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不断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在写总结时,可以从时间顺序、重点突出、问题解决等角度入手。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请点击下方链接进行查看。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一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增容扩招,大学毕业生总量逐年攀升。加入wto后,国家产业政策日趋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才选拔注重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题诸多,容易产生以下不良就业心理。
1.焦虑抑郁心理。
焦虑是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抑郁是悲哀、沮丧、郁闷等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和沉默寡言。大学生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满怀激情参与就业竞争,结果事与愿违,必然感到失望,多次受挫会产生焦虑,若不及时调整心态,能发展成抑郁症,危害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犯罪或自杀等极端行为。
2.随意矛盾心理。
求职就业中,以我为中心,片面强调“双向选择”,常表现出随意违约频繁“跳槽”的矛盾心态。他们渴望就业急于求成,轻率辞职好高骛远。随意矛盾心理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
3.从众攀比心理。
从众是个体受群体影响,放弃自己主张,转变原有态度,在认知、判断、信念、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保持一致的现象。攀比是盲目地与他人进行不对称比较。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重组和完善时期,易忽视个体特异性,形成自我价值取向的从众攀比心理。在就业中,盲目涌向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一味追求热门行业或知名企业,想进大机关不愿下基层,常与他人攀比收入待遇、行业单位和工作生活环境。从众攀比心理使目前“有人无业就”或“有业无人就”的结构性失业现象更加严重。
4.自负偏执心理。
自负偏执是自命不凡,盲目清高,刚愎自用,不善团结的心理表现。求职时,期望值偏高,偏执地追求择业高标准,无视跨专业的职业选择,“该出手时不出手”;一旦未被录用,不从主观上检查,往往偏执地认为社会不公,人为地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5.自卑依赖心理。
自卑依赖心理常出现于两种群体:(1)家庭贫困或就业有困难的大学生常常自我评价偏低,表现出害羞、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消极自卑情绪。他们是就业的弱势群体。(2)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不成熟,遇事犹豫不决,常过分地依赖父母或亲属决策。他们应聘面试要家长陪伴,签约要家长拿主张,甚至报到时还要家长陪送。
二、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归因分析。
大学生群体正在步入成年期,正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和“心理延续尝负期”,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多重价值观和人格的再构成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的内因,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是大学生诱发就业心理问题的外因。
1.自身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可是大学生择业认知心理却依然停留在精英化阶段。首先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他们普遍表现出焦虑抑郁心理和自负依赖心理;其次,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容易产生自负偏执心理和从众攀比心理;第三,初次就业时,过分理想化,心理承受力差,稍微遇到点困难或不满意就表现出随意矛盾心理,在择业、就业、“跳槽”和再就业的循环中反复徘徊。
2.社会因素。
(1)传统就业观念,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少大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热衷于考研、考公务员,一心想“端铁饭碗,吃皇粮”。
(2)就业市场缺陷。全国的就业市场五花八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入市成本较高;人事管理制度仍带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毕业生异地就业派遣、落户口、接档案,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壁垒。另外,大学生招聘或使用过程中,凭关系、走后门,搞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竞争也时有发生。
(3)用人单位制度性歧视。不少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验,不接收女大学生,甚至还有身高和体貌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单位劳资政策不透明,钻国家政策空子,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随意性很大。也有单位重招聘、轻培养,对招用的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这也是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
3.学校因素。
(1)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问题突出。大学生就业既有总量性矛盾也有结构性矛盾,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矛盾。高校扩招,基本上只是招生总量的扩大。出于自身师资力量的考虑,高校专业设置未能同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2)高校的实习实训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实习难,找到学以致用的实习单位更难,尽管政府已对大学生实习、学工交替予以政策支持。但要做到全社会都主动吸纳大学生实习见习,关心其成长成才,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必须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在毕业生创业教育,求职能力培养,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滞后。另外,高校注重“初次就业率”,强调“先就业后择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助长了毕业生仓促就业,随意毁约,频繁跳槽等随意矛盾不良心理的滋生。
4.家庭因素。
父母期望值过高而毕业生急切地要感恩父母,这些家庭因素也是大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诱因。
1.构建社会防御体系。
(1)全社会都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就业促进法》,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要确保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充分就业的良性互动和正向循环,激励用人单位多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目前应着重解决毕业生异地户口准入和同城就业享受同等社会保障等问题,促进全国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让大学生领悟到西部就业去基层锻炼的可行性和光明前景。
(2)完善公益性人才市场体系,减少人才交流环节和入市成本,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用人单位应当兼顾毕业生的人格利益和其他利益,减少各种就业歧视,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业氛围。
2.构建学校防御体系。
(1)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切实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
(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3)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以创业教育和就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行个性化和全程化指导,大力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为毕业生提供合理的就业平台;同时,要建立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双困”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机制,确保他们顺利就业。
3.构建家庭防御体系。
家庭是大学生心灵的港湾,父母与子女间应多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配合高校做好思想工作。在求职受到挫折时,大学生最需要家人关心和抚慰,才能重建自信。同时,高校应从新生入学起就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家长认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共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共建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家庭防御体系。
4.构建大学生自我防御体系。
大学生应从学业、就业、创业几个层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抓紧在校时间,拓展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多种兴趣爱好,构建不良就业心理的自我防御体系,学会自我排解各种心理问题,理性地参与就业竞争;还要确立创业意识,暂无条件创业应先就业,积累经验和人脉,等待机会再创业。
综上所述,只要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和竭诚帮助,大学生毕业生就一定能自立自强,消除不良就业心理的影响,有效地破解就业难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伟大理想。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二
摘要:
语文学科一直是各个教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其不仅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指导学生更加科学地探索社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开始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与方式,但受到学生本身、传统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当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如教学错位等怪象,直接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以语文教学怪象为基础,简要分析其出现原因,重点探究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
语文课程;怪象;传统文化;教学方式。
语文学科作为不同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语文教学,但就当前学生学习效果而言,语文教学质量仍有待提升,学生本身的知识运用能力有待提升。如何突破语文教学的“瓶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深入分析语文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常见怪象。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受到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语文课堂中仍存在以下几种常见的怪象:
(一)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不管是公开课还是日常教学课,教师都习惯性运用ppt等教学方式,甚至部分教师已经完全“摒弃”黑板等传统教学方式,直接利用短视频教学。学生虽然在观看视频、ppt过程中兴趣盎然,但就其实际效果而言,学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说教意味较为严重。
语文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因此,部分教师为渗透德育教育、传播传统美德,过于强调语文中的“大”道理,将语文课堂转变成说教的场所,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使得语文教学脱离教材内容,直接降低学生语文成绩,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堂目标华而不实。
课堂目标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但部分教师在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追求目标上的华丽,没有将目标落到实处。如“某班语文成绩在期末上升30%”等,目标较为宏大,没有制定相应的小目标,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
学校在每个学期前都会为教师布置对应的教学任务,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会赶教学进度,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仍以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语文教学中出现怪象的原因。
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怪象,可分为教师与学生两个部分,因此,为探究怪象的原因,也可从这两方面入手,具体如下所示: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较为依赖教师,当突然转变为自主学习时,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等多种问题,如在通过ppt等方式教学时,学生无法辨别出知识的重点,即习惯于教师标出知识重难点。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不高。
(二)应试教育思想较为顽固。
学生在学习阶段,需要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多种重大考试,说明当前我国的影视教育思想仍较为顽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如当前高考学子,大多通过题海战术提高语文成绩,不仅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想,还形成了学生套板思想,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缺乏实用的语文常识教育与实践教育。
