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实际情况。编写教案前,教师需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学习可以帮助你编写更好的教案。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一
认识8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机智。
教学手段。
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简笔画阿凡提)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他是谁?你知道他的故事吗?(简笔画大力士)这个人是谁?大力士和阿凡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力气》这篇课文,看一看阿凡提和大力士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板书比力气认读生字“比”并指导书写“比”的笔顺。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老师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清字的读音,同时还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变化。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三、朗读理解、随文识字。
4、课文那几段告诉我们大力士要和阿凡提比力气?你能读一读这几段吗?
出示“帕”字(把字卡粘在手帕上出示)引导学生理解“帕”的字义。
指导学生读准“扔”的字音。还能用扔组成哪些词?
7、大力士把手帕扔过去了吗?课文哪一句写了大力士没有扔过去,你能读一读吗?请说出像“飘飘悠悠”这样的词。
随机出示生字“灰、之、城、抓、脚”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小黑板出示:不行吧,看我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试一试。
随机出示生字:拾、
10、找出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读一读。
11、阿凡提为什么要和大力士比力气?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比力气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
随机出示生字:提、咱、就、斤、答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四、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虚宫格中的生字,看清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书写:
阿:注意“耳刀旁”的写法和在格中的位置。
比:要先写横、竖提、撇、竖弯钩。
斤: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仿写生字。
五、作业布置。
把阿凡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前准备练习中(放大图)。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角12角=()元()角。
1元3角=()角15角=()元()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0.5元=5角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2页“总复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11题,整理和复习0~2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提示:
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复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3.让继续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感受“学生文化”。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教具准备:
课件、磁性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等。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再讲一遍?
学生回答。
师:xxx同学的把这个故事讲得准确又完整,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法承上启下,既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游戏导入法。
师:我们做个口算接龙的游戏好吗?从第一行开始,第一个算1+1,第二个算前一个算式得数+1,算到到20后。游戏开始。
改变第二个加数计算。……。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烘托出热闹、有竞争性的学习气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谈话导入法。
师: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想一想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师:我们这学期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20以内的数,第二个内容是20以内的加减法,第三个内容是认识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前两个内容:(板书)2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
二、复习20以内的数。
1.我们先来将20以内的数数一遍。谁能倒数一遍?
一起顺数,指名倒数。教师注意调控课堂,注意走神的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这些20以内数的意义。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问: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
指名说。
预设: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捆数、盒数、瓶数等。
3、复习数位。
教师:在这个数位表中,左边第一位是?第二位是?学生接答。
4、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的组成。
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第103页第1、2、5、6题。
第1题练习时,可通过第2幅图让学生说说1个十是多少,通过第4幅图让学生说说14的个位上的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是几等。
第二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多少。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可让学生说说每组数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发现的。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0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题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比多少的应用题)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演示)。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快乐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在森林里早上出去采果子,晚上回到家里唱歌跳舞,生活的很幸福。这一天他们采了很多的果子回来了,突然两个小矮人争起来了。他们到底在争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给他们组奖一朵小红花)。
课件出示:两个小矮人的对话(蓝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12个果子,红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8个,)。
问:(1)你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说,互提,然后再指名说,同时老师板书)。
(2)那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吗?请试一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老师板书)。
板书:8+6=14。
8-6=2。
8-6=2。
8-6=2。
8-6=2。
(3)观察以上的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归纳得出:求多多少或者是少多少?多几或者是少几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2、做一做(电脑出示:p72:做一做)。
(1)先让学生同桌互编数学小故事并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每个组红花的获得情况:
1)先数一数:每个组各有几朵花。
2)你可以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在小组里互提互说)。
3)指学生说,其它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口头列出算式计算,看一看,谁最聪明。
问: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4、出示第7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有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第72~73页例3、例4,先展现“作单元备课业评比”图,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作业评比情况,吸引学生看图进入“评比”氛围,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已经会解决的问题,如“小雪和小磊一共得多少朵红花?”,请学生解答。对于提出的新问题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的成功,会产生较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五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3+2=3+4=2+2=。
6+3=5+1=7+3=4+4=。
2、看图列式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3+0+5=。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燕子图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4=9。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六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很有规律围成圈跳舞等等。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出现了三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律。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懂得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并能积极的去发现、探索、创造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统计知识,并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和找规律的知识.
