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注意总结的总结与应用;如果你想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心得,可以参考以下范文进行学习和借鉴。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一
规范化管理心得体会。
3月21日上午,我校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学习了县文教体局文件,并对我校的开展工作进行了全面谋划。苏校长的谋划工作内容全面p新颖p详实,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全体教职工精神百倍p干劲十足,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首先,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将来的中流砥柱,学生是否能成人成才,关乎着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兴亡。要想让学生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从小学抓起,从小事抓起,严格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其次,我对学校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深有感触。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拥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熟练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书育人任务。
再次,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让人拍手叫好。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羊带着一群狼和一只狼带着一群羊打仗,结果,一只羊挂帅的队伍赢了。由此,领导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校领导班子作为一个集体形象,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效益,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领导班子的队伍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这次会议的学习,我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计划,我将会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向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在近一年的“规范年”活动中,通过学习、培训、体验、实践等活动,一是掌握了规范化管理需要通过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等加以实现。二是体会到规范管理的实施需要我们从更高的思想层面来理解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如黄监狱长所谈到的,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勤奋工作,来运用科学的方法执行规范管理。又如刘主任所谈到的,要理解确定工作职责及各种工作制度的深远意义。还如彭政委对三本册子的深刻解读,要熟练掌握规范的监管工作以同时达到满足上级要求、日常工作及保护民-警的作用。
规范化管理可改变有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局面,是降低各种风险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一、降低监管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二
利用计算机科学化地管理流通的基础数据,建立借阅流通的规范化管理系统,开展联机检索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是高职图书馆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已具有普遍性,利用计算机管理图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利用计算机进行图书采购、图书编目、图书流通、读者服务等管理以代替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技能的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活动的本质是流通,是文献资源过渡到知识资源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流通这个关键纽带来推动图书的有效的利用。图书流通是图书馆的窗口,这个窗口就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力.便、快捷的全方位的服务。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工具。要实现信息科学化管理,首先就必须对图书进行一书一码的手工粘贴,然后建立一个详细的著录图书基础数据库;同时,对读者进行一人一卡一码的读者信息录人,建立一个读者信息库。通过这两个基础数据进行流通管理,就能既准确又全面地为读者服务,准确、快速地进行图书流通。
图书著录时,基本数据库建立的具体内容有:条形码编号、书名、副书名、第一作者、标准书号isbn、类别、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单价、套价、丛书、页数、开本、复本数、到馆时间、书库号等。根据这些数据满足一切借阅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也更好地为图书整个管理过程奠定了基础。条形码编号要根据馆藏图书的数量,如在百万册以内可定6位数字,超过百万册就需要7位数字,以此类推。
读者信息库的具体内容分为条形码编号,读者姓名、性别、专业及班级、照片、联系电话等。
以上两个基础数据的建立过程,要仔细认真,不得有误。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基础数据,并根据基础数据建立管理系统的流通、典藏及各类查询项目等。
图书流通是图书馆的重要环节,流通的快慢标志着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图书馆的图书流通过程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的,通过一书一码、一人一码的借还操作过程,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服务。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更需要规范化,要对图书流通进行细化,充分利用图书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方便。流通环节包括很多,具体分为借还登记(借书时间、还书时间、续借及预约、违约超期罚款)、未还图书查询、时段查询、读者借阅查询、图书丢失查询、图书动向查询(准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及读书册数排行榜等。
(1)借还登记。可以根据读者借阅证一人一码和图书一书一码的方便快捷的方式,直接给读者打印出一条信息:借书时间、归还时间、共能借几册,从而让读者一目了然,并提醒读者及时归还,避免过期。超过规定借阅册数时,系统自动提示图书已借满不能再借。还书时,系统会提示所借图书是否超期,是否能续借及续借时间。如果该书已被预约,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已被预约不能续借;如果超期,就提示罚款多少。热门图书有可能很难借到,可以采用预约的方式,如在计算机上通过管理员直接预约,或直接到馆预约,还可以电话预约;如果多人预约,可按预约时间的先后进行预约。这样,不仅仅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也充分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因为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流通越快,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有成效,就能把无形的知识变为有形的财富。
(2)未还图书查询。可查看全馆未还图书的:只要输入全部未还图书查询,就可查看全馆未还图书情况;只输人某库的库号,就可查询某库的未还图书;输入读者借阅条形码编号或读者姓名,可迅速查出该读者的未还图书;输人图书条形码编号,就可随时查看该书被谁所借;输人过期未还图书,就能把全部未还图书查到。这样,既能提醒读者及时还书,也能为典藏提供准确数据。
(3)图书丢失查询。根据读者借阅证的条形码号或姓名等相关信息就可查到该书,再根据图书价格就可以直接打印出一条罚款信息通知单。内容包括读者条形码号、姓名、班级、丢失图书书名、条形码编号、单价、总罚款金额等。并且可直接在图书数据库中体现出该书丢失,已罚款处理。这样还能随时统计丢失的图书数据,使馆藏数据比较准确。
(4)时段查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看到某个时期图书的通过率,哪些书流通率最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并为采购提供所需要图书的种类。
(5)读者借阅查询。通过读者姓名或借阅证号码可查询该读者所有的记录,包括该读者曾经借过哪些图书,还有哪些未还,以及借书时间、还书时间、是否超期、图书条形码号、书名、单价、套价、类别、出版社、出版地等一些相关资料。
