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万能(十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7 10:27:22
开题报告万能(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0:27:22     小编:zdfb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开题报告万能篇一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

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

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m[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

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

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

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

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

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

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

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

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

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经济效果;

(3)社会效果;

(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

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

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

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

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

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

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

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

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开题报告万能篇二

1、 はじめに

研究日本这个民族的审美特征的资料很多,但从和食器看日本民族的审美特征及成因且系统,具体,深入研究的资料很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夫也写的《器以载美-- 日本日用器具的审美特征》一文中,作者以日本日用器具为切入点,从日本民族性出发剖析日本艺术的成因和特征。徐静波的《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一文中,作者是通过日本饮食文化特征揭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本文想通过和食器更加深入具体地分析日本民族的审美及其成因,达到从另一方面加深对和民族文化本质的了解,从借鉴其国家平衡传统与现代问题的可取之处的目的。日本文化の形成と民族の美意識についての資料もたくさんあると思う。しかし、和食器を通じて、日本人の美意識を深く研究する資料は少ない。清華大学美術学院の張夫也教授は《器具から見た日本人の美意識-- 日本の日用器具の美意識》の文中で、日本の日用器具によって、日本の民族性という視点から、日本芸術の美意識を研究する。徐静波の《日本の飲食の文化の諸特徴を論じる》の文中で、作者は日本の飲食の文化の特徴を通じて、日本人の美意識を掲示する。本文は和食器から、日本民族の美意識と成因を分析すると思って、一方から、日本の文化に対して理解を深める、文化においては伝統と現代とのバランスのとれた融合を手本とする。

2、研究の意義

中国与日本自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审美特征和文化本质的研究,剖析其国民性和价值观,从而对异文化游较深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本文为我国解决传统与现代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日中両国は、一衣帯水の間にある隣国である。美意識と文化の本質の研究を通じて、両国の国民性と価値観を分析して、それによって異文化に対しての理解を深める。もっと重要なのは本文から、我が国の文化においては、伝統と現代とのバランスのとれた融合を手本とすることを望む。

归类分析法 例证法分類分析法 例証法

4.1 要旨 4.1要旨

本文以和食器为对象研究日本人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以达到加深对日本食文化及其民族的了解。具体而言,通过和食器的质材,形状,颜色和季节的选用搭配中,研究和民族崇尚自然地情结;通过对和食器的色泽,质地以及其残缺性美了解和民族与茶道花道相通的热爱佗寂之美的特征;分析器包容之美并揭示其民族深层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文は和食器を通じて、日本人の美意識および成因を研究して、日本の文化に対して理解を深める。具体的に言れば、和食器の材質、形、色や季節に合わせて使うことから、日本民族の自然を神と崇め、自然と共存して生きてきたことを理解できる;和食器色、材質ゃ不完全美などから、日本民族の茶道や花道は通じ合っている美意識;和食器から見た日本人の美意識を分析して、私たちが学ぶに値するものを求める。

4.2 キ-ワ-ド 日本民族 和食器 审美特征4.2キ-ワ-ド日本民族 和食器 美意識

4.3 はじめに 每个国家对食器都有所重视,但在日本最为明显,他们一直追求在满足使用者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使和食器更具观赏性和由此引发的深沉意义,形成了和民族食器文化及其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深沉次原因。4.3 はじめに どの国でも食器を重視して、日本は最も明らかで、彼らはずっと使用者の基本的な機能の需要を満足させる同時に、食器観賞性を求めて、深い意味を更に備えて、民族の食器の文化と美意識を形成してと、この基礎の上でその深層原因を研究する。

