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民俗活动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20:54:06
元宵节民俗活动范文(14篇)
时间:2023-11-29 20:54:06     小编:梦幻泡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总结中,要注重事实的客观、准确和全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一

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闹元宵,看灯会。

下午,奶奶拿了一盆糯米粉,放到了一只凳子上,叫我帮助她去拿住脸盆的边沿,不让脸盆动。我答应了一声,就帮奶奶把脸盆扶住了。然后,奶奶就拿来了一碗开水倒进了脸盆里,接着,她用双手用力地和起来。米粉很快就被奶奶和成了一团,脸盆边上的干粉还有许多,奶奶叫我再去拿一点水来倒进脸盆里有干粉的地方。她拿起和成的粉团往放有水和干粉的地方和了起来。不一会儿,奶奶就把一个粉团和好了。她还把脸盆边上的粉都沾在了粉团上面,再和了一下。

现在,大功告成,就等做汤圆了。

等到吃汤圆前半个小时,奶奶开始动手做了起来。我看到她从粉团上面抓了一团粉,用手搓成了一个圆柱形,然后,在中间挖了一个孔,边挖边转,那个孔渐渐变大了。接着,奶奶把剁好的肉泥放了一点进去。然后,她就把这一个汤圆收口了。我看着奶奶做的样子觉得自己也心动了,也想亲手去做汤圆。我立刻跟奶奶说了一声就动手做了起来。我像奶奶一样做着。我觉得没有自己做得没有奶奶那样容易,但是也把一个汤圆做好了。奶奶看了看说:“嗯,第一个能够做得这么好,已经不错了。”接着我又跟着奶奶做了下去。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把汤圆全部做好了。

接着,就是煮汤圆了。奶奶把水浇开,就放了一半汤圆下去。这时,锅子里的热气冒了起来,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烧了几分钟,奶奶倒了两次冷水,才揭开锅盖说:“好了,现在可以盛起来吃了。”这时,我看到汤圆已经全部浮在了水面上。爸爸动手盛汤圆。他先给我盛了一碗。我却把第一碗端给了奶奶,让奶奶先吃。这时,奶奶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然后,我接过爸爸递给我的汤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啊,今天的汤圆真好吃,我比平时整整多吃了一倍。

人家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我们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意思!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舞龙、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山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虽然有些寒冷,但还是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两旁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老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到处一片沸腾。

开始放烟花。我和哥哥也拿出所有的烟花,我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哥哥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元宵节可少不了观花灯。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老爸给我买了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兔子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

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昨天是元宵节,可热闹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吃过晚饭,我就迫不及待的催促爸爸妈妈到小区的中心花园,那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猜灯谜活动。

转个弯,广场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已经有好多人在这猜灯谜了,广场边上的走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写着灯谜的彩条挂在灯笼的下面。人们驻足在灯谜前,或沉思或轻声讨论。

“太阳升起来了,打一字”,我轻声读着一个面前的灯谜。是不是“晨”字呢,我在心里思考着,爸爸说应该是个“旦”,因为“旦”字本身就是个象形文字,表示着太阳(日)从地平线上(一)升起来了。我赶紧把这灯谜摘下来。

再看看妈妈在猜什么灯谜,“两个胖子摔跤,打一地名”,我着急的问妈妈这是哪个地方,妈妈在耳边轻声告诉我是“合肥”——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另外一个灯谜“相约在清晨,打一国名”,妈妈告诉我是“约旦”——一个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

我们接着往下走,又一个灯谜“迁来一口,打一字”,在“迁”的“千”下面加一个“口”,哪不就变成了“适”字了吗?还是妈妈反应快。同样的字谜还有“千古不分离”,当然是舌头的“舌”,这一次爸爸的反应也不慢。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现在该轮到我大显身手了,我们拿着猜中的灯谜,到小区物业去兑奖。结果我们共抽中了2个摇摇型的自动铅笔,一块肥皂和一瓶洗涤灵。

猜灯谜活动后,中心广场上还举办了燃放焰火活动,五彩斑斓的焰火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元宵之夜。

人家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我们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意思!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舞龙、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山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虽然有些寒冷,但还是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两旁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到处一片沸腾。

哇!好漂亮啊!这条龙全长约200米,一个龙头就有一个小孩那么重,可想而之,举龙头的人是多么的辛苦!哇塞!龙头还会“喷火”呢!开始舞龙了,师傅们还在凳子上舞龙的,厉害吧!这龙的身子舞起来一圈一圈的,哇,真好看。我们还看到了最精彩的盘龙,舞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龙,才放烟花。

开始放烟花。我和小庄哥哥也拿出所有的烟花,我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哥哥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元宵节可少不了观花灯。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兔子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

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元宵节真有趣!节目丰富多彩。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二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的由来。

介绍一。

有一只神鸟被猎人射死。天帝知道震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通知人间,有个老人家出法子: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天兵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介绍二。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介绍三。

元宵节的由来有两种,一是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一个说法是汉文帝登基以后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介绍四。

