适应。原则上,市级机构保健人员要达到61-90人、县(区)级41-70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临床医务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床位与医务人员1:1.7的编制标准配备。加强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和评审,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妇幼保健机构保健技术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通过高等教育、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妇幼卫生专业人才,提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加强基层妇幼卫生队伍建设,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按要求配备2名以上专职妇幼保健人员,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将妇幼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开展以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以及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探索城市支援农村、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市级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等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加强市级妇幼保健培训工作,重点进行妇幼保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适宜技术、医改政策和相关技术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各级妇幼保健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对各级各类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助产技术、产科急救、新生儿窒息复苏等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
(六)强化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
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管,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持证执业率均达到100%,杜绝无证执业和超范围执业现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筛查)和遗传病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监管,切实做到依法执业。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b超和染色体筛查等技术服务的监管,坚决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强化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日常监管和爱婴医院(卫生院)的长效管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保障集体儿童和母婴健康安全。依法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换发、补发等证件管理工作。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十
按照区委、区政府专项目标管理规定和20**年妇儿工委工作要点(青妇儿工委字〔20**〕3号)要求,大弯街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对街道的妇女儿童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对照目标逐项落实,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宣传力度,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通过流动宣传车、办板报专栏、维权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和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为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动员和协调社会力量,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进行妇女儿童科普法制教育,增加卫生、计生、法律常识,提高妇女儿童科学文化素质。以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二、参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区创建工作,开展绿色家庭评比。
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区创建工作,组织社区开办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挂图,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动员妇女积极参与做文明劝导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卫生死角,创整洁环境。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家庭,号召居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进行卫生大清洁,通过开展活动,其中大夫村有两户被评为“绿色家庭”,一户被评为“卫生文明户”。积极开展星级院落的申报评选活动,组织社区对非物管小区院落进行卫生大扫除、清理杂物等,积极参与评选,大弯街道共有29个院落分别被区爱卫办评为三星级院落和四星级院落。
三、结合地区实际,为妇儿办实事。
1、为确保妇女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顺利推进妇女工作稳步开展。“三八”节期间,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了“三八”维权周活动。活动期间,以所辖村为单位,广泛开展维权周的宣传活动,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政策为主要宣传内容,书写张贴大小标语400余条,同时积极组织各村妇女主任参加“三八”维权座谈会,确保覆盖全面,不留空白。
2、开展妇女包括辖区流动妇女在内的技能培训,增强妇女就业技能。分别在4月和8月举办了妇女手工编织培训班和立体绣技能培训班,由市妇联女性就业培训中心老师上课,共培训妇女91人。
3、开展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创建。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开展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创建,为她们建立了学习课堂、阅览室,健身角,一个信息平台,一部热线电话。有专门的宣传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了妇女保障,婚姻,家政等方面的培训,联系社区卫生院开展义诊、健康体检,开展元宵节活动、社区艺术节、趣味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流动妇女服务,让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温馨。
4月2日全省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召开。
4、于6月29日至8月28日开办了2期暑期少儿托管班,以便家长在假期中既能安心工作,又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的.假期学习环境,使孩子在假期中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孩子参与社会的能力。
积极与xx市维多利亚女子医院联系,为妇女做免费健康检查。该医院专门派出价值上百万的精密仪器和车辆分到大弯街道和谐广场、肖家院社区和大弯社区紫苑小区,分别为300余名妇女做妇科免费健康体检。
四、保证必要经费,促进工作开展。
为确保妇女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经费,保证了街道妇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常工作,街道妇女儿童工作进展顺利。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十一
