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创作活动,可以用于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感情。如何写一篇趣味横生的寓言,需要对寓意的把握和巧妙的表达方式。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让我们的总结更精彩。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一
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运而生,使医生成为医疗的权威,人们相信医学技术的进步将逐步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医生们普遍认为病人所需要的就是耐心的配合医生的各项诊疗程序,治疗效果就是对病人最好的关怀[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民对自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在现今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医疗实践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但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新科学技术带来医疗费的急剧增加,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增多,使现代医学的基础更加理性,但使科学与人文应融为一体的医疗实践却背离人的价值。医学不是简单地理解为生存与存在,而是要实践如何生存如何存在,这就对我们现今的医生们提出新的挑战,医生们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准确诊断正确施治,更重要的是把疾病作为患者的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要兼顾患者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身心兼治,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注意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如今,如何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除对学生进入医学院校采取“严进严出”的原则外;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医学人文学科作为一个由多学科交叉、综合形成的学科群,正是旨在确保医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当、公正与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协调发展。医学人文学还具有沟通医学与公众的作用。对医学技术和卫生服务的正确、适当的宣传是影响社会舆论的关键,目前医疗卫生中的问题,部分上也是由于医学界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不足所致。
医学人文学是将人放在医学的中心位置,来重建医学的框架。它提出医学需要哲学上的根本转变,跨越传统的边界,使临床医学不仅基于科学观察和实验室数据,也应基于理解和减轻病人痛苦所形成的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服务向社会化大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时代要求、现代意识、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新时期医务工作者应该从人文底蕴、哲学素养、审美修养和持续发展能力、主体精神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必然途径。
著名生命伦理学家佩雷格里诺(rino)认为人文学科在医学中具有正当合理的位置,是医学生在谨慎和正确决策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如同作为医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一样[2]。良好的人文素质也为有效地临床实习提供了保证。医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其对医学人文知识的理解是局限于理论的,但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已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这使临床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对于尚未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的一些医学院校,也应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临床实习前预教育阶段,加入医学人文学教育。而临床实习是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关键时期,其是强化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中影响临床实习人文知识学习的因素很多,诸如医疗纠纷等社会因素;临床教师的功利主义倾向、教学水平和教学意识等影响;学生的功利化趋势及片面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实习等[3]。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巨大需求的矛盾。面临着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医学人才就业市场的冲击,也使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我们要加强竞争意识,尽快转变教育思想,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建立适合市场发展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临床教学逐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2]。在具体带教医学生时,要注意培养临床医生与病人的交流能力,更敏锐地抓住病人散漫叙述的核心,寻找更多样的方法促进健康、减轻疾病和残疾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对于慢性病(生物医学只提供部分对策),临床医学似乎可以通过将治疗本身与对病人独特经历的理解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此外,还需让实习生领会医务人员不能把医疗服务只是简单的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不能作为个人利益的交换筹码进行利益的交换、互补,这将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行业道德的沦丧。如何避免这样可怕的后果?加强医学教育,尤其人文、伦理、道德方面的学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不计个人得失、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医务工作者,医学才能真正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民,才能使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同时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将医学人文学科看作为一个旨在关注和考察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中的人类价值、探讨医学的终极关怀问题的学科群,从历史的、哲学的、伦理的、文化的、宗教的等多个维度来审视医疗保健实践、卫生服务制度以及卫生政策的制定,来探讨医学的本质与价值。所以医学本科生在学习专业课同时,就应开设医学人文学课程,而不要等到工作后再去补课。
医学人文学应是医学整体的一部分。医学的艺术只是使医生人性化,而医学人文学则是要使医学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张大庆.走近医学人文学:为医学播下人文的种子《科技中国》,北京大学医学史中心.
[2]肖文刚,赵航,颜伟.临床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西南国防医药.
[3]赵永亮,谢肇,孙梯业等.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西北医学教育.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二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多年来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它长期被视为一门基础语言技能课,有时甚至背上了“应试教育”的恶名。事实上,大学英语不只关乎四六级考试,而是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使命。顾明远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当前,如何借助大学英语为人文教学服务值得每一个大学英语教师思索。文学内容的传授是解决途径之一,因为“文学涉猎广泛的题材在表达悟识、反思生活方面的价值是任何其他方面的学习所难以取代的”(虞建华,:8)。然而,基于各种考虑,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里尚未包括文学内容。因此,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学时不能照搬英语专业的模式,而须找到一条将大学英语与英语文学、致用与致知相结合的道路。
之所以有必要在大学英语中融入英语文学内容(以下简称“融合”),首先是因为新的社会需求。随着英语的不断普及,不少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已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其需要。目前许多高校都为高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包括英语文学在内的选修课。若在低年级教学中就未雨绸缪,必定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扫除潜在学习障碍。其次,目前多数高校都实现了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等硬件设施大大便利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学博客也使师生交流从教室延伸到了网络虚拟空间,这些都为“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有鉴于此,“融合”成为一种大学英语课改的新思路,以期使大学英语课兼具基础课的工具性和文化通识课的人文性,使更多的大学生受益。
毋庸置疑,英语文学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文学不仅能扩展他们的词汇量,更因其语言的真实性而拥有不可替代的语料价值。(1982)指出,文学中语言得到最富技巧的运用。学习者须不断调动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根据上下文得出对作品的理解,而作品则凭引人入胜的情节提供了运用阅读技巧的大好机会。例如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reserve意为“保留、预定”,而在《嘉莉妹妹》中关于嘉莉与推销员杜洛伊的相识有如下描述:hermaidenlyreserve,andacertainsenseofwhatwasconventionalunderthecircumstances,calledhertoforestallanddenythisfamiliarity,butthedaringandmagnetismoftheinspanidual,bornofpastexperiencesandtriumphs,prevailed.学生阅读时便能根据上下文及生活经验悟到maidenlyreserve意为“少女的矜持”;还可体会出familiarity,bebornof,prevail等词汇在该段中的灵活运用。单词记忆对他们不再枯燥乏味。此外,学习者在对大量真实语料的学习中,会逐步认识各语言要素间的关系,实现语法知识结构内化。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通过文学扩展人文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大学英语精读》有一篇课文“abrushwiththelaw”,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险遭法律不公的经历。为帮助学生更多了解美国法律,教师不妨向学生推荐《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小说和电影片段,使学生对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种族问题和法庭辩论形式有更深切的感受。英语文学所折射的东西文化差异亦有助于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一方面他们可通过文学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另一方面,文学使他们跨越异质文化间的壁垒,去感知另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视角,进而培养对异质文化的包容。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对文化有较多涉及,教师若能为学生适当补充相关的文学材料,无疑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框架中,教师若能在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的前提下,见缝插针地发挥文学的润物之功,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的。为证实如上设想是否符合学生需求,笔者于10月向一文一理两个教学班共计71名大一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从结果看,47.89%的学生曾接触少量英语文学作品,52.11%的学生则从未接触。比例高达97.18%的学生希望学习与课本有所关联的英语文学内容。至于学习目的,44.93%的学生是为了“增强语言技能”,17.39%的学生选择“了解异国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37.68%的学生则希望取得一石二鸟的双重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就学习内容、难度和进度、学习方式等设计了衍生性问题。表1显示了选择不同选项的学生比例:以上结果说明四点:1)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虽然他们对英美文学了解不多,学习目的偏于实用,但教师仍应因势利导开展相关教学;2)学生希望补充内容与课本挂钩,但在经典或是通俗的选择上有较大分歧,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雅俗共赏”;3)补充内容应难度适中,循序渐进;4)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和英语文学的融合并非“1+1”式的简单组合,教师需在内容选择、难度和长度控制,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方面下足功夫。笔者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习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3.大学英语与英美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3.1遵循主题教学模式的选材思路。