元宵节,想必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并不陌生,正月十五闹元宵,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民间过元宵的习俗有很多种,元宵节的那天,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不同地区的人都会齐欢乐,庆元宵。元宵必不可少的当然就是吃元宵(汤圆)了,还有就是各种各样有趣的庆祝方式,不同的民族过元宵的方式也会有所不一。

赏花灯。

赏花灯是老百姓过元宵节的一件乐事,也是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一项活动。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民间有许多说法,其中一个神话传说甚是有趣。

时至今日,赏花灯仍然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庙会、公园便纷纷推出赏花灯的活动,届时天上繁星万点、地上火树银花,人间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经典民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节日文娱方式。灯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文人墨客,他们为了展现才华和闲来解闷儿,就制作出了“文义谜语”,他们一边把酒推盏,一遍吟诗猜谜,极富情趣。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流传至今。

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一项传统习俗。元宵又称汤圆,“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过元宵节即流行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每当正月十五,各地民众纷纷制作元宵,以庆贺佳节。

放烟花。

燃放烟花是我国庆祝节日必不可少的助兴活动,元宵节自然不例外。当五彩缤纷的烟火射向高空,顿时夜空锦绣团团、璀璨夺目,地上火树银花,天上人间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这也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最爱观赏的节目之一。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舞龙灯,也称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情人相会。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三

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闹元宵,看灯会。

下午,奶奶拿了一盆糯米粉,放到了一只凳子上,叫我帮助她去拿住脸盆的边沿,不让脸盆动。我答应了一声,就帮奶奶把脸盆扶住了。然后,奶奶就拿来了一碗开水倒进了脸盆里,接着,她用双手用力地和起来。米粉很快就被奶奶和成了一团,脸盆边上的干粉还有许多,奶奶叫我再去拿一点水来倒进脸盆里有干粉的地方。她拿起和成的粉团往放有水和干粉的地方和了起来。不一会儿,奶奶就把一个粉团和好了。她还把脸盆边上的粉都沾在了粉团上面,再和了一下。

现在,大功告成,就等做汤圆了。

等到吃汤圆前半个小时,奶奶开始动手做了起来。我看到她从粉团上面抓了一团粉,用手搓成了一个圆柱形,然后,在中间挖了一个孔,边挖边转,那个孔渐渐变大了。接着,奶奶把剁好的肉泥放了一点进去。然后,她就把这一个汤圆收口了。

我看着奶奶做的样子觉得自己也心动了,也想亲手去做汤圆。我立刻跟奶奶说了一声就动手做了起来。我像奶奶一样做着。我觉得没有自己做得没有奶奶那样容易,但是也把一个汤圆做好了。奶奶看了看说:“嗯,第一个能够做得这么好,已经不错了。”接着我又跟着奶奶做了下去。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把汤圆全部做好了。

接着,就是煮汤圆了。奶奶把水浇开,就放了一半汤圆下去。这时,锅子里的热气冒了起来,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烧了几分钟,奶奶倒了两次冷水,才揭开锅盖说:“好了,现在可以盛起来吃了。”这时,我看到汤圆已经全部浮在了水面上。爸爸动手盛汤圆。他先给我盛了一碗。我却把第一碗端给了奶奶,让奶奶先吃。这时,奶奶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然后,我接过爸爸递给我的汤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啊,今天的汤圆真好吃,我比平时整整多吃了一倍。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元宵节,也就意味着年就正式过完了。

白天,就已经很热闹,从大早上被炮吵醒后,轰轰的炮声一直没有断过。在新华书店看书时,正逢彩灯表演,锵锵~咚咚的锣鼓声伴随着炮声,可也就在一位老大娘驾着一叶小舟后匆匆结束了。现在,到了晚上就更充满过节气氛了。白天回来时,顺手买了一个孔明灯,现在正好可以拿来放。我和老爸把包装袋撕开,拿出灯笼。按说明书上说的把燃料点燃,然后将铁丝穿过燃料孔,将铁丝压平,固定住。我用手拿着孔明灯的顶部,举得手都累了,总算等到灯内充满了热气开始往上浮了,而这时,出了一点小事故,燃料突然啪的一声掉在了草丛里,我怕会引起火灾,赶紧将火踩灭。老爸拿起燃料,我问:“还能再点燃吗?”“应该行吧!”老爸回答。于是,这次我们将燃料朝上又重新试了一遍。

这一次,灯笼又缓缓上升了。原来,燃料要放在灯笼里而不是灯笼外。可是,灯笼飞了不很高,却又跌跌撞撞地向下俯冲下来。完了,我心想肯定要掉下来了,可是,还正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它快掉下来的时候,又像被一股神奇的力量顶了一下,再次向天空飘去。越飘越高,越飘越远……这灯笼承载着我无限的思绪在天空游荡,替我飘去月宫看看嫦娥。我闭上眼双手合十,默念着:“希望我有朝一日能像你一样在天空翱翔。还有,希望这孔明灯能带给我学习的光亮。许完愿后,我睁开眼,这时,孔明灯已小的只如一颗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南边的天空许多孔明灯冉冉升起,组成了一条璀璨的银河。

回到家,我仍余兴未尽,打开电视,看元宵晚会,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带着我进入朦胧的梦乡。

我最喜欢的传统佳节就是元宵节了。

今年五年在家里过元宵节。走上阳台,只见小区里挂满了彩色的灯笼,行人们也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小区广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不时发出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可是今天我却不打算加入他们的游戏行列中,因为我准备趁着妈妈出门这会儿,包一回元宵,给她个惊喜。

首先,我拿出妈妈惯用的盆在里面放了半盆水,倒进面粉,学者妈妈的样子揉了起来。边揉边想:看了那么多回妈妈、奶奶做元宵,这点儿小事怎么难得倒我!可是——啊呀!水倒太多了,这一盆面粉都捣成浆糊,根本揉不起来了!