-,科技局妇女儿童工作紧紧围绕《东乌珠穆沁旗妇女发展规划(2011-)》、《东乌珠穆沁旗儿童发展规划(2011-20)》和旗妇儿工委下达我局的目标任务,结合职能,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为推动我市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按照旗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通知(〔〕3号)要求,现将我局2011-20开展“两规划”的实施情况自查总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认识。
从2011开始,我局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坚持把“两规划”融入科技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两规划”的宣传覆盖面。一是认真组织科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两规划”,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搞好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把“两规划”的宣传贯彻与我局开展的科技“三下乡”活动、计生“三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牧区小康快车星火示范工程、蒙药材基地建设、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达到既宣传“两规划”,又为牧区妇女送去实用科技知识的目的。三是大力宣传在生产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女科技人员、牧区妇女科技致富能手、女种养殖大户等的先进事迹,引导妇女在各自岗位上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四是在科技简报、科技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两规划”,并积极参加旗妇儿工委组织开展的“两规划”宣传活动。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抓好落实。
为确保旗政府妇儿工委下达我局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局党组、行政切实肩负起领导责任,局党支部与旗妇委会密切配合,各业务科室、直属事业单位注重业务工作与妇女儿童工作的有机结合和互促共进,形成整合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党委、局办公室、局妇委会及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局机关党委和局妇委会共同负责办理有关具体事务。形成有领导负责、有工作部门和人员的有效工作机制。二是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本单位三级目标管理,年初制定了《**市科学技术局妇女儿童工作要点》并下发各科室、事业单位,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部门、科室,按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三是积极参加市妇儿工委召开的会议和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我局妇女儿童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认真完成我局负责的监测统计资料分析报告,并按时上报。五是做到年初有工作意见、半年有工作小结,年终有工作总结,对工作任务有布置、有检查、有奖惩,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六是对我局开展实施“两规划”工作情况及时报送信息4条以上。七是认真完成妇儿工委交办的各项任务,如“我为妇女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情况报送等。
三、开展调研,为妇儿工作献计献策。
单位领导十分重视把开展妇女儿童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树立起性别意识,不断深入基层、服务对象开展调研,注重以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为手段,大力促进妇女儿童工作的发展,不断提高显示度。局长苏平同志以及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分别与有关科室负责人共同撰写了《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女性科学文化素养》、《对**临港军民结合工业园区科技示范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现状分析与思考》等调研文章,有2篇在市政府《政务调研》上刊发。
四、围绕职能,扎实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根据年初市政府妇儿工委下达我局的目标,局党组、行政、各科室围绕职能,抓好与两规划目标任务的结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1、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科学文化素质。
我局紧扣“科技服务民生”这一主题,充分利用一年一度开展的**市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以及科技“三下乡”等活动,积极为农村妇女开展科普宣传和适用技术传授。在今年的活动中,举办各种技术培训和涉农科普知识讲座3694场次,听众达15.98万人次,咨询31.6万人次,其中女性达到45%以上;积极开展送实用技术下乡活动,发送各类实用技术资料148余万册,办科普专栏800期,推广各类新技术120余项,赠送各类科普书刊35.36万册,提供科技新信息620条,科普挂图2612幅。这些实用科技资料的受益对象中女性达到45%以上。并在**区,**、**建立了四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为农村女性劳动力提供接受科普教育的固定场所。在**特大地震发生后,突出“科技抗震”主题,采取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和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等发放《抗震救灾科普知识》手册和宣传单,宣传普及抗震救灾、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等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科技文化素质。
2、实施定点科技帮扶,促进农村妇女致富。
我局以**小康快车星火示范工程、科技富民推进行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实施定点科技帮扶活动,为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走上致富之路提供科技支撑,凸显科技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巨大推动作用。坚持以“三结合”的有效方式,以培育造就种养殖大户和新品种种植大户为重点,积极实施科技帮扶。同时,还结合“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对帮扶的**县观兴乡河坝村建立了“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作为我局“两规划”工作示范点。通过开展送农村实用技术到示范点,培育种养殖带头户,达到帮助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的示范效应,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妇女儿童工作的深化。20共实施定点科技帮扶820户,1000余人,对农村妇女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万余人次,并协助推荐100余名妇女申报农民技术员职称。
3、注重选拔培养女科技特派员,发挥女干部作用。
我局与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在市、区县机关及事业单位选派140名科技特派员,派驻全市112个村,帮助指导农村科技工作和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在140名科技特派员中,女同志20名,占14%。着力使女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成长为技术能手、科技标兵、科技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提供高素质的女性人力资源。
4、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女性科技创新环境。