语文常识包括文学、文字等多种形式,但通常教师仅强调文字、语音等,而忽略了文学作品,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多采取机械性训练方式,影响到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三、解决语文教学怪象的方法。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怪象,教师应在全面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更新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基于素质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丰富学生课堂活动,进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提出不同建议时,教师应予以尊重,在了解学生想法的前提下,科学指导学生探索。
(二)动态评价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为解决语文怪象问题,教师应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转变传统期末考试定高低的评价方式,以学习过程为主,动态评价学生。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全方位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多鼓励与表扬学生,引导学生体会语文,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水平。
(三)重视语文常识教育,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重视语文常识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在强调字、形、义的同时,加大对文学作品整体的研究,以丰富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薄弱点,针对性加入语文常识,并不断创新语文常识的记忆方式,增加语文课堂的文学意味,使得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开展“语文常识”的`小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利用学生好胜心,提升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四)渗透其他知识教学,发挥语文教学整体价值。
渗透其他知识教学,如思想品德教育、生态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协调语文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仍必须坚持以教授语文知识为基础,在确保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再合理渗透其他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其他知识丰富语文教学活动,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直接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校与教师应及时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良好道德品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三
摘要:文章阐述了造成高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而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现在很多学生到高中学一阶段物理后就反应太难学了,上课觉着什么都懂了,可等到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以至于一些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过早的对物理没了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我认为如何提高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对物理的适应是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人就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现做如下阐述。
一、初、高中物理课本的内容差别。
现在的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相比,大致有以下区别:
1从直观到抽象:如现实存在的物体--理想化模型质点。
2、从简单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静止--运动、带电体的运动,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
3、从无方向到有方向:如路程是算术运算--位移是画图(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定性到定量:如电阻的决定式的应用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简单直接。所表达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很多理论在日常中可以拿例子进行对比,与我们的切身感受是一致的。对于题目的计算也很少,一般只需定性的分析,在实验这一块也是团体活动很有趣,很生动,而且得出的结论与理论总结是相符的,不会出现大的误差。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模仿,不习惯于创新;适应课堂大家一起回答问题,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到多数同学不用怎么思考,把题目给出的数据直接带入公式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也不用分析为何是这样的答案。
三、学生在解题运算方面能力欠佳。
如在高中力学方面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学生已有的印象和实际理论的违背。
学生经历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看到的比如运动着的车怎么是匀加速运动,怎么在路上就看不出来,这个速度如何感受到是均匀变化的,这些到高中时发现在生活中找不到了,是不是研究的问题本身就不对,还是自己到高中就变笨了。而初中的二力平衡、浮力问题,小灯泡的发光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在高中都不适用了,这是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抽象,只不过现在的现象与你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质点实际就是不存在的,那又怎么从生活中找到那,那这时就不能固守着那些想法要学会接受新的`东西。再比如竖直上抛运动中,你怎样理解他的速度是先减小再增加的,不能总按初中的思想认为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有了变通事物接受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五、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
生活的丰富,对现象有很大观察欲的同学对学习物理无形中有很大的帮助,反之一些从农村上来或不太喜欢运动的同学实际对物理的理解要慢些。另外即使日常活动多参加但若不能够将想象与理论很好结合也会阻碍物理学习。这样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若长时间见不到成绩会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对此,我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1、改变上课方式按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提高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逻辑程序和一般性的逻辑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讲加速度时我们是举两个例子:在给定相同的时间内看速度的变化从而看出速度变化的快慢,但对于高一学生本身对速度变化还不太清楚,你再给他举这个,就更难理解了,我是那你到银行存钱,虽然每月存的变少了,但总的是增加,还可由此引申,这样通俗易懂。
3、平稳过渡、降低要求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缓冲阶段,这样能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当了解初中教材,清楚那些教过那些没要求过。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比如在讲矢量时要先讲解向量方面的问题这样有助于画图。再者在力的平衡这里会用到三角函数而初中在这里有要求的不多所以这里一定要认真的给学生画图复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四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二、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开窍”有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策略一:改革备课思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1、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他们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一课时,我曾经进行过尝试。我出示了一枝事先买好的价值10元的钢笔,要学生猜猜看我是怎么付钱的。活动过程中,变换一定的条件(我有1张5元或我只有硬币等等)。学生参与相当踊跃,利用学具,找出了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付钱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而且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又与生活融为一体,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动态的开放课堂。
在一堂关于《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公开课上,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设计了让个别学生摸一摸盒子里的物体,说出它的特征,其余同学根据他的描述猜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较清晰地说出具体特征。这时摸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说,下面的学生很着急,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发问“它能不能滚动?”“有没有平平的面?”……然后教师顺水推舟,抓住机会调整教案。学生兴趣盎然的问答,活跃的思维成了课堂的亮点。
策略三:精练的教学语言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创设这样有意思的情境:古时候,有个父亲为了奖励认真学习的孩子,买了他们最喜欢的大饼。先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2份,给了老大一块。馋嘴的老二说:“父亲,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父亲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老二2块。贪心的老三迫不及待地说:“父亲,给我3块饼。”父亲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6份,给了他3块。这时老大说:“父亲,四弟最小,应该给他6块。”父亲又将第四个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老四6块。老四甭提有多开心了,他觉得父亲给他的最多。话音刚落,不少学生就按耐不住脱口而出:“他们都分得一样多!”教师马上问道:“谁能说说一样多的道理?”“能用等式表示出来吗?”于是,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探究氛围。
策略四:擅于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1、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看电影”一课,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看图说一说、算一算;例2是画一画、填一填。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我们可以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得数是“8”的算式。对例2(教学得数是“9”的算式),老师要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比如教材第七单元“植树”一课,教学“8加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所以教学这节课,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来体会“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7加几、6加几、5加几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学中把教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2、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有效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例题中有,习题中也有年级教材中有,中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标准》基本理念要求的。实验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标明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拼一拼”等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智力因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新世纪教材第一册《搭积木》中例题2就包含着很多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在观察相碰撞求和图后,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一辆车和一辆车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18、12+4=16、12+3=15、6+4=10、6+3=9、4+3=7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三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22、12+6+3=21、12+4+3=19、6+4+3=13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四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3=25。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几乎每页上都有。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迁移等能力。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让学生去“试一试”、“说一说”、“折一折”、“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全新的知识去讲解,就达不到教材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要求,就不能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