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只沾一点儿水,一边揉一边再一点儿一点儿地加水,终于慢慢地把面粉揉成了一个大面团,然后我学着妈妈的做法再揪出一个个小面团。接着就可以真正开始包元宵的工程了。

这时,妈妈回来了,她一看见我的脸,还没来得及夸我就笑开了怀。我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抬头一看镜子,“啊——”我一下子冲进了洗手间。原来,我脸上也沾满了面粉。等搓掉这些面粉,我的脸也羞成了一个红苹果了。

虽然闹出了个小笑话,但是吃着我自己包的元宵,我别提多高兴了。因此,我更喜欢元宵节了。

今年又是新的一年,告别了“牛”年,又迎来了“虎”年。今天是正月十五,这个重大的日子——元宵节,人们当然是忙得不可开交。忙着搓汤圆,放爆竹。那可真是应了崔液的那一首《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那就让我好好向你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吧。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并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而且元宵节之所以得名,是因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的十五月夜举行而来。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早在20__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中点灯敬佛,令世族和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敬佛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的习俗除了要吃元宵外,还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花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等。

元宵节放灯起源于古时农家,“照田香”的风俗,所谓照田香,是指元宵之夜,农家在长竹竿上挂一盏灯插在田间,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后来照田香时的各种彩灯愈做愈精巧,照田香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思。演变成了一种闹花灯的娱乐活动。

元宵节的“耍花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花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花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了,元宵也称“汤圆”、“汤丸”或“圆子”等多种美名。它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它的馅也有好多种:豆沙、白糖、肉、山楂等。煮、煎、在蒸、炸皆可。而且“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所以才得名。

丰富多彩的元宵节带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应该保护传统节日。

在元宵佳节这一天,老妈带我来到了中山公园观灯,一进门,我信就发现这时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有手挽手的情侣,有手牵手的你子或母女,还有坐着轮椅的老人。这里什么灯都有:树上挂着的灯,地上摆着的灯,水中漂着的灯。每一盏灯都栩栩如生。

刚进公园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金狗拜年,两只可爱的小狗正相互做拜年姿势,好象调皮的对我们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这里,每盏灯有每盏灯的架势,每盏灯有每盏灯气魄,每个灯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最引人生目的还是这条“中国龙“。它长30米,宽2米,高6米。青色的龙鳞描着金色的花纹。我订真一看,嗬!原来是用一盆盆绿叶金花的菊花装扮成的。“中国龙“的嘴里衔着一个银白色的钢珠。眼眼突兀,光彩照人。“中国龙“的两只前爪向前跃,后腿直向后蹬,像在天空中腾云驾雾。“中国龙“大气磅礴,楞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它盛气凌人,它的嘴角看上去像是在微笑,真是美丽壮观,跟蔼可亲。

面对着这一条跟蔼可亲的巨龙,我真想问它: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阵风吹了过去,龙须抖动了一下,好像在说,我从远古来,要把跟平带到末来去。

来这儿观赏的人们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个母亲抱着自已的孩子说:“看,这么多漂亮的菊花做的。“有的小朋友手拉手,说“好气派的巨龙啊!真大!”有的也许是在这里看不够,也许是想把这珍贵的镜头带给亲朋好友观赏,连话都没来得急说,就开始拍照了。嘿嘿,还有人连三角架都带来了。没相机的就用手机,反正大家都想记录下这美丽的“中国龙“,连老外也不例外。

这明亮的荷花、荷叶,让我感到像一个新生命,我地法想象它是一个花灯。这荷花,荷叶就像把我带回上天似的,就算在这寒冷的元宵节里也倍感温暖。

时候不早了,我往大门的方向走去。今天可算是让我大饱眼福,看完了这个又看这个,看完这个又看不够这个,搞得我连个路都认不清了。好不容易走出公园大门,我还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呢!