上世纪末,应惠兰等(1998)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论文,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主题教学模式,主张教学内容应围绕社会生活各主题展开、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笔者认为,该模式同样适用于将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首先,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时有限,为不使他们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望而生畏,有必要删繁就简,放弃以编年史为体例特征的教学模式。英语文学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在经典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上,而不必追求英美文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不追求文学批评的理论性,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范谊、芮渝萍,:15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主题教学模式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其完成语言学习的自主建构。williams和burden()认为:知识不是通过外部注入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由个人建构其意义而来。学习目的就是自主建构认知结构。学习者对事物的认识深入后,知识不再杂乱无章地存储于大脑,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并形成知识图式。在学习中,原有图式会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调整,形成新的图式。主题教学模式为每个学习单元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设计教学,突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在一个主题的学习中实现多维目标,逐步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采用该模式将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融合,若选用内容与课本单元主题紧密贴合,那么它不但不会和课本冲突,其图式还会和课本图式叠加、强化,不断发展学生原有的知识建构。笔者在实践中围绕大学英语教材中各单元主题,精选散文、小说、电影片段等,配合精读课文,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笔者的选材以叙事体裁居多,纽约州立大学的英语学习与成就中心(cela)的研究证实,叙述性体裁最易激起读者的个人体验,帮助其建立与周围世界的联系(paola&eija,1998)。另外,笔者还选用了一些华裔作家的英文作品。研究(langer,)显示:对自己民族故事的深入聚焦往往更能置读者于阅读主体的位置,进而对所学语言有更好的把握。例如,笔者曾结合《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内文化差异这一主题,指导学生阅读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短篇“fishcheeks”。该篇描写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女孩喜欢一个白人男孩,圣诞夜女孩一家宴请男孩一家。聚餐中女孩为自家种种“奇怪”的食物和餐桌礼仪感到无地自容。多年后她才明白,自己有别于美国人之处才正是引以为豪之处。通过该故事,学生对文化差异这一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倾向于选用短篇,对于中长篇则是先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再向他们推荐具有代表性的选段。所有内容的选择均以精简为原则。因为课时有限,针对每册教材所包含的八至十个单元,教师可选择四五个单元为学生推荐相应的材料;又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系别,所以对这四五个单元的选择也不必强求一律。基础弱的学生能够阅读简短易懂的选段即可,而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则可适当增加阅读篇幅和难度。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等”。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及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操作方法进行探讨,旨在通过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提高文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而通过长久的教学实践,人们发现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但没提高,反而有下降甚至消失的迹象。于是,人们把责任都归咎于语文教学,甚至是语文教师个人。其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共同目标,如果仅仅把它丢给语文教学,取得的成效必定不会高。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不发展乃至发展缓慢都是一种退步。因此,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文学素养,不能只靠语文教学,应多管齐下,各学科教学共同努力完成这一教育教学任务。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是语言文化的结晶。在教学领域,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旨在提高学生鉴赏英美国家语言文化的魅力。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英语教师把讲解词汇、分析语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课后辅以大量的习题加以巩固。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教师不惜开辟捷径,找来《词汇速记》《语法全解》《英语900句》这样的速成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如此教学的结果是,虽然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能够在考试中应付自如,但会在长时间枯燥的记、背中,在单调的练习题中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实,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化魅力。教师只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感受到英语的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等。”因此,“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培养其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英语表意丰富、风格多样,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充分地运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可以使更多、更好地学习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从中深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及其渊源,进而吸收英语语言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选编了一些英美文学作品,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使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些文学作品呢?笔者在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1.课前搜集整理信息。
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前,教师要在备课中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完成的过程、故事发生的时代等,这对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和很大的帮助。对于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查找并整理相关信息,上课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英语介绍。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对于比较难找的作家背景或作品信息,教师可以把相关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进行简单介绍后,由学生快速阅读加以了解。
新教材中对于部分作品在文后给出了背景资料,教师要善加运用这些资料,把它们安排在学课文之前,这样便于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价值观。
2.课堂多种方式引导。
(1)反复朗读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就会对文章的意思有所了解,也就是所谓的语感。英语的句子由若干节奏群组成,一个节奏群由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组成。其中重读音节为核心,轻读音节位于重读音节前后,它们是交替出现的`,读音轻重、音调高低不同,读来抑扬顿挫,非常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英语语言的这种节奏特点在文学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反复朗诵课文,能够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有利于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等。
(2)适当运用视听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视听法,即通过听录音、观看原声英文影片等,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视听法在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和多媒体优势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图片、影像和声音,不仅能够快速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例如,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可以适当安排时间播放根据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或舞台剧的片段,并要求学生在观看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这样,学生就会对作品内容有直观形象的理解,不再有抽象晦涩之感。视听法最大的作用是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故事角色中,从而产生对角色进行研究的欲望。要进行研究首先必须对文学作品认真学习,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深入到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容和艺术形式之中,学生的语言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并在脑海里形成深刻的记忆。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有效提高。
(3)文字鉴赏。
文学作品的题材多种多样,每种题材的语言特点不同。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鉴赏,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themillionpoundbank-note”,它的语言凝练、诙谐,并具有讽刺意味。如餐厅老板娘开始瞧不起衣衫破烂的亨瑞,甚至说“heeatslikeawolf”,但当她听说亨瑞拿出了一张真正的百万钞票时马上换了一副谄媚的嘴脸,于是“hitsherhusband’sarm”并且责怪说“andyouputhiminthebackoftherestaurant!goandseehimatonce!”简短的几句话,把讽刺的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样的例子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并进行积累、运用,学生一定会在长期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多进行课后阅读扩展。
