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6:34:19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1-29 16:34:19     小编:GZ才子

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使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一

1、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读出节奏和歌词。

3、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歌曲《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儿歌。歌词中“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乃哟嗬”等衬词表达了热闹的场面和快乐的气氛。这首儿歌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本课歌曲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在教学时要时刻围绕土家族的民族特点,并将这一特点贯穿到全课的教学中。

如:学土家语;学摆手舞等……运用故事式的教学方法,将诸多内容联系起来,使本课各项教学具有连贯性。首先,节奏练习中,以拍电报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技能。听辩1、3、5音高处的教学,采取了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带领学生理解1、3、5的音高不同,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读谱知识产生兴趣。接着又以极具民族的土家语进入新课教学,将新学的“乃哟乃”和“乃哟嗬”一直延续到本课教学的结束。最后又模拟社巴节的欢乐气氛,加入打击乐器,使学生通过表演、唱歌、伴奏等形式都参与进来,使整堂课由始至终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

多媒体课件、音符和节奏条、各种打击乐器。

一、师生问好。

师:1234|5—|同学们好。

生:515|515|5432|1—‖(前面两个1是高音的)老师好老师好老师您好。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这只“大公鸡”代表哪儿吗?(中国)那老师有几道问题想考考你们: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个)。

(2)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汉族)。

师总结:对了,我们汉族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主要分布在湖南一带(指地图),名字叫做土家族,大家想去吗?(想)那就让我们排起队伍,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向土家族出发!(随《乃哟乃》音乐做律动。)。

三、节奏练习:

节奏条:xxx|xxx|xxxx|xxx‖。

1、先找学生试拍,教师纠正。

2、集体拍、分组拍(1、3小节一组,2、4小节一组)。

3、拍电报游戏:将学生分成组,按顺序每组拍一小节,依次类推。

师:同学们拍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拍出密码,去拜访土家族吧!

四、播放幻灯片:

土家族的风俗文化相关图片。

1、图片内容:土家族的服饰、吊角楼、工艺品、摆手舞、社巴节……。

2、师随幻灯片的播放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师:大家快看!这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服装,漂亮吗?这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山寨,真是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好地方;这是他们的住房——吊脚楼;这是土家族名扬海内外的手工艺品——织锦;看!土家姑娘在采茶;这是土家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土家族的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摆手舞,多热闹啊!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土家族人在以古老的形式庆祝丰收呢!

五、视唱练习:

1、走下座位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草莓长得低,茶叶在腰间、橘子长得高)。

2、通过采摘,你们有什么发现?

3、你们听,它们还会唱歌呢!(草莓唱do,茶叶唱mi,橘子唱sol)。

4、随琴唱一唱do、mi、sol的音高。(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

5、每组用“xx。

x”的节奏任意将1、3、5三个音搭配,师弹琴带领学生唱一唱。

六、新歌教学:

(一)初听歌曲,感受土家族特有的语言风格。

1、多媒体播放《乃哟乃》课件。

2、师:你们听到歌中土家小朋友在向我们打招呼吗?他们在说:“乃哟乃!乃哟乃!”

3、简介: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我们也学着说一说。(可用“乃哟乃”随意指学生过来。)。

4、师: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象“乃乃哟”和“乃哟嗬”,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今天,你来到了土家族,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要喊:“乃哟嗬!”(师领说,生齐说)我们一起学这首歌,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喊:“乃哟嗬!”

5、师有节奏地教读歌词。(两遍)。

6、齐读。

7、师生分读。(学生专门读红色区域,烘托热闹快乐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

1、随多媒体课件哼唱歌曲。

2、观察曲谱中红色的音符有什么共同点?(曲调一致)。

3、师生合唱曲谱。(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

5、分组唱。(其中一组唱红色区域,要唱出热闹欢快的气氛)。

6、随多媒体课件学唱一遍。

6、随伴奏面对面拍手演唱。

(三)学跳摆手舞。

1、多媒体播放摆手舞视频。(大家可以跟着学一学。)。

2、师:正好,老师也和土家族姑娘学了两招,想看吗?(想)不过这个舞老师一个人是表演不起来的,我想邀请部分同学和我合作一下,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跳?(邀请时师可说:“乃哟乃!”)。

3、找6名同学和老师围成圈一起表演,鼓励其他同学站起来学一学。

4、师:我们欢快的歌声和舞步把土家人都吸引过来了,他们要邀请咱们去参加土家族最盛大的节日——社巴节呢!快带上我们的乐器,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5、分组(唱歌、跳舞、伴奏)体验社巴节热闹的场面。

七、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都有什么收获?(认识了聪明能干、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学习了用土家语演唱的歌曲《乃哟乃》,学会跳摆手舞,参加了热闹的社巴节……)你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说:“乃哟嗬!”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汉族人要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盛!