是啊,元宵佳节每年只有一次,元宵灯展每年也只办一次,真希望这灯展一年办得比一年好,待来年,我还要来这里看灯展!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四

为了共度元宵佳节,社区筹划元宵佳节猜灯谜和旱船、秧歌游园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如下:

xx年2月19日。

2、旱船、秧歌游园活动:前期报名参加的社区居民将在社区小区内主要道路上进行巡游演出。

1、猜灯谜活动将以红包的.形式向每家每户发放,里面有活动谜面和积分兑换券;

2、游园活动以旱船、秧歌舞蹈在小区道路,广场进行演出。

这次活动探索以积分兑换的形式进行,社区专门制作了属于我们本社区的积分兑换劵,参加活动的都会得到一份积分兑换劵,每季度兑换一次,兑换积分通知将在社区居民群和社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欢迎大家关注参与。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五

我国是一个有璀璨历史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非常多令人感到绚丽精髓的文化艺术,在张家口蔚县就有这么一个民俗活动,在民间称之为“打树花”。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蔚县元宵节民俗活动打树花,欢迎大家阅读。

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这种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绝不亚于燃放烟花。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以前的打树花是在暖泉镇的古堡城墙上进行的,因为场地狭小,又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赶来看热闹,于是,镇上专门新修了“树花广场”用于表演。

打树花实际上是一项颇费体力的活儿,三位表演艺人为了让观众保持高昂的兴致,会接连轮番出场。在休息的空当,有位女士好奇地凑上去,想亲自打一回树花,没想到一勺铁水沉得她根本端不起来,只能佩服几位艺人在挥洒自如中体现出的一身超凡功夫。

据说,20xx年整个暖泉镇总共只有4人会打树花,除了这三位师傅,还有一位不太熟练的年轻徒弟。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年俗,对艺人的臂力和泼洒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蔚县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部,因镇中心有一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的泉水而得名。除了花灯会、剪纸等汉族民俗文化外,该县暖泉镇人还传承了全国仅有的300多年绝技——“打树花”。春节期间,蔚县出现了“十万人次赏树花”的盛况。“打树花”表达人们欢度节日和向往甜美生活的美好愿望。

宋家庄镇上苏庄村的拜灯山是蔚县民间社火活动的另一个种类。据介绍,拜灯山源于民间祭祀,注入了百姓敬神尚贤、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上苏庄的拜灯山民俗社火形式独特而且保存完整,非常稀有。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五)晚,踏着积雪,笔者在上苏庄村观看了拜灯山表演。

拜灯山活动有点灯山、拜灯山、耍社火、唱大戏等四部分。点灯山的人由三到五名村民组成,在灯山楼内的层层木架上由上向下将数百个灯盏摆出花边儿和文字图案,把浸过麻油的灯捻儿插入灯盏,一一注满油。夜幕降临后,用蜡烛将摆成图案的灯盏一一点燃,呈现出灯火字画。拜灯山时,一名男童扮作“灯官”,坐在由四名青壮年村民扮成的“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村里戏班的演员粉墨浓妆伴其左右,从堡门外进堡,率村民及观光者一路敲锣打鼓到灯山楼前祭拜。

拜完灯山后,祭拜队伍返回途中,在堡中心伴随锣鼓点开始耍社火,或舞蹈,或嬉戏,表演者和观众共同沉浸在欢乐喜庆之中。最后是唱大戏,当祭拜队伍和群众由堡内涌出堡外时,戏楼前已经张灯结彩,鞭炮鸣,鼓乐起,大戏开。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六

3月19日至3月25日。

折扣限量抢,。

说明:活动期间每天早十点之前,举行限量抢购活动,抢购的`手机为身先士《待定》。

配件有万能充5元,内存卡电池商务电池,抢购活动每天开业开始,十点结束,上述商品恢复原价!

(一)娱乐促销:开心词典,参与就有礼。

1、无论购机与否均可参与此活动,。

2、游戏规则:两个游戏任选其一,。

开心词典:答中一题既得一分,每人限猜二十题,。

1)20分无线蓝牙耳机一台或50元购机代金券;。

4)10-5分水杯一个或10元代金券;。

5)5分以下屏帖一个或5元代金券.

代金券可用于购买店内非特价手机产品。

(二)礼品促销,。

1

凡购机顾客还可参加抽奖活动,。

1)一等奖手机一部。

2)二等奖电磁炉。

3)三等奖运动水壶。

4)四等奖拼图。

5)纪念奖水杯一个。

[促销说明]:

2、重点机型礼品配送(仅限主推机):

(三)特价产品促销。

机型:《待定》。

流水:j100售价266,1116:269送一电一充,c139:248,m真会飞到你的怀抱哟!

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事事都圆!花好,景好,心情更好!祝愿你和家人元宵节快乐!

正月十五月儿圆,月儿代表我的心!让明月捎去我对你的祝福:元宵节快乐!

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霄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

三五良宵年映红,月上元宵相约黄昏后,宵灯伴你绵绣前程事事通,月圆情缘财源愿愿随心!欢乐今宵!

喜迎元宵: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愿愿随心!