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靠的是大量阅读和从阅读中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因此,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多进行扩展阅读。扩展阅读的材料可以是与课文相关的作品,也可以是与课文属同一作者或同一时期的作品,还可以是与课文题材相似的其他作品。只要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都可以推荐学生进行阅读。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名著的简写本,也可以推荐英美文学名著的“书虫”系列。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还能有效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课前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课堂上运用朗读、视听、鉴赏等多种方法,课后进行大量扩展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5]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四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英语教学研究》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在语言交际和思想交流方面是多么重要。词汇是语言是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表达意义是重要承担者。要掌握好,运用好一门语言,必须具有丰富的词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片面理解“用听说带动读写”,而忽略词汇教学。相反,应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词汇教学。
首先,从教师教的方面来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不够重视词汇教学。教师普遍认为,词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词汇记忆和积累是要靠学生自己下功夫。在课堂上,教师只要让学生对单词意义及用法有所了解就可以了。
(2)词汇教学的方法比较陈旧。教师往往是将新教词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自己或跟着录音读几遍,然后进行词义讲解。而词义的讲解又往往脱离俱体的语境,显的很抽象。
(3)对学生词汇学习技能缺乏指导。英语词汇如同中文词汇一样,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英语词汇音,形,义规律的讲解及构词方面的传授。
其次,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初中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比较薄弱,英语成绩普遍较低。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在于普通高中的扩招。
(2)初中学校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他们习惯于死记硬背英语单词,而不是通过音,形,义规律来记忆和理解单词。
(3)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差,不少学生为了应付学业而学习,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因此,单词识记后不能保持记忆,若能记住也不能灵活运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正确认识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就交际而言,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就像砖头是建筑物的最小单位一样。人类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少直接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词汇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能把它作为语法教学和语篇教学的附属品。而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去,并在其中起指导作用。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英语是必修课,学生必须学习英语,而且要学好英语。如果学生对英语一点都不感兴趣,那就不可能掌握这门语言。兴趣在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体现出“任务驱动,凸现趣味性”这一职专英语的教学理念。
(3)教师教英文歌,做英文游戏,可以通过运用图片、实物、手势、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还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拼字竞赛、填字游戏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英语产生一种好奇心,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4)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十分迅猛,变化急速,英语新词不断出现,如clone、it、suicide、bomb、terrorism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新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青少年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十分敏感和感兴趣的。
(5)电脑游戏也是当今学生喜欢的,如果适当引用这方面的词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技能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能力。
初中学校课程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突出实用性”,为学生使用英语和学习专业英语创造条件。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指导学生正确学习,科学掌握词汇作为教学的重点,不断提高他们自学词汇的能力。
(1)通过单词的意义分类记忆单词。单词不仅是代表客观世界中事物的符号,它也反映说话人的文化社会背景和不同的经验意图。因此我们在记忆单词时联系自己所在的环境,根据实际需要,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类,按照单词所表达的含义分类记忆。
(2)在教学中发现,英语单词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大约一半以上的单词由词根与词缀构成。这正如汉语中大部分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一样。词根相当于形旁,词缀则相当于声旁。因此分析单词的结构,特别是记住其词根的意义,综合分析其词的基本含义,便能深刻地对单词进行理解,对单词进行科学的记忆。
(3)利用有意义的联想学习词汇。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或观念)想到另一事物(或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能促进人的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学生学习了一些词汇之后,就可以将新学的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有意义的词汇联想,回忆已学的单词。比如,通过exam—词可以联想到school、book、student、teacher;通过car—词可以联想到tire、gas/petrol、street、road、garage、driver。正因为如此,孤立地学单词不如通过上下文和联想学习单词。联想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通过同音词、形近词、同义词、反义词、同类词、旧词解释新词,通过旧句型套用新词等,以达到温故知新、促进记忆的目的。
中不能表达一定完整的概念的。只有把单词按照语言规律结合成句子。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去掌握。反复地大量地阅读,才是记忆单词的好方法。借助语言环境,才能提高记忆的效率。把单词放于阅读中,不但巩固了所学词汇,而且增加了新的词汇。国内外许多书籍都鼓励人们大量阅读以扩大词汇量,并且他们还推崇熟读(最好是背诵)好的英语课文。
总之,高度重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其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五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那么,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故事类文章时,可以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问推断归纳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这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塑造、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1]。
一、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团体辅导。
学校可以采用专题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团体辅导。比如,组织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懂得控制和调节心理矛盾的方法,了解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途径,提高他们对自己情绪和态度的调节能力。
(二)开展序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进行针对性辅导。
在主题教育班会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主题班会,分年级、分男女,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一些挫折和困难,正确面对成长中的一些烦恼和委屈,学会在紧张的学习中调节自己的心态,在成长中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注重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随机辅导。
国家教育改革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要全方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作为科任教师,就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渗透到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每个科任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中,有意识的随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一部分学习缺乏坚持、存在惰性的学生,可以随时鼓励,让其树立自信。语文教师可以基于语文教材,进行针对性拓展教育;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科学教师利用课堂对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体育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进行自信的培养。
总而言之,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在主题班会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的活动等方式,有效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引导家长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还需依靠家长。因此,学校要引导家长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家庭和学长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坚持不懈地与家长合作,指导家长对小学生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当学生在学校学习有困难时,在学校出现情绪不稳定时,与他人沟通出现问题时,家长第一时间能够知晓的话,才能及时关心自己的孩子,才能第一时间给孩子更多地疏导。同时,家长在平时也应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和学习都是件幸福的事。还要注重和孩子沟通,在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时,家长要耐住自己的性子,把说话的机会要留给孩子,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说话,这样才能与孩子进行思想、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
三、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变化最快、心理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习交往、学会沟通、初步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节[2]。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是中年级学生要掌握的基本心理常识,可通过相应的调节方法,如转移注意力、与人谈心、体育活动、唱歌等方式进行调节[3]。由于小学生缺乏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经验,因此在中年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情绪进行调节和宣泄十分重要。而高年级则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视现实,勇于挑战困难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
总之,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学开始,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祖国的发展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务大、业务繁重,落实起来比较复杂的教育工程,这就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收集整理和总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方合力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彩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浅谈[j].读与写(下旬),(19):16.
