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掌握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的机会。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先回顾过去的工作和学习内容。学习一些好的总结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一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和新教育形式刚刚开始构建,这种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已形成当前教育变革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的新主人,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21世纪。新世纪社会更加迅速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社会是更加信息化的社会,信息量和知识传播渠道急剧增加,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的速度更加快速,科学技术将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世界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将更加广泛应用,进入学校,进入课程,进入家庭。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必须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特别要求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要拥有足够的信息,具有主动选择与使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积极主动、生活活泼、各有特色的全面发展。它是在过去的封闭的、保守的、单一的应试教育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开放的、积极的、中和的教育模式,是教育改革的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发挥好教育科研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先导作用。其最关键的.环节还应该在大力开展好教育科研上下功夫,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一、抓认识,造氛围,在创建科研兴教氛围上求突破。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科研,首先要提高全民,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为此,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教育科的重要意义,宣传教育科研的先进典型,使上上下下不断树立和强化科研兴教的观念。教育要改革,科研需先行,素质教育要向科研要质量,在全社会形成重科研、兴科研、搞科研的浓郁氛围。
二、选人才,建网络,在完善科研兴教体系上求突破。
建设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队伍,完善教育科研网络是推进教育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热爱现代教育事业的教育科研骨干,为他们出题目、压担子,使之在教育科研中大显身手,做出成绩。要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学会、教育学院、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能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吸收学校、社会甚至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形成全方位、大角度、立体式的教育科研网络,通过网络及时沟通信息,定期交流成果,不断推进广经验,以此推进素质教育科学、有序、快速、全面的发展。
三、攻课题,上水平,取得科研兴教成果上求突破。
选准课题,定好标准是开展好教育科研的核心和关键。如果没有课题的确定和标准的确定,教育科研就可能无的放矢,流于形式。因此,要适应素质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明确时限要求,提出质量标准,加大研究力度。我们认为,在近期内,针对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较多,但实践经验不足,特别是素质教育还没有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自觉行动。教育研究应该把研究课题和努力方向放在如何破解素质教育制约因素上,只有在这方面取得成果并推广应用,才能启动和推动全面素质教育。
四、靠政策,创环境,在形成科研兴教合力上求突破。
只有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和完备健全的组织体系,才能形成科研兴教的整体合力。
政策上,当前重点要建立科研兴教的激励创新机制和惩罚约束机制,对教育科研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人员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阻碍教育科研先进的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促进其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形成万马奔腾共同发展教育科研的可靠局面。
组织上,要层层建立教育科研的权威领导机构,设专人具体抓。同时,建立教育科研要作为各级教委的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就一定会形成教育科研的整体合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二
[摘要]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学与科研质量的提高。由于高等院校科研的特殊性,使得其科研管理不能完全按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经验进行。要保证科研管理有效的运行,就必须提高科研管理质量。其措施是加强科研团队自身建设管理、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管理、档案管理及科研经费管理等。
[关键词]科研管理;科研;高等院校。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必备的职能之一,其研究成果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工作动力及学生的就业。有效的科研管理,对提高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高等院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经费金额及项目种类在逐年增加。医学高等院校科研具有医学科研风险大、不确定性高、科学研究的探索性强、可控性比较差等特点,然而其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科研管理项目来源多,项目产品形成可转让的成果数量少,科研团队成员大多是由博、硕导师、教职工及博、硕研究生组成。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在吸取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着力从加强科研管理、提升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一、加强科研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是确保高等院校教学与科学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没有安全做保证一切将成为空谈,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首先,组织科研团队参与人员学习“保密法”,防止因泄密造成而造成的损失。学习四防安全以及其他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安全知识,建立极强的安全意识,使之时刻注意各种安全。我校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与安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环境保护及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并在实验室门与室内明显处贴禁烟标志及离开实验室时请关好门、窗、水、电的提示牌。其次,要加强对参与科研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在学习、参与科研的同时不泄密、遵守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树立安全意识,对参加实验的所有工作人员及本、硕、博学生进行安全防火演练以便应对突发事故,并且要实施应急预案。同时,实验室要有健全的、安全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及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确保教学与科研安全有序的进行,更好的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
二、加强科研团队自身建设管理。
高等院校的科研多采用分散式管理,不同学科和不同院系之间的科研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就难以组建一支全面的、优秀的科研团队。然而,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的前提和保障。科研人员的素质是影响科研项目质量的关键,科研人员业务能力是决定科研质量的关键内因。要组建、培养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不断更新工作作风和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第二,科研人员要定期进行学术交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进行学术交流,选派科研团队中的优秀人员带着实验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送到国内外先进实验室学习、合作研究与开发,拓宽知识层面,开拓视野,提升学术水平。第三,建立科研人员定期汇报课题研究进度制度,对阶段性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以此活跃科研人员的思维,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科研人员成为科研项目的“专家”,并且要时时掌握与项目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第四,建立科研自我评价及激励机制,对阶段性科研结果及个人的工作成绩进行自我评价,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实验方法与研究思路,增强主观意识,发挥其潜能创造性地工作,对工作业绩好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
三、加强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是保证科研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科研项目质量的必要途径。科研项目研究过程高水平的精细化管理,是确保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前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将促进以后科研项目的中标率,形成良性循环。要从根本上杜绝只重视申请立项、不重视质量的观念,狠抓科研项目质量,必须重视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管理。项目过程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的申请立项、启动、中期检查、进度监督、结题验收、成果转化等。申请立项时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及风险评估;项目启动时需对所有实验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实验检测指标的选择要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按计划进度进行检查、监督、验收,使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服务于社会。然而,现在的科研成果能够转让并形成产品的少之又少,多数只形成研究报告、论文、申请发明专利等。因此,项目研究过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保证项目科研成果能转化成产品的必经之路。