4.4 本论

4.4.1 以自然和谐为美

4.4.1.1崇尚自然地文化

4.4.1.2食器的质材

4.4.1.3食器的形状

4.4.1.4食器的颜色与季节

4.4.2佗寂之美

4.4.2.1什么是佗寂之美

4.4.2.2餐器的色泽

4.4.2.3餐器的质地

4.4.2.4餐器的残缺之美

4.4.3 以兼以并蓄为美

4.4.3.1国内与国外的有机吸收

4.4.3.2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4.4 本论

4.4.1 自然と調和した美しさ

4.4.1.1自然を崇め文化

4.4.1.2和食器の材質

4.4.1.3和食器の形

4.4.1.4和食器の色と季節に合わせて使用

4.4.2佗寂の美

4.4.2.1佗寂の美ということ

4.4.2.2食器の材質

4.4.2.3食器の材質

4.4.2.4食器の材質不完全美

4.4.3併せ持った美しさ

4.4.3.1国内と国外は有機的に結びつけ

4.4.3.2伝統と現代は完璧な組み合わせて

4.5终

通过对和食器的研究,我们明白和民族是崇尚自然并于生活中体现自然美的民族,是善于精雕细琢同时又能发掘残缺之美内涵的民族,是具有很大包容性,善于借鉴吸收外来养与本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竞争力的民族,这一特点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4.5結

和食器を通じて、大和民族は自然を神と崇め、自然と共存して生きてきた民族ということ分かった。彼らは腕によりをかけて仕上げることに長じて、同時に、大きい収容性を持っていて、さまざまな外来文化を受容し共存させることは日本民族の特性である。この点では私たちが勉強すべきなことである。

开题报告万能篇三

近年来影视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旅游的日益普遍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所以许多商家将盈利的矛头指向了两者的结合体,即影视旅游。然而,在国内与影视旅游相关的调查与研究较少,出书的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旨在通过近段时间大火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展开论述,能够更加生动而具体的获得影视与居民出游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为商家们从此处着手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更加注重影视在旅游中的价值与地位,运用影视拉力造就影视旅游者。而且希望相关文化与旅游部门能够抓住影视这一契机,向韩国学习,更好的让广大居民了解和体会到我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与壮阔,物产的丰富,食物的多彩。

1987年中央电视台在江苏无锡太湖之滨为拍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建起西游记艺术宫,标志着我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开始。这次旅游主要是指在空间尺度上进行的影视旅游,我国绝大多数文献是以外景地、故事发生地及影视文化城为案例展开研究的。

在影视旅游的研究中,关于影视对旅游的影响研究是最充分的。它包括影视对旅游主体的影响和影视对旅游客体的影响。巴斯比和比顿以两个影视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对旅游者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影视的观众群即很有可能成为潜在旅游者,而旅游主体大部分为适宜的影片观众。在影视对旅游客体的影响研究上耐利探讨了电影作为一种旅游促销手段的特性和优势,他们以美国和澳大利亚影片为例,发现影视可以拉动游客到外景地出游,而大量研究也强调了影视曝光的目的地营销方式。

虽然学者们从多方面展开了影视旅游的相关研究,但是作为影视的受众群体及影视旅游的潜在旅游者,学者们对居民关注的力度还不够。居民对影视的关注

度及对影视旅游的兴趣意向,将会对影视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所以关于居民的影视出游意向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借由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影视影响居民出游意向的课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解决关于影视旅游对于居民是怎样的存在,影视从哪些方面对居民出游产生影响等问题,并引导居民正确而冷静地对待影视中出现的各种宣传景地,做到关注自身需求再进行景地选择。本文还列出了影视旅游的相关优势和劣势,希望通过对比和研究能够让影视旅游稍作改变,让影视取长补短,更能促进居民进行相关外景地旅游。

