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课堂时间的分配和利用,确保教学进度。想要提高教案的编写水平吗?不妨阅读一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案范文。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一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投影: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爱手工做风车议风车。
(仔仔细细几乎每天看一阵子)(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刻苦钻研愤。
习题:
一、用“or;”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mo()shan()。
几乎石磨扇子。
ji()mo()shan()。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地看,()忘了回家,以后()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渐渐地养成了()的习惯.
3、牛顿()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赵州桥。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非常雄伟、坚固。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2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3、指名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
2、出示两幅投影,让学生观察、比较。
3、大桥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
a、减少了冲击力。
b、节省了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
(1)“设计”是什么意思?
(2)“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
(3)用“设计”说一句话。
(4)你找到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哪里吗?能否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6、齐读第2段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来没有,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四、看投影系统地说说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4、5小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三
二:品读课文、思考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萝卜头在监狱的铁窗附近捉到了一只虫子„„。
1、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虫子呢?”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虫子的句子。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重点段落:“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虫子呢?”(漂亮)。
师:哪儿漂亮?(引导学生从“翅膀”、“头”、“小眼睛”三个方面说。)指导朗读:“谁能把小虫子的漂亮读出来?”(指名读)。
师:小萝卜头喜欢这只虫子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读读课文,找出这些词语或句子,然后再旁边写出你的体会。(学生读课文)学生反馈:(出示课件)。
1:“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杨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呦,你看!’”
师:书上没写“高兴”“兴奋”、“激动”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引导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小萝卜头的兴奋、激动、喜悦并让学生读出“高兴”“兴奋”、“激动”)。
2、“‘呦,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师板书:捉到漂亮的虫子。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动词体会出了小萝卜头对小虫的喜爱,用同样的方法看看这句话中,哪个词也能体现小萝卜头对小虫的喜爱。
(引导学生抓住“尖叫”有感情朗读,齐读,体现小萝卜头的快乐。)3“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
解释“惟恐”:只怕。
(抓住“两手轻轻捧着”,并做动作体会小萝卜头对小虫子的喜爱和爱护)师:从这些字眼,我们可以感受的到,小萝卜头非常喜欢这只小虫子。那么小萝卜头喜欢它只因为他漂亮吗?出示课件:
1、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2、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们面前骄傲的爬着。
(抓住“这种虫子很多”说明虫子很普通,但在小萝卜头眼里却那么的漂亮。)(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背景,理解“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故意”,“骄傲”等词句的含义。)。
生:因为他看到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就想把它放了。
师:你是从哪儿读到的?
生:12段。
(师出示课文12—17自然段)。
师:是啊,火柴盒好就是监狱,小虫子和小萝卜头一样被关进了监狱。小萝卜头自己已经没有自由了,所以他看到小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时,他就感觉小虫子是谁呀?(自己)。
师:对,好像自己一样,我不能关着它呀!体会着小萝卜头的心情,读读这儿。
(朗读):“小萝卜头打开……飞吧,你飞吧!”(师先领读,再回声读)师(教师由衷地称赞):说的真好!小萝卜头在这儿不光是想让小虫子获得自由,还有对生命的一种珍爱呀!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儿。
一学生动情地读。
师:我们一块儿看一段电影《在烈火中永生》中小萝卜头放飞小虫子时的情景,边看边体会小萝卜头的心情。(师生认真地看录象。)。
(小萝卜头一看到小虫子没有自由了就很可怜它。小萝卜头放飞虫子时很高兴。)。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吧!
学生投入地读12~17自然段。
生(齐答):飞出去!
师:你从哪感受到他想飞出去?(17自然段“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生读:“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师:他太想解放了,是吧!谁还想读读?(一名学生读)。
师范读:“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我们齐读。
师生齐读:“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师:是啊,我们的小萝卜头,他一直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冲出高墙,看看外面的世界,回到温暖的家,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可他还是没能等到解放的那一天,就被敌人残忍的杀害了,让我们看一看银幕中的小英雄,让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的、永远的铭记在我们的心理。(播放课件)。
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跟小萝卜头说,如果现在小萝卜头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没说完的课下写在纸上。)。
师:我相信同学们的心声小萝卜头一定会听到的。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四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五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六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投影: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七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投影: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爱手工做风车议风车。
(仔仔细细几乎每天看一阵子)(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刻苦钻研愤。
习题:
一、用“or;”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mo()shan()。
几乎石磨扇子。
ji()mo()shan()。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地看,()忘了回家,以后()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渐渐地养成了()的习惯.