(6)图书动向查询。图书管理员可以根据图书书名,方便快捷地查出该书的动向,以及借出几本(被哪个读者所借)、馆内还剩几本、是哪类、所在书架上的位置等。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图书动向,比如通过图书编号、书名等准确的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也可以通过模糊查询,查到相关图书信息资料等。新到图书要随到随查,以便给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7)读书册数排行榜。根据借阅图书的统计数据,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一学期评选十名读者为读书标兵,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图书流通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开展的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其体现了图书馆价值之所在。可用计算机小的局域网通过服务器连接,在大厅设立一台专用机,指导读者利用计算机检索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使读者可以随时查看图书馆内各库的馆藏、图书的种类、相关的图书。这样既方便了读者,也减轻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部门的根本任务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为读者服务,让图书流通起来,从而使读者能够满意和认可。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三
经过一年的强化管理,采取规范的管理措施,本病区药品质量得到保障,未再出现药品过期变质,各药品按要求和条件贮存,保证了病区的用药安全。护士树立了安全用药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摆放、取用药习惯。减少了药品的浪费,节约了社会资源。药物的标识和警示清晰,方便了护士取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好地为广大孕产妇服务。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四
摘要: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是确保教职工权益、提升工作积极性之必要措施。从本质讲,社会保险教职工延期性薪酬及社会保障,做好管理工作、规范管理制度是关系每一位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现状,进而从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制度、提高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其改进策略。
关键词:社会保险;规范;高校;思考;策略。
一、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现状。
社会保险是涵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个保险维度的综合性、基础性社会保障措施,其主要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因此也具有强制性与法制性。社会保险制度早于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建立,但最初仅为国家企业职工福利,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职工并未享受此福利。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于1987年养老保险首次纳入事业单位福利项目,失业保险届时纳入事业单位保障,随后又逐渐弥补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空缺。从整体上讲,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是逐步完善发展的。我国高校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的,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于上海、广东、山西、重庆进行试点改革,这也标志着我国高校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被提上重要议程,对制度改革起到推进作用。
二、高校社保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保观念淡薄。我国诸多高校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仍然沿袭计划经济实施办法,采取的措施仍然没有跳出“体制化”窠臼。其中尤为突出的现状是我国诸多高校的离、退休养老金体系,仍然依附国家专项资金以及学校财政支出,在医疗机制上也并没有完全打破公费医疗的束缚。这就导致诸多编制内高校教职工社会保险意识薄弱,不仅对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必要性认识错位,甚至认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毫无用处,从而在思想层面对社会保险费用抵触情绪较高,这也是造成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矛盾的不利因素之一。总而言之,一方面受我国编制内养老金体制及医疗体制的错误引导,另一方面则可能受高校科研任务所累无暇顾及社保情况,这两方面因素都是导致我国高校教职工社会保险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不利因素。
2.高校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部分高校并未针对社会保险管理成立相关部门,而是将其一般业务交由后勤管理抑或财务管理部门代办。从根本上讲,社会保险具有政策性、专业性特点,对于经办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部分高校在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设上疏于管理,则势必造成经办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办理效率不高等现象。此外高校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推进,建立以服务为主的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有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管理工作中扮演管理信息传递者、管理事项执行者、管理理念宣传者、管理系统协调者等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缺乏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相对较低的人员,势必无法胜任新时期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3.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不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全面推进,高校社保种类交费比例等问题已全面落实。如此情景下,社保管理事项与之增加,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从表象来看,部分高校并没有加强对社保管理体系的建设,仍然沿袭退、离养老保险及公费医疗的管理办法,对眼前形势缺乏必要判断,重视程度低,各项投入少,规章制度建设滞后。此外,社保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工作,其需要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然而部分高校各个部门之间过渡强调职能划分,在工作上分工性较强,协调性不足,这就导致社会管理工作流程受阻,各部门职责推诿现象严重。4.管理办法落后,信息化建设乏力。随着我国高校不断发展,无论是编制内教职工还是非编制合同工人数都不断攀升。因此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难度也随之提升,对外需要完成年度社会保险总数、基数申报、待遇支付申报、增减人员情况申报等事项,对内还需完成社会保险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管理,定额缴费清单制定,职工信息变更管理等。由此不难看出,高校教职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校社会保险管理难度,在此情形下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管理办法,必然会压缩工作效率,拖累整体工作的开展。但现目前,部分高校在社会保险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力度相对不足,导致其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
三、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1.加强宣传树立社保观念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加强社会保险体制建设已然成我推动我国稳定发展,保证退休职工生活基础的必要措施。然而养老金双轨制现目前成为推进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的障碍之一,以温州医学院为例,温州医学院及两所直属附属单位,近几年缴纳社会保险与社保支付养老金之间年差额都在万元以上,从全员纳入社会保障统筹的短短十多年,差额已经高达1.5亿元,这样的大额社会保险经费支付,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为有效破除养老金双轨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养老金并轨工作实施。从大局来讲,摒除双轨制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养老金制度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作为高校教师而言,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自身利益,诸多教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没有与时俱进,也缺乏对大局的展望,因此对改革工作甚为不满,甚至为改革工作平添阻挠。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从而推动高校规范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实施,首先就应该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宣传工作,比如,利用宣传画、标语横幅、宣传栏、宣传片等宣传形式,将社会保险法规中与职工息息相关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口号及标语,促进社保观念深入人心,帮助教职工树立科学的社会保险观念,引导其正视养老金并轨工作积极性。此外针对个别思想意识执拗的教职工,高校应组织培训教育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摆正心态,促使其积极配合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改革,并参与制度建设,成为社会保险体制建设的`一份子。
