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6:06:15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范文(14篇)
时间:2023-11-30 06:06:15     小编:QJ墨客

教案可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水平,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研究这些教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教学设计的优秀实践。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一

(4)设n是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单项式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方便,使用的广泛性。)。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为载体感悟单项式的特征,为归纳单项式概念作好准备)。

二、新授内容。

1、单项式。

通过上述特征的描述,从而概括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即由_____与______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补充:单独_________或___________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abc;(3)b2;(4)-5ab2;(5)y+x;(6)-xy2;(7)-5。

解:是单项式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二

2、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什么是方程的解。

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

问题1: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问题2: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地名时间王家庄10:00青山13:00秀水15:00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吨,则124=25`-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问题1的算术解法:(50+70)÷2=60(千米/时)605-70=230(千米)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

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

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千米,则:路程时间速度王家庄-青山王家庄-秀水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

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

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学生思考回答:

1、王家庄-青山(`—50)千米,王家庄-秀水(`+70)千米。

2、汽车以每小时(`-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三、定义方程,建立模型。

1、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练习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adic;”,不是的打“`”.

(1)1+2=3()(4)()(2)1+2`=4()(5)`+y=2()(3)`+1-3()(6)`2-1=0()。

练习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那么女生数为,男生数为.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三: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2)(3)(4)(5)。

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24,你能观察出当`=?时,4`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习一)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结合练习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

2、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

1、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

2、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

3、这节课我的困惑是:解:(1)设跑`周.列方程400`=3000。

4、(2)设甲种铅笔买了`枝,乙种铅笔买了(20-`)枝.列方程0.3`+0.6(20-`)=9(3)设上底为`cm,下底为(`+2)cm.列方程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习心得。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三

(1)能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等概念,会指出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负系数的确定以及准确确定一个单项式的次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操作课件,展示章前图案以及字幕,学生观看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列车在冻土地段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3=300(千米),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t=100t(千米).

(2)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为2.1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2.1t(千米);列车通过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因此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20×2.1t+100t(千米).

(3)在格里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u小时,那么通过非冻土地段要(u-0.5)小时,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u-0.5)千米,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u+120(u-0.5)]千米,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为[100u-120(u-0.5)]千米.

思路点拨:上述问题(1)可由学生自己完成,问题(2)、(3)先由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列式.

上述的3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分别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通过本章学习,我们还可以将上述问题(2)、(3)进行加减运算,化简.

kb2.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问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体积为_____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单价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____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_____.

教师课堂巡视,关注中下程度的学生,及时引导,学生探究交流.

上面各问题的代数式分别是:6a2,a3,2.5x,vt,-n.

观察上面各式中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上面各式中,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都是乘法运算,它们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例如:6a2表示6×a2,a3表示1×a3,2.5x表示2.5×x,vt表示1×v×t,-n表示-1×n.

像上面这样,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2,a,,都是单项式,而,1+x都不是单项.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例如:6a2的系数是6,a3的系数是1,-n的系数是-1,-的系数是-.

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成前面,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例如,2.5x中字母x的指数是1,2.5x是一次单项式;vt中字母v与t的指数和是2,vt是二次单项式,-ab2c中字母a、b、c的指数和是4,-ab2c是4次单项式.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同类项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一步的运算的强化训练教学。

教学的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时间恰当,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对于例题的教学,我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进行整式的加减时,要先观察,再下手,归纳出一找、二移、三并的步骤,我觉的课堂的有效性效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习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课堂40分钟。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还有如下遗憾:板书方面做得不好,没能充分利用好黑板,自己的板书也很乱,没有美观性。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从与它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进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板书时间;另外对于上多媒体课要提高应对偶发事件的能力,做到灵活处理,不慌不乱手脚,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还有,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启发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五

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1)不含加减运算;。

(2)可以含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单项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列代数式。

(1)若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体积为_____;。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的路程是_______千米;。

(4)设n是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七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3.4节第2课时内容,是一堂探究活动课。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同类项以及有理数运算律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运用。

2、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特点与教学重、难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了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探究得出同类项可以合并,并形成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能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同类项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4.美育目标。

通过合并同类项,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悟到学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二、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设想。

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因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乐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学法指导。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八

一、教学内容解析:

2.在学生明白事物的分类的基础上引入同类项的概念,使学生熟练的会找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3.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4.让学生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掌握以后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的类推能力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几个单项式是不是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同类项的“两同两无关”、合并同类项的“一变两不变”以及总结合并同类项的步骤“一找二变三移四结五合并”,以口诀形式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定义、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三、学生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2.要学习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要求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分类。

3.学生在找同类项中问题不大,这部分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消化,而在合并同类项时有的同学对同类项中利用乘法交换律时容易出错,还有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时容易将单项式的系数找错,特别是系数是负数的,学生容易遗漏,老师要在课堂上加以讲解。

4.找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口诀,更加简单的记忆。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引导、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2.本节课主要是找同类项跟合并同类项,而七年级学生对事物的分类已经能熟练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先从事物的分类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

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探究、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学案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在合并同类项时,针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我设计一些他能接受的实例加以讲解,如:一个苹果加两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得出的答案中与前面的问题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以此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4.在给出同类项的概念后还是有一些同学不能快速的找出同类项,此时加一些练习让他们找再让同组的其他同学加以点评,使其加深影响。

5.在课堂上由小组合作学习,时同组的学生一起做练习,再由组长将本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最后由其他小组的成员或组长给全班学生讲解这些问题,最后做到所有同学都会能掌握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教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问题1:

问题2:

(1)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如:垃圾、零钱、水果及各种产品分类.

