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实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21:25:04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实用23篇)
时间:2023-11-29 21:25:04     小编:温柔雨

有效的报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并促进沟通和合作。在撰写报告时,要认真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专业术语,准确传达信息。这是一个在实际项目中编写的报告样本,内容详实,结构合理。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一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1、尿素(熔点132、7℃左右)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

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

1、测定熔点步骤:

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2、之后有液滴出现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冷却)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1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烫到手。

4沸点管石蜡油回收。

5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二

实验报告本封面课程名称:《人体组织解剖学》。

实验题目:实验二骨骼和骨骼肌的'大体解剖结构观察。

实验日期:201x年3月12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三、实验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纪律和要求:

一、1.实验前预习,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

2.进入实验室及时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二、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穿实验服,带实验报告本、铅笔、尺子、填图纸、理论教材和实。

验教材。

三、实验观察后,将请同学讲解模型和讨论相关实验内容。

四、1.实验后进行显微镜使用登记和材料用具清查;

2.值日生认真做好实验室卫生,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三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课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我校自办学就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化学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和辛勤耕耘,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和信赖。下面我就从课程建设总体思路、课程建设的目标、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过程、课程特色与创新、今后课程建设的方向与途径六个方面对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的总体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一、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有机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学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生物教育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涉及的专业面较广,教学班级较多。将该门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培养一批青年教师,规范教学内容及过程。

本课程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为原则,通过体现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设计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实现资源充分共享、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构建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与职业素质训导并重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

本课程争取今年建设成为校精品课程,三年后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师资队伍。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成立于20xx年,已有3年的积淀,现有教师7人,其中3人拥有研究生学历,40-50岁有3人,30-40岁有3人,30岁以下有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实习教师1人。教师的学历和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师生比例为1:12。具有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课件制作和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的能力;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有较好的学术年龄梯队结构,教学团队中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一支专业水平高、思想素质硬、教学态度严谨、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

四、课程建设过程。

(一)、课程定位。

《有机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学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生物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了解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基本实验技能、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后期课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1、教材建设。

本课程目前使用教材为高鸿宾编写的《有机化学简明教程》;高职高专编写组编写的《有机化学实验》。生物教育和初等教育专业使用的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和《基础化学实验》。教材选用在确保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同时,加强了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和基本理论的介绍,突出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加强理论联系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组织有利于教和学。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推荐了几种其他优秀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其中有曾昭琼、汪小兰、谷享杰编写的《有机化学》。此外,我们以教学章节或知识模块为单元,印发了重点突出、题型新颖、篇幅短小的单元练习,以配合教学和自学。力求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避免“全”而“深”的面面俱到,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三种意识”即精品意识、超前意识、科研意识;“四个观点”即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做到了“五个坚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教育同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因材施教育、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力求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梯队。坚持集体备课,为青年教师指定了学术造诣较高、授课经验丰富的导师,并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他们正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上逐渐成长起来。并选派中青年教师分别到大学等单位进行学习和进修,效果显著。近年来,已有2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我们团队也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几年来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3、教学内容改革。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等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启蒙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要考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还要考虑高专与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化学与其它相关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更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在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上的差异,并兼顾各专业对于有机化学知识的通用性方面的要求。将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公共”和“专业”两大类模块,而每一模块又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子模块。

理论课教学改革:以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要有先进性、科学性为指导思想,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一些对学生学习本专业有用的内容,了解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学校和企业对毕业生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要求,需要的相关专业的知识平台,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有机化学教学内容重新调整,难度层次适当降低,寻找到“最近发展区”,使其适应学生的思维水平。

具体作法。

(1)删除原课程之间在同一水平上的重复部分;(例如将有机化学与分析化学重复教学内容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教学内容删去,放到分析化学中讲)。

(3)在不违背化学教育教学规律的情况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调整优化,达到精减化学理论、加强实际应用的目的。

实践课改革:将有机实验分为四个层次,建立了板块式的有机化学实验四个平台,即基本技能训练、验证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并在教学管理上独立设课并独立考核,从而将实验课的重要性提高到与理论课同等的地位,而不是理论课的附属,突出了实践技能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高职高专的特色。

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绿色化学概念;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走上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

重新修订了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减少了重复内容、删除了繁琐和难度比较大的理论内容,将理论部分适当压缩。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教改论文《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探索上发表。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以教师引导任务驱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在于通过自主探究的多样化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法,并从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研究探索、成果检查四方面入手,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生存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同时由于高职高专生源组成复杂,学生的化学基础普遍较低且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消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差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辅以探究式教学,尝试发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

教学手段:

考虑到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打破了过去一块黑板、一张挂图、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形式。计算机辅导教学将静止的内容动态化,微观现象宏观化,抽象思维直观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制作了有机化学课的多媒体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声像并茂。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有形的教育。将许多文字内容及有关的表格制成投影片,减少了老师板书的时间,同时有的内容需要多次使用,可以利用链接操作相互切换,这样给教学带来很多方便,加大了教学的课堂容量,增多了学生课堂讨论时间。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以向学生传播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理论教学学时少的矛盾问题。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无尘化,消除了粉尘对教学环境的污染,有益于师生的身体健康。

5、考核内容与方法。

6、重视实验教学条件的建设。

在原有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基础上,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新建了有机化学实验室,教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完善了各项实验室规章制度,及时申报试剂、仪器和仪器维修计划,保证实验正常开出,仪器完好率在95%以上,实验开出率为100%,促进了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本课程现有网络资源。

课题组通过校园网能与各高校连接,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及网页,形成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可以方便地查阅数据库的有机化学资源。同时将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及课外习题、试题库、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内容、实验大纲、实验计划、技能培训方案)等挂到学校校园网上,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

1、采用探究式教学,尝试发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质疑,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全面推动有机化学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实验附属理论课的旧体系,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压缩经典和验证性的教学内容,浓缩反映学科发展新成就、新技术的实验内容,增加资料分析和综合设计实验。

2、教学内容选择上力求实用,体现高职高专办学特色,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到学生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性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制定出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系列实践环节。

3、体现了一条主线,点面结合,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通过有机化学课程建设这个平台,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教学的开放教学系统。打破原有学科教学体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把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变为以学为主学习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4、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生长点,人才培养方案为落脚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六、今后课程建设的方向与途径。

1、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适时补充有机化学新知识。

2、继续提高教学团队中主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技能水平。

总之,在我们教学团队全体的努力下,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请各位专家指导和帮助。谢谢。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四

3.学习并掌握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脱色、重结晶。

1.用苯甲醛和乙酸酐作原料,发生perkin反应,反应式为:

2.反应机理如下:乙酸肝在弱碱作用下打掉一个h,形成ch3coococh2-,

1.主要药品:无水碳酸钾、苯甲醛、乙酸酐、氢氧化钠水溶液、1:1盐酸、活性炭。

2.物理性质。

主要试剂的物理性质。

试剂用量。

试剂理论用量。

1.仪器:150ml三口烧瓶、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200℃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电磁炉、球形冷凝管、表面皿、滤纸、布氏漏斗、吸滤瓶、锥形瓶2.装置:

图1.制备肉桂酸的反应装置图2.水蒸气蒸馏装置。

产率:6.56/7.4xx100%=88.53%。

1.产率较高的原因:

1)抽滤后没有干燥,成品中还含有一些水分,使产率偏高;

2)加活性炭脱色时间太短,加入活性炭量太少。

2.注意事项。

1)加热时最好用油浴,控制温度在160-180℃,若用电炉加热,必须使烧瓶底离电炉远一点,电炉开小一点;若果温度太高,反应会很激烈,结果形成大量树脂状物质,减少肉桂酸的生成。

2)加热回流,控制反应呈微沸状态,如果反应液激烈沸腾易对乙酸酐蒸气冷凝产生影响,影响产率。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五

总结如下: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微薄经验,还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批评建议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六

1、明确蒸馏的原理,沸点和费点距的定义。

2、熟悉蒸馏的仪器装置及使用。

3、掌握常压下测定沸点的操作技术。

橡皮胶管、温度计、圆底烧瓶、蒸馏接头、直形冷凝管、接液弯管、长颈漏斗。

未知物1(30ml)。

把液体加热变成蒸汽,然后使蒸汽冷凝变成纯净液体的过程,叫做蒸馏。它是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蒸馏还可以测定化合物的沸点以及了解有机物的纯度。

每一种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均具有固定的沸点,它的沸点距也是极小(1℃~2℃)。如果被测物不纯,则它的沸点不固定,沸点距也很长,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无法确定它沸点的。

沸点是液态有机物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通过沸点的测定可以定性了解物质的纯度。但是有一定的沸点,而且沸点距也极小的物质不一定就是纯净物。因为有些物质可以和其他物质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共沸物也有一定的沸点而且沸点距也很小。

根据样品的用量不同,测定沸点的`方法可以分为常量法和微量法两种。常量法是利用常压蒸馏操作来进行测定的,在实验室中进行蒸馏操作,所用仪器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蒸馏瓶:液体在瓶内受气化,蒸气经蒸馏头支管外出。

2、冷凝管:蒸气在此处冷凝。沸点高于130℃的液体用空气冷凝管低于130℃者用冷水直形冷凝管。

3、接收器:收集冷凝后的液体。

1、从上到下安装实验装置。加入未知液体和2-3块沸石。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限应与蒸馏头支管的下限相平。

2、打开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开始蒸馏。

4、蒸馏完毕后,先停火,然后停止通入冷凝水。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七

六、产物:。

产品产量g,物态,颜色,气味;

产率的计算。

七、讨论及回答问题:。

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姓名班级。

教师。

实验组数。

实验日期

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

四、仪器装置图: 。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

2

3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八

l.信号发生器2.示波器。

二、实验电路。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3、vcc=6v,vm=3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节输入幅值使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以下输入输出值均为有效值)。

四、实验小结。

功率放大电路特点:在电源电压确定的情况下,以输出尽可能大的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和具有尽可能高的转换效率为组成原则,功放管常工作在尽限应用状态。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九

双语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进程的热点课题之一。高等院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在更深层次向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此方面极为重视,无论是在政策和经费上都给予了积极支持。笔者开展了“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教改项目,通过近两年在教学第一线的探索与实践,对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有了一些粗浅的经验和体会。

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从语言学习上代替英语课,而是补充英语教学中词汇含盖量的不足,并且为专业信息的索取奠定必要的词汇基础。化学专业的专有词汇量大,尤其是物质名称千变万化,以有机物为例,化合物名称是在命名规则之上,其他特有的词汇也必须单独掌握组词规律。有机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反应式较多,且都是英文书写。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人名反应等内容,英文表述规律性强,更是训练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良好载体。

鉴于以上学科特点,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构词法的规律。如前缀nitro-硝基,bromo-溴,chloro-氯,carbonyl-羰基,aquo-含水的oxy-氧,hydro-氢;再如后缀-amine胺,-ol醇(酚),-al醛,-ester酯,-ane烷,-ene烯等;再有与数量有关的专有词,譬如:me-甲、eth-乙等;mono-表示“单”、“一”;di-或bis-表示“二”、“双”;tri-表示“三”;hemi-或semi-表示“半”等。教学组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编制了“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中英文名称”,学生采用“分析前后缀”的方法,避免了机械记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反应式、化合物命名以及附表中有机化学专业术语和基团缩略语,提高学生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还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为此,教学组分别编制了“常用有机化学术语”和“有机化学常用基团缩略语”等讲义,印发给学生。“常用有机化学术语”涵盖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重要的基团、种类、结构理论、同分异构、光谱、酸碱性和有机反应的名称、机理等,内容全面,有利于提高学生有机化学外文原版教材的阅读能力。第三,在双语授课过程中,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分别进行专题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律性强,集中讲解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规则,进一步了解专业英语词汇的构成,收到分散命名教学所达不到的、灵活多变、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在后续各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多次反复,潜移默化,95%的同学都能够对常见有机化合物进行英文命名。有机化学反应复杂,反应机理难以理解,在学期期末专题进行复习总结,按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缩合反应、重排反应六个章节讲解,而且汉英双语比例为3∶7左右;汉语重点在介绍反应规律,英语重点在反应机理的表达式,克服学生畏难的心理。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及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响动画,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觉,给枯燥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注入活力。教学组专门制作了一套“分子模型”ppt,将教材中涉及的有机小分子与球棒模型一一对应,并且标注英文名称,使抽象概念和空间结构形象化,学生容易理解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杂化轨道理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电子云的空间图形、化学反应过程的模拟、立体有机化学等许多的理论知识,除了一般彩色插图说明外,还采用动画电影,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为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本质及规律,使化学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活泼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教学永远要以学生为本。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评价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双语教学中,学生更要是教学的根本,双语课的学习中需要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和交流讨论,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

