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模板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3:16:20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模板23篇)
时间:2023-11-30 03:16:20     小编:笔砚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活动顺序,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如果你正在为编写教案而困扰,不妨参考一些优秀教师的教案经验。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一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

4、想一想、摆一摆。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1)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出示2。

(2)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3)汇报分的结果。

5、试一试。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3)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学中做。

1、课件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

2、完成试一试(2)。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的外部属性特征展开想象,选出符合线索的物品。

2.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和蜗牛一起寻找的乐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蜗牛图片、红色物品图片、手工纸、记号笔、草莓味食物。

活动过程:

一、出示蜗牛,引出故事教师出示蜗牛图片教师:这是谁?(蜗牛)对,今天有一只蜗牛来我们中一班找一样东西,是什么东西呢?蜗牛说,要找的这样东西的线索就藏在这个信封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察线索,感知属性。

1.出示信的第一页(红色)教师:瞧,这是什么?(红色的纸)第一个线索是红色,那你们觉得蜗牛在找什么?(红色的东西)是的,这只蜗牛找的东西是红色的,谁来告诉蜗牛什么东西是红色的?(根据幼儿回答,边回答边出示图片)。

2.出示信的第二页(闻起来香香的)蜗牛说:谢谢你们帮我找东西,但是我找的东西是........(边说边出示信的第二页)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鼻子)谁来说说蜗牛要找的是怎样的东西?(红色的,闻起来香香的)对,蜗牛想要找红色的,闻起来香香的东西。那么这里面的哪些东西不是红色的又闻起来香香的?(根据幼儿回答请幼儿将不正确答案取下)小结:剩下的都是红色的闻起来又香香的东西了。那蜗牛要找的是这些东西吗?我们来看看蜗牛给我们留的线索。

3.出示信的第三页(吃起来甜甜的)教师: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能吃的)那请你们猜猜这样东西吃起来味道是怎么样的呢?(甜的,酸的)你猜对了,蜗牛说,这样东西吃起来是甜甜的,那这上面哪些东西不能吃?(幼儿将不正确图片拿下)。

小结:剩下的东西都是红红的,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甜甜的。

4.出示信的第四页(芝麻的红色心形)我们再来问一下蜗牛,这些是你要找的东西吗?蜗牛说:谢谢你们,不过我要找的东西是........(拿出第四页)教师:蜗牛找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上面还有?(一点点的)谁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蜗牛要找的东西的红色的,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甜甜的,心形的,还穿着一件芝麻外套),现在你知道蜗牛要找的是什么东西了吗?(幼儿取走不正确图片),黑板上只留下草莓图片。

小结:蜗牛要找的东西的红色的,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甜甜的,心形的,还穿着一件芝麻外套,蜗牛要找的东西是草莓。

三、分享草莓,再次感知蜗牛说:谢谢你们呀,小朋友,你们帮我找到了我想找的这样东西--草莓,真是太棒了!我也带来了草莓味的美食和你们分享。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三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试商方法。

挂图、课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草莓)。

对,一共有55个草莓。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

玩中学。

1、想一想。说一说。

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指名汇报。

(3)怎样列式?

(4)估一估,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

2、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

(1)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

(3)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

学中做。

1、试一试。

完成第4页的试一试。

2、练一练。

(1)完成第5页的第1题。

(2)完成第5页的第2题。

(3)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2、通过学习,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分饼。

1、讲故事引入。

2、用圆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自己动手操作,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并讲解。

(1)每张饼每个人得四分之一,每个人工得四分之三张饼。

师画图进行讲解。

(2)把三张饼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张饼的四分之三。

4、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

用9个圆代替饼,分一分。

(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a)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给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的分,9个四分之一实际是四分之九。

b)(2)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和起来是二又四分之一张。

c)介绍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

5、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

(自学概念,说说你的理解。你是怎样理解带分数的?)。

2、师板书概念:

像1/2、1/4、2/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像3/2、3/3、5/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三)活动三:练一练。

1、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2、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3、在直线上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独立完成,重点用带分数表示。

自己写,全班交流。

自己完成,说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

(四)总结。

谁能把上完今天这节课的体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课题:分饼。

像1/2、1/4、2/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像3/2、3/3、5/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重复取走的过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初步感悟除法。

2,学会将等量划分的行为用“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算式和a=()×4的乘式来表示。

3,知道“几里有几个几”的意义。

4,通过动手操作,表象训练及表达,经历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

教学准备:

媒体,板书,磁铁。

学具准备:

16粒棋子,盘子,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学生口答)。

3×4=4×6=5×8=16=()×43×5-4=。

4×3=2×6=10×4=18=9×()0×6+6=。

2,各人眼中的10(说一说)。

3,情景引入。

(1)引入:今天小胖家里来了一批客人,瞧,他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大家帮他一起分一分,好吗(媒体出示1)。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一分”中的学问。(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丰富经验。

(一)分草莓:学习“用连续减去相同数”表示。

1,明要求:先帮小胖分草莓,这里有12颗草莓,请每个小朋友用棋子代表草莓,从老师给你们的棋子中数出12粒,分成一堆堆,试一试。

2,动手试汇报,师配合分并板书(有多种方法)。

3,小结:这些都是减法算式,象刚才这样我们分的过程就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

4,明意义:在算式12—3—3—3—3=0里,“3”减了几次为什么要减4次呢说明12里有几个3呢所以分成了几堆(补充板书:4个3)。

(二)分苹果:学习“用()=()×()”表示。

1,提出问题:草莓分完了,我们再来帮忙分一分苹果,这次小胖有要求了,谁来读一读(教师板书:15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2,明操作要求:请每位小朋友用15颗棋子来代表苹果,分在盘子里,试一试。

3,生操作,汇报,师媒体演示。

4,想一想:

(1)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操作的过程吗(媒体出示:15-5-5-5=0)。

(2)为什么减数都是55减了几次呢。

5,说一说:思考的过程(教师示范,学生代表说,学生自己说)。

6,小结:刚才我们分草莓,分苹果时,每次分的数量都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分一分可以用减法表示,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三、表象操作,建构模型。

(一)分橘子(说):建构想几里有几个几的思维。

1,看图不操作,想一想怎么分怎么想。

2,同桌说一说,个别回答。

3,问:这里每次分几个几次分。

4,说思考:分12个橘子,每次分4个,想12里有几个4。

(二)分糖果(练):熟悉思考方法。

1,看图,独立练习(练习纸)。

2,说一说:每次分几粒几次分完想:15里有()个3。

(三)分饼干(练):从图片到文字的抽象。

1,学生读题。

2,同桌说说。

3,个别汇报。

(四)想一想,用手势表示:

1,18里有()个2想:18=9×2。

2,16里有()个4想:16=4×4。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3,拓展:24里有几个几。

(同桌合作,用24=()×()表示,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五、总结归纳: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四、课前准备:

挂图、一些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思索探究。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指名上台演示。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所买的东西整理好了,谢谢你们。

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两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

6、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其余的动物生活哪里?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所买的东西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放的很有条理,可是老师家中的小弟弟很调皮,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2、想想做第3题。

学校的科学小分队收集了一些树叶,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这些树叶真美呀!你会分吗?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3、想想做第4题。

先独立分,再指名交流,说出理由。

(四)检测完善。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七

1、体验关心家人的`愉悦,初步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2、学着仔细观察图片,用简短句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2、一盆切好的苹果片,一些小叉子。

通过故事,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用简短句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1、出示布娃娃——小红,引起活动兴趣。

“这个小朋友叫小红(鼓励幼儿与“小红”打招呼,今天我们一起去小红家玩。”

2、出示背景图,观察讲述图片内容:

教师边操作插入教具,边引导幼儿看看、讲讲:

“小红妈妈端来一盆什么?小红看见了说什么?”

(教师可以以小红的口吻说:妈妈,我来帮你分苹果。然后请幼儿学说小红的话)。

“小红先把苹果分给谁?她对奶奶说什么?”(集体~个别学讲)。

(“小红又把苹果分给谁?她对爷爷说什么?”)(集体~个别学讲)。

教师设疑,引导幼儿讨论:

“小红为什么要先分给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高兴地怎么说?”

“接下来,小红把苹果分给谁?”(个别幼儿学讲对话)。

“盆里还剩下一个苹果给谁吃?”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讲述。

3、联想迁移,愿意学做有礼貌的孩子:

“你们喜欢小红吗?为什么?”

“你们在家里是怎么关心爷爷、奶奶的?”

4、品尝水果,体验谦让。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八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课件。

小圆片。

一、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三、学中做。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能填几?

