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案的编写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教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教案范例,共同进步吧。
一个单元教案篇一
(课件出示两张蟋蟀的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小东西吗?它们叫什么?生:蟋蟀。
师:对,这是它的大名,它的小名叫什么,大家知道吗?(蛐蛐)。
师:蟋蟀这小家伙虽然小,但早已是大名鼎鼎,它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它能唱歌,更是因为他的住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7课《蟋蟀的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齐读课题)师:“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为什么也叫住宅呢?这是因为这篇课文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学习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按要求做:(课件)。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联系上下文解释重点词语。
(3)、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认读本课的生词。
(1)自由读。(2)指名领读。(3)齐读。
4、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就请他说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随遇而安”。
三、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板书:住宅特点)。
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同学们可以从三方面思考。(课件出示)。
2、请同学们默读相关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交流蟋蟀住宅特点。学生读课文汇报:(师生归纳)1学习选址部分。(板书)。
师:蟋蟀在为房子选址上与其他昆虫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指名读相关课文。
生:“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师: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生: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课件)蟋蟀对住宅的选址是很慎重的,绝不肯随遇而安。
2、学习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板书:外部)。
(1)师:下面谁能读一下描写蟋蟀住宅外部特点的句子呢?指名读课文。
(2)师生归纳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课件)。
3、学习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板书:内部)。
(1)师: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呢?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2)师生归纳特点: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卫生。(课件)。
4、重点句子理解。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这部分中的两个重点句。
(1)课件出示句子:“当四周很安静是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得好处。
(那是因为蟋蟀的整个身体都是那么的柔弱,施工的工具又仅仅是它那细弱的前足和后腿,把这些再与它的住宅相比较,就不能不说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蟋蟀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师: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生: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课件)蟋蟀对住宅的选址是很慎重的,绝不肯随遇而安。
2、学习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板书:外部)。
(1)师:下面谁能读一下描写蟋蟀住宅外部特点的句子呢?指名读课文。
(2)师生归纳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课件)。
3、学习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板书:内部)。
(1)师: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呢?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2)师生归纳特点: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卫生。(课件)4、重点句子理解。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这部分中的两个重点句。
(1)课件出示句子:“当四周很安静是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得好处。
(那是因为蟋蟀的整个身体都是那么的柔弱,施工的工具又仅仅是它那细弱的前足和后腿,把这些再与它的住宅相比较,就不能不说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蟋蟀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师:蟋蟀住宅的特点我们就学习到这里,那么这伟大的工程是怎样建造的呢?(板书:建造过程)。
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后,师生归纳。)。
师:首先想一想:蟋蟀是在什么时间开始建造住宅的呢?谁来说说。(板书:时间)。
生:“蟋蟀盖房子大多是,秋天初寒的时候”。
师:对,这就是蟋蟀盖房子的时间。(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大家觉得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辛苦吗?(辛苦)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第8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子动作的句子,并划出动词,我们从动作中体会蟋蟀盖房子的艰难与辛苦。(板书:动作)。
学生归纳后汇报。
师: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还要做什么?
生:整修。
师:对,整修。(板书:整修)那么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谁来读一读描写蟋蟀整修住宅的句子。
师生归纳:长时间,加深加固(课件出示)。
生回答:(勤劳,持之以恒,认真工作、不辞劳苦的精神)。
(师板书:勤劳、持之以恒)。
师:下面我们就再次朗读描写蟋蟀建造房子的动作,以及它整修住宅的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选址外部内部。
建造过程:时间建造整修。
一个单元教案篇二
合作方块游戏活动;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过程的锻炼。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怎样进行
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
由于这是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对制定考察计划的方法做了适当指导,它是以卡通对话和样张的形式体现的,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一编写意图。这节课的下半时教学重点是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如果教学时间不足,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要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出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
学习目标
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怎样进行
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重点活动。教学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让各小组将制定好的考察计划贴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参观。也可以把各组的考察计划复印若干份,每组发一份,这样便于下面的讨论与总结。这一过程既是参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比较与评价的过程。
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哪些小组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并让他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里。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清楚制定考察计划的项目和计划与组织的要求。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教材里提供的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内容,只是一个样张,决不是标准答案。教师要根据所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教学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本班学生的智慧,让他们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了解计划与组织的一般内容和要求,这才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对怎样计划与组织有了新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每一位学生计划与组织的能力,下面让学生分组制定一个完整的考察计划,并且要从中选择适合全班考察的内容,评选出最好的考察计划,用来指导下周六的科学考察活动。
一个单元教案篇三
3.通过多个故事的训练,培养兴趣,能够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写出比较精彩的故事。在创编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2课时。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指导与,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一、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
二、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故事。不少于600字。
三、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外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不少于600字。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看过很多的故事,有一些故事记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不会忘却,有一些故事却随着时间消亡而去,今天,让我们学着写一写故事,挖掘出我们身边那些被我们遗忘在角落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故事,写一写,和同学们相互交流。
1.小组先进行讨论,确定故事的话题、人物等,再依次接续,尽可能说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小组竞讲,看哪组讲得最吸引人。
2.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某些细节,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以使故事更吸引人。
3.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去写故事。可列一个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让情节有些波澜。要有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故事情节生动丰满、曲折感人。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那么,写故事要注意什么呢?
