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范例教案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一
学习内容:
1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 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 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 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二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赵州桥。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非常雄伟、坚固。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2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3、指名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
2、出示两幅投影,让学生观察、比较。
3、大桥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
a、减少了冲击力。
b、节省了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
(1)“设计”是什么意思?
(2)“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
(3)用“设计”说一句话。
(4)你找到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哪里吗?能否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6、齐读第2段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来没有,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四、看投影系统地说说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4、5小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四
二:品读课文、思考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萝卜头在监狱的铁窗附近捉到了一只虫子„„。
1、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虫子呢?”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虫子的句子。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重点段落:“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虫子呢?”(漂亮)。
师:哪儿漂亮?(引导学生从“翅膀”、“头”、“小眼睛”三个方面说。)指导朗读:“谁能把小虫子的漂亮读出来?”(指名读)。
师:小萝卜头喜欢这只虫子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读读课文,找出这些词语或句子,然后再旁边写出你的体会。(学生读课文)学生反馈:(出示课件)。
1:“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杨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呦,你看!’”
师:书上没写“高兴”“兴奋”、“激动”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引导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小萝卜头的兴奋、激动、喜悦并让学生读出“高兴”“兴奋”、“激动”)。
2、“‘呦,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师板书:捉到漂亮的虫子。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动词体会出了小萝卜头对小虫的喜爱,用同样的方法看看这句话中,哪个词也能体现小萝卜头对小虫的喜爱。
(引导学生抓住“尖叫”有感情朗读,齐读,体现小萝卜头的快乐。)3“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
解释“惟恐”:只怕。
(抓住“两手轻轻捧着”,并做动作体会小萝卜头对小虫子的喜爱和爱护)师:从这些字眼,我们可以感受的到,小萝卜头非常喜欢这只小虫子。那么小萝卜头喜欢它只因为他漂亮吗?出示课件:
1、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2、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们面前骄傲的爬着。
(抓住“这种虫子很多”说明虫子很普通,但在小萝卜头眼里却那么的漂亮。)(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背景,理解“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故意”,“骄傲”等词句的含义。)。
生:因为他看到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就想把它放了。
师:你是从哪儿读到的?
生:12段。
(师出示课文12—17自然段)。
师:是啊,火柴盒好就是监狱,小虫子和小萝卜头一样被关进了监狱。小萝卜头自己已经没有自由了,所以他看到小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时,他就感觉小虫子是谁呀?(自己)。
师:对,好像自己一样,我不能关着它呀!体会着小萝卜头的心情,读读这儿。
(朗读):“小萝卜头打开……飞吧,你飞吧!”(师先领读,再回声读)师(教师由衷地称赞):说的真好!小萝卜头在这儿不光是想让小虫子获得自由,还有对生命的一种珍爱呀!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儿。
一学生动情地读。
师:我们一块儿看一段电影《在烈火中永生》中小萝卜头放飞小虫子时的情景,边看边体会小萝卜头的心情。(师生认真地看录象。)。
(小萝卜头一看到小虫子没有自由了就很可怜它。小萝卜头放飞虫子时很高兴。)。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吧!
学生投入地读12~17自然段。
生(齐答):飞出去!