围绕科技创新促发展,积极搭建女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平台,为女企业家和女科技人员创业和开展科研创造条件。一是在科研立项上大力扶持女科技企业家(现有妇女科技企业家12人),以此激发女企业家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全年以妇女作为主研或参研的科研项目有65项;二是大力奖励女科技工作者,有65名女科技工作者获得—科学技术奖励,占获奖项目的74.5%。其中四川郎酒集团副总经理蒋英丽作为第一主研完成的《红花郎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获得杰出贡献奖,奖金20万元;三是大力支持妇女发明人申请专利。四是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杰出的女科技人才,在“酒城英才”科技专家库中有99名女性,占18%;五是充分发挥知识女性的智囊作用,为科技支撑我市“四个四”的发展战略建言献策。组织了在泸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界的女科技人员开展了“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专题大讨论。六是加强科技行政管理系统女职工队伍建设,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技能。采取有计划、分步骤、突出重点的方式,不断开展继续教育,以充实她们的业务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年我局17名女职工分别接受了省、市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增长了知识和才能,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发挥半边天作用。截止目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占94%以上。
2008年,我局妇儿工作在市妇儿工委的领导下,通过全系统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不断推动我市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实施。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十二
我局妇女儿童工作在区妇联的领导下,在局党组及局工会的支持、指导下,圆满成功全年度工作。现将工作情况自查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进一步推进了妇女儿童工作。
维护妇女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事关每个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的宏图大业,我局历来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我局食品药品执法人员紧紧围绕局党组的意图要求,上下齐心,密切配合,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有益于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活动,进一步促进妇女儿童维权工作。
二、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强化学习教育,提高妇女思想素质是妇儿工作重点。我局c充分依托法律援助中心和司法所作用,及时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有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规宣传。以文化、卫生、科技、法律下乡、“三・八”妇女维权周等活动为契机,开展“拒绝家庭暴力,共创美好家园”、“送法到妇女手中”等专题活动,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增强维权本领。
1、加强学习。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是长期的,学习是全方位的,提高素质唯有如何学习是根基性的。我局鼓励职工特别是女职工提高学历,提高工作技能,争当学习型人才。
2、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妇女工作实效,女职工在做好局党组、局工会分配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争取领导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发挥好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发挥女职工的长处积极工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妇女、儿童文化生活。
1、为妇女干部职工放假一天,“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
3、“母亲节”,分别组织妇女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参观,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使传统节日活动更有活力和生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妇女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为我局干部职工的儿童发放“六一”儿童节过节补助。慰问了对口帮扶困难家庭和计生三结合家庭的孩子,送去了学习必需的钢笔、书包等文具。
仁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三日。
抄报:市局、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十三
总目标:
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得到进一步实现;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分享经济资源的权利,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保障妇女各项政治权利,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保障妇女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普遍提高妇女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妇女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进一步落实法律赋予妇女的各项权利,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促进我市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
报告摘要:
一、评估目的。
对“两规”实施中期进行全面评估,即是推动“两规”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两规”实施过程的必要环节。评估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了解和掌握全市“两规”的实施进程,实事求是地反映妇女目标的达标状况,针对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修订行动计划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两规”的实施,如期完成“两规”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全市妇女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评估方法。
1、目标评价标准以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对未达到的指标,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进度,判断20能否达标,对达标有困难的找出原因,以推进达标进程。
2、定量分析:利用数量资料,对数据变化、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是否达标、发展快慢、性别差距大小及差距的变化结论。
3、定性分析:利用文献信息(工作、活动计划、、会议记录等),深入访谈资料对工作、活动的过程、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4、整体评价方法:侧重于从整体上评价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整体功能的发挥,各部分功能是否能相互促进,策略措施是否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5、层次评价方法:侧重于从政策的内部层次出发评价政策。看各层级责任、目标和策略之间是否清楚,是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评估结果。
从规划实施情况来看,××市妇女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五年的奋斗和发展,已取得可喜的巨大成绩,大部分指标已提前完成了“两规”目标任务。但也有少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与目标相差甚远,例如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5.08%,与目标相差1.37个百分点;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84.16,比提高38.36个百分点,与目标任务相差5.84个百分点等。仍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四、政策建议。