写故事和写记叙文一样,要注意记叙的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
(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人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是自己个人生活经历范围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动物王国,是未来世界,是宇宙世界,还可以是古今时间隧道里的穿梭者,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并行人。
(2)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可以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给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间要有反差,有矛盾,差异才能产生故事的魅力。
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简单说,写出的故事要有“开头——发展——结尾”的过程。当故事沿着时间顺序向前发展的时候,要注意情节的前后关联,后边说的故事,要和前面讲过的事情有关系。故事的顺序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当然可以用倒叙的方式先写结果,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有的时候还会有插叙,但要注意别把插叙成分写得太多而跑了题。
要想故事写得有波澜,使人有阅读的兴趣,还要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和意外等。
书包的故事。
裤腿书包。
我爷爷的书包是个裤腿书包。那时候,爷爷很想上学,可是家里很穷,兄妹多,买不起书包,交不起学费,在爷爷再三央求下,祖奶奶把祖爷爷穿旧了不用的粗布裤子,剪下一条裤腿,缝住一头,另一头缝了根儿布条,就成了爷爷的书包,上面补丁摞补丁,可爷爷却视为珍爱之物!书本买不起,就自己用线把草纸装订起来,做成手抄本!即使这样,爷爷也只能上到二年级,就辍学了。
花布书包。
爷爷有了自己的教训,坚决不想把自己的悲剧在爸爸身上重演,一心想让爸爸上学,可是,家庭无收入,穷啊!一次,爷爷狠狠心,把家中的口粮挤下来,挑着两筐红薯,走了40多里山路,卖钱,买了二尺布做了个书包,这就是爸爸的宝贝——花布书包。为此,爷爷在山路上摔了一跤,手上至今还留着划伤的疤痕。现在,柜橱里的那个背带都快拧成麻花的单薄的小布兜和里面那两本写着密密麻麻的小书,爸爸说什么也不舍得扔呢!因为那饱含着爸爸上学时的快乐与艰辛啊!
多功能书包。
我的书包嘛是多功能书包:颜色鲜艳,质量上乘,功能齐备,有装书的地方,有放文具盒的地方,还有放水壶的地方。
书包不仅颜色鲜艳、容量超大,而且在设计上还做到了轻巧、舒适。瞧,书包的双肩带和背部都垫上了海绵,背起来减轻了不少压力。再看里面的书有彩图,有插画,个个装订精美,内容丰富。
告诉你们,这样的书包,我可不止一个哦!每年换一个,年年换年年新。
是啊,小书包,大见证,我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名师总评这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构思巧妙。文章用三代人所用的书包,讲述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故事,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故事又反映了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这一主题,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2)妙用小标题。三个小标题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书包”的变迁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三个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而严谨。
(3)结尾点明主旨。小书包,大见证——社会岁岁新,生活节节高。
(1)同桌互评。
(2)教师点评。
1.布置作业:同桌间互换修改。
2.将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贴在班级园地展览,分享。
任何课堂都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空间。面对此次的三个题目,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只是不知从何起。课上我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与文题相关的人和事。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了起来,然后我请几个活跃的同学讲述自己准备好的人或事,剩下的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纷纷回忆起来,我鼓励他们也讲讲。整个课堂气氛再次提升,我适时指导学生开始习作,从学生的行文速度来看,大多思路清晰,运笔如飞。
一个单元教案篇四
1、把自己去过的一个好地方介绍给他人,并把这个地方的特点说清楚明白。
2、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能够清楚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1课时
1、把自己去过的一个好地方介绍给他人,并把这个地方的特点说清楚明白。(重点)
2、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重点)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难点)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今天,我们来共同完成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
例如:我去过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是丽江的古城,那里小河蜿蜒着从古城经过,河边垂柳依依,名居上挂在红灯笼。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材料。】
二、明确目标
1、本次是写一次写景作文。
2、要求写你喜欢地方的景色,要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
3、要仔细观察,按照一定顺序去写。(板书:写景作文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
三、课文资料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中哪几篇是写景的?用了什么样的观察顺序?