师:你从哪感受到他想飞出去?(17自然段“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生读:“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师:他太想解放了,是吧!谁还想读读?(一名学生读)。
师范读:“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我们齐读。
师生齐读:“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师:是啊,我们的小萝卜头,他一直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冲出高墙,看看外面的世界,回到温暖的家,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可他还是没能等到解放的那一天,就被敌人残忍的杀害了,让我们看一看银幕中的小英雄,让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的、永远的铭记在我们的心理。(播放课件)。
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跟小萝卜头说,如果现在小萝卜头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没说完的课下写在纸上。)。
师:我相信同学们的心声小萝卜头一定会听到的。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五
《毛毛虫的故事》是一篇富于想象,寓意深远的童话故事。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一、在识字教学中,因为这8个生字比较简单,所以更多的侧重于自主识字,并汇报各自记字的方法。
二、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时,一方面以毛毛虫情感的变化为主线,穿插理解词语的方法。如理解“羡慕”一词,学会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大惊小怪”学生似懂非懂,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小瓢虫,入情入境地读,会读了,意思自然就懂了。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利用多种形式并逐次提高要求,从而让每名学生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在诵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昆”、“笨”二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欣赏蝴蝶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书后拼音自己学习。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昆”、“笨”二字。强调“昆”字的结构、笔顺。
4、指读生字带出的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纠正易错字读音。
说一说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最能表达毛毛虫心情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的意思。
3、体会毛毛虫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l、毛毛虫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伤心)。
2、通过读文理解,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是:
小瓢虫大‘惊小怪地叫;
大伙各种各样的议论。
3、通过创设情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惊小怪”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会有哪些议论,体会毛毛虫难堪的处境。
5、齐读瓢虫妈妈的话。
六、教师总结。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六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
模块二: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模块三:领悟表达。
模块四:口语交际、习作。
模块五:检测。
实施说明。
这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目标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在开放的课堂上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需要教师能够比较好的处理生成的问题。板块式设计,有利于教师随机处理问题。流程设计是施教的线路,板块设计是施教的思路。学习汇报单,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各个过程更加条理清晰,使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加明晰可见。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模块一:预习。
(2课时)。
教学流程。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填写学习汇报单的相关内容。
板块一: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读四篇课文,在读文中识记生字,并运用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记住它。
在学习汇报单上,把预习模块中的“我会认”的生字和“我会读”的词语上画出喜欢的符号。
【设计说明:正确的识记生字,为后边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扫清障碍。】。
板块二: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学习汇报单上难读的句子读一遍。
(2)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
(3)小组内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班级交流。
(4)填写学习汇报单中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条目,小组交流。
【设计说明:在预习时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为下边感知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模块二: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板块设计。
板块一:讲述名人故事。
讲一个你所知道的名人的故事。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
板块二:基础学习。
1.理解课文。
2.《灰雀》。
《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自由读课文,不懂得地方小组讨论;边读边划,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总结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设计说明:这个板块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
板块三:朗读设计。
1.《灰雀》。
自由读:找出相关的词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朗读:朗读划出的词句,把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灰雀消失之后,列宁的言语和行动也表明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在朗读时,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
分角色朗读:通过语言、神态,体会列宁爱护孩子和小男孩惭愧、决心要改正错误的心理活动。
2.《小摄影师》。
自由读,划出人物的对话以及自己喜欢的细节,想一想,这些反映出了高尔基和孩子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填写学习汇报单中人物品质的条目。
小组内比赛读划出的对话及细节,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小组内表演,注意通过对话及细节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组汇报。
3.《奇怪的大石头》。
自由读课文,划出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小组内交流划出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交流汇报单上所填的条目。
同桌读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抓住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如“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焦点)在朗读时要加重语气,强调李四光善于刨根问底,不轻信,不盲从的执着精神。
4.《我不能失信》。
自由读课文,划出人物对话,想一想,这些句子体现了宋庆龄有着什么样的品质?填写学习汇报单上人物品质的条目。
与同桌练读对话,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班级交流学习汇报单。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七
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把握故事中心。
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感受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
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投影片三张,空白画框两个,白纸若干。
学生:课前预习。
2课时。
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及图上配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2、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与同学互相评改。
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及图上配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难点。
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与同学互相评改。
一、习作前准备指导。
指导学生课前自学,观察各幅图画和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家长听。
二、习作中成文指导。
1、仔细看第1幅图,弄清图意。
(1)出示第1幅图的投影片。
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准地点、人物、事情,抓住人物的语气、神态,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给小朋友取名。)。
(2)出示第2幅图的投影片。
同桌练说。(提示:抓住小男孩的神态和心理,体会他此时的心情)。
(3)出示第3幅图的投影片。
想一想:这两个孩子的名字?男孩说的李晓明是谁?