[2]井为民.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7.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潜在性和主动性的发展需要。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灵活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但他们敢于发现,敢于创新,敢说,敢做……其实他们的发展空间无限,潜力无限。如果你认真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细心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你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所蕴涵的无限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课堂教学上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动手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点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课件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整个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八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情感教育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帮助学生提高情感的控制能力,促进积极情感的形成,抵制消极情感的不良影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与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研究,教学课堂就会缺乏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率的课堂,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表现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情感与语言理解能力的关系。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对新事物的学习充满热情,对英语的学习充满自信和兴趣,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能帮助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情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旦在英语的学习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就容易轻言放弃,被挫折和困难打败。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二是情感与记忆力的关系。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记忆不仅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翻译,同时也是心理存储状态,积极的情感能帮助记忆,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记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记忆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都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如果学生在记忆时是积极的情感,那么学习的过程就能事半功倍。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那么他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积极情绪,因此,教师的情绪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力量。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对学生的参与性要求较高,强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一般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要求师生之间要具有良好的互动,教师要注意自身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要注重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天生的畏惧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英语,一定学不好英语,这是学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自信心是成功的保障,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语法和单词的讲解中,可以结合经典的例句;在分析语法和词汇时,可以选择某些具有积极情感的例句。例如:allthingscometothosewhowait(苍天不负有心人),betterrelyonyourselfthanlooktoothersforhelp.(与其求人,不如求己)等。利用例句的暗示,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潜能,帮助其提升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对学生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
一般来说,外部的评价对于人们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影响,人们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形成相应的自我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是学生的主要外部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积极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收到教师积极正面的评价后,会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利用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情感的正面影响,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例如可用表扬性的语句评价学生,“wonderful/good/welldone”等。
三、结束语。
情感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的广泛重视,高中英语课堂中运用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等方式,促使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九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要掌握好、运用好一门语言,必须具有丰富的词汇。英语教学要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在语言交际和思想交流方面是多么重要。可是在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并未对词汇教学给以足够的重视,而学生往往也只是死记硬背,处于“背了忘,忘了背,背了又忘”的恶性循环之中,大大消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呢?我们平时大都注意构词法、联系记忆法和音标记忆等,但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以下是我日常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摸索出的一点粗浅经验。
首先,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7年,听过许多老师上的'公开课、观摩课,却很少有词汇学习课,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注意语法和句型的教学,对这些知识反复讲解和操练,却不够重视词汇教学。教师普遍认为,词汇很容易学,语法才是难关。词汇教学是低层次的脑力活动,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占太多时间,只要教会学生读这个单词和理解它的意思,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背,然后给学生听写就算完成词汇教学。
其次,许多学生觉得单词枯燥无味,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单词的讲解流于形式,教师往往是将新教词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自己或录音读几遍,然后进行词义讲解,而词义讲解往往又脱离具体的语境,显得很抽象。对他们来说,英语单词就是一连串毫无联系的符号,背了就忘,学习时得不到快乐,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对单词渐渐失去了兴趣,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的记忆能力产生了怀疑,最终放弃英语学习。
再次,由于学生对英语单词读不出来,拼不出来,不知道意思,在听说训练时常因不认识单词而听不明白,阅读理解时遇到生词就无计可施,在进行英文写作时,由于词汇知识缺乏而无从下笔,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
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然而,词汇的积累必须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努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教与学两方面的整体进展就越大,因此,在教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词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而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去,并在其中起指导作用。
(二)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多样呈现生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单词的呈现方式决定着教师是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呈现新单词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有新意,有创意。下面介绍几种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生词呈现方法,它们很受学生欢迎,效果很好。
一、直观教学法。
用实物、图片、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以及动作、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教词汇,既形象生动,又可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授关于路标的词汇时,教者可以应用图片来呈现抽象的单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这些鲜活的图画、照片等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它们记忆外语单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在短期内得到高效的记忆。如介词的学习,可先请一位擅长表演的同学到讲台上来,用讲台、黑板、门等做道具,让这位学生按要求变换站立位置,以此来学习方位介词near,between,behind,infrontof等。
二、情景呈现法。
利用情景教单词,是初中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这种单词呈现,首先要创设真实语境,比如说,学习电话用语时便可拿两部电话进行模拟,在交谈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样在学习购物、借物、问路、邀请和看病等情况,在这类真实的语境中,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学生们置身于他们熟悉的日常交际情景中,真正参与活动,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能自然而然地学习新词。
三、游戏学词汇。
教学游戏集活动和竞争于一身,是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刚刚接触英语,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远远比让他们死记硬背几个英语单词更重要。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教师应经常用组织竞赛的方式进行单词教学,使竞赛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有趣的游戏和谜语中感知生词,能够使他们在乐中学,在这种愉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成功。
四、归纳法。
在学习某个新词或词组时,可联想先前所学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或词组,进行系统的归纳、归类、比较并加以辨析,以克服混淆,达到灵活应用。如动词变名词(design―designer),名词变形容(snow―snowy),形容词变副词(correct―correctly)及前缀(common―uncommon),还可常教一些词的用法,如:spend,take,cost,pay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及时地归纳,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
总而言之,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知识结构,但都是由词汇组成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英语尤其是词汇从厌学到乐学。这样才能学得更好,更轻松,更愉快,最终使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
沟通打开禁闭的心灵,关爱抚平累累创伤,教师应该学会每天都将微笑带给学生,用快乐面对生活,用幽默俏皮的话,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尝试与学生沟通,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把他们看作朋友,让他们成为朋友,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教学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经验:
一、学会微笑,笑着与学生交流。
记得我刚工作那会儿,有一个老师要休产假,我接了她的班,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的状况:学生多、机器设备落后、教学管理比较混乱。头一天上课,我刚走到机房门口,就听见里面“嗡嗡”“哗哗”“哈哈”,站在讲台上说话,好像只有我自己听见,底下乱作一团,再加上机器的声音,我好像是个外人,不属于这堂课。憋了张大红脸,我刚要发作,想想不行:冷静!冷静!我拿起黑板擦在桌上拍了两下,一阵嘘声过后,终于安静了。我满脸怒色,声嘶力竭地把他们批评了一顿,第一节课学生们在我的批评与责备声中下课了。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们虽然被我震住了,但他们并不喜欢我,想跟我作对。以后每次上课,我总是一本正经地绷着脸,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我还要严厉批评半天以警示全班同学。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课堂秩序好了些,但我能看得出,胆小的同学被我吓住了,胆大的在偷偷跟我作对。
我心里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年轻的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慢慢的,我成家有了孩子,做了母亲,这时不知从哪来的一种温情,也许是母性吧!我有了孩子,眼里看到的孩子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招人喜欢,小错误、小动作,也都能让人忍受了,我不再是那么凶巴巴、冷冰冰,脸上没有了以前的怒容。慢慢地,我会笑了,笑着去跟学生交流,笑着说话,无意识地笑着面对学生,自己都很奇怪。慢慢地,这种笑着的跟学生的沟通,就像有一种魔力,同学们看我的眼神变了,他们也会跟我笑了。慢慢地,我们的课堂就像寒冬的冰融化了,充满和谐的笑声和快乐的氛围。这段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也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微笑吧!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微笑是沟通彼此心灵的钥匙。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避免把不良情绪带给学生,以免学生渐渐疏远。
二、巧施语言魔法,时不时幽它一默。
自古以来,当老师的都离不开语言,如果语言没有特点,翻来覆去就是一套人尽皆知的大道理,日子久了学生就会生厌。对待那些反复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更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如果教师拥有一支语言魔术棒,那么在轻松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收获师生情谊。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的自觉性差,大多都想着“玩”,当然,我觉得适当的玩也是可以的,我们没必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像考试那样紧张严肃,我觉得在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同学们自己去操作尝试,也是很好的。这样,学生既有积极性,又能在学习之余适当放松一下。但是,偶尔也会有学生捣些乱,让老师吃不消。我记得有几次教师机总是受到病毒的侵扰,几次折腾下来,不光不能正常教学,还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后来,在课上,我生气地训斥某些学生恶作剧,但是效果不佳。一个机房五十多台机器,一个班六七十人,老师既要讲课,又要维护机器,盯住每个同学的操作,根本忙不过来。有一天,我发现一个同学机器上插着u盘打游戏,批评的话刚要出口,猛然间灵光一闪,幽了他一默:“同学们,你看咱们的机器最近总是受病毒侵害,xxx,是不是你带的毒?”这个学生连连说“:我没毒,不是我,我不玩了,不插u盘了。”全班同学“哄”一下全笑了。我把病毒的危害跟大家讲了,同学们也开始正确地认识了“病毒”这个问题,搞恶作剧的同学收敛了许多。一发现问题,便斥责学生,也许能换来学生暂时的服从,却非长久之计。学生不愿在同龄人面前丢面子,更厌恶训导式的说教,这时,教师不妨用调侃的语气指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反思、改过。有了语言魔术棒,教育自然如鱼得水。总之,沟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如同无处没有传播,师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沟通,沟通是语言的交流、表情的意会、心灵的碰撞,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知道沟通,懂得沟通,发挥沟通的魅力。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一
摘要:“有效”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本质特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关键。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保证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要抓住课堂的各个环节,以生为本,使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求得发展。
新课标的颁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新课标、新理念,不断地探索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就此,本人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有效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一个有效的导语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如教《雨巷》时,从歌曲《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
教《短歌行》时,我先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适时讲解,影视中的画面、细节能使学生有直观而感性的认识,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有效导入,使其充分发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
二、组织学生,有效活动。
有效的课堂活动能提高课堂效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浓郁的兴趣,使其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必须革除“满堂灌”的做法,创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达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享受语文知识,在课堂活动中享受生命快乐。
讲《子路、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即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以人物为核心,分不同的角色进行诵读表演。通过角色体验,学生能将文中的人物称谓理清楚,从而为准确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三、精心设疑,有效提问。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可见课堂提问对教学非常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那有效提问应注意什么呢?有效提问应遵循适度性原则,特级教师宁鸿彬对适度性原则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确实,教师设计问题要注意深度和广度,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其唾手可得,而是跳一跳才可以摘到知识的果实。
如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提出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回答,“文章的开头说这里阳光明媚,可有为什么说是最可怕的?”学生就会茫然无措。因为这个问题提得太早,它涉及到文章的主旨,必须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探讨。
有效提问应遵循梯度性原则,在安排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做到由易到难,步步设梯,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爬梯”。对于理解一篇课文的阶梯式提问常见手法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对《动人的北平》一文,就可设计三个问题:北平的动人之处是什么?北平为什么如此动人?作者是怎么表现动人?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地将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以及写法都涵盖了进去。
教师的提问的适度与梯度,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益。
四、总结学法,有效指导。
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范围广、内容多、途径宽。我认为: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活动。要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并获得切实的效果,最有效的途径是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学生“怎样学习”作导向,真正教会学生学习。
如教诗歌表达技巧时,我先给学生总结高考中常涉及到的技巧术语,然后总结考试题型和答题思路,之后结合经典例题让学生消化吸收,运用于实践。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不只是教会学生一道题,而应是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从学习实际和教学实效出发,授学生以渔,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长足发展。
结束语: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些‘火药’。”其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每一个年轻的心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一定能在师生合作下构建出有效、高效课堂。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二
众所周知,英语词汇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很重要一环。近几年来,高考英语词汇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达到了3300个左右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这就让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了。著名语言学家george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事实上,词汇量欠缺的同学在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词汇量成为制约许多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瓶颈。
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十多年,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词汇教学上片面认为教师只要将涉及单词的相关短语或固定搭配讲授给学生就足矣,而背单词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之后每周抽出某个时间进行默写,不过关的学生就要面临重默甚至罚抄的命运。这样的词汇教学存在几个缺陷:
第三,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词汇教学的基本要求,即教词汇要从运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定义的角度入手;要与技能结合,而不是单纯知识灌输。
因此,学生词汇学习的薄弱很大层面上在于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不得当。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做到在词汇的学习中积累经验,培养他们英语词汇的自主学习能力,既会背诵又会使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与英语学习的能力。因此词汇的有效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狠抓单词新授课教学。
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学习单词同样如此。教师切忌采用呆板僵硬的灌输方式,不能只领着学生有口无心的重复朗读,而是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采用实物、图表、手势以及多媒体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互动环节,克服学生对单词的恐惧心理,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重视遗忘规律、科学指导记忆。
记忆的过程是人的主体活动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调动人体各种感官协同完成。但人的遗忘又是不可避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记忆衰退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过程。通常刚刚学习单词后学生对词汇还很处在新鲜好奇记忆力旺盛的阶段,但同时也是遗忘最快的阶段。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完成后对词汇进行一次集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密集复习是非常有效且必要的。这时,可以采用看图描述、课文完型填空、简单翻译以及词汇游戏等对所学词汇进行运用,将抽象的单词具体形象的运用到各种语境,做到记忆的不断加深乃至固化,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三、培养语言意识、调动使用语言的积极性。