1、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加大卫生工作经费的投入,改善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改变我市卫生工作的现状。
2、继续加强对各种传染病及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养成率。
3、以项目为依托,积极组织妇幼保健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工作,提高妇幼保健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4、积极争取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的支持,落实乡镇卫生院工资全额发放问题,解决村卫生人员报酬补助问题。
5、建立健全各级爱卫(改水改厕)办事机构,要配齐专职的改水改厕工作人员,争取市、县(区)落实改水改厕配套经费。
6、加大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寨工作力度,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方案切实抓紧抓好,以此为突破口,推动过我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开展。
7、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合力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中期评估主体报告:
一、评估过程及工作描述。
1、建立评估组织。全市成立中期评估领导小组、统计监测组、专家评估组、监测评估报告课题组。领导小组主要由妇儿工委主任、副主任及成员担任,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工作;统计监测组由统计局牵头,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业务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监测统计、数据分析、量化指标达标情况报告等;专家评估组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教育、健康、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参与制定评估细则、培训课程讲解、评估现场督导、撰写评估督导总结等;监测评估报告课题组,由统计部门牵头,各成员单位中“两规”目标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主要负责中期监测评估报告的拟写工作;市级妇儿工委办公室担负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服务工作。
2、制订评估方案。市妇儿工委按照评估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中期评估实施细则或办法。
3、收集信息资料。定量信息的收集包括政府常规统计中“两规”评估指标数据、抽样调查数据、项目评估数据等;定性。
资料的收集包括工作信息(计划、检查、总结)、活动信息、典型调查、个案访谈资料、工作对象对政策措施的评价信息等。
4、市直各部门自我评估。市直各部门对所负责的妇女儿童发展目标进展情况,数据可靠性;分解的目标是否纳入部门工作计划和日常工作;为实施纲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做法和效果;经验和不足;目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等项目进行自我评估。
5、实地考察、督导。主要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历年的监测统计资料,原始台帐)、现场考察(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学校、儿童校外教育场所、幼儿园、医院、卫生院、卫生室、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就业指导培训中心、工厂或企业、儿童福利院、流浪儿童保护中心、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公检法司部门、社区、村委会等)、入户访谈等方式进行。
6、综合分析评估。对妇女儿童发展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比较分析;对不同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妇女儿童发展干预措施的影响分析;对干预措施与达标数据的综合分析;对部门评估报告的评估分析。
7、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综合评价;分领域“两规”目标、指标达标情况及数据分析;工作机制评估;重点难点问题分析;政策建议。
8、评估结果的利用。评估报告形成后,要提交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上报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两规”后五年目标措施的调整依据,同时广泛宣传评估的结果。
二、实施规划情况的评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与经济、妇女与参与决策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等诸方面发展,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市妇女发展规划(-)》的.各项策略措施,五年间使××市妇女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经过中期自我评估,大部分指标已提前完成“两规”的目标任务,现就实施情况做如下概述:
(一)妇女与经济。
主要目标1:保障妇女获得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保障妇女的劳动权利,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妇女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0以上。
实施情况:全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获得经济权利、共享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条件,制定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决策及管理的水平。
1、依照《劳动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劳动保障的执法监察力度,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消除就业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就业,保障女职工与男职工平等的劳动权益,落实男女同工同酬;保障女职工在劳动安全、卫生、健康等方面享有与男职工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
3、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对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权,要多元化分配形式中实现男女同工同酬。防止和纠正妇女在部分行业、部门中收入分配、福利等不平等待遇。
4、建立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劳动保障机制,禁止各种招牌活动中的性别歧视,提高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中女性人员的比例。
5、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不得刊登、播放歧视妇女就业的招工、招聘广告。
6、扩宽妇女就业渠道,发展适合妇女的各项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提高妇女在新兴产业、新兴行业中的就业比例。
7、实行灵活的就业形式。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积极的就业竞争意识,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就业。
8、指导用人单位把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款纳入各种劳动合同,并认真贯彻实施。
9、结合我省开展的“三年百万培训计划”,为妇女劳动就业提供相关培训,鼓励职业培训机构、群众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开展提高妇女劳动技能的培训。
10、贯彻执行有关妇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政策,使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接受各种职业技能教育的权利,禁止教育中的性别歧视。
11、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的作用,提高残疾妇女的就业比例。
12、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结合下岗女职工的具体情况,加大转岗力度,促进再就业。