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祝元宵节快乐,时时好心情!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七

喜庆的元宵节刚刚过去,人们吃元宵,打灯笼……真是太好玩了.光知道好玩不行,得知道它的来历,不行了吧!还是我告诉你吧: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喜庆的元宵节刚刚过去,人们吃元宵,打灯笼……真是太好玩了.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八

氛围,让员工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一次“庆元宵?猜灯谜”文化活动,拟订如下:

猜灯谜、庆元宵。

20**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晚6:00。

一楼同仁厅会议室。

1、2月17日前,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各种灯谜,准备奖励员工的小礼品。

2、场地布置:**月**日上午,设备科协助人力资源部,悬挂好元宵节灯笼;下午下班前在会议室四周拉上红丝带,将灯谜吊在上面;活动期间播放节日音乐,渲染气氛。

3、**月**日晚,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猜谜活动,包括人员通知,谜底核对、奖品发放及宣传拍摄等;保卫科负责维持活动期间的`秩序。

1、猜谜活动,必须是现场猜谜,不得将谜面揭下带走。

2、每个猜谜者猜一个灯谜,必须先到指定兑奖处核对谜底,确认无误后,由巡视人员取下谜面交兑奖处,猜谜者进行登记,填写所猜中谜面题号、谜底、本人姓名、部门或车间之后,方可领取奖品。

3、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参与活动,每人次限猜一条。

4、谜语共200条:

第1——60条灯谜到一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61——120条灯谜到二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121——200条灯谜到三号兑奖桌核对答案。

5、奖项设置:

共设置奖品200份,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奖品兑完,活动结束。

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猜出后,员工只需把谜面题号记住,到指定兑奖处核对答案,不能将谜面取下。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1、元宵小灯笼20只,5元×20=100元。

2、红丝带两盘,15元×2=30元。

3、礼品200份,4元×200=800元。

合计费用:约1000元左右。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九

按照旧俗,从除夕夜守岁开始,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年才算正式结束。只是,诸如看花灯、打灯谜、吃汤圆这些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如今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至于说不上何为元宵节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这个元宵节很热闹,前后两次天文景观来凑趣;这个元宵节很不热闹,如同近些年来一样,平平淡淡。

用最符合潮流眼光的短信来对元宵节的热闹程度做个评估。来自新浪无线的统计数据表明,元宵的短信下载量绝对比不上新年和情人节。根据从联通和移动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在短信上能够和洋节日一较长短的,除了龙头春节外,大概只有中秋节了。

其实,大众对传统节日也并非完全的漠然,相信去年的那场“端午节保卫战”一定还记忆犹新,更有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建议将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也像春节、五一、十一、元旦一样,纳入我国法定假日。

可是,细想之下,这些关心更多是出于“要面子”的心态。事实上,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不仅仅是放几天假那么简单,或者申请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单纯。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节日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流淌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脉。

上海汤团地图之五岳【东岳泰山:“城隍庙宁波汤团店”】身处豫园腹地,正对九曲桥,遥望玉玲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和阿拉老上海们来来往往,生意自然红火。在机械化生产的今天,这家有百年历史的老店依旧雇佣十多个师傅,每天如流水线一般揉搓出一个个圆圆滚滚的小汤圆来。服务员告诉记者,虽然店里推出了肉、蟹肉好几个品种,但这里每天最热销的还是8只一碗的黑洋酥宁波汤团。

记者也吃了不少店的宁波汤团,吃来吃去,还觉这家最妙。馅料甜而不腻,芝麻细腻。而妙,则全在它的皮上,汤团讲究糯,但要糯而不粘。吃口关键是一个“滑”字,宁波汤团个小,方能显出这一道滋味来。碗里还有酒酿和菠萝片,各个滴溜晶莹,就是有一个缺点,胃口大的一碗不够饱。

这家“老街汤团”地处七宝古镇,离市中心较远。这家店位于南大街,店面不大人气不少。店小,三米宽的样子卖的是徽式大汤团。店门口有两个大锅在煮,付了钱就直接取。一楼坐满,阁楼一样的二楼,同样座无虚席,还有为抢位子吵嘴的……好不容易,坐下开吃。这里的招牌汤团个头不小,吃两个顶八个宁波小圆子。值得一提的是鲜肉和枣泥汤团,鲜肉肉紧、枣泥不腻,记者各买了两个,合在一起吃鲜美可口,不少顾客堂吃后还外卖几盒回家。不过汤团糯米有点粘牙,估计是生意太好,汤团还没完全煮透的缘故。

据说这家店的老板曾在城隍庙宁波汤团店里当过几年学徒,而后再到这里自立门户。

何谓“无名”,这家店的旧灯箱招牌上斑驳可见“鸳鸯馄饨、宁波汤团”八字,但无店名。久而久之,吃客们就传出了“无名”之名。人说南岳衡山独秀,而用在这间显然是不恰当的。光看外表,简直与前面四家没法比。门面宽3米、纵深不到4米,逼得老板不修边幅地把厨房排在街沿,直与马路对面的柴爿馄饨有得一拼,害得记者按图索骥过去时,望着邋里邋遢的店面,端详了几个来回也没敢相认。

点汤团,小老板却挥了挥勺子,酷酷地说:“没了!”不要看小店品相不上台面而且又叫无名,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听说纷至沓来的外国食客还不少。记者也是在网上听老饕们介绍的,想不到这家“跻”身于“弄堂马路”董家渡布料市场的小店还藏此高人。

地处闹市四川北路,却独得北岳的幽静。提起“四新”这个牌子,父辈们几乎无人不知晓。如今四新,主要还是老主顾常来光顾。这里虽以汤团闻名,但汤团的种类只有黑洋酥跟鲜肉两种,盛汤团的碗口还有缺边。加上服务员们闲坐聊天的情形,让人感觉回到了1970年代上海大集体饮食店。汤团也是用大锅不停煮的,所以即买即食。可能是人流少了,煮得太久,有些许糊,不过还是糯而不粘的。黑洋酥偏甜些,鲜肉多汁味重。吃口要比古街汤团重。