首先从思想上消除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敬畏和恐惧感。讲授之前,让学生在了解构词法和缩略语的基础上预习该章节中的基本内容和生词,特别是专业术语。授课时教师尽可能在ppt中给出关键词或生僻词的中文意思,注意调整英语语速,做到吐词清楚、讲解到位,以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课堂内容,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鼓励学生提问,不熟悉的词汇允许中英文交替,循序渐进,头两周教学目的主要是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不但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感到专业英语并不难学,大大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听英语、看屏幕容易产生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双语授课中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思想活跃,精力集中。课件中注意引入有机化学的新知识、新成果以及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使得课程内容兼具基础性和先进性,特别是21世纪以后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工作,绝大部分都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学生们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保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双语教学,我们适当地要求学生针对现有的英文原版教材中简单的知识模块,结合社会热点,分组讨论,轮流讲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老师对学生进行双语表达规范性训练,给予他们运用双语的机会,增强他们运用双语的信心,对有机化学的双语教学也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四、结语。

双语教学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学难度要大大高于母语教学,教师备课负担重、上课压力大,这些都要求双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只有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做到双语教学与有机化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大胆创新,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为突破口,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

有机化学又被成为碳化合物的化学,它的学习难度会相对较高,因此,学生想要学好这一部分,首先就要对它有个充分的认知。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分支,涉及分子结构、反应机理和化学物质的制备。下面将分享三个观点,介绍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系统学习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充分掌握上。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其次,也必须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原子和它们与其他化合物之间的键的性质。因此,迅速梳理和消化列表总结等简单工具常常能够加深各元素间特征类型和配位数的记忆。学生还需要学习有机分子的化学反应,这包括酸碱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等。高度关注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设计出最优化的有机化合物可突破地球环境影响,从而为环保社会培育领军人才提供协助。

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每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分类归纳每类有机物的通式和通性。如在《烃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识是以官能团为主线展开的,所以在学习衍生物时,要首先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去推断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质进一步验证其结构,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关系。

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到实验室自己动手组合ch4、ch2=ch2、ch3ch=ch2、ch3ch2oh等分子模型,以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二、多实践,增强运用能力。

有机化学的学习需要多实践,以便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学习内容的应用。例如,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合成实验,并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还可以通过文献调研和阅读有机化学过程方面的论文提升自己,巩固和拓展认识。此外,在实践过程中与导师、助教、同学等交流沟通,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和建议来激励自己充满创造性并得到及时反馈,另外不失为多角度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

许多学生在心底里对有机化学存在恐惧感,视有机化学为他们职业抱负的坟场。这个观念又被学生们之间口口相传的恐怖故事以及“为我的教授评分”的网址所强化,这正是很多出人意料的结果迁怒于社交媒体的原因。

有机化学确实很难。其难度源于以下几个原因:1.有机化学中的概念是全新的,同时这些概念又很抽象,对于那些只专注于有形物体的人而言,“所有的牛都是黑色的夜晚”并不是宽慰之言。2.有机化学内容很多,有大量的学习材料,最重要的是不能落后。3.课程进度很快而且是累积的:既不能忘记杂化和几何,还希望能理解后续的内容;既不能忘记立体化学,还希望能理解后续的内容。4.许多学生已忘记了普通化学中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像酸性、碱性、热力学概念、化学动力学等需要连续的强化。

我告诉我的学生们,他们将会发现以下的策略是非常有用的,对数学和物理也适用。1.首先,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有机化学。关闭你的智能手机,它会使你愚蠢。关闭电视或其它噪音源,它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找一个安静的场所,集中注意力。同时完成多个任务仅是个虚想。没有人能够同时专注做两件事,两者会互相减损。这将只能是浪费时间。2.阅读下次课所布置的课本内容。这样你将会为下次的授课做好准备,曾被视为很难理解的内容将变得易懂。3.演习章内习题。首先做示例习题,每个这样的例题,可以在下文马上找到正确答案,看你的理解是否正确。再做接下来的习题,答案在附录里。如果你答对了,非常好。如果答错了,确保找到错误的原因。4.完成上次课内容相关的所有章节的习题。不必做每个习题的所有部分,除非必须。做习题1的(a)部分,习题2的(a)部分,等等。这样你一次查看所有的习题。如果你不懂某一个问题,返回来,弄清楚为什么。5.无论你做什么,切记勿把上课变为单纯空洞的记忆练习,这样也不会持久。要学习基本概念。他们适用于科学上的任何事情。

像这样的诀窍无需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这类通用方法是有效的。保证。

三、掌握相关技能,深入研究前沿。

有机化学的第三步是掌握相关技能以及深入研究最新进展。这包括熟练掌握化学式运算,如分离某一特定分子;了解基本的仪器和测量技术,如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并且要时刻关注科学界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研究前沿,例如关注有机化学的高质量期刊(如nature和science),加强对前沿领域的关注学习,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更好地了解该学科的未来方向。

无论是学哪一门学科,哪一部分的内容,学生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结合老师编写的学案,认真预习,把难理解、看不懂的知识记录下来,到课堂上仔细听老师分析、讲解。

学习有机化学的一般规律或者方法是: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这也是学生应该构建的基本的有机知识框架。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探究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根本区别,明白有机物的独特魅力,断键的含义。

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每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分类归纳每类有机物的通式和通性。

如在《烃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识是以官能团为主线展开的,所以在学习衍生物时,要首先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去推断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质进一步验证其结构,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关系。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间的事物在考察普遍联系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发展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知识。

先从烃开始,先把各官能团的性质记一下,化学反应就没问题了。然后把鉴别各物质的方法搞清,但别弄混。把几种反应类型弄明白。各种反应其实都是各官能团的反应,所以官能团的性质要了然于心才行。理解着记忆,关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反应机理,不要偷懒,早读也可以背一背。

总之,有机化学的学习需要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多实践并增强运用能力、掌握相关技能以及深入研究前沿。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并为未来的实际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一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化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因此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这一特性。这样在有机化学学习时能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从物理性质看:烃一般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点、沸点比较低,一般难溶于强极性的溶剂水中;烃的衍生物随着官能团极性的增强,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其熔点、沸点都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烃类要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c,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丙烷高出120.07°c;容易溶解在强极性的溶剂水中,如低碳原子的醇、醛、酸能与水互溶。

从化学性质看:烷烃的单键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二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发生加成和加聚反应;苯芳烃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甲酸、甲酸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结构中均含有醛基,因此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从结构看,既有羧基,又有醛基,因此甲酸具有酸和醛的双重性质。

2、分析“断键”规律-----正确书写反应的关键。

3、学会辩证分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间的事物在考察普遍联系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发展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知识。

以醇为例:

醇类能催化氧化为醛、发生消去生成烯,但不能氧化成醛,不能消去生成烯,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乙醇能与水互溶,但维生素a。