四、加强科研档案管理。
科研档案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与方法的总结并应用于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因此,
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科研档案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一部分。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参考先人的研究成果,取其精华,并将其融入自已的研究中进行创新。现在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保存在科研处或档案馆有诸多疑虑,认为不如自己保管安全、使用方便。科研档案是科研工作真实的历史记录,它的作用主要在于研究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教训的传承与借鉴。在研究阶段科研档案的作用不如参考文献、标准等效果明显,造成了单位对科研档案重视不够,忽视了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加强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管理,主要对科研项目申请立项、研究过程、形成的科研成果及成果申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技术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不能将这些档案保存在科研团队中或项目负责人手中,科研处或档案管理单位必须严格控制。科研档案的管理要分层次、分学科逐级分列,做到一目了然,便于调阅,科研团队与项目负责人不会再把档案保存在自己手中。再则,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各环节管理流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此来监督、规范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归档行为,实现对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
五、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化是现在乃至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将大大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并能降低管理成本。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等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联系在一起,形成开放的科研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还必将为高校科研规划的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高校科研信息网络化管理将提高科研信息统计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以及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加快信息网络化进程,有利于高校科研信息网络化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六、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学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遵循的是“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注重绩效”原则。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部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财务管理授权审批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地修订与完善,使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为单位的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科研经费由财务处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由项目负责人作为科研经费使用负责人。经费支出时需要有经办人、课题负责人、课题组长、科研处处长、财务处处长、主管校长签字方可报销的逐级签批过程,使科研经费的使用合里、合规、合法。总之,科研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与更新,从以上六个方面入手,明确所有参加科研工作的教职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医学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造福于人民而努力。
参考文献:。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三
x月x日—x日,我有幸参加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举办的xx市xx区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我聆听了xxx教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领导》、xx教授的《教师依法从教与学生安全的保护》、xxx教授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探讨》、xxx教授的《教育,我们追求什么?》、xxx博士的《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等讲座,使我在思想认识、理论理解、业务水平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听了诸位专家的报告,感觉豁然开朗,我被他们的睿智、幽默所感染。我敬佩他们乐观、进取的态度;敬佩他们平和的心态;敬佩他们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和专家们相比,不由地感到心中惭愧。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此有诸多感悟与大家分享。
感悟到做老师要有大爱之心。有人说,教师像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然而从全国优秀班主任xxx老师的身上,我却看到了不同的结果:她照亮了一批批学生成长的道路,也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之路。x老师用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为我们诠释了师爱的最高境界————公爱。让我们明确了一个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不是保姆,是亲人;不是孩子王,是大朋友;不是一般的老师,是人生路上的导师。
感悟到做老师要有恒心。听了xxx校长的报告,使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做教育要有恒心。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每一个生命之花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是每一位做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应坚持在我们的手中不让一个学生落后的信念。小学教师的工作是平凡而又琐碎的,但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就是伟大。我们有可能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度过我们的教书生活,但我们的每一天的工作却关系到千家万户,一个学生可能是教师的百分之几,但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你可能只教一个孩子一年,但是却关系到这个孩子的一生。
在学习期间,一共上过十位老师的课,感触最大的就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这几位老师中,我找到了共同点,一是幽默感,二是渊博的知识。说实话,没上课前,我就在想,听报告而已,有什么好听的呢?肯定又是照本宣科的东西。我记得在最后一天听xxx老师的课,因为5天紧张的学习我真的很想睡一觉,但是没想到,一听x老师的课就开始来精神了,很认真地听他解读人生,也很认真地做笔记。感觉他的过人之处就是他用抑扬顿挫的声音,用生动的事例,把他对人生的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而且他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乏幽默感,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中还体会到一些生活的真理。但是想想自己的课,课堂气氛,我觉得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幽默感,我要在这方面好好地努力!
在结业式上,教师们还说了自己这几天学习的体会。我不仅从专家的讲座中吸取营养,还从同行中找到不足。感谢北师大、感谢实验给我提供这样的好机会,我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学习、潜心研究、科学实践,力争做名师,追求细化的目标,不断反思,不辍研究,用发展的观点来要求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真正的实现有效教学,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和学生的沟通技巧,实现自己从“他主型”到“自主型”,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型教师”的转变。教育是一条让人懂爱向善向前的路,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从而保证它的科学和有效,努力吧实验人,让教育在大家的手中魅力长存。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四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有人研究过,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就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在《符读书城南》中写到“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俱嬉戏,不输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见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还有“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韩愈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人的成才全在于后天接受的教育,孩子小时候没有什么不同,有的孩子努力学习,肚子里面就会有丘壑。学与不学使它们逐渐分化为龙和猪,日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人只要不愿意做猪马牛,就要学习,多读书。所以,读书对我们一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读书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的去读书。因为如今图书资料浩如烟海,如果我们读书没有目的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读的书再多也没有用。我们有目的的读书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因为会获得明显的效果。苏轼早就指出:“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有了目的,就会有选择的去读书,读好书。浩如烟海的书籍,水平参差不齐,什么书都读,只会浪费不少时间,给我们带来麻烦。劣等书籍还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极大的影响我们前进的脚步。