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唱起动听的《乃哟乃》,跳起欢快的摆手舞,跟土家小朋友说再见吧!

八、边唱《乃哟乃》,边跳摆手舞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二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度比较弱,《大象和小蚊子》的角色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且用动作表现出来。

:因为小班的孩子爱行动、爱模仿,所以活动中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利用乐器为故事配音的环节。

:通过游戏问答、欣赏音乐、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形象表征等环节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一课时。

1、让幼儿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2、感受串铃、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特点。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重点: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难点: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1、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2、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若干。

一、导入部分:教师创设情境。

例如: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头大象,很不喜欢总是围着它转的蚊子,所以每次蚊子飞过来的'时候,大象都会把它赶走。

二、音乐欣赏:圣——桑《长耳人》。

(1)完整欣赏:利用图片大象和蚊子,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感知音乐。

(2)引导幼儿说一说:感知音乐中重音:大象,高音:蚊子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元素。

三、感知节奏:大象和蚊子故事:引导幼儿利用表演的形式对故事中的声音进行初步感知。

(1)第一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大象的走路的声音进行模仿。(咚——咚——咚)。

(2)第二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利用动作对大象打瞌睡、蚊子飞进行动作模仿(嗡——嗡—嗡)。

(3)第三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刮——刮——刮)进行模仿。

(4)最后一段:教师边讲故事便引导幼儿利用动作进行模仿(咚——咚——咚)。

(5)听音乐,将以上动作的模仿加入音乐进行节奏的感知。

四、乐器游戏: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并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的打法。

(2)找一找:教师与幼儿一同探讨哪个乐器可以表现故事中的声音。例如:大象的声音用鼓、蚊子的声音用串铃、刮得声音用蛙鸣桶等。

(3)尝试为故事进行配乐:教师讲故事幼儿尝试用乐器对故事内容的声音进行乐器模仿。

(4)为幼儿分组,教师指挥进行故事配乐。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三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背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作品的情绪,拓展学生的视野。

1.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的歌唱与表演。

2.歌曲中衬词部分的学唱。

电子琴、多媒体、鼓、镲

1.师生唱民歌互动。

2.师: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反映当地的乡音之美,乡情之浓。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乡音》,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安徽,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了解旧歌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情绪。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图片)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歌词都是教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贫困讨饭的象征。我们一起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师:如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甚至走出了国门,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我们不妨先听为快吧!

1.欣赏歌曲《凤阳花鼓》。

师:说说新的《凤阳花鼓》与从前的《凤阳花鼓》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师:(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请听老师范唱一遍。)

2.教师范唱。

3.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4.听唱歌曲。

5.教唱歌曲。师唱曲谱。

师:你对哪个部分的唱词最感兴趣?

6.学习衬词部分。

师:这是模仿打击乐器发音的衬词。

操练:

a教师用小镲示范一遍。

b有感情的唱出这一部分。(唱出喜庆之气)

师:让我们怀着喜悦之情,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1.不同形式演唱。

师:老师用了独唱的形式,你们用了齐唱的形式,还可以用哪几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

2.为歌曲伴奏。

师:不错!不错!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如果我们能为歌曲配上伴奏,那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吧!

用小锣、小鼓、双响筒为歌曲编创伴奏。(每样乐器请学生出来单独编创节奏,然后学出编的最好的,一起为歌曲伴奏)

师:听了这首欢快的歌曲,我们一起舞起来吧!

