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方案,是指在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时制定的具体计划或策略。了解和分析问题是制定方案的前提,我们需要全面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因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覆盖了不同领域的方案,包括市场营销方案、产品研发方案、团队管理方案等等。通过学习和参考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制定方案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我们制定方案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能够了解到方案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方案实施的关键因素。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提升制定方案的能力吧!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一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基本技能、技巧。而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运动中愉快,在愉快中运动,在运动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知、有所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愉快感”这正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以体育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运动愉快感是个体参加活动后产生的满足、快乐、舒畅、振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感觉,是一种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释放内啡肽,该物质能使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后直接感受到愉快的心情,产生愉快感,有助于调节情绪,振奋精神。而获得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力,长期支持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体育教学工作。
一、助学生树立信心,以培养运动愉快感。
心理学发现并以为,成功=能力×动机激发程度。由此可见,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成功的大小,取决于受激励程度的高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激发学生装的学习热情,给他们理多的信心,重视培养他们的运动愉快感、成功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名教育家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体育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欲高先低,欲快先慢,让学生饮尝到成功的兴奋与欢乐,得到可以通过保护和帮助来使学生完成动作,来增强他们的兴奋与欢乐,得到理智上的满足,增强学习信心。例如:在体育某些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降低要求的情况,来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另外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语名来表扬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人正在走向成功,这样会使学生信心大增,兴趣更浓,练习更积极。
二、降低标准、分解动作难度,以培养运动愉快感。
教学中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因人而宜,使个别能力差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顺利获得成功的学生,可根据情况降低要求和标准,使他们也获得运动的成功和快乐。同时,这种成功的体验对他们也是一种“需要”。研究表明:人越获得满足,就越需要,越得不到满足就越不需要。例如在上50米快跑教学中,让女生站在起跑线前5~6米外,与男生同场竞技,结果有的女生到终点时超越了一些男生,使她们体验到比男生跑得快的成因体验,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比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技术时,先学习蹲跳起,让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技术中的空中收腹、折腿动作。之后再学习站立单腿前伸和仰卧双腿前伸动作,让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技术,这样用分解教学法对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很实用。体育教学不光是锻炼学生身体,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愉悦,即培养学生的运动愉快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充分发挥肢体潜能,同时开发他们智力,这正是现代素质教育目的之这所在。
三、体育教学应用肯定、欣赏的目光来培养运动愉快感。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而欣赏的肯定更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是培养学生运动愉快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学习被子肯定,其心情会高兴无比。不管这些学生装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对他们予以适当的、必要的肯定,增强他们的“愉快感”、“成功感”,他们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的高度统一。
四、教师应以鼓励法来培养运动愉快感。
现代科学证明:以鼓励的语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向上性,自尊性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子限度的发挥。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某些长处有所发展都给予鼓励。有时,作为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或成功,教师一定要及时肯定他,使他知道自己成功在哪里。这些评价都有助于学生感受运动愉快感,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装更要从他们的基础出发,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点滴进步,充分给予鼓励。例如在上投篮技术练习中,有同学做出一个正确漂亮的投篮动作,他本人并不知道他的动作好,只有教师及时评价才能使他感受运动的愉快即成功感。鼓励性评价,是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
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体育兴趣来培养运动愉快感。
体育原本由游戏发展而来,其本质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在体育教学法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旨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积极自学渴求。实践证明,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游戏教学法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素质不好,平时不爱动的学生,由于受到了游戏的活跃气氛,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在“玩”中体验运动的愉快感。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而持久,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因此,培养、诱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运动愉快感”,即“成功感”的基础,而这种感受的增强,也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促进作用。
六、创设和谐环境激发体育情感,以培养运动愉快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人在实践活支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作用,中学生情感的发展要有意识地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使各种活动都能达到情感的愉快和满足。为了使学生情感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分析、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情感语言”、“身体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热爱体育活动就能培养学生成为丰富情感,热爱生活的人。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要精心创设可以触发情感的情景和气氛,帮助学生与体育建立感情。让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下进行身体活动。为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每一句讲解,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示范,不仅应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激情,引人入胜。从而唤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积极愉快地学习,锻炼身体,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愉快感。
总之,在培养学生运动愉快感时,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必须是合理的,经过学生稍加努力可以达到的,就是说体育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装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即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应根据学生休能、身体素质、心理最近发展水平确定,要求过低,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会失去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会失体育课应有的活力。但要求过高,学生也会频频失败而怯步,并导致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合理的目标应有一定难度,与大纲基本相符,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这样学生能够在“跳一跳就摘桃”中体验体育活动的成功感即“运动愉快感”,同时也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人民出版社会第一版。
2、《中国学校体育》六月版。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二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一直受到重视。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实际上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涵养,整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成为目前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整合的有效方法。
一、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奠定写作的基础。
习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的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重视词语的积累、句子的积累。对于词语的积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如让学生摘抄“乐于助人”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如“无私奉献、大公无私、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这一类词语;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忘恩负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这样,学生不光认识了这一个词语,还认识了一类或几类词语,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句子的积累,可以从文中精美的句子、重点句子等加以积累,让学生进行摘抄、熟读甚至会背诵,让学生从中体会其妙处。久而久之,学生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奠定了扎实的写作基础,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写作特色的模仿是强化写作技能关键。
模仿是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的开端,小学生处于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想要在作文训练中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首先要洞察优秀文章的写法,然后借鉴其写作特色,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通过不断的反思与运用,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可在阅读课中,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感悟范文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并正确使用其写作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模仿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
例如:教学《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掌握作者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分别抓住了各个季节烟台海的特点来写的方法,学习以总分总的方式成篇的写作技巧。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着重让学生弄清文章的两条写作线索,领悟写景不仅要抓住特点还应做到详略得当;教学《半截蜡烛》让学生感受在叙事中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等。这样,学生在品赏别人语言的同时,写作技能便能够得到提升。教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课例的学习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三、内心感情的激发是丰富写作情感的路径。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写作活动中的催化剂,一个没有写作热情,对客观事物毫无情感体验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作文的。”由此看来,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如果学生笔端倾注激情,文辞就如充沛的源泵,汩汩不绝,反之,则如死水一样,文思呆滞,语言干瘪。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情感,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而产生与作者的共鸣,进行相似联想,不断思维发散,丰富自己的写作情感。
例如:《轮椅上的霍金》教导学生需要重视科学,追求真理,并且需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运用自身的热情和力量解决现存的困难;《小草和大树》一文引导我们要学习夏洛蒂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的精神;《船长》一文教导学生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优秀品质。通过阅读教学,教师从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找到文章的灵魂,促进学生思考与发散,应用于写作中,观察和挖掘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件与精神,赋予文章最动人的灵魂。
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曾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身边的人或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效挖掘学生潜力,在促进知识与思维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学生的习作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教学方案,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强化写作技巧探究,更好的促进学生释放内心情感,实现学习--领悟--表达为一体的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提升,也强化了学生综合的素养,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2]刘胜田.探索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老师)(1):63。
[3]余映朝.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56。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三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中长跑的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化,中长跑的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训练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还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以及运动生涯.所以,探究更加科学性的训练方法是教练员所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长跑;人才培养;训练。
中长跑是指800米到10000米的径赛,因为距离比较长,基本上是人的超大强度甚至是极限强度.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内同时进行着有氧和无氧代谢,高强度的运动会在血液中积存大量的乳酸,分解乳酸需要大量氧气.
