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面对挑战是成长和进步的关键。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描述。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环保实践,希望能引发大家的关注和行动。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一
通过阅读、钻研《体育课程与标准》,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方向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同时它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将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展现出来,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我们把这些称之为“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而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
总的说来,通过读书,我认识到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必须摒弃传统的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我们体育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新课标》,严格按照《新课标》去想去做,才能让我们的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二
语文老师招谁惹谁了,该被如此折腾来折腾去?语文教学如此随风摇摆,到底有谱没有?语文学科的专业尊严何在?想必王老师的这些话也道尽了语文老师的苦水,我们的语文也不过就是基础教育学科之一,为何不能像对待其他学科那样来对待语文学科呢?语文没有那么复杂,他也就是一门课;语文没有那么伟大,他也就是一基础学科。
那么,语文的“本职工作”是什么,什么是他无力完成的任务,为何语文的专业范围这样厘不清。王老师以课程的视角观察语文,会给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一)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二)“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
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于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三
做最好的英语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执着与追求。当我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这本书应该会给予我一定的启发。
本书从理论探究、实践智慧和教师成长三个方面通过30个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描述和总结了做最好的英语老师所要具备的能力和智慧。细看目录标题,这些文章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的专业教学意见正好是我在专业教学成长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问题和困惑。拿到书的那一刻,我便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的内容。书中把实践和理论结合地如此默契,以至于我对教学理论顿生好感。我发现不是教学理论枯燥,而是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没能找到恰当的教学理论做强大的支撑。书中有几篇对我的触动颇大,我体会颇多颇为深刻。
在理论探究模块,文中提到:“母语教育是一种传承,而外语教育则是对另外一种文化理解、吸收和消化的过程。英语教学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只是英语教学。”但在现行英语教材中,说明文和应用文的比例太大,文章内容枯燥无味。如果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文学作品的比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文中还举例指出了我们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误区,就是学以致用并不等于即学即用。英语教师往往在新知识授课结束之后,马上让学生表演,期待学生活学活用,这有时会严重增加学生的焦虑感。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突出“学中用”、“学后用”,不能拔苗助长,盲目追求即学即用。反复听,大声朗读,认真模仿,这样的一条英语学习之路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映像(shadowing)教学法。英语教学要树立语块意识,把英语教学的中心转移到语块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对语块的积累、掌握和运用。以语块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学习方法的'弊端。
在实践智慧模块,独辟蹊径的教学设计打破英语阅读教学“思路因循守旧,设计千篇一律”的困境,给人耳目一新和豁然开朗的感觉。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是practicebydoing(做中学)和teachingothers(实际演练),这两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记住75%以上的学习内容。效果好的阅读任务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阅读教学最佳结构是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老师和学生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获取主要事实和观点上。读后的拓展要像豹子尾巴那样刚健有力,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地接受文章中的观点,或创造性地使用已获取的信息。这节阅读课,老师“反其道而思之”,从结论往回推,反过来思考,让思维朝着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本节课的阅读材料是一片采访稿,采访的中心环节就是提出和回答问题。一般的思维方式是,根据问题来寻找相应的答案。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先呈现被采访者的回答,让学生快速阅读。然后,老师再让学生从记者的立场去思考“要得到这样的答案,我们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要提出正确的问题,就必须看懂这段问题,并准确概括出其段落大意,最后从两个问题挑选一个正确的。这一个小小的改动,让学生从被动的阅读者转变成了积极主动的思考者。这样的英语阅读教学创新,在有理、有序、有效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自我的超越和突破。
在教师成长模块,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主宰着孩子们的幸福指数,一个不屑的眼神,可能会让孩子沮丧一节课,郁闷一整天,甚至一辈子都讨厌英语。在英语教学评价上,多一份尊重,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英语老师的表扬要做到三点:有针对性、个性化和表达多元化,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肯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进步。不要做一个“祈使句”老师。读完此书,我发现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科研的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要懒惰,不要强调自己忙,一定要拿起笔写东西,从一节课写起,从点滴小事写起。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笔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四
读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多读方知书中味,勤写始觉笔有神。”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一直以来学校都注重培养我们教师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提高我们教师的个人修养,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让书香飘满校园。
按照要求,教师应把读书活动和日常教科研活动融合在一起。因此要扎扎实实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这学期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并且仔细倾听,认真做好笔记,及时记下点滴收获。培训结束后,都能按要求写一写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并把这种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我要求自己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在网上寻找好的资源帮助学习。每天坚持抽时间读书,认真做好笔记,通过读书,我学会了怎样正确地去引导教育孩子,读书使我再提起笔来写些什么,不再会觉得那是一件难事。我要做个真正的职业读书人,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再把这些营养输送给我的学生们。通过我的自主读书实践,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