1 引言

1.1 影视旅游概念

1.2 发展背景

1.3 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思路及方法

2.1 研究过程及思路

2.2 问卷调查方案

3 居民对《爸爸去哪儿》的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

3.1 《爸爸去哪儿》简述

3.2 《爸爸去哪儿》产生的直观效应

3.2.1 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3.2.2 对居民出游产生的影响

4 影视旅游左右居民出游时产生的优势与弊端

4.1 影视旅游带来的好处

4.2 影视旅游带来的弊端

5 影视旅游的规划

6 结论与展望

理论研究较难直观的阐述影视旅游对居民出游意向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将影视可能影响到居民出游的`几点因素一一列出来,透过具体明确的数据解决问题。在得到数据的同时,教会居民和旅游运行商如何看待和利用影视旅游:旅游运行商通过影视文化激活特定观众的某些需求,形成潜在旅游者;居民学会理智地从影视中选择自身看中的旅游要素,针对自身的旅游目的做出合理的判断。

【1】凌莉萍,吴殿廷.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ol】.旅游学刊,20xx年第3期.

【2】孟飞.人在囧途对济南市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20xx.

【3】何远江.影视剧对城市居民出游意向影响研究—以《血色湘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20xx.

【4】彭玲.影视心理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5】李伟清.旅游经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6】王玉海.《爸爸去哪儿》为何带来旅游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xx-06-28.

开题报告万能篇四

杭州聚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电话营销策略及问题分析

1、选题背景

一般城市家庭中已经应有尽有,商场中的商品更是玲琅满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商品的附加价值,而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基本功能。比如该商品能否做到"服务好"、“安心、安全”、“节约时间”、“节约费用”等等,消费者要选择那些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商品。

另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电视、电话、传真、互联网普及的同时,消费者们也渐渐学会了如何从大量信息中巧妙地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消费者不必特意跑到很远的地方,只须在自己家中通过电话、传真、互联网便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商品及信息。

现代企业,如果像过去那样只是单纯地利用自身的经营资源开发产品,然后卖给那些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客户,是难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在用心了解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指向什么样的客户层,增加什么样的附加价值,通过什么样的信道及媒体进行销售;也就是说,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收集市场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吸收,然后进行扩大再生产,这个过程已经成为企业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这一过程必须高效率地完成。另外,进行最适当的顾客相关投资并与特定顾客保持持续发展的关系对现代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2、研究意义

当今是多媒体的时代,多媒体的一个关键 字是交互式(intractive),即双方能够相互进行沟通。仔细想一想,其它的媒体如电视、收音机、报纸等,都只是将新闻及数据单方面地传给对方,唯一能够与对方进行沟通的一般性通信工具是电话。电话能够在短时间内直接听到客户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商务工具。通过双方向沟通,企业可通讯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意见,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并为今后的业务提供参考。

电话营销可以扩大企业营业额。比如象宾馆、饭店的预约中心,不必只单纯地等待客户打电话来预约(inbound),如果去积极主动给客户打电话(outbound),就有可能取得更多的预约,从而增加收益。又因为电话营销是一种交互式的沟通,在接客户电话(inbound)时,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客户的预约要求,同时也可以考虑进行些交叉销售(推销要求以外的相关产品)和增值销售(推销更高价位的产品)。这样可以扩大营业额,增加企业效益。

通过电话营销可以建立并维持客户关系营销体系(relationship marketing)。但在建立与客户的关系时,不能急于立刻见效,应有长期的构想。制定严谨的计划,不断追求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比如在回访客户时,应细心注意客户对已购产品、已获服务的意见,对电话中心业务员的反应,以及对购买商店服务员的反应。记下这些数据,会为将来的电话营销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

通过电话的定期联系,在人力、成本方面是上门访问所无法比拟的。另外,这样的联系可以密切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强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让客户更加喜爱企业的产品。