一、中长跑运动人才训练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1.对运动员身体进行全面系统、不间断地训练.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尽可能全面的发掘运动员的身体潜力.训练要有持续性,一般情况下尽可能每天训练,监督运动员每天认真完成训练计划.
2.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全面训练.任何运动都不是只考验运动员的某一方面能力,而是全身的综合能力,所以在中长跑训练中,需要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全面的训练.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需要将全面训练与中长跑训练专项有效地结合.
二、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原则。
1.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互相弥补.
在不同的训练时期,身体训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必须要有扎实的训练基础.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专项训练是弥补身体训练的不足,但是身体训练又是可以通过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等训练环节来提高和巩固专项训练的训练成绩.每当中长跑的运动员在身体训练过程中,身体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突破,唯有突破,才会有更好的成绩;只有突破,身体才能跟得上专项训练的步伐.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如加大跑步负重,进行高强度蛙跳等的训练,这都是有利于提升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体育运动成绩的策略.
2.身体训练与改进的专项技术相结合.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动作效果和经济性是可以直接体现运动员对于运动技术的把控度.所谓合理的中长跑技术是指在中长跑训练中采用比赛时的强度,在专项的中长跑距离上跑时所发挥出来的技术水平.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不断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而且必须加强训练的针对性,要想得到技术方面的改进必须反复练习,这是改进中长跑技术采取的最为根本的手段.
三、遵循规律,适当安排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训练。
因为中长跑运动的特点,运动员的训练应具有强度大、时间长的特点.在训练中,运动员可以持续训练的时间越长,证明运动员的个人能力越强.所以在日常训练中,中长跑运动员应具有可以进行长时间训练的能力.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必须进行大量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逐步增加训练次数和训练强度的方法.训练的正常时间是每组训练在两分钟以上,这是为了保证训练时间至少要高于800米运动训练的时间.同时,综合训练的时间也要保持在一定量上,不少于专项训练的时间和强度.
四、建立科学的训练方法,完整安排训练。
运动员在训练完成后都会处于疲劳的状态,这是训练的基本目的.只有产生疲劳才会提高成绩,因为成绩提高的过程就是在挖掘运动员的潜力,而潜力只有在正常实力消耗完之后才可被挖掘,同时疲劳会产生应激反应,身体各项机能会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成绩.
但是疲劳终归来说属于负面影响,不可长时间停留,需要及时消除.一般可以通过按摩等方法消除疲劳,但是有新的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补充也可以消除疲劳.所以在训练中补充合适的营养也是科学训练的一种方法.关注运动员的营养问题以及心理问题,有效地解决运动员在场内场外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才可以保障运动员比赛的顺利进行,进而取得好成绩.
五、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设备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的结构等方面也有了清楚地认识,随着身体结构的清晰,人们对于中长跑的运动理念和日常训练方式都发生变化,现在的训练不仅仅只是追求成绩,更加关注的是运动员的身体以及未来的发展.训练方法不再是一味的追求耐力的训练,而是更加科学,只有综合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方春龙,方春露,周亮,等.中长跑运动的体能与营养[j].湖北体育科技,(6).