读书有了目的,就要通过精读和泛读去不断精进。
泛读,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通看一遍,不是很追求深层次的理解。首先,我们掌握的数据越多,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就越全面正确。正所谓“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反之,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会片面不准确。泛读不仅有助于我们判断是非,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些论著水平的提高,其次,具有广博的学识,可以为我们从事专门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读,是区别与泛读而言的概念,指深入细致地研读。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精读的方法我觉得主要有:
1、把经典论述的句子找出来。
2、对书中的名词、概念加以界定(特别是一些关键的词)。
3、对该书形成的背景(或理论产生的背景)应有所了解。
4、归纳出基本观点和特征。
5、同类的事物要比较。
6、找出理论的体系结构和逻辑关系。
7、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操作、原则、步骤)。
8、理解典型案例。
9、分析其指导意义、可应用的领域、途径。
读书不能死读书。“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出自唐代章碣的《焚书坑》,读书人读得书越多,所受到的约束就越多,他们思想潜意识中,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等都是规范自身行为的规则。所以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三十年也成不了。所以,读书不能拘泥于前辈留下的经验,有根据的假设,小心求证。这样读书才有意义,才会有突破。不能被获得的知识所束缚,要敢于和过去的自己宣战,不被读书的条条框框所拘束,理论结合实践。
读书要思考,人们常把喜欢读书而又没有什么心得体会的人叫做两脚书橱,读书要能理解书中的意思,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要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否则书读的再多,也无济于事。学有所得的关键在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要结合而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能纸上谈兵。衡量读书时是否思考的一个重要标识是看你能否提出问题,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你读书是动了脑筋,就会有收获,不思考当然提不出问题,也就无从收获。现代学者也认为能否提出适当的问题,是学生思考与否,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志。
读书要有怀疑的精神,要敢于对前辈所做出的结论提出质疑,孟子就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然,并不是说所有都要提问题,要有针对性提出问题。当读书的时候,发现书中所描述的和自己生活中其他方面接受到的知识有差别,甚至相反,就不能以书中所写内容为准,就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送人郑樵谈到:“因疑而思,思而得。”持有怀疑精神,这样才会有所得。
总之,读书是获得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不读书便会使人浅薄粗鄙,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五
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教科研论文的一般写作方法,用理论能够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个懂科研、会研究的学者型教师。
教科研论文就是“道前人所未道”。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和讨论问题的文章,表达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教科研的显著特点,必须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针对性。问题的提出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出发点,解决问题是教育科研活动的终结。
教科研论文尽管其论述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其最基本的要素有三个:一是论题,即真实性需要被证明的命题、观点、看法和发现,这是论文的核心。目前人们对论题和论点这两个概念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我在这里将他们稍加区分一下。论题可以说是真实性尚未经过证明的观点,论点可以说是真实性已经被证明了的观点。在论文中论题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后果及其对策”,就是需要研究之后得出结论。二是论据,即证明论题的根据和材料,这是论文的基础。论据必须真实充分,这样才能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论据可以是在实验、调查、观察和模拟中获得的材料,也可以是文献中的材料和经验事实,还可以是已经被证实了的原理、定义等。三是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论据必须合理严密,不能牵强附会和出现漏洞。
三、选题和选材。
1.选题。选题就是精心筛选之后确定下的研究课题。选题是科学研究活动迈出的第一步,是每一项研究工作的起点。选题直接关系到这一项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是成功还是失败,成果是大还是小,价值是高还是低。选题关系到整个研究工作的进程,是科研活动开始阶段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科学史表明,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善于选题。许多科学工作者都认为:正确的选题等于科学研究任务解决了一半。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选题必须遵循“价值、创新、可行、准确”的原则。特别强调创新的原则。科学研究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过程。创新的选题,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时代感。如,“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即是。二是内容新。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反思”、“研修一体的运行机制”等课题。三是角度新。教育科学研究选题不应盲目的“赶时髦”、“挤热门”、搞“一窝蜂”。对于较热门的,别人已经研究得比较多的课题,要经过周密地调查研究、认真地思考,从新的角度去挖掘,赋予新意。如《教师的素质》,很多研究者正在认真地研究着,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提出“教师的培养、选拔、聘任、考核、评价、流动的系列研究”作为选题。《学习兴趣的培养》已经作为很多研究者的选题。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提出“厌学问题的研究”作为选题。
《韩非子.喻老》中说:“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2.选材。选材是写好论文的基础。选择材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是真实。真实是教科研论文的生命。《中国青年报》写了这样一篇文章《瞧,这把摧残青少年的‘斧子’》。文章说:“学生在学习上拼体力、拼时间,身陷书山题海,长期‘负荷超载’,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拿南通市今年参加高考的某校考生体检情况来看,考生体质下降的情况令人震惊。参加体检的247名考生,身体完全合格的只有63人,占25.5%,其中因近视眼而限考的比例比去年增加11.8。...由此可见,说片面追求升学率害死人,绝非过甚之辞!”这篇文章为教育决策机关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可信的依据。如果材料是虚假的,那末论题就会毫无意义。6月,北京电视台曾报道了“纸箱子当包子馅”的新闻,闹得社会沸沸扬扬。结果这则新闻是假的,制造假新闻的记者被绳之以法。
二是充分。材料要能够从各个方面证明论题。比如学生课上质疑,老师选了两个材料。小学语文有《乌鸦喝水》一课。证明乌鸦动脑子后,喝到了水。可是,学生经过实验不是那么回事,用瓶子装上半瓶水,然后往瓶里装石子,水不但没增高,反而减少了。这说明道理和真理还需实践的检验。高中语文《失街亭》一课,引起学生思考。街亭失守,应由谁负主要责任这一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说是马谡。但有的学生开始认为是诸葛亮。这时,老师要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两种观点各不相让,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终于达成共识:街亭失守,马谡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从决策者角度看,孔明决策失误,用人不当才是丢失街亭的根本原因。
三是典型。材料应当具有普遍意义,具有代表性。比如改变教学方法,教师选取一例。国外有个学生用一年时间背诵圆周率,能背到小数点后100位,曾轰动一时,这个学生被誉为天才。北京大兴区一个年仅6岁的小姑娘许佳文,能将圆周率背诵至小数点位,他甚至能倒背如流。《北京科技报》.9.28.中国的教师改变一种方法,结果缩短到一个月或更短。他把这100位数字划分10组,每10位数一组,先一组一组的背诵,这就容易多了,再把这10组数字连起来背诵不就成了吗?还是中国教师聪明。
四是新颖。材料应当是鲜活的,是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如果是别人经常用的材料,我们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来,也是可以用的。比如,学生确实存在个性差异,学生的智力、能力有差异,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现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面向有差异的个体。理论上说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每个个体的学习质量。
然而智力发展有四个明显的质变期,教师要清楚。
5.5---6岁,是智力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
小学四年级,是智力发展的又一个飞跃期。以抽象逻辑成分为主要形式。
初中二年级,是智力发展的又一个飞跃期。以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高中二年级,是思维和智力活动的初步成熟期。
据北京市一些中学的调查,发现高一学生的智力变化较大,高一入学考试的尖子,经过半年或一年后不一定仍是尖子,有的甚至显得比较平庸;而高二以后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日趋稳定和成熟。凡是高二发现的学习尖子,绝大多数都能保持;省市重点的高中毕业时的学习尖子,约有80%以上在上了大学之后,仍是学习尖子。
四、拟定提纲。
论文的提纲是撰写论文的依据,是论文的骨架。拟定提纲是谋篇构思的具体化和语言化。提纲可以使文章通篇一致,首尾贯通,强调重点;它可以把所想到的内容以最简洁的语言形式物化到纸面上,使自己可以通过眼睛直观的检验这些设想,看看是否弄清楚了要谈的问题;可以推敲各种关系,看看思考得是否严密。此外,提纲还可以供人讨论,以帮助自己修改不足。所以,拟定提纲也是写作论文必不可少的一步。
常用的提纲有以下4种形式:
1.句子提纲。句子提纲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用句号结尾。理想的句子提纲里的每一句话,都应是正文定稿里每一段的基础。这种提纲内容明了、完整,不仅可供自己写作时使用,而且可供别人提意见时使用。
2.标题提纲。标题提纲是用一系列名词或短语列出每一个问题、每一段和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有的短语可以作为部分的小标题。这种提纲容量大,概括性强,但别人一般不容易看懂。