学以致用,词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学生在掌握一定数量词汇后,教师应该鼓励其积极运用,培养学生语言意识。任何知识只有经过反复运用才会牢固掌握,才会成为学习者手中能够自如使用的武器。词汇教学经过前两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组词造句、关键词复述课文、讲英语故事、演讲、书面表达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平台,积极培养其语言使用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使用英语。教师同时也要给予纠正、引导以及赞扬,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立足课堂、主动更新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真正目标。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三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德育课主要通过课堂灌输来进行,空洞说教多,联系实际少;单一灌输多,双向交流少。有的教师甚至把德育课上成语文课,专门解释课本中的词语,这种德育方法无法使学生理解德育内容的根本;有的教师对所谓的“品德不好”的学生常常讽刺挖苦,甚至体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并导致学生与学校离心离德。其实思想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通过个体吸收、消化、再进行实践,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后表现在各种行为之中。仅靠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和规范,不顾学生的吸收能力,尤其是在我国年轻一代追求个性化的背景下,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因此迫切需要改善学校德育,以增强德育实效。
一、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所以教学工作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经常和最基本的途径。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因为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任何学科的内容,特别是文科的内容都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
语文历史课为我们展示出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如有勤劳勇敢、面对外敌英勇抗挣的劳动人民,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有献身人类最壮丽事业的共产党人和为祖国富强努力探索的知识分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这些人物形象的崇高思想境界,对于唤起他们的正义感,追求真理、奋发向上的精神大有帮助。地理课为我们描绘出了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祖国胜景:奔腾咆哮的黄河,高耸入云的珠峰,南方的椰林,北方的草原,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等,教师可通过现代化教学工具艺术地再现这些形象,展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渲染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在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这些学科平时不仅要动脑而且要动手,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在实验制作等活动中有时难免会产生失败,如果引导得法,对于磨练学生的毅力,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大有好处。而且,理科活动中每一次实验,每一个结论都在印证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就会逐步形成注意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寓德育于多彩活动之中。
中学生性格上活泼好动,精力充沛;认识上较易接受具体形象的教育,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动态的过程中接受德育的潜移默化影响。如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班会活动,内容可分为:讲爱国名人的故事;吟咏爱国名句、诗篇;演有关爱国的课本剧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爱国志士的思想情感,借事传情,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道义感、正义感,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思索联想,可使他们从中得到启示、教益和鞭策,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同时,还可进一步开动脑筋,想出新点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德育。如可就学生普遍关心的国内外、校内外热点问题举行模拟记者招待会,读书研讨会,时事形势报告会,演讲辩论会等,这些活动由于能够展现学生的特长,因而会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其更加自觉的接受教育。另外,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毕竟“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歌德)”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切身体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了解社会,了解我国国情,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以树立改造客观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
三、寓德育于情感之中。
中学阶段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情感最丰富,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因此,重视情感教育,有助于中学德育实效的提高。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以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情感和心灵的熏陶。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和调动学生积极肯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情感既是接受知识的能量和动力,又是外化为行为的转换器和催化剂。因此,师生感情融洽,互尊互爱、民主平等、互助合作、心理相容、关系和谐,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转变学生观念,将德育内化。如有位学生不爱惜公物,经常损害班上的报纸,为人气度小。教师就善于捕捉“机遇”地对他说:“我发现你办事热情高,工作负责,以后班上的报纸就由你管理,我相信你一定会干好这件事”,这位教师只字未提损害报纸一事,又以商量的口吻说出来,无任何强制约束,无锋芒毕露的批评,而是把教育寓于高度信任和充满期待之中,很快就被学生接受了。由于该生负责管理报纸,增强了责任感,改掉了原先的恶习,实现了教师爱的情感与教育过程的高度统一。
总之,中学德育工作必须努力避免“空而大”、“大而虚”的说教模式,注重与学科教学联系,不断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施以德育的影响,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佳境,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使当代中学生自觉地肩负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历史使命。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四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以后发展进步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部分初中生对于英语学习十分讨厌成绩不好。针对这种课堂教学效果低的情况,老师和学校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议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结合我国现今初中英语教学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因素成为了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落后学生。新课改教学目标是要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发展。教育人士必须提高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视度,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办法,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改变如今的教学现状。
1.1教学设计定位不合理:教学中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学生抓不住课堂重点内容。教学情景设计过分牵强,老师在课堂上作为主导性人物讲解过多,学生的练习过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老师对技能和知识关系的处理存在偏差,过分的重视基础性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英语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没有形成,教学效果非常低。
1.2角色扮演活动低效:为了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果,老师们不断的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了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然而活动内容相对比较空洞,实际应用中过分重视教学场面,忽略了语言的应用,整体过于形式化,对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部分水平高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他同学因为能力限制没有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整体效果较低。
1.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部分初中英语老师自身水平有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根据学生的课堂回馈及时的进行调整,常年统一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兴趣不高,感觉非常乏味,失去学习的信心。
2.1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老师对于教学目标有整体宏观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准确科学。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工作中要有单元性整合的意识,对于一个单元综合分析后,制定教学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准备,使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化,提升可操作性。由简单到困难,逐渐进行优化。进行总结性准备,分工明确,注重带领同学进行阶梯型练习,保证学生完成效果。老师之间合理的沟通,对于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处理。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方式,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对立练习等方式灵活运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学生们进行机械重复练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灵活变通,真正的学以致用。将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带入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于英语学习的感知和体验、准时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初级阶段使用英语速记和单词拼写方法,将同一类型词汇进行归类总结教学,让学生高效快速的记忆单词。英语应用中比较通用的词汇after、before、later、next等等,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其在不同环境下所表达的意思,明白其时间功能。学生正确的学习关键词汇,明白文章结构语句表达,还可以应用在自我表达或者是写作过程中,大幅度提升学习能力和自我思维,提升学生记忆效果。
2.2激发学生兴趣,确定主导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可以提升初中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则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随着国内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中必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老师在课堂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内容时候,老师和同学对知识的占有是不正确的,老师为新知识占有高的方面,课堂中老师机械性的向同学讲解输出知识内容,学生麻木的接受,整体过程中十分的被动。如果教学中学生提前预习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对于新领域已经有大概的了解,学生老师的知识占有差距降低,老师从主导性的角色演变成了指导性的角色,学生也从被动接受方演变成了主动参与方,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时间比较充足,这是教学理念的一种进步。