[2]周在平.现代中长跑项目的训练方法及趋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四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以其它媒体和手段无法替代的情境再现、超时空交流等功能与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操作性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强调教、学、做合一,使之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重视追求健身的实际效果”,引导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现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与想法。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的良方,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录音等,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锻炼变得轻松,有效提高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体育教学获得成功。
例如:vcd体育类的影碟,电视体育节目,现场体育比赛等体育内容和节目,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潜移默化地养成体育终身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根据体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制作课堂需要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充实了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从单一的教学方法向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法转变,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运动技能。
当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乐于接受。而信息技术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信息技术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而以往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觉枯燥土无味,效果自然不够理想。但多媒体教学学生面对的是电脑,在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体育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里,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观察、观察、再观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需瞬间完成,而且还是一些非常态动作。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效果。“学生要正确地进行对他来说是新颖的示范动作,必须善于将这个已获得的视觉形象和他相应的运动冲动联合起来,因为在他过去的经验中,还没有这种新的运动冲动,而不应当和他习惯的动作混淆起来”。如:前滚翻的动作、背跃式跳高、分腿腾越山羊等技术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运动动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有时尽管教师对此反复讲解,多次示范,但仍有不少学生对动作变化和完成时机、过程看不清楚,得不到要领,就难以掌握。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手段可以将复杂的技术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例如在进行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时,我在教学前先安排学生观看比赛录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动作表象。然后观看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并且对动作进行剖析。这样,使一闪而过的细节动作,清晰、准确地展现在孩子面前,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次、加上慢动作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起他们的注意,产生冲动,因势利导进行教学,使他们很快掌握这一动作技巧,达到教学效果。
三、培养审美情操、观赏能力和竞争意识。
采用室内体育课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电脑、互联网络等技术手段,学生可以学习更多在平时室外体育课接触不到的体育知识,比如优秀的运动员、比赛录象,典型的技术战术方法演示、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发展历史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教学中美的内涵,用具体的形象美去启迪学生真正懂得欣赏体育比赛,需要观众精通体育方面的术语、技术及规则等,确实很难,特别是小学生。要提高学生的观赏水平,必须认真学习,真正掌握体育各方面的知识。例如:我设计了一节室内课“球类运动小常识”,这部分内容是体育与健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认识。由于球类运动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而且很多球对学生来说接触少甚至说陌生,学习起来显得十分枯燥。基于以上情况,我制作了课件“球类运动网站”,设计了“你知道吗?”“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等主页,每个主页又包括起源、规则、球星、场地与器材、明星简介与图片、比赛精彩片段以及相关网站的网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拓宽思维,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积极锻炼,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观赏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审美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真正优化体育教学,使学生懂得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直至终身锻炼。
参考文献:。
[1]魏彪.中国体育思想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3]荆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结合之我见.职业技术.2007,08.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五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着的,但也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实验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不仅要求会掷,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通过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动作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
[1] [2]。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六
1.前言。
世界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无数个人的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活动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学应重视各学科活动课的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学由于学科的特点所决定,它是与活动密不可分的,所以体育教学对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深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正确认识学生的创新。
我们说的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如:“体育游戏”教学法、“快乐体育”教学法、“自主体育”教学法等等,与活动能完美的.结合。
3.创新应立足于日常的教与学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提供创新的机会,选择创新的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去创新,从而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如若不然,则人云亦云,循规蹈矩,毫无突破。如: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素质和学生的反应能力,可编制一个“攻占敌营”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判断、快速奔跑、躲闪、攻占等动作,在此竞赛活动中,为了取胜,有的组在派“兵”上本身自己就做了调整,而个别上陈的“兵”在进攻动作上又进行了创新加上了“转身”和“跨步”动作,为取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此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对此做法进行讲评和表扬,激励学生主动创新,增强创新意识。
4.创新应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使原有的知识得到升华。如:在体育教学中“前滚翻的学习”,以往教学是教师示范——讲解——强调注意问题(双腿用力蹬、抱腿及时、团身要紧等)——学生练习等。为培养学生的灵活的思维能力,首先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这时,一个篮球从教师手中抛出在地面向前滚动,学生有的说:双脚用力蹬地向前滚得快些就能完成;有的说:团身紧一些像球一样就能完成动作;此时,老师又用叠起的垫子放到另一个垫子下面,使一头高一头低,同学们见了有的说再垫高些动作就更好完成了,又有同学说不如用手推他一把帮他完成等等,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都说出了他们很好的意见,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并采用同学们提出的好的建议,使得本教学内容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圆满完成。
5.创新应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在教学中老师注重溶单纯知识的教学于兴趣浓厚的系列活动中,如:在对学生进行跑的教学时,可安排“贴膏药”游戏、“报数追逐”和“超越极限”等游戏活动,都可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跳跃教学时,可安排“赶鸭子”、“跨越障碍”和“摸高接力”等竞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在丰富而有较强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使学生有了极大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展现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主的参与下各种素质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并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下和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下,完成一个又一个教学任务,且使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得到增强。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活动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学又能和活动完美的结合,所以广大的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同仁们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片面地去追求创新,必然会带来有缺陷的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发奋努力地学习,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02。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0002。
[3]《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北京教育200005。
[4]《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北京教育200008。
[5]《基础教育与创新》人民教育200008。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七
论文摘要: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环节,是联系体育社会化与终身体育的纽带、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中,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开设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实施终身体育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的显著特征是大量的多形式的形体运动.通过运动形式及其相关的类似形式去体现和实践体育、社会、生物、心理诸多方面的功能,最终全面发展人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完善自我形成终身体育观和树立全民健身意识的关键时期,是将来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终身体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领导者.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作用,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观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对促进全社会的健身运动,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口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
1、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人口文化逐年提高,人们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余暇时间日趋增多,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人们需要休闲、娱乐,需要体育,体育锻炼已成21世纪人们生活中促进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是推行全民健身形成良好健身意识、终身健身习惯和体育能力的关键环节.体育锻炼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在教学中改变学生旧有的体育意识,更新旧的体育价值观及被动体育观,建立和形成主动参加锻炼的体育观,促进学生主动获得增强体质和提高健身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这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需要,也是终身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的思维、认识、分析、判断能力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对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的认识不断提高,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阶段,也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应以学生步人社会的家庭生活,余暇生活中的终身体育为指导,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兴趣,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着手,使体育逐渐生活化.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与培养的总和.高校体育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以终身体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思想是学校体育深层次改革的关键.体育教学中应将教学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拓宽高校体育的健身、娱乐、心理、保建、实践、竞争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观,养成自我体育习惯,才能使他们毕业进人社会后成为终身体育锻炼的参与者和倡导者.