13、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和各种劳动技能培训,为妇女、特别是农村贫苦妇女在非农产业就业中创造更多的机会。
14、切实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公务员录用原则,不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女性,保障女性不受歧视。五年来,共录用公务员574人,其中女性209人,占36.41。
15、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不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女性,在聘用合同中没有性别歧视的内容。五年来,共招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304人,其中女性175人,占57.57。
16、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真正做到男女平等。五年来,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共有6434人通过评审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有女性2605人,占总数的40.49。
17、,省级人事部门表彰的农村乡土人才中有女性4人,占受表彰人数的19.05。据不完全统计,在人事部门入库管理的农村乡土人才中,有女性248人,占目前乡土人才总数的10.99。
主要目标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2010年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达80以上。
20,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员为5.85万人,其中女性2.75万人,占总数的47,女性参保人数比20的1.79万增加了0.96万人。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深入改革,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员为7.27万人,其中女性为2.95万人,占总数的41,女性参保人数比年增加132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员为5.32万人,其中女性为2.04万人,占总数的38。全市工伤保险工作自2004年11月启动以来,截止年12底我市工伤保险参保的职工人数为2.58万人,其中女性0.66万人,占总数的25。以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基础,2005年12月我市如期启动生育保险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进行调研,不久将展开此项工作。
主要目标3:缓解妇女贫困程度,减少妇女贫困数量。
实施情况:积极实施“幸福工程”项目,贫困母亲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1、在制定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采取参与式扶贫,其中有妇女代表参与,充分尊重妇女的意愿。
2、积极支持妇女参与各种扶贫项目,在扶贫资金安排上给予妇女同等的贷款机会。
3、加强对妇女的培训,提高她们的科技文化素质。针对我市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与妇联、共青团、农口有关部门联合,借助扶贫、青岛对口帮扶、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培训经费,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农业适用技术、法律、农村政策、非农技能培训,实施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致富工程”、开展“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计划”等活动,切实抓好农民技术培训、“绿证”培训和扶贫开发培训中的妇女培训,2005年共开展农村妇女农技普训17.51万人次,占总数51.23万人次的34.17。达到了整个农民技术培训中要求妇女达30以上的指标。全市农村妇女参与“绿色证书”培训2750人,占总数7876的34.9,其中颁证的有1995人,占总数5654人的35.28。
4、继续与市妇联合作,开展“巾帼扶贫活动”。
5.在小额信贷扶贫及undp项目以妇女为主,扶持农户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6、在贫困识别和监测指标体系中,要准确反映妇女贫困和发展状况。在监测项目村中,对妇女发展状况明确反映。
(二)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主要目标1: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及决策水平。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比例,各县区、乡镇政府领导班子要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市、县区政府部门要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正职或重要岗位女性的数量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增加。
实施情况:××市级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各县区级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
主要目标2: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数的比例逐步提高。
主要目标3:扩大妇女民主参与渠道,提高妇女民主参与水平。
实施情况:
1、2005年全市有省人大代表46人,其中女性代表7人;市人大代表337人,其中女性代表69人;县区人大代表1225人,其中女性代表313人。以上代表中的女性代表数均比年增加1人。有省政协委员24人,其中女性6人;有市政协委员270人,其中女性75人,比2000年增加8人;有县区政协委员893人,其中女性241人,比2000年增加23人。
2、对女团干参政、议政方面有了较大的充实和提高。从各县(区)团组织的班子配备和使用上,女团干得到了应用的重视和加强,五县一区两管委会一般都配备女书记或女副书记,市直各团组织均配备兼职女团干。为加强团干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女团干部队伍素质。今年团市委共选派团干20名分别到中央团校、沿海发达地区、省委党校等学校进行了为期不少于1个月的学习培训,全市今年有六期培训班共培训团干部1000余名,女团干达40,进一步加强了女团干综合素质培养。
3、全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决策管理水平。提高女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及企事业经营管理的程度,扩大女职工代表在企事业决策管理机构中的比例;提高女职工民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工会女干部的培养工作。
4、2000年―,村委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一直保持在13―15之间。
(三)妇女与教育。
主要目标1:保障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98以上,初中女童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辍学率分别控制在3和4以内。高中阶段女性毛入学率达到35,提高高等教育女性入学率。
实施情况:2005年,××市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97.83,比2000年提高2.02个百分点,与目标相差0.17个百分点。辍学率控制在1.81;初中女童毛入学率达到95.87,比2000年提高23.73个百分点,已超过目标值。高中阶段女性毛入学率达到46.33,比2000年提高10.83个百分点,超过目标11.33个百分点;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女学生数0.4万人,比2000年增加0.25万人。
主要目标2:成人妇女识字率提高到80以上,其中青壮年妇女识字率达90。
实施情况:××市总工会维护女职工精神文化方面的合法权,保障女职工的教育权利;提高女职工科学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女职工市场竞争能力,为女职工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2001-2005年,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481人,其中女职工3584人。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78期,培训女职工3584人。介绍女职工就业2458人,落实再就业2070人。结合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了有计算机、烹饪、美容美发专业的技能培训。