3.段落提纲。段落提纲是写出每个段落的内容提要。这个内容提要将成为正文定稿时的主要内容。这种提纲内容更完整,意思更明确,很容易变成初稿。
4.图表式提纲。图表式提纲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提纲,它是用图表中的词语、线段、箭头和符号,表示论文的层次结构和顺序的一种提纲。这种提纲的容量大,而且可以反映各种各样的关系和联系,但别人不易看懂。
在实际运用时,有些人综合使用上述提纲的形式,该用句子的地方用句子,该用标题的地方用标题,该用段落的地方用段落,该用图表的地方用图表。列提纲的时候,一般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细,一层层思考拟定。首先是搭大的框架,再考虑每一部分的层次,然后在各层次下列出段落要点和事例,最后在提纲的各个大小项目之下记一些需要的具体材料或索引,以备行文时使用。
五、撰写初稿。
当拟定好提纲之后,就可以撰写初稿了。俗话说:文无定法,但选有定则。这个则,就是自己的特点、风格。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写论文是静下来的学问,该动手时就动手。鲁迅先生写文章讲究八个字:凝思集想,一挥而就。撰写初稿首先要注意按照提纲一气呵成,不要中途停顿,不要为了调整结构、修改某句话或挑选合适的词而搁笔,因为撰写和修改是不同性质的两件事,不宜同时进行。一些初写者往往中途写不下去了,就是这个原因。因此,一气呵成是撰写初稿的一条重要原则。
撰写初稿还要明确论文的格式。论文一般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题目即题眼,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要用最少的文字告诉读者所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使人一目了然。一个好的题目一般应达到以下四个要求:一是能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二是要鲜明、醒目;三是要简洁、精炼,如题目过长,可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四是便于分类,要使人从题目中能看出论文属于什么学科范畴。如《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把同伴学习体验的.工夫做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实践研究》。
2.摘要。就是内容提要,就是将论文中主要的内容概括出来。它的作用是使读者看后能了解论文的概貌,吸引读者看下去。它虽然放在论文前面,但往往是最后写成的。一般说来,对摘要的要求是短、精、特、完整。短,就是文字简短,通常是以二三百字为宜;精,就是准确精炼,能将全篇的主要内容浓缩起来;特,就是要反映论文的特点和特色,吸引读者;完整,就是能独立成篇,相当于一篇短文,有严谨的结构和很强的逻辑性,反映一个完整的内容。
3.引言。又叫序言、序论或导论。写在正文之前,像一出长剧的序幕。一般说来,引言用以说明写作的目的、研究的经过和研究成果的意义,并提出中心论题。读者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研究水平的高低。引言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指出前人作了哪些工作,还有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进展到何种程度,从而说明自己的研究目的。二是提出中心论题,阐明自己对解决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自己有什么新发现。三是简介自己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研究的过程。四是说明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写引言时,要求简明扼要,切忌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4.本论。本论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它是表达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这一部分主要由论证组成,就是用真实充分的论据通过一定方法证明作者提出的论题。论证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论点是怎样得出来的,而且可以使读者更加相信论题的正确性。在论证中,应有一些过渡和衔接,应有一些说明和解释。
写这一部分时,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是眉目清晰,要有条理性。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庞杂,容易眉目不清。二是要有逻辑性,要遵循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判断和论证等。三是要符合认识规律,要由浅入深,跳跃性不能过大,必要的地方加小标题。四是要严肃对待数据和事例,必须实事求是。数据和事例应当真实,具有代表性和充分性,绝不能任意更改数据和实例,去凑合某种观点。应使读者通过这些数据和实例,也能得出同作者一样的观点。五是要精心设计和制作图表,图表要概括明了,使人能看懂其中的意思。当然在写作时允许有作者个人的风格,但以上五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的。
5.结论。当论题被充分证明以后,所得出的结果就是结论。结论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是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处于点睛的地位。结论必须经得起同等条件下的多次验证。写作结论时,要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明确,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的词语。如果得不出明确的结论必须指明有待进一步讨论。
6.讨论。就是对结论的探讨。应写出结论适应的范围和运用结论的条件,以及结论的局限性。还应写明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尚未解决需留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有时还可以写一些体会,以对别人进行启发。
7.列出参考文献。篇后应附参考文献,其目的有四个:一是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二是表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知识产权);三是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四是反映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程度,便于读者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参考文献应当是作者直接阅读和引用的,要有准确完整的出处,以便查找。
六、精心修改文章。
认真修改是写出好文章的重要环节,应当记住: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只有认真修改才算真正进入了写作。刘勰xie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文章频改,功夫自出”。《宋诗纪事》记陈知默一联云:“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后改成“平地风烟横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原诗的“飞”字用得比较一般化,改成“横”字,不但说明白鸟在飞,而且还表现了空间、风力和白鸟之间的关系,更准确的描绘了白鸟飞翔的形象。王安石的诗《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之所以比(过、到、入、满)为好,就在于它活现了江南春天生意盎然的秀丽景象。这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修改论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容,二是表现形式。对于内容的检查修改当然是重要的,但表现形式也不可忽视。修改的顺序应当先检查、思考后在动笔修改,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后小。这就是要先检查文章的内容是否有意义,中心论点和论据是否正确、全面、深刻,论证是否合理、严密,然后检查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修辞的问题;先检查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内容和形式是否一致,然后检查某些材料是否应增删,材料的详略和位置是否得当。在经过检查寻找出毛病之后,就应当从通篇的角度思考如何修改。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应当考虑,某一个地方的改动对全篇和其他地方会有什么样影响。考虑成熟之后,在动笔修改,以免顾此失彼、只顾局部不顾整体。
修改论文时,常常需要通读几遍,不能希望读一遍就能发现所有的毛病,细微之处见本领。
论文的具体修改方法有:改、增、删、换、移。改就是改动、改写。如果发现观点和论证不清楚,就应改动,甚至于改写。增就是增加,补充。如果发现材料不足,论据不充分,就应增补。删就是删繁就简。应把文中多余、重复、冗长的段落、句子、词、字抹去,毫不可惜。换就是更换。如果发现文中有用得不准确的材料,或者表达不正确,用词不当,就要调换。移就是移动、调整。如果发现文中段落和材料安排不够恰当,或者内容顺序排列不恰当,就应改变位置,进行调整。
修改论文应当立足于自己修改。当然可以征求学者、专家和同行的意见,但是对于他们的意见绝不能盲从,要消化和斟酌。一篇优秀的论文既要博采众长,又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搞科研需要坐冷板凳,写文章需要冥思苦想。但是,知识的根是苦的,果实却是甜的。最后用王国维的三种境界共勉: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愧,为伊消得人憔悴。3.夜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六
教师专业化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土壤。教育科研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存在的问题。
科研意识是科研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强烈的科研意识能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淡薄,对科研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为科研就是写论文评职称,有些教师则热衷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觉得能做些科研工作是在向“名师”迈进,有的则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搞科研是额外负担。
一些教师缺乏基本的教育科研理论、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在知识储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撰写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方面差强人意。
在资料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方面,一些教师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获取科研信息资源,对互联网的利用基本只限于使用搜索引擎,对收集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筛选和使用。据调查,教师对收集来的资料,感到无从下手的比例为11.66%,采取拼接方式进行处理的比例为66.30%,能够熟练驾驭资料的比例仅为21.74%。
搞学术科研型必须抵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部分小学教师虽然知道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但是对科研或望而却步或浅尝辄止,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勇气。
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为科研与考试成绩、升学率的关系不直接,耗时长、见效慢、与学校当前相利益矛盾。有的学校领导则是对教师没有足够的信心。