3.表演。

师: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再欣赏《花鼓新声》舞蹈片断。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四

二年级。

1、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与表演,使学生对祖国、对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及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2、认知目标:。

(2)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学会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这首新疆民歌的学唱——会唱——表演唱这一学习过程,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通过对歌曲学习过程中的视、听、唱、演等形式的锻炼,加强学生节奏、动作的创编能力,培养其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1、歌曲《娃哈哈》是一首新疆民歌,它以小孩子的语言和富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美丽的河山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歌曲词义简单,节奏明快,一段体的形式使小孩更容易将旋律记住。

2、课中,主要是让学生对新疆民歌和舞蹈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的特色。

1、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2、新疆舞蹈基本动作的教学。

头饰、相片、节奏卡片。

1、导入:展示四种有关连的事物,生猜想出处。

2、请生简介新疆风土人情,师总结。

3、引出新疆歌曲——《娃哈哈》。

4、聆听《娃哈哈》,生谈感受。

5、学唱《娃哈哈》。

跟钢琴哼唱。

跟钢琴唱词。

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6、学习新疆音乐的特色节奏——前八后十六。

先用手拍击再分乐器进行练习。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8、新疆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

由舞蹈队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简易的动作。

9、分组讨论、创编、练习舞蹈、打击乐器伴奏和演唱。

10、全班合作大型新疆歌舞表演(由学生主持)。

11、老师总结(由学生主持谢幕)。

12、在《娃哈哈》的音乐中离开课室。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五

《桔梗谣》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这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朝鲜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开阔学生们的文化视野,通过对歌曲《桔梗谣》的学习,了解朝鲜族的风土人情及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热爱。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装饰音中前倚音在歌曲中的唱法、作用。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习朝鲜舞的基本舞步,感受朝鲜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及风土人情。

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节奏感,提高学生表演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聆听、学唱、对比、为歌曲伴奏、舞蹈等音乐活动,感受歌曲《桔梗谣》朝鲜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学唱歌曲,表现歌曲优美、欢乐的情趣。

歌曲中的节奏;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一)激情引趣导入

1.欣赏舞蹈视频《长鼓敲起来》思考:是哪个民族的歌舞?

2.交流在56个民族中,有许多能歌擅舞的民族,朝鲜族就是其中之一。你们了解朝鲜族的哪些知识?如:服饰、乐器、饮食等。

(二)了解朝鲜族(以《桔梗谣》伴奏为背景音乐)

1.走进朝鲜族

我国朝鲜族主要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延边自治区,那里风光优美、壮观。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人民朴实、勤劳、勇敢、坚强。平日里他们都喜欢把重物顶在头上走路,如盛满水的瓦瓮、装有衣物的包袱等,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走得很快。

2.朝鲜族的服饰特点

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不论男女老幼皆喜欢穿素净的衣衫和鞋袜,显示出清静朴素的特征。在一些喜庆的节日里他们也喜欢穿着漂亮而独特的衣服,唱着动听的歌,像仙鹤一样翩翩起舞。

3.简单介绍桔梗

朝鲜族人们最喜欢吃的一种野菜,叫桔梗。桔梗为深根性植物,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是其根部,其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其根肥大、多呈圆柱形,野生于山坡草丛之中,当年主根可长达15厘米以上。

4.揭示歌名勤劳的朝鲜族人们喜欢自己动手去挖。每年春天,他们都会结伴而行上山挖桔梗。下面,我们听听他们是怎样用歌声向大家介绍挖桔梗的。他们唱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朝鲜民歌《桔梗谣》。

(三)学唱歌曲《桔梗谣》

1.初听,感受音乐。

思考:唱了哪些内容?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他们挖桔梗时的心情怎么样?

歌曲速度、节拍?

2.交流

3.引导理解

朝鲜族人们挖桔梗时的快乐心情来自于哪里?(桔梗的丰收?)这首歌曲正是表现了朝鲜族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也生动的塑造了朝鲜族人们勤劳、活泼的形象。

4.学唱歌谱

(1)观察歌谱,找do的位置。(第三线是do)

(2)中华民族五声调式

这首歌曲旋律是七乐句组成的一乐段体结构,有几个音用在歌谱中?中华民族五声调式运用在此曲。

(3)分解学唱1

学习一、二两句

a复习附点四分音符

b初唱不带倚音

c介绍前倚音及唱法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时,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时间。

d加上倚音,对比体验细微区别。作曲家为了使歌曲更具朝鲜族歌曲特色,加了前倚音。

2找相同的'乐句

a提问歌谱里还有哪些乐句长的跟一、二句十分相似,找找看他们藏在哪里?