2.加强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新时期,高校社会保险工作面临重大的改革压力,体制建设迫在眉睫,工作难度、强度不断提升。为有效推动高校社保管理规范化,首先就应保证管理人员专业化。随着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工作内容、要求不断变化,为契合业务需要,我们需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以此提高服务质量。譬如面对信息化发展整体趋势,加强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十分必要,校方应该组织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学习,促使有关人员掌握信息系统使用方法,确保社保数据录入效率及做好数据备份分析工作。
3.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高校社保经办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的另一种表现则是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究其根本,乃是工作人员在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知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整理归档安排不当,分级管理措施缺失,分类管理办法有误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有效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加强档案制度建设。第一,建设起档案立档质量标准、归档保存流程、分级管理标准等科学规定。第二,建立信息档案库,利用信息系统将参保人信息录入归档,便于管理与查找。第三,做好分类管理工作,保证档案卷、册薄等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对缺失材料的档案要采取措施积极补齐材料,并保证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关系教职员工基本生活,同时也关系高校稳定发展,校方应该引起重视,推动高校社保制度建设,要积极为高校社保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社保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五
在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中,内业资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维护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对于过去维护中形成的数据、文字、图表、以及其他的电子文件,通过这些原始记录,为后续的养护与维修提供依据,在进行维护时,需要参考业内资料,通过内业资料可以对日后的保养与护理进行指导,借助这类理论数据,可以使保养维护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借助内业资料进行保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对于保养工作的管理缺乏规范化,而使内业资料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本文对规范化管理内业资料的途径进行分析。
在对管理内业资料的相关工作进行分析前,首先需要对内业资料的基本呈现形态进行了解,主要需要了解的内容是其特点与整理时需要遵守的要求。虽然作为维护资料,其基本情况与建设水利工程的资料基本一致,但是内业资料还有以下几种特点:受到其整理情况的约束,关于维护工作的内业资料,一般是针对一处工程的统一维护措施,进行反复记录,因此其记录的内容存在较大的相似性,这种资料之间的相似性也给整理内业资料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内业资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头绪较多,主要是由于其资料的来源较多,包括质量监督单位、监理单位、养护承包单位以及水管单位,设计到的维护步骤也比较多,包括对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向各方通知检测的任务、申请开工、正式进行验收与检查。同时还要对在岗的检测人员实施周期考核,这些内容都是内业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内容既具有独立性,相互之间还存在联系,导致在对这些繁杂的维护工作内容进行整理时,存在难度;内业资料整理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分布较为分散。一般内业资料主要来自于水利工程的第一线,但是水管的单位所处的地点一般相偏僻,真理资料的人员的分布不合理,分工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对资料进行督促与检查。在进行维护时,维护工作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不仅会受到来自于自然的水文以及气候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维护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导致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真整理与分析内业资料时,需要保证资料的时效性,主要需要保证外业与内业的一致与同步,同时要保证对维护工作记录的完整性,尤其要对维护的每一个步骤都记录清楚,避免出现遗漏,由于内业资料对水利工程维护的具有指导的意义,因此必须要确保内业资料内容的正确性。
2.1提升对内业资料整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内业资料是一份责任心的较强工作,只有确定专人负责内业资料,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才能保证整理质量。水管单位要落实资料分管局长和分管科长,明确工程管理科、运行观测科资料整理人员,工程管理科资料整理人员应由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志担任,运行观测科的资料应由一线的运行观测人员来完成。养护公司一般承担数个水管单位的维修养护任务,内业资料分布更为分散,应明确一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资料的督促检查工作。监理公司应配备足够的监理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及时开展工程维修养护资料检查、抽查、验收等记录工作。
2.2了解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内业资料头绪多、项目碎,只有理清各类资料之间的关系,才能整理好内业资料。初步整理内业资料,应首先熟悉工程维修养护程序和各个养护环节,再按照工程维修养护内业资料管理标准,形成各个环节的资料。掌握了工程维修养护程序,再结合工程维修养护任务的实施,理清各类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各类资料的作用,再着手做资料,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养护方法和质量要求,对资料进行补充、完善,整理资料就会做到思路清晰、游刃有余。
2.3统一资料的格式
近年,有些单位针对资料问题较多的情况,采用制订统一标准整理资料的方法,避免“百花齐放”,意见不一致。制订内业资料整理标准,即对上级颁布的工程维修养护内业资料管理标准进行细化,制订统一的表格样式和统一的.填写标准,对资料整理人员进行培训,按照标准整理资料。如果在执行中发现标准不符合实际,对标准进行调整,统一进行修改。这种方法对于资料整理任务大、难检查,资料整理人员多,思想不统一,业务不熟的情况,效果较好。
2.4提升检察监督的力度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工作量大,时限要求高。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资料的重要性,在百忙之中过问内业资料,积极为资料整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要经常性地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他们及时整理资料,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制定措施,及时予以整改,逐步提高内业资料整理质量。
2.5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各级水管单位应加大内业资料整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内业资料整理人员理解资料的重要性,切实提高责任感。通过培训,使内业资料整理人员熟悉工程管理有关规定、工程维修养护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工程维修养护内业资料的填写标准。管理单位应组织不同形式的内业资料检查和评比,让资料整理人员互相交流学习,探讨整理思路。