在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老客户再销售,以及开发新客户,已成为企业适应竞争与自身良性发展的基本手段,而电话营销往往是企业首选的营销方式。但是,在进行电话营销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最终导致成功率很低。因为电话营销涉及到目标客户的心理因素和实际需求,只有建设出一套优秀的电话营销方案,使电话营销人员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电话营销的成功率,有效的扩大客户范围,才能使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 企业怎样活用电话销售,开发电话营销的方法和技巧,把电话营销做强做精,对于提升员工绩效,提升团队绩效,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企业销售管理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电话营销的特征和作用,以杭州聚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电话营销的策略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电话营销定义:电话营销(tmk)是通过使用电话,来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并且高效率地扩大顾客群、提高顾客满意度、维护老顾客等市场行为的手法,现代管理学认为电话营销决不等于随机的打出大量电话,靠碰运气去推销出几样产品。

电话营销(telemarketing)被认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电话营销流程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的形成,以及电话、传真等通信手段的普及,很多企业开始尝试这种新型的市场手法。

英文名称:telemarketing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发兴趣。引发电话线另一端潜在客户的足够兴趣,是销售成功的基础阶段。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机会,也是没有任何意义来介绍要销售的产品的。这个阶段需要的技能是对话题的掌握和运用。

第二阶段:获得信任。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是需要高超的技能,以及比较成熟的个性的,只有在这个信任的基础上开始销售,才有可能达到销售的最后目的——签约。这个阶段需要的技能就是获得信任的具体方法和有效起到顾问作用争取待业权威的位置来有效地赢得潜在客户的信任。

第三阶段:有利润的合约。只有在有效地获得潜在客户对自己问题的清醒的认识前提下的销售才是有利润的销售,也才是企业真正要追求的目标。这个阶段需要的技能则是异议防范和预测、有效谈判技巧、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等。

电话营销中的4c定义及fabe法则

fabe法则f-特征 a-优点 b-利益 e-数据证明

电话营销中的4c也是必须要了解的,4c本身不是实施技巧,4c是实施技巧的一个标准流程,经验不足的电话销售人员可以在初期的时候按照这个销售流程执行,熟练以后一般就忘记了这个流程,但是销售实力却不知不觉地明显提高了。

4c的流程是这样的,迷茫客户(confuse),唤醒客户(clear)、安抚客户(comfort)、签约客户(contract)。第一个c是应用在第一阶段的,第二、第三个c是应用在第二阶段的,第四个c是应用在第三阶段的。

[1] 李智贤.电话销售实战训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5).

[2] 李智贤.电话销售中的拒绝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3] 李向阳,舒冰冰.电话销售冠军谋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4).

[4] 李智贤,陈思.电话销售中的心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9).

[5] 影响力商学院.一线万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9).

[6] 李平.电话销售话语操控术[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7] 孙健.电话销售话术模板与应对技巧[m].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8] 魏巍.电话销售实战技巧全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

[9] 张兵.销售电话应该这样打[m].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

[10] 鸿蒙.电话销售情景实战与技巧培训[m].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

开题报告万能篇五

课题名称

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

课题编号

20xx—01702

导师:

成员:

组长:

班级: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教师评价:

1、研究小组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热情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研究过程扎实,能记录下每一步的研究历程;组员分工比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过程中分工协作。总体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小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这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2、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对研究的课题缺少整体上的宏观把握,题目过空,过大,这也造成了学生的研究思路几经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与意义上,语言较为空洞,内容不够充实,这样就使得第一次的论证不够生动,吸引人;

3、第一次各组间的相互论证,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经过修改后,进行了第二次论证,效果非常好。具体表现在:(1)题目范围变窄了,增强了现实意义;(2)内容方法具体,详尽,丰富,可操作性强;(3)有外出实践活动,信息来源丰富,等等。他们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开题报告万能篇六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虽然毕业论文提纲和写作计划在后面可能有所修改,但总体上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同学们在做开题报告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计划,把这一块内容做好。尽量做到在后期不对写作提纲和写作计划做修改,这样才是一份比较完美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下列举一篇会计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时间总是一天一天地过去,有时觉得它漫长难熬,有时却又感到那么短促;有时愉快幸福,有时又悲伤惆怅。一天和一天不同,一日与一日有差别,仿佛一昼夜之间也有春夏秋冬之分。