2、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基础。
体育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总和,是对体育有目的的自觉反应.在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选修课,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增设娱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教学内容,不断培养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概念与习惯,为毕业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闭.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性关系。
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己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如果没有自尊心也就没有爱心,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毫不在乎,他就无法进步.有自尊心的学生就有一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好胜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及错误要严肃、认真地批评,但要注意批评的方法与时机,做到适可而止,防止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个体获取成功和不懈努力的基本保证,对一个人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自信心堪称是宝贵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耐心、热情地去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循序渐进,培养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活动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内容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教师在对学生传授技术和技能的同时,相应地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新闻知识竞赛,体育理论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开设选修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他们从“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发展,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观.
3、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各种活动都是有目的行动,必须受意识的支配或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要充分发挥以老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完善结合.教师用精练的教学语言,热情奔放的教态,准确而又优美的示范动作,多层次的组织教学,亲切、热情的指导和感情上与学生保持一致,可使学生对体育的了解和认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发展思维和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是养成终身体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建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需要,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全民健身的需要.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八
我们对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这二者都是不陌生的,运动训练就是实际的体育训练,是学生实践的运动项目,是一项实践性教学,体育教学更偏向于理论教学。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合作”的关系。对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合理的分析这两者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让两者的关系更加融洽,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运动训练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过程,它使运动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参与并提升自己的运动成绩,使自身的运动水平提高。这是一种针对性的教育过程,在运动训练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训练的不同项目,进行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及手段。让运动员从生理、心理以及运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对训练项目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制定出不同的训练计划与战术,让学生能够通过专门的运动训练在实战中不断提升[1].
体育教学强调的是理论性教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一样,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设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讲授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并以不同的体育活动为例,让学生能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进行掌握,从而使自身的理论基础更扎实。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了解到目前自己的身体是否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一些想要追求身材的学生还能够通过了解自身的身体结构进行合理的健身训练,增加自己身上的肌肉流畅程度。这样科学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素质,能够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改进,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2)统一性:体育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身体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学生在学习不同的体育课程时,身体与生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时身体素质提升了,但学生明白了自己与一些同学的差距,在心理方面就会产生类似“自卑感”的情绪,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提升身体素质,更是要明白每个人的运动能力不同,要学会接受与他人的差异性.
(3)教学性:体育教学通常都会有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等,同时体育教学还受教材,学生班级风气,教学条件等影响。这些外在条件都在无形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能够表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1运动训练。
我国对于竞技运动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让运动员的待遇更好,让我国的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在这种巨大的荣誉与利益的诱惑下,以下教练员为了让学员得到奖牌,不惜把学员变成一个“训练机器”,这种现象对于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还会使我国的运动理念发生扭曲。很对运动员从小的时候被发掘了有运动天赋,被带到训练场中没日没夜的训练,最终身体累垮了,也没有得到很好地的名次,学员从很小的时候被带到训练场地,势必对自身的文化课程产生一定的耽误,很多学员为了训练,干脆就辍学专心进行训练,文化教育跟不上,使得一些很小的运动员无法分辨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有时为了胜利不惜在比赛中服用药物。这种行为就是自身没有一个良好的判断力与自制力,还会危害到自己的身体[3].
3.2体育教学。
创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课堂中还是“照本宣科”的让学生接受自己讲述的知识点,学生只需要掌握并直接背下来就可以了。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十分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当中,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
还有一些体育老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因学校之前对体育科目的不重视,让体育课之间成为一堂“放松课”,让一些对体育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去教导学生就够了。但现在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使得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老师自身的体育水平也有有一定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跟上国家改革的步伐。对于之前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一定要刻苦把知识点补齐,才能够在学生面前有更好地权威性,来实际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体育中碰到的难题[4].
事实证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密不可分,他们两者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让学生的体育水平提升,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够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人格的良好养成。只有二者互补,才能够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4.1灵活运用训练手段。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享受这门课程。而运动训练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通过不断突破自己身体的负荷来进行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运动训练的手段,使用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让学生以更好地体能、身体素质来放到学习中来。例如,学生在学习打乒乓球使,教师可以借鉴打乒乓球运动训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到乒乓球的技巧,让学生学会乒乓球的拍打技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乒乓球的压力减轻,从而提升了我国乒乓球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我国体育教学有了良好的发展。
4.2合理定制教学内容。
每位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都不相同,一些学生能够承受住高强度的训练,而一些体弱的同学可能连基本的项目都无法坚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体育项目的爱好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时,教师根据训练项目的不同,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都能够获得提升。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对学生的提高又有多少,要在训练的同时不断时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快感,增强自信心[5].