2005年,全市成人妇女识字率为83.82,比2000年提高9.92个百分点;青壮年妇女识字率为97.69,比2000年提高6.48个百分点。以上指标均已超过2010年目标值。
(四)妇女与健康。
主要目标1: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将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实施情况:
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2000年以来,我市在××县、××县、××县和××县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2005年新增平坝县),此项目主要内容有:项目县医疗保健机构实行限价分娩,并对住院分娩的贫困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进行贫困救助,减免住院费用;对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倡住院分娩,逐步改善群众传统的生育观念;建立绿色通道等。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县、乡级产科建设,提高了住院分娩率,进而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对完成两纲指标起了很大作用。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在艾滋病宣传日、科学补碘宣传日、农村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等宣传活动中,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画、发放宣传单等宣传手段加强宣传,同时利用县城和乡村赶集的机会集中开展宣传咨询、组织医院义诊等,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大力提高群众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全市孕产妇死亡率71.55/10万,比2000年下降42.56/10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42.57,比2000年提高了35.87个百分点。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5.08,与目标相差4.92个百分点。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为82.70,比2000年提高17.10个百分点。2005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91人,比增加89人。其中女性10人,比上年增加1人。
主要目标2:保障妇女享有生育与计划生育的权利,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普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科学知识,提高人口素质。
实施情况:2005年,××市计划生育事业投入达6123万元,同比增长30.86;达到人均2.5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10以上用于基层计划生育事业,征收的社会抚养费100全额返回人口计生部门使用。全市计生部门为广大育龄群众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和妇科病普查普治,提高了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切实加大全市“福施福”、“叶酸片”等药物的推广应用,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22‰,比2000年下降了0.52个千分点;全市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推行知情选择,2005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95.67。
(五)妇女与法律。
主要目标: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各类犯罪活动,保护妇女人身权利,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一切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
实施情况: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违法犯罪案件,有效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2005年全市共发生侵害妇女、儿童人身安全的犯罪案件105起,其中针对妇女儿童的杀人案件3起,强奸案件94起,拐卖妇女儿童类案件8起,同比下降了57.9,破获93起(破获杀人案件3起,强奸案件83起,拐卖妇女关案件2起)。抓获该类犯罪嫌疑人80人,解救妇女7人。
(六)妇女与环境。
主要目标:创造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提高妇女参与环境和决策的程度,提高妇女享有社会福利的水平。
实施情况:
倡导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全面开展以女职工为特定人群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体质测定、监测工作。不断提高和树立积极向上的健身意识和健康观念,增强女职工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开展“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活动,为加强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普及女性生理健康知识,增强女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特聘请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保健知识讲座团成员、西安妇幼保健院教授到安开展女职工保健知识讲座。共举办讲座42期,4000余名女职工参加学习,各基层企事业单位还坚持开展女职工免费妇检工作,为女职工身心健康提供服务。深入开展“红丝带”健康行动,在职工中进一步普及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增强广大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市8月在城区设置4个监测亭,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连续采样,从206月份起在《××日报》上发布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周报。通过监测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年至2005年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005年经监测市境内主要河流打邦河、桂家河、北盘江水质满足功能区划要求;贯城河和虹山水库受市区生活污水影响,其水质氨氮和总磷指标超功能区划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湖水质稳定达标。
为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全市环境质量,我市组织完成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申报及相关工作,2005年国家发改委对该项目进行立项,并安排2200万元国债用于我市污水处理厂的前期建设,现投资计划已下达到省发改委。××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05年达到3158,处理方式为堆肥。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2005年技入建设资金3230万元,预计在今年正式投入营运。2005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引千入虹”工程,从市区外的千峰河引水进入市区贯城河,整治贯城河污染。
实行总量控制的6种污染物排放情况分别为:氨氮排放量134.7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43.9吨;烟尘排放量5965.2吨;工业粉尘排放量9096.6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607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1.9万吨。