2.3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基础层次不同,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工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度学生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进行单元教学的环节中,确定单元内容的主体,围绕中心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将任务落实到课堂内容中,提升教学的整体性。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表达要简单明了且有亲和性。必要的时候使用表扬性言语,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应该依据知识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亦师亦友的教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学生的平等地位关系,改变过去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之间,带领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积极交流和互动。作为良好的引导者、也是耐心的听众。老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学生主体之间并没有人格上的区分。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水平层次的高低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基于这种前提下才能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学会赏识和倾听,对于学生而言,获得学业上的成功是精神力量的一种源泉。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重视自己的言语表达,避免使用具有过激化的言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之,学校和老师必须正确看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白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树立信心,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思维效果,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工作,培养亦师亦友的教学关系。师生共同努力保证所有学生英语水平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世上所有的东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身上。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能迅速找到讲课的感觉,学生也能和老师一起渐入佳境,投入到学校活动中去。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法、谈话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和情境导入法。在选择导入方法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
优化课堂语言环境。
有一个成语故事,叫一傅众咻。楚大夫要他的儿子学习齐国的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却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方言,还是办不到的。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影响是很大的。
中国人学外语,一直处于梯度递增趋势,教材难度不断加大,词汇量不断增加,但是运用语言的思维逻辑却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只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也就是描述阶段,而不是运用所学的语言去进行真正的生活化的交流。我们应尝试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表达情境,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再以某个话题为主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利用“南风效应”调动学习积极性。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暗。”教育是互相感化的,像北风似的冷漠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产生的背道而驰的负面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应该运用“南风效应”,暖风长吹,细雨润物,抓住每一个机会,鼓励表扬学生,特别是当学生回答错了的时候,更要和风细雨的点拨鼓励,以免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英语相对于其他学科,一旦学生失去了兴趣,学习没有了积极性,成绩将会一落千丈,直线下降,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坚持暖风长吹,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的安排,一方面要分散教学难点,反复操练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尽量将瞬时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将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同时,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布置,对后进生的作业要求要降低。课外作业在体现教学目标和重点的同时,也要兼顾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又能锻炼他们对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教学双方在心理上和谐一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创新求变,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使因形势发展而带来的新问题迎刃而解。在寓教于乐中,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六
摘要: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人文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体育与健康同步进行的今天,要强化体育课堂中的人文教育。
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同时增强了国民积极向上,全民健身的热情。中国现在已经步入世界体育大国,但距体育强国的差距还很大,重要原因是我国群众性体育基础较差,特别是学校体育不够发达,体育课堂教学缺少足够的魅力。
中国学校体育课,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在这100多年的风雨中,有彷徨,更多的是探索,现在已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学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体育课已成为部分学生思而不乐,乐而不往的场所。中小学体育课,基本摆脱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要学生列队在操场上,老师下达教学内容,学生那种愉悦温度就会骤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理念不可或缺,务必加强。
1.中小学生如何看待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教学通过参加各项运动是学生极其喜爱的,但学生对体育课不喜欢,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不单单是态度问题,也不完全是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和学习压力大无暇顾及体育的问题,而是体育变得不自由,由于上体育课的时间、内容和形式都是设计规定好的,教师走进体育课堂,体育变得严肃、冷酷了,到课的全体学生围绕授课的内容在老师监督下逐个进行,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器材设备也不够完善,教学安排呆板,使得在体育课中学生不够尽兴。体育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不得随便乱动,不得交头接耳讲话,学生间的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学生感到体育课变得孤独。体育课中大家在学习一个动作,往往数十人的目标成为个人的目标,老师对技能好的同学的高要求,也成了全班同学的自己的要求,这样体育课变得难度太大了。中小学体育课结束后要进行考试和达标,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为了考试和达标,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体育运动,而且还是很热爱体育运动的,可他们不太喜欢体育课,但他们还盼着体育课,因为体育课毕竟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2.如何看待中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国外一份资料显示,学校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看来这个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我们在长春市第七中学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不喜欢体育课的更多一些,我们这里的问题显得更突出。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特别喜欢运动,但就是不喜欢体育课,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极大的矛盾,如果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他们表现的生龙活虎,一旦进入体育课堂他们就没精打采,他们把体育和体育课分得特别清楚。中小学生中不喜欢体育课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这种怪现象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对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警示。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了,我们体育课的教育教学中不能做到寓教于乐,严重缺失了体育教育的魅力。如果学生不喜欢体育的势态扩大,那么将来这些人如何用体育来丰富他们的生活,用体育去锻炼他们的身体,体育学科的价值又如何体现?“群众体育做大,竞技体育做特,体育产业做强,体育教育做优”难以实现。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
体育人文精神实质是以全民健身发展为核心,以青少年体质发展为关键,以竞技体育为目标,通过群众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育、竞技体育的赛事来寻求体育人文精神和人的本性,探索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在社会各个领域发展中的作用。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运动将以实现以人为本,走向群众利益为重,关注个体和人类发展的主体层次,突出文化内涵,满足人的深层要求,体育运动不仅是竞技体育参加国家、国际重大赛事的需求,同时也是每个青少年的人性基本需求。中小学体育课更多地融合人文教育,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小学体育课由于受到“三基”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生物观”长期主导地位,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有些简单化教学与学的关系混淆,教师的教凌驾于学生的学之上,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人文精神:首先,建立良好的充满人性的民主平等的体育教学环境;再者,就是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把人文关怀融入学生中。教师在爱岗敬业的同时树立以学生为本、真诚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改变教学作风,发扬教学民主,因人施教。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顺其行。“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为此,教师如何获得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只有从教师本身认识提高、思想改变,丰富自己、科学与人文相融合,才能使体育课上得更好。
2.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长春市第七中学初二体育课堂教学的调研中发现,改变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将人文精神的观念融合与渗透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在承接以往体育教育传承“三基”的基础上,融合人性化、人本化的教育,着力培养中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能力和体育的行为习惯。(2)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为中小学生提供力所能及而且喜闻乐见的运动方法和内容,以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激发体育兴趣,增加其体育课自主参与的热情。在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基础,探索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能力锻炼、情感培养上下功夫,调动中小学生体育课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体育教师融入学生中。(3)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上,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的形式应该体现客观性,不仅是运动能力的评价,还是有体育人文精神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评价,还要对教师评价,同时参考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只有这样中学生体育课才能有声有色。体育课堂才能是中小学生思而乐往的场所。