3×()258×()367×()29()×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64÷8=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九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二)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一、问题引入。

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2、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三、尝试:

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除法竖式,除法竖式的写法不同于加法和减法,我们在书写时格式一定要规范,数位对齐,并且要知道每一步的意思。

作业设计:p3页练一练。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重复取走的过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初步感悟除法。

2,学会将等量划分的行为用“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算式和a=()×4的乘式来表示。

3,知道“几里有几个几”的意义。

4,通过动手操作,表象训练及表达,经历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

教学准备:

媒体,板书,磁铁。

学具准备:

16粒棋子,盘子,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学生口答)。

3×4=4×6=5×8=16=()×43×5-4=。

4×3=2×6=10×4=18=9×()0×6+6=。

2,各人眼中的10(说一说)。

3,情景引入。

(1)引入:今天小胖家里来了一批客人,瞧,他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大家帮他一起分一分,好吗(媒体出示1)。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一分”中的学问。(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丰富经验。

(一)分草莓:学习“用连续减去相同数”表示。

1,明要求:先帮小胖分草莓,这里有12颗草莓,请每个小朋友用棋子代表草莓,从老师给你们的棋子中数出12粒,分成一堆堆,试一试。

2,动手试汇报,师配合分并板书(有多种方法)。

3,小结:这些都是减法算式,象刚才这样我们分的过程就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

4,明意义:在算式12—3—3—3—3=0里,“3”减了几次为什么要减4次呢说明12里有几个3呢所以分成了几堆(补充板书:4个3)。

(二)分苹果:学习“用()=()×()”表示。

1,提出问题:草莓分完了,我们再来帮忙分一分苹果,这次小胖有要求了,谁来读一读(教师板书:15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2,明操作要求:请每位小朋友用15颗棋子来代表苹果,分在盘子里,试一试。

3,生操作,汇报,师媒体演示。

4,想一想:

(1)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操作的过程吗(媒体出示:15-5-5-5=0)。

(2)为什么减数都是55减了几次呢。

5,说一说:思考的过程(教师示范,学生代表说,学生自己说)。

6,小结:刚才我们分草莓,分苹果时,每次分的数量都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分一分可以用减法表示,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三、表象操作,建构模型。

(一)分橘子(说):建构想几里有几个几的思维。

1,看图不操作,想一想怎么分怎么想。

2,同桌说一说,个别回答。

3,问:这里每次分几个几次分。

4,说思考:分12个橘子,每次分4个,想12里有几个4。

(二)分糖果(练):熟悉思考方法。

1,看图,独立练习(练习纸)。

2,说一说:每次分几粒几次分完想:15里有()个3。

(三)分饼干(练):从图片到文字的抽象。

1,学生读题。

2,同桌说说。

3,个别汇报。

(四)想一想,用手势表示:

1,18里有()个2想:18=9×2。

2,16里有()个4想:16=4×4。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3,拓展:24里有几个几。

(同桌合作,用24=()×()表示,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五、总结归纳: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二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三

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以及“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两个主题情境,由于学生平时对足球接触甚少,考虑到原教材例1中的素材“罚点球”这一概念可能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用两则熟悉的新闻做铺垫再过渡到罚点球,并通过多元的训练来丰富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四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五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六

二年级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其中,优生占70%,中等生占20%,差生占10%。这些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教育,他们懂得了怎样团结同学,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总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按不同的类别分类整理。

6、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发育乘法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把加法写成乘法。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七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八

1.2.。

3.4.。

5.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十九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二十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组题的探究和对比,使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样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可以使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二十一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二十二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在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前四课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1、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树立新的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只关注知识结果转向要重视知识结果,更要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这节课,我不想把知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创造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数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2、重组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

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由对教材的挖掘者、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设计者。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把原来教材2课时放在一个课时教学,体现了大容量的课堂。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 13/15=()()

12/7= ()() 100/6=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数学分草莓教案篇二十三

“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仿佛把人带到美丽的小山村。这是四年级的歌曲《摘草莓》,也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每次教唱这首歌它都能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

当我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走进教室,简短的歌曲介绍之后,我按下了录音机的放音键,顿时歌声回荡在整个教室。看的出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倾听,很投入,真有点儿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让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歌词中描写了很多美的事物;也有的说,歌曲优美动听,想再听一遍。为了加深印象,我又播放了一遍,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看着孩子们陶醉在美妙的'歌声中,我不禁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把感受到的用彩笔把它画下来。于是,我提出了这个建议,孩子们都非常愿意,拿出自己的画笔,画起来。在学生画的同时,我又反复地播放歌曲。几遍过后,孩子们画完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拿给我看,而且不停地介绍着他的创意。我挑了几幅好作品,让他们到前面来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创意。

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当我再看表的时候,还有五分钟就要下课了。糟糕,没完成教学任务,歌曲还没学会呢,只有留到下节课了。于是,我又打开了录音机,让学生再听一遍,没想到学生竟能随着音乐完整地演唱,就连我要重点教唱的难乐句也能准确地唱出来,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508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