b学生找出,(三、四和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

c比较,再唱一唱。

d哪句和其他句长得不像?其它句都相似,所以第五句旋律作了变化发展,也是因为歌中加以衬词。

e师生一起总结

整首旋律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起承转合)

(4)完整唱歌谱

(5)填唱歌词

1教师范唱

2播放音频,对口型。学生模仿口型不出声,注意一字多音处如何填词。

4小声高位置跟唱

5完整演唱

(四)打击乐器伴奏

1.引导

2.加入打击乐器,出示伴奏型。

(五)学习朝鲜族舞蹈动作

1.引入

挖桔梗是一种快乐的劳动,你们也想试试吗?

可现在我们这里没有桔梗可以挖,那我们就用简单的朝鲜舞动作来感受一下挖桔梗时的心情吧。

2.讲解舞蹈特点

朝鲜族的舞蹈被称之“像仙鹤一样翩翩起舞”,它的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下面让我们面带着笑容,也象仙鹤一样翩翩起舞吧。

3.学习舞蹈动作

(1)划步练习即前进后退,一脚朝前,另一脚跟上;一脚后退,另一脚也后退。

(2)手部动作鹤步平开手朝前迈步双手打开,朝后双手前举

(3)走步配上双手绕身体摆手

4.教师示范,集体随音乐学跳。

(六)课堂小结

朝鲜族人们丰收了桔梗,你丰收了什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不仅学唱了动听的朝鲜族歌曲《桔梗谣》,还学习了优美的朝鲜族舞蹈。我感受到了你们对朝鲜族的喜爱,相信你们的心情不仅是为他们丰收桔梗而高兴,还为自己又丰收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歌舞而高兴。让我们随着音乐,把你那份愉悦的心情拍着、唱着、跳着、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六

2、创设森林情境。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一)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律动表演。

(二)欣赏一段表现森林的音乐,启发学生创编森林的音响。

设计说明: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又通过一段音乐,把学生由海底世界引入了宁静的森林。再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老师启发学生用肢体、打击乐器创设森林情境。

(一)感受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说说小红帽的故事,了解歌曲内容。

2.在律动与打击乐器敲击中,感受歌曲节拍、情绪等各音乐要素。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跟琴拍节奏,找找歌曲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用各种方式对唱,达到熟练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错的地方,再跟唱,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加以解决。

4.歌曲处理。

(1)解读歌词,结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2)配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加入小乐器共同表演。

设计说明:

1、教师在歌谱的书写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帮助学生找到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歌曲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唱好三、四乐句。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目标: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重点: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难点: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1.学唱歌曲《金铃铛》。

(1)欣赏秋天: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说说秋天: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3)听歌曲:可播放录音,也可由老师范唱。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唱歌曲: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5)跳秋天: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忘我地自编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尽情表现秋天的快乐。

做律动《摘果子》。

(1)出示果园挂图: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

(2)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摘果子的动作。

(3)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一套动作。《摘果子》有四个乐句,可每一乐句安排一个摘果子的动作,其动作可以是学生一手挎篮,一手分别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个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动。这一套动作适合全体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4)学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多的班级,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少的班级,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对学生能创造性地设计摘果子、倒果子、装果子等动作,要及时表扬,并让他们当众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听赏(丰收之歌》。

(1)初听全曲。最好是用录音,让学生静心听赏歌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

(2)复听全曲。可结合秋天的画面欣赏全曲,也可以随着歌声轻轻哼唱。

(3)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教材上呈现了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的图片和相应的。

节奏型,学生可以边听歌曲边用这些固定节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自编舞蹈动作欢庆丰收。学生可扮演农村各种人物的模样,边听歌曲边表演,表现“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的丰收景象。

(5)画秋天、写秋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着歌声,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写下对秋天的美好记忆和想像。

学生能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八

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哇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能学会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重点: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哇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

难点: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天气可真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交游,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发吧。(律动)