读书内容将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原则,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略读、速读。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让自己的专业不断提高。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的有机结合。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那么教师首先得去爱他们,关心他们,从而融入他们,了解和理解他们,找到学生的起点。
通过读书,我的收获:如何让数学课有浓浓的数学味。教师在教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使生最终形成数学素养。这肯定是一个需要老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启发诱导,又要靠学生自己不断体会、领悟、深化的过程。
再比如: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教授什么,学生的能力现在是怎么样的,怎么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又会有怎样的效果。通过读书我就可以将那些好的方法用起来,使自己在完成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再慢慢进行优化。
读书可以增长教育智慧,使教师的思维拓宽。只有读书并且同时进行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促进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途径。结合学校要求和自己的学科,我读了一些增加文化修养的书籍,同时,关注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关注教育教学的发展动态。
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无时无刻,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样我们才能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在“教育”这份阳光的事业里,散发属于自己的书香,绽放自己独特的精彩。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五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现在课堂教学主体一一学生的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现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并不是好课。
二、是学生的交流状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不会有人笑话;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真诚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慢生"、"后进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六
读了《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以后,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重点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如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如自我发展需要、教学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师自身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学者杜威这样说过:“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性的学术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来改进教学,做‘反思型实践者’”。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首先,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等。教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对体育教学的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第四,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因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批判反思型体育教师,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把个人的教学活动、集体的经历以及正规的理论、研究视为同样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与反思中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到持续地发展。为成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体育教师努力!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七
常言道:“人有七情六欲”。我们人类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高级动物,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感情,就如同一具躯壳,如行尸走肉一般。古人说:“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老师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塑造学生思想,教会学生做人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即使有的不算聪明,但他一定有一个等待我们发现的优点和长处。所以我们应该充满人情味,不要整日板着面孔,摆着架子,传统教育里所倡导的师道尊严早应被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本应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我们不能保证每天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人,我们也是在现实社会之中生活,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情感不可能被理智所掩饰,特别是在学生的面前,我们不希望自己是一个虚假的面具,但我们应该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本色的我,一个真实的'我,我们与学生一起欢笑,一同哭闹,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和孩子一样年轻快乐。我们因学生苦恼发火,学生也会体会到老师的一番苦心,会自我改正,这岂不是教师的美好境界吗?老师们,“面无表情,麻木不仁”应该从我们的辞典里删去,“平和大度,严慈相济”要永远保留!
人是有感情有理智的高级动物,都说“人心是肉长”,“将心比心”,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怀被爱护,学生尤是如此,师生间感情上的融洽有助于思想教育的顺利实施,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老师又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同欢乐,共忧伤。要树立“管是为了不管”这一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班主任老师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和高尚的人格,积极向上的情绪。工作中,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理动人。对学生要求要严,但严中有情,情中有爱。
爱在细微处,严在该管处。
我在李镇西的《教有所思》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
我们所面对是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禀赋,不同爱好的学生。我们要把他们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就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象一个人一样有尊严的活着。眼下,一些中学生在花一样的年龄,就用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除了学习压力过大,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以外,有许多都是他们觉得没有感觉到一个人活着起码的尊严感,这是让我们教育者感到忧虑的。他们觉得自己不是象一个人一样活着。在学校,他们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任何人都可以践踏他们的人格,他们没有尊严可言。回到家里,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失望的眼神比恶语更可怕。所以他们选择这条不归之路,不得不让我们叹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因为升学的压力,学校的竞争使得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分数仍然是判断好坏学生的唯一标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破,本应该是充满着理想,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年龄,在分数面前都成了拜分主义的奴隶。“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本应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分数面前师生之间有了一道无形的鸿沟,怎么也无法逾越!