3、牛顿()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八
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把握故事中心。
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感受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
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投影片三张,空白画框两个,白纸若干。
学生:课前预习。
2课时。
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及图上配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2、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与同学互相评改。
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及图上配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难点。
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与同学互相评改。
一、习作前准备指导。
指导学生课前自学,观察各幅图画和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家长听。
二、习作中成文指导。
1、仔细看第1幅图,弄清图意。
(1)出示第1幅图的投影片。
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准地点、人物、事情,抓住人物的语气、神态,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给小朋友取名。)。
(2)出示第2幅图的投影片。
同桌练说。(提示:抓住小男孩的神态和心理,体会他此时的心情)。
(3)出示第3幅图的投影片。
想一想:这两个孩子的名字?男孩说的李晓明是谁?
2、引导想象,续写故事,续画图画。
(1)启发过渡:现在,哪位同学能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把故事写完整,请生执笔补充余下的那幅画。(出示空画框)(可用简笔画)。
(3)小组讨论,画画,师巡视指导。
(4)讨论后请不同的两个小组起来交流,解说画面的内容。
3、练说故事,明确重点。
(1)说说这四幅图要告诉我们怎样的思想。(关爱同学)。
(2)重点该讲清哪些方面的内容?(或:你认为哪些内容要特别地讲清楚?)。
(3)四人小组一生一图,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展开想象,适当穿插“内心活动”的描写,试把故事说通顺,说具体。
(提示:小组组员在听的时候要专心、安静,听完一幅图的内容之后可适当补充,提提意见;图与图之间要用有联系的词句过渡,要注意图与图的“衔接”。应该把这件事当作真的发生过的,而且你亲眼看见了,甚至可以直接用“我……”的说法来组织语言,当作亲身经历的一样。)。
(4)教师巡视参与,提出:先讲完的小组可以先动笔写草稿。
4、学生练习起草,师巡视指导。
三、习作后评改。
1、学生写完后小声读一遍,运用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2、小组互读草稿,互相修改。
3、誊写,四人小组(组与组之间交换)批改,写评语,上交。
4、教师批改后讲评,生再改,并最终誊写在定稿本上。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九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
模块二: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模块三:领悟表达。
模块四:口语交际、习作。
模块五:检测。
实施说明。
这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目标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在开放的课堂上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需要教师能够比较好的处理生成的问题。板块式设计,有利于教师随机处理问题。流程设计是施教的线路,板块设计是施教的思路。学习汇报单,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各个过程更加条理清晰,使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加明晰可见。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模块一:预习。
(2课时)。
教学流程。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填写学习汇报单的相关内容。
板块一: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读四篇课文,在读文中识记生字,并运用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记住它。
在学习汇报单上,把预习模块中的“我会认”的生字和“我会读”的词语上画出喜欢的符号。
【设计说明:正确的识记生字,为后边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扫清障碍。】。
板块二: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学习汇报单上难读的句子读一遍。
(2)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
(3)小组内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班级交流。
(4)填写学习汇报单中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条目,小组交流。
【设计说明:在预习时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为下边感知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模块二: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板块设计。
板块一:讲述名人故事。
讲一个你所知道的名人的故事。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
板块二:基础学习。
1.理解课文。
2.《灰雀》。
《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自由读课文,不懂得地方小组讨论;边读边划,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总结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设计说明:这个板块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
板块三:朗读设计。
1.《灰雀》。
自由读:找出相关的词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朗读:朗读划出的词句,把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灰雀消失之后,列宁的言语和行动也表明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在朗读时,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
分角色朗读:通过语言、神态,体会列宁爱护孩子和小男孩惭愧、决心要改正错误的心理活动。
2.《小摄影师》。
自由读,划出人物的对话以及自己喜欢的细节,想一想,这些反映出了高尔基和孩子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填写学习汇报单中人物品质的条目。
小组内比赛读划出的对话及细节,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小组内表演,注意通过对话及细节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组汇报。
3.《奇怪的大石头》。
自由读课文,划出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小组内交流划出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交流汇报单上所填的条目。
同桌读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抓住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如“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焦点)在朗读时要加重语气,强调李四光善于刨根问底,不轻信,不盲从的执着精神。
4.《我不能失信》。
自由读课文,划出人物对话,想一想,这些句子体现了宋庆龄有着什么样的品质?填写学习汇报单上人物品质的条目。
与同桌练读对话,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班级交流学习汇报单。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
学习内容:
1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 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 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 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一
《毛毛虫的故事》是一篇富于想象,寓意深远的童话故事。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一、在识字教学中,因为这8个生字比较简单,所以更多的侧重于自主识字,并汇报各自记字的方法。
二、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时,一方面以毛毛虫情感的变化为主线,穿插理解词语的方法。如理解“羡慕”一词,学会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大惊小怪”学生似懂非懂,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小瓢虫,入情入境地读,会读了,意思自然就懂了。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利用多种形式并逐次提高要求,从而让每名学生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在诵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昆”、“笨”二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欣赏蝴蝶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书后拼音自己学习。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昆”、“笨”二字。强调“昆”字的结构、笔顺。
