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20:41:26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优质12篇)
时间:2023-11-29 20:41:26     小编:雅蕊

总结是思维的回顾与升华,是智慧的结晶与延伸。如何写一篇畅销小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一

项秀兰。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做垃圾简单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讨论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2.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器材准备】。

1.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洗净的小石子、墨水、纸巾、塑料瓶(瓶盖上大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厂构造图。

3.填埋场和焚烧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有什么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如: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火灾等)。

教师讲解:人们通常通过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现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厂,在目前,全国大约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厂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垃圾的处理。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述: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内容: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

3.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场)。

(2)实验的各个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纸巾表示垃圾,纸巾带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从上面洒下来的水表示雨水。)。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各组意见。4.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分组实验。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5.讨论: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垃圾会产生大量臭气,滋生苍蝇、蟑螂等害虫;垃圾比较松软,容易坍塌。)教师相机介绍:把垃圾简单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会扩散。污水扩散到周围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种了蔬菜和粮食,你愿意买来吃吗?更可怕的是,随着垃圾中污水的扩散,还会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会四处流动,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会随着地下水扩散到更广大的范围,危害人们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时间过长会产生沼气,还会发生爆炸。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提示:先考虑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2.小组内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3.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4.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先观察书上73页示意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它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全国十大填埋厂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着介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沼气发电厂、污水处理。)。

5.思考: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教师介绍: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教师介绍: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2.讨论: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教师说明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它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技术全国领先,十分先进。)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小结:

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等。缺点: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五、拓展提高。

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垃圾的处理。

填埋。

处理方法。

焚烧。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二

1. 懂得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2. 交流信息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快速、准确地交流信息。

3. 培养乐于与别人交流信息的态度。

传话用小纸条、小球、记录表

一、引入

二、交流信息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在科学课上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交流信息的?

1. 把“话”传下去

(1)你们能准确地把信息告诉别人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老师在纸上写了一句话,等一会儿第一个同学看后把话轻轻的告诉后面的同学,然后一直往后传,最后一位同学把听到的话写在纸上,我们比比哪个组传得既快又准确。

(3)请最后一位同学把收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听。

(4)看看老师在纸上写了什么。

(5)你们对这个传话游戏有什么看法?

(6)那么在传话时应注意些什么呢?请讨论。

(7)再做传话游戏。

(8)我们从两次活动中得到哪些启发?

2.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2)与邻组交流。

(3)反馈:邻组同学能按你们的方法让滚出去的球滚回来吗?

(4)讨论:如果把步骤写得清楚点,应怎样改?请做修改并记录。

(5)交流修改结果。

(6)讨论:还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吗?

3. 交流信息的意义

(2)交流讨论结果。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三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态度、情感、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教学重点调查统计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1、学生提前收集家中一天的垃圾;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大型垃圾场的图片。

师: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品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都有些什么?让我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

(揭示课题:一天的垃圾)。

师:同学带来的垃圾中如果要进行分类的话,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呢?

1、讨论分类的标准。

a、按是否有毒分。

b、按材料分。

c、按是否有毒分……。

2、讨论如何统计。

师:我们在统计时如果无法测出垃圾的重量怎么办?

给垃圾分类时该注意什么啊?

3、学生分组统计。

4、反馈统计结果。

1、说一说这些垃圾的来源。

2、统计全班所有家庭垃圾的总重量。

3、算一算每人每天平均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分组统计。

5、算一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6、组织讨论。

7、多媒体出示本溪市产生的垃圾统计数据及人们如何处理垃圾的。

1、谈谈今天所学的体会。

2、对校园内同学们产生的垃圾进行统计,写一封倡议书。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四

1、懂得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2、交流信息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快速、准确地交流信息。

3、培养乐于与别人交流信息的态度。

传话用小纸条、小球、记录表。

一、引入。

二、交流信息。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在科学课上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交流信息的?

1、把“话”传下去。

(1)你们能准确地把信息告诉别人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老师在纸上写了一句话,等一会儿第一个同学看后把话轻轻的告诉后面的同学,然后一直往后传,最后一位同学把听到的话写在纸上,我们比比哪个组传得既快又准确。

(3)请最后一位同学把收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听。

(4)看看老师在纸上写了什么。

(5)你们对这个传话游戏有什么看法?

(6)那么在传话时应注意些什么呢?请讨论。

(7)再做传话游戏。

(8)我们从两次活动中得到哪些启发?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2)与邻组交流。

(3)反馈:邻组同学能按你们的方法让滚出去的球滚回来吗?

(4)讨论:如果把步骤写得清楚点,应怎样改?请做修改并记录。

(5)交流修改结果。

(6)讨论:还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吗?

3、交流信息的意义。

(2)交流讨论结果。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五

教学内容: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科学知识:

1、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3、培养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

1、线段、铁环、塑料纸、秒表等制作和测试简易降落伞的材料。2、“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录像,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4。

你们知道“神舟六号”飞船是如何安全返回地面的吗?多媒体放映“xx”安全返回的录像片段。

降落伞为什么能起到保护人或物的作用呢?它降落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研究降落伞。(出示课题)。

二、认识降落伞:

多媒体课件出示形形色色的降落伞。降落伞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

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根据学生发言在图上画出表示重力、空气阻力的箭头)。

三、

制作降落伞:

我们现在了解了一些关于降落伞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拥有一个降落伞呢?自学p51简易降落伞的制作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降落伞。(播放轻缓的音乐,教师巡回察看并作必要的指导)。

四、玩降落伞:

学生到室外的场地上玩自己制作的降落伞。各小组交换降落伞玩。

学生交流玩的情况。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猜测: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五、研究降落伞:1、制订实验方案:

2/4。

对于降落伞为什么下降得有快有慢,大家提出了一些假设。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

1动手实验一下。

各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来研究哪个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为了使我们的研究能成功,希望大家在行动之前先制订一个研究计划,怎么样?各小组讨论、制订研究计划。(填写计划表)。

交流小组研究计划,补充注意点。

2、各组选择材料,进行对比实验,作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并在需要时给学生以帮助。3、交流研究成果:

学生交流,展示实验记录。

六、

总结。

延伸:

3、课外拓展:你能估算一下“神六”的降落伞面积大约有多大吗?设计意图:

3/4。

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每个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设计—寻求实证—信息处理—结论和表达”的探究过程,体现探究式科学教学的基本步骤,发展学生初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效率。“做中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既强调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动手”,更强调要“动脑”。在鼓励孩子们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降落伞的下降速度是否和伞面大小、重物重量、伞绳长短等有关”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认真制订、交流、完善实验计划,从而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

三、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习惯。本课设计时旨在通过制作降落伞后玩一玩、到室外放飞降落伞等活动内容以及“神六是如何安全着陆的?”、“神六的降落伞大约有多大?”等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激励学生养成积极动手、尊重事实、善于合作、乐于交流、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4。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六

嘉陵小学周柯。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1、

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

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教学后记: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2)。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

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教学后记: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3、自制食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地形;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秀美壮丽;渗透地图制作的科学方法;体验到动手做科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地图、地球仪、托盘、撒、沙、泥土、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在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宏观上总体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地貌,感受自然的神奇。再通过亲手制作地表模型,更深刻的知道整个地球的地形地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查找的祖国秀丽山河的资料。师生归纳各种地形的特点。

2、教师边播放各种地形的图片,边讲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也正是这些复杂的地形交错在一起才造就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是老师查找的一些风景图片,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制作地表模型。

3、分组做地表模型。

要求:小组之间协调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马上送回,允许到别的小组去取经。学生分组制作活动。

讲述:刚才,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想法做了一个地表模型,做得怎样呢?下面大家相互参观一下。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学生谈参观感受。

三、绘制地形图。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表模型,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优点和不足。

3、讲解绘制地形图的要求:将玻璃板盖在托盘上,再将胶片放在玻璃板上,按下面的地形便可画出地表的整体轮廓来。那么,不同的地形你们都想怎么来表示?具体都用什么方法表示,你们小组自己来定,不过要在下面加上说明。

4、学生分组绘制地形图。小组展示汇报。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与学生绘制的地形图进行对比,并讲解:我们制作的过程与标准地形图的制作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地形图的制作是很复杂的,要求更是科学、严谨,如果大家有兴趣知道的话,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网址,大家有时间上网看看。

四、总体认识地球表面地形。

1、谈话:我们刚才画的就是地图,当然要按照地面的地面的大小来画,但是没有这么大的纸,就算有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测绘人员观测了地形以后按照比例缩小才能制成地图或地球仪。

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加深对地图的认识,体会地图用途。

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五、拓展活动:

活动一:将公园的实景图画成地图,注意找准“北”的方向。

活动二:说说什么地方要用到地图,体会地图的用途。

活动三:利用地图找“宝”,学会用地图。(可以作为课后活动)。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八

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

5.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九

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的概念。

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能通过本课学习意识到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课件:关于动物生命活动的图片。

2、学生活动时佩戴的头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它能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能量。

2、提问设疑: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吗?动物怎样获得能量?

3、讲述: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动物与能量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动物与能量。

二、探究新知。

(一)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1、出示课件(各种动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图片。包括:飞翔,奔跑,生蛋,进食,睡眠等)。

2、提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这一活动需要能量吗?

3、学生思考后依次回答。

4、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提问:老师在上课,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过程需要能量吗?

5、引导归纳: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6、汇报结果。

7、总结: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二)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提问:当你饥饿的时候怎样补充能量?

2、生回答。

3、思考:动物会以什么方式补充能量?

4、讨论并回答。

5、学生举例说明各种动物以什么做为食物。

(提示:大部分同学只能列举出动物吃植物或动物吃动物,例如羊吃草,狼吃羊等,但不能将三者联系起来,师应依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将其联系起来。)。

6、小组讨论:草,羊,狼之间的能量流动。

8、观看《螳螂捕蝉》故事短片。

思考:故事中有哪几种动物?请把它们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排列起来。

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吗?

三、建立食物链概念。

1、创设情境,游戏启发。

白菜蝗虫青蛙蛇鹰学生表演谁被谁吃。

2、引导食物链概念。

a、提问:它们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排列?它们之间的能量怎样流动?

b、学生思考,汇报结果。

c、课件展示。

(将五者用箭头连接起来,形成“链环”状,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概念)。

d、师适时板书链环锁链食物链。

e、将整个板书联系起来,讲解食物链概念。

f、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食物链吗?

生可根据板书的提示自己回答。

3、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a、观察“食物链”。

b、提问:你发现什么规律?

c、引导学生总结: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d、小组讨论,写出一条食物链。

e、小组代表展示写出的食物链,并讲述能量流动。

四、利用原有知识,巩固应用。

1.提问:你还记得《蛇与庄稼》一课吗?

课文写了蛇和庄稼的什么故事?

2.小组共同回忆,选一名代表陈述。

3.提问:为什么蛇会和庄稼的丰收有联系呢?

4.观看《蛇与庄稼》课件片段。

5.归纳总结: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被破坏,会影响整条食物链。

6.观看大自然和谐宁静的图片,引发同学们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意识。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十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十一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强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5.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了?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是w是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六年级科学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篇十二

1.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

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

3.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4.新能源: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

5.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111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