老师们,请你们“目中有人”,请你们不“唯分是从”,拜托了!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前我们主要看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学生考试的分数。以至于有些教师“唯分是从”,有句顺口溜说的很形象:“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的教学必然不会去思考什么素质教育,不会去思考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学生都教育成教科书的奴隶,课本的克隆者,我们的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应该是“千人千面”的教育,应该是“大以大成”、“小以小成”的教育,我们要因学生不同的天分而教,因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而教,因学生不同的最佳学习期而教,因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期而教,我们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教育,让学生学到他最喜欢学的东西。
几千年前,孔圣人就曾经说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名言都告诉我们,人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现在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人人都要提倡学习,人不学,不知道。
作为传授学生知识的老师,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奉为知识的传播者。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课改理论的深入,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但如今一桶水已经完全不能适宜教学的需要,我们老师要能拥有整个海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要无所不知。政治经济,体育娱乐,要无所不谈。这样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才能不时常冒冷汗,才能少出几回洋相。其实,勇于在学生面前出丑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知耻可以后勇。我们怕的是在学生面前不懂装懂,结果被学生愚弄。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八
最近听了一位教授的报告,说现今的教师缺乏诚信,特别是在读书方面。什么意思呢?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能都对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没事看看书,多读读课外书。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孩子多读书,一些好书如必读书目便应运而生。这样的要求是没有错的,一个民族要进步,要创新,这个民族就必须有读书的良好氛围。而提出要求的教师自己却很少读书,失信于学生。
老师就不该读书了吗?回答是肯定的:老师必须读更多的书,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修养。忘记在哪儿见过一则报道,说是在社会上调查读书最少的职业,结果出人意料,竟是受人尊敬让人敬仰的教师!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讽刺!现实的情况怎样呢?差不多就是如此。教师们每天忙于教学,所看的书、阅读的材料都是和教学有关的,无非就是教材、习题、教学参考书,也有教师习惯读报,还有的教师为自己订了刊物。但真正能读一些教育相关的理论书籍的是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功利主义下浮躁的心态让人无法静下来读这些看似艰深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象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所以,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因此,教师要把课上好,就必须读书增进知识广度与深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修养,就必须读书增强智慧;教师要研究学生问题处理学生问题,就必须读书增加心理学知识;教师还要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长起来,成为教育能手、教学高手,读书更是不二之选!
身教胜于言教,为了诚信,为了让你的学生达到你读书的要求,都能好好读书,也请你多读书吧!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九
大家看过我的题目后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似乎都不明白做梦也要权利,不是睡觉就会做梦吗?做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还有梦神老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么想知道答案的同学们,就请听听我的读后感,。听了就会明白我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了!
《梦神老师不可思议》这本书讲述了:高枕是金钥匙学校的万能替补老师。
万能替补老师意思是哪里缺人就去哪里被校长称为“消防队员”。他似乎总是心不在焉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梦神老师。一次无意中催眠了学生,被校长派去管头疼的午休课。梦神老师遇上千奇百怪的事情。但他大显身手,连发妙招,一个个年级都被征服了。可是,在学业的高压下,梦神老师终究还是没法守望毕业班的最后一块梦田,黯然离去。学生们开始失眠,十分想念梦神老师。
梦是一个神气的东西,当你的眼睛半开半闭的时候,你的眼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梦境。当你的眼皮快粘在一起只剩下一条很细的缝,差不多只有0.0001毫米时,梦又神速的飞进去,只需要0.001秒的时间。很少大人会去关心孩子睡觉睡得好不好这种事。大多数为:作业做完了吗?复习了吗?这次考试几分?在学校怎么样?现在的大人多数会问孩子学习怎样,要争名次,要升上好的学校;甚至可以连孩子睡觉的幸福都不要了,或是遗忘了。是呀!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跟进,社会之间的斗争自然就会激烈了。认真学习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否则自己又拿什么去和别人攀比呢?比自己厉害的大有人在,好的人又不少你这一个。我们要积极向上,争取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这年头,不是靠嘴说话,而是靠成绩说话。可是学习是一回事,睡觉是一回事,不要把这两件事的时间掺和了。勤奋努力地学习是必须的,但也要给予自己合理的休息时间。别把睡觉时间当成学习的时间,睡觉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梦神老师神经又神奇,他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也要认真睡觉,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做梦的权利与幸福!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这幸福的时光,因为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不必为美好的睡梦去烦恼,只要安心的去享受自己的梦田。这本书还让我明白要合理安排时间,要做到早睡早起的习惯。