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

1、检查学生准备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

2、引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自备的材料发出各具特色的音响。

3、引导学生用上述材料分别演奏自编或教材提供的简单节奏自编或教材提供的简单节奏型,让他们聆听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所发出的各具特色的音响效果。

4、教师弹奏一些学生熟悉的曲调,让他们操起手中的“乐器”,用一些简单的节奏型为曲调即兴表演。

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边介绍各种乐器的特色特点和演奏方法,边示范,并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

学唱《蒙古小夜曲》

1、利用歌词意境边讲故事边唱,启发学生。

2、唱一唱

(7)范唱。

(8)边想像边跟唱一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进入音乐情境。

3、让学生互相评价,评一评谁配得最好。

结束

小朋友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看,小火车来接我们了。

课件:小火车出现,播放歌曲《火车开啦》。

听音乐出教室。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九

:指导学生用淳朴、明亮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抒发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

:新授课

听唱法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声乐练习(见课本第30页)

此练习的重点是初步作大、小三度的合唱训练。只要能掌握好前八小节的曲调,后八小节的二声部合唱也就不会感到太大困难。因此,尽可能不分声部进行练习,而是二声部同时练习。

三、歌曲

1、简介:此曲是一首创作歌曲,采用民间音调为素材,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农村生活气息。

2、范唱:

3、在学新歌前,先唱准商调式的音阶,并听辩、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然后随教师的口令,进行二拍子与三拍子即兴变换的节奏拍击训练。

4、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模唱。

5、练唱歌曲

6、歌曲处理:此曲宜用中速,以表达两个农家少年共同劳动与歌唱的真挚友谊之情。本歌曲基本上是一字一音,所以吐字要清晰。第一、二小节的两个短乐节要唱得活泼、轻快。三拍子部分要唱得舒展,情绪可随旋律线条的起伏而展开。最后乐句的后四小节,要唱得连贯。

7、学生自编动作,载歌载舞,练唱歌曲。

小结:

通过欣赏,使学生接触京剧音调,初步培养他们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同时增强听辩欣赏曲中对比性旋律的能力。

新授课

欣赏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小牧笛》

三、节奏填空练习

此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节奏连接上动与静、张与弛、重复与变化的一般规律,完成第一小节提示的节奏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案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欣赏

1、简介:《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唱段。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它吸收并融合了其它剧种在音乐及表演方法上的长处,逐步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

2、初听:

2、 复听

教后札记:

小结:

:年 月 日

:欣赏《京调》

同第二课时

新授课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小牧笛》

三、欣赏《京调》

1、简介:《京调》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全曲构思别具一格。基本情绪活泼。

2、初听

3、分段赏析:乐曲由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组成。一开始由乐队合奏的引子,运用京调中胡琴过门的曲调,从而造成京剧音乐的气氛。接着出现第一部分主题音调。

1=f 2/4

这是由曲管吹出清脆明亮的京剧曲牌,模拟大家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中间部分先奏出过门的乐句,随后再由曲管奏出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

1=f2/4

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活跃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突然放慢速度,并由曲笛用散板的京剧唱腔结束全曲。

3、 复听

教后札记 :

小结: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十

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感受乐曲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

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导入。

1、复习歌曲《可爱的家》。

2、我们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爸爸妈妈的关爱,但是还有一些没家的孩子……。

三、欣赏歌曲《布娃娃》。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3、复听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4、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5、再次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十一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1、教师语言导入课题,播放歌曲《春天来了》,听完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歌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学唱歌曲。

(1)附点四分音符的练习。

(2)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演唱时师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歌唱心理与状态。初唱时借助这四个音的手号位置来帮助演唱。引导学生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3、分析歌曲的特点,引出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是比较明显的abc三个单乐句结构,请学生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三个单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1)你听了歌曲的前奏音乐时联想到了什么?

