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读后感,可以促使自己更深入地思考书中的主题和观点。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背景,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一
读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这本书不能说读的很懂或则很细吧就先谈一下对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几点来谈谈。
在体育课堂学习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其兴趣。
在体育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成功就是使得学生有成就感的方式,这种成就感是学生在体育课堂和课外学习运动技能中得到提高,如果一味的降低练习难度反而使得学生会对体育丧失兴趣,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有成就感,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自己赶超的目标和继续学习的动力。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自然而然对体育产生兴趣。
二、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要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当学生适应了一节课中的运动负荷之后就会体会到身体运动后的愉悦感,在学生平时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体育课适当的运动负荷是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好感的重要因素。
三、
利用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的认同感培养其兴趣。
教师或是学生对另一位学生的认同是对其继续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的一次良好表现,一次出色示范获得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出色的表现得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这些都是给学生的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受到限制的,而体育课堂恰恰相反,给了大家一个相对交流自如的氛围,再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组织方法来设计课堂,有意识的增强和利用这种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交流和合作的的乐趣,这既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研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达成度”,主要研究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
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除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二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第五讲《教学关系之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之所以说很多课堂上的对话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训话”,首先是因为一些课堂对话的开展并不是基于平等的对话,而正如余文森教授强调的:“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平等”;“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中的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花在写教案、找资料、做课件的时间也许不可胜数,但真正在“备”这一课的时间却少的可怜。真正优秀的教师,也许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经历中、在他的阅读中、在他的反思中,都渗透着一种“备课意识”。正像有人说的:教学对话的意义之一是追求教学的人性化,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而这种“用一生”备的课,其实是在为一节课(为每一节课)准备一个能向学生开放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作为当代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多地在一种功利的备课观念下备课,我们缺乏向学生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的底气和勇气,因此很多的课堂并不存在真正平等的对话,而只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训话”和“伪对话”,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余文森教授强调了它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性,这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各自作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和解和默契。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释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专业素养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话的这些特征和要求都决定了对话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而在语文的教学实际中,由于对文本的尊重的需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的要求、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的要求,又使得语文课堂有一些必要的预设。
对话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与课堂预设的计划性和封闭之间有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很多课堂上的对话成为了一种“审问”,只不过是有了精致华美的包装而已。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三
生日之际,收到吕主任送的一本书:《有效教学十讲》。扉页上吕主任的寄语让我既感动又倍觉激励,我决心好好研读这本书。该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他长期致力于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的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他撰写了多篇有关论文,并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他的报告很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这本书就是他的关于课堂教学和校本研究的论文和报告结集而成。
看这本书,我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英国文豪萧伯纳说:“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愿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原来一直简单地认为,只要我上的课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然而看了书中的论述,不禁为自己的肤浅汗颜。余教授指出: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应该是每个教师都会想到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怎么衡量呢?最基本应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自觉自愿养成学习习惯,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学也应使教师本人获得提升。我觉得有一个词能够很好地概括这个意思,即“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必须不断自我充电,从而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关注学生,也关注自己,能够自我提高教学的调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余教授有一句话非常鼓舞人心:教师不断从教学当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这是教学最根本的吸引力。