学校除上级行政部门布置任务外,很少安排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由于得不到重视,科研活动需要的时间和科研环境便得不到保证,日常教学任务与科研发生矛盾,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无暇顾及科研。学校缺乏科研经费和文献资料,没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协同研究的科研合力的科研氛围。
二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培养的对策。
重视培养和提高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使教师科研能力与小学教育协同发展,已成为影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因素。
1.要树立从事科研的信心。
从事科研活动,要能忍受寂寞和挫折,磨炼良好的自制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最初从事科研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避免直接从事难度较大的课题,首先培养科研兴趣和科研信心。
2.要转变对科研的认识。
第一,教师要克服认为科研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通过学习,了解各类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学习,关注和收集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逐步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
第二,学校要提高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科研是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不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校发展。学校在新教师入职教育培训时,要增加科研的培训,鼓励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化。
3.要提高科研能力。
第一,提高信息搜索素养,拓宽消息获取渠道,充分利用网上大量的免费教育网站、教育类论坛、数字化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来获取科研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对资源的鉴别、筛选、利用和评价能力。
第二,通过专家辅导和自学方式,提高课题选择、项目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深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理论知识。
4.学校要改善科研环境。
第一,学校要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在科研制度建设、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尽量提供保障,如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增加更多图书和数字化资源。
第二,制定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与奖金、福利、待遇等相结合,同时将科研与精神层面的荣誉感等相结合;将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业务评优挂钩,促使教师从自身发展需要去关注科研。
第三,学校应多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加强教师的文字功底,以便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为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写作基础。
5.提倡“校本科研”策略。
门或年级组的作用,敦促每一位老师参与研究,加强教师的互助合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琼、王恒.小学教师的专业生涯发展类型:一项聚类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7)。
[2]林宇.福建省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7)。
[3]武向荣.教师科研绩效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6)。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七
包括:1.科学问题的概念、结构及分类;2.科研选题的概念、分类及意义;3.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区别与联系。
二、科研选题的来源。
包括:1.从现实生活中选题;2.从理论研究中选题;3.从学科渗透、交叉中选题;4.从学术争论中选题;5.从文献的空白处选题;6.从各级“科学发展规划”中选题;7.从他人已有课题的延伸中选题;8.从改变研究要素中选题;9.从直觉思维、意外发现中选题。
三、科研选题的原则。
包括:1.需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5.优势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7.经济性原则;8.效益原则;9.学术价值原则;10.远近发展相结合原则。
四、科研选题策略及方法。
包括:1.科研选题策略;2.科研选题的方法。
五、科研选题的程序。
包括:1.定方向;2.定任务;3.定课题;4.课题名称的确定;5.选题计划的制订。
六、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简介。
包括:1.科研论文概述;2.科研论文的特征;3.科研论文的类型。
二、科研论文基本格式规范。
包括:1.题名;2.作者及单位;3.摘要;4.关键词;5.引言;6.正文;
7.结论;8.致谢;9.参考文献;10.附录。
三、标题拟定方法与技巧。
包括:1.标题的基本要求和规范;2.拟定标题的方法与技巧;3.拟定标题常见错误分析。
四、摘要写作方法与技巧。
包括:1.摘要的内容;2.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3.摘要类型的选择。
五、关键词选取方法与技巧。
包括:1.选取关键词的基本规范;2.选取关键词的顺序;3.选取关键词的技巧;4.选取关键词要注意回避的常见问题。
六、引言写作方法与技巧。
包括:1.引言的基本内容;2.引言写作的基本要求;3.引言写作常见问题。
七、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包括:1.综述的正文写作要求;2.专题研究论文的正文写作要求;
3.设计类科技论文的正文写作要求;4.正文的写作要点。
八、结论写作方法与技巧。
包括:1.结论的内容;2.结论的格式;3.结论的撰写要求;4.撰写结论的常见问题。
九、参考文献著录方法与技巧。
包括:1.参考文献的定义;2.参考文献的目的与作用;3.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与原则;4.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
十、署名、引用与注释规范。
包括:1.署名规范;2.引用规范;3.注释规范。
1、多阅读,多摘抄,多练习是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一定要多阅读自己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要学会有规律的总结和分门别类的收藏;当你到写作阶段的时候,就不能简单的要求我知道这篇文章讲什么内容,而要进一步理解这篇文章的精华在那里,作者是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的,用了哪些经典的表达方法,要把其中自己要用到的句型,表达方法抄下来或做上记号,然后比较多篇文章对同一个问题的表述,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适合你文章情况的表达句型,简单的说就是先模仿而不是创造。摆10-20篇类似的文章到一起,去仔细琢磨,肯定比自己关门苦想要有用的多。
2、在论文写作前之前,要花大量时间去构思。走路,吃饭的时候也去想,自己的创新点在哪里,有哪几个关键词;自己还不清晰的问题,要不断和别人讨论,当思路逐渐清晰的时候,写下几个关键词,把文章的结构、框架初步理请,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花上几天时间去成文。
很重要的作用。
4、对文章写作而言平常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学会去写综述,这也是积累的重要表现,就自己相关的研究领域,在阅读了50-100篇文章后就可以去总结其各方面的进展,并提炼新的科学问题。这不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帮助(有利于你看清发展的前沿),对你的论文写作也有帮助(有利于写研究进展)。当然写的好的,还可以拿去发表。把自己科学研究的结果用科学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向同行们介绍最新的进展并接受同行的批评或建议,是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
撰写科学论文尤其是撰写一篇好的科学论文对每位科学家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迎接挑战的最好办法是在掌握基本规律或方法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不段训练。这里我把我了解到的一些皮毛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以后在撰写论文的时候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八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教学活动;提问。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20xx年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20xx年10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20xx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xx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啰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九
新时代要求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对所从事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对所从事专业的理论有基本的整体性的把握,熟练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和技能,具有顽强拼搏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独立地和协同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与科研工作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在教学型大学里广泛开展科学研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对培养“能吃苦,能协作,能创新”的“三能”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科研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科研是一项实践活动,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领域有关的科研活动,有利于将其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逐步培养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能力,提高科研实践能力。