4.3让学生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认为只要自己不停的坚持训练,就能够不断提升。在没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一味盲目的训练只会让自己进入到错误的训练当中去,这样不仅不能够提升体育水平,还可能因为错误的方法肌肉拉伤。学生不愿意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认为自己学了也没有作用。教师对于这类学生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顽固”的学生,可以与学生进行打赌,以最简单的跑步为例,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跑步,每天5公里。一星期后观察学生的跑步情况,没有掌握到正确跑步知识与技巧,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没办法合理控制自己的呼吸,步伐节奏,跑步的姿势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都会导致学生在跑步是肌肉拉伤,抽筋或是第二天起来脚痛等现象。教师再以正确的跑步方法让学生进行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只会使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觉得轻松不少,跑前的肌肉拉伸,对节奏的把控等都能够使学生在跑步中越来越好。
以实际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相结合,才能够使自己的身体素质科学的提高。
5.结语。
现在是一个全民运动的时代,运动训练中有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体育教学中更有运动训练的实践应用。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运动训练要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这不光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科学提高,也是我国未来体育行业发展的趋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达到双赢的局面。现在国家对体育教学的不断重视,体育教师要在新的改革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训练方法,合理利用好二者的互补关系,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体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张丽民.浅析运动训练中的核心力量[j].金田,,(8):421.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九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并被广泛应用到了许多行业中,尤其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本文就目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策略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情境。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积极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这一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并且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认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地画出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美丽图案。在绘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进行绘图,然后将所有学生的图画进行保存。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图画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选择出最美丽的图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播放一些绘制简单图案的视频,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积极地了解并且掌握绘画的方法。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学习。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他们进行分组,鼓励他们积极合作,小组内部互帮互助。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空间与图形”有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图形,根据自己的了解说明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动画、视频或者音频等.利用这些动画或者视频来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利用多媒体来现场进行图形的绘制,然后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绘画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加强空间观念.拓宽学习领域.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一些丰富的形状,或者在多媒体上制作一些空间图形,进而不断地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讲解与“长方体的认识”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实物,然后不断地按动鼠标,不断地转换长方体实物,使学生可以从各个方位来认识长方体,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之后的认识。又如,在讲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动画。如利用多媒体让一个由许多图形所组成的建筑房屋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图形,在进行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鼠标来进行移动、变色,然后在分解每一个图形的时候,对这个图形的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再如,在讲解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图形分、合、转、并、移、展等多种形式,在播放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讲解,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各行业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更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尽快地了解并且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然后不断地改革并且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十
1、竞技体育概念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学因素。
(二)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作为体育这一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竞技体育始终与人类社会同步地发展与完善。从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体育竞赛活动的日益活跃,现代奥运会的百年盛事,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竞技体育的职 业化与商业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可以清晰地描绘出20 世纪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 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二)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三)运动竞赛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四)竞技体育管理
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 竞争性
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即竞技能力。竞技体育由此而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比较竞技水平高低的体育活动。激烈的竞争 性就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二) 规范性
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高度完美的技艺,否则就难以取得比赛的胜利。高度的技艺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但高度的技艺又是以对技术、战术种各种训练的规范性要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三) 公平性
竞技运动中的竞争应该在高度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竞技运动比赛应该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参赛者。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为保证公正、公平地进行竞争,竞技运动的组织者对比赛项目、时间、地点、场地器材及运动员的'参赛资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运动员的参赛行为及比赛组织和裁判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
(四)集群性
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六)观赏性
竞技体育是从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发展而来的,现代竞技体育日益加强的竞争性, 更大大加强了其可观赏性。不仅参加者可以通过表现自我并战胜对手获得胜利的喜悦,而且观众也可通过观赏竞技体育比赛,从日常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特有的轻松感和美的享受。因而,观赏比赛成为广大群众善度时间最好的方式之一。
(一) 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断地追求新的成就及新的突破。竞技选手们永无止境的追求,每0.01 秒的提高,每一个新技术动作的出现,每一场精彩的表演,都是这种奋斗精神的集中表现和生动写照。竞技选手们在运动训练中所培养并在运动竞赛中所展现出来的竞争性,也正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素质。
(二) 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三)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优秀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表现出力与美的结合、勇与智的对抗、高超的技艺以及顽强的意志,都会作为光辉的榜样和成功的范例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围绕奥运会和一些世界级的重大竞技体育比赛,以及全运会的召开,都会出现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
(四) 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现代竞技体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综合实力的"橱窗"。
竞技体育比赛的胜负巴不仅涉及运动员个人的荣誉,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团体的荣誉,许多国家和社会团体都对竞技体育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巨大的投人。(五)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必然改变人类的消费结构,促进与运动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举办大型运动竞赛不仅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而且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竞技体育已成为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召开,使巴塞罗那市城市发展整整推进了10-25 年。
(六) 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参与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或观赏体育比赛,不仅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许多不良思绪和心理状态的排解引导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十一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素质拓展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的结合。
关键词:素质拓展高中体育结合。
高中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是对于体育课程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这种改革对于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拓展主要形式。
1.信任支撑下的心理挑战。
信任背摔是拓展训练中一个经典的项目,其操作要求是团队中的一名学生站在高度为1.6米的台子上,背对下面向后倒,其余的学生两人一组用特定的方式去接从台子上倒下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高度后倒下去,内心多少有一种恐惧感。这个项目的内涵所在就是使学生充分感受信任的重要性,对比实际操作与观察的区别使学生体会到操作的作用和操作的真正意义。感受突破心理障碍瞬间的感受和挑战自我的意义,不断使自我在心理层面上得到突破和发展,进而推动自身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2.团队压力下个人心理极限突破。
拓展训练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应该是断桥和空中抓杠,完全属于个人心理挑战项目,许多学生在跳跃前或跳跃后都有极度恐惧的表现。有的学生由于害怕,想放弃,但拓展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全员参与,不允许任何人退出,在团队的鼓舞下,每个学生都会振作起来,充满勇气,勇于超越。
3.互助双赢与多赢下的高峰体验。
拓展训练的主体理念是“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其主要内容是以团队为单位去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每个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充分团结协作,其中逃生墙、钢丝桥、建绳房等几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否则根本无法完成,将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要求个体必须充分信任自己的队友,获得队友对自己的支撑,体会主动付出才会得到回报,感悟“人”这个字的深刻内涵——撇和捺之间的相互依靠支撑,感受人的社会性。