(2)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请在下列代数式中找出一些朋友,再把它们分别归类.并说明你的理由。

100a240b5ab2-12。

-9x2y35x2y360b-13ab2。

200a27-0.5y3x2。

通过观看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形成概念。

思考:上面这些式子的分类对吗?观察每一类中的两个式子都是什么?它们放到多项式中叫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看课本63页文字。(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1)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2)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类比数字运算让学生自己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类比学习的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强化概念。

思考:

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ab与3ab;(2)2ab与2ab;(3)3xy与-xy;。

(4)2a与2ab(5)-2.1与;(6)53与b3;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知识链接。

问题1:

100t+252t=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x2+2x2=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3ab2-4ab2=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9x2y3+5x2y3=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问题2:

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例如:试化简多项式3xy-4xy-3+5xy+2xy+5。

(用不同的标志把同类项标出来!)。

=3xy+5xy+(-4xy)+2xy+(-3)+5----加法交换律。

=(3+5)xy+(-4+2)xy+2---------合并同类项。

=8xy-2xy+2。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原多项式的值不变。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探讨:

法则: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

学生通过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能增强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运用。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使学生养成总结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问中鼓励同学积极发言,并对讲解或回答问题的同学每次奖励一颗小红星,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引出法则。

例题: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解:1).12x-20x+6x。

原式=12x+(-20x)+6x。

=[12+(-20)+6]x。

=-2x。

方法是:(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九

学习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学习重点: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难点:

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

问题1:“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探究理解解决问题。

问题2:(教科书第4页例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6.4%,德国1.3%,

法国―2.4%,英国―3.5%,

意大利0.2%,中国7.5%.

三.巩固练习。

从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

在学生的讨论中简单介绍分类的数学思想先不要给出有理数的概念.

在例题中,让学生通过阅读题中的含义,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决定哪个用正数表示,哪个用负数表示.

通过问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

四.阅读思考1页。

(教科书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问题:1.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还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

五.小结。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六.应用与拓展。

1.必做题:

教科书5页习题4.5.:6.7.8题。

2.选做题。

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十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素质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四)美育渗透点。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十一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十二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整式的概念,会准确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列整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意识,了解整式的实际背景,进一步感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多项式以及有关概念。

2.难点:准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

3.关键: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次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

四、课堂引入。

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单项式?举例说明。

2.怎样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系数、次数分别是多少?

3.列式表示下列问题:

(1)一个数比数x的2倍小3,则这个数为________.

(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z(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________元。

(3)如图1,三角尺的面积为________.

(4)如图2是一所住宅的建筑平面图,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1)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可以是两个数字或字母相乘)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1)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可以是两个数字或字母相乘)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十三

从简单的转盘游戏开始,使学生在生活经验和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能用实验对数学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解决问题

在转盘游戏过程中,经历猜测结果,实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等数学活动,增加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更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敢于发表自己观点,提高个人认识。

在实验中,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参与课堂设计中的实验,真正在实验中获得知识上的认识。

创设情境,切入标题

请同学们猜测,当我自由转动转盘时,指针会落在什么颜域呢?

请各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看哪组能转出红色。

结果,8小组有6组转出了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因为,在这个转盘中,红域的面积大,白域的面积小,因此,当转盘停上转动时,指针落到红域的可能性大。

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下面我们亲自动手感受一下。

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实验。

请各组组长把你组的实验数据汇报一下(教师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 实验结果:六个小组每组实验16次,全班共实验96次,指针落在红域的次数分别如下9,6,10,5,8,12。共计50次。

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谈谈你在试验中有哪些心得。

根据观察,转盘上红域的面积为总面积的一半,指针落在红域的可能性也应该是一半。通过对我们全班的实验结果分析,指针落在红域的比例是50∶96,结果接近百分之五十。

在小组内实验结果不明显,实验次数越多越能说明问题。

通过实验,我们确定感受到,转盘游戏中各区域的面积的可能性大小与指针落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小有直接关系。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转盘游戏问题可要想想今天的实验结论。

下面我们利用转盘做一下数学游戏(出示幻灯片),学生按教学设计中要求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每人游戏一次,全班共游戏48次。其游戏结果是,平均数增大1的,共35次,平均数减小1的,共13次。

请同学们对下列问题进行交流(幻灯片出示教材206页4个问题)。 这个转盘转到“平均数增大1”区域的可能性大,从面积大小就可以看出。

如果平均数增大1,我是在卡片上增加一个数,这个数等于卡片上数字的个数加1,如果是平均数减小1,我就在每个数上都减去1。

同学们说出很多种方法,不一一列举。

“平均数增大1”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平均数减小1”占百分之二十七。

如果将这个实验继续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数的平均数会增大。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课后能不能自己也利用转盘设计一个新的游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与我交流。

以下过程同教学设计,略去。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06页习题。

学生可从各个方面加以小结。 布置作业

仿照课堂游戏,自编一个新的游戏。 能否利用扑克牌设计本节转盘游戏。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教案篇十四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

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枚棋子,摆第3个需要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枚棋子。

(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例题讲解:

练习:1、计算:

(1)(11x3-2x2)+2(x3-x2)(2)(3a2+2a-6)-3(a2-1)。

(3)x-(1-2x+x2)+(-1-x2)(4)(8xy-3x2)-5xy-2(3xy-2x2)。

2、已知:a=x3-x2-1,b=x2-2,计算:(1)b-a(2)a-3b。

p11随堂训练。

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

p12习题1.3:1(2)、(3)、(6),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903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