对维护与保养水利工程时得到的内业资料进行管理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的体系一般比较复杂,因此对于其体系之中的各个部分进行保养也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为了保证维护的质量,整理与分析内业资料就成为了一件极其重要的维护前期的工作,而过去的管理内业资料的方法没有较好的体系,导致管理状态相对混乱,内业资料的价值也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可以通过本文提出的集中规范化管理内业资料的方法对其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使内业资料的管理保持更好的规范化。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六
由于事业单位实际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出众多的文件,为了保证各类工作的持续运行,就必须对所产生的文件有效的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生产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实现规范化的档案工作极为重要,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运行的协调、有效性。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严格根据规范化的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系统思维意识,从而满足事业单位提出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需求,促进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指出了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实现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目标的策略。
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属于服务性范畴,常常会被单位领导层所忽视。有的单位目前还未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科学合理的档案意识,监督力量薄弱,在档案工作中的人财物需求以及档案整理归档时间方面没有提供足够的保障。还有的单位未及时把档案工作归列到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中,就算涵盖在目标考评中,该项工作也仅仅作为一种软指标而存在,缺乏相关的硬性规定,得不到领导者应有的重视。对于极为关键的业务档案未做到及时有效的整理、归档就送至档案室中,虽然这样极大的方便了职能科室相关资料的查询,但根据国家明确规定的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此做法是不合理的。
当前,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有很多部门的档案保管条件都相继提高,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其档案保管条件十分的薄弱,根本与档案管理中提出的要求不相符,毫无规范统一性而言。有的事业单位档案室中所用的设施设备十分的陈旧,档案资料全部笼统的堆放在一个地方,这样,将不可避免的导致档案资料破坏与丢失现象的发生。
档案管理除了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特征外,其还具备了专业性、技术性特征,所以,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有思想道德素养及专业素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有的事业单位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性,职责权限模糊;有的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由于实际担任了多个岗位工作,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档案管理;有的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由于在业务上经常出现变动及缺乏业务素质,没有加强档案的管理,上级检查中存在敷衍行为。
单位领导者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安排组织专业部门贯彻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并把档案工作纳入到部分考核中来,认真全面的编制档案长期规划,聘请专业的档案工作者,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档案工作涉及面广,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单位档案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目标的前提。严格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单位实况,编制高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此外,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将执行制度与档案岗位责任制相挂钩,以当做对档案工作者业绩考核、评比及奖励的重要参照物。根据统一的制度、标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健全各制度,从而保证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具体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强化档案室设施设备的投入,根据档案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档案室的保管条件,防止实际中出现“乱七八糟”的档案室,实现统一、规范的档案室。其次,健全制度,构建专门的档案管理网络,安排组织一批涵盖了分管领导、各科室主管负责人及部门档案工作者的档案管理队伍。各司其责,严格执行制度。最后,将刚性与柔性两种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良好氛围的规范性档案工作环境。
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及科学合理的服务意识。紧跟现代社会步伐,摒弃传统观念,编制新方法、新思路,有效处理新问题,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条条框框与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档案业务。同时,要求做好档案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要侧重于实用性。实际培训时,应根据现代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方式,以确保档案工作者及时有效的了解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流程,掌握好档案业务。最后,做好档案工作者再教育工作,以让档案工作者充分全面熟知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先进技术,增强档案管理效率,清楚的知道单位档案的具体数量、类型等情况,促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综上所述可知,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关注的重点话题,然而,具体作业时,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达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单位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编制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才能够真正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七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稍有不慎即可导致护理纠纷,甚至引发医疗事故是医院整体质量管理的重点[3]。为了配合医院管理年的要求,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从20开始,我院产科病区开展了以优质护理为主要内容和目标的护理管理活动。我们建立健全产科护理管理的各项制度,完善考核方案和奖惩措施,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和操作技术水平,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产科护理整体素质;改变护理人员传统陈旧的服务理念,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目标,加强主动性服务意识;实行分级管理和责任包干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产科基础护理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对产科急危重症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切实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评比,查找和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将产科风险降到最低,减少和避免产科差错事故的发生。开展微笑和贴心服务,着重对自然分娩、产科异常、围产期保健和乳母喂养等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对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和延伸性服务,重视产褥期保健和产后康复锻炼等宣教,不断改善护患关系,使产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贺云.护理管理对妇科病房实施优质服务的评价.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24):5077,5080.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八