4.突发紧急情境下的`心志考验与突破。
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几个项目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时间紧而且情况危急,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所有学生将面临“生命危险”,这种情景模拟设置会使得学生在很大的压力下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在焦急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寻找方法、争论甚至争吵。
二、高中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性。
高中生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往往会突发奇想地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首先要考虑的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拓展。
2.注意素质拓展内容的选择。
由于高中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因此选择适合他们的素质拓展内容,才能保证这些课程内容顺利地融入高中体育课程当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素质拓展训练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而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上还不完全具备参加所有素质拓展课程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拓展项目至关重要。
3.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评估机制,对于加入高中体育课程的拓展项目本着合理有序的原则加以评估,保证拓展项目的适合性和有用性。
三、结语。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潜能,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有利于高中体育课程的素质化教学,也是对其进行素质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步骤,对于我国高中生整体心理和生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张传新.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拓展训练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1).。
梁凤保.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j].运动,2010(2).。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十二
篮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更是日常生活中,参与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之一。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吐火如荼,推动了大学体育教学事业的革新,提升了其课程地位,并为体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之间也每年举行各种大规模的篮球竞赛,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让他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篮球教学是增强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能够让学生将来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到工作岗位中。但目前,大学体育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篮球训练的积极性,并未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训练中。因此,怎样促进体育篮球训练与理论教学的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前各大学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大学体育篮球训练教学现状。
1.1教学观念落后。
首先,在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因而在体育教学当中,通常较为重视专业课程与技能的培养,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大学生对于篮球训练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只是将其视为放松与缓解学习压力的方式而已,并未从本质上出发,认真对待篮球训练。同时,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运动观念,只是粗略的为学生降了简单的框架,学生在没有任何基础,未掌握相关技巧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篮球训练,这种过于被动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其次,大学体育篮球训练的.内容及结构均不合理,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没有从学生间的差异性出发,对学生缺乏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学生内在运动潜能得不到充分挖掘,这是造成许多大学生不喜欢篮球训练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降低了教学效果。最后,大学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与他们将来的发展直接挂钩,但也正因如此,让大学生面对较大压力,并且随着市场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让学校更加注重专业教育。在体育篮球训练中,教师也过于重视技巧方面,却没有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无法体现出体育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2教学模式传统。
在现阶段的大学体育篮球训练中,体育教师忽视了技巧方面的讲解,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具体动作的模仿与练习上,在实际教学中,没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增强他们团结意识。由于体育篮球训练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够完成,单独个人即使技术多高、能力多强,都无法凭借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更无法帮助整个团队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大学体育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与这一规律背道而驰,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自然在实际训练时,会遇到许多困难,降低他们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严重影响了体育篮球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我国对于体育教学越发重视,大学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及整体办学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体育活动也有所增加,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但在活动期间,却相继暴露了许多问题,由于规章制度的不足,很多教学活动开展的过于随意,同时也没有明确的要求指标,无法正确的评价体育教师及其教学工作,影响了体育篮球训练的实际效果。
1.3教学条件不足。
首先,新课标改革下,我国各大学的篮球训练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体育教学在工作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较为专业化的篮球训练教师还比较稀少,并不能真正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目前,大多数大学的篮球训练项目的教授,通常是由普通体育教师代劳,并不是专门教授篮球的专业教师。按照大学篮球训练教师教学内容与对教学目标来看,篮球课程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及专业节能。其次,在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都更为重视专业课程与能力,并未真正意识到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因而导致体育篮球训练课时较少,在大学课程体系中,每周体育教学时间少之甚少,有些大学甚至将占用体育教学时间,将其用于专业技能培养,最终导致体育篮球训练无法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大学体育篮球训练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2.1明确篮球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深入发展,促使着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原有生物学角度转变成生物、人文、心理及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先进的体育教学观念。因此,我国大学篮球教学应在加强学生技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充分注重基础理论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满足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项目锻炼的意识及能力,将终身体育教学观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大学篮球教学革新中,应转变原有单一性的教学目标,强调篮球训练的游戏本质,构建以篮球娱乐、游戏性质竞赛为主的教学环境,以便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篮球训练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发展,从而让当代大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2.2树立人本教学观念。
过去的篮球训练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学生要主动去迎合教师。而现代体育篮球教学所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均为学生服务,因此,大学篮球训练,在结合理论知识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制定全新的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某些身体素养较高,运动细胞较为丰富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强训练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弱、没有运用天性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基础教学,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强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待学生真正掌握基础后,在加入相应的拓展训练,激发这部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加全面的认知篮球训练。此外,教师还需注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单纯表示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而是应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他们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2.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大学体育篮球训练的实践性较强,但理论教育同样至关重要,篮球训练的理论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篮球这项运动发展历史及其文化背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虽然目前许多大学生均开设了篮球理论课程的选修课,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却并未真正根据大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案、制定适合的教学模式,而是继续沿用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吸引学生,更无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理论学习中,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对于这些不足问题,教师并不能简单的去削弱篮球训练的理论教学,而是应对现有教学方案做出全面的调整,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完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形式,将兴趣相同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并针对不同小组的兴趣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进而采取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用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较低的学生,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在动力,让他们对篮球及其相关知识产生全新的认知,确保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2.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当前,大学体育篮球训练中的评价,通常是以篮球技能与身体素质是否符合固定的要求标准范围,并未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缺少对学生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方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对来说过于片面。不仅无法体现出学生在篮球训练中的真实成绩,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参与篮球训练的积极性,对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此,大学应完善当前体育篮球训练评价机制,将加强大学生综合素养作为评价机制的重点内容,在评价学生对相关篮球技巧掌握情况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学习的态度等方面。既要重视评价的结果,也要结合日常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将结果与过程进行充分融合。
