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展示个人才华和个性魅力的途径之一,我们要通过写作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造力。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和引用相关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一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之所以能够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因为它自身就包涵着信息。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另外形式的信息,即广泛意义的档案信息化。
2.1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定的社会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2.2.1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2.2.3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3.1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早在20,国家档案局就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2.3.2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2.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2.3.4从安全角度来说,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如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3.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
3.3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二
摘要:职称改革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和激励制度,关系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从2009年开始,广西率先在全国各省区中实行无纸化信息评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作为职称信息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被人们提上了日程。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是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1、引言。
我国的职称改革已经迈入了第二十六个年头,近三十年来,这项政策在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激励、使用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经过柳州市中小学教师系列的成功“试点”,2009年开始,广西在全区范围内实行职称信息化评审的改革。这是广西在创新人才选拔制度方面进行的一次有意义尝试。从两年的实践来看,这项改革得到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和支持。作为信息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职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因此被提上了议程。
2.1职称档案的内容。
职称档案是指各单位在开展职称评审、职称考试、职称聘任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标、音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资料。1主要内容包括各级人事职改部门的文件及通知、参评对象的各类表格(如评审表、认定表、重新确认表)、各类佐证材料、职称证书等。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音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据库。2职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在职称信息化改革的背景下,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将各类纸质的职称文件或其它传统的佐证材料转化成电子档案数据,并通过一定的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3.1传统职称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费时、费力、费钱。
以广西高校教师系列为例,申报高级职称的纸质材料往往包括一式四份的评审表(16k纸双面打印)、一式二十五份的推荐大表(a3纸打印)、论文的代表作原件一份、各类证书或证明材料复印件一式一份等。为了能够提供齐全的材料,参评对象往往需求提前半年收集材料并分类汇总;此外,由于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业绩相对突出,一个参评对象完整的纸质申报材料往往重达2~3斤,一个高校一年的职称材料的搬运很有可能会需要使用到微型的面包车,光凭职改工作人员来搬运是不现实的;再次,由于绝大部分申报材料提供的是复印件,使用到的复印纸多达几百张,这无形中也会给参评对象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3.1.2档案材料真实性无保证。
近年来,职称工作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因为职称事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职称评审中出现了不少材料造假的案件,破坏了职称评审原本的公平性。极少数申报对象利用纸质复印件材料不容易让人察觉的缺陷,在职称评审中“获利”,使人们对职称评审的公平、公开和公正,产生了怀疑。
3.1.3档案材料利用率不高。
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一份参评对象的职称材料,既是该同志基本情况的概述,也是该同志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来业绩成果的一个总结,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很多人存在一种落后和错误的观点:职称材料只是在申报评审时才有用,如果通过评审了,则职称材料的存档或利用就显得可有可无。这种观念导致人们将职称档案把其佐证材料功能与日后的使用功能分离开来,再加上相关单位职改办部门保存的材料中主要是以评审表为主,其它申报材料一般如数退还给申报者本人。因此,大部分参评对象的职称档案实际上利用的程度非常低,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
3.2.1省时、省力、省钱。
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正处在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期,为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以教师系列为例,2004年全区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只有900多人,而2010年的申报人数超过了6000人,申报人数增长了6倍。假设每份纸质申报材料的重量平均在2~3斤,则其总重量将高达几顿,这将给档案的使用和保管带来极大的困难。而采用无纸化申报后,将大大简化职称档案材料的制作时间和成本。一般情况下,某个单位或个人只需要具备一台电脑、一个扫描仪或数码照相机、一个移动硬盘就能够满足大部分职称信息化佐证材料的制作、上报、保管和利用的要求。
3.2.2人才的流动性增强,对职称档案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政策的实施,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逐渐摆脱了原来“铁饭碗”、“大锅饭”的思想束缚,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这就要求职称评审的任务不单单是选拔人才,更要利用好人才。而利用好人才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掌握人才的各项基本情况,而职称档案正好具备了这样的`功能。再加上信息化评审后,档案的信息更加便于检索、利用、传递、保管,相比传统的职称档案而言,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
3.2.3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几年前,当计算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等电子设备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甚至是单位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品时,信息化建设因缺乏基本的载体而只能是一种奢望。而今,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复印机、扫描仪等电子设备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即便是在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山区或者乡镇,也具备了制作信息化职称档案的基本设备;其次,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为职称档案的使用变得更加的便利。如网络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多人同步电子档案上传或下载的“带宽问题”,加密码认证技术解决了档案材料的安全性问题等。