难溶于水;乙醇与甲醚虽然组成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两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相差甚远。前者是量变引起了质变,后者是质变引起量变。

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是普遍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蕴含在有机化学中的辩证关系还很多,关键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能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依据事物的内在特征、外部条件综合考虑,灵活地作出判断、做出处理,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4、抓好联系-----好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在有机学习中,除了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对中学有机化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

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供参考):

学习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不仅要掌握转化过程的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更要理解转化过程与物质性质、制备、用途的关系。

5、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识的升华。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本原则。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作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更应如此。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化学原理去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善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学了《多糖》一节后,会分析吃干粮时细嚼慢咽,在口腔中咀嚼时间长些,能体验到味道变化的道理,还可联系很多饮食保健的道理:饭后不能喝过多的水,有些食物能帮助消化,有些食物又阻碍了消化等,这样对淀粉的水解有了一个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能拓宽学习的思路,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学会关心社会生活,并努力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二

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建立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为数不少的实验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搞好实验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对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来说不容忽视。在我们的改革中,把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金融衍生品课程的实验教学中。

1研究性实验的内涵。

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目前大多采用的是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所谓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为了进一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规定步骤进行操作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实验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和能力。但是,验证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和巩固知识,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有教师指导,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就能完成实验。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受到局限。

研究性实验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强调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数据,设计实验场景,独自操作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不同,教师在实验之前既不给出实验原理、学生也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可以查看,教师给学生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参考材料、实验要求和一大堆的实验数据。学生要在查找和阅读参考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地研究和思考,回答这些问题,才能明白有关原理并独自拟出实验步骤、查找数据来实现该实验的要求。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能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新思维,它对于巩固知识本身,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雕塑课程中度过的这段时间,让我对雕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我发现雕塑是一门极具创造力和技巧的艺术形式。本文将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作品创作、独立思考和艺术鉴赏等方面,与大家分享我在雕塑课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第二段: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300字)。

在雕塑课程中,我首先接触到了雕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雕塑的历史、流派、技巧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相关资料的学习,我对雕塑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践操作,学习了多种雕塑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掌握了基本的雕塑造型技巧。通过亲身实践,我感受到了雕塑的艺术魅力和技巧含量。

第三段:作品创作与独立思考(300字)。

在雕塑课程中,我们有机会进行作品创作。通过选题、构思、素描和立体造型等环节,我创作了一件属于自己的雕塑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思考,但也获得了成功和成就感。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我逐渐掌握了如何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技巧。同时,作品创作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段:艺术鉴赏与交流互动(300字)。

雕塑课程中,我们还开展了艺术鉴赏和交流互动的活动。通过观摩他人作品和与同学们的讨论,我不仅受到了启发和启发,还了解到了不同风格和技法的艺术差异。在交流互动中,我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艺术造诣。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互动,我们获得了专业指导和建议,加深了对雕塑艺术的理解和领悟。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50字)。

通过雕塑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对雕塑艺术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我不仅学会了雕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品创作和艺术鉴赏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造诣和审美素养。雕塑课程为我打开了艺术的大门,让我对自己的创造力和潜力有了更大的认识和追求。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深入研究雕塑艺术,探索更多的创作方式和表达途径,为自己的艺术道路铺就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学习,我感到雕塑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探索和热爱。从雕塑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再到作品创作和艺术鉴赏,每个环节都让我收获满满。我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学习,我会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四

某学校有课程若干。需要存储这些课程的编号、名称、学时、类型,老师的编号、姓名,并显示全部信息。其中类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要求:

1)其中,课程编号在生成课程信息时同时生成,每输入一个课程信息编号顺序加1。

2)能按课程名字或者老师编号显示、查找、增加、删除和保存各种课程和老师信息。

2、基本要求:

(1)要求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及c++的编程思想来完成系统的设计;

(2)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类层次;

(3)功能用菜单实现。

(4)数据的输入输出可根据用户选择,从文件或键盘输入。

(5)提交项目源码(带注释)和报告,报告包括设计思路,系统功能,调试过程,程序代码,项目总结。

由题目可知本程序应有的功能有7块,分别是信息的录入、显示、查找、增加、删除、保存以及编号的给出,信息的存储形式应以类的形式。以下是6个部分的详细说明:

1.类:本类应有6个成员用来表示基本信息:课程的编号、名称、学时、类型,老师的编号、姓名。因此我将这6个成员当成了保护成员。而公有成员应该有信息的录入,读出,以及显示(这是为了满足信息显示的需求)还有复制构造函数。为了满足从文件录入的功能,类之中包括了一个将一个数赋值给保护成员的公有成员。其中类型以枚举的形式给出。

在类定义结束后就定义ip【500】的类组。

2.信息的显示:将一个类所有的保护成员信息显示出来。其中会利用一个temp的全局变量,以确定是哪一个类。

3.信息的查找:以一个函数的形式给出,根据课程名称或者老师编号,用一个switch给用户选择,而后利用for循环查找。

4.信息的增加:以一个函数的形式给出,先用for循环判断类的组中已赋值的部分,而后在其后继续赋值。赋值时应用类中的成员。

5.信息的删除:以一个函数的形式给出,先让用户输入所要删除的部分,用for循环查找,而后用一个局部变量记录这个类,而后在该类之前的都不动,之后的全部用后一个给前一个赋值。

6.信息的保存:我个人习惯在主函数的最后用一个for循环记录。

7.信息的录入:在主函数中给一个switch,让用户选择是文件录入还是键盘录入,文件录入时,用for循环按顺序一个个把内容录入,键盘录入,用一个只有初始值的类的全部初始化。

8.编号的给出:利用一个全局变量k,在文件录入时,用for循环给出自己是第几个,若是键盘录入,k=0。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五

经过一个学期对《c++程序设计》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到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思想,这些知识都为我的课程实践和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为期近两周的c++课程设计中,我体会颇多,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加强了对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认识,并且复习了自己以前学习到的知识。这些都使得我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总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收获颇丰,相信会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好处。像职工信息表这样的程序设计,经历了平时在课堂和考试中不会出现的问题和考验。而这些问题,这并不是我们平时只靠课本,就可以轻易解决的。所以,锻炼了我们挑战难题,学会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会了在visualc++中如何调试程序的方法。当然,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们给了我许多提示和帮助,教会了我编译复杂程序的方法。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次职工信息表的简单课程设计。我经过这段时间的编程,对其中的艰辛,我是深有体会。从刚开始的选择程序、理解程序到后来的调试程序以及改进程序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坚定信念,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对程序的设计和编写,从中体会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便和巧妙。懂得了在进行编写一个程序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整体的设计思想。另外某些具体的细节内容也是相当的重要。这些宝贵的编程思想和从中摸索到的经验都是在编程的过程中获得的宝贵财富。这些经验对我以后的编程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我要好好利用。