读了这本《梦神老师不可思议》让我知道了谁都有做梦的权利与幸福!如今的我们应该有时间多去看课外书,不但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与能力。你知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增多。建议大家读书时要多做读书笔记或者是读后感。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十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本充满智慧之书,它在很多方面开启了老师们的智慧,读了这本书,自己深受启发,现就某点谈谈感想。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
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在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很多话非常很耐人寻味。“后进学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结晶,读了这本书,可以体会到怎样才叫走进学生心灵,如何才能做一名好老师。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十一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一个句子,一种祈望,一本书。
书的封面上,是一个幸福的老师,他就是陶继新。既是编辑,又是学者,也是老师。他微笑着,笑得自然而谦和,朴实却不乏睿智,儒雅之中透着刚毅。昨天的我,并不知道这个名字,此刻打字才发现他的名已成了一个独立的词条。
这不是一本专业的.教育书籍,里边却写满了深刻而富有诗意的教育哲理。它指引人走向希望,走近幸福。没有教条,更不是指挥棒,只是一缕淡淡的馨香,引着你悠然前行。他说:“拥有健康,再有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丰盈,就真正走进幸福的境界了。”教育不单单是奉献,还有对自己身体的呵护与对自我生命理想的追求。教育或许应该是激进的,热烈而充满了畅想,但它一定不是功利的。徜徉在教育之境的我们,既要充满自信,谦虚好学,也要学会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内在和谐,。而书,正是滋润教师生命成长的甘泉雨露。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读书。不仅仅因为它是令我们能够坦然地立于讲台的资本,更重要的是,书是催生我们生命活力的灵丹,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攫取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然时光易逝,人生匆匆而过。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必得感谢这一个职业,让我们有时间,有心绪走进阅读,与经典对话,聆听教诲,汲取精髓,进而寻找到自己的生命活水。让我们不必再为时光的流失而叹息,在阅读中感受自己的生命在宇宙空间里所承受的重量。我是一粒微尘,我亦是一个世界。
那么,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走进阅读,坚持阅读,习惯阅读,享受阅读。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十二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捧起《作最好的老师》阅读的时候,犹如一股甘泉涌入心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带给我的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一篇篇,一幕幕,李老师的育人之道是那么得匠心独具,与众不同,那里面凝聚着他多少心血与智慧呀!合上书本,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又仿佛浮此刻眼前。
开学入学教育,第一次与新学生见面,他早已给学生准备好一份礼物——一本书(他的作品《爱心与教育》)和一封信。信中郑重地送孩子们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并解释它的深刻含义,这既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平凡朴实的实践行为。用精神撒播精神,以真情赢得真情。他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念一遍,并在黑板上写下这行大字,并结合初次见面所见一些学生的具体行为使学生看到这句话的含义,并期望每一个新朋友用自己的行动来注释这句话。他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做人第一”的品德课。能成为他的学生,是多么幸福和荣耀!
为加强班级管理,他与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并提议条例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同学,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
为了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他严肃地对学生讲:“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老师怎能例外呢”两年过去了,从第一次“犯规”一个人拿起扫把,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而引起轰动,到之后他因各种“犯规”而五次罚扫地,大家都觉得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了。
有一年的教师节,他竟然向同学们索要宝贵的“礼物”,原先他是请同学们对他的工作提出意见,为了鼓励和感谢同学们,还要来个“有奖征谏”,要同学们不要坐失良机。
他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善,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他与全体同学精诚合作,同舟共济,创造了七月的辉煌。毕业时,学生送他一句话——“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沟通!”
