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对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研究和分析。教案中的评价手段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灵活运用其中的方法和策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毕竟,一份好的教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一
根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改写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绿树成荫,绿草铺在原野上,犹如一片无边的绿毯,小山村群山环抱,在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前,有一座简陋但朴实的茅草屋。
小茅草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相互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风烛残年的白发夫妻,老翁持着酒杯,坐在窗边,对老夫人笑着说:“老伴儿啊,咱们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过近五十个年头,多不容易啊,要好好珍惜。”老妇人听了,微笑着,年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回应老翁道:“你这老头儿,都花甲之年了,还是像年轻时那么开玩笑,”随后笑了笑:“不过,我们也真的应该好好珍惜这段时光,你看三个儿子都长大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也能帮我们分担了,可爱的小儿子呀,顽皮又淘气,真给我们增添不少乐趣呀。”他们举起酒杯,不由自主地向窗外望去。老人的大儿子拿着生锈的铁锄,带着一顶斗笠,大汗淋漓,顶着骄阳在溪东豆田里认真除着杂草,这给以老翁与老妇人莫大安慰;二儿子拿着竹条,一条一条地编织着鸡笼;最令老人高兴的是他们的小儿子,瞧,他真在趴在溪边顽皮地剥着莲蓬呢。
多么和和睦睦,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他们一定会幸福美满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二
生背《春晓》。
2、师:咱们中国历来被成为是古诗的王国。请学生背古诗。
3、这些古诗给它配上曲子就特别好听。愿意来听一首歌吗?
4、师:听了这首歌,老师再给你看看这首词,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听完老师想听听你的感受。
5、播放《康熙大帝》片尾曲,听完有什么感受?
6、师读词。
同学们,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哪怕一个词。
生:壮观。
师:能不能说说怎么样壮观的场面?
师:这首词也让我们有心潮澎湃的感觉。知道作者是谁吗?猜一猜。
生:辛弃疾。
师:你怎么知道是辛弃疾的?
简介作者。
7、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手辛弃疾的.词,这两首词风格迥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体会。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种特殊的问题,板书词。
2、听范读,要求:思考词与我们以往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3、交流不一样的地方,找到一点说一点。
(1)生:古诗字数相同,词的字数不同。
师:所以我们把词的句子叫做长短句。读的方法也不一样。谁来读一读?读错也不怕。
师:声音清脆,挺好听的。
(2)生:词分了段。
师:在词里不这么说,在词里叫片或者阙。上面的叫上阙,下面的下阙。读的时候上阙和下阙要稍微停一停。谁来读一读。
师:发现咱们班女孩子读书真好听。
(3)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词先写词牌名。再写词名。
师:好极了,这不叫词名。词牌好名字之间也要空一点。再来读一读课题。
4、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读的这么好呢?自己小声读一读。
5、生读课文。
师:你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你觉得哪个字音是难读准的?
生:刨。
师:这个字是多音字。
师:“莲蓬”我们平时要读轻声,但在词里要注意押韵,不读轻声。
6、你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什时候写的吗?课前有没有查资料?记得一点说一点。
生:傍晚。
师:是不是傍晚等会我们学了就知道了。老师的意思是说这首词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师介绍词的背景(你们听过上海和苏州人说话吗?上海人说话什么感觉?引出吴音)。
7、这首词里写了几个人?他们是什么关系啊?
生:父母、大儿二儿小儿。
师:翁媪是什么意思?分页标题#e#。
8、看到这五个人给那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相亲相爱。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相媚好。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生:小儿子很调皮。
生:我喜欢二儿子和打儿子,他们帮父母分担压力。
师:看来这首词不难理解。谁连起来把这首词的意思说一说?
指名回答.
师:现在两个人把这首词呃意思说给对方听。
生:青翠的小草。
师:我觉得青翠还不是很适合,莲蓬应该是初夏,应该是很茂盛才对。
生:人们很勤劳。
师:送他一首诗,你想到哪一首诗了?生背《锄禾》…………..
生: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翩翩起舞的荷花。
师引导学生背“接天荷叶无穷碧……”
10、师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为什么用无赖?
师:看这个“卧”,能不能换躺、趴?