时间过得真快,茫茫碌碌中以近年末,转眼间我接管食堂已经三个月了,作为食堂自然是离不开饮食,食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假如我们离开了吃的东西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所以作为单位的食堂这也是很重要的。作为***更应多为职工的饮食着想,为保证每位同事的身心健康而考虑,现我对这段时间的食堂工作作以如下总结:
2.规范管理心得体会。
4.公司标准化管理学习心得。
5.财务科管理工作总结与计划。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九
开展qcc活动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qcc活动提倡让员工自愿主动的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3]。我院开展qcc活动后,护士共同参与管理,查找问题,讨论分析,制定对策并有效落实,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使其有了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主动做好工作。同时通过活动也增强了护士主动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士的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开展qcc活动前,由于病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出现病区高危药品的品种不清,数目不定,摆放凌乱,随手可及等管理上的缺陷,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开展qcc活动后,圈员们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高危药品知识手册,明确了高危药品概念、具体分类、包含品种,通过专题讲座、晨会学习等方式学习相关药学知识及案例分析资料,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了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制定并落实了高危药品定品种、定数量、定位放置、严格交接,规范使用的管理要求。由于qcc活动是集体参与管理,问题解决对策是圈员共同讨论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制定并实施的,护士是自愿主动地去执行,更加有利于措施的落实。qcc开展的6个月,通过圈员的积极参与,主动落实对策措施,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十
尽管大部分企业重视经济管理,也制定出相关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是修改其他企业的制度为我所用,缺少完善性和针对性。每个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情况,照搬其他企业管理制度,难以符合本企业管理的要求,造成制度实用性较低的现象,难以对本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影响。
2.缺乏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已经逐步将生产管理模式向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但其还存在资金管理模式粗放的问题,经济管理质量与效率都差强人意。企业更重视产品的生产而轻视品牌管理,其市场调查和产品宣传皆不足,难以有效增加经济效益。
3.缺乏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
企业发展离不开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高的人才,但现在大部分企业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且忽视培养和教育企业内部人才,造成经济管理者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较差,同时管理人才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在企业经营中难以全面体现出经济管理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1.设计全面的经济宏观规划。
科学全面的经济规划可以为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提供根本性依据,进而推动企业建立规模化的管理模式,企业制定经济目标要按照其发展目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资料来设计,在经营过程中要监督、检验、验证以及考核目标规划,以保证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和规范性,确保经济目标的顺利推进与全面实施,进而增强企业经济利润。
2.企业经济管理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还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实施,企业经营者要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市场格局与环境,全面研究为经济管理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根据本企业经营现状及宏观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全面、规范的经济管理制度,增强经济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体现出经济管理制度的意义,鼓励所有职工监督制度的运行与落实情况,确保制度功能的全面发挥,进而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深入实施。
3.全面增强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高能力管理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企业可以运用内部培养与外部招聘的手段增强经济管理人员专业与综合素质。选拔企业中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培养对象,运用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运用培训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另外以招聘的形式吸引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来本企业工作。企业要建立起全面而严格的激励机制,避免人才流失现象,激发和调动起经济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而确保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4.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经营者运用建立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的方式,调动与激发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提高职工的责任感、归属感。企业要将职工年终奖励、等级职称、晋升职位和绩效考评结合在一起,对考核成绩优异的职工要给予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奖励,对于考评成绩不合格的职工在给予处罚与批评,在企业内部构建起奖勤罚懒的制度与价值导向。企业在经济管理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面对多种问题,管理者要分析、研究问题,寻找其出现的原因,并积极运用相应策略解决问题,最大程度降低影响。如果因为人为疏忽而导致的问题,就要处罚责任人和管理者。
新形势下,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遇,想要在市场上立足并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要借助经济管理来谋求发展。企业应该认识到经济管理的综合性强、关联性强、指标性强的特点,根据目前管理的现状,通过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完善目标管理规划、建立考评机制、增强管理者素质等方式来达到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经济管理的目的,以推动企业高效、持续、稳定发展.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十一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公共服务性等特征,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单位内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关键。现阶段,事业单位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时,面临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水平,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