2、引导想象,续写故事,续画图画。
(1)启发过渡:现在,哪位同学能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把故事写完整,请生执笔补充余下的那幅画。(出示空画框)(可用简笔画)。
(3)小组讨论,画画,师巡视指导。
(4)讨论后请不同的两个小组起来交流,解说画面的内容。
3、练说故事,明确重点。
(1)说说这四幅图要告诉我们怎样的思想。(关爱同学)。
(2)重点该讲清哪些方面的内容?(或:你认为哪些内容要特别地讲清楚?)。
(3)四人小组一生一图,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展开想象,适当穿插“内心活动”的描写,试把故事说通顺,说具体。
(提示:小组组员在听的时候要专心、安静,听完一幅图的内容之后可适当补充,提提意见;图与图之间要用有联系的词句过渡,要注意图与图的“衔接”。应该把这件事当作真的发生过的,而且你亲眼看见了,甚至可以直接用“我……”的说法来组织语言,当作亲身经历的一样。)。
(4)教师巡视参与,提出:先讲完的小组可以先动笔写草稿。
4、学生练习起草,师巡视指导。
三、习作后评改。
1、学生写完后小声读一遍,运用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2、小组互读草稿,互相修改。
3、誊写,四人小组(组与组之间交换)批改,写评语,上交。
4、教师批改后讲评,生再改,并最终誊写在定稿本上。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八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教师小结:寓言故事中都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举例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二、学习新课。
・・1、自读《揠苗助长》,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生字的效果。
・・3、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根据寓言内容,思考问题,读懂课文。
・・(1)种田人见到自己田里的`庄稼总是不长,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最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焦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把种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
・・(2)种田人怎样做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6、小组讨论:种田人觉得这种做法怎样?你觉的他这种做法怎样?
・・从“总算”“一大截”理解种田人的心情。
・&nbs。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九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投影: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爱手工做风车议风车。
(仔仔细细几乎每天看一阵子)(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刻苦钻研愤。
习题:
一、用“or;”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mo()shan()。
几乎石磨扇子。
ji()mo()shan()。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地看,()忘了回家,以后()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渐渐地养成了()的习惯.
3、牛顿()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一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投影: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爱手工做风车议风车。
(仔仔细细几乎每天看一阵子)(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刻苦钻研愤。
习题:
一、用“or;”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mo()shan()。
几乎石磨扇子。
ji()mo()shan()。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地看,()忘了回家,以后()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渐渐地养成了()的习惯.
3、牛顿()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二
词语:
好词: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_露】露出,没有遮盖。
【咆哮】野兽的吼声,这里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清澈】(水)清而透明。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了。形容非常齐全。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三
知识目标:
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对照课后生字表)仍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或同学。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用手势表示出,标错的及时改正过来。
2.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小朋友,你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
(1)自主识记。
(2)这些生字小朋友在文章中你还认识他们吗?快试一试吧。
(3)自己读课文。看谁不丢字,不加字,读音准确。
(4)读词语卡片,生练习读并扩词。
(5)识记多音字。读音,组词。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并练习做旁注。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小作者的心情都有那些变化。
(3)体会小作者的不同心情,自己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美丽的窗花把我们带竟了进了童话世界。想象一下,窗花还可能像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五、作业。
选做题: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词语,照样子写。
轻轻地
密密的
(1)读一读词语。
(2)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自己独立写。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四
教学要求: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2.研读材料: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些什么?(四要素:时、地、人、事、起因)。
【板书: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
【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
【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3)在续写时我们还要注意过渡和前后照应,使文章过渡就是紧扣前文的最后一句话,很自然地接上去。
【板书:语意连贯】。
『教学设计出自』。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续写指导。
理清线索。
语意连贯。
合理想象。
教学反思: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五
有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昆虫,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搬运食物……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尽管如此它并不伤心,也不相信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把自己从头到脚裹到温暖的茧屋里。它织啊织啊,终于把自己裹到茧屋里去了。
以后会怎样呢?它在茧屋里问。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它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你要耐心等待。”
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了。它灵巧的从茧屋里挣脱出来,惊奇的发现身上长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有色彩斑斓的花纹,美丽极了。它愉快的舞动了一下双翅,如一个风筝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9个“啸、腾、胸、脯、震、颤、怔、塌、陷”。积累描写风的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能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想办法解决。
4、通过学习,了解一群天鹅齐心协力战胜恶劣环境的故事,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
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呼啸”、“窟窿”、“胸脯”、“怔住”。
2、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领悟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大家谈谈:天鹅在你们心中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
2、天鹅,在大家心中是高贵而优雅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天鹅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教师巡视,适当提示。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划出文中“呼啸、窟窿、胸脯”等部首相同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3)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想办法解决。
2、交流。
(1)指导字形:啸窿(生上一横勿忘)。
(2)找出文中部首相同词语,说它们意思。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窟窿:洞;孔。胸脯:指胸部。
(3)分节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3、男女生分别朗读课文第一、二小节。
三、复习巩固。
1、小结:通过自读课文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并且通过填空的方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2、复习生字新词。
3、指导把课文读通顺。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交流森林的作用。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课文,说一说小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早先()。
后来()。
最后()。
生1:讲述了早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最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三、品味阅读,解决疑惑。
1.从前的小村庄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
生1:“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齐读)。
(2)、课文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b)小河——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发挥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书:清澈见底)。
(c)天空——湛蓝深远。
(d)空气——清新甜润。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生自由读。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指名读,评价)。
四、感受毁灭。
过渡:这么美丽迷人的小村庄最后却被冲毁了,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1、出示课文第四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大雨没喘气”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生再读课文。
(1)、理解“咆哮”。
过渡: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学习课文。
五、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习第2——4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第2—4自然段。画一画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
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造成小村庄最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说明砍了很多树。)。
a、问: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指课件)。
b、这个省略号还表示什么?想像一下,这个小村庄慢慢地变成了什么模样?