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更好……从李镇西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能够得到许许多多的启示。
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就应充满人情味……”
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持续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
爱学生,不仅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与期盼投向每一个学生”。
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职责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完美的开端。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
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下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群众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
李老师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就应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领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一天都有新的快乐。书中最震撼我的还有李老师对他对工作的执着、对教育的深思。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每一个失误中都能做深刻的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坚韧、好学、勤奋、思考……构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从教20余年,李老师一向不停地阅读,“阅读欲”就是他的“生存欲”。阅读不但赋予他独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让他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俯瞰语文教育。把自己首先定位于礼貌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导航者。
他的语文课堂重在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炬,学生怎能不喜欢李老师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使他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于是,一篇又一篇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学精华诞生了。
同样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
李老师推荐我们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一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愿我们都能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记录下来,这既不湮没自己的劳动,也是在帮忙别人,更是在收获做好老师的乐趣。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作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下,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作最好的老师,就应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李老师的这些教育理论将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把教书育人当做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作最好的自己。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十三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学习是分不开,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痛苦。个性是在现今知识爆炸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知识来应对新挑战,更是不可忽视。它能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人是不可战胜。但是由于工作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知识武器,透过书本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限制,方便学到新东西,扩展新思路。总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好处可体此刻几个方面。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能够从中学到更有价值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历史,记录了所有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学习前人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错误,并有一个较高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结晶,是他们研究成果和经验体现,透过对他们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东西。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来不断完善自己,大大促进了个人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这样说,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人,做出多么大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重要性了。
书本中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视野,让我们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现代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相关性,如果只明白一个领域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知识,才能使未来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人都应了解当今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学者们都要有必须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界限,你务必对相关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帮忙。
从它经历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知识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有力武器巨大作用。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引导。在人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用心作用,书本就是这样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人。书籍能安慰我们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羁绊;书籍能够使枯燥乏味岁月化为令人愉快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蓬勃健康发展教师不仅仅要多读书,还要读书广。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十四
寒假中的一天,陪女儿到书店去买书,买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老师心声的《做最好的老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一一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一一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情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领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公平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季老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十五
拜读了《老师的力量》的第二部分,心中颇不能平静。从这些作者的成长或者是成名来看,显然他们的成长都或多或少乃至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老师的影响。当代作家林斤澜讲述了两位老师的故事,数学老师“先生公”——“讲课娴熟,性情又极和气。”自得其乐的王先生,他讲课不用课本,天文、地理、动植矿,风土、人情、气液固,流水一样下来,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他教自然的方法,是自然。这些老师虽然教他们的时间不长,或者说是事情发生过的时间已经很长,但在这些作者的心中记得却是如此之牢,这不能不说一种魅力。我不敢奢望将来有学生能如此牢牢地记住我,但我想得努力给学生一起美好的记忆,哪怕只是一些比较模糊的。但自得其乐的王先生,我想是令人崇拜的,他讲课不用课本,晓天文,懂地理,上什么都能流水一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下课了。刚读之前是羡慕,再品之后是钦佩,这王老师的自身素质以及他的教学能力肯定是相当突出的,学生一定是很乐于上他的课的。
想想自己,十多年来的教育之路,虽然我能够比较认真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习心得体会;能够充满激情地上课,;能够激励学生多去阅读;能够苦口婆心地教他们为人的.道理。但是我的学生是否也记住了我们相处时的某些美好瞬间了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让学生记住,记住在我们的课堂当中,那是一种享受,课会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到点了呢,而不是时常觉得时间怎么那么难熬呢?从王老师的身上,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有理由也有必要首先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而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当中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煎熬,虽然我们都想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殿堂当中享受,但总是受个人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迟迟未能达到!其实,这应该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完善自己可能是唯一的道路,也许“腹有读书气自华”这一句话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做一个有气质的老师,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让学生能够忆起的老师,路虽漫长,但终究是有路可走,不少前辈已为我们树立下了榜样,给我们标出了路标,让我们朝着前辈们指出的方向,朝着他们走过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前行,也许,我们一路走过的足迹,将会成为我们学生脑海中最最美好的回忆!