1.2科研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知识不断加速积累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知识的拥有和掌握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即使是最博学的人,其终身所学也只是知识的极小一部分。因此,在知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学习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在于掌握不断获取知识的本领。学生参与科研过程中,常常会遇上课堂上从未学过的新知识、新技术,需要翻阅相关资料,反复思考加以解决。因此,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学会求知的平台,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科研活动,是一种以科学研究促进和带动学生的实践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5]。学生的学习从课堂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以探索、发现、发展为基础的主动学习,能更充分地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
1.3科研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
专业兴趣对大学生学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也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亲历了与专业相关的科研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体验了其中的成就感,便会使学生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强化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
1.4科研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科研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勇气。同时,从实验资源的共享,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启发,到共同完成科研课题,都是一个需要学会与人合作的过程。所以,科研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高质量应用人才的途径。
2.1实行导师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从低年级学生入手,实行导师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可加强学生的实验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长期的、有目的性的工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会教师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从事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了解更多的、最新的学科知识,增加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能力;培养与人合作、踏实肯干的精神。使学生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近距离接触本科生的机会,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知识结构及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自身行为修养。
2.2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随着对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部把学生科研活动纳入了教学评估体系,可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和教育部对科研促进教学的导向。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模式。这类项目的实施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其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实验的结合,经过科学研究和创造的磨练,能够不断的实现自我完善。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支持的力度,依照学校的实际情况逐年增加这类项目的数量和资助经费,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最终形成实践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氛围。
2.3重视毕业论文工作。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计划中都有毕业论文(设计)实习阶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担负技术工作的能力,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毕业论文是对本科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6]。该环节的教学是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过程,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准,更体现了时代的要求[7]。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借此培养学生独立性、创新性和实验综合能力。同时,应明确毕业论文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会某一种具体的技能,而是教会其如何去进行科学研究,做到真正“授之以渔”,而不是仅仅“授之以鱼”。因此,毕业论文工作要强调完整性,包括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药品仪器的准备、具体实验过程以及后续的表征、应用研究等等,最后完成论文并进行答辩。当然也包括与实验指导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和探讨[8]。为充分实现毕业论文完整性的目标,可采用导师制,让学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以导师项目为依托的办法,保证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场所和所需仪器、设备和材料的提供,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全程监督和指导。同时,可考虑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延长毕业论文工作时间,避免学生考研、找工作与毕业论文完成时间的冲突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3.结束语。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障。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开展科研促进教学的改革思路不仅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于一般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由于科研起步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资源和教师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学校的政策指引,科研条件的改善,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般地方高校教学与科研会更加和谐地发展,相辅相成完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提高学校总体办学水平。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十
作为教师,为保证儿科护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建立实训操作考核制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老师在常用儿科护理操作实训课示范教学中讲解考核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每项操作考核的要求。平时实训课随机抽取学生考核,其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期末每个学生抽签进行操作考核。平时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占儿科期末总成绩的30%—40%。考核制度的建立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实验课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发现问题,自己探索,动手又动脑。同时,丰富老师的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实训教学,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对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
2注重素质教育与人文关怀。
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在操作过程中,须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对患儿有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护士应掌握娴熟的穿刺技术,专业技术操作时架起患儿及家长与护理人员的桥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是一种重要的护患沟通方式。为提高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我们将儿科护士的特殊素质要求教育作为实验课前的必修课,使学生明确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必须对儿童的`健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尊重儿童,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婴儿模型上操作时表现出高度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良好品质。
3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与时俱进,改进实训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训课的质量。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时,理论教育与实训教学同等重要,两手要抓,两手要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易发现问题,老师可以及时纠正。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充分的掌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丰富实践内容,更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往实训教学中,学生们只是单纯的看老师操作,而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空有一腔理论知识,而不知如何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所谓的实训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她们的创新思维。所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训课时教师讲清每项操作要领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边看边指导;然后让学生上台回示,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多应用不同的实训课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同事极大提高了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综合技能及学习效果。实训课的强化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真正发挥了实训课的教学作用。