虽然这次课程设计是在参考程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是我觉得对自己是一个挑战和锻炼。我很欣慰自己能在程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有关程序内容,也就是对它的程序改进了一番改进,并有创新。但是我感觉自己的创新还不够典型,总之还不是很满意。另外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对知识的了解不够广泛,造成了系统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功能上还不够完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大胆创新,争取能编写出透射着自己思想的程序。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写出更好更完善的程序,为以后的编程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这次c++程序设计实践让我收获很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2班。

2010年7月4日。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六

在我国,双语教学原本是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既为了保证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能得以保持和传承,又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间交流、使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掌握我国的主流语言—汉语来接受更新更广博的知识,从而使用汉语和本族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育的一种手段。现在,我们约定俗成地将双语教学视为学校采用英语和汉语共同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方法。

但是目前,很多人对双语教学的概念仍存在理解误区。

一是将双语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1],纯粹地用英语教学。外语教学,即tefl(teachingenglishasaforengnlanguage),主要是指把英语作为外语而进行的语言教学活动,教授学生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学习和工作。

一是纯粹地用母语教学,只加入部分英文板书。有的老师本身英语、尤其是口语不过关,但为了顺应双语教学的潮流,就采用这种讲授法。事实上,学生听课本就是以听为主,再带动思维。如果讲授内容较多,学生听觉都跟不上来,那么对英文版书的注意又能有多少?双语教学的效果则可想而知。

双语教学与上述两种情况都不一样。双语教学是通过外语(主要指英语)教授非语言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在非语言科目知识的学习中促进对该外语的掌握,并熟悉外语表达学科知识的习惯,以便为以后可能进行的学术交流奠定语言及理解基础。因此,其教学重点即不在英语语法知识的分析和专业词汇的记忆上,也不在英语笔记的记录上,而是一种英语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形成。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七

一、课程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提高教学效果、顺应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改革发展,开展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显得十分必要。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土木工程建设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内容包括:绪论、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钢材、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砌体材料、屋面材料、沥青、沥青混合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木材和建筑功能材料。其中重点介绍了这些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在介绍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知识的同时,力求反映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间的本质关系,并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标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材料科学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材料(包括建筑钢材、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砌体材料及屋面材料、沥青、沥青混合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木材、建筑功能材料等)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用途、质量检测和评定的标准,具备针对具体工程合理选材与用材的分析能力。(2)了解各种常用材料的试验方法,并通过实验环节的学习,掌握主要材料的试验方法和基本试验操作技能,具备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评判的能力。(3)了解各种材料的生产方法、常用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及改善材料性能的途径,具备对各种配合比进行设计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校核的能力。

三、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1.国内外教材的互补。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依据,是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中首先面对的课题。为实现教学内容与国外教学内容接轨,本课程主讲老师根据国外的学习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工程实践,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异同点,选取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拓展。2.双语课件ppt的制作。本课程课件ppt在中文课件的基础上,完成了全英文课件的制作。ppt课件中设计穿插大量实验室及工程实践图片及大量视频及flash动画演示。详细展示了各种工程材料内部组成与结构间的关系,材料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等特性。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工程适用情况。本课程双语课件的一大特点是融合了国外相关建筑材料的课程信息,让学生能更生动地熟悉相关工程材料的发展史及研究进展,夯实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3.双语课程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形式不同,本课程双语教学形式吸取了国外相关教学模式的经验,采用“启发式”及“提问式”等互动模式进行教学。这一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受学转变为课堂的主动学习,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学生去掌握各知识点的作用,一改原先单调的介绍及讲解等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授课效率。

四、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处理。

双语教学在实践教学初期由于教学模式新颖,课件内容丰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课程实践的深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们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因对专业词汇的不熟悉而跟不上课程节奏。由于大学英语授课内容与专业英语关联性不强,即便是英语基础好的本科生也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来进行双语授课。为此,本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专业词汇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国内外由于工程特点及发展历程的不同而出现的标准规范的差异性。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穿插相关背景发展的介绍,让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其异同点。

五、总结。

双语教学对本科生而言是一个具有挑战也充满兴趣的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材料》由于其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专业面广,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不少实践性问题。归纳总结这些问题发现,双语教材的选择、教师水平的提高及学生基础的夯实是三个关键性因素。此外学校应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为双语教学提供相应的安排,帮助教师及学生克服上述几个短板。

参考文献:

[4]郭咏梅.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69-71.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八

学生成绩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较多,要完成能够实现人员的信息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统计、保存、显示等操作。系统具体实现的功能如下:

1.添加新的联系人。

2.删除所有联系人。

3.删除某个联系人。

4.查询某个联系人。

5.查询所有联系人。

6.将电话本导出到文件。

7.从文件导入电话本。

8.查询并编辑某个联系人。

9.全班同学的平均分。

大概的算法分析。

学生成绩管理软件的数据结构。

学生成绩一般都是以每个成员为单位进行管理的,一个学生学号用一个结点来表示。考虑到添加、查询和删除的方便,这些以学号为单位的结点用链表方式组成一个主目录。每个结点有四个域:

(1)学生代号;

(2)课程情况;

(3)成绩信息管理情况;

用代码实现输入及输出添加新的联系人的学号,姓名,性别,生日、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完成添加工作。

(2)删除某个联系人。

首先输入要删除的姓名,然后要在系统中查看是否有此记录,再用分支结构实现删除链表中此员工结点并修改学校员工链表及未找到这条记录;因为可能系统中不存在此记录。

(3)删除所有联系人。

此功能要逐条删除联系人,则我们采用分支、循环结构实现首先遍历是否有给记录,输出读取记录或没有该记录;再到文件是否读完,若没读完则要循环继续读取,否则已删除了所有记录。

(4)查询某个联系人。

因此功能会出现还没有任何记录、未找到这条记、输出该联系人信息三种情况,我们则选用简单的三分支结构;首先要请输入要查询联系人的姓名,输出有记录或还没有任何记录,有记录则遍历所有人,最后是未找到这条记录,输出该联系人信息。