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后,我发现要实现有效教学并非易事,我们正走在有效教学的路上,或者某个时候曾经达到过。学无止境,优质教学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余教授指出:优质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优质教学的定位是:优质,高效,高境界。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有思想。教师要有思想,对教学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2、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启迪学生。3、有激情。教师有激情才能够带动学生走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情境中,并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4、有个性。教师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5、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学,就是高层次,高境界的教学。
提示,就是情境的创设必须联系生活,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汤”,枯燥的知识,是很难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识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学生消化。
关于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余教授作了五点归纳:1、基于生活。即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挖掘利用学生的经验。2、注重形象性。首先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其次应该是形象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3、体现学科特点。即紧扣教学内容,凸现教学重点。4、内含问题。内含问题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5、融入情感。这一点引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最为贴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写教学反思也是我们美舍的一大教学特色。我在美舍执教有一年了。这一年当中,我从起初被动应付地写干巴巴的教学反思,到习惯主动地把课堂的精彩瞬间或教学尝试记录下来,我感觉自己受益其中。教学反思使我不断扬长避短,改进工作。至于如何写教学反思,我总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今天写课堂中出现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写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看了书中的论述,我才知道反思有这么多门道。
余教授说,自我反思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他永远无法实现自我发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就教学工作而言,依据反思所涉及的教学进程,可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师的自我反思又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和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我们通常所作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应立足于以下三点: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一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或者有收获之处,长期积累下来教学经验必将日益丰富;2、查找失败的原因。教师应本着豁达的胸怀,无论教学设计得如何完美,课堂教学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3、记录学生情况。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自从看了书中有关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后,我写反思不再随意而为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记录收获、不足和学情。
余教授指出,教师要善于从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那么,我这篇读书心得,也算是在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学十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中的一处迷人的风景,在此也向赠书之人致以深深谢意!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四
近日,阅读了《教学的艺术与科学——有效教学的综合框架》一书,感慨颇深,让我不由地反思自己。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教师的课堂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个老师如果能让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有资格谈?课堂艺术或谈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
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之道在于,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学生,教师的主导才有了服务的对象。因此,主导总是围绕主体行动的,一切要遵循?主体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绝伦。怎样才算是尊重生命?我想:尊重生命的前提是相信生命,尊重最鲜明的特征应该是放手。唯有解放学生,才能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这本书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好教育从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但好教育一定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许,在课改的初期,会有一些波折,甚至会影响到成绩。但我相信,最终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传统课堂总是视双边关系为圣旨,生怕忽视了教师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存在。于是,课堂就成了报告厅,学生多数充当的不过是听众而已。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担负起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角色。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好教学。反之,有碍于学生健康、快乐发展的教学就是劣质的教学。
好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因为灵动,思维才能得到碰撞,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灵感才能被激发。如果课堂上,学生一个个正襟危坐,却目光呆滞,这样的课堂,即使纪律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可言?从事教育的人知道,教师的思维不可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不可代替学生的认知,间接经验不可代替直接经验,唯有敢于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身为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教师永远也不可能代替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去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课堂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在于教会学生学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者的责任,如果教师只教给了学生知识,而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个教师就是失败的,也是不称职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
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是一切尊重的起点,也是高效课堂的开始。把课堂归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才有了诞生的根基,这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手。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五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都在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前我一直都在采用反思性教学,但是到底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呢?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问课。其实,我们每次的教学过后也有过“问课”,但更多的是问自己上课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满意,问问同事对自己上课的意见,想要通过这样的问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求精益求精。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问问学生,问问学生上课的感受,从学生口中寻找自己上课的成功与失败,并且我们可以在与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接着用书面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处理和把握教学。只有从学会从多层次多方面的去问课,才能做到真正的“知情”。