当然,以上几点思考只是笔者个人的肤浅观点。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五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高校工科数学主要包括髙等数学、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三门基础课程,而高中理科数学则是以立体几何、不等式、圆锥曲线方程、概率与统计等为主,解题思路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并且知识点相对来说密度比较大,在学习要求上都出现了不同。这样一来,高校工科数学和高中理科数学在教学内容上就出现了脱离的情况。
(二)教学方法的脱离。
虽然说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在教学方法上都是以讲解为主,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以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进行教学上的结合,从知识理论和解题思想上进行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复巩固。但是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围绕着数学的定理、概念等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且教学课时相对来说也比高中时的'课时要少很多,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节奏上很难适应。
(三)学习方法的脱离。
高中理科数学作为高考理科的一个重要科目,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重视度不言而喻,在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上都非常明确,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是进人了高校之后,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高考目标已经圆满完成,就开始松懈,学习上缺乏动力,再加上高校工科数学在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上具有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觉得困难,从而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在学习方法上出现脱离。
(一)教学内容的街接。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在教学之前,应该明确高校工科数学和高中理科数学之间的教材上存在的差异性、连贯性等,使学生能够对高校工科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将高校工科数学与高中理科数学之间的知识缺漏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在实施了新课标之后,在高等代数课程中较重要并且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高中数学中被删除或者是因为在选修的模块中而被弃学,比如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复数的运算和性质这两个内容就存在缺漏。另外,高等代数中的部分内容,例如向量、导数等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中进行粗狂性的教学,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要对缺漏的知识点进行深人讲解和挖掘其内涵,让学生有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由于学生刚从高中毕业接触到大学数学,多少都会觉得不适应,因此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在对于概念和定理的讲解基础上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都进行整理性的讲解,在适当的时候引人中学数学知识,使教学梯度得到有效降低,对概念、定理等之间的知识联系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新旧知识具有衔接和消化的时间。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及课后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时间能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掌握和应用。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教师在上第一节大学数学课程的时候,就应该和学生说清楚在学习方法上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的不同,要养成独立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己查阅资料等习惯。而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讲解高等代数知识中多项式最大公因式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两个多项式最大公因式的概念和定义向学生讲解清楚,之后让学生自己说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更多的多项式最大公因式的概念,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最大公因式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高校工科数学课程是高中理科数学得到强化及拓展的体现,同时也是工科学生使自身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一门必修性数学基础课程。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人手,加强高中理科数学和高校工科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调动工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六
初中语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成功之处将极大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衔接,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当前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
说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除了知识上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学习机制上的衔接。因此,可以这样说,所谓“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是指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可使高中学生们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更容易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带动大批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更早进入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再次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是初高中连贯模式学校的整体工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完善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提高。从调查的情况显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衔接意识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备课、上课关注的还是教材、教学内容本身,而对教学的主体——学生关注不够。
同时,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的原有语文基础、学习状况的了解程度很低,造成教学上没有注意学生的差异,不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不能因材施教。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与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学为主)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方法的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对教师个体而言,首先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其次要善于分析衔接三要素即教材、课标、学生和教师自我,最后要注重衔接的科学性,变感性为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芜杂的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教法、学法的紧密衔接。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未来,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的语文学习机制。在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因此常采用讲读方法;到了高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已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因此,就必须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同时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初中教材,熟悉课文,争取在授课中能时常联系初中教材中的'某位作家作品、某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等,以对现阶段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启发,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可使初高中知识上下贯通,前后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及时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确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要教好学生,做好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什么呢?了解他们的学习、知识、能力和智力,他们的家庭、思想情感,他们的过去(学校、老师),他们的态度、兴趣、学习方法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如果不了解学生,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衔接与过渡教学中,教师要尽快的了解学生、适应学生,不能延长这个期限,否则沟壑难填。我校高一语文备课组就对新生做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从各方面来看,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大部分农村学生语文学习问题严重,所以我们就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听说读写方面一一下功夫。如,学生不大愿开口朗读,便在读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让学生听;学生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周记中发现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无意识,就在默写诗词时,强调标点符号。
高一新生经历了严峻的中考,学生对学好语文普遍缺乏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信心来源对达到既设目标的一种自信,所以,信心的树立还决定于目标的确定,在衔接与过渡教学中,阶段性目标的确立很有价值的。阶段性目标的确立要明确、适宜,反之,没有任何意义。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而富有成效地开展高初中英语的过度教学,就一定能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七
美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和程序的总称。以下是“美术教学策略探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方面需要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活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呢?本人就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为引导学生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为:创设问题的情境一选择与确定问题一讨论与提出假设一实践与寻求结果一验证与得出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一游戏一体验一环环相扣一成功。该过程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绘画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绘画、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通过游戏合作方式让同学体验成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契机。
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
在这一教学方法中,主要突出的是一个“先”字。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思考,积累感知体验之后教师再进行导学,用切合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的具体训练,使同学大胆尝试和创作。在进行具体操作实践时,先让学生动手画,教师通过随机的鼓励式的评价和适时的诱导、讲解,使学生顺利掌握学习内容。