4结语。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是中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做好了,也就在学生的理论与工作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同时对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应该用创新的思维建立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儿科护理技术人员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十一
论文摘要:幼儿园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多样性,以培养适应幼儿园需要的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科研素质。
对幼儿教师科研素质的再度重视,源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深入开展的直接动因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而是幼儿园自身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是对“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新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同,也是教研理念从传统学术性研究到现代实践性研究的转变。
一、幼儿教师职前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职高专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来源地,有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打造他们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一)走向生态的学前教育观。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教育理论也被大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理论也从“对科学教育的崇拜到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再是没有批判的将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都当做“先进理念”顶礼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的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适应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课程。而这些必须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二)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观。
从后现代视角,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劣已从质量话语——客观统一的质量标准到意义生成话语——教师的教学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意义。通过观察、纪录、对话、解释、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个儿童,选择适宜于每个儿童的个别化的活动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生成自己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嘲没有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幼儿教师是无法实现教学有意义的。
(三)园本教研的新要求。
园本研究是基于本园的实际,基于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并与研究共同体一起构建一种多样性、平等性、批评性和境遇性的对话文化。它更多关注的是实践研究,意在通过教师的反思来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有意义。它面向的是全体幼儿教师,而不是个别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教研不是幼儿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个想提高教育质量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素养之一。
二、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途径。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或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经验模式借鉴。他们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特别是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学前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据对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幼儿教师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科研方。目前开设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院校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譬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内容多量化研究、少质的研究,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课程评价上多采用笔试考查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识记程度,等等。这些影响了教学的效益,成为制约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学前教育事业要向纵深发展,必然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而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幼儿教师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机构,不仅要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课堂中,而且要改革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评价培养成效的标准。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制定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把培养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本无可厚非。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既应区别于中专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一线幼儿教师,也应区别干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一研究型的幼儿教师。因此,建议高职高专把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早教机构和幼儿园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初步研究能力”定语的加入,既高于中幼的培养目标,又低于本科的培养目标,切合高职学前教育的实际,有利于制订教学计划,把科研素质列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必备素质结构中,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落实在教学中。
(二)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前教育科研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依据幼儿园园本研究的需要、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而不是本科院校前教育科研方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和教学要求的降低。
幼儿园园本研究最迫切的需要是幼儿教师会观察、纪录、参与、解释、对话、反思、叙事,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开展行动研究,积累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性智慧,成为研究性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家”。
因此,“在未来,质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研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时不可能脱离背景,任何问题都跟该问题有关联的各种生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质的研究方法具有的自然主义的探究方式、描述性的叙述方式、解释性的研究理念和人性化的研究过程特征与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敏感性、动态性和独特性有着内在的适应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嘲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也适合做质的研究。她们大多有高中文科的学习背景、女性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她们“天生就是和行动、应用型研究联系在一起。她们拒绝接受现状,旨在导向社会乃至个人的改变。因此,质的研究方法应成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在目前出版的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中,适合的较少。以科学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的杨世诚主编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为例,只有4节内容介绍了观察法、教育叙事法、访谈法、头脑风暴法,仅仅用了27页的篇幅,占总篇幅的十分之一。此教材还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高职学前教育的配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出版的刘晶波主编的前教育研究方法用了7章(共14章)的篇幅专门介绍了质的研究,罗列了常用的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作为教材。但仅仅依赖于此还不够,还需要参考大量的书籍资料。譬如,在学习纪录法时,可以参考己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己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这两本书。
任课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幼儿园,参加幼儿园的园本研究,在给幼儿教师做专业引领的同时,收集大量的最新的研究案例,充实到教育教学中,以丰富课程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做科研,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科研理论。因此,应打破求完整、求系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观念,建构一种做中学、求实效的行动体系的教学观念,以某种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任务的完成为驱动,带动学生的做和教师的教。