首先“问自己”。以前我的理解就是“课后问自己”,上的是否成功,或者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课前问”和“课中问”。“课前问”就是教师在课前反复琢磨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机调整,充分预计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前问要明确教学目标,自己要带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要知道如何研究使用教材。
其次是“课中问”。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就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实现教学目标了吗?我控制教学节奏了吗?我处理好突发事件了吗?并且在课堂上,要关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要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我们在教授“购物”一课时,我们就要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购物用语,并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他们自主的运用所学的购物用语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要学以致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要多给他们“开口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扪心自问”,“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才能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游刃有余的调节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后是“课后问”,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也就是为了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这节课的效果如何。语言精彩生动吗?让知识走近课堂了吗?教学效果达成如何?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吗?多关心爱护顽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了吗?然后要反思: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接着要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在哪里。对于成功之举,我们要及时捕捉瞬间的灵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败笔之处,我们要认真思考,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寻找补救和改进措施,引以为戒,“亡羊补牢”。
问完自己之后我们还要去“问学生”。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如何教学的愿望等等。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我们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询问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老师准备的是否充分,课堂的感觉如何,还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希望老师以后怎么上课。通过向学生求教,下一步该怎么做,教师的心里就应该有谱,问题也就不那么令人烦恼了。因此,我们适当的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的建议,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还要“问同行”,虚心求教。要倾听同行和领导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询问别人自己在教学重点把握上是否存在问题,课堂的调控是否有效,情境的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一个人的想法是单一的,大家集体的智慧才是强大的,所以我们要多向别人求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时每刻注意积累,锤炼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们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点知识和我的一点感受,谢谢大家!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六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是分数提高了?是学生比赛有名次了……书中解释: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可分解为三个子概念。课堂指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我们所要探讨的“有效性”也就该针对“班级授课”而言,它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一种,通俗地说就是在比较固定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对比较固定的学生群体,并在比较固定的有效时间内所完成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以上这些概念综合成最后的“课堂有效教学”,即指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课堂教学有“班”“课”“时”三个特征,那么课堂有效教学也就可以概括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
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我手头上资料有限,翻江倒海,也没能找出直接的具体的答案。大多是有效教学的实践案例或行动指南,基本上是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沿做了一些探究,这对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确极为实用,往往蜻蜓点水的一拨,就能掀起另一层潜浪。当代课堂教学观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有效教学的最终检验当以学生来完成,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能较为灵活的运用老师所传授的技能等。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上了这堂课后,有无进步和终生受用的东西。
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分为怎样问课和怎样品课两个篇章,对我帮助很大的是第一篇章。所谓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
从此定义中可以知道我们的“问课”其实范围可以很广,可问成败;可以是课堂的精彩一瞬,缘何精彩?也可以是遗憾一笔,遗憾何在?“问课”,可问大小,大到问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到问一个单词、一个句子的导入处理;“问课”,可深可浅,深到对教学方法的再思考,浅到对一个教学细节的再设计。由此可见,问课是备课、上课、说课的深加工。反思自己发现自己做得真是非常不够。从问课的态度上来说,我做得还算自觉,备课本中都有“教学后记”这一栏,我会及时写上,但从问课的质量上来说,我做得很马虎,我经常比较笼统地概括,我现在认识到这是对“教后问”的敷衍,如不整改,此态度决定我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因此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的反思方面下功夫,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真正做到反思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思考、琢磨的结晶。只有认真、端正、执着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从看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发现原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七
刘书朋。
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