开题报告万能篇七

《书法本科教育特色比较研究》

开题报告

学生 姚登魁

指导老师 周德聪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

1.课题来源

由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周德聪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后拟定。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书法本科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综合型大学,师范院校,纯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书法本科教育。他们在培养目标,课程开设,人才规格上各具特色。针对他们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研究,从而能够全面了解本科书法教育的得与失,并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交流,以探求一条真正适合各类院校未来发展的道路。

2.2 研究意义

2.2.1 回顾历史,进一步准确把握书法教育的规律,认识到以往教育中的缺陷和不足。书法本科教育在过去近5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由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发轫向全国各大院校横向扩散,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体系也由本、专科到硕士、博士到首

都师大博士后流动站的纵向上升而逐步完善,显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2.2.2而当代的书法本科教育 也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持续升温。

随着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纯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类大学抑或理工科大学都有开设书法专业或者方向,而在目前专业培养模式以及方案、课程设置培养下的书法人才因专业的不对口让他们无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

2.2.3另外,如果把书法本科教育置身于中国教育大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尊重招收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合理保质培养——服务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规律。这一方面有利于书法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解决专业不对口,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真所谓两全其美。

最后,书法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书法专业的向前发展,也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加之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又不到位,而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上述几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的对比比较,分别探求符合各类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发展的道路和方案才是当务之急。

3.阅读的主要文献,国内外学术动态及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3.1阅读的主要文献及文献综述

《书法学》(上、下)陈振濂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3

《书法教育学》 陈振濂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6

《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陈振濂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12 《书法学概论》 陈振濂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1

《二十世纪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张韬 辽宁教育出版社20xx.9 《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xx.12

《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xx.7

《文字书写与书法学科刍议》周德聪《中华书画家》20xx.10总第12期86—87页

《湖北美术学院本科书法专业方向创立前后》 叶军《学院美术》

20xx第一期总第48期56—57页

《20xx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 祝遂之

《中国书法》杂志20xx年——20xx年 中国书法杂志社

《书法》杂志 20xx——20xx上海书画出版社

《美术观察》20xx——20xx美术观察杂志社

《艺术教育》20xx——20xx艺术教育杂志社

文献综述

《书法学》提出了书法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应具备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用学科立场去进行思考。尤其是针对书法教育层次的不完善,书法界在社会上的辐射面较小,高等书法教育的水准太低,对一

个大学本科书法学生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素质缺乏相对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谈到了建立书法学科的意义

《书法教育学》阐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书法教育存在缺乏体系与要求系统化,缺乏教学法与要求科学教学,没有教材与迫切需要教材许多现实矛盾,这就决定了书法更加应该确立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有《书法学》与《书法教育学》等书法教育理论专著在书法界和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书法教育也逐步走向规范,高等书法教育也已渐具规模。而《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横跨创作与理论两大领域,又兼顾临摹与创作,还囊括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法,这既丰富了理论知识部分,又为技法的掌握铸造了一个学习平台与相对标准,更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一套相对严谨的方法论。

周德聪先生在《文字书写与书法学科刍议》中指出,各个高校在学术背景的不同,师资力量的差异,目标设置的有别的基础上开办的“书法专业”放在美术学学科之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其去争取在教育部的专业地位,还不如把美术学科下的“书法方向”办好。

3.2 国内外学术动态

随着高等书法教育的风行,一系列问题也纷纷而来,如“重技轻道”,学科归属不明确,学科地位不独立,学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专业不对口,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等等。针对诸多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先后三次举办或承办了高等书法教育

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学者都陷入了对高等书法教育的未来思考。

3.1.12004年9月25日至27日“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一是总结了40年高等书法教育成功的经验与不足的教训;二是思考高等书法教育在当代教育体制中的学科定位、建设与发展前景;三是探讨高等书法教育与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关系;四是寻求建立更广泛的国内国际高等书法教育交流、互补与融合的机制。