生:不生动、乏味。
师:更显得他的调皮啦,这样的孩子你喜欢吗?谁来读一读?
指读两名,齐读。
11、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老两口用家乡话聊天。
师:同学们,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同桌说一说。
生:我们真幸运啊!大儿子和二儿子这么懂事,小儿子真可爱。
师:我们只听到说话内容,但是没有看见表情。那两个同学来演一演?
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啦?
生:生活无忧无虑,儿子很孝顺。
师出示“醉里”,指导朗读。
12、同学们,这首词里还有一幅画呢!师引读。
生:小溪。
师播放小溪的声音。
师:我们不仅听着老两口说话的声音,还听着溪声,还听见这鸟叫(播放)。
指导朗读。
13、难怪词人用了个醉字,同学们,谁醉了?
师:先说说老两口为什么醉了?
师:这幅画仅仅五个人吗?还有谁?辛弃疾也醉了,他为什么醉了?
14、老师也醉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能背的就背一背。
三、作业。
1、这首词和上课时的词放在一起读,你有什么发现?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三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
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
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
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巩固延伸。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 。
2、这是一首词,谁来读读课题?
3、简介词牌名: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4、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读到村居我们就想到了农村,能告诉我农村在你的脑海中的画面是什么样子?
2、辛弃疾笔下的农村是什么样子,打开课本,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要求:要把每个字读准确了,读响亮了。
预设1: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
谁来读一读这个“剥”字?请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叫——。指名读,带到句子中读,连上上一句读,齐读这句。
预设2:“莲蓬”的“蓬”。平时放在词的末尾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第二声?(同学们,这里是诗词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读起来才有韵味。)。
4、注意了这些字音,谁来把这首词连起来读一读。这次要求看着屏幕读。(屏幕出示)。
5、指导朗读:读通、读正确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顿了,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的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来,在位置上自己再练一练。大家一起读。
6、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一空行,说明它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再次齐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就越有味。所以,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首词。来,再读课题。——清平乐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还看到了什么?——青青草(板书)。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个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
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
小结: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读。
预设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再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这句话中的“无赖”(板书无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那么在这句话里,你觉得“无赖”是这个意思吗?请你们再去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无赖”呢?——卧。
想想:看看他的小脚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脸上笑嘻嘻的,也许嘴里还嘀咕着什么?嘀咕着什么呢?看着他的晃动的小脚丫,看着他剥莲蓬的模样,送他一个成语?小儿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是啊,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多么活泼、可爱、顽皮的小儿,谁能把小孩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指名读。
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
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吴音什么意思?(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读这两句,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板书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指名读。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读这句词。
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
(二)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读着看着,看着想着,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家五口人生活画面。在你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美和和美美美好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快乐)用书上哪个词说?(板书醉)。
3、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
4、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作者。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老师朗读,诗人多么渴望过上安居乐业和和美美的生活啊。我相信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有独特、深刻的感受,跟着音乐齐读。
5、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也陶醉了。来,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再次随着音乐师生共同朗读整首词。
四、练习背诵,升华感情。
1、课文读到这,这首词都能记住了吧?试着背背。
2、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词中的小溪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流淌流淌。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
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蓬头:形容头发乱。稚子:儿童,幼小的孩子。垂纶:垂。东西的一头向下;纶: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坐在哪?