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参考文献/网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bigidea),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参加工作快三年了,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平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破解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平台那当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学》这本书的读后感。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有效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力争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八
每逢假期,我们都要畅游书海,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暑假我有幸拜读了由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感慨颇多。本书共有13章,每一章谈一个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统计数据作为根据,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本书有益于教师开阔眼见,提高教学水平。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可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发展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我认为书中的精髓就是要牢记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1、清晰授课,这一环节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其相关表现为:逻辑的、逐步进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课,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习惯。对于教师,要做到清晰授课,就要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学课标,通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的整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师清晰的讲授引导,形成学生比较清晰的科学的知识脉络。有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语言的清晰表达,要达到清晰授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利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
2、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其相关表现为:成就(内容)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使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大,教学时间尽可能多。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3、多样化教学,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多样地或者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其相关表现为:多样的教学材料、提问、反馈和教学策略等。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又是《有效教学方法》中的好方法,因为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例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其相关表现为:限制分散注意力的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等。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用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该课题有关的故事。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入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其相关表现为: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解式和传授式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断的得到成功的证明,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接上来的学习中他们会更有热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易于取得好成绩,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建立。相反,他们总是遇到失败的情况的话,则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的会让他们丧失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的题目应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要求,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正确的答案,确保较高的成功率,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
本书秉承课改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书中渗透了教学实践、部分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课堂教学的旨意,解决课堂教学瓶颈。阅读这本书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品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放弃浮躁情绪,不要只顾摆一些花架子,要真正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怎样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才可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这句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能使我获得比知识更重要的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所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理论联系实际,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有效教师。(王金梅)。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九
寒假期间,学校让老师学习宋运来先生的作品《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一书,我认真拜读了,特别是对于第二篇品课部分,我是颇多感触。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听课我总认为是总结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而已,这样的心态造就了平时听课的随意性,课后不去细细咀嚼,很难对自己教学路上的创新有所帮助。读了这篇文章后,才真正明白,听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经验,而是需要我们互相去做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看字识意,“品”就是要我们分三口食,方能得出个中真滋味,“品课”亦如此。“品课”到底品什么?在此我谈谈对于我的心得体会。
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德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教师在听、观、评、议课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品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品课让新教师虚心品味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评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品课让教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并有更多的教学收获。品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品课让教师能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及时改进,正是这一次次的完善与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品课”,是听课、观课、评课、议课的更高一层次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是“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的渠道。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注重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最被注重的是听课、评课、议课。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就听课参与者来说,应该还有一个意义上的深加工——品课,寻求在听完本课的授课和评课、议课后的更高层次的收获:品味本堂课给学生发展带来的欢乐和收获;品味本堂课给授课者本人的成长带来的经验和启示;品味评课参与者在评完本课后的心得和体会;品味“我”本人在此次活动中的积淀和超越。