中小学体育课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是具有人文科学的基础特征,是人的活动,是关注人类最根本的健康问题。
1.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是把体育和健康教育建立在健康行为理念基础上开展的体育实践活动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能力,体育教育应向富有人性的方向发展。
2.中小学生由于来自不同文化素质的家庭,家庭教育和养成差别较大为此,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我们体育教育者应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行为,确立正确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运用人文精神,提高自强意识、竞争意识、健康意识及文化意识。只有把人文精神融合、渗透到体育课的教学中,才能引领中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与拼搏精神,才能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体育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育课教学是全面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在塑造人的身体,完善人的个性,树立独立的人格,健全心理,培养良好的意志力等方面,具有独有的效果。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象导致“纯生物体育观”。只有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融合与渗透人文精神才能确立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评价,使更多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也使中小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并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梅辰.人文大家访谈录[m].中国文联出版社,-01.。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七
英国的超市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老师把一二十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带到超市,他们的这节课就在超市里,学生的要解决问题是:这里的商品有哪些是小麦做的?哪些是牛奶做的?老师布置完后,学生便作鸟兽散,老师只站在一旁负责学生的安全,对学生不管不问。学生们有的在货架上看标签,有的拿着商品左看右看,有的索性就向他人求教。课就在这样闹哄哄的气氛中进行。学生有的答案满满的,有的只填写可怜的几种商品,有的完全空白。答案也不是整齐划一。这种题目的好处是给学生以广阔的努力空间。聪明爱动脑筋的学生甚至可以找到令教师意外的答案,糊涂不用功的学生也乐得其所,至少超市里很好玩。这是典型的西方课堂模式。
反观我们的教学,极少见到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我们不管那门课,一旦开设了,就会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来组织教学,美术课也不例外。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专家学者,但你却硬要他各门功课都得100分,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说的不客气是逼良为娼。这就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基本的原因,也是应试教育被人们诟病的根源。
课堂教学没有也不应该有整齐划一的模式,如果有模式,也是与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模式,如果硬要强调同一的话,那叫做集体作秀。
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确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关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
新课改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目标是间接性、指导性、弹性的“规范”,以学生为主。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把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思维和能力放在首位。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义务教育不须生产成品,而是加工半成品抑或是毛坯,我们培养的目标也不是把所有学生都推向音乐学院,更不是未来的画家,所以不必追求完美,我们正是在追求“完美”(习惯的眼光看学生,唯有高分才完美),才造成了当今的局面――嘴上喊着素质教育,实质上搞的还是应试教育。
蔡元培最早从德语中引进“美育”一词:“美育者,以美学之理论应用于教育,以陶冶性情为目的者也。”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说:“我教艺术课,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有用之画,但求其涵养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此为艺术之最效用。”美术决不是简单的画画。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和家长都把美术课看作是图画课。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了美术教学的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应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说来,就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等能力为主要目的。
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同样担负着培养全面人才的重任。“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是美术教育发挥其价值的基本方式。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
英语教学的文学教育阐述论文篇十八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批判地继承中国文学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核心价值,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文学;儒家思想;素质教育启示。
作为人类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素质教育的观念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与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丰富的儒家文化,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也规定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是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弘扬平等自由和谐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于中国主流社会来讲,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理想中的儒家精神思想。
一、儒家思想与素质教育。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以修身为本、以仁道为重心的人文理想是当代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历史和传统纽带,“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崇德修身”、“建功立业”“整体为止”、“仁爱和谐”。儒学中善的观念是以仁、义、礼、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为基础的`,它以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为出发点,以“仁”为灵魂,以“礼”为框架。“仁”的基本精神以孔子的说法可以概括为“爱人”和“忠恕”,而“爱人”和“忠恕”的根本途径是“克己复礼”,可以说“克己”与“修身”是孔子道德修养论的一大特色,他提倡通过个体以仁为目标的道德修养来调整整个社会关系。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素质教育应贯穿于专业和课程教学始终。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把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和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理念。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化色彩,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思想对古代文学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大多数古代作家的共同人生目标;把文学作为道德教化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想,“文以载道”是我国文学的基本精神。众多古代文学优秀作品具有极为丰富而深邃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文学所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生活画卷,它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祖先的生活面貌,更真切地记录了他们心灵。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教化作用,全面深入梳理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阐释其思想意义或价值,明其所载之“道”,阐释作品包蕴的真善美的光辉,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能更深一层体会我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二、古代文学中蕴含的儒家思想。
在中国古代文学价值理念大厦的构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参阅文化历史不难发现,灿若星辰的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大批优秀的作家群体、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批评、文学理念本身就映射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优秀成分,并将这种精神以文学文本的形式进行凝聚、传承、强化和进一步升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理想之塔的构成博大而深邃,精美而瑰丽,千百年来扩散着无尽的阅读、评鉴、感悟的品格张力,不同的文学家、批评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诠释不尽相同,常有精辟概括之词,不尽一致,各领风骚。中国古代文学中映现出来的儒家理想价值体系,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流因素。
(一)诗歌。
诗歌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的社会功能与人文价值,已被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所认同。诗歌所蕴含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生命价值、社会责任的实现与追求。
(二)散文。
蕴含儒家思想的散文始终存在,作品反映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是积极用世,它的许多经世致用的优质是超越时空的,是中华民族文学永远的精神营养,在《论语》、《孟子》到《荀子》这些儒家哲理散文中,随处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社稷的存亡、天下的安危,社会人生和伦理道德成了儒家散文最关注的主题。
(三)小说。
不仅诗歌、散文蕴含儒家思想,极具教化作用,小说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其作者也总是明确地以自觉推行教化为目地。中国传统小说弥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处处显露着对人生存价值的思考和评判。
三、古代文学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全经济球化时代对人整体性综合素质的看重,要求大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谐与法治并重、培育理想的人格和人性,而儒家人文思想的人本主义价值和当代大学教育的努力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提高大学生素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丰富素质教育内容,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人文思想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弘扬儒家理想价值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再造和弘扬有着重要的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对生命价值精义的阐发,已深深渗透与中华民族的观念、习俗和思维方式之中,是民族传统拥有更多光华,使后人成长拥有更多钙质,为我们国人贮藏着取之不尽的营养。
参考文献:
[1]徐放.杜甫诗今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10.
[2]安徽俗话报[n].安徽;19.
[3]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3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8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