3.1.2 20xx年9月12日《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师范学院举行,有高等书法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思考,有本科书法教育模式的研究,也有海峡两岸大学书法教育之比较以及整个书法学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3.1.3 “20xx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20xx年12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行,进一步谈到了高等书法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也涉及到了国学与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关系;也深入到了高等书法教育的若干教学问题以及海外高等书法教育,如韩国、日本等;最后也回归到了高等书法教育与人才培养本身。

3.3 本课题主攻方向

本课题着眼于本科书法教育的“特色”二字,这就要求寻找代表性的院校,针对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到各自在未来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可行方案。

开题报告万能篇八

1.1问题的提出

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无论是地理事物还是地理规律,都具有空间分布特征,模拟开题报告。如何更好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呢?其中有一种提法是"构建和运用心理地图",要求学生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等对应到基础的心理地图上,将零散的知识构建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形成新的心理地图,以达到知识构建与整合的目的。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这种方法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测量这个作用呢?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地理成绩来反馈。

1.2研究的假设

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笔者对此作出假设,即运用心理地图后,对学生本人的地理成绩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成绩提高很大。

1.3选题的由来

在思考选题方向时,我原来的选题为:地图教学对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影响,在中国期刊网输入"地图教学"后,出现61篇文章,主要集中在地图教学的作用及操作运用。其中一篇文章是南通西藏民族中学的李志红写的《地图教学在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方式和角色转变中的运用》,这个题目启发了我,我想到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中国期刊网输入"地图学习",出现6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是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江新平等老师写的《心理地图:一种地图学习的重要模式》让我眼前一亮,我又输入"心理地图",出现了22篇文章,他们主要写"心理地图"的构建和运用,因此我确定选题为"心理地图的运用对高中生地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模拟开题报告》。

2.1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文献有jones rm写的《geography》[1]。

2.2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文献较多研究心理地图的构建和运用,例如西南师范大学的李红梅的《高考复习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与运用》[2],上海特级教师黄昌顺编著的《高中地理怎样学》[3]中第9到第14章主要讲各种地图图像的学习方法。

2.3文献综述小结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总的看来,当前对于心理地图的研究,多数是一些个人的经验总结与主观分析,较少关注心理地图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因此有待研究者对此开展研究与讨论,提出有力的证据,引起地理教学界的关注。

3.1研究的提纲

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2.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开题报告万能篇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各种其他学科的研究也离不开数学。就人类生活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经济生活、休闲娱乐等活动中充满着数学的味道。就学科研究而言,以经济学为例,微观经济学通过数学的应用为个人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数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国计民生、政府宏观管理等方面,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运用数学建立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模型,既可以解释社会中的很多问题,也可以为人们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经济史等学科的研究也在很多地方用到数学。因此,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应社会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局限在数学知识方面,数学的学习通过解决结构良好的、有固定答案的数学题来展开,教学方式也往往以灌输为主,数学学习结果也以解题的分数作为评判标准。诚然,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石,但是如果仅仅将数学学习理解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未免对数学的理解狭溢化。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人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研究性学习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实验、数学主题阅读等为主要形式的数学课题学习也应运而生。

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对学生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笔者结合课标、教材的内容以及自身的体会,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髙中数学课题学习开展现状进行研宄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反思性学习理论、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成为数学课题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1]张思明。张思明与数学课题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4-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4,8,98.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10.

[5]张思明,王尚志。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6]卢万兵。国内外数学课题学习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研究,20xx(8):2-4.

[7]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宄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4):49-50.

[8]马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29.

[9]仇金家。中学数学课题学习指导:数学探究、数学建模与数学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7-10.

[10]刘来福,李延林。提倡数学实践激发学生创造[j]数学通报,1998(12):24.