(2)“这些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在你听、唱后有什么感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分析完毕后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分析,师对学生鉴赏音乐的参与作出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多动脑筋。

四、总结

春天来了强弱记号

渐强记号渐弱记号

1、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和声音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风在不同的力度上的声音。能用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音响。

2、通过学习《风铃》这首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节奏xxxxxxx。

3、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3两个音的音名。

风铃,旗,

1、掌握3、5两个音让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

2、能够区分八分,四十六的节奏规律,并且能够准确的演奏出来

听唱法,学唱法,创作法

一、导入

1、老师拿一串风铃给大家看,让学生说一说,风铃的声音是怎样的。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风铃的声音。

2、用电风扇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风速下风铃的声音在音色、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a)在微风的时候

b)在中等风速下的时候

c)在强风下的时候

3、老师总结归纳三种情况下的节奏特点

a)微风的时候xx

b)中风的时候xxxx

c)强风的时候xxxxxxxx

3、让学生熟悉这三种节奏型。

1)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同样节奏模仿出来。

2)自己创编几种这三种节奏型的节奏,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三种节奏

4、用风铃的声音来读这三种节奏型。直接进入课题

二、学习歌曲《风铃》

1、然学生聆听歌曲一遍

2、让学生读朗读歌词,用感情来朗读。感受风铃的特征是轻盈、清脆的

3、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适一高一低的,正好与本课要学习的两个音53符合

4、帮助学生建立35的音高,建立我们的小音库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两个唱名出入自己的大脑的小音库中。

5、唱准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的35两个音。

1)练习misol两个音的唱名和手号位置,让学生感受这两个音的手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手号的位置上区分两个音的音高差别。

2)辨别两个音,听到其中的一个音就用手号打出来,练习手号的反应程度

3)做游戏,当听到sol就站起来,听到mi就坐下。训练学生的反应程度。

4)因为两个音组成的音程是和谐音程,所以让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每一个组唱一个音做个简单的和声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6、学唱歌曲

1)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演唱时的状态,如:演唱时气息、嘴型、脸部表情等。

2)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因为三段歌词的内容不一样,根据风的大小强度改变演唱时的情绪。

3)课堂评价,学习演唱的感受

7、课堂小结

学唱歌曲《快乐的doremi》,识记doremi三个音。

演唱歌曲《快乐的dore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remi。

演唱歌曲《快乐的doremi》

认识和演唱音符doremi。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re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re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re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re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音乐游戏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re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三、演唱歌曲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四、课堂小结

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

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戏《找朋友》。

2、活动《小小作曲家》

(1)教师做一个范例:选图片、节奏、分析创编乐曲。2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片进行创编、教师指导(3)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收获。

欣赏歌曲《多来咪》,并进行律动表演。

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re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听赏歌曲《多来咪》

巩固对音符doremi的识记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一、跳房子游戏:复习音符dore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教师演唱或录音)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室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remifasollasi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教师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2、讨论表演《多来咪》片断可以分为:歌唱组、表演组、伴奏组、制作头饰组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3、进行音乐表演

四、补充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

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演唱形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十二

1、视通过各种画面,让学生感受,发挥想象。

2、听通过《洋娃娃的梦》,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唱通过学唱歌曲《蒲公英》,体验春天的美景及给人带来的喜悦。

4、动通过听、唱,让学生随歌律动。

激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发挥想象,发现美,体验美,歌唱美,创造美。

课前活动:师生律动

(一)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二)欣赏感受,描绘梦境

师总结:小朋友的想象丰富极了,是的,洋娃娃的梦把我们带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美景之中,瞧![课件展示:流动画面]种子破土而出,花儿含苞欲放,柳树吐出嫩芽,春笋探出脑袋,蒲公英也忙着寻找他们新的家,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结合画面,第二次欣赏)

(三)歌曲体验,行知相融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幅画,但是这幅画有一部分不完整,老师没有画上去,我想让小朋友们听了我放的一首歌以后,来把它补充完整。

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知道这幅画上缺了什么啊?来把它画上去。

2、教师:哦!原来蒲公英也做起了美梦!他梦到了小宝宝变成了伞兵,在天空中飞翔呢!他们边飞边唱起了歌,那欢快的劲儿也感染了老师,我也熬不住了,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唱。

小朋友如果也熬不住了,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师唱,学生轻声哼唱)

3、教师播放旋律

学生:把上面写有歌词的蒲公英依次贴在黑板上。

4、引导学生用“lu”哼唱旋律,随旋律模仿蒲公英的动作。

5、跟琴轻唱歌曲,及时纠正难点处。

6、完整演唱全曲,师及时鼓励。

(四)自主合作,创作表现。

1、教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这首歌曲。

自然音乐组,选择老师提供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2、老师分组指导

(五)交流总结,情感升华。

1、教师: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创作表演中感受到大家

对生活的热爱,幸福的孩子,爱做快乐的梦,老师希望每位小朋友都有愉快的梦,并希望你们梦想成真!