全市共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873个,其中××*398、××*32、××*33、××*19、××*23、××*17个;社区从业人员1066人,安置贫困户和下岗人员631人,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41个,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430人。社区服务业的主要服务项目有:社区医疗卫生、家政服务、搬家、保洁、托儿所、幼儿园、保安、老年婚介、老年健身娱乐活动以及便民利民服务等。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社区服务设施738个,其中,新增社区服务设施数176个。社区服务从业人员14771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155人。通过开展社区服务,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体现了社区建设“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有效缓解了城市基层的社会矛盾,提高城市社区家政服务水平,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使女性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逐步减少,休闲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逐年增加。
在农村改水改厕方面,全市在资金少的情况下,不断采取积极措施,发动群众,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实施农村改厕示范工作,发挥改厕示范点的辐射效应,推动示范点周边地区农村改厕工作的深入开展。2、配合协调农业部门把农村沼气池建设和农村改厕工作结合起来,推广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农村群众改厕工作积极性。3、将改水引导资金与水利部门的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提高改水引导资金的使用效果,扩大改水受益面。4、加强改水资金运用及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确保改水资金专款专用,并按期完工交付使用。2005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2.18,比2003年提高0.59个百分点;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7.03,比2003年提高2.08个百分点;农村改水受益率40.2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34.62,比2003年有所增长。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降消项目”只在我市部分县实施,没有开展项目的县由于妇幼卫生经费太少,又无项目支撑,因此开展工作很难,一些指标无法进行监测。
2、基层妇幼卫生网络不够健全,监测网点数据不够准确。
3、全市在农村改水改厕方面,虽然采取不少措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两规”的目标任务相比却相差甚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2003年市卫生局爱卫办在编工作人员2名,现1人已调走,1人被抽调参加党建扶贫工作。关岭县及黄果树、开发区管委会均无爱卫办事机构,其他各县(区)虽有机构和工作人员,但多为兼职人员,难以推动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任务重,资金缺乏。仅以2003年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为例,2003年全市的农村改水工程共9个改水点,解决3.3人畜饮水问题,工程总投资99.5万元,除省给予引导补助经费7万元外,市、县均无配套经费。2003年省下达给我市的农村改厕改造任务共19000户(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1000户、一般卫生厕所18000户),也是只有省补助的改厕经费17.5万元(每个厕所补助不足10元钱)市、县均无配套,缺口很大,制约了我市的改水改厕工作。
四、对策建议。
1、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加大卫生工作经费的投入,改善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改变我市卫生工作的现状。
2、继续加强对各种传染病及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养成率。
3、以项目为依托,积极组织妇幼保健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工作,提醺高妇幼保健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4、积极争取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的支持,落实乡镇卫生院工资全曦额发放问题,解决村卫生人员报酬补助问题。
5、全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级爱卫(改水改厕)办事机构,要配足配齐专职的改水改厕工作人员,争取市、县(区)落实改水改厕配套经费。二是要加大创卫工作力度。把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寨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方案切实抓紧抓好,以此为突破口,推动过我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开展。三是要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合力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市统计局。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篇十四
一年来,****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做好了残疾妇女和儿童的就业、康复、教育等工作,促进了我区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现将20xx年实施妇女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领证残疾人数。截止20xx年***月底,全区持证残疾人为*****人,其中女性为*****人。
1、残疾人就业和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我们贯彻实施市府**号令和区府***号文件精神,开展了20xx年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申报工作,推荐***名残疾人就业。与区人事局、区人才服务中心共同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家单位参加招聘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个工作岗位,***多名残疾人到现场咨询,有***人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其中女性***人。据统计,全区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人,已就业的****人,未就业的***人,就业率**.**%。做好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障和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全区推保对象为****人次,支出推保资金****万元,农村残疾人已100%享受了社会保障。
2、建设“阳光之家”、“阳光工场”等系列阳光品牌。创办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是市府、区府的实事项目,全区***家阳光之家吸纳了****名智障人士参加简单劳动、康复训练、特奥运动等活动,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简单劳动能力。今年我们投入***多万元完善了***家阳光之家的建设,还投入***万元建立了***镇、***镇、***街道等**智障人士“阳光工场”。现全区***家“阳光之家”、“阳光工场”共安排***名智障人士学员参与简单劳动、康复训练,其中女性学员***人。
3、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新的进展。今年我们对*岁以下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发放“阳光宝宝卡”***张,组织**批****名残疾人到市、区医院进行免费康复体检,有***名重残无业人员到寄养机构实现了寄养,审批***名白内障患者享受复明手术经费补贴。
4、实施开展20xx年度扶残助学“春雨行动”,有***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获得入学补贴,金额共计***万元,其中高中学生***人,大学学生***人。
5、做好07年世界特奥会***赛事的社区接待、食宿、交通、后勤等工作,并在***镇物色了***名****特奥运动员,通过两年的训练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特奥比赛,获得了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其中***镇女特奥运动员****超常发挥,获得了******和一块银牌,创造了特奥史上的奇迹,被载入史册。
残疾人联合会。
20xx年十一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9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