……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学习性研究

2、课题学习与数学课题学习

3、数学建模

4、数学实验

5、数学探究学习

6、数学主题阅读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1、数学课题学习的意义

2、数学课题学习的实施

3、数学课题学习的几种主要形式

4、课标中的数学课题学习

5、教材、刊物中的数学课题学习

6、数学课题学习的案例

第三章 数学课题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四、反思性学习理论

五、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第四章 高职数学课题学习开展现状及其分析

一、对北京高职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感悟

1、学生参与热情高,研究问题紧密联系实际

2、家长重视程度高

3、竞赛开放性强

二、课堂观察

1、课堂教学的亮点

2、课堂教学的缺陷

三、访谈

1、针对教师(教研员)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2、针对学生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数学课题学习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课题学习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

2、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对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4、家长支持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但也受考试成绩目标的影响

5、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受时间、师资的影响

6、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形式较为单一

7、交流与合作在数学课题学习中尤为重要

二、建议

1、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提升自身能力,并尽可能充分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题学习

2、学校要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师资的优化

3、教育部门要督促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与教研

4、积极完善数学课题学习评价体系

5、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

第六章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五、论文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一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解释现实,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其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具有差异。”

学生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建构与学生经验、信念、问题情境等密切相关。学生不是空着头脑走进教室的,我们的教学要将学生的学习融入真实情境之中,并使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适应。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发展一步步地铺好台阶。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实例,让学生利用所学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不追求统一的严格的标准答案,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己有知识水平,通过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解释现实,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观摩学习、问卷调查、实践操作。

结合自己对北京高职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感悟和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的情况,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七条结论:数学课题学习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课题学习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家长支持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但也受考试成绩目标的影响;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受时间、师资的影响;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形式较为单一;交流与合作在数学课题学习中尤为重要。

作者从观摩年北京高职数学知识应用竞赛论文答辩的情景体会到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热情很高,他们很重视这种活动,研究问题与实际联系紧密,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对教师的访谈、对学生的访谈和课堂观察来看,学生有着积极参与数学课题学习的强烈愿望。尽管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的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例如有的同学因喜欢动手操作而喜欢数学实验,有的同学喜欢通过主题阅读了解有趣的数学现象。

尽管高职的学习任务较重,学生课余时间不多,但他们愿意拿出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并尽可能地利用相关资源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就要求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和支持,提供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平台。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笔者联系课标、教材的内容以及自身的体会,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职数学课题学习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的问题,结合自己对北京高职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感悟和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的情况,试图分析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为数学课题学习的进一步开展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对来自一线的相关资料的研宄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结合实际对教师、学校、教育部门等提出了相关建议。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笔者可就此问题收集更为广泛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使得该研究所得结论更为可靠、更有参考价值。

通过对研宄结论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观点: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提升自身能力,并尽可能充分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题学习;学校要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师资的优化;教育部门要督促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与教研;积极完善数学课题学习评价体系;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最后,笔者对此研究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笔者可就此问题收集更为广泛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使得该研宄所得结论更为可靠、更有参考价值。

开题报告万能篇十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 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 院:经济管理分院

专 业: 金融学

班 级:学 号: 20100510620419

姓 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月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我国会计电算化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重点对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

会计实行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职能划分、责任关系、稽核关系及会计文档的管理形式等会计专业关系放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成绩与问题并存。随着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决策需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企业的信息意识差,信息管理技术落后,从事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软件水平参差不齐、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差是企业国际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选题意义:分析研究并解决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面临新的挑战,安全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如何保障重要会计信息的安全,是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企业会计信息更加安全可靠,而且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它促使会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会计人员更好地工作,加快信息传递,使企业资料更有保障,促进顺利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我国会计软件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软件的范围广泛。会计软件的开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易学易用,并且只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会计软件正从dos平台迅速向windows平台转变。后台数据库正逐渐由xbase数据库向大型网络数据库转变。