我国事业单位在新形势背景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其也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对其档案管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需要做好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加快推进新一轮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制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要注重档案管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档案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档案形成于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客观记录历史情况,属于确凿的历史证件与原始材料,所以做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材料来说,涵盖了单位发展中的总结与成果,集中体现着单位的科学管理,通过应用和查询单位的档案材料,可为后期内部管理提供有力参考。其次,档案管理不仅是事业单位发展和建设记录的重要材料,也是职工人生经历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最后,由于单位档案具有保密性等特征,可为相关法律部门提供档案查询机服务,更好地保障单位权益,推进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1.重视不足。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开始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自身,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全面、科学认识档案管理,不重视档案管理,无法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导致档案孤本、分散等情况,难以符合系统、集中、优质的社会档案利用要求,不利于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2.基础业务和法律规范意识薄弱。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但不能将其落到实处,组卷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易造成组卷混乱问题;同时一些单位没有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尚自销毁文件材料,或者是没有开展档案鉴定等工作。此外,有些事业单位不能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法》等,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优势,致使档案管理混乱,难以将工作落实到位。3.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设施有待加强。部分事业单位不能将档案的作用加以发挥,忽略档案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只关注档案的整理、收集等,片面认为档案不破损、不丢失即可。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库房相对简陋、空气污浊,甚至堆放易燃杂物;接待室、办公室、档案室未实现三分开,档案保护设置缺乏齐全的配置。4.专业素质低且队伍不稳定。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极强,其工作效率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而部分事业单位对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加以忽视,导致人员频繁变动,加上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低等问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的有序实施。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档案宣传,鼓励人员积极学习与了解档案法律法律等方式,增强职工及领导的档案意识,让其从思想层面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事业单位要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要求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及实践性,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大力培养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使其形成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第二,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事业单位要想达到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管理形式与工作理念,形成良好科学的管理意识,充分利用资源信息。同时单位落实档案应用工作时,应该对相应的档案进行参考,合理编辑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进而提高单位的知名度,保障不同部门的便利使用,推动单位的良性发展;或者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适当渗透现代化设备,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对档案资源进行使用时,需要积极完善和优化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管理水准,满足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第三,遵循“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无序的立卷组合是影响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做好相应地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现便捷化的检索利用、完善化的案卷、最大化的档案保管利用价值。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好如下问题:1.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合理分工立卷,准确区分资料和文件,如很多文件资料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相似,这就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防止档案管理的信息冗余及重复读,促进档案利用率的提升。2.对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进行准确把握,做好现行文件任务后方可归档或立卷,以免出现档案的无序管理。3.由于档案材料是否完整收集关系到档案的价值,而案卷的装订质量与立卷方法对档案管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妥善处理好案卷装订质量及立卷方法等问题,实现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第四,深化档案改革及管理方式。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在检查、治理和管理的过程中会使用以往的检查数据,借助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方式,对以往数据进行及时调取,促进监管效率的提升。由于档案材料类型丰富多样,单位人员在管理环节要维护档案资料,通过数字化扫描的方式来备份重要档案资料,做到妥善保管,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第五,依法治档,明确职责。事业单位应该依法治档,构建系统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完善的机制和健全的机构是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事业单位只有在内部成立综合档案室,合理确定档案人员、档案室主任、档案分管领导,对其职责加以明确,根据内设机构的具体情况配备人员,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网络,才能满足档案室工作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不足、础业务和法律规范意识薄弱、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设施有待加强、专业素质低且队伍不稳定等,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事业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遵循“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深化档案改革及管理方式,依法治档,明确职责,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能,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1]王云.浅议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西部资源,20xx(01).
[2]田丽立.分析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品牌,20xx(10).
[3]陈俏丽.机关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xx(15).
[4]姚武.如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5).