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十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家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用人机制的改革和考核方案暂时的不完善,使教师这份职业的不稳定性增加,增加了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由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焦虑、抑郁、担心等负性情绪正在悄悄侵袭我们的身心,我们教师成天也就唉声叹气地过上了日子,阳光心境正慢慢退出教师的心灵,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因此影响而大打折扣。何为阳光心境呢?阳光心境是一种持久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满意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较好适应工作环境变迁的心理状态。教师是否拥有阳光心境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个学校,如果教师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很难说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由于学生正处在一个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除了知识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对如何做人的理性思考,他们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示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教师的负性情绪带入课堂时,必将导致教学工作效率下降,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发生,而问题的出现反过来又加剧教师的负性情绪,久而久之,教师身心疲惫,情绪易激动,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食欲减退时有发生,有些老师因此而不得不退出讲台,有些老师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将因此而蒙受难以逆转的损失。
或许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有很多不自在,不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条件让我们颓废、悲观。可是,我要说,人不是万能的,七情六欲在影响着我们,教师是不应该唉声叹气的。我国的`教育条件非常非常不均衡,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点大家都理解。为这等等事,就要叹个气吗?我不是说不应该。光叹气就能改变局面吗?我认为不能,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我以为,在不能改变局面的情况下,叹气没用,那只是白白浪费力气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地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是知识!教不了学生当博士不要紧,教他们当好人意义要大一些!环境不好,我们就给学生描绘什么是美好的环境吧!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哭着面对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一个阳光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从今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择!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抱怨”这个词,看到它,就想到消极、推卸、不满、怨恨,可以说,抱怨不会让人积极的思维,进取的意。那么抱怨有何危害呢?对于教师乃至任何职业的人来说,老是抱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我在这里借用于丹的阐述来说明一些问题。
于丹说,“什么是抱怨?也有的人说它是一种宣泄,一种平衡,它能把觉得不如意的事情发泄出来。每个人可能都会面对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抱怨是一时的还可以接受,但抱怨有时候是会形成习惯的。关键是我们常常会给抱怨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这一切是在我们生活中不自觉发生的,并不完全见得是在你怒火中烧或者烦躁不堪的情况下的调节和宣泄,而是变成了一种生活中大家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这在所谓精英阶层反而比较多。
一个有独立的生活方式的人,一个有自我价值空间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快乐和骄傲都是不能由他人去剥夺的,所以他就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调整机制……”
看了于丹的评说,看了这本书的一些观点,我们就会释然,所以就不会抱怨,就不会找各种借口来诉说自己的不满。所以,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变不通为皆通。
自古乱世出英雄,是因为英雄能够化不利为有利,有创造性地实施自己的计划,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就是这样的英雄,做了那么多年的牢,却依旧乐观、依旧向上,每一天都微笑着待人做事。因此他才会成为英雄,没听说过哪个每天抱怨不离口的人会成为英雄。
总之,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管他是阿q还是阿门,只要变,就变好,不把自己往坏处变。让自己更阳光、快乐、美好。
做不抱怨的教师,做不抱怨的人,做不抱怨的工作,过不抱怨的生活。
以前,我总在抱怨,抱怨教师工作的艰辛,抱怨身体不适,抱怨生活的压力等等,一切的不顺心的事都会放在心上,挂在嘴边,为了什么,只博同情和理解?抱怨过后,发现这些不但不能改变我的处境,而且还传染着周围的人,也影响了别人的情绪。看了这本书后,让我知道,教师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我们势必要承载更多的压力,既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何不在认清事实的前提下,放弃抱怨呢?西方国家有句谚语:“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是啊,与其抱怨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不如正视自己的不足。当我们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时,应当理性地判断:我究竟为什么比别人差?分析原因以后,要坚信自己有能力,也有机会取得同样的成就。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比一般人还要多,如果没有与之对抗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那么在面对诸多问题时,只会束手无策。只有自己满怀信心且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待同事和他人,就像一位哲人说过:“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接受别人的批评,让自己获得成长。
当我开始在心里关注这件事后,我开始有意识的去注意我的言语,说话前经常会考虑我是不是在抱怨,有没有在抱怨,尽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事情想去抱怨,我慢慢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的接纳自己、确定自我的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渐渐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变我的生活。我也感觉自己轻松多了,也多了自信,发现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多闪光的地方。
在工作当中,我借用高尔基的一句话:“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我会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情,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怀着快乐的心情,我相信,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快乐的面对,而且我相信我会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乐趣。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十七
xxxx年暑假期间,我校开展了教师读好书活动,我认真读了书并深有体会,以下是我读书后的所思所想。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2、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二、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2、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3、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
第五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以上是我xxxx年暑假期间的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老师读书的心得篇十八
翻开《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全兵法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最大的收获。翻开首页,一段段文字让我对教育,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中,作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吧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高瞻远瞩看教育,如果作为教师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不能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野心和渴求,这才是真正的伤残!”“走进学校,你们要学习怎样成就伟大的梦想和人生的卓越,而不是学习的平庸!”“如果我们不停的朝前走,就会不断的满足,就会快乐幸福,”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前面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在等待我们去收获!教书育人自古以来经久不衰,她的魅力就在于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培养人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对人的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作者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给人很多启迪、启示、引导、督促。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
当轻轻扣上这本书时,突然有种感觉:文字是如此的奇妙,当有序的排列后,它就会变成一种思想,产生无穷的力量,成为一种动力,催人努力、催人奋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3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