国外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会计或者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根据有关调查统计,美国在1983年时,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会计电算化新软件程序是针对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控制、计算和分析。面向核算的程序所占份额逐步缩小。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分为面向市场类、面向现金管理类、面向采购管理类、面向财务管理类、面向生产类等。

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普及度还不是很高。其重要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现阶段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只是简单思维应用于信息核算,来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支持不够,认识不够,没有基本的软硬件投入,不能提供会计人员先进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是随着时代发展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加快普及率。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认真的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将以往对核算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财务工作上来,重视专业人才的财务管理作用,人才是现代会计工作的核心因素。同时国家社会应该加大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力度,通过宣传使得企业真正的认知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和作用,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让企业知道会计电算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单位效益。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目 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二)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

(三)缺乏配套的会计电算化制度

(四)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对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

(五)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六)会计软件开发疏漏了审计因素,不能满足审计要求

(七)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完善

(一)要重视电算化工作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三)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五)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

(六)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前景

(一)全国普及会计电算化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规范化

(三)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化

(四)会计电算化发展网络化

(五)信息处理智能化

参考文献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主要通过探索性研究法,信息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当前会计电算化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对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并探讨今后的发展思路

主要特色:

工作进度:

一、 在20xx年11月1日至11月20日期间确定选题

二、 在20xx年11月21日至12月8日期间完成任务书和开题报告(20xx年12月

20日之前提交论文选题汇总表、任务书、带老师指导意见的开题报告给任老师)

三、 在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28日期间完成论文提纲和论文初稿(在20xx年

3月15日前提交带指导意见的初稿和中期检查表给任老师)

四、 在20xx年3月1日至5月9日期间修改论文

五、 在20xx年5月10日至5月18日完成论文审评

六、 在20xx年5月19日至5月25日完成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周莉.当前会计电算化在当前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6)

[2]张津.论会计电算化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xx(04).

[3]赵绍光.论当今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2).

[4]年晓燕.影响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因素及改进思路探讨[j].财经纵横20xx(04)

[5]杨绪刚.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及对策[j].绿色财会20xx(2)

[6]魏睿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11)

[7]吴智敏,王伟,李庆梅.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第15期,总第289期

[8]郝爱文.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贸20xx(11)

[9]樊珊珊.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xx年第11期中

[10]曹学宗.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xx年第9期,总第187期

[11]胡蔚婷.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xx年1月上

[12]张树威.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20xx年8月下,总第271期

七、指导老师意见:

开题报告万能篇十一

选题的目的:平面广告设计对于平面广告传播及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特点在于围绕视觉形式动力进行设计,强调平面广告设计吸引受众注意,是遵循受众接受心理规律及视觉原理,充分传达广告信息,实现广告效果最大化。

选题的意义:本文把众多方法表现形式置于平面广告设计中,着重对平面广告设计这些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及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平面广告形态的表情。

主要内容:阐述了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概念与软件的运用,并举例说明。

提纲:

1、平面广告的基本概念

2、软件的功能及应用

2.(1)photoshopcs软件环境

2.(2)photoshopcs功能

2.(3)photoshop的工具应用

3、点、线、面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

3.(1)造型要素――点

3.(2)造型要素――线

3.(3)造型要素――面

4、平面广告“立体化”表现形式

4.(1)“立体化”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

4.(2)“立体化”表现形式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

主要方法:

1、社会考察(根据事例进行研究)

2、文献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分析)

3、网络信息研究(网络资料研究分析)

主要措施:

1、老师的专业指导

2、网络资源的利用

3、图书馆查阅书籍资料

1、《平面设计艺术》李砚祖、芦影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2、《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编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

3、《设计学概论》尹定邦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出版

4、《photoshop cs教程》21世纪工作室编著-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平面广告设计》何洁编著-北京:中南大学出版社,1999.

6、《设计平面设计》林华编著-中南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7、《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广州:美术出版社

8、《视觉传达设计与传统图形》靳埭强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xx

9、《界现代设计史》朱和平编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94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