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能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通过尝试、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实施方法与步骤为:导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一组织反馈,展开教学一尝试、创新一随机评价一体验成功。美术教学中若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构思巧妙独到,充分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就能成就个性化的、成功的美术课。长此以往,必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美术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點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本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教师的教态应该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教师的教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教师、爱这门课的感情。所以,在学生面前,教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便是对待差生,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进行学校美术课的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信息含量大增,更具灵活性和生动性,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在美术欣赏课中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同时接受图像、动画、图片和文字对视觉器官的刺激,进行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和转换,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那么如何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趣味性教学呢?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是一个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并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体行为,教学本身就是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任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认知心理,设计出科学的、有创新的、有实效的、趣味性强的美术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电脑上美术课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电脑还可诱发学生产生新、奇、特的幻觉,制作出平时绝对意想不到的画面。它的不足是,用电脑上美术课,学生失去了用手接触各种媒材进行创作的机会,这一机会被剥夺将造成学生的美术素养不健全。因此,电脑美术教学在某些方面有它的积极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
总而言之,从教者应善于从实际出发,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应用,同时结合中学教学法中的要求与经验,更好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争取做好中学美术教学活动,培养新时代的美术爱好者。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八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大多数物理知识是通过物理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总结出来的。目前大学物理教学普遍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教学过程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是也存在弊端。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应对策略。
1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特别是在模拟物理现象方面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例如劈尖干涉中干涉条纹的移动、振动、波动等现象,物理图像非常清晰,便于师生交流。
信息量大,以较少的学时数完成很大的教学任务。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比有很大的优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既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增加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有利于知识的认知。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类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视觉,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的图像、动画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九
如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影响因素颇多,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就需要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2.1提高理论实践结合程度。
理论灌输、技能的模仿,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的效果有限,且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单纯的理论灌输,不让学生发挥个性,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利影响。为此,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应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不同的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和学习不尽相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加深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兴趣等方面的了解,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第二,集中讲授,分段教学。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授的方法,但是不能停留于此,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分段教学,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所成长。第三,实践反哺。以篮球教学为例,尽管教师教授了,学生也理解了,但是要达到精通仍旧困难。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并通过对经典比赛视频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2配给足够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若是脱离了这些物质载体,体育教学的效果就沦为单纯的理论讲解,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为此,高校应该配给足够的教学设施。一方面要使设施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设施的多元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场馆上,高校也应该预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课内外的'体育锻炼,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2.3完善体育教学考核方式。
考核是总结、凝练、升华的步骤,要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以往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多考核评价都较为陈旧、肤浅,未能与现时代体育精神相结合,埋没了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对学生体育习惯、体育精神的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高校应该在完善体育教学考核方式上多加努力。考核不但是对以往的总结、升华,也是对未来的激励和引导。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偏向对学生能力、进步等方面的考核,而不能单纯的进行常规指标的考核。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体育精神,养成良好体育习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使其认识到体育的内涵,能够通过自己的进步,逐步领悟到体育的内核,这样才能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
2.4更新体育课程、模式。
体育课程、模式是体育教学的载体,要想取得更好地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更新体育课程、模式,使其与时代体育的发展相契合。具体来说,要主义如下两点:第一,更新课程、教材设置。在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时候,应该以终身体育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体育课程、教材一方面要与最新的体育科学、精神相契合,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的梯度化递进,做好课程的科学布局。在教材体系上,应该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诸如保龄球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第二,更新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理论、技能是需要让学生掌握的。而为了使其更高效、愉快地掌握这些内容,就需要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使其领悟体育精神,徜徉在体育锻炼的“海洋”中。
2.5提高体育教学综合素质。
当前高校很多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较为肤浅,在人才选聘上也未指定科学的标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导致教学缺乏人性化因素,整体的教学质量较低。为此,高校应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老教师的培训。对已经招聘的教师,为了提高其综合素质,可以定期安排培训,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继续教育,不断充电,满足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第二,改善招聘标准。在招聘新教师的时候,要尽量多的选择那些专业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人才,并开展入职前培训,使其了解将来将要迎接的教学,确保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结语。
该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灌输、“手把手”式教学广泛为高校所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将理论知识、动作要领灌输给学生,虽然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却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体育意识。机械的教学,让学生仅仅是领略了理论、技术要领的表层,学生单纯的模仿,这样的学习和吸收过程,不但会让学生对体育的理解陷入误区,还影响学生体育的终身发展。理论固然是高校教学的重点,但是实践同样不可小觑,两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就难以发挥体育教学的效用,从而制约体育教学的发展。
1.2教学设施还比较欠缺。
体育教学的开展大多都需要专门的设备、设施,设备、设施是发展专项体育,调动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很多高校的教学设施还比较简陋。或是体育器材、场地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锻炼需求;或是体育科目比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是高校的重要学科,是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缺少教学设施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定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这对高校的体育建设,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都会有很大制约。
1.3教学评价、内容教单一。
考核评价是每个学科都难以避免的,我国的体育教学自从小学阶段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评价内容、标准较为刻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仍然将跳远、短跑、俯卧撑等作为考核项目,几乎和小学、中学的教学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的教学评价、内容,虽然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但是也埋没了许多的专项人才,对天赋上佳的学生会产生拖累,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1.4课程设置、模式教死板。
现在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存在较强的继承性,是对以往的教学课程、模式精粹而成的,但是其仍旧没有脱离于传统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单一,很多内容都较为赘余,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现在很多学生都因为死板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而兴趣的丧失不但使其缺少了一个发泄情绪的途径,也倒逼其沉迷网络、游戏,对其终身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1.5教师综合素质教低下。