所听的课堂课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受启示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会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这课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怎样?本课中我的学科技能提高了多少?本课中的教学过程脉络怎样?通过本课,可以让“我”把握哪些学习方法?养成哪些学习习惯?本课使“我”的思想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得到了哪些熏陶与提升。
作为欣赏者,“我”最赏识本堂课的哪些方面?作为评价者,“我”给本堂课打上哪些评语?作为指导者,“我”为本堂课提出哪些指导性意见?作为研究者,“我”给本堂课提出哪些的探究方向?作为学习者,“我”从本堂课中能学到哪些知识,增长哪些见识,借鉴哪些成功经验?吸取哪些不成功教训?领悟哪些理念或动向?作为管理者,“我”从本堂课中能着到多少花钱多办事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域特色,整体状态?课堂教学研究改革的进程怎样?教师走进新课程的状态怎样?课堂中师生的表现与管理层面提出的理念、方案、要求是否相适应?该做哪些调查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静静思考的。
我们要从品课中学到方法和经验,在反思和比较中提高自身的水平。可到底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效果呢?毕竟,一堂课中的内容太多,无论如何去听去品,都无法掌握全部的内容,对品课内容的选择成为必然。就像我去听英语课,去之前想了想:英语不懂怎么听?后来一想,英语老师很会调节气氛,课堂很活跃,学生参与度大等,这些都是我很需要学习的,于是,就从这个方面入手。带着问题听课,能促进听课者改变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程度,并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在问题求解中主动听课,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品”的境界。
品课就像是在享受一顿丰盛的大餐,不仅能让我们美餐一顿,还能让我们学到别人的厨艺,就像书上所说: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品课让老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获取优质教学的深刻体验。
细细琢磨“品课”之说,与评课一字之差却有全新意蕴。听课的时候多了一份愉悦的心情,以欣赏的眼光、从找闪光点的视角去品课,必会深得个中三味。欣赏者必倾听,倾听者必品味,也自然能品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品出学生的灵动思维,品出课堂的文化内涵。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读《有效教学》有感。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引起意向——学生想学习,即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读后感《读《有效教学》有感》。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平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破解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平台那当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学》这本书的读后感。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有效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力争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一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各种各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遍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本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
在学生时代就对吴松年老师有所耳闻,也十分敬仰,工作之后对吴老师的著作更是喜爱有加,本学期有幸拜读了吴老师的《有效教学艺术》,作者运用流淌自如、平实朴素、亲切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智慧和情怀。翻开书首先被导论中的一段小诗所吸引:艺术的灵魂在于情感;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艺术的追求在于完美;艺术成功的标志在于共鸣。
每次看书,我都会先浏览一下目录,从中找寻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打算先由此开始拜读。当我一翻到目录,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备课教学艺术。阅读完这一章节,给了我不少有关于备课方面的提示。吴老师在书中是这么说的:备课是个自觉过程,这种过程的特点在于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备课。备课过程不是应付上课,而是自我提高教学素质的过程。很多像我一样的新教师,往往都是为了上课而备课,所以很多时候备课思路就被上课所牵住了脚步,没办法很好的发挥其功效。
吴老师在书上还讲到了很多备课的方法,他提到基于教学的艺术性,备课中要讲五练:练情感、练风格、练优势、练发现力和内化力。就要做到:
1、备课要备出教学情感、备出教学价值感、备出优化的学习过程。
2、备课要备出独特的教学风格,备出创新点来。
3、备课要备出教师的个性优势。
4、备课要讲求积累,备出教学洞察力、观察力和发现力。
5、备课要备出智慧、备出才气,备出教学功力来。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二
近日在网上收集了关于《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一些学习资料。通过学习对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的成功率这五种行为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着重谈两点:
在清晰授课方面,《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一书中提出,清晰授课就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的清晰程度。告诉学生课时目标;为学习者提供先行组织者;在上课开始时,检查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知道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的当前水平或略高于当前水平进行教学;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在每一节课的结束时进行回顾总结。有效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使要点易于理解,书中提出,要尽量使用简单的句子作为课堂用语,讲解重点知识时应注意规范用语,语言清晰,不能使用语义含糊、有歧义或不明确的句子。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3)循序渐进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点。
要做到清晰授课,我认为首先要清晰备课。书中提出,每堂课教授之前,教师必须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头脑中形成整堂课的具体框架,甚至某些细节问题。其次,要做到清晰巩固。课上和课后巩固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任务,摆正方向,点明重点。清晰授课还包括清晰讲评。每一次练习都要在让学生做之前教师亲自做一遍,了解其中难易题目的分布,对于一些容易错的难题尽量多找相关知识点,不仅要详细解释本题,更要举一反三,联系其他,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保证他们能够牢记而且熟练运用。
良好的开端,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有效教学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导入新课的方法要多样化,教师可经常采用:
1、歌曲式导入,
2、提问式导入,
3、图片、幻灯等电教手段导入,
4、悬念式导入,
5、复习式导入等等。
书中提到“丰富教学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你可以问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果把它们与课时节奏和序列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样化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艺术。”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提升学生兴趣的导向,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除了提问外,多媒体教学也是较好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灵活、多样的呈现教学内容,展示相关教学资料的声音、图像及影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开展情境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多样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包括词汇教学多样化、听力教学多样化、语法教学多样化和阅读理解多样化等等。