3)那树木变成了(引生读句子)(多媒体点句子)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词说明砍的树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3、同学们,树木的作用不仅仅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
4、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六、了解小村庄的结果: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师: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乱砍滥伐)。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过渡: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七、自学丛书《自然规律》。
八、小结。
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八
教学要求:
音字组词。
(2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
(4)收集资料了解谚语。
(5)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重难点:
1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语文天地的“月积月累”部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出示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练习。
3集体评讲。
1出示几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大家读一读。
3学生抄写词语。
4摘抄课文中的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1学生读句子
2找出加点的词语
3引导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递进、条件)
4学生练习造句。
1写词语。2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体会魏格纳善于观察、发现坚持不懈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1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
2你们发现了什么?
1通过读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1老师提要求: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说”的?
(2)文中列举了哪些材料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
2集体交流老师点拨。
1从人类提供出并证实“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2学生自由反馈老师引导。(善于观察,大胆设想,努力探索、实践)
:是啊,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证明,希望你们能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的态度。
:熟读课文。
1、收集资料,了解并收集气象的谚语,并试着自己写。
2、懂得澳门、按照方法到图书室里查找资料,并能够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分类写目录。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
2、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谚语都与什么有关系?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简单介绍谚语。
4、学生再读文中的谚语。
5、指名反馈收集的谚语。(板书)
6、学生读一读这些谚语
1、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说说可以用刚才学过的哪一条谚语来形容今天的天气。
2、引导学生积累谚语,懂得用谚语形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天气变化。
3、自己试写谚语。
4、集体评议
1、启发谈话
2、指名读课文中小姑娘说的话。
3、指名反馈、查目录。
4、教给学生方法。
1、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课外都读了什么书籍。
2、小结
3、反馈自检情况。
作业: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十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
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
2、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平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
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
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
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习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
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
3、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4、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
1)、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
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积累词汇。
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
5、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
自主选择作业: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程。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二十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二十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
2、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了解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写清楚的,学习观察事物和写游戏的方法。
一课前导入:
课前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检查本课生字词的认读: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小黑板,学生练习认读,小组内看着黑板自由认读。
2、指名学生认读,余下纠错。
3、齐读本课的生字。
4、学生把生字送回课文之中,检查自己的朗读情况。
三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情况:
1、指名学生开火车接读课文,余生及时指出读书的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教师小结评议学生的朗读情况并提出要求。
3、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一遍,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合作探究交流课文内容: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吹泡泡的游戏好玩不好玩?(教师适时板书:吹泡泡)
2、围绕吹泡泡,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呢?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方面?(小队合作探究)
3、指生回答,师生评议相互补充。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吹泡泡的办法;泡泡的美丽;(色彩和形态)产生的联想与感受。)
5、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声音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五借机导情,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泡泡的美丽、神奇及带给
美好的想像和感受。
2、指名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师生全体评议,并提出意见。
3、师生比赛读、配合读。
4、教师小结。(学生朗读的情况)
六回扣全篇,情感升华:
1、学生快速读完全篇,体会作者吹泡泡时的快乐心情,和作者一道追随童年有美好回忆。
2、教师让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练习试背第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执教人:付存法
教学目标:
1会书写本课中的全部生字。
2语言积累第四五自然段。
3生活拓展:说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怎么玩的。(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语言积累第四五自然段。
生活拓展:说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怎么玩的。(口语交际)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检查本课中的生字认读情况。
3、多方式认读生字,并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快速的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4、小队内先交流识字记字的办法。
5、教师出示小黑板,让生用自己的办法强化这些生字,相互补充,特别注意强调难写出字的地方。
6、学生识记后教师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自由写生字,每个写一遍并想组词。
7、齐读生字,开火车组词。
二语言积累:
1、师生试背四五自然段,想想窍门。
2、教师小结背诵的方法:要注意每句话的联系,共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
3、方法指导后学生再试背,小队内相互检查。
4、全班当堂检查背诵情况,师生评议。
5、男女分开角色来背,师生配合背诵。
6、师小结:(背诵也要注意普通话的运用)
三口语交际,生活拓展:
1、谈话导入。
2、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你是怎么来玩的?玩的时候什么心情?