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侧坐:身体象一边歪斜着坐。莓苔:河边的蒿草。映:遮掩、遮蔽。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随堂练习。
自读下面一首古诗,试着解释,并讲给同学们听。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十、作业。
1.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多音字组词。
3.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背诵《小儿垂钓》。
附录1:篇章阅读感悟。
这两首古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池上》。“池上”是指池塘里,即荷花塘里。这首诗描绘小娃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的前两句叙事,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景,写小娃娃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这诗一种多美的景色呀!诗人用这一景色衬托“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天真无邪和淳朴可爱,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这首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凝练的诗句中饱含着诗人对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
另一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自是: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子:小孩子。纶:钓鱼用的线。垂纶:钓鱼。莓苔:这里泛指野草。诗的`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后两句写路人借问,小孩子远远就招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怎么走,小孩远远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这首诗不失为一首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生活的佳作,全诗平易自然、准确生动地刻画出小孩那种天真专注的神态。
合作探究:
(1)诗人为什么要写小娃的“偷采白莲”?教师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重要的是,这里的“偷采”与“偷盗”行为要区别开来,诗人写这个小娃是表现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趣童真。
(2)《小儿垂钓》中,诗人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这个探究性问题也可以放在精读时让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加以引导。
附录2: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还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国内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胡令能(785—820)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他善于吟诗,但不愿涉足官场,后在家乡隐居。其诗生活气息浓郁,自然真切,但流传至今的仅有四首。
附录3:延伸拓展。
我们今天学了两首表现儿童情趣的诗,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对原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对原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原诗读一读,背一背。
大儿锄豆河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
附录4:化物为我,巧学古诗。
——《小儿垂钓》教学案例。
[教育背景]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
(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
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
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
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附录5:重现《池上》。
张小雨。
夏天,池塘里的莲花盛开了,有一些还变成了又大又香的莲篷,小鱼、小虾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一天,几个小孩儿撑着小船,偷偷地来到一大户人家的池塘里玩耍。这些孩子的撑船本领很高,船行得又轻又稳。几个水性特好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潜入水中捉鱼、抓虾、挖莲藕。他们的行动和说话的声音都很轻很轻,生伯惊动了池塘的主人。眼看小船快装满了,这才小声地哼着曲儿,撑着小船回家去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呀,尽管他们很聪明,却还是不知道掩盖自己小船划过的痕迹: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顺着小船走的方向,流下了一条长长的水路。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七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诗人辛弃疾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清新秀丽、朴素恬静,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
词是作者心灵的交融,是内心体验的产物,词的教学应该富有诗情画意,在诗化的语言中去体会词的意境,在音乐中去感受词的韵律美,在想象中去领会词人的丰富的内心情感。
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距离学生太远,所以本课的`教学注重一个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激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词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说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师:多媒体课件。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同学们,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
2、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
3、这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乡村那份浓浓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板书:清平乐村居。“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
4、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
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
(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生字正音,理解字词,连读词句。
4、注意了这些字音,谁来把这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5、指名读。
6、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小结: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朗读时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7、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8、分男女同学读,女同学读上阙,男同学读下阙。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1、观察画面,把握词意。
(1)、同学们,《清平乐·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随机朗读、理解。
(4)、按这首词的顺序连起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词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诗当中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四)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是,还不够。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这首词中哪一个字最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醉。
为什么而醉?
2、这美景为何令人陶醉?
用你的读书声让我们看到这如茵的绿草、清澈的小溪。
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读。
预设一、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你喜欢他吗?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这句话中的“无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那么在这句话里,你觉得“无赖”是这个意思吗?请你们再去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无赖”呢?——卧。
请你们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脚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脸上笑嘻嘻的,也许嘴里还嘀咕着什么?嘀咕着什么呢?看着他的晃动的小脚丫,看着他剥莲蓬的模样,送他一个成语?小儿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是啊,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可见,此小儿真乃——无赖。是啊,多么活泼、可爱、顽皮的小儿,谁能把小孩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注意表情笑着读。
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
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
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真令人羡慕!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
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一起读这句词。
6、想想看,还有谁会陶醉呢?
3、是呀,面对此情此景,辛弃疾忍不住感叹道:虽然_茅檐低小,但是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这真是一幅()的画面啊!