[5]李英杰.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策略[j].赤子(上中旬),20xx(07).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十二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两种典型的科学考察船舶管理现状,提出科考船规范化管理的措施。首先从宏观层面,研究了组织结构建设,提出有利于科考船舶规范化管理的扁平式结构;又从微观层面,提出如何可持续利用这种特殊的船舶资源;除此之外,又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前两者的有序执行和科考船舶的管理提供了规范化的依据。
近年来,我国新建造各类科考船多达30余艘,约是2008年之前拥有量的1.5倍。但整个行业对科考船的管理相对混乱,船舶管理中有的个别事项多部门重复管理,有的方面却无人问津;并且船员配备问题也难以解决,即使管理经验丰富的单位也存在该问题,造成船员晋升困难,存在船员人才流失的隐患。因此,对科考船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研究和建设应该同步推进。
科学考察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船术语》定义为:用于海洋科学调查、应用技术研究、测量或勘探等船舶的统称[1]。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拥有自己的科考船,科考船总数不低于500艘。由于国外海洋科考事业发展较早,国外对科考船的管理也比较完善、规范。其中美国不仅科考船的所属单位对科考船的管理比较完善、规范,全国还建立了美国大学—国家海洋学实验室系统的科考船队管理机制对科考船队进行统一管理。我国海洋科研事业起步晚,科考船舶主要归属于国家海洋局、国土资源部所属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以及教育部等国家机关、教育、科研单位和地方海洋研究机构等。这些单位的管理机制均发展自计划经济时代,面对新的海洋环境需要对其做出更科学、规范地改进。因为这些单位的管理情况大致相同,下面只选用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例分析。1.1a单位科考船管理现状分析a单位是一个北方的涉海科研单位。自2005年以来,a单位拥有一艘620总吨的近海调查船,现又在筹建一艘4000吨级综合调查船,由于船舶吞吐量限制远远不能满足自身海洋调查的需要,所以其每年均需要租赁非自有船舶开展科研调查工作;并且对于科考船的管理及船员配备,该单位一直是委托
专业
船舶管理公司实行委托管理。换言之,该单位并没有船舶管理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标准和管理制度体系等,再加上后勤、安全
、调度和装备等部门也都参与船舶相应的管理,导致各部门权限和责任界定不明确,增加了船舶运营及维护成本。随着新船的建造、下水、运营和后续船舶的再建,上述问题将更加凸显。1.2b单位科考船管理现状分析b单位是一个南方的涉海科研单位,有比较丰富的船舶管理经验,现拥有5艘科考船,整个船舶大队配员180人,其中高级船员占88人,船长12人,轮机长13人。然而,b单位在科考船的人员配备上暴露的问题,(不含学历要求)和现有的.船员人数可知,b单位的高级船员在职务晋升上将会出现无岗可派,职务晋升慢,待遇无法匹配等诸多问题。可知,一艘船舶(不考虑最低配员和多配等情况)只需要8名高级船员,b单位目前拥有5艘船舶,因此40名高级船员即满足配备要求,即使按照双套班子配备也只需要80名高级船员,而b单位至少配备了88名高级船员,这就势必造成有些高级船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上船工作,从而影响他们的晋升时间和工资待遇等。另外,还可以看到三副/三管晋升到二副/二管最快只需要18个月相应船舶的资历,然而这些船舶的高级船员配置已处于满编状态,即原有的二副/二管还在该职位上,同样道理,二副/二管,大副/大管的职务晋升都会遇到这些问题。这样势必会影响船员正常晋升和发展及工资待遇等,更严重的将会造成人才的流失,这也是科研单位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a、b两单位进行实例分析,本文提出科学考察船舶的规范化管理的措施:组织结构建设,人员配备,制度体系建设。组织结构建设可以使船舶的管理统一,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从而避免了混乱管理等问题;通过对人员的科学配置可以对船舶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拓展人员发展空间,从而推进科考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可以使船舶的运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1科考船管理的组织结构建设
科考船的组织结构分为岸基和船队建设。组织结构在管理学上又涉及到管理层次。管理层次[2]与管理宽度有关,宽度较大意味着层次较少,宽度较小则层次较多,其可分为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所谓扁平结构,是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而直式结构的情况则相反。二者的各自优势决定了其适应于不同的情形。单调、枯燥的困难,有利于组织结构的最高管理者与各个职能部门人员交流工作,上下级关系密切,被管理的船员和科学家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基本组织机构,相关部门的主要基本职能概述。组织结构不是唯一标准,而是根据科考船自身对管理的层次结构设计要求,加上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对很多科研单位科考船管理经验的总结分析提出的基本构架,安全生产、机务、物资和综合管理室可以不是独立的部门,但应该配专业人员负责相关的业务职能。通过可知,有了管理组织结构和岗位基本职能,科考船将会管理清晰,分工明确,工作协调、执行能力加快,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等。
2.2科学考察船人员配备
这里讲的人员配备主要是岸基人员配备和船员配备。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提出对船舶中心的人员配备应按照差额配备的方法,岸基人员按照各部门职能配备1~2位专业人员;科考船的工作时间约为6个月,考虑船员轮休和靠港情况,高级船员按照船舶数量进行3:2的配备,每艘科考船的高级船员既能满足工作要求,又能满足船员的正常轮休,同时所有的职务都存在很大的晋升空间,不会出现长时间的职务降级使用和无法正常晋升等人员拥堵的情况;普通船员则通过人才公司进行人才派遣配备。这样就可使单位的船舶专业人才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2.3科学考察船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科考船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ms),国际海事组织(imo)相关公约和本单位自己的相关制度。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ms)是能使单位人员有效执行单位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结构和相关文件体系。包括:安全管理手册、船舶安全手册、航海日志、法定的