3、结语。
篮球训练在大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下,其地位也有所上升,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与欢迎,同时在大学生的体育课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团结协作、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培养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体育篮球训练应深刻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方式,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其中,应基于相关理论对实践教学实施改革,逐步提升篮球训练的重要性,突出其积极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十三
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招生项目:
冬季项目: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冬季两项。
其他项目:射击、射箭、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bmx小轮车、击剑、现代五项、铁人三项、马术、帆船、赛艇、皮划艇静水、皮划艇激流回旋、蹼泳、滑水、摩托艇、举重、柔道、摔跤、拳击、跆拳道、田径、游泳、公开水域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技巧、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足球、篮球、排球、沙滩排球(二人制)、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橄榄球、高尔夫球、围棋、国际象棋、登山。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所设项目为:
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
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
1.符合2016年高考报名条件;
2.具备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所列项目之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称号。(审批日期截止冬季项目为2015年12月31日,其他项目为2016年2月29日)
其他项目的报名时间2016年3月1日12:00至3月15日12:00;
报名以考生确认数据为准,错过时间或未提交数据的考生不予确认;
因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等原因(含2009年7月1日前的证书)无法正常报名的考生,需填写报名申请表,并在报名截止日期前交给报名第一志愿院校招生办公室。
冬季项目考生2016年1月22日8:00后可登陆系统查询院校审核结果并打印报名表;其他项目考生2016年3月22日8:00后可登陆系统查询院校审核结果并打印报名表。
文化考试由省招考办统一集中组织,按全国统一时间在标准化考点进行。考点具体地点将打印在准考证上,考生须在2016年4月15日-22日登录“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招生系统打印文化考试准考证并可于4月22日15:00至18:00自行前往考点熟悉考场。
考生可于5月16日12:00后登录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的招生系统查询文化课成绩。
冬季项目专项考试时间2016年1月16日至3月15日,其他项目2016年4月1日至5月10日由招生院校自行安排。
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主要实行以文化考试和体育专项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文化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和评阅试卷,生源所在省统一组织考试。体育专项考试由招生院校负责组织,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统一的考试办法和评分标准。
符合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作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2]411号)免试条件的运动员申请免试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习的.,必须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文件要求履行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相关手续。
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总分(600分)的30%,在此基础上由各招生院校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本校文化成绩和体育专业成绩的录取规则,分项目依据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择优录取。
具备一级运动员等级资格的考生,其文化成绩最低可在院校文化成绩录取控制线下降低30分;具备运动健将及以上技术等级的考生,可在院校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下降低50分录取。
在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招生院校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体育专项成绩3:7比例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分=(文化考试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分项目依据考生填报的志愿择优录取。
同时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如已被招生院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则不再参加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录取。
举办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渤海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嘉应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等89所。
举办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晋中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集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菏泽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吉首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49所。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十四
摘要:户外运动训练课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的新型体育课程。强调鼓励学生能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享受在户外运动的乐趣。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综合素质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体育户外运动训练课程由水上、野外、场地等多种训练方式组成,如今已经渐渐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一种运动方式,但是大部分学校开展的户外运动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并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大学体育如何更好地开展户外运动训练并发挥户外运动训练课程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户外运动是一种体育运动,起源于18世纪,包括登山攀岩、野炊、溪流、探险等各种项目,多是带有挑战性、刺激性和探险性的项目。参加户外运动的参与者能够与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到户外运动的乐趣,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教育程度也随之提升。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化程度提高的同时,身体素质和自我生存能力却在不断下降,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很多高校在大学体育课程设计上,也开始提高对户外运动的重视,希望学生能够多与自然和社会接触,通过集体活动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户外运动训练主要包括徒步、户外生活、爬山等基础性项目,很多高校由于教学方法、教材和资金等问题使得户外运动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学生在高校体育课中能够参与到的户外运动项目寥寥无几。现如今,虽已有不少高校开展了大学生户外活动训练,但是这项运动发展仍处于基础的起步阶段。就开展户外运动这门体育课的学校来说,都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较弱、理论实践与教学实践脱离、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过低等现象,不仅仅是因为学校对户外运动开展不够重视,也是因为学校担心学生在户外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这些原因阻碍了学生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使得学生不能得到更多的进行户外体育运动的机会。
1.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
我国各地高校所处的地区基本是经济发展较好,周边交通较为便利、环境也较为优美。很多城市的周边自然环境、风景名胜也比较丰富,这样也就为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之近年来我国对交通以及风景区的不断完善,也给学生提高户外生活能力、增强对自然界的了解提供了保障。
2.学校设施及资金充足。
以往有的高校不愿开展户外运动训练都是担心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但是在当今时代,学生都有自己的通讯设备,能够保持与组织的联系。很多高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也较为强大,资金也较为充足,为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物力和人力保障,加之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安全意识也不弱,因此学校开展此类户外运动是十分可行的。
3.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现代教育要求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大多数高校开展体育锻炼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户外运动训练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加强的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经历锻炼、学会团结,促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
1.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
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等压力,对体育锻炼的兴致不高,也很少能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很多学校都忽视了体育教学,只把体育教学当作是任务来完成,内容也比较单一,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户外运动训练是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相比传统的体育活动,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由于时代的进步,很多学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跑步和球类运动,他们更倾向于富有激情和挑战性的体育锻炼,户外运动训练也正好能够满足大学生这一需求,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中而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一点也导致了我国大学生与社会和自然等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生存能力比较低下。大学生被骗传销、大学生失联、大学生意外身亡等新闻层出不穷,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应当寻找积极解决的办法。高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能够提高综合能力的地方,因此开展户外运动训练,为学生提供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户外环境的生存方式是十分有意义的。