指名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中《观潮》就是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观察仔细,语言生动,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四、写作构思
1、分组讨论并交流:
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把你推荐的理由写出来。
2、我们请一些同学为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光,说说这个地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教师总结:刚才这位同学介绍时,都抓住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3、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的一处风光来写一段话,注意选择其中的2――3个景物,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4、为学生提供几个家乡美景的图片,(学生可以写这两处风光,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地方的风光。)
5、全班展示,评价。
过渡语:同学们把喜欢的这个地方的一处风光写得这么具体生动,相信我们的这次习作“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会写的更出色。
五、写作提纲
师生讨论并归纳:
1、可先写景物的总特点。
2、然后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详细写,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
3、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细致描写。
4、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板书:结尾感受)
六、动笔练习
1、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
2、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
3、修改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出来,开心吗?一篇小文章就要诞生了,作者就是咱们,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写景就要按照一定顺序去写,能用笔记下更多的美景,和更多的人分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 “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不足之处:
一个单元教案篇五
2、在编写童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编写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难点:通过童话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示。
1、课件。
2、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了解童话的特点。
一、开心猜童话,体会特点,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大家来猜猜童话。(点击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童话图片)。
2、师:看来,大家对童话都比较感兴趣,都非常爱读爱看,是不是?
师:能否简单地说说你爱看童话,爱读童话的理由?
(学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说童话都有非常生动曲折的情节,同不同意?师: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情节生动)。
师:这是同学们喜爱童话的一个理由吗?
师:老师认为每一篇童话都有它的主题,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在读童话的时候,才会受到启发,受到教育。比如同学们肯定读过一篇童话,安徒生的《丑小鸭》,读过的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说说看,读了安徒生的《丑小鸭》所受到的教育。(没人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在回忆。好,你说——。
师:好,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童话当中都包含着一个道理、一个主题。有的童话是通过一个故事让我们受教育,有的呢,是让我们学到新的知识。
(板书:受到启发)。
3、导入新课。
师:写过童话吗?
生:写过。
师:都尝试过。介绍一下,你写过什么童话?你说——。
生:想!
师:有志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写童话故事!(板书:编写童话故事)。
二、创设情境,说童话故事。
1、学会方法:
生:想!
师:不过我有个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地听,在听的过程中还要帮我解决问题,可以吗?(教师说完后,把准备好的三个不同颜色的气球逐个放出来,然后抓住其中一个)。
生:漂亮!
师:你们羡慕我可以自由自在地飘动吗?
生:羡慕!
师:我就知道我的美丽外表可以迷死人了,谁都没有我漂亮!不。
过呀,我现在要和我的伙伴们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了,不和你们聊了。(教师拿着三个气球向门口走去)拜拜了,我亲爱的朋友们,来点掌声欢送我好吗?(教师把气球放出教室,同学们看着气球飞上天空)。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师:红气球的大嗓门把青菜们都给吵醒了,一个个抬起头来惊奇地望着它,而红气球发现大家都抬起小脑袋瓜子在认真听它说话,就更来神了。
4.师生齐编童话故事。
师:此时的红气球呀很想向大家炫耀自己的美,炫耀自己站得高,炫耀自己无忧无虑,同学们想像一下,它可能又会对青菜们说什么而青菜们又是怎样表现的结果呢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可以加上动作神态来说,把这个故事编完。(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汇报齐编故事情况。(请几名学生站起来说说)。
师:你们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三、扩展思路,创编故事。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编了这个童话故事,目的是为了给同学们做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其实大家可以写的事物还有很多,要想编写童话,首先必须要找到故事中的主人公。请你们闭上眼睛,我们现在就坐上汽车,驶过田野、越过高山,穿过河流,来到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同学们,快看哪,这么多小动物!这大树后面还藏着很多小动物,等着你去找呢!(课件出示)。
比如:我要选可爱的小兔子和聪明的小鸭子做我故事的主人公。那你想选谁呢?(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无处不是写作对象,你们还想以什么为主人公呢?(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内容。
(1)师: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师:我们写故事要交代清的起因。(板书:起因)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这是故事的经过。(板书:经过)结果怎样呢?这是故事的结果。(板书:结果)我们写好一个故事必须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向大家交代清楚,写明白。这样大家读了你的故事一下子就知道了故事的来龙去脉。
师:在描写主人公时要抓住它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师板书: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故事才能具体生动。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另外给童话取一个很有吸引力、合理的名字,非常重要。师:在这些可爱、聪明、淘气的小动物、花花草草之间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说发生了什么事,师参与小组讨论并指导。)。
师:现在呀,就把你们刚才同桌说的,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动笔写下来。
3、学生动笔写作。
1、师:现在请把你把自己写的故事自己读给同桌听,然后再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生:(同桌讲)。
师:(参与指导)。
师:谁来向大家说一说你的故事呢?