4.1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信息化建设面临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更加复杂、前期投入的经费更大、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更难等现实问题,再加上人们接受一个“新生的事物”普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致使在实践当中出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跟不上职称信息化改革步伐的征兆。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很多单位的领导或职改工作人员不重视导致的。片面追求职称评审的通过率,“突击性”的阶段性工作,无固定的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职改工作在很多单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职称档案的管理更加容易被人忽视。只有相关单位加大对职称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转变人们的观念,把“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才能为职称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争取到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
4.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职称档案的利用率大小,关键在于职改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往纸质材料阶段,职改工作人员只需在评审会结束后将相关的评审文件和纸质的评审表归档保管即可。而信息化以后,职改工作人员既要指导申报对象如何制作信息化的档案材料,又要负责信息材料的整理、汇总、上报和保管,工作量明显增加了;其次,信息化后职改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增加了,要求他们不仅懂得基本的电子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方法,且需要学习掌握网络传输、数据库、绘图软件等计算机软件的技能。可见,只有不断提高职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为职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而要提高职改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法:
(1)加强岗位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职改工作人员特别是缺乏相关信息化管理知识的人员进行培训;(2)参加各种计算机或信息化方面继续教育的培训。必要的继续教育能够防止职改工作人员知识的老化,开拓他们的视野,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素质。
4.3制定标准、安全第一。
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信息的安全性保障是信息化建设的两个核心问题。如果没有相对统一的制作标准作为指导,那么不同单位的信息化档案之间的就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性,不利于档案信息的相互传递或者使用;其次,安全性问题是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另一核心问题,由于档案中大量涉及单位或个人的信息,假如保管不当,极有可能给当事人带来物质上或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制定统一的标准,确保信息的安全就显得十分的迫切。标准的制定可以掌握以下两个原则:(1)不违反规定的原则。即根据现有的相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作档案信息化的要求;(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即各单位、各部门既要在服从上级人事职改部门有关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其次,档案信息化的安全性问题可以通过限制访问策略(如网络防火墙设置、网络访问权限设置、加密狗设置等)及物理安全设置等方法解决。
总之,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必将随着职称信息化改革的深入而显得更加的迫切。广大职改工作人员需要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困难,才能使职称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壮苗.医科院校直属医院职称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陕西档案,2010(4)。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三
建设工程档案受关注程度小,不表明它不重要,恰恰相反,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巨大资源,缺少技术因素不能成形,没有技术因素的保障也难以反映工程质量。在工程项目实施以前,立项文件就成为落实项目经费和实施项目的关键依据,其后的项目设计、招投标又要以立项文件作为依据。开工以后,材料检验文件、施工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工程记录、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文件是保证施工进程的重要依据。工程竣工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除了要有外观依据,还需上述这些资料依据。例如,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须通过强度试验才能验证,没有试验报告就不能说明问题;再如,建设工程中存在许多隐蔽工程,如果没有覆盖前的照片、录像、图纸以及各种现场记录,也就无法对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恰当的评价。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通常在几年到数十年之间,重要工程的寿命还要超过1,使用期间需要维护、修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还要为其他工程所借鉴,如果没有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作为依据,这些事情都会落空。可见,工程档案不仅是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反映,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建设工程档案本身只是一个静态概念,但档案管理却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既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份内事,更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关系密切,而且工程建设周期长,档案种类多、数量巨大,并且专业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管好工程档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现状种种原因,建设工程档案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提高工程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档案成套性差,缺漏不准确欠真实。
建设工程档案来自于各个参建单位,虽然各单位的材料有所区别,但其内在联系经整理后应当配套,并成为有机整体。然而,现实中的`档案往往成套性很差,缺东少西,完整性不足。例如,质量保证材料不全,缺少质检报告,没有出厂合格证,未履行签字手续等。此外,材料记录不准确、不真实。例如,试验报告前后日期无法对应,资料归类不准确,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真实等。
(二)重建轻管根深蒂固,资源配置难以到位。
与工程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和安全相比,档案所发挥的作用比较间接、滞后和抽象。因而,无论政府、投资方还是项目管理人员都会更看重前面几项,而容易忽视档案管理,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必然会向前面几项倾斜。例如,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数量与项目投资规模严重失调,人手不足很难管好档案。
(三)参建单位各有不足,监督不到位是主因。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参建各方都存在不足。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不做好档案管理规划,对施工单位的培训指导不充分,造成文件资料缺失和档案管理效果不佳。设计单位水平参差,管理无序,导致竣工图编制和准确性审核遇到麻烦。监理单位对施工材料审核不严,材料真实性存疑。施工单位资料记录不规范、不准确,很多记录源于资料员事后补录、造档,使档案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状况。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执行与监督不到位,事后监督方式难以避免档案管理中的漏洞。
(一)注重管理制度建设,增强档案责任意识。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在工程项目启动之初,就应建立一套符合建设工程特点的档案管理制度,理顺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的关系,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和档案工作方法。档案管理必须落实领导负责制,明确参建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承担主要责任,只有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才能从一开始就步入正轨。为了确保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各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并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管理成效。
(二)依法督导档案管理,强化履约评价监管。