在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地理论联系实际,争取做一名有效教师。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三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效备课。备课时,要深钻教材,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以此制定适量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与知识的传授同样重要。只要做到知识传授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课堂过程和谐,课堂效果高效。
有效教学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首先是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没了多方的有效互动,课堂就缺失了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就不能称之为课堂。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需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课前除了做好有效备课之外还要有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及处理对策;二是要有转变教师角色的意识。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学习者,融于学生还要高于学生。一句赞美的语言,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悄悄竖起的大拇指,就如同花儿生长的催化剂。我们应从心灵的沟通入手,用交流的口吻,以积极的态度,将拳拳爱生之心渗透到每一言每一语中,让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动力。三是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也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这里没有高人一等的说教,只有和蔼可亲的朋友。“youdoagoodjob.”“welldone!”“wonderful!”“haveatryagain!”“excerllent!”……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时时感到“我能行”。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才能。
其次是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高低。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最后是有效练习。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具有监控、巩固、反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练习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还要和家庭作业紧扣,服务于教学目标,做到对学生掌握知识、自身成长有意义、有价值,呈现方式还要有趣。
总之,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四
本学期,我读了杨晓编著的《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心中颇有感触。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对有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一个新理念。它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一种生活习惯。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怎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让学生学会很重要,教学生会学习更重要。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在教学中,要巧妙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既研究教材教法,又探索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联系到平时的教学工作,感受颇深。实现有效教学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的传输给学生,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疑是思之端,学之始”,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在讲《勾股定理》时,学生问:为什么是平方和啊?在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质疑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听起来非常简单,有时还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但是我们要拿出正确的态度,及时给他们解答,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鼓励。
最后,我借余教授的话来对有效教学做下总结: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疲软,肤浅就像一锅二十七八度的温开水,既没有沸汤的那样的烫人,也没有寒冰那样的彻骨。因此,你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五
自教学活动诞生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一直希冀着,以最少的教学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产出,重视并寻求有效地教学方法和途径,例如夸美纽斯提倡的班级授课制,就是为了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如何改善过程绩效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教师最中山的问题。这段时间我学习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谈一点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体会:
及时调整课堂,给学生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给学生腾出空间。当然,能不能合理处理还需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大凡特级教师名师上课艺术与一般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有时候课堂有“意外收获”,这种“意外收获”,只有当课堂氛围非常好,师生互动热烈,思维极度活跃时,才有可能出现,在这个教学过程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适时调整教学进程,使数学课堂成为有生命的课堂。
尊重学生,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这样培养学生显然不是很有效。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给学生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留足空间。此外,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该做到这样几点: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以上几点,既是“传道、授业、解惑”有效性教学必不可少的内涵,又是一名教师综合实力的反映。具备这样几点,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锤百炼。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六
“理智”在相关文献资料的表述是这样:指人在运用“理性”素质能力时,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理解、思考和判断事件现实实际情况,达到辨别是非、利害关系和进行自我行为约束和控制的能力。“理智”是指人对自身行为进行审查和管控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我们没有用理智的态度去对待,很容易就会出现迷茫和彷徨,在这样的状态中,不仅容易迷失自己,更会阻碍个人对幸福生活追求的信心与决心。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常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在教师群体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中老年的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面对个别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就会因为不理解、不接受而出现过度的指责,甚至与学生“斗犟”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我常暗地里思考,要想扭转这一个局面,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会有师生的“和平共处”。
