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课教案(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1:19:14
小学古诗课教案(汇总13篇)
时间:2023-11-30 11:19:14     小编:念青松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新的教学思路可以在教案编写中得以体现。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一

1、会认“几、夹、岸、断、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1、会认“几、夹、岸、断、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一课时。

(指生自由发言。)。

1、师,春天的湖畔到底有怎样的景色呢?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识字。

a.自由认读。

b.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

c.认读词语:燕子、双飞、几时回、桃花、夹岸、蘸水开、断桥、撑出、柳阴。

3、师:词语朋友回到古诗里了,你们还能读准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指名读,正音。)。

4、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我也想来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请你们给我鼓鼓掌,好吗?(师带动作范读)老师读得好是有小窍门的:那就是边读边想象诗中美好的画面,这样才能读得很有感情,你们也来试试吧!

5、齐读。

1、由图引入。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真想马上到湖边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你们也想去看看吗?快和诗人一起去湖边游览吧!(出示游湖画面)。

2、看图感悟。

(1)(出示湖边美景图)师:慢慢地、仔细地欣赏,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a、(当学生说到燕子)指导读古诗第一行:

师:整整一个冬天没看见可爱的小燕子了,你瞧,它们成双成对地飞回来了,跟小燕子打个招呼吧!(你好,小燕子!)你们看到小燕子可真开心啊,谁能开心的读一读这句呢?----小燕子看到大家也很高兴呢,瞧,它们一会飞得高一会飞得低,你来读-------到底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请你来读-----(指名读,男生读。)。

b、指导读第二行:

师:除了小燕子,你还看到了什么?(桃花)小燕子可真聪明,看到这么美的桃花开了就悄悄的飞回了,你能美美的读一读这句吗?----看,桃花红红的、粉粉的,多可爱啊,请你来读。------两岸到处是桃花,真多呀,你来读-----因为春雨绵绵,湖水涨得好高,你看桃花都碰到水面了,水灵灵的,请你来读-----(指名读,女生读。)。

c、两岸的桃花真多呀,树枝都被压弯了腰,再加上可爱的小燕子,春天就更美了,谁能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一二行,读出感受。)让我们看着美景一起吟诵这优美的诗句吧!

(当学生说到断桥)师:是啊,春雨连绵,湖水猛涨连桥也冲断了,游人们都过不去了,怎么办呢?谁来读读这句?------对面嫩绿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探出了小脑袋,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向我们招手呢,可惜都看不成了。请你来读(指名读)------大家说怎么办呢?(生:有船啊)在哪?(柳树下)正在人们着急的时候,柳树下居然撑出了一条小舟,瞧你们多惊喜啊,读出感情-----船儿轻轻划,穿过那像帘子一样的柳条,多舒服呀,请你来读-----坐着小船,咱们又可以继续游玩了,多么愉快,请你来读------(指名读,)。

师:虽然不能从桥上过去,但是坐着小船欣赏美景也不错,谁能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呢?

3、全班在优美的配乐声中齐读古诗。

4、师生一起读:让我们一起缓缓地,有节奏的,要是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读---。

1、师:学完整首古诗,相信这清新的景色和优美的诗句都让你们印象深刻,能不看书背诵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师:你可以看着图片吟诵,也可以闭起眼睛,想象美丽的湖边风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给同桌听听。

3、配乐,集体背诵古诗。

1、你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呢?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2、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大家非常喜爱的季节,也流传着好多赞美春天的文章和古诗,我们课后一起把它们都收集起来吧!

春游湖。

(宋)徐俯。

燕子。

桃花(蘸)。

断桥。

小舟柳阴。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二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利用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借助想象,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阅读古诗的兴趣。

怀乡思亲、孤独寂寥、

壮志难酬、

与友人依依惜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并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难点:通过反复朗诵,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上课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们了解他吗?(课件作者画像出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感受一下??请看板书(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

二、解诗题,知作者。

1、你知道作者哪些诗或事?从题目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打开课本)。

三、“三读”知诗意。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

(2)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自己拍、同桌互拍、轻拍桌子)。

(3)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

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

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这首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2)学生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一个画面?