4、在诗人的感叹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赞叹、羡慕、向往……)。
5、那就让我们带着这股微微的醉意,和诗人一起陶醉其中。朗诵全词。
(五)、拓展背景,体验词情。
1、同学们,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请快速默读下面这段文字,说出你的感悟:(出示资料)。
2、同学们,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心声。正因为经历战火的纷飞,才更深刻体会到安宁祥和的可贵,“醉在村居”,是当时诗人的心情写照。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内心,一起吟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4、配乐背诵。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教时。
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
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
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
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多曲子都失传了,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4.还想不想听,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
家作: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古诗词三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九
我慢慢地走进了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些低矮的屋檐、宽阔的土地、蓝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像一个纯净的少女一样,没有污染,使人心旷神怡。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所屋檐低矮的茅草屋,紧靠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是一些好奇心很强的小草,急着看外面的世界。
屋里,一对幸福恩爱的的白发老夫妻很亲热的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你看我们一家五口多么幸福、和睦、安逸啊。我们老了,孩子们就帮我们干活!对了,老伴,我们的大儿子也老大不小了,是不是该找个媳妇了!虽然他们说的是吴地口音,但从语气来听,肯定是很幸福。
我从他们的对话中,听到了他们是五口人,那么,除了他们两个人,他们应该还有三个儿子。我的目光再次开始寻找起来。
不一会儿,他们的三个儿子就被我找到了:大儿子在溪的东边给豆子除草;二儿子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正趴在地上,脚一动一动的剥莲蓬呢!大儿子的一锄头,就是为了让人们吃上更好的豆子;二儿子的每一步做的都很精细,旁边的老母鸡静静的看着二儿子,生怕打扰了二儿子;小儿子虽然很小,但他那可爱天真的模样,谁看了,都会喜欢的。
这清新的乡土气息,浓郁的生活情趣、天真烂漫的孩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十
夏天里,幽深的竹林透着勃勃的生机,茂密的青草像地毯铺盖大地。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一条清亮的小溪静静地流淌。
这是一个偏僻而又清新秀丽的江南山村,村边的小溪旁,有个又低又小的茅草屋,屋里坐着两个刚刚饮罢酒的老年夫妻,他们略带醉意,用吴地的方言谈论着,说笑着。只听那老翁说:如今的生活多美好啊,我们丰衣足食,颐养天年。那老妪笑了笑说:是啊,我们有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孝顺,老三乖巧!说罢,望了望在屋外的`三个儿子。
他们的大儿子在小溪边的豆地里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在自家门前熟练地编织鸡笼,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但想到能让鸡的个舒适的窝,他开心地笑了;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扎着两个羊角辫,额前留着一缕刘海,他顽皮地从溪里摘下一只大莲蓬,扑在草地上,慢慢地品味又香又嫩的莲子。嘴里哼着小曲儿,还不时地摇头晃脑,翘起的双腿还不停地上下摆动,真是快乐极了。
这是一个多么和睦,美满的家庭啊老夫妻俩看到这一切,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虽是村居,恰似世外桃源啊!!
五年级:haowu。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十一
鸡一叫我就起床了,突然一阵咕噜咕噜响,我连忙躲进被子,探出头,左看看右瞅瞅,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发声者——我的肚子!“嗯,得找点东西吃了!”我一边嘟囔着,一边揉着肚皮,“我这就去喂饱你,你乖乖的!”
说着,我习惯性往东边一瞄,果然,豆田里有个熟悉的身影。大哥又在锄地了,不用说,今天一定又天不亮就起床了。他猛一下把锄头砸进地中,我看着都替他累。再累,他也不肯休息的,一直弯着腰,头也不抬一下。
“起来啦!”冷不防冒出来一个声音,吓得我差点扭伤了脖子。“哎呀,是你啊,二哥,又吓我!”说着我后退一步,看准时机,溜到了一棵树后面,藏到一丛高高的草里面,大喊一声,“捉迷藏啦!”哈哈,我暗自得意,看你们谁能找到我!