3.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团队意识。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不坚定、注意力不集中、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态十分令人担忧。户外运动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因此团队之间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研究也显示与大自然进行接触可以提升人的注意力、意志力及抗压能力。所以在户外运动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存技能,在团队合作中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只有精心设计户外运动训练课,才能够保证其教学质量。很多高校及体育教师都缺乏户外运动训练的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因此高校必须在开展户外运动训练教学工作前,进行精心设计。在户外运动的教学内容上,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规划,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比如公园、广场等,训练强度要与学生的实际运动负荷相适应,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最重要的是做好紧急预案工作,在意外发生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还应当深入学生群体,进行前期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户外运动训练课的认知度,使学生认识到户外运动的重要性,并为学生做好安全普及工作,为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课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2.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户外运动训练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带有某些挑战性和危险性,随时都可能发生事故,因此学校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提高户外训练课程的安全性。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户外训练课的内容,并且有一定的教学实施能力,为学生做好正确的示范,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具有随机应变、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如今很多高校在户外运动训练方面的经验都不足,教师也缺乏相关的经验,对户外运动训练没有专业及深入的了解,所以在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训练之前,必须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师的训练。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户外运动训练理论知识,熟知相关项目的内容、训练过程及组织方法,并且要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把体育教学内容与户外训练相结合,保证学生在与大自然接触的同时,能够得到真正的体育锻炼。教师也应当定期通过讲座或者观摩优秀院校的户外训练课来提升本校的户外运动训练教学水平,只有体育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够保证户外运动训练课的顺利开展。
3.选择合适的户外运动形式。
户外运动课程的理论学习过程中,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比如可以把户外运动训练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以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把户外运动相关的项目,如定向越野比赛给学生观看并进行解说。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户外运动训练课的兴趣,也能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外运动项目。学校为了提高户外运动训练课程的水平,也可以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与其他院校一同开展户外运动组织活动,通过合作和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得大学体育的户外运动训练课程更加丰富。
由于很多学校和教师都缺乏相关的经验,使得户外运动训练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户外运动训练课管理组织,以保证课程能够正常规范地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课涉及了体育、心理及学生管理的工作,比其他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专门设立一个管理户外运动训练课工作的组织,为这个组织分配合理的教育基金,确定户外运动训练项目及所用的器材,确定投入经费并进行良好的管理,为户外运动训练课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户外运动训练有着较多的危险因素,因此管理组织也应当提前考虑安全隐患,做好踩点工作,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做好预防措施,训练期间,管理小组也要进行监督与管理,保障户外运动训练的有序开展。
5.进行远足露营教学的设计示例。
只有对远足露营教学进行充分的设计,才能为户外运动训练课提供参考。首先学校应请专业人员对露营的线路地点进行勘测,确认其是否安全和可行,再考虑是否作为教学内容。其次,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及活动进度,每一个环节何时到达、何时返回等都要详细规划。最后要制定紧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医疗人员。在户外运动训练课中,教学活动不规范会导致危险的发生,因此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及时指导和规范,发生意外的受伤人员要进行紧急治疗,并且要保证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救援部门赶到救援现场。
综上所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户外运动训练能够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使体育教学能够实现其真正意义。户外运动训练课程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更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高校也应积极探索,克服困难,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户外运动训练,实现新课改下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十五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传统体育课程包括像排球、足球、篮球以及田径等,这些项目在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上效果不太明显。据此,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训练的开展来帮助学生形成团体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养成团结合作的好习惯,为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打下铺垫。
关键词:
拓展训练;体育教学;相关研究。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开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体魄,造就良好心理素质,体育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如果不经常进行锻炼便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生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便是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本文将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进行阐述,分别从:拓展训练发展研究、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拓展训练发展研究。
拓展训练,又可以称之为外展训练,是作为一种由内到外的自我教育。在现阶段位置,拓展训练已经有了40年的发展,在80年代已经渐渐走向了国际化,在1995年,我国引入了拓展训练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此形成了相关体系,目前在我国的各个省市区都新建了一大批拓展训练的基地。而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户外的体育培训及教学方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在企业进行员工的培训、团队训练以及提升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至此拓展训练在广大师生的认可下也渐渐丰富起来,特别是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其身体发育以及心理素质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法,其实质上是对传统教学的冲击,由于传统教学是一种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所以开展拓展训练可以将全部的训练课程均交由学生亲自体验以及实践。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在上课前将课程的实际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意识解释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进一讲述,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也不参与,促使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效益以及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分别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现:第一,对体育教学功能的实现能有效的促进,使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能很好地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有一定的帮助,使学生的社会适应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有效的提高。第二,将体育教学的内容有效地丰富起来,以此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能很好地调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第三,能对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必须要求教师所组织的游戏项目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而且在游戏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还必须要求与同伴一同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将自己的自信心很好地建立起来,以此使体能训练得以强化,以此能一同完成艰难的任务,使学生的自我概念能有效提升,同时职业素养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开展拓展训练的实施,既可以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一步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体能拓展训练的开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化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而在教学中也主要是将体能训练当做主导,使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弹跳力、体力以及内能等身体素质能很有效地进行锻炼。比如,在进行集体跳绳的时候,教师要求16个人作为一组的小团体在一分钟的时间中完成50以上圈数。也许在游戏刚开始的时候,16名学生因为相互的配合不够默契或者个别人身体素质比较差而完成不了任务,不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渐渐意识到相互协作的'重要意义,所以学生会自觉加紧训练,再经过反复的练习、相互配合,以此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在其游戏进行当中,必须要让学生能感受到集体以及自身的力量,对自身协作以及体能能力能决心提高。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前应制定相关计划,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体育教学效果得到一定体现,除开体能拓展训练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综上,我们说到体育教学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据此在开展拓展训练时,教师还必须进行心理素质拓展,心理素质的拓展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使学生之间的凝聚力逐渐增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野外露营或者野外探险等活动来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形成坚毅的品格,而这些品格对于正在成长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当重要,当然,教师在进行训练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有限,教师在进行野外露营前应对学生们进行谈话,并将一些注意事项一一交代,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这种方法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减少拓展训练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一种动态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认真勇敢地面对挑战,自己解决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危机处理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实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锡龙。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5(2):37—39。
[2]谢素华。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案[j]。基础教育研究,2014(24):55—56。
[3]汪健。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应用探析———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游戏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5—36。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十六
(一)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及以前已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基本情况。
(二)学校已有工作成效及经验总结。
(一)计划项目设计,含项目规模、科类分布、年度分布、资金规模、企业参与程度等。
(二)计划实施与管理,含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工作实施措施,管理办法简介(以后需要提交详细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等。
(三)计划实施监控与改进机制。
(一)校内外的保障条件(经费、场地、指导力量等)。
(二)配套政策(修订培养方案、选修课程开设、对参与计划的学生和导师的激励政策、约束机制等)。
体育运动训练方案篇十七
一、运动性疲劳的涵义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是暂时的,经过适当的`休息可以恢复.这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人体机能活动的标志.
作者:马红伟作者单位: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刊名:职业时空(上半月版)pku英文刊名:careerhorizon年,卷(期):3(10)分类号:g80关键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5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