师:你来说,请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清楚他故事的内容,是否生动具体,提出你自己的意见。
生:讲故事。
师:他说得怎样,谁来评一评?
生:说清楚了童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是不够生动。师:**的发言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评价别人作文的时候,首先肯定了他人作文中成功的地方,那就是把故事说清楚了,然后再诚恳地指出存在问题,就是描写得还不够生动、具体。
生:加上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生: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同学一定会采纳的。
五、小结:
师:有人曾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希望每一个同学们记住这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改了10年才成为世界名著。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都成为美谈。名人尚且如此,何况初学写作的我们,更应该仔细推敲、反复修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一个单元教案篇六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一个单元教案篇七
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相对集中的向学生传授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知道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初步会用统计的方法说明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方法,会用纸条或折线的形势表现数据。
3、会看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指出这些统计图所能说明的问题或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5、渗透统计思想,结合教学统计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了解统计的意义,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会绘制统计图中的直条或折线,会对统计图
进行初步的分析。
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对学生搜集的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难点:处理信息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搜集的信息
星期六、日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统计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师生进行交流。
教师准备材料:
二、处理学生搜集的信息,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你能说说今天学习的统计图与过去的统计表相比有那些优点吗?(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把这些统计图进行分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三、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分为哪几部分?
展示例1(图)
表内:纵轴、横轴、直条
表外:名称、时间、单位
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项目数量的多少)从表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四、作业
帮你学数学
一个单元教案篇八
本单元课文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宋词”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
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不一。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针对本单元课文,我们可以按照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宋词”的提示,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联系背景,了解生平;2.找准词眼,把握基调;3.立足意象,领悟意境。
《柳永词两首》
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苏轼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他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生活,但今天却空有一身力气、一腔热血。他登临北固亭,空怀满腔爱国热情,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他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他,就是辛弃疾。
《李清照词两首》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悲愁,从南宋走来;萧瑟西风中,比黄花更让人销魂的,是你忧郁的眼神。千年的风雨淡褪了繁华,沉淀下来的却是你的《漱玉词》。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这孤独融入了淡淡的酒中。在寻寻觅觅的黄昏,在梧桐更兼细雨的晚上,你独自啜饮,缓缓低唱。李清照——这乱世中的'美神!
一个单元教案篇九
1、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2、认识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3、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
【能力】
1、发展感受、体验生命的可贵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的能力。
3、观察认识各种生命和自我生命的独特性,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生命的独特性。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3、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4、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爱美好的青春年华。
第一课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重点难点分析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珍惜生命教育(即生存意识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只有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才能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不能珍爱生命,不能善待生命,往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没有体会到生活是多彩的。加强生命的宝贵性教育,则会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自觉性。
2、“人类生命是独特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人类生命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社会性上,如,生产劳动和创造力、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有思想等等,这些内容的讲述较为宏观,牵扯到一些概念也较为抽象,不好理解。另外,初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教学中应注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化抽象为具体,以突破难点。
第一课时独特的自我生命
人最珍贵的是什么?
有没有不珍惜生命的事例?
他们的做法对吗?
什么是生命?
1、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生命包括动物、植物、人、微生物等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养过小动物?
讨论:假如没有生命,世界将会怎样?
2、人类生命是独特的
人类生命与动物植物有什么不同?
(1)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与动物相比)
讨论:人类创造力的表现
(2)人生活在种种社会关系之中(狼孩的材料,说明不再社会中成长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人)
(3)人类有思想:有思想,能够有意识地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本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诸方面的发展就是人类有思想的直接、生动地体现。正因为有思想,人类才有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才有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正因为有思想,人类才不断的反思过去,重视现在,思考未来;正因为有思想,人类才关照自己,关心社会,关注世界。
3、自我生命有哪些独特性
学生发言,每个人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赏析:
小结:依板书串讲
作业:做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一个单元教案篇十
乘加乘减(课本第77页、第78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教材78页第2题。
教学后记:学生掌握得不够好.
一个单元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笔算、估算以及三位数的连加的笔算方法。
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
一.揭题: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复习第1题。1)出示口算题。
2)生独立计算。3)汇报核对。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第2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3.复习第3题。
1)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
2)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说。
3)汇报。说说要注意什么?
4):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4.复习第4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计算。汇报。
5.复习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问:“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3)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
三.课堂。
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6.复习第6题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552+175。
346+213452+275。
346+313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自读题目。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
2.复习第8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
3.复习第9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
4.复习第10题。
1)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指名说。
三.课堂。
一个单元教案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古诗多媒体课件、荷花图等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
(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
(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2、补充:(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学习交流。
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指导背诵。
四、深入研究学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作业设计】
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2、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3、朗诵并背诵古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4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