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重在监督到位。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要求,依法督导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推动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切实保证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在法制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了保证建设工程各参建单位做好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在项目前期应通过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协议方式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条款,明确档案资料整理、归档要求和应承担的责任,再通过强化履约评价监管,落实和管控各单位的档案工作。一般可在每季度、项目竣工后进行。
(三)完善档案工作程序,加大档案考核力度。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应依据一定的标准,统一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明确分类方法和保管期限,并根据文件材料产生与流转规律,理顺文件归档渠道,固化归档工作流程,使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有序进行,确保档案管理全过程受到控制。由于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面宽、时间跨度大、文档数量巨大,所以既要加强各参建单位的协同与配合,同时也要加大档案工作的考核力度。通过对档案工作流程、成果的考核,促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档案管理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四)加强档案技能培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
建设工程参建单位多,不是所有单位都配置专职档案人员,不少单位是由技术人员兼职档案人员,甚至还有个别单位临时聘用档案人员,这样很难保证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必须由建设单位在建设初期组织所有参建单位的档案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建设单位组织的培训效果往往不明显,其中就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关。所以,档案人员培训应立足于服务意识的提高,树立档案参与国家建设、惠及民生的服务理念,坚定平凡岗位可以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信念,通过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来保障档案管理质量。
针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牵涉单位多、范围广、周期长、数量多的特点,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各参建单位之间建立统一收发端口以及创立文件与档案统一编码系统,实现文件产生与档案收集的无缝对接。目前,云计算平台、业务规则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都已成熟,只要量化标准、固化业务流程,并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文件信息管理在线云平台,就有望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及全过程监控。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档案管理质量面临诸多挑战。上文通过工程档案管理现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方法,希望通过此抛砖引玉之举,引来更多真知灼见,共同推动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事业更好地发展。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四
我公司为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适应数字档案管理的需要更好地为单位各项工作服务笔者所在的单位通过了湖北省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a”级评审。我们以达标升级为契机我们使用清华紫光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建立了档案数据库提高公司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利用电子文件载体材料要比纸质档案的寿命要长。使用软件,首先要做的是将纸质档案进行扫描,转换dpf电子文件,然后挂接入库,以往的纸质档案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不同,除了入档案数据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vcd、dvd光碟、小容量的闪存u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等。这些载体的普遍特点都是存、读方便快捷,易于传递,且储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
(二)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实行信息化后,档案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比如我公司已经建立oa系统或类似系统及其接口,这些系统的数据可通过接口直接转入文件管理功能;各部门文书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文件管理功能,将文件录入(转入)文件库;文件管理功能完成对文件的鉴定、整理和调整。不需要归档的文件可以存放到不归档文件库中,需要归档的文件可在文件管理功能直接归档。
(三)档案提供利用更加方便。我公司专职档案人员有3人,每个人分管的档案都不相同,一旦需要查找不在自己负责范围内又未进档案数据库的档案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必须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卷号再去库房查找,费时、费力。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后,专职档案人员无论是自己负责的档案,还是他人负责的档案,可以实现即时查询,档案人员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极大地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另外对借阅档案者,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用户可以根据系统赋予的权限对电子档案目录进行检索查询,找到所需的'档案目录,同时对电子原文进行浏览、下载。对电子档案进行查询和利用不需要经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只需要事先设定每个用户的权限即可。系统会自动记录网上对电子档案查询和利用的情况,随时可以进行利用统计。如果用户需要借阅档案实体,可以直接到档案部门去办理借阅手续,取走档案实体;也可以通过网站提出借阅预约申请,档案管理员批准借阅预约申请后,用户再到档案室取走档案实体。借阅管理可以进行借阅登记、归还、催还和丢失的办理,并可由档案管理员制定借阅的规则和政策,由系统自动进行控制。
(四)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也实行了可控。对过期档案需鉴定销毁的,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档案管理员可以定期进入系统的鉴定销毁子系统,通过销毁申请自动得到过期档案的目录,并打印销毁申请。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档案鉴定功能中看到待销毁申请的档案目录和原文信息,根据领导对鉴定销毁申请的处理意见对其进行处理:更改过期档案的密级和保管期限继续进行保管或直接进行销毁。选择更改,则更改档案的目录信息,重新存入档案库中;如果选择销毁,则将被挂接的原文删除,并把已销毁档案转移到已销毁数据中供列表查询。
(一)档案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面,因此对于档案人才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网络化利用要求管理人员掌握web技术,ip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专门技术,还要求掌握档案利用技术。这种专门人才在档案系统内明显缺乏。档案信息管理依赖其他部门人员,由于该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一旦出现疏忽情况,网站就没有人维护、更新,甚至导致所有的投入都化为乌有。
(二)对档案信息安全不容乐观。
在公司档案逐步数字化的过程中,纸质材料与电子文件并存的情况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存,而由于我们对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情况还不太熟悉,容易引发许多问题。例如,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黑ke的攻击而造成文件被偷盗、被修改,甚至造成系统崩溃的情况,现阶段难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的绝对安全。
(三)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纸质档案的信息内容附在纸质载体上,与纸质载体密不可分,因此真实性和原始性鉴别,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也就比较强。但受载体形式限制,纸质档案信息密度比较小,所需存储空间比较大。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通过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附在磁盘、光盘上,不能在载体上直接读取,必须通过计算机等专用设备的再转换,虽然存储量大、节省了贮存空间,但在信号转换过程中,由于受载体的转换条件、存贮介质的稳定性和技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或删改,却不易被察觉。