2、律动:随歌曲旋律跳着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十三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度比较弱,《大象和小蚊子》的角色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且用动作表现出来。

:因为小班的孩子爱行动、爱模仿,所以活动中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利用乐器为故事配音的环节。

:通过游戏问答、欣赏音乐、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形象表征等环节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一课时。

1.让幼儿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2.感受串铃、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特点。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重点: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难点: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1.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2.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若干

一、导入部分:教师创设情境。

例如: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头大象,很不喜欢总是围着它转的蚊子,所以每次蚊子飞过来的时候,大象都会把它赶走。。。。。。

二、音乐欣赏:圣--桑《长耳人》

(1)完整欣赏:利用图片大象和蚊子,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感知音乐。(2)引导幼儿说一说:感知音乐中重音:大象,高音:蚊子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元素。

三、感知节奏:大象和蚊子故事:引导幼儿利用表演的形式对故事中的声音进行初步感知。

(1)第一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大象的走路的声音进行模仿。(咚--咚--咚)

(2)第二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利用动作对大象打瞌睡、蚊子飞进行动作模仿(嗡--嗡—嗡)

(3)第三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刮--刮--刮)进行模仿。

(4)最后一段:教师边讲故事便引导幼儿利用动作进行模仿(咚--咚--咚)。

(5)听音乐,将以上动作的模仿加入音乐进行节奏的感知

四、乐器游戏: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并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的打法。

(2)找一找:教师与幼儿一同探讨哪个乐器可以表现故事中的声音。例如:大象的声音用鼓、蚊子的声音用串铃、刮得声音用蛙鸣桶等。

(3)尝试为故事进行配乐:教师讲故事幼儿尝试用乐器对故事内容的声音进行乐器模仿。

(4)为幼儿分组,教师指挥进行故事配乐。羊口镇宅科幼儿园:黄成爱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2、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感受表现母鸡下蛋的音乐《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的学习式的学习把握其演奏方法,并能用响板为歌曲《下蛋啰》伴奏。

4、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思想教育学习上不能骄傲

教学重点:歌曲《下蛋啰》

教学难点:

歌曲《下蛋啰》的衬词:gegege da gegege da

十六分音符,音又短又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清晰准确。

用响板为衬词伴奏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火车开啦》磁带、录音机、课件、母鸡和公鸡的头饰、一篮鸡蛋、草窝、响板、图形谱。

教学过程:

一、 听《火车开了》一边做动作进入音乐教室

二、 生问好

三、 欣赏《公鸡母鸡》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初听《公鸡母鸡》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你先听到了什么?(公鸡)再听到了什么?(母鸡)最后是?(公鸡和母鸡的叫声)

它们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公鸡在啼明,母鸡在下蛋等等)

3、欣赏音乐小品

是啊、公鸡母鸡在干什么呢?瞧它们来了,请欣赏音乐小品公鸡母鸡

请两位同学戴上公鸡母鸡的头饰进行表演:母鸡:坐在草窝里,伸长着脖子涨红了脸

gegegege

da

gegegege

da

geda

geda

gege

da

啊,我终于把鸡蛋生下来了,我太高兴了(表现的很高兴,很得意的样子)

gegegege

da

gegegege

da

geda

geda

gege

da

公鸡: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 (趾高气昂的样子)

油亮的羽毛金黄脚

wowo

wo

要比漂亮我第一

最后是公鸡母鸡的合奏

他们的表演好不好?(好)

公鸡母鸡在干什么?你觉得公鸡怎么样?(很骄傲)母鸡呢?(很高兴、很得意)母鸡为什么高兴?(因为它生了蛋所以很高兴很得意)