4、指读生字带出的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纠正易错字读音。
说一说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最能表达毛毛虫心情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的意思。
3、体会毛毛虫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l、毛毛虫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伤心)。
2、通过读文理解,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是:
小瓢虫大‘惊小怪地叫;
大伙各种各样的议论。
3、通过创设情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惊小怪”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会有哪些议论,体会毛毛虫难堪的处境。
5、齐读瓢虫妈妈的话。
六、教师总结。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二
重点:根据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
难点:想象要合乎情理。
故事一则。
一课时。
自己加减。
1、激发兴趣:
一群孩子正在一块空地上踢足球,突然,球“砰”的一声飞到人家窗玻璃上,玻璃碎了。
2、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师:刚才故事只是说了个开头,接下来还会放生些什么呢?你们能不能继续编下去?
(提示:窗玻璃打碎了,孩子们会怎么做?那户人家又会怎么做?)。
3、顺势诱导,简介续写。
同学们根据故事的开头想象出了好多生动的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显得前后连贯、内容完整。如果把刚才说的内容写成一,这种类型的就是续写。
1、揭示开头,想象说话。
2、阅读例文续写部分,思考:
3、讨论、:
这例文根据开头“我”的“鼻血就流了出来”展开想象,续写了这些内容:一位叔叔掏纸巾给“我”,老奶奶、阿姨给我让座,大姐姐用包着冰棍的手帕按在我的脑门上,后来“雪慢慢地止住了”。整文章首尾呼应、前后连贯,人物的行为表现真实可信。小作者的想象有根有据、合情合理。
4、再读例文,体会写法。
1、自学“习作要点提示”,思考:续写有哪些要求?
2、讨论交流。
3、引导归纳:续文,一是要根据的开头展开想象,二是要注意想象的内容要合情合理。
1、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发生了什么突如其来的事情?
3、同座之间相互交流。
4、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教师在评点的时候,既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要合理)。
5、练习续写。
练习3练习续写。
展开想象。
合情合理。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三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四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萧、梧”四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4、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口语表达能力不错哦,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1、全班一起读课题夜书所见,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见是看见的意思。
2、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
3、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生: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
4、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6、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
生1: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生2: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团圆的日子。此时的月亮真美啊!
8、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不美。)说说理由。
生: 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9、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生: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
11、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12、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
13、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篱笆下的一盏灯)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
15、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6、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
17、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放蛐蛐的声音),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
19、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个别读 齐读)
20、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几句诗句表达的淋漓尽致。
(一)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二)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三)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身处异乡,诗人不仅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乡的亲人!有一天我们出门在外,也会思念家乡的亲人的!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理解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设计理念: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美丽的到毁灭的过程,但文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在探究中有意地点悟,让其走进课文,明白道理。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2.现在的小村庄怎样啦?谁来说说。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自读自悟要求: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你找到的答案(词句)用“————”画下来。准备交流。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预测,学生会找到: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根据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测,学生会找到:两个“谁”、“拎”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什么?理解词语:裸露。
(3)、小结: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上山随意砍树。板书:随意砍树。
(4)、指导朗读。
(过渡)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有没有停止砍树呢?
4.研读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目标。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学生会找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4)、(读读议议)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不断砍树。
(5)、小结:人们还在不断的砍树,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环境在进一步恶化。
(6)、朗读:两个“不断”语重些。
(7)、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后作什么用啦?
认识排比句:三个“变成了”,这句是排比句。语气表达一个比一个强烈。
(8)、读读这个句子。
还有不懂的吗?(估计“柴烟”)。
(9)、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把树木用来烧饭啦?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习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这里的“还”能去掉吗?
(2)、读读。“不管、还、”音稍重。
(3)、引述:终于,小村庄失去了树木的保护之后,在一个、(接读)。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看插图)你能用文中的话来说吗?