(四)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
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五)信息化进程有待加快。
虽然我单位档案案信息化工作已开展多年,建立了各门类档案数据库,但库存档案还有一部分没有进行数字化转换工作,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而是停留在维持档案日常的简单管理上,甚至仍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手工查阅、检索、利用档案,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的利用效率偏低,影响了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
3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制度始终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我们必须从人员的管理到软件、硬件要求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档案利用制度、文档管理制度、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档案利用工作观念,增强全社会利用档案的意识。
首先,档案人员要抓住有利时机,向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介绍档案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信息等各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尽可能使主管领导参加各类档案活动,特别是参观档案工作比较突出的先进单位,让主管领导了解其他单位的档案工作情况及其领导的重视程度。从而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重视档案工作,加大对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
(三)建立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
档案工作者要承担档案资源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开发、传播、利用的重要角色。档案工作者不再是“看家守业,坐等利用”的“管理员”了,而是要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技术能力的档案专业人才。所以在这个历史转折期,档案工作者要切实做好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有的同行认为,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是“档案信息导航员”,和“知识创新与创造者”。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档案管理虽然也要跟上了这个“潮流”,但目前我们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还只停留在近十年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档案数字化利用工作还未正式启动,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目标尚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使丰富的库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水平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五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文本资料整理复杂,受到年限、环境等影响,容易造成丢失,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及时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归档整理,便于进行分类查找,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受到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整体进度较慢,效果也差强人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思考研究,对不断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和档案资源最大化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对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利用的一种新方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分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标准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内容。档案资源建设,主要是对档案信息整理归档形式和内容等做出的要求。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开展档案信息化软件和硬件设施配置,从而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实现高度共享。档案标准化建设,主要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和规范,从而更好的便于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
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全面的认知。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长期受到思维、环境等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程度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基本认识缺乏全面的了解,没有认识到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2、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错误的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档案信息的利用,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将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运用电子化的形式进行保存,从而提高保存的规范性,更好地帮助应用。但是目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往往比较注重档案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对档案资料如何进行深度应用等方面缺乏积极探索,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难以体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好档案应有的价值,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1、加强档案电子资料管理。在对基础文本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要提高对电子文件管理重要性认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对档案文件进行电子化管理,运用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分类整理,从而便于集中管理和应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要建立专门的服务管理部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技术资源配置,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文件处理管理,对电子档案保存形式,接收方式,处理和格式等制定明确统一的规范,在保存方面要结合不同的档案资料的重要程度设置具体的权限和保存周期,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资料还要做好备份管理,从而避免出现丢失或者损坏等情形。
2、加强网络档案建设。要建立相关的档案网站,发挥好网站平台的优势,设置内部服务系统和公众服务平台,加强后台建设和管理,从而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运转正常,同时,不断加强新设备的引进和硬件设施配置,定期进行升级维护等,从而确保网络档案实现快速传输、交换、应用和共享,提高网络档案科学化、安全化管理水平。
3、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积极选拔优秀的专业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对专业基础知识、业务素质、计算机网络知识、软件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培训,严格执行职业上岗制度,定期进行考核评价,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还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改变边缘化格局,从而提高全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配合开展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档案利用效能。总之,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在做好基础规范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严格监督,才能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进而有效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六