(7)从电话本导入文件的流程图。

首先查看是否有记录,输出没有任何记录或打开“”,历遍链表,、关闭文件,。

其余的函数功能实现相似则不重复。

心得体会。

刚放假不久,我们组的积极分子们就张罗着要开始编写程序了,编写这个程序我们经历了讨论选题,编写代码,调试,写设计报告等。在这期间我们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曾盯着课本发呆过,我们成员之间也曾进行过激烈的口舌论战。经过这个暑假来的实践学习,使我们对c++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要想学好它,则重在实践,要通过不断的上机操作及实例运用才能更好地深入体会它,当然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我们的好多不足之处。就比如我们对c++语言的一些标准库函数不太了解,还有对函数调用的正确使用不够熟悉,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也不能很好地处理。我们编写这个程序使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函数及结构,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还不能很好的使用一些效率高的方式来编写,所以也没有突出的创新点。在做题的时候我们都是分工合作。分工完成结构体、函数设计、算法分析等,这些过程中总是有很多错误出现,有好多的小问题都是我们粗心大意造成的,所以设计程序一定要仔细,不容一点的马虎。当然也有大问题,关于文件的操作,类的使用等等这些使用我们都琢磨了很久,在解决错误时我们有时几乎焦头烂额了。但是我们与队友之间都会不断的相互鼓励、支持,彼此都努力维护着将作业写完。虽然这设计有点枯燥无味,但是当最后我们大功告成时,回味起来还是美滋滋的。总的来说我们真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十九

摘要:双语教学反映了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在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影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几个关键环节如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细节等展开了讨论。

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一般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两种语言即母语和非母语对同一知识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我国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早在,教育部就明确提出中国本科教育应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教育部进一步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双语教学适应教育全球化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外语应用能力,提高课程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有机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理论课相比,有独特的授课方式和特点,开展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有机化学实验课程通常在大学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开设,这时,大学生刚入校不久,英文基础较好;再加上有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所以学英语的积极性很高。第二,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是以掌握实验操作为主要目的,课堂讲授时间较短,每次实验大约半小时左右,其中还包含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理论方面内容更少,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因此相比理论课来说,更容易实行双语教学。

虽然双语教学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笔者近五年一直在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有一些粗浅的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精心备课,学生认真预习。

双语教学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备课非常关键。教师不仅要做到熟练驾驭英语语言和精通讲授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拟提出的问题,提问对象,学生可能如何回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等都做好心中有数。在备课时,要着重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制定。

要考虑到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的制定。学科目标是每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技能及知识点。这是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即以英语为语言媒介,探索和掌握专业知识。语言目标是双语教学的第二个目标,即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建立英语思维。这不仅包括让学生了解与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术语以及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还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提高,即:能听懂该学科的英语授课,读懂并准确理解该学科的英语教学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而能用英语就该学科领域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这两个目标的制定又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需要发展的能力水平的分析。

2、两种语言的分配。

为达到上述目标,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分配方式,中英文各使用多少,这也是双语教学中一个关键问题。语言的分配要根据上课内容和学生的语言水平决定,以学生实际接受情况为标准。

对学生来讲,实验课的预习也很重要,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知道自己来做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做。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现成的双语教材当然最好,如果没有,也可以在做实验前将英文讲义发给学生,在做实验前,让学生在预习完中文内容后,通读相关实验的英文讲义。

二、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要使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双语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非常重要。虽然一节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不多,但讲授时间较短,因此一定要详略得当。除操作外,下面一些内容是讲授中的重点。

1、知识点。

通常在每节实验课中,都有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如普通蒸馏中沸点和蒸馏的概念;重结晶的原理,干燥剂的使用等。在介绍这些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方式。同时这部分内容若用全英文讲解,应该属于最难理解的一部分,而且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因此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采用中英文或中文的方式讲解。

2、专业术语及词汇。

结合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课程中用到的专业词汇主要包括:(1)化合物或试剂的名称;(2)仪器的名称,包括玻璃仪器、电学仪器及金属用具等;(3)实验基本操作名称,如蒸馏、重结晶、过滤、搅拌、回流、干燥等。这些内容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或结束介绍,并让他们在做实验过程中诵读和记忆。

3、实验步骤的一些英文表达方法。

做实验离不开具体的实验步骤,了解和学习这些英文表达方法对日后阅读英文文献有一定的帮助。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时,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步从阅读到听懂,甚至能表达。

除上述内容外,每节课的内容还有实验目的、原理及影响本实验的关键因素等,应该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上台讲述,教师做出必要的补充提问、订正和解答。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授课方式上,双语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与专业英语的接触几乎为零,因此如果在开始阶段就灌输大量的专业术语与英文表达,即使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也会觉得难以应付,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逐步积累中去掌握使用英文学习专业知识。具体实施时,可在起始阶段,采用英文板书,以汉语为主以英语为辅来进行讲述;第二阶段采用以英语为主,以汉语为辅的教学方式;第三阶段让学生尝试进行一些英文表达和交流,达到双语教学的理想境界。例如在讲授实验步骤时,刚开始,可以将描述这些步骤的英文句子写在黑板上或是多媒体课件上,用中英文的方式进行讲解。待学生熟悉这些英文表达以后,可以只在板书中用示意图表示实验流程,而在讲授中采用英文。如果顺利的话,在最后的几个实验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用英文表达。

四、采用启发式与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沟通。

现代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课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实现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类教学法都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有机化学实验课中,在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可大量运用这两类教学方法。如在减压蒸馏的演示实验中,我将讲课内容分解成三十多个小问题,在演示实验中让每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其中有口答的,如需要动手操作的。如口答的问题有:什么情况下采用减压蒸馏,让学生讲解整套仪器的名称、每个仪器的作用等;而需要动手的问题则有让学生演示开始减压蒸馏及结束减压蒸馏的实验过程。学生对这节课的讲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实验报告中他们提到:这是印象最深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看到了别人怎么做实验,对自己做实验时的优点和缺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利用多种资源,多种教学手段结合。

在实验课教学中,除板书外,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往往被忽略。实际上,在传统的实验教学基础之上,增加cai课件、多媒体、录像等先进教学手段,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将文字、图像、录像、动画充分结合,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板书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幻灯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直观性与信息量。例如在一节实验课中,在用多媒体讲解时,实验目的可以很快地略讲,一些重要的原理可以采用图、表、动画等形式讲解,操作部分可以采用动画或视频加深印象,这样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六、注重教学细节,多方面培养科研素养。

打造精品应该注重生产的细节,塑造人才也应该注重育人的细节,基础教育的教学工作尤其应该提倡重视细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系列教学事件的总和。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教师的一句话,指导上的细节,肢体语言的运用,问题设计,时间安排,以及因学生而作的活动流程或教育策略的调整等。细节虽小,折射出的却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例如在每一节实验课的安排上,除了上课开始后半小时左右的讲解时间外,其他的时间里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延续实验课内容,从细节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及实验室工作习惯。如在做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统筹安排实验时间,做好下一步实验的准备工作。在合成实验反应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空闲时间,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实验的英文讲解或录像。