4、模仿公鸡母鸡叫声的比赛

出示图形谱

公鸡:

wowo

wo

母鸡:

gegegege

da

gegegege

da

geda

geda

gege

da

1、自由学:你喜欢谁的叫声,为什么?小朋友你能模仿骄傲的大公鸡唱歌吗?(能)师:再骄傲一些(仰着头声音拉长)小朋友你能模仿一下又高兴又得意母鸡唱歌吗?不够得意,再快一些。再快一些。(在教师的催促声中小朋友们的心情高涨)刚才小朋友们犯了一个错误母鸡叫:gegegege要唱的清晰准确不能含糊不清,两个ge不能读成一个ge。我们来试一试。请四位同学上来比试比试,哪只小公鸡最骄傲?为什么他表演得最好?(因为他把公鸡骄傲的样子表现出来了还加上了动作)在请四位同学来扮演母鸡,看看哪只小母鸡最得意,最好加上动作。

2、男女同学进行比赛。(比赛要求;边叫边加上动作)

3、创设情境进行比赛:准备四个草窝,让学生坐在草窝里,表演母鸡生蛋的动作和叫声,比一比谁表演的最好。

四、学习歌曲《下蛋啰》

2、出示课件《下蛋啰》一边听一边欣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我发现)母鸡下蛋是在草窝里,下蛋的时候母鸡脸变红。

我知道了母鸡下蛋很辛苦。

你还发现了什么?(我还发现了母鸡的叫声我们已经会了)

3、分角色唱歌词:你们来当母鸡老师来唱其他的歌词。问:母鸡为什么叫?(因为母鸡下了蛋很高兴)

师:对,所以要怎么唱?(要唱的得意神气)师:母鸡呀特别想告诉大家它下蛋了所以速度要快一些还要注意什么?(要叫得清晰不能添也不能少)

师:比一比哪一组叫得最神气最好(老师唱其他的地方,学生唱母鸡叫的地方这样的话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的地方)给最好的那一组奖一个鸡蛋。

4、学习其他歌词 师:刚才小朋友们学的真不错,母鸡妈妈还说剩下的鸡蛋要送给那些又会唱歌又会表演的小朋友。那么我们赶快把歌曲学会。那么其他地方的歌词你能自己学会吗?(能)

1、听录音学生进行跟唱。

2、下面我要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3、重点指导第一句

师:的确唱的不错,学得很快,不过老师觉得你们第一句有一些小毛病。小朋友请看大屏幕,看看哪一个地方有红灯呀?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红灯?看到红灯要……生:停。师:对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再唱,千万不可闯红灯,来跟着老师的琴试一试,现在我是交警,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遵守交通规则生:试。师:唱得不错。(给遵守交通的小组加上一个鸡蛋)

5、一边唱一边表演

6、分角色演唱

7、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介绍响板

2、导演奏方法

3、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4、自由伴奏,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伴奏的?然后教师总结

5、分组比赛,哪一组为歌曲伴奏得最好,赏一个鸡蛋。

8、歌曲的艺术处理:母鸡下了蛋怎么样?(很高兴)所以唱的时候应该轻松欢快的。一半的同学表演,一半同学进行伴奏。

四、游戏

1、导入

师:小朋友累了吧,还记得刚才那个小品吗?生:记得

2、 讲解游戏方法

师:现在我要请我们的小朋友开动你的小脑筋,怎样让我们的小品更加的生动有趣呢?(进行小组讨论)先请欣赏小品。

3、游戏开始:你有什么好想法吗?进行尝试(两位同学在表演,两大组的同学唱《下蛋啰》,另外那两组的同学用响板伴奏)

4、小朋友给母鸡加上了这么好听的音乐,公鸡有些不高兴了,怎么办呢?好就请我们的响板帮帮忙吧。(x x x x x x)公鸡非常高兴了,说:小朋友谢谢你,你们真好。

五、拓展

1、了解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的,为下节课做准备。

师:小朋友们,母鸡妈妈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最后母鸡妈妈要考考你们,母鸡孵鸡蛋能够孵出什么?生:小鸡。

师:是啊,时间过的真快,二十多天过去了小鸡孵出来了,小鸡在鸡妈妈的带领下去捉虫子了。

2、听着《我的小鸡》的音乐表演小鸡捉虫的动作出教室。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篇十五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1、能否正确地使用打击乐器并按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2、能否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舞表演。

3、能否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4302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