3、小队内尽情交流,相互补充,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余下评议补充。
5、师小结:说说时,要注意表达清楚,语言有条理。
6、有趣的同学请写一写刚才的内容,不能写的同学再说一说其余的爱玩的游戏,但要小声。
7、师小结:由说到写下来,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同学们以后要好好练习,不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四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学生试预习第四课《沙滩里的童话》。
复习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教后记与板书教师可根据实际学生情况灵活安排与设计。
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篇二十二
1、熟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为续写故事打下基础,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2、明确续写要求。
1、让学生从小骆驼的“脚掌、睫毛、肉疙瘩”等方面的作用着手。
2、将小骆驼和小红马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审美教育。
3、指名说故事,教师指导。
三、学生练笔。
1、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生自评,修改。
四、教师小结。
课题:水上飞机。
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一、积累素材。
1、精读课文,了解水上飞机的作用和种类。
2、搜集关于水上飞机的资料。
3、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
二、全班交流。
1、将自己搜集的素材在班级中交流。
2、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谈谈自己的创意)。
三、练习写作。
1、学生练习习作。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清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的名字、用途。
2、具体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
四、师生评价。
1、说说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台风和卫星。
3、了解人造卫星的种类。
二、自主选择,完成练笔。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交流写法。
2、练习说话,形成初步思路。
3、学生动手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师生共评。
三、反馈、总结。
在你身边一定也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把他(她)介绍给别人吧!
一、审题,明确练习的目的。
1、写身边的人物。
2、用一两件事来反应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联系实际,进行练笔。
三、小组讨论,师适当指导。
四、学生练笔。
五、全班交流,展示优秀的习作。
进一步搜集有关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知识和故事,出一期宣传板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1、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为练笔作好准备。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二、搜集素材。
1、一些关于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文章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商讨手抄报的分工。
三、合作手抄报。
1、学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2、选出优秀作文在班级展示。
四、总结表扬。
一、复习引入。
1、精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2、从文中了解在关蜻蜓的科学知识。
二、资料搜集。
1、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蜻蜓的资料,为写作积累好素材。
2、注意:选取自己兴趣的问题进行写作,不需要写得面面俱到。
3、学生练习写作,老师指导。
三、小组内练说,全班交流。
评价要准确,有导向性。
四、指名说话,师生共评。
五、学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誊写。
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模型、文字资料或音像资料,分工合作,动手制作“恐龙资料展”。
1、复述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
2、图文对照,熟悉文中介绍的几种类型的恐龙。
二、素材搜集。
1、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准备展览。
2、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恐龙展板”。
3、每组选出自己的解说员。(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恐龙进行解说。)。
三、展览过程。
1、请低年级的小学生和爸爸、妈妈来参观。
2、解说员将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3、请参观者提出宝贵意见。
四、结束展览。
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并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形象的比喻、叠词、象声词等,将文章写得形象、生动。)。
一、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认真读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讨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小组讨论,理清思路。
1、讨论:你想选择哪种花草,这种花草哪些地方让你喜欢?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写作思路。
三、动手习作,反馈评价。
1、学生自主练习写作。
2、交流:选出优秀习作,上台前读给大家听。
3、师评价写作的成功之处,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四、教师总结。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品读《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体会“总分”写法的好处。
二、练习写作。
1、教师出示中心句。
(1)我们的课外兴趣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2)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心句,并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一段话。
三、交流作品。
1、指名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2、选出优秀习作,表扬。
四、教师总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0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