七、区分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目标差异,把握双语教学的“度”

双语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外语而是用外语来进行学习;双语教学也不同于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是采用外语作为教学形式和手段去讲授学生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双语教学以外语作媒介进行专业教学,达到使用汉语教学所要求教学水平和课程要求。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给学生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培养学生通过用英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双语”而忽略了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双语教学中,专业课程学习总是在第一位的。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程,它的实施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制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细节等各个环节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和有效实施,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理想效果。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二十

在我们整个软件工程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

在项目要进行自由分组后,我们的项目小组便诞生了。我们小组由3个成员组成,在相互商量后我们也确定了我们组的项目,是做一个校园文件管理系统。我们也随即做了分工,。我们的项目也正式开始了。

需求调研和分析对于软件开发过程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发时如果不进行调研和分析,那么对于后来的项目进展将产生致命的后果。我们在项目的开发中便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自己随意的计划整个系统的设计,然后报给老师,老师作为一个客户并不是全部认同,随后我们也必须按着客户的要求更改我们的设计报告。我也明白了,再做一个系统时,必须随时和客户保持沟通,随时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想要什么功能。如果我们不去和客户沟通,不去调研客户的需求,做出来的系统即使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很好,很完美的产品,但是如果客户不认同,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还要返工去修改,费时费力。所以在做任何一个项目时,前期的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都是必须的,这是在做一个项目的基本,是关系成败的重要一环。

来的问题。如果我们的需求设计能够比较清晰和完善,那么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便会很明白的知道我们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在数据库里应该怎样建表,以什么方式插入数据,从而可以避免反复修改工程的问题,也能避免出现可能毁坏整个工程的问题。整个工程的需求设计对于一个项目的顺利进展至关重要。

对于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我在这次项目开发过程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很有用的,文档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文档也不能太多,太过繁琐,如果是那样就不太好了。首先我们要明确开发过程中为什么要写这些文档,文档的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沟通。一个项目或产品可能需要延续很长的时间,开发过程中可能需要很多的环节,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很多的解决的方法,这时,我们需要文档的帮助,我们需要有一个东西来记录,我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文档只不过是一个准绳,将开发中的各个树枝树叶扶正。如果,这个准绳太多太紧,大树可能会发育的很高很直,但是就是有些畸形,如果这个准绳太少太松,大树可能就会变成灌木丛。文档的多少、繁简是有度的,绝对不能说越多越好。我觉得,文档需要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理论,因为解决问题的理论是在文档形成中做到的。文档完整即可,每一份文档说明一个问题,无需将多个文档的内容放在一个文档的里面。除了重要阶段形成文档,其它部分都只是讨论或者说是想法。不要让文档成为累赘,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就是该考虑写这些文档的必要性的时候了。我们在文档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写这些。

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也同时遇到了许多程序接口问题,页面和功能相结合的问题,数据库建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源于我们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不足。我深刻认识到,在项目开发时,项目小组中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要在功能方面作出修改,那么程序人员和页面人员及数据库人员就必须相互沟通,共同对整个程序作出相应的修改,这样才能避免最终整合时出现问题。

在这十个周里,我还对软件工程有了新的理解。在我以前的理解当中,软件工程,无非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或一个团队集中在一起进行编写代码的工作,以实现开发出所用的软件。但现在我明白了,软件工程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开发软件和管理软件。具体地讲,它表现在与软件开发和管理有关的人员和过程上。所以,软件工程就不仅仅是单一的编程过程了。它包括了系统分析-建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编码可以理解为编程,这个只占总时间的20%左右。编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这次项目里我完成了许多工作,在界面设计上我完成了,首页、全部的商品页面、全部的用户页面及部分管理员页面的制作,在后期项目整合过程中修改了功能和界面结合时出现的'bug,还有数据库插入数据及解决数据库集中整合时出现的问题。这些工作我都顺利完成了,虽然并不能算是非常的出色,但也算是尽力了。现在看到自己辛劳的成果,我感到很欣慰。

当然,在这次项目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如现在的网站开发技术还不够强,在和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上还不够积极等。我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将来的项目开发中能做得更好。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二十一

我在大学期间选择参加了雕塑课程,这是一次极具挑战性和创造力的冒险。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雕塑技术和艺术观念的知识。通过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我不仅提高了我的技术水平,还培养了对艺术的热爱。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经历、心得体会和对雕塑艺术的深切感悟。

首先,在这门雕塑课程中,我学到了雕塑的基本技能和材料应用。在课程的一开始,我们首先学习了雕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例如手工造型和模型制作。然后,我们开始实践使用石膏、泥土和铜等材料进行雕塑创作。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我掌握了如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这为我在将来的创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雕塑是一个需要精心计划和细致考量的过程。在开始创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仔细规划我们的设计和构思。通过课程的引导,我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可行的雕塑作品。在每一次实验中,我都会考虑自己的创作意图、材料的可行性以及雕塑的结构和稳定性。这个过程教会了我如何从抽象的想法中提炼出具体的创作构想,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可行的作品。

第三,在雕塑课程中,我受益匪浅的是创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在一些实验项目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作品。这要求我们共享创意、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些技能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第四,通过参与雕塑课程,我重新发现了艺术的力量和价值。雕塑作品具有张力和永恒的美感,能够传达深远的情感和思想。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可以通过雕塑来表达我的观点和情感,将我的思考和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形式。通过创作,我能够获得一种情感表达和审美享受的满足感,这种体验使我对艺术的热爱更加深厚。

最后,雕塑课程不仅提高了我的创作能力,还帮助我发展了一种批判性思维和欣赏艺术的眼光。在每一次课程中,我们都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估,寻找进一步改进的方向。这种批判性思维让我不断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欣赏其他雕塑艺术家的作品,我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并从中获取到了灵感和启发。

总之,参加雕塑课程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次难忘经历。通过这个课程,我在雕塑技术、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同时,我也收获了对艺术的深厚理解和热爱。这门课程使我更自信、更富创造力,并为我的未来职业生涯和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二十二

雕塑课程是大学美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美学观念。这门课程通过教授雕塑材料、技巧和艺术理论,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培养雕塑创作能力。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将总结和总结这门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启发。这将是一篇1200字的关于“雕塑课程心得体会实验报告”的连贯文章。