所谓信息化即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信息化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事档案属于教师成长发展历程的真实客观记录,是广大教师在教学教研、管理活动中的原始记录,是教育部门了解教师的直接依据,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工作绩效进行评定的直接素材,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极其重要的资料。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相符合,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突出特点便是动态性,因此必须要第一时间对其内容予以更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人工操作阶段,是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我们唯有把工作的突破口放在信息化建设上才能够实现教师人事档案的高效管理与利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要逐渐促进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档案材料信息化管理属于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一环。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即是应用各种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来强化对中小学教师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开发以及利用等各环节工作。它可以说是一种数字化的过程,也属于一种信息检索、存储、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过程,《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规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与主要目标。因此,推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过去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当档案材料需要利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需要经过上级审批,如此便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当我们在需要用到人事档案的情况下,不但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同时也耽误了办事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事工作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也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明显不符。其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设置不齐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应当存放于管理科学、环境良好的'地方,但实际上因为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存在明显缺陷,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甚至部分地区根本没有设置单独的档案室。同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满足于现状,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了解不足,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促进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再次,过去的纸质档案存在非常严重的漏洞和弊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丢失的情况,加之手工查阅档案次数频繁,纸质档案中的内容会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很容易在读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误差。部分早期的档案材料用纸质量不好,随着查阅次数的逐渐增多很容易存在破损的情况,难以长时间保存,因此必须尽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后,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明显不足,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思想观念依旧停留于过去传统的管理工作中,没有积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一)加强档案开发利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包含了统计报表、数据维护、系统开发、信息查询等要求,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维护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坚持以人事档案原始材料作为依据,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库。现阶段,信息数据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档案工作也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的档案开发利用状况,确保中小学教师档案信息得以更加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予以改革与创新,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来收集整理中小学教师人事信息,不断充实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进一步优化档案信息查阅检索流程,以便于更好地满足档案利用者。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档案信息数据交流平台,让档案利用者能够在这一平台中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应当积极开发符合要求的专门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地配置和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软硬件设施,确保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提高科技开发人员的投入,更加科学地利用现有的科技人才,真正做好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当将各种设备设施配置齐全,进而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率。
(三)主动树立安全意识。部分单位在推进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不重视安全问题,容易在档案管理软件或硬件设施维修过程中出现档案信息材料丢失会损坏的情况,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影响。基于此,在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密级上应当予以严格界定,我们要科学应用计算机的加密技术,对教师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数据加密,同时正确处理好保密工作与档案材料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不但要确保教师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同时也必须要确保利用者的权益得以保证,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影响到档案的开发利用。我们知道电子档案材料对保存技术的要求较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档案室的防高温、防潮、防病毒等工作,在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真正能够科学处理好其与档案利用的关系,确保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加快档案人才培养。确保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首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当积极树立较高的思想觉悟、法制意识,另外还应当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术,能够主动地应用现代化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求自己更快地适应新时期对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能够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另外档案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具备电子档案制作、维护的基本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借助于组织讲座、研讨会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保证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的坚实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为高效、科学地开展档案工作,避免重复性的劳动。只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白敏.浅谈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11):208.