教学重点巩固统计知识.。
教学难点统计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准备第四题.。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加减法,。
指名板演上面四道,再说说是怎么算的?
全体学生在书上完成第三题.。
检查校对。.
二小黑板出示第四题。.1指导看懂第四题.。
指名提出问题。
把个种交通工具的数量在格子中涂上颜色.。
按小组填好统计表.。
检查校对.。
鼓励学生说说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思考题:。
看!小猪出了一个题目,要考考我们,用这三张卡片有六中排法你能排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完成.。检查校对。
四课外延伸:自己去调查一样喜欢东西,然后再交流.。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八
信息窗1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重点、难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请看信息窗一,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集体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导他们明确,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
谈话: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3、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1)独立填写。(2)班内交流。(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2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
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3.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威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威海、苏州„„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1992、1993„„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页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2.课本122页自主练习第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学生独立解答。
(2)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网站一周访问人次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四、总结回顾。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九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十
1.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品读课文,让学生从中领悟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整体认读中认字学词。
熟读课文,悟出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来到课堂上的还有一只小公鸡,它呀!十分苦恼,因为它整天没有事情做。今天,它打算出门去寻找快乐,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去呢?(想!)。
好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板书课题。
既然是快乐的小公鸡,我们应该怎么读?是的,高兴地读,那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遍课题,好吗?(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
让学生自由地说,老师边听边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1.播放课件,听课文录音。
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课文一共有七个自然段。
2.播放课件,趣味读词。
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老师先从文中请来了生字宝宝。
整天烦恼蜜蜂姐姐。
田野池塘报时耕种。
传播庄稼苦恼花丛。
(1)老师大声读,全班同学小声跟读,老师小声读,全班同学大声跟读。
(2)男女生赛读,男生女生,谁先来?(我先来)女生先来。
老师及时表扬学生并纠正学生的读音。
1.自由读2、3、4自然段,想一想;小公鸡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
(1)个别学生反馈:小公鸡在路上遇见了老牛、青蛙、蜜蜂。
(2)老师放课件,并随时板贴老牛、青蛙、蜜蜂的图片。
2.引导质疑,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公鸡在哪遇到它们的?它们分别在干些什么?
(1)分小组读2、3、4自然段。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老牛。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青蛙。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蜜蜂。
(2)齐读句式。
3.出示小公鸡与老牛的对话图(放课件),品读并体验。
(1)齐读对话。
(2)个别读,引导小公鸡是怎么问老牛,老牛才会乐意回答呢?
(有礼貌),那你来问问吧!谁还愿意问老牛?
表扬学生;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相信老牛一定会很愿意告诉你做什么最快乐了。
(3)齐读老牛说的话。
老师随机板书;耕地。
(4)引导质疑;老牛为什么认为给人们耕种田地就快乐呢?
(5)演一演;老师扮农民,学生扮老牛。
请一位学生上台戴头饰扮演老牛。
农民:好大的一片田地,我用锄头什么时候才能翻好呢?
老牛:我来帮你耕地吧。
农民:谢谢你!
(6)采访老牛:听了农民的感谢,你现在心情如何?你为什么高兴?
预设:很开心、很高兴,因为我帮了农民伯伯的忙。
你作为老牛,愿意将你的快乐说一遍给大家听吗?(个别读)“帮助人们耕种田地,就很快乐了。”
(7)男、女同学分角色读老牛与小公鸡的对话。
4.出示小公鸡与青蛙、蜜蜂的对话图(放课件)。
(1)请个同学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哥哥教小公鸡什么办法呢?