现在很多高校的领导,本身的教育管理精神未能与时代相契合,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把握不当,仍然按照以往的要求来开展体育教学。由于对体育教学的期待不高,所以在择取教师的时候标准比较低,大多都只是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证书等进行简单的考核。很多教师缺乏心理学、管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综合素质偏低,这样就使得单调的体育课程,难以激起半点涟漪,仍旧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一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部分初中学生步入高中能很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但是也有多数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教师通过有效处理初中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不仅能够使学生较快适应高一语文课程的学习,更能够为学生高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语文教学;差异;。
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伴随着语文教材的难度加深,高中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量逐渐增多,学校教材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需求有进一步的增强,这就促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上皆出现了不衔接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初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要求掌握的能力素养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一)在教学目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一定的突破,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这一阶段,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情感与态度的积累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相比,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掌握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上形成的,更加注重表达、逻辑、运用等。
(二)在培养目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对语文的语感掌握能力。和这一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一阶段,则倾向于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校教育更注重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初中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高中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不同,初中阶段语文着重要求学生在处理文章时,要有清晰的思路,能够对文章内涵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对部分词句在整个文章中、语境中的意义以及作用有一定的掌握,并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看法以及作者所持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本身进行有效分析与合理判断,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了解到文章所反映的本质,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价值观有深刻的认识。
(一)要加强对教学进度的有效衔接。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知识点较多,学习难度比较大,学习时间较紧等几大问题,高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掌握,并采取有效策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开快车”,坚持教学循序渐进,制好进度;同时,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地控制好教学难度。
(二)要加强教材体例及教学目标的衔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得知,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语文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步调整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全面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同时,教师要明确初高中阶段,在语文培养目标上是不同的,让学生做到语文课程学习的逐步衔接。
(三)要加强对初高中语文知识层次的进一步衔接。
高中阶段语文在课堂篇幅方面,通常较长,在课后习题方面,多以主观认识题为主,习题较少,但考查的知识点却很全面。高中语文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宽加深,迁移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当进行引导,使学生适应长篇、深度的文章阅读。
(四)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衔接。
初中阶段以加强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为主,而高中阶段主要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运用,因此,教师要不断研究、分析,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语文在实际生活的运用,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衔接。
综上所述,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衔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对待、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所在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高一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注重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有效改善,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以便于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袁家强.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河南大学,.
[2]吴伯军.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1).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二
摘要: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和教育启蒙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方法都获得了较快提高。因此,幼儿教育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合理的策略是幼儿身心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可以从幼儿教育教学策略入手,对情感策略、互动策略和生本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感策略;生本策略。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启蒙之地,是身心发展的沃土。在新形势下,幼儿园的一些幼教策略已满足不了教学需要。通过分析现今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幼教改革势在必行,且应当从情感策略、互动策略和生本策略这三个方面实施。
一、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是幼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情感教学水平,做到在情感教学的同时能够注意到幼儿的情感变化,并根据反馈积极调整教学方法。
1.教师情感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情感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师需要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设置情感教育的环节,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加强环境渲染与情感表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过幼儿对书本中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的现象,对此,教师以一个积极热情的姿态投入到教学之中,借助充满感情地描述和讲解,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带动了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自身的“传情”作用,使情感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
2.教师关注幼儿的情感反馈。
在情感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到幼儿的情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关注幼儿的语言和表情,来了解幼儿的情感反馈。然后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包括调整教学节奏和转换教学方法等,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针对一些幼儿性格内向、胆怯的情况,我们密切关注他们的情感反馈,单独为他们制订教学策略,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向外界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二、互动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幼儿认知水平以及师幼关系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1.构建有效的互动策略。
当前幼儿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就是在互动策略的贯彻落实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许多教师都以自我为中心开展互动,以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构建有效的互动策略。在课堂互动中,教师的角色应当完成由师长向幼儿朋友的角色转换。在这样平等、尊重的课堂氛围中,幼儿便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这样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水平的幼儿。广大教师只有具备了积极的互动策略,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与能力,才能打造有效的互动课堂,并使教学成果惠及所有幼儿。
2.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
良好的互动环境也是幼儿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就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互动环境,教师把握好提问的内容和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有效地提问和追问能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支架,在这样的互动环境中,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被激发出来,课堂也变得妙趣横生。此外,幼儿园的园区和教室布置也是能够创造良好互动环境的。在园区开辟互动活动区、手工坊等,在教室让幼儿自己布置墙饰,这些举措都是能够增加师幼互动的,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生本策略。
近年来,生本教育理念的.试验开展在幼儿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与传统教育管理思路不同的是,生本教育明确提出“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理念。生本策略是一种崭新的幼儿教育教学策略,能够使受教者在自己活动与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
在生本策略中,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发挥桥梁作用,积极正确地引导幼儿。生本教育是为儿童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而教师更要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知识的线索,借助课堂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习得知识,并体会自然及社会的美好。这样就达到了生本策略的目的,课堂教学也由此成为朴素而无形的德育过程。
2.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使幼儿居于主体地位。积极贯彻实施生本策略,将幼儿引入自主学习的道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隐身”,把课堂空间交给幼儿,促进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还需要提供充足的时间,以展现出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这样的教学策略下,幼儿愉悦性、体验性和技能学习都是在自己操作中获得的,实现了幼儿主动、积极的发展。
许多幼儿园因受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仍然只注重于照本宣科式地给幼儿授课,造成了教学策略上的缺失。对此,广大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幼儿发展意义重大。我们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和兴趣,精心设计安排课程,综合运用情感策略、互动策略和生本策略,做到“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幼儿,为了幼儿一切”。使得幼儿园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幼儿为中心,真正实现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维丹.运用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幼儿情感积极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09).