布鲁纳关于“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的观念坚定了我的信念,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教育方法,只有师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才会水到渠成。
在这一章内容里,还记录了这样一个观点,如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人心理的真正方式不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考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一个人自己来考察自己,即要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考察行为。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廓然开朗的感觉。
在工作中,每天都要和同事接触。他们有着各不同的个性,当然,每个人原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个性不同是正常的现象,但前提条件应该是,这样的个性不应该常给身边人带来“异样”的感觉,更何况是对学生有着影响和潜移默化带动作用的师者。对于因个性而给学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的教师,我也曾多次尝试耐心地与之交谈,善意地给予建议,但这样的沟通是乏力的,对方常常是一套套道理地罗列出来,最后的结果依旧是“我行我素”。面对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深感无奈。
是的,只有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考察自己的行为,才能够发现问题的所在,才有可能产生改变自己的念头,最终实现理智发展的成效。
在边阅读、边结合工作实际思考的过程中,我联想起前几天所看的一部电影——《温暖的抱抱》。电影中热情、主动的宋温暖和木讷、教条的鲍抱都是心理病患者,宋温暖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渴望早日走出因情感所带来的伤害;而鲍抱一直生活在自己呆板的教条中,甚至为了逃避孤独的生活而选择结束生命。一次偶遇,宋温暖闯进了鲍抱的生活中,在宋温暖的影响和带动下,鲍抱被迫着去做各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在这个过程中,鲍抱的言行渐渐地发生着变化,最后变成一个会笑、能交流的正常人,和宋温暖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所顿悟。是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尤其是已经步入中年的教师,不仅要面临来自自身的健康和生活的压力,还要肩负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更要面对学生家长的压力。长期以来,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撑,自然会或多或少地有着点心理上的问题。如果自身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会努力地正视,像电影中的宋温暖那样,主动寻求身边人或专业人员的帮助;或者通过读书、坚持学习个人的爱好等,让自己内心不断地得到充盈;还可以通过改善自己和身边人的关系,让亲情和友情伴随每一天,在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走出心理的困惑,更能让自己心情舒畅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引起我的思想,电影《温暖的抱抱》给予我启示。对于身边个性强烈的同伴,不要过多地和他们较劲,因为当个体没有认识到问题存在的时候,是不可能接受别人的建议。我们能做的就是,像电影中的女主角宋温暖那样,带动着一起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在一起做的过程中平等地交流,也许,在一次次参与的过程中,在一次次不经意的交谈后,会不自觉地引起他们自身的注意,从被拉着做发展到愿意一起做,也许在这样一次次参与的过程中让个性不自觉地发生改变。
当然,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是需要正视的。首先,在学校日常的管理中,尽可能避免教师间或师生间不必要的冲突,以免不良个性引起在群体中负面作用的扩大化。其次,鼓励老师们每天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大课间锻炼中,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每月有计划地开展趣味体育活动,坚持每个学期开展一个项目的文娱训练活动,继续倡导教师的阅读,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培训时间,适时引进电影片段的欣赏,强化师德管理等,以群体良好氛围的营造带动个别的个体。最后,最大化地扩大教师在工作中的成效,善于发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次主动承担、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爱心行为、家长对老师的一句感言等,不仅单独给予教师发去鼓励的话语,还在合适的机会在教师会议上进行表扬,努力为教师创设得到肯定的机会。面对着教师的每一次获奖,或者是每一个毕业生回来的看望,更是在教师会议、校会甚至是学校制作的宣传美篇上传扬。相信有氛围的营造和搭建体验成功的平台,定能为全体的教师创设更为适宜工作的环境,实现帮助教师获得尽可能好的理智发展平台。
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不在于取悦,而在于管理者以发展的眼光关爱和引领每一位教师,通过帮助每位教师获得最好理智发展的过程中,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在其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的目的,使学生受益,最终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七
国庆假期里认真阅读了局长赠书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随着纸张从指尖一页页滑过,我对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有了愈来愈清晰的认识。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的备课是否充分,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教师的设计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紧紧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需提高的能力来进行。从网上和别人那里借鉴的教学设计可能很优秀,可能很有趣,可能很深刻,但是这些都不代表适合自己班的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适合的就是有效的。因此,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余文森先生说: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情境,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不悱不发,在疑问中、在自我审问中进入课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在一场场心灵的触动中,在一波又一波情感的冲击中,对知识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深化运用。
作为一名从教近二十年的教师,我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八
开学初期,工作忙碌,匆匆忙忙读完《有效教学》,却只能算读了半本书,因为只是读了其中的小小的一部分,却是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半年的青年教师,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效教学只能算是一种并不遥远的奢望。说它是奢望一点也没错,现在的我在课堂上只能够把课堂流程很顺利的进行下来,却不能达到让人很满意的所谓的有效教学。但是说它是并不遥远的却也是言之有理,借着学校实行翻转课堂课改之际,我的教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我相信,教学不仅仅是我的目的,有效教学才是我的最终目标。
扪心自问,在看这本书之前,对于教学我一直是处于盲人之际,摸摸索索小心翼翼的前进,生怕碰到悬崖深渊让自己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下错的棋子还有悔棋的余地,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知识的机会如果被这样破坏,该是怎样的懊恼悔恨。
可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瞬间感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不是最努力的那个,我只要求自己能够做到最用心,让我的学生能够在回想起来时嘴角是上扬微笑着的。
作为一个老师,最成功的事情莫过于学生听到上自己的课时是欢欣雀跃而非垂头丧气的。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一个活跃的课堂。