预设:小青蛙教它说为庄稼抓害虫,就会快乐了。(板书:抓害虫)。
(1)这就是青蛙哥哥的办法,如果你是青蛙哥哥你要怎么说?咱们一起来读读青蛙哥哥说得话,为——齐。
(2)小公鸡问了老牛爷爷、青蛙哥哥,它找到快乐了吗?(没有)。
(3)它又接着去找了,你瞧,路上遇见了蜜蜂姐姐,小公鸡就问它(引读):“蜜蜂姐姐,怎样才能快乐呢?”蜜蜂姐姐是怎么告诉她的,女生一起把这句读一读。(板书:传花粉)。
(1)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2)反馈(啄木鸟医生、狗、猫头鹰……)。
5.(1)齐读5、6自然段。
(2)学生反馈;它回到家来问爸爸。
(3)出示问题;为什么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说得不一样呢。
引导:它们虽然说的不一样,但它们都在帮助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
它们觉得这就是快乐。
引读:所以公鸡爸爸告诉小公鸡————(齐读)。
出示重点句;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
过渡:是啊,他们都是在——帮助他人(出示“帮助”
(4)(出示带田字格的帮)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预设:加一加,拼拼音……。
(5)引导学生观察。
(6)师:“我们观察一个字可以观察它的结构、田字格的位置、笔画变化,这样就能把字写好看了。”
(7)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8)师:“但是这个‘帮’自己一个人很孤单,于是它找来了它的好朋友(课件出示‘助’),这种找朋友的方法我们叫他组一组,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教过你的方法,观察一下这个字,怎样才能写好它呢?”
(9)引导学生观察。
(10)师:“小朋友们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看大林老师怎么写,咱们一起来书空。现在请你们拿出本子,将帮助写一遍。写完的请举手”
(11)生书写。(提示学生的坐姿)。
(12)师:“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写得又端正又整洁”
老师引读;你现在就是公鸡爸爸,你会对小公鸡说————(个别读)。
你们都是公鸡爸爸,会对小公鸡说————(齐读)。
老师随机板书;帮助别人,就会快乐。
6.(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公鸡听到你们的声音了,它真的找到了快乐,那就是——报时。
下面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声高兴地读—遍全文。
1.配乐朗读。
2.说一说;你生活中快乐的事。
让学生自由说,老师及时引导并表扬。
3.总结:是啊,帮助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你会觉得很快乐,这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老师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比一比看谁帮助别人做的事情多,谁就是最快乐的人。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公鸡。
小公鸡报时。
老牛爷爷耕地帮助他人。
青蛙哥哥抓害虫就会快乐。
蜜蜂姐姐传花粉。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十一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从第一幅图入手,借助插图,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说说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结合扉页《写给小朋友的话》,了解语文。
2.借助图中人物对话,组织同学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1)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2)老师也可参与其中,模拟师生见面后相互问好的情景。
3.可以与生活课的入学教育配合起来,组织儿童参观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了解学校的主要机构,对学校产生喜爱的感情。
4.认识和熟悉丁丁、冬冬两位小朋友,观察他们的头发、衣服有什么特点,说明他们是我们大家的朋友,将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5.可在看图时和对话中认读汉字“学、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书包”。
6.在学习插图前,也可先学《上学歌》,以激发兴趣。
7.学习第二幅图,可利用语文课本,带领学生认识书的封面、
目录和页码。并教育学生爱护书。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识字。
3.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学校,好吗?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口头揭示本课目标。
【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自主认识学校:
(1)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校呢?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
老师问好的?
(5)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
服的?
训练学生整理书包,摆放文具。
第三课时。
1、认识、运用目录。
2、学唱《上学歌》。
教学过程:
【导入】。
1.实物投影出示:“丁丁和小朋友们认识语文书”图。
2.引入:在以后的学习中,语文书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和小朋友一起认识语文书吧!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口头揭示本课目标。
【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自己翻看语文书吧!
2、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那一课呢?
3.请你告诉大家怎样找到你说的那一页呢?(预测:如果介绍的孩子说不出方法,就鼓励他向大家求助。)。
4.小组中,大家商量一下应该怎样翻书,才能更好地爱护书呢?下面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5.练习:请小朋友们用正确地翻书方法,找到老师说的页码。(也可请一位小朋友们来说个页码,大家找。)。
6.提问:你知道“目录”有什么用吗?