第二段:雕塑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感悟。

在整个雕塑课程中,我向导师学习了关于雕塑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学习了各种雕塑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我逐渐掌握了粘土、石膏和陶瓷等雕塑材料的使用方法,并学会了运用各种手法创造具有表现力的雕塑作品。同时,在课程中我也了解了不同的雕塑风格和流派,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雕塑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力。同时,我也意识到雕塑是一种需要耐心和执着的艺术形式,需要长时间的精心雕琢和打磨,而这种坚持和努力的过程也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段:雕塑课程带给我的启发。

在雕塑课程中,我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个具有独特意义的雕塑作品,不仅令我深感满足,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雕塑课程还教会了我在艺术创作中注重细节和捕捉灵感的重要性。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物结构的观察,我学会了如何捕捉到身体肌肉移动的细微变化、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和自然界中动感的造型。这些细节和灵感的捕捉不仅使我的作品更加生动质实,也使我在艺术创作中有了更多的表现力。

第四段:雕塑课程带给我的收获和成长。

雕塑课程不仅仅是学习雕塑技巧和表现方式,更像是一次自我发现和思考的旅程。在课程中,我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取得了一些进步。这个过程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信。雕塑课程还培养了我的耐心、细致和观察力,这些品质不仅对艺术创作有益,也对我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和学习有了积极影响。通过这门课程,我成长为了一个更加成熟和自信的艺术创作者。

第五段:对雕塑课程的展望和总结。

通过雕塑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雕塑艺术的无限可能性。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钻研和深化自己的雕塑技巧,并在创作中探索更多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理念。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参加雕塑比赛和展览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其他艺术家交流和碰撞。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对艺术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相信这个过程只是我艺术之路上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发现等待着我。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报告篇二十三

工科院校本科专业不仅需要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展双语教学符合社会的长远发展以及化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前身是武汉化工学院,是一所化工特色的学校,学生中重实验技能轻语言学习的思想比较严重,为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水平,从开始学校试点在有机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中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笔者自08年进校以来,即承担了部分班级的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对怎样开展好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有了一定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明确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是指利用外语和中文相结合的形式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述,目的是在学生掌握某门课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及应用能力。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其核心任务是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打下基础。理解了此点,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没有全国通用的模式,需要依据一个学校自身的教师结构、学生专业基础及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精心准备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中教师至少需要精心准备以下几点:(1)适宜的教材。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合适的教材,而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的英语实验教材出版,完全国外原版实验教材价格昂贵,且不一定适宜本校的实际情况。为此,本教研室在多年双语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了“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版)”教材作为本校双语教学教材,这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2)全新的讲义。双语教学与单一的母语教学特点不同,教师不能简单将以前母语的讲义翻译成英文。教师的英文讲义中要对实验中涉及到的专业英语单词及语法进行归纳总结。(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双语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强度,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在开课前,教师一定要花时间跟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强调有机化学实验英语教学是一个难得的系统学习运用专业词汇的机会,对以后工作、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非常重要,让学生及时树立有机化学双语学习的信心。

3加强预习力度。

在实施有机双语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板书为英文部分内容采用英文讲授。而教学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班上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背景也不一样,教学中部分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可能会出现困难,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强预习力度,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1)预习报告全评全改,成绩占到总成绩的20%,让学生真正重视实验预习的意义。(2)采用中英文结合预习方式。预习报告中实验目的、要求、原理等用英文书写,但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同时针对实验内容教师提出若干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只需在报告中用中文回答。这样,学生通过预习报告的书写熟悉了专业词汇,提高了应用英语的能力。教师给出的问题涵盖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回答这些问题,不但让他们对实验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文献查阅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实验预习非常重视,预习效果明显,教师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轻松很多。

4合理安排教学方式。

要搞好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很重要,授课过程中英文讲述占多大比例,要依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依据我校特点,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1)英文教学方式。系统总结专业词汇(包括实验用药品及仪器),用英文讲解实验目的、要求以及实验原理,讲解中结合反应式,便于学生理解。(2)中英文结合教学方式。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琐碎、细节多,为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听清楚,我们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讲解,讲解过程中不时用英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英文回答,锻炼学生的英文思维及口语水平,加强师生的互动。(3)中文教学方式。为突出重点,保证实验能安全有序的开展,我们对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仍然使用中文讲解。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易于接受,能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英语水平。

5重视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包括两点:(1)实验报告的书写,即学生的实验小结。在双语有机实验中要求学生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因为是用英文书写,相对来说显得困难一些,学生有畏惧感,特别是实验报告中实验记录以及实验结果与讨论(records,resultsanddiscussion)两部分,书写过程中无英文段落可以参考,部分同学这两部分写的非常少,而这恰是我们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为此,我们给出了两部分中经常要用到的英语词汇,并且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个别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验情况,在黑板上对这两部分进行板书,教师再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条讲解。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基本解决了学生实验报告书写不规范的问题。(2)教师自身的总结。一个单元实验从预习、讲解、操作及实验报告书写等全套都完成后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样不仅可以理清单元反应中学生没弄懂或需要加强的地方,以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还可以及时的纠正学生在英文书写材料中的错误,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双语教学长期有效的开展。

总结两年来的双语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感想:(1)工科院校应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工科院校相对来说英语教学薄弱,加强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语言,能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力量需要加强:回头看我们双语教学讲授,我们应用英语的比例仍然不够,课堂的活跃气氛还有待加强。为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学校应在教师培训上狠下工夫,并加强与其它院校的交流。(3)打破常规班级建制,分班教学:双语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招生数量增加,学生之间的差距较以往更大,有的学生听中文讲授都有困难,如果再对他们进行双语教学,就有可能是“拔苗助长”了。所以,笔者认为,在工科院校的有机实验双语教学中,应该打破行政班建制,事先对学生进行选拔,至少分成a,b两个班级,在a班中学生专业知识相对牢固,英语水平较高,可在双语教学中加大英文讲解力度。而在b班中,学生相对基础差些,在双语教学中英文讲解比例相对小,讲解速度相对慢,让他们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前提下,提高专业英语水平。(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当前,我们实验教学讲解主要是实验室板书讲解,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讲解时间不够,教师很难展开,双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还要总结专业英语词汇与语法,时间明显不够。其次,如此大的实验操作技能及专业英语知识信息量,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再加上后续实验操作,课后再让学生回头学习很难。最后,完全利用板书讲解即耗时又难以讲解清楚,可谓事倍功半。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讲解、学生预习、实验前板书讲解的程序,多媒体讲解信息量大,教师易将问题讲清讲透,学生下去后再进行实验预习并对教师讲述内容进行总结,在实验前教师重新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来回学生才可能很好的掌握有机实验的同时又学习了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

有机实验双语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拓展的新尝试。依据我校的特点,如何搞好有机实验双语教学,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总结和完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2350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