(3)感悟方法: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5)组内交流: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3、背读,感悟情感美。

a.引导领悟情感。

b.背读: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大家一起背一下(配乐)。

四、【作业】。

1、课后积累作者诗句。

2、用你的画笔画一画这首诗。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咏柳。

春日。

乞巧。

嫦娥。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七律长征牧童舟过仁安清平乐村居。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懂得古诗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课前交流:

1、之前没见到老师前,有没有想过老师是什么样子?现在看到了,有什么印象?

2、现在是什么季节?说到冬季哪些词语跳到你的面前?喜欢冬天吗?说说喜欢它的原因。课堂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诗句。

1、(课前聊“钓鱼”)刚才,我们聊到了钓鱼。谈到钓鱼,我想起了一本书,想到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封神演义》。书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特别令人敬重的人,他就是姜太公。有这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根据这个故事还创作了一首诗《渭上偶钓》: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2、简介《渭上偶钓》。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一个老渔翁,他又在钓什么呢?

4、板书:江雪。自读诗歌。

5、指名读诗,相机讲解“蓑、笠”。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7、学生齐读。

二、想象画面,解读诗意想象画面:

1、板书: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精巧的画)。

2、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将诗读成一幅画!

3、指明全班交流。

4、想象画面,齐读。体会环境寒冷凄凉:

1、说说看,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2、诗里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寒冷和凄凉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聚焦。

一、二两句。

3、引导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引导理解“绝”“灭”的表达效果。

4、通过朗读读出理解。

三、知人论诗,体会情感。

1、诗读到现在,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孤独的老人吗?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联系生活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老师还有个问题,是真的有这样一个老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样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吗?如果有,他是谁?他又在钓什么?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生平,相信大家有新的见解。

3、老师讲柳宗元的生平,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刚才的问题。

4、师小结,揭示“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柳宗元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品析诗句,领悟表达了解藏头诗的形式。

1、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内心无限的孤独?

2、把这首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3、读出诗人的孤独。体会入声的表达效果。

1、再看看句尾,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绝”“灭”“雪”这三个字在古音中读“入声”,这首诗押的入声韵。诗中三句的结尾用入声,正是要表达诗人孤独、悲愤的感情。

2、三次引读《江雪》。欣赏吟诵。

播放《江雪》吟诵调。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齐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的大意。

3、小结: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希望柳宗元和李白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4、齐背《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六、作业(略)。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五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六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线,通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四个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思乡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人的思乡情,今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线,读出层次,读出效果。

教学难点:

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背后蕴藏的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秋思”怎么讲?作者思什么?

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八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2.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一水间(jin)数(sh)重(chng)山照我还(hun)。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今江苏镇江。

间:隔开。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这里用作动词,吹绿的意思。

还:回到家乡。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想想: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画出古诗中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1)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思考这三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

(2)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以此地又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1)王安石的故乡是(钟山)。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数重山)。

(3)数重山是什么意思(几座山)表示路途近还是远(近)。

2.学习后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哪句是写景哪个字又突出地描写了景物特点绿是什么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引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到、过、入、满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3)明月何时照我还把什么感情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看到明月,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明月作为古代诗人表达思乡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常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抑或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都表达了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怀,那就是思乡。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有关明月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写景。

抒情。

教学反思。

我想让学生从绿这个字中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再进行换字练习。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能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之处。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九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课件。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

2.题解:(出示课件16)。

“泊”: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17)。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出示课件19)。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

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21)。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24)。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枫桥夜泊。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半夜钟。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一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同学练写.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二

1.学习《望岳》这首诗,朗读、背诵这首诗词。

2.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重点:(1)朗读、背诵这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说你对杜甫的了解。

1、作家作品简介。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2、分组学习,学生合作探究。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

3、全班进行交流,学生评析诗句。

4、背诵指导。

四、意境的赏析。

分组写赏析短文,堂上交流。

五、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完成掌握语文的有关练习。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三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展开,《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达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学情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

1.你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么?

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

3.你会背这首诗么?

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

5.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欣赏音乐,走进《牧童》。

这样,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古诗,读出味道。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

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诗,重点认读:“铺”、“蓑”、“卧”并指导写法。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

(1)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

学生可能会说:我读出了诗中所蕴含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草地、牧童、蓑衣、月光等,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学生可能会说:

()的草()的笛声()的牧童()地躺着()的草场()的月光。

()的晚风()的月夜。

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现了学习的梯级,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

(2)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697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