教学,原来是这样一件简单却又浩大的工程。要想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把知识收入囊中,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课堂上要有笑声。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观念,让学生快乐学习。课堂上要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所以,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其次,课堂上要有赞美声。有些教师上课,习惯做"纠错"工作,课堂上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美声代替批评声,用激励赞美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课堂上要有惊讶声。课堂上有没有令学生"惊讶之处",关键看教师能否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境。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引发学生的惊讶声。
课堂上真正的活跃是教师以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生动的教学、丰富的情感带来的激情投入,从而吸引学生,带动学生思维的'活跃,课堂的活跃,并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当然这就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了。而较高水平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来自于平常教学的不断积累,我想,这应该与平日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吧。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十九
新课标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习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如:在学习英文26个字母时,我就采用了形体语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教师们会有同感,在学习英文字母时课堂会很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差,所以我吸取了这些经验教训。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既开动了脑筋,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会了知识。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互动。小学英语课中根据学生的年段不同,“师生互动”的着眼点也不一样。高年段的学生英语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同时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重在“导”,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使表达的内容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句型更为完整与准确。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课堂用语,在备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课堂对话情景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更有成效。同时,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性的教学还有许多的技巧,有待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探索。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二十
教学的细节是教师一种教学理念流露,是教师一种教学风格的体现,更是教师的一种教学功底的展现。它简约却不简单,往往只字却能“诉千行”。作为教师,更应该细心布局每一处环节,化深为浅,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活泼。像打磨钻石一般,细心打磨孩子们稚嫩的闪光点,让有效和能力充分结合,衍生出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学。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常常感叹时光匆匆,特别是课堂内短短的40分钟。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总是营养丰富的“满汉全席”,但表达时的欠缺和教学经验的不丰富,让我很多时候会纠结在一些小问题上,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清晰的问题模糊化,结果词不达意,收效甚微。而《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一书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它用简单浅显的故事、道理来告诉我们如何让理论成为现实,如何从未知转为已知,如何化深为浅,又如何化枯燥为活泼。
“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叫学生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不是要学生记住课本中的、教参上的或老师讲的思想,而是要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思想;不是要培养一个会记忆的民族,而是要培养一个会思考的名族。”书中短短的一段话跃然眼前,让我为之震撼。是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分强调继承和掌握,让孩子们唯书、唯师,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却又紧逼着他们创造、创新,如此闭门造车的做法,大概也只能复制出一个学习的机器吧!而《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却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当仁不让于师”,唯有学生不唯己,不守旧,敢于和善于打破常规,从不断的否定自己中才能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是的,要让学生不唯己,不守旧,教师首先应该从传统的牢笼中释放出来,放手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刨根问底。虽然并不是学生的所有质疑和创新都能体现其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教师的委婉引导之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一番天地。
孩子就像一块未出尘土的钻石,需要我们细心打磨。而如何让钻石闪耀出迷人的光辉,归根结底一个字——爱。爱是相互的信息传递,往往付出,便会收回满园的春意。教师要爱学生,才能让学生爱教师、爱学习;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科,才能让学生也喜欢自己的学科;教师要保持愉悦,学生才能从你身上嗅出快乐。赞科夫曾说:“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回想自己,从失败到失望,从无奈到无视,那些被贯之以“差生”之名的孩子,其实何尝不是希望老师能多一点的关注和关爱呀!当一次次的`失败来临,当一次次的调皮捣蛋“现形”,当一次次的劝说无果,那种被拥堵在胸口的苦涩,让我渐渐淡忘那时的执着。然而,正如书中所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每个学生都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且得到教师的重视。是的,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而不是苛责和绝望。“以爱换爱”,这几个简单的字不仅记在了我的脑海中,更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间。
关注细节,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往往剪断了孩子的羽翼,还要求他们能够展翅翱翔。孩子的未来不能靠我们插上翅膀,而是应该让他们自己生长出丰满的羽翼。教学中的细节,也是如此,用“爱”“耐心”“放手”“肯定”去引领孩子的未来,让孩子们如雄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尽情地放声歌唱,而我们只需执一杯香茗,微笑地抬头望着。
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篇二十一
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作为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
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
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因而在上课时就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习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
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有效互动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用具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
二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所以说只有充分考虑到了以上条件,才能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0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