7.讨论:大家的书都一样,我们要怎样区分呢?(预测:如果除了“写上名字”孩子们还说了很多种方法,都要鼓励他们动脑筋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许孩子们会想出更为巧妙的方法。但是如果有的孩子提出在书上画上记号,我们要引导孩子爱护书籍,不要在书上乱画。)。
8.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课本呢?
9.跟着录音学唱《上学歌》,读一读歌词。
齐唱《上学歌》。
【课后优化作业】。
向你周围还没上学的小朋友介绍你的语文书,把《上学歌》唱给他们听,并解答弟弟妹妹提出的问题。
第一单元字与画。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识字兴趣。
二、利用图画,认识17个汉字,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进行扩词练习。
三、能用正确的姿势读书。
四、能听懂老师的要求,能够较清楚地指出字形的区别。
本单元只有图画与字,没有朗读的内容,因此,认读生字与识字是重点。本单元图画内容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教学时,可以先从前8幅图入手,让学生观察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字与画的联系,然后再由浅入深,借助图画认读生字。如教学时,可先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猜猜图旁边的字是什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图画与字的联系。
有的字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哪一部分与汉字中的哪一笔相似,并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如“山”字,山字的外形象隆起高耸的山峰,图中画的正是三座并排的山峰,中间那座较高的山表示山中间的一笔“竖”,山两边的“竖折”、“竖”表示旁边的两座山峰。
要利用学前教育的差异,发动已经会认读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第6页的9幅图和9个字在学生已学习前8个生字的基础上可适当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刚入学的学生还不会合作学习,可先同位互教,小组学习。
最后脱离图画识字,教师可板书字,打乱顺序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充分利用生字卡片识字,也可与前一部分的8个字结合起来学习。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十二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十三
1、熟悉工具、认识颜色、尝试用各种色彩、材料,大胆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培养学生爱画、敢画的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各种彩笔、有色绘画纸。
一、导入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大画家的画好不好?
二、作品欣赏
1、出示毕加索的作品。
2、你觉得这些画怎么样?简单介绍画家。
3、原来,我们手中的笔,还能画出这么奇妙的画,你想不想试一试?
三、尝试练习作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由的画,画他们想画的,画他们喜欢画的。
1、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
2、你夸夸你的同学,并给自己的作品打个分。分小组进行合作作画。
3、在学生的作画过程中,教师巡视。
a、表扬动作快、守纪律的小朋友。
b、表扬合作默契的小组。
c、表扬有创意的小朋友。
四、学生作品展示
1、请你夸夸你们小组的作品。
2、出示画家完成的作品,比一比。
五、 小结
你们真棒!是我们班的小画家,比毕加索这样的大画家都画的好。老师真喜欢你们!希望你们以后上课,也能像今天一样大胆的画。
本课是想让孩子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并能选择自己熟悉和适合的工具来完成一幅作品。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示范,我采取的是非常民主的方法,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来画,许多学生都让我画各种东西。在第二个班,我没有示范,是让学生先看书上的范画,然后讲解了其中的一部分画的特点,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去画,交上来的作业几乎全是一样的。到第三个班,我带了许多漂亮的图片,图案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学生欣赏了以后我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画,这个班的作业就有了提高,不再是单调小鱼、房子和太阳了,作业中有了自己的内容,有了自己的想法,画面变得丰富了,色彩也变得饱满了。
我觉得美术教学不能用固定的东西来教学生,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教他们,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学生就是一个未经雕琢的,而老师就是雕塑师,怎么去雕塑必须先打好草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社会背景都不一样,他们的知识能力也不一样,作为教师应该很好的引导他们,尽最大可能来发挥他们的潜能。
新课改提出美术课堂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刚刚步入一年级美术课堂的小学生,在认知感知方面并不完善。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神奇的口袋》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工具,并形成良好使用美术工具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布袋做引子,充分让小学生从小布袋的神秘中感受到乐趣。间接的认识了美术工具。
统计一年级下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并指导看图.
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听?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再看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继续看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继续看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0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