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任务。譬如,如何确立研究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做调查研究等,如何运用观察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这类任务是独立的、是具体的,可以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逐步学习掌握的。另一类是系统任务。即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去完成一项质的或是量的研究。这类任务的完成需要在学习了多种方法之后,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个研究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在具体任务的教学中,可采用展示案例——共同探讨——仿做研究——典型解剖——再做研究——形成作品——上交存档这样的教学流程。譬如,在学习访谈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完整的访谈录音做示范,然后结合范例与学生一起探讨访谈的程序和技巧,再由学生自己确定一个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并录音。老师从学生上交的访谈材料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剖,并让学生交流访谈经验、学习教材中有关的内容,然后,学生再次进行访谈,并把录音材料作为平时作业上交。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亲自动手“做”研究的目的,培养了她们从事实际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并带动了相关科研理论的学习。
在系统任务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能力强弱搭配的原则,确立以3~4人为一个小组的“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这既是系统任务完成难度大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幼儿园“研究共同体”组织形式的需要,是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和开放的研究心态的需要。虽然系统任务的完成往往在学期末,但研究小组要早建立、研究任务要早安排、研究活动要早开展。系统任务的选择既可以做质的研究、也可以做量的研究;既可以做幼儿教育方面的课题,也可以以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行动研究的其他成果,但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譬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问题,确定一个较为中长期的研究课题,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工作进程,定期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既可以改变她们的行为,给她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变化,也养成了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品尝到研究的乐趣。
(四)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课程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指挥棒”。课程评价的标准又是以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为依据的。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学生是否会“做科研”,是否学会了多种科研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多样化的科研成果。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以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为依据。在平时教学中,把学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后进行练习的作品收集起来,建立她们个人的作业袋。教师借鉴实物分析的方法,发动学生自评,梳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动学生互评,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最后由老师综合评定出出时成绩。
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小组系统任务完成的成果为依据。研究小组在全体同学和学前教育研究室全体教师面前展示研究成果,并对师生提出的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答辩。由全体教师按照研究成果的价值、答辩效果给小组以总的评价。再由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小组成员在成果和答辩中的贡献做出个人的评价,以此作为学生个人的期末成绩。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并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幼儿园所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幼儿教师。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十二
生命教育提倡从生命中学习,是一个终生受用的人生哲学,生命语境下的幼儿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进行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准备,迎接教学与挑战。艺术一起较强的感染力与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主题,如果没有艺术学科对生命教育的体现,生命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所以对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进行重点探究十分有必要。
一、我国艺术教育与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从我国的生命教育具体情况来看,生命教育隶属于德育,研究德育往往围绕着生命的主题开展,不少研究者都从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等教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20xx年,生命教育理念正是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以生命的角度对待教育,以生命统领教育,以生命健全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正是步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领域。21世纪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重视教育回归生命,而我国的学前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命教育仍然处于空白阶段,不少学前教育者试图通过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采用生命教育模式。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主要起源于近代,以古代艺术教育萌芽、近现代学校艺术教育与师范教育为基础,慢慢发展而来的。学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而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教师帮助儿童利用感性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而是通过艺术使儿童更好的展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培养其审美观念和意识。但是,技术理性与工具主义是影响人类思维的主要因素,并且已经渗透到儿童艺术教育领域,使儿童艺术教育也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影响。另外,儿童艺术本身也受异化影响,逐渐被商业化与庸俗化,儿童艺术的独特性被产业化与标准化。
二、提升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学策略。
(一)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二)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深厚的哲学根基,根据人的生命特征,从儿童的生命出发,采用恰当的系统性教育,激发其生命意识,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儿童生命的整体性,健全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命,还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追求生命为本体,尊重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为前提,以人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生命的意义已经死亡进行解读,对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确立依据,对教育过程中忽视生命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构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三)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多层次认识的教育,包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等。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真爱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创造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儿童关注自身的命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要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与价值,应该对其多层次方面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三、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总之,在学前艺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科学合理的在生命语境下开展学前艺术教育。根据生命教育的本质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科研与写作论文篇十三
1.进一步完善规范压疮管理。
合要求不予申报,特殊情况另作考虑;申报后如发生院内压疮应严格审核,实行床边查房制(查房人员为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基护组长或副组长),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属于不可避免因素,否则予以责任追究。
(2)进一步规范了压疮资料整理:按月收集,每月有汇总分析,年底汇总装订成册。
(3)进一步推广使用了预防治疗压疮的新型材料和方法,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对压疮预防的认识及处理技能,减少院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压疮的治疗效果。
(4)组织了床边护理查房及压疮会诊。
2.对小组成员进行了专业系统的伤口护理知识培训;同时在全院范围内举行了伤口护理知识普及培训。
3.及时向临床科收集有关伤口护理方面信息如文字资料、图片信息室传播。
4.负责监督、指导全院临床科室伤口护理工作,提高了我院伤口护理质量。
5.及时进行了工作反馈与总结,不断改进工作。
存在的不足:
1.没有建立健全全院伤口管理组织网络体系。
2.没有培养伤口专科护士。
3.图片资料搜集不完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0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