其他
海事文件和证书、航行文件、甲板操纵、机仓操纵、应急程序、防污染措施、通讯程序、船舶与机器维护计划、安全设备表、船员训练计划等。imo相关公约如imo/公约/ilo等;单位的相关制度如考核制度,配件、物料申请制度,作息制度等等。通过科考船制度体系的建立,向本单位和相关的海事管理部门申请审批通过、领取有关的资格证书。本文通过相关科研单位的科考船管理现状分析得出科考船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首次对科考船的规范化管理提出组织结构建设、人员配备、制度体系建设三方面的措施。本文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仅使科考船管理清晰、分工明确,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自主性;差额的人员配备则不单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还解决了船员晋升发展的难题;而制度体系建设则使得对科考船的管理与社会接轨,合法、合规。然而,本文未对科考船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进行研究,以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科考船的管理也将会在这三方面的基础上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十三
(一)改革会计审核流程。
在会计审核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建立一条完善地、合理地账簿填写和登记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应保证账簿当中的各数据单位均按照我国相关规定进行填写;对原始会计数据进行填写时必须保证态度的严谨性,并且审核制度也必须严格参照会计制度进行;记账时的填写必须按照原始数据,在审核过程中应仔细核对账簿与原始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审核后需要两名监督部门领导者盖章,填写的字迹不能潦草;启用各类日记账、明细账以及总账的审核制度,一定要确保企业每天账目的真实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还需要制作备查账目;在企业对现金流账目进行审核时,一定要对银行存取款的日期进行对照,并及时对余额进行清算,各账目在对外报送时必须保证计算准确、报送及时、数据真实等。
(二)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基础工作不仅要求会计人员个人素质较高,同时还要求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高。会计人员是企业直接接触账目的重要工种,在开展工作时应该将会计的职称和工资挂钩,这样就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提高自己的工资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开展工作时,还应该组织员工进行更新教育,以我国现阶段会计行业发展方向为基础,不断巩固对会计知识,提高对《会计法》的认识。强化会计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拓展新的工作途径和方法,这样就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健全监督制度。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内部的监督力度,将会计部门和监督部门独立化,减少会计人员兼职监督工作的情况,杜绝一切舞弊、偷懒、做账等行为。人事部门在招聘时也一定要提高审核力度,对未取得会计资格认证的应聘者不予录用。坚决采用任人唯能的制度,对于有背景但素质较低的员工予以辞退或不录用。其次,政府机构也应该建立其监督制度,还可以利用第三方监督方法,大大提高对社会群众力量的利用率,这样就能够敦促政府监督者和企业内部监督者正视会计基础规范化的工作,进一步深化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第三,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要做到细致化、科学化、有效化,各监督人员应分工明确,避免出现工作范围重叠情况,增加工作效率。
二、结语。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任务,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因此必须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度。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十四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愈来愈重视,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
1.原材料账实不符。原材料采购中,由于尚未取得供货方发票,部分企业财务人员未对原材料进行暂估入账,导致原材实际已经领用,而账面上未作记录,账面记录与实际库存数量不符。
2报销凭证不合规。部分企业在报销费用时,以无付款单位的发票入账;会议费报销只以发票作为报销凭证,未提供会议内容通知、参会者签到等原始凭证;以专用收款收据代替发票入账;出差补助记账凭证未标明出差人员、出差地点和事由等内容。
3.成本归集不准确。部分企业为规避企业所得税对招待费、广告费抵扣限制,将招待费、广告费计入“管理费用一办公费”科目;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本应计入原材料成本的运输费计人期间费用,虚减了企业存货成本。
4冶-同管理不科学。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提供的合同未进行详细的审核,在财务核算时,只是以合同金额的正确与否作为审核基础,对合同的条款、对方义务等重要内容审核不够。同时,未对合同进行备案,为对日后出现法律纠纷提供资料支持。以上行为最终将导致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失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
5.未及时清理挂账。个别企业财务人员未及时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往来科目进行清