[2]裴银霞.浅谈现行幼儿教育的教学策略[j].科教论坛,(07).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三
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科学的发现来自于探究过程。因而,在新课标下高中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主动实践,注重科学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1].然而,从我在校级、市级乃至省级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听课得知,在当前中学实施探究教学中,存在有诸多问题,它严重地影响和制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本文欲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探究活动设计不合乎教学实际。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概追求时尚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而不是从教材内容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化学《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教学中,从中学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是无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可有的教师却敢为人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这样的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时,要注意: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元认知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明确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作用、以及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何在;2、坚持研究教材内容和研究学生实际相结合,研究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研究教学内容是否具备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研究现有的教学资源是否能满足我们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需求。
二、对学生探究方案设计缺乏科学性的指导,甚至在指导时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探究式教学旨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倘若教师探究式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方案不进行科学性的指导或在指导时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以上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例如:一位教师在《卤代烃》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探究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有无发生反应时,只是指导学生往加热的溶液中加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若出现淡黄色沉淀,就说明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了反应,这样的结论正确吗?也许有人认为是正确的,但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它只有验证溴乙烷自身不能电离出br-的前提才是正确的,所以老师应该先指导学生验证溴乙烷自身不能电离出br-。再如:在某校的教学开放日,我去听了一节物理课,物理教师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探究式教学时,由于事先未对两个弹簧拉力器所产生的误差考虑进去,探究结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使得学生在探究后对这种科学方法产生了怀疑,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意:1、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了解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步骤,要具备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所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质疑、评价等;3、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论证探究方案的科学性,使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小组探究中不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素养的一项重要要求。从目前来看,探究式教学大多采用分组探究,往往是5、6人一组,可是从探究方案形成到实施等过程中,只是少数做,多数人看,多数同学未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出现多数同学对探究方案不理解、探究课变成看热闹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状况。所为了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注意:1、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各小组长要对组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各组员要各司其职;2、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观察了解,对在探究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合作较好的小组要及时地表扬,对做的不够好的小组指了其不足之处;3、有意识地展示合作较好小组的探究结果。
四、不重视探究式教学过程的交流与评价。
只要我们在自已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和研究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探究式教学就会在新课程实施中绽放出它的光彩。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四
对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而结合高中体育学科来讲,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本人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个体缺少成功的体验。
其实学生都知道受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长期学习失败的经验使得不少学生放弃了努力,而且由于长期的失败经验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事物也不感兴趣,从而促使“后进生”产生。并且本人在对所在地区高中学校关于体育后进生情况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有85%以上的体育“后进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失败的体验多”。怀疑个人在体育学习上的能力,高中的体育“后进生”绝大多数都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成为“后进生”,有的甚至从上小学时就体育成绩较差,这种长时问的失败经验使得他们情感上心灰意冷,产生消极情绪。
(二)体育教师因素影响。
根据本人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在地区高中体育教学对于“后进生”教学的现状分析,发现不少高中体育教师对于“后进生”行为的认识是有偏差的。他们认为体育“后进生”就是生来运动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等,对于这种“后进生”体育老师基本上不报太多的希望,这也导致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的歧视这些学生,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之后,最终也导致了“后进生”学习水平上不来,只会越来越差。而且据本人观察,体育“后进生”自身在课堂上也是大多比较沉默寡言、喜欢独处、喜欢避开老师的目光及言语上的交流,不少高中体育教师对于这些“后进生”显得比较漠不关心,教授的知识也是一教而过,导致这些这学生在接受到教师的信息后理解不了,最终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情绪。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来讲,对于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使“后进生”通过体验成功,做到以成促情成功的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本人根据上文中分析的原因,总结出对于后进生如何通过体验成功,做到以成促情的策略。本人认为,对于体育“后进生”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通过设计教学方式,降低教学难度,使“后进生”从中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通过确定“最近发展区”,提出可信、可行的、恰当的要求,使“后进生”能在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获得一定的收获,这样的安排策略能使“后进生”认识到只有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才能获得成功的收获,从中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愉悦,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信心。并且根据本人走访调查的实际发现,很多高中体育“后进生”他们大都还是比较愿意参加集体性体育活动的,也愿意去参与各类体育项目活动的。所以本人认为,作为我们高中体育教师来讲,应该多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并且能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个人价值,这样的体育活动安排也将能更好的让“后进生”融入到集体中,还能清除自己无所作为的思想包袱。
(二)教师要关心、热爱、尊敬体育“后进生”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高中体育“后进生”在心理上普遍具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基本上都比较喜欢独处,在课堂上基本上不希望老师看到他们,更别提会主动去请教老师了,久而久之,“后进生”与老师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关系也越来越冷淡。所以,作为我们高中体育教师来讲,我们应该多关注“后进生”的情感,多了解多他们想什么,需要哪方面的帮助,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并尊重他们,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而不是歧视。
而且,在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还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眼神传递等方式,多给体育“后进生”传递一些正能量,使“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带来的亲切、信任、爱护的情感信息。当“后进生”在课堂上碰到学习困难时,作为体育教师,应当耐心的引导、循循善诱,当他们做错动作及完成不了所教技巧时,不能通过批评、责骂的方式进行,应通过与他们一起讨论、寻找问题根源的方法,引导“后进生”找到正确的方向。本人认为,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这种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动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人主要想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当前高中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高中体育“后进生”的转化策略,希望能为推动当前高中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第五中学)。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五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实施力度的增加,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制度。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领悟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体系进行学习,创造环境,开发资源,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采用新课程教学方式,不仅为促进教学改革而努力,同时也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难度不断加大,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六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摘要:化学这门课程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证明相关的化学方面的结论。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倡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成绩,并达到教学的目的。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七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原动力。学生在探知知识时,浓厚的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况下学习。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与训练学生的心理特征,阐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途径。
关键字: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一直伴随学生整个初中求学生涯。由于初中物理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由于初中生大多处在成长阶段,很难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刚刚接触到的物理知识存在恐惧心理,使学生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物理学科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当对学生心理进行分析,将物理教学特点与学生心理状况相结合,显著增强教学效果。初中生大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心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思维活跃。然而,初中生同样面临心灵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初中生往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讨厌物理学科。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非常抽象,需要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物理。这些要求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相对较高。在教学阶段,教师如果能把握教学尺度,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旦没有把握好教学尺度,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厌恶物理学科,害怕物理学科。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发现优质教学切入点进行教学。
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一)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在众多物理教学方法中,实验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抽象物理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好问的特点,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教会学生物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硬纸片放于盛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将杯子倒立,使学生观察到杯中水未流出,硬纸片未被水冲掉的物理现象。学生看到此景时往往感到非常惊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实验的神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器官,激发学习热情。