[3]汪海港.信息化技术管理教师人事档案探讨[j].读天下,(19):270.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造成的冲击。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各项过程数字化,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信息手段和技术支持,完成档案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与输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档案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更加合理、有序、高效。这个过程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三化”,即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
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档案检索数据库的建设、档案全文的数字化、档案资源的二次开发、档案局域网和网站的建设、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等。但是许多相关领域信息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搞好硬环境的建设,如计算机等设备、软件、网络、技术支持等,更要重视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所谓信息化的软环境所指内容较多,本文所指软环境,主要是指信息化的观念、管理规范和标准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现在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技术越来越简单化、“傻瓜”化,管理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信息系统使用效率的高低、好坏,越来越依赖于软环境的优化,依赖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的素质。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由国家档案局于20xx年xx月xx日颁布并印发,纲要确定了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到20xx年,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全国xx%的县建成数字档案馆或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各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方案、建议不断涌现,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热潮,推动着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不断前进。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档案馆和各高校档案馆都已经装备了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基本的硬件,同时计算机大都安装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基本可以实现文本、数字、图形、图像输入、输出的信息化;并且随着国家和城市网络化的建设,各地主要档案馆和各高校档案馆也都实现了宽带网络互通。目前信息化的硬件基本具备,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硬环境建设将不断完善。但目前档案管理、利用的信息化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仅限于档案馆内部文本、数字、图形、图像的输入与输出,可以说,只是实现了档案管理技术手段上的变化,档案管理的主要思路、方法并没有改变,这是制约我们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的重要障碍。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重硬环境建设,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建设,而忽视了档案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包括档案信息化中的观念更新,管理规范、数据标准、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
二、档案信息化的软环境要求。
1、更新观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基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强化档案信息的社会需求,有助于实现档案的实体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档案管理要针对新形式下产生的新问题积极探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档案管理理念也正以传统的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时代的有利条件,充分展现人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促进管理和服务的发展。面对社会的发展被动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为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提供了条件。
2、管理和标准规范建设。
档案管理和开发应用的标准规范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和核心,目前我们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实践中,由于没有相应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文件的命名、存储方式、数据格式、使用的软件平台等方面各行其是,不要说利用网络进行资料自动交换,即使是在大量的计算机文件中寻找特定的档案资料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例如,在文字档案中插入一幅图像,经常只注意文字存储的格式,而忽略了插入图像的格式,这对于查找图像来源,确定图像的原始性,就十分不利,而原始性、真实性是档案的基本属性;又例如,由于个人使用计算机习惯的不同,基本按个人习惯给文件命名,随着时间推移和资料的.大量积累,寻找文件变得越来越难,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标准规范建设必须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来说,所谓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两大部分。管理规范主要包括档案资料建设和使用中的一些管理规定,如数字档案相关术语、定义,标准的制订原则、程序,档案信息的分类、代码,档案原始性保证、利用方式,档案使用定价、安全性保证等方面的规定和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标准规范有一定基础。我国的“档案法”,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制订的各类档案资料管理规定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标准规范中引用,有一部分可能需要修订,还有一些新的规定和规范需要制订。技术规范与标准是关于保证管理规范能够具体落实的各种规范性的技术方法的规定和规范,如信息化档案馆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标准、文件存储格式、元数据标准、数字水印、加密算法等。
技术规范与标准引用国家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标准就足够使用,基本上不需要新制订,其中一部分标准和规范可能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以适应档案信息的特殊要求。档案技术规范与标准方面相对困难的是如何理解和落实的问题。由于档案管理工作者大多计算机水平有限,对于国家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标准中的一些术语和技术难点理解上有困难,如果产生畏难情绪,可能影响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标准的落实。因此,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另一方面,在相关标准引用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注解,以方便计算机水平相对较低的使用者使用。
根据档案信息化的不同要求,档案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也需要分层次、有序地进行。一般来讲,可以把档案信息化人才分为3个层次。
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型人才。高层次的研究型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人才,这部分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完成架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领域的应用等工作。因次,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在传统的档案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计算机课程的份量,同时,各专业档案馆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到档案馆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可行的目标,良好的运行机制,有效的组织和协调,需要掌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因次档案信息化的实施将带来档案管理创新的巨大机遇,将打破原有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要建立系统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下,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指导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知识和能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也是逐步实现档案保管由实体型向信息开发型转变,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朝着复合型和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因此,档案信息化人才不仅应具有技术性知识和能力,还具有全程化参与的能力。应当看到,当档案信息化建设到一定阶段后,对档案人员数量的要求将会相对减少,而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实际操作人员要必须懂得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了解网络知识,灵活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熟悉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控制、电子文件形成到文档归档、编研、提供利用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
总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相比,档案管理信息化目前正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应该借鉴其他行业信息化的经验教训,在大力推进硬环境建设的同时,重视软环境建设,既重视信息化观念、管理规范和标准,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少走一些弯路,以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石保权.关于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00,(3).。