嵩山以“峻”闻达天下,王家沙也是一样,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作为平民化的老店,在飞龙生煎出道之前,它的蟹粉面点在上海是独占鳌头的。

记者在王家沙北京西路店采访时,恰巧遇到一位老吃客江女士,她说小时候就住在附近,那时候她爸爸常常带她来王家沙吃汤团,可以说是从小吃到大的。后来出嫁了,每次回娘家也都会来吃一次。红了那么些年的王家沙蟹粉汤团固然名声大,可软硬件似乎都跟不上,慕名而来的都是21世纪的顾客,却还要面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服务。不过再怎么说,一碗蟹粉汤团,一笼蟹粉小笼摆你面前,你也只好乖乖张嘴说好吃,用王家沙招牌上的那句话来讲――“拍案叫绝!”老城厢里的阿婆汤圆店“汤团,两个甜的,两个咸的。”一刚买完菜的中年妇女走进店来,熟门熟路的她显然是老食客。冯阿婆″呼“地掀开锅盖,一股蒸气腾了起来,在锅里舀了半勺水把一只空碗涮了一下,麻利地盛了四个大汤圆,递给顾客。

冯阿婆是上海本地人,要不是满头白发,从利落的手脚来看不像是已经74岁的人了。早年就在附近小菜场工作的她,退休后和老伴做起汤圆买卖,算起来这已是第21个年头。冯阿婆的家在老城厢露香园路街面房,是那种楼下厨房楼上住人的老房子。起初,夫妻俩推个小推车,沿街叫卖,后来稍有了些本钱,夫妻俩在家门口摆了一张桌子和几把凳子,便有了一个固定的“铺”。

冯阿婆的汤圆渐渐在附近做出了名气,光靠门口的一张桌子根本应付不了客人,便把底楼的门厅和过道腾出来,也不过6、7平方大小,两张桌子几把椅子一摆就没了地方。

来吃汤圆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也有不少是邻居,都和阿婆相熟。中午时分有一个菜农来吃午饭,他要了碗汤圆,边吃还边和冯阿婆谈着菜价,原来冯阿婆准备第二天买些荠菜做陷料。冯阿婆收菜农汤圆钱的时候也很客气,说随便给多少意思意思。那菜农也不好意思少给钱,毕竟汤圆是小本生意。

冯阿婆的汤圆很大,比超市里卖汤圆,一个顶二个。阿婆的汤圆论个卖,芝麻、豆沙、荠菜、鲜肉四种口味都是5毛钱一个。胃口大的,3元钱保证吃饱。汤圆都是现包现煮现卖的,很新鲜。就是现包速度慢。记者发现,虽然客人吃了就走,但吃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想吃还得等着包出来。冯阿婆说,等开学了生意还要好,大清早很多赶着上学的孩子都会来吃,里里外外就会坐满了。顾客们边吃边对记者说:“糯米非常糯,馅也好吃,不像超市买来的,一点也不正宗”。冯阿婆除了卖汤圆,也卖荠菜馄饨,吃的人也不少。

汤圆生意虽小,冯阿婆和儿子每天凌晨2点钟就要起床,洗菜、切肉、揉面、拌馅,5点钟女儿会从莘庄赶来帮忙,6点钟早市就开张了。一家四口,女儿负责包汤圆,儿子负责包馄饨、烧水和洗碗,老伴负责招待屋里的客人,冯阿婆负责煮汤圆和招待屋外的客人。到下午2点,收了铺子,女儿回家。4点多,一家人开始磨糯米,把第二天要用的糯米粉装到袋子吊起来等着滴干,再把要磨的糯米浸在水里。做的是饮食生意,可一家人的三餐,却都没怎么正经地吃,也就是面条、泡饭,在生意间隙轮流凑合了事。忙完这一切,天色已晚,隔壁人家传来电视声,阿婆一家早早地睡下,明天还要起早呢。

最初,老夫妻俩只是退休以后闲着没事,做做简单的小生意顺便也给家里增加点收入。冯阿婆的女儿告诉记者,她下岗在家,儿子正读大学,到母亲这里“上班”,还能有笔小小的收入补贴家用。冯阿婆的儿子也是这相似的情况。冯阿婆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也只有1500元。如今生意也不好做,卖汤圆也有竞争,隔开几个门面也有一家汤圆铺,也是卖5毛一个,生的还买十送一,但不是上海人经营的。而客人来冯阿婆这里就是图个卫生、好吃,就像冯阿婆的女儿说的,将心比心这些汤圆都是包了给自己吃的,就一定要弄得卫生。虽是小本经营,对这个不容易的家庭来说怎么说也是一笔收入,生意好的时候还是有几千元收入的。

别人欢欢喜喜地过年,冯阿婆的汤圆生意只歇了三天,而平时根本就没有双休日、黄金周,休息一天就意味着少了一天的收入!冯阿婆也想好好休息休息养养老,这话说了有好几年,生意却一直没停下来。元宵节,对于冯阿婆一家来说,是生意最好的日子,大家只盼着生意能红红火火。难怪,冯阿婆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姑娘,吃汤团伐?”

一样的元宵不一样的灯宫灯、走马灯、兔子灯――元宵节自然不能没有灯。而上海最有名气的元宵灯会要数城隍庙,去年两万张门票顷刻就被抢购一空。豫园成千上万千姿百态的彩灯,大部分出自上海工艺美术工厂。

记者见到灯饰部经理沈晓平时,他正埋头整理豫园灯会的设计稿。说到豫园灯会,沈经理告诉记者,因为工艺厂的人手实在有限,所以今年的一些设计就交给了江浙一带几家小灯厂来做。

提到今年豫园元宵灯会新推出的许愿树,沈经理一直觉得心存遗憾。“原本制作的是内透光,所有的灯泡都是装在树的结构里面,一到晚上看上去真是璀璨生辉。但豫园考虑到安全问题,最后还是把灯泡全部拿到了外面,做成了外照光,效果要逊色不少。”尽管如此,许愿树还是豫园灯会之一大亮点。

在制作车间,记者看到几位师傅正在一个仙鹤灯的骨架上蒙布。沈经理说,传统扎灯,主要用竹片、木条、丝缎等材料,先做出骨架再一层层蒙布,最后用金丝带绣边遮盖缝合针脚。传统的走马灯,制作起来就更为复杂,先做里外两个桶,利用里面热气上升的原理来推动外面转动。“像这样的走马灯,现在的小朋友们已经是看不着了。一是因为用明火不安全,二是现在的走马灯都在轴上装了电动马达,既省力又方便,而且再大的灯都能让它兜着转。”他随手拿起一件鲤鱼灯说,“竹片木条也都已经被钢丝、铁架给取代了,尼龙缎子代替了绢帛,虽然材料不同,但大体上工艺还是过得去的。如今做大型彩灯,用得最多的就是泡末塑料,这种材料丰富了彩灯的表现手法。”

彩灯制作工艺先进了,原本一些用人工的手艺也。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十

1.小班: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中班: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3.大班:在班上开展“话说元宵节”活动,引导幼儿自由结伴,向同伴介绍自己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的关于元宵节的新认识、新经验。

活动三:热闹的龙灯。

2月9日上午10点,锣鼓声声、鞭炮阵阵,龙池社区的舞龙队来园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孩子们欢呼雀跃,舞龙队的队员年龄都比较大了,虽然舞的大汗淋漓,但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他们舞得更带劲了,最后他们还和每个班的孩子合影留念。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十一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去看烟花。看烟花简直人人山人海,大家都在议论,想象着美丽的.烟花。仰首望天,盼望着黑夜中出现光点。“嗖”一声火苗冲天得汽笛,打破了刚才得话语,火苗像彗星一样,拖着金色得小尾巴,投进了黑夜得怀抱。“轰”火苗驶出齐天大圣得“七十二变”,瞬间在空中绽开啦美丽得笑容。

不过最出众得还是“流星雨”,只见火苗一飞冲天,顷刻间在空中炸开,声音如雷贯耳,炸开得流星拖着细长得尾巴四散奔逃,又飘飘然燃地落啦下来,拖去啦小尾巴,瞧!尾巴们成啦才展开带黄色得嫩叶得柳丝,随后升腾起一缕白烟,宛若春风袅袅,我得思绪飞到啦“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得柳树群中。夜空像是一条包罗万象得锦缎,绣上啦一个又一个五光十色得花卉,绚丽多彩,令大家发出雷鸣般得掌声。

烟花晚会结束了,我仍沉浸在光彩闪耀之中,我真佩服烟花,他们一个个冲上云霄,霎时粉身碎骨,虽生命短暂,但他们为啦大家,做出啦流光异彩得光亮形象,这是多么可敬可赞得“烟花”精神啊!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十二

一股面汤的清香蹿入我的鼻孔,勾起了蠢蠢欲动的馋虫,不等瓷碗落桌,我便听到了汤圆的召唤。望向青瓷碗里五颜六色的元宵,不禁想起那个古老的地方,那段难忘的经历。

在那个僻静的小村庄,我看到了只有在梦里才会出现的场景。那年的元宵节,如画的风景在我眼前铺开:一轮满月高挂在空中,清澈、皎洁。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张开粗壮的胳臂,拥抱着这座村庄。成串的`大红灯笼高挂在用树梢固定住的细线上,每一个灯笼都有着自己别样的风姿。看着一个个对幸福的寄托和美好的祝愿,我不禁有些失神,感觉恍惚如梦境。

走到一个个红灯笼面前,细细观察,不禁让我惊叹于古老的手艺。一张红纸糊在圆形的灯罩外面,从下往上看,清晰地看到在一个个环状的骨架中间,一点烛光飘来飘去。而画在红纸上的,我却是不大辨认得出来。只看见一家人,身穿长袍,围在圆桌边开怀畅饮。在灯笼的上方,一轮满月浑洒着轻盈的月光,照映着坐在灯下的一家子。是啊,在这个月圆之夜,一家团圆不正是人们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嘛!

一阵微风拂过脸颊,灯笼下的流苏也就随着微风左右倾斜。在灯光的照耀下,它宛如姹紫嫣红的花儿,和一片喜气洋洋的红光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驻足。一张灯谜卡,便藏在其间。卡片虽小,却是出奇的精致。一幅与灯笼上的画极像的画面便在卡片的一角,我疑心它是印上去的,可卡片上的画中的人,却与灯罩上的不大相似。

边走边看,我不禁沉浸在这灯火光中,沉醉于这眼前的盛况。放眼望去,一直到山的尽头,都还有着些许光亮,有着一抹灯笼的红晕,我不禁赞叹着绮丽的美景,惊喜于民间传统技艺的精妙。

又是一阵微风,吹起了脸前的发梢,一排文字映入眼帘“人有我大,天没我大”——打一字。有趣,这人明明比天小,而这字,却是比人小,比天大!怪哉,怪哉。我心里一边想,一边也暗下决心,想要揭开谜底。

字谜字谜,既是一个字,又是一个谜。我打开双腿,又张开两手,摆出一个“大”字。我像什么呢?我现在是“大”还是“人”呢?越想越头大。绕着那盏灯笼来回踱步,看看远山,再看看近山,看看树林,再看看小草,最终目视前方,盯着,对比起各色的中国结来。

等等,“人”字加一横,不就是“大”字吗,而“天”字去掉一横,不也是“大”字吗!猜来猜去,谜底竟是个“一”字!我不禁有些懊恼,刚刚怎么就硬是没想到呢!

一阵微风吹起,树叶沙沙作响。这美景,这灯会,这灯谜,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从那以后,我在没看到过这样美的灯会了,也不知以后是否能再有缘遇到。当时的我,只欣喜于盛况美景,欣喜于猜谜的欢乐。现在再想起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民俗的延续?赏灯会猜灯谜,又何尝不是一种传统,一种文明,一种宝藏,一笔珍贵的财富!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十三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放焰火

我国古人将正月称为农历的元月,把夜晚称为“宵”,因此也称正月十五这一天称为元宵节。又因为一年当中正月十五日第一个月圆之夜,这天晚上意味着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同时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以此来祈愿全年上风上水,风调雨顺,故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长年幽于宫中,非常思念家中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每每看在眼里似乎就心有所思,他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个女孩子,于是就对汉武帝谎称说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要烧毁长安,如果要逃过这场劫难,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多做一些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且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果不其然,汉武帝听了东方塑的这番话很快就应允了,“元宵”姑娘终于藉此见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家人。从此以后,这一天就被定做了元宵节。

又据文字记载,在我国宋代以前是没有元宵的,那个时候人们过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后来到了唐代才有了“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的说法,显然这种“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经过很多年的演变,从宋代民间开始才渐渐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浮圆子”习俗,这种“浮圆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汤圆,由于其形状圆圆溜溜,故寓意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之美好意愿。

元宵这种有着美好意象的食物发展到今日已经有了越来越丰富的象征意义,归纳起来,我国北方叫元宵,而南方则称汤圆,那么元宵和汤圆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呢?首先就是两者的制作方法是不一样的,南方的汤圆用的是糯米粉,加水和成面以后,再加馅包制而成北方的元宵则是直接用糯米粉一层一层滚出来的;然后就针对口味儿上来说,北方的元宵现做现吃更有嚼头,而南方的汤圆皮薄馅大,含入口中更黏更软。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元宵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也日见精致,单单就制作元宵的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面、黄米面和苞榖面等类别;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味的除了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之外,还有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还有猪油肉馅,自然羊肉馅,甚至还出现了可以作油炸咸味儿元宵,另外,素味儿元宵就显得更有意味,以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不但味道鲜美,还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可称得上是一种既好吃又饱含美好寓意的节日食物。

总而言之,在元宵节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是每个中国人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在我国民间早就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与其他传统节日强调合家团聚不同的是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在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燃灯,大家还要举办各种丰富的娱乐活动,逛集市、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秧歌所以元宵节又被视为中华民族最热闹的节日,可以说是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节同时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种体现,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完这天后,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民俗活动篇十四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由于过元宵节家长们给我们买了许多烟火,有小蜜蜂、手榴弹、闪光雷、小雷公、飞毛腿导弹、摔炮……我的全家手牵着手,在大街上快活地走着,边走边放我们自己的烟火。

我们走在路上远远地看见烟厂家属院正在放烟火,我一家来到北关烟厂家属院门口那里的烟火有千姿百态、各式各样。

地鼠就“瞅”的一声飞到半空,紧接着“啪”的爆炸……看的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最后由四个“孔雀开屏”一齐点燃,似乎百只孔雀一齐开屏,好看极了!在人民路上我们看到有许多由彩灯编织成的动物路灯,而且鲁能广场有大型歌舞晚会,天香公园门口人山人海,园内的树木都被挂上了五彩斑斓的彩灯,更有几分韵味。

渐渐地夜深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将要在零点的钟声中消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146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