(4)、“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你能不能用句中的话来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使我们很受启发,你有什么启发?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我们要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和大自然和谐生活。(板书:保护环境)。
(同桌讨论)。
(4)、说说。
师结:我想,你们的句句良言,小村庄的人们一定会听到的。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向大人了解家乡动物、植物有无增减。如:蛇、青蛙、树木、它们对环境有无影响。
附板书:
随意砍树。
美丽的 什么都没有了。
不断砍树。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六
1、熟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为续写故事打下基础,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2、明确续写要求。
1、让学生从小骆驼的“脚掌、睫毛、肉疙瘩”等方面的作用着手。
2、将小骆驼和小红马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审美教育。
3、指名说故事,教师指导。
三、学生练笔。
1、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生自评,修改。
四、教师小结。
课题:水上飞机。
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一、积累素材。
1、精读课文,了解水上飞机的作用和种类。
2、搜集关于水上飞机的资料。
3、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
二、全班交流。
1、将自己搜集的素材在班级中交流。
2、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谈谈自己的创意)。
三、练习写作。
1、学生练习习作。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清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的名字、用途。
2、具体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
四、师生评价。
1、说说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台风和卫星。
3、了解人造卫星的种类。
二、自主选择,完成练笔。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交流写法。
2、练习说话,形成初步思路。
3、学生动手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师生共评。
三、反馈、总结。
在你身边一定也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把他(她)介绍给别人吧!
一、审题,明确练习的目的。
1、写身边的人物。
2、用一两件事来反应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联系实际,进行练笔。
三、小组讨论,师适当指导。
四、学生练笔。
五、全班交流,展示优秀的习作。
进一步搜集有关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知识和故事,出一期宣传板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1、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为练笔作好准备。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二、搜集素材。
1、一些关于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文章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商讨手抄报的分工。
三、合作手抄报。
1、学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2、选出优秀作文在班级展示。
四、总结表扬。
一、复习引入。
1、精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2、从文中了解在关蜻蜓的科学知识。
二、资料搜集。
1、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蜻蜓的资料,为写作积累好素材。
2、注意:选取自己兴趣的问题进行写作,不需要写得面面俱到。
3、学生练习写作,老师指导。
三、小组内练说,全班交流。
评价要准确,有导向性。
四、指名说话,师生共评。
五、学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誊写。
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模型、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分工合作,动手制作“恐龙资料展”。
1、复述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
2、图文对照,熟悉文中介绍的几种类型的恐龙。
二、素材搜集。
1、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准备展览。
2、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恐龙展板”。
3、每组选出自己的解说员。(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恐龙进行解说。)。
三、展览过程。
1、请低年级的小学生和爸爸、妈妈来参观。
2、解说员将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3、请参观者提出宝贵意见。
四、结束展览。
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并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形象的比喻、叠词、象声词等,将文章写得形象、生动。)。
一、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认真读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讨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小组讨论,理清思路。
1、讨论:你想选择哪种花草,这种花草哪些地方让你喜欢?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写作思路。
三、动手习作,反馈评价。
1、学生自主练习写作。
2、交流:选出优秀习作,上台前读给大家听。
3、师评价写作的成功之处,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四、教师总结。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品读《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体会“总分”写法的好处。
二、练习写作。
1、教师出示中心句。
(1)我们的课外兴趣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2)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心句,并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一段话。
三、交流作品。
1、指名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2、选出优秀习作,表扬。
四、教师总结。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七
1、认识“激、殊、筒”等17个生字,会写“且、束、敌、钢、断、实、集、造”8个字。认识“斤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激光带给人们的生活乐趣。
3、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1、正确读准17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8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1个部首。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孩子还小,加上都是些街道上做生意、船上挖沙、农村拆迁的孩子,知识面狭窄,不懂得什么是激光,对激光的用途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收集资料,做直观课件!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表演法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制作生字卡片。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师生做自我介绍。
2、引出课文的mp3朗读。
3、由生猜测课文中这位做自我介绍的朋友,板书课题。明确课文的特点。
二、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相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
4、集体交流,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