(二)从生活入手,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习兴趣。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自身角色,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并最终发现正确答案。实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实验,找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物理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很多生活常识中包含丰富物理知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尽可能取用生活材料进行试验,避免替代品进行试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当给予鼓励,不能给予不耐烦的回答,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三)加强初中物理课堂趣味性,深化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设施上,学校应加大对物理硬件设施的投入,配齐物理教学实验室,并配用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为学生物理实验提供有力后盾。另外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手段优化物理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积极使用网上资源,拓宽学生思维和视野,提升物理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各类资源,尤其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新闻。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伟大物理学家的一些趣味故事,如牛顿煮手表的故事。另外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按教学难度由易向难、循序推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四)灵活运用教法,创设物理情境,巩固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使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论证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危险性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物理实验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物理课的趣味性、形象性,提升物理课教学质量。通过合理创建不同的实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主动记忆知识点,积极探索未知点,为学生创新打下基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只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如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兴趣小组、参加课外辅导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读书活动,多读有关书籍,使学生视野变得更开阔,让学生跟上最新时代发展潮流。如我国正在进行的北斗卫星、低碳经济、高铁速度、核辐射等与物理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知识竞赛问答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者:郎永丽王丽雪单位:农安县开安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殿爽.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1).
[2]刘哲.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师版),(4).
[3]丁兰华.引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5).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八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并且已经在某些领域、社会层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寻找解决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在初中思想政治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对新课程存在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是畏惧感,这样传统教育观念的存在,严重束缚着教师的实际教学行动。主要表现在:有些教师讲起新课改理论和理念来头头是道,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时,又会不自觉地回到老路上,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等领会不深,理解肤浅,使教学等方面很难取得全面性、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例如,有些教师为了贯彻新课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将“启发式”教学片面理解成“问答式”教学,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回答的无非是“对”“是”“不对”“不是”等毫无启发性的答案,整节课下来,不但学生学不到什么知识,一无所获,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骄傲、自满心理,产生了负面效应。可见,落后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严重地阻碍着新课改的前进方向。
(二)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
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
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备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教师仍是靠一本书、一块黑板与几支粉笔来传授一堂课所需要讲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师无法更直接、生动地将所教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无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要学的知识,也无法使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来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课,最终,因为无法用现代化的设备来演示,而在课堂上又无法详细说明,教师只好将课本的某些抽象知识舍去。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下,课堂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应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育发展观。
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广大一线思想政治教师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更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配以相应的制度激励,才可能逐步完成。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遵循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整体评价观,在评价的`同时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及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既关注结果,又不忘关注过程,使这两方面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再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教材。
(二)整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材。
1.删减或替换教学内容。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从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2.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知识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如在教学有关传媒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网络媒体材料,并让学生就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的利和弊展开讨论,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成果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学校,也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教育片、历史照片等,使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内容,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
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将原本单一的讲授法转变为讨论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讨论法,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问题,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在师生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能一味地追逐时尚,而应用“旁观者清”的眼光作出另一番透析。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道德实践课程,必须立足课堂,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契机,激活其生命力,从而使思想品德学科彰显更多的灵性和诗意。
参考文献:
[1]李强。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学政治教学参考,(11)。
[2]彭娟。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吴江地区部分初中为例[j].考试周刊,(80)。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十九
相较于其他课程,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数学学习成绩,成为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以为,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应从以下几点找寻思路。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合作探究的欲望。
作为一门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同时也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而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形成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真正融入数学教学的氛围,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发现相互之间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激发讨论、思考、探究的欲望。要做到有效数学情境的创设,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多用心研究,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做到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综合运用多媒体等多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此外,教师还应当牢记,坚决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思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敢想、敢说、敢问,积极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二、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合作探究的深入。
学习氛围对于合作探究式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那就很难推动合作探究的深入进行。相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则有助于学生充分思考、自由讨论,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融洽默契的师生关系。因此,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推行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保障。要营造这种学习氛围,首先就要求数学教师做到换位思考,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按照学生的成长、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初中数学比较枯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较高。因此,数学教师理应设身处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水平,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思考、自主探究、充分发言讨论、合作交流、相互交流心得与体会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引导,保证合作探究方向的正确,让学生在这种主动探索、认真实践、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中,认识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组织小组学习,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
合作探究式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微观组织形式---小组学习。学习小组是学生培养技能、掌握知识的重要组织形式,要求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共同努力,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取长补短,获得崭新的学习体验。这对学生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自身的见解和意见,并在讨论交流中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具体的小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是同桌之间的二人小组,又可以是前后桌之间的四人小组,还可以是全班分成几队的多人小组。初中数学教师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搭建这种小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其中能够自由讨论、合作、竞争,并将教师指导和学生探究结合起来,将知识传授和问题解决结合起来,将单一思考和求异思维结合起来。这样,便可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面,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学生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而是要注重在小组讨论中适时点拨和引导。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改善课堂学习气氛,提升学习效率,又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更有助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二十
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弱化现象,找出淡化语法教学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语法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表达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新课标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淡化语文语法教学,导致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下降。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语法学习。
一、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
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编写轻视语法,以“人教版”为例,必修模块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四部分,四个模块都很少涉及语法知识;选修模块只有《语言文字应用》是专题的语法知识,其他部分根本没有直接的语法教学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语法知识教学形同虚设,初中语文很淡化语法教学,高一、高二的学生没能接受系统语法知识教育,因此,语法知识成了一些学生学习的盲区。
二、淡化语法教学带来的问题。
1.淡化语法,学生难以辨析和修改病句。
句子必须符合语法规范,才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必考点,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学生辨析句子往往只凭语感,导致出错率很高,因此,教师要系统讲授句子成分的构成,要求学生辨析病句时,要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和附加成分,然后辨析句子是否结构完整、搭配得当、排序合理、符合逻辑。
2.淡化语法,不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