等了半天,没人过来。我扒开草丛一看,二哥,还正忙着编他的鸡笼呢。大哥的锄头也一下都没有闲着。
不跟我玩?算了,不理你们,我还得弄点莲蓬解解馋呢。跑到溪边,我伸长胳膊,摘下来一个最大的莲蓬,趴在地上,一边唱着:“莲子莲子一大堆,转眼一大堆……”一边往嘴里扔着莲子。真好吃,越吃越好吃,爹娘在哪儿?得给他们尝尝。我趴在地上,认认真真剥了半天,一个都没舍得吃,往衣服里一包,转身就往家里跑。
刚跑到窗户边,我停住了,爹娘正在里面喝酒呢,一边喝一边笑:“邻居们都说咱俩最有福气啦,仨儿子都懂事孝顺!”“那当然,我最孝顺啦!”我一边喊着,一边跑了进去......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十二
“喳、喳、喳……”小鸟叫了。让我们随着小鸟的指引去走近他这一家吧!环顾四周,处处是绿绿青草,一条小溪从中流过。几间又小又矮的茅屋,不是传出阵阵行酒令的声音,微醉的白发苍苍的老夫老妻,正用吴方言相互取乐。屋外,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像巨伞一样遮挡着阳光。两只大白公鸡,一个大葡萄架都爬上了茅屋屋顶。屋后的松树上,虽有尖厉的刺,可在这柔和的环境中,它的尖锐也减少了几分。猛往后一看,一个赤着膀子的年轻人正挥汗如雨地锄着豆苗。他发现了我们,放下锄头,正了正草帽,满腹狐疑地看着我们。在一棵大树下,比前一个小一点的小伙,正在编织鸡笼。他盘腿坐在那里,手飞快地上下飞舞,像两只蝴蝶似的。我们正准备走进茅屋,却看见一个更小一点的顽童,正趴在溪边剥莲蓬呢。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十三
拂提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瞧!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手拿风筝,边跑边唱,他们一定是准备趁着飒飒的东风,让手中的风筝飞上蓝天,这多么有趣呀!我也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新买的穿着彩衣的蝴蝶风筝,和小丽约好一起送小蝴蝶风筝回到天空妈妈的怀抱,与它的兄弟姐妹团聚。我一手拿线轴,一手扯着线,慢慢的放着,小丽手捧风筝,当我跑出一段距离之后对小丽大喊一声:“放!”蝴蝶缓缓地飞上蓝蓝的天空,犹如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又恰是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我总是隐隐有些担心,生怕蝴蝶风筝……一阵风吹过,风筝摇摇晃晃,仿佛一不小心她就会从高处掉下,让人看得担心不已,而站在旁边的小丽却毫不在意,一直不停地大声喊:“放高点,再高点。”我慢慢的松着手中的线,蝴蝶越飞越高,好像天空都是它的地盘,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夕阳渐落,大家恋恋不舍的回家了,今天玩特别高兴,真希望再玩一次。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篇十四
午后,四周都静悄悄的,只有蝉儿在鸣唱。辛弃疾走出去,突然想到小溪边的老朋友家串串门儿。
他沿着小溪走,看着一条条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不知不觉走到了朋友家门口。只听见里面传来谈笑声,他走过去,因为房檐太矮,他只能弯着腰透过窗户往里瞧。
“老伴儿,你看咱大儿子多勤快,上午天不亮就去田里了,现在还忙着呢。”辛弃疾往东看去,大儿子正卖力地锄着草,草帽也一上一下地跳着舞,好像在为他喊加油呢!现在正是最热的时候,他一定热得衣服都湿透了吧!
辛弃疾刚要直起腰,又听他们说:“老伴儿,咱二儿子手可巧啦!比姑娘还巧,这不,他又在编鸡笼呢!明天肯定又能卖个好价钱!”辛弃疾忍不住往院子旁的大树下瞧去,二儿子的鸡笼已经差不多完工了,他正认真地整理。一些鸡围在编好的鸡笼旁边,咯咯咯地叫着,好像在问:“这是什么?好漂亮!”
辛弃疾手还没碰到门把,又听到了一串笑声:“咱们真有福气!不过,咱们的小儿子上哪儿淘气去了?”辛弃疾往四周望望,在小溪边看到了小儿子,他正在吃莲蓬,趴着也不老实会儿,腿一会儿在空中乱摆,一会儿又侧身躺着,仔仔细细地剥起了莲蓬。
一阵风送来一阵凉爽,辛弃疾推开门,对两位老人说:“你们小儿子正在溪边吃莲蓬呢!”老公公一见是辛弃疾来了,笑得合不拢嘴,对他说:“是啊,是啊,他就喜欢吃莲蓬。快请坐,来,喝杯酒。”辛弃疾还没坐稳,小儿子就拿着两片荷叶冲了进来。“爸,妈我在溪边摘了两片荷叶,你们不是没帽子吗?以后去集市买东西,可以戴“荷叶帽”!”老婆婆笑着把小儿子抱在怀里,说:“咱们儿子一个个都是那么乖,我们真有福气!”
辛弃疾一连喝了好几杯酒,他从酒中还品到了一家人的相亲相爱,快乐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6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