(1)学生领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激、殊、筒、聚、削、剑、缝、武、炮、强、敌、途、且、棒、幻、晰、类。
(3)男女生赛读。
(4)游戏:猜猜它是谁?师剖析部分字的特点,学生猜字。从而加深学生识字。
5、小游戏——找朋友。(将生字和拼音连起来)
6、我能读词。
(1)明确激光和人类之间的联系。
(2)理解“特殊”,文中说谁特殊,为什么?顺势出示激光的图片,以及其它光的图片,明确激光是集中在一起的。最后练习用“特殊”说话。
(3)文中说谁“削铁如泥”,理解词语,练习说话。
(4)练习用“而且”“所以”说话。
(5)出示图片,认识“激光炮”
7、出示课文,检查学生朗读。
三、简要学习课文
1、师过度:激光想和我们交朋友,那它会干什么呢?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作记号。
2、出示课件:我是激光,我会—————(学生扮演激光来夸夸自己的本领),师做适当的板书。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还知道激光有哪些好处?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相关图片)
2、你希望激光还能为人类做哪些事情?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师总结:是呀,激光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了它的存在,使人类以前想做却做不成的事,如今变得非常简单,令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丰富多彩。大家更要努力学习,争取将来让激光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作业
朗读课文,办一期激光知识的壁报。
六、板书设计
激光的话
激光刀在工厂里切割钢板
在医院里做手术
在战场上激光枪、]激光炮
在日常生活中装点节日的广场
唱片、光盘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八
教法提示:
一、复习导入。
1、熟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为续写故事打下基础,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2、明确续写要求。
1、让学生从小骆驼的“脚掌、睫毛、肉疙瘩”等方面的作用着手。
2、将小骆驼和小红马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审美教育。
3、指名说故事,教师指导。
三、学生练笔。
1、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生自评,修改。
四、教师小结。
课题:15、水上飞机。
训练内容:拓展小练笔。
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教法提示:
一、积累素材。
1、精读课文,了解水上飞机的作用和种类。
2、搜集关于水上飞机的资料。
3、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
二、全班交流。
1、将自己搜集的素材在班级中交流。
2、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谈谈自己的创意)。
三、练习写作。
1、学生练习习作。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清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的名字、用途。
2、具体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
四、师生评价。
训练内容:小练笔。
1、说说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教法提示:
一、复习导入。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台风和卫星。
3、了解人造卫星的种类。
二、自主选择,完成练笔。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交流写法。
2、练习说话,形成初步思路。
3、学生动手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师生共评。
三、反馈、总结。
训练内容:小练笔。
在你身边一定也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把他(她)介绍给别人吧!
教法提示:
一、审题,明确练习的目的。
1、写身边的人物。
2、用一两件事来反应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联系实际,进行练笔。
三、小组讨论,师适当指导。
四、学生练笔。
五、全班交流,展示优秀的习作。
训练内容:手抄报。
进一步搜集有关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知识和故事,出一期宣传板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教法提示:
一、复习导入。
1、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为练笔作好准备。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二、搜集素材。
1、一些关于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文章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商讨手抄报的分工。
三、合作手抄报。
1、学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2、选出优秀作文在班级展示。
四、总结表扬。
训练内容:小练笔。
教法提示:
一、复习引入。
1、精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2、从文中了解在关蜻蜓的科学知识。
二、资料搜集。
1、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蜻蜓的资料,为写作积累好素材。
2、注意:选取自己兴趣的问题进行写作,不需要写得面面俱到。
3、学生练习写作,老师指导。
三、小组内练说,全班交流。
评价要准确,有导向性。
四、指名说话,师生共评。
五、学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誊写。
训练内容:恐龙资料展。
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模型、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分工合作,动手制作“恐龙资料展”。
教法提示:
一、复习导入。
1、复述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
2、图文对照,熟悉文中介绍的几种类型的恐龙。
二、素材搜集。
1、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准备展览。
2、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恐龙展板”。
3、每组选出自己的解说员。(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恐龙进行解说。)。
三、展览过程。
1、请低年级的小学生和爸爸、妈妈来参观。
2、解说员将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3、请参观者提出宝贵意见。
四、结束展览。
训练内容:仿写练习。
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并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形象的比喻、叠词、象声词等,将文章写得形象、生动。)。
教法提示:
一、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认真读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讨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小组讨论,理清思路。
1、讨论:你想选择哪种花草,这种花草哪些地方让你喜欢?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写作思路。
三、动手习作,反馈评价。
1、学生自主练习写作。
2、交流:选出优秀习作,上台前读给大家听。
3、师评价写作的成功之处,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四、教师总结。
训练内容:仿写练笔。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教法提示:
一、复习导入。
品读《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体会“总分”写法的好处。
二、练习写作。
1、教师出示中心句。
(1)我们的课外兴趣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2)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心句,并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一段话。
三、交流作品。
1、指名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2、选出优秀习作,表扬。
四、教师总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5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