阅读经典的古文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还要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用法,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语法知识欠缺,教师教学费力费时,学生收效甚微,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淡化语法,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不但要有深刻的思想、一定的写作技巧,还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但是,由于学生不通语法,导致文章语意不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章的质量。
此外,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语法受到从所未有的冲击,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规范的语法,无形中受到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
教师要结合本校情况制订一套完整的高中三年的语法教学计划。此外,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也要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这样学生便能在实践中轻松有序地学到语法知识。语法知识的教学要贯彻以下原则:
1.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原则。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篇,是写作的典范,也是语言的典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随文点拨语法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法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语法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而且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语法知识。比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中“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一复杂长句,由于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多,晦涩难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主干部分(“事实”“为“明证)”,这样,句子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
2.比较教学原则。
比较法是学习语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和英语同属语言学科,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英汉对比、归纳,解决一些复杂的语法问题,比如通过对语文的词性和英语词性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一些复杂的副词、介词的用法。
教学文言文语法知识可以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尤其是倒装句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涉及语序调换的问题,如分析定语后置句“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项羽之死》),教师要告诉学生,现代汉语定语一般都是放在中心语之前的,而古文则常把定语放中心语之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时就应调整语序,翻译为“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
3.作文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原则。
文章要写得好,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并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才能对文字运用自如,任意创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语法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写作中的语法教学主要体现在讲评这个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病句,让学生借助语法知识修改。这些病句来自学生的作文实践中,是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更具示范性。
4.语法教学与培养语感相结合原则。
语法教学需要一定的语感支撑,而语感的提高则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规范才能实现。从表面看起来,语感是感性的,语法是理性的。其实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不矛盾。平时写作时如果简单堆砌理性的语言,文章就一定枯燥无味,如果仅凭语感,文章肯定就会有许多不合语言规范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将语感和语法割裂,而要使两者完美结合起来。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二十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严厉和严肃,他们在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压抑、死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有效地引导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除了在学习上对学生投入关注,教师还要关心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他们能从心理上信任教师,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对教师教学的内容也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探究中。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注,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能从语文基础知识学起,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处于和他们平等的地位,善于倾听学生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来提高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二、有选择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现课堂互动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成为了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对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是因为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用思考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就会打击他们探究的兴趣,使合作探究方式失去效果。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提出问题:这篇散文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文中作者用了哪些语言描述“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思路获得拓展,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理解。由于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具有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思考的作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能够使他们对课文有深层次的理解,使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获得实效。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提高自学能力。
在以人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效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在预习时,教师可以用问题来指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例如,在让学生预习《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出以下几个问题:这篇课文哪段描写最让你感动?文章几处写到了“背影”?作者用“背影”作为文章的题目的深意是什么?学生在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下来阅读课文,并通过解决问题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预习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四、运用综合全面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地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知识探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初步形成的启蒙时期,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倡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纷纷采取肯定式、积极式、富有激励性式的评价。这种评价对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思维潜力、增强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决心,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我眼中的秋天》作文教学导入部分,教师选用了一段舒缓的音乐作为教学背景,帮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音乐播放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听完音乐,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仿佛来到了秋天的田野,风轻轻地吹,金色的稻子也在风中跳起舞来了!”教师听完学生回答,对该生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你说得真好!非常形象!”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后,自信心得到极大满足,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开始发言,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脑海中的秋景分享出来,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使他们的素质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
五、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用不断追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最为教学的目标。作为新的教学模式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提高。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篇二十二
化学与其他科目不同,由于富有极强的科学性,所以在课堂上不能只进行理论讲解,还需要进行实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过于追求考试成绩,使得教师将全部注意力放在理论知识与习题解答上,忽视了实验教学,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导致学生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实验,即使实验课上,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也很难有真正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而且,一部分教师考虑多方面原因,会将一部分实验由现场操作转变为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视频教学将化学实验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虽然多媒体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将实验更直观更生动地表现出来,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替代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所取得的效果。由于长期学习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无法提升思维与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消减,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教辅材料存在问题。
新课标教材颁布实施后,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辅材料与使用教材不匹配。例如,经常会出现课后习题和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不仅如此,很多教辅材料的编写质量还较差,内容大多以高考为目标,将压力与负担全部转嫁到学生身上。
1.重视实验。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意识,要深刻认识到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教师只有认识到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才能以化学实验为中心来设计适合的教学实验。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要对实验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只有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并结合教材内容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通过化学实验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更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让学生以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来进行化学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针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在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时候,也能使教师更加轻松顺利地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以“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为例,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动画,教师可在观看之前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通过直观的影像,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来吸引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
三、高中化学教学要以生活实践为切入点,实施生活化教学。
高中化学的很多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很多“化学模型”。如,很多学生都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处理蚊虫叮咬的,有的学生说是用花露水,有的是直接用水冲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没有想过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止痒”。学生因为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同时又觉得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再适时进行讲解“蚊虫在叮咬人体时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物质,这种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甲酸。在被蚊虫叮咬后我们可以先用手按紧叮咬处,阻止甲酸大面积侵蚀皮肤,同时,可以用棉签等蘸上一些稀氨水涂抹叮咬处。”同时要讲解这一原理主要是因为氨水具有弱碱性,可以和甲酸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甲酸铵,所以不会刺激皮肤。
综上所述,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更好地学到能力,是课改的最终目标。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并要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课改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方式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李锦华。探析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策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12)。
(作者单位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5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