[2]李卫忠.高档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0)。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八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高速发展,为时代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电脑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和相关设施的大量普及使得信息化进程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主流。而档案原生具有可信息化的基础,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人事档案信息化是指用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对人事档案材料资源实施基于现代电子信息环境下的管理和利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造是细致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也是改造优化现有档案系统、资料转化和整理的过程。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里面提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信息化建设。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是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当今社会信息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1.2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发展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人员越来越多,人事制度管理也越来越复杂,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并更好地满足人事制度优化改良的重要策略。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当前社会环境信息化潮流的要求,传统模式人事档案管理越来越无法适应现实要求,材料信息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档案提取和操作日益频繁,传统模式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已无法满足现实环境提出的相应要求,因此,要以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改造和建设,把档案管理信息化融入到人事制度改革中去才能适应当前的客观现实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1.3实现人事档案自身价值需要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价值在于档案能否具备一个高效准确合理的利用基础,人事档案记录了大量的人事信息,是单位人事调整、个人办理相关手续的重要依据,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两项基本原则。另外人事档案也是人才开发工作重要的人事材料基础,人事档案作为人才信息的资料库记录了大量人才相关的重要信息资源,可为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提供信息上的支持与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从针对客体上分为实体和信息化两部分,实体档案针对客体是档案的原始凭证、纸质文件,这种形式所特有的唯一性、真实性和法律凭证作用是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不过实体档案管理工作操作复杂,利用手续繁琐,检索麻烦、管理效率十分有限。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实体档案具有高效便利的特点,可极大提高档案工作管理的效率,简化档案利用的复杂程序,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功能,更大实现档案价值。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九
档案工作,是各个组织、单位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涉及的有价值的相关历史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的活动,其具有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还是规范管理的基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保障性工作。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本文从提高认识,加强投入,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化管理;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加强档案网站建设,落实档案信息公开;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安全性,避免蓄意篡改、非法利用;规范档案信息录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真实、准确;完善数字档案馆建设共七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建议。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十
目前,全世界的人们都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主要趋势,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和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出来。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已经脱离了时代的潮流,因此,变革和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不断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数据化,保障信息的安全,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地增强。
1、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
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各类信息资源急剧增加,而信息资源的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由实体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进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资源,这一各国必不可少战略资源。因此,不断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
为人事工作服务是人事档案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为了满足当今时代对档案工作的各种需求,必须开发和建设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人事档案资源管理模式。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渐诞生,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有利于方便对人事档案信息的查阅。
所谓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整合、收集和管理纸质的档案信息以及馆藏的'资料,这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转变为现在的数字化和电子化的全新的方式,因此,人们平时可以更加便捷地查阅资料,而资料的利用价值也将变得更高,从而使得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的到提高。
1、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中十分重要,他们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但是,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高素质的人员十分缺乏,这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
2、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化设施配备不完善。
在进行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源,优质的硬件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扫描仪、计算机等,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是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保证,然而,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技术设施都不完善,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缺乏统一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标准。
任何事都要有一个标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有一定的参考标准,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大多数单位都是考虑自身的利益,在管理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这就造成了档案信息网络不通畅,不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1、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一状况,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在工作中使用的必要技能,并且树立他们的意识,使他们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地去工作。另外,还可以适当地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这样一来就可以使那些高素质的人员愿意投身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2、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
先进的技术设备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它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条件,更是档案信息传输和共享的主要媒介。所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要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从而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统一信息化管理标准。
标准对于做任何事情来说都很重要,所以在档案管理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一定要客观合理化,这样就可以使它成为工作人员奋斗的目标,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进而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4、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
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于人们对档案资料的需求,所以要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档案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并通过不同的载体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远距离传输和交流,这样就可以满足人们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各种需求,从而也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真正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重心就是实现其信息化管理。所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顺应时代的发展,要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单位也要重视档案的管理,提高硬件设备,只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提高了,那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才能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扈妍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工会论坛,(03).
[2]孙冬云.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研究[j].信息技术,(05).
[4]王艳.关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民营科技,2014(01).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十一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基础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软、硬件设备。另一方面,综合考虑馆藏规模、档案管理软件运行要求等诸多因素开发档案管理软件,提高档案管理软、硬件的安全、正常运行。同时提高档案管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建立和健全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管理网站,以有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资源体系建设,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全面整合档案信息资源,重点加强档案目录中心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及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2.2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档案管理部门应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简明实用性和制度约束的双向性。同时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另外,鉴于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资源共享性,应重点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警惕性,自觉遵守和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与标准,依法对档案资源进行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可采用防范病毒的网络系统、数据库自动备份、身份认证、查阅权限、加密保护等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档案数字化的安全性,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档案管理信息化决不仅仅是档案的录入、扫描和网络传输,每个步骤都应有其相应的标准,以防止各自为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制定重点行业档案工作规范,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具体而言就是对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转化、存储、查询、交换与使用等过程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音频文件按照统一格式进行转化、扫描件要达到统一清晰度,以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统一的工作规范可以依据,确保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另外,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摒弃传统工作理念,积极改变工作思路,树立现代性的档案管理理念,可通过培训等手段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及服务方式,以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另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应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有必要加强定向培训力度,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可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及专业技术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局域网、网络设备、数据库、网站、软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档案管理学等档案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的档案专业人才。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3总结。
总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档案部门应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十二
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其他一切管理工作而言,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是高职院校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几乎在所有领域,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及今后发展的潮流,为顺应时代要求,人事档案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和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是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人事档案。
在当前形势下,把信息化管理引入档案管理中是院校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共同要求,为顺应信息时代潮流和教育单位人事制度发展的要求,应大力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改造,加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从传统领域转向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改造。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十三
自200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关于在大中城市加快科技强检步伐的决定》以来,全国已有134个分市检察院建成局域网,234个区县检察院已经建网,联入各级检察机关局域网的计算机超过1.3万台,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总投资3亿元以上,标志着全国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韩杼滨检察长在讲话中指出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真正把科技强检工作特别是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此,笔者就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检察机关中部分领导和干警在思想观念中存在着只须懂法就足以胜任检察工作的偏见,对信息化的了解也仅限于信息化就是用微机打字、信息化就是上因特网,对信息化范围、信息化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还未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检察工作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各别检察机关出现了阻碍科学技术与办案结合的不利因素,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检察工作中来、如何用信息化促进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研究较少,重视不够。这种状况已成为检察机关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与当前形势发展和检察工作的任务需求极不相应,这些都制约了检察工作的与时俱进,全面开展。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几乎不存在信息技术知识,而专门的技术人员又大多为法医、会计、痕检、摄像等传统技术型工作人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技术,显得束手无策,很难提出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很难得心应手地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于有一些信息化建设的基层检察院,又由于人才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不能使用或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成为摆设。因此在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前提下,检察信息化建设对某些院而言简直是一种神话或资金上的严重浪费。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能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建设经费作保证。它所涉及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置。以一个基层院为例,建设一个由一台服务器,20台终端微机组成的小型局型网,购置网络办公办案系统、多媒体示证系统、举报自动受理系统、审讯监控系统审统,这几项建设资金投入就得在50万元以上。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经费应由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因此建设经费应由各级地方政府专项划拔。然而地方财政或专门人民检察院所依赖的经费划拨部门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保障和支持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检察机关在信息化建设上只能是等米下锅,信息化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学技术是当今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和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的。
[1][2][3]。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篇十四
4.1合理规划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不能盲目跟风。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之前。必须要深入地进行科学规划。有条理的推进。规划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得到顺利推进。使档案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4.2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监督制度。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可以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得到制约与监督。保证其过程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意识,也可以进一步保障档案资料的信息安全。要充分利用单位内部的监督与单位外部的监督。使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及时准确地发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隐患的做法,然后纠正错误的做法,这样可以确保建设一个高效、安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系统。
4.3要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信息化。首先是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法与技能,因此要注意培养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4加强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也要跟随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与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要及时更新档案内容,准确保存各类档案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与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保存图片以及声像等档案资料,这样也可以实现档案资料保存的无纸化,节省档案资料管理的资金与保存的空间。
4.5建设实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站是档案部门以网页的形式建立的站点。给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管理资料的网上查找等信息化的使用。网页式的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的方式与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传递。因此这种模式将成为以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流模式。实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站应该具有升级更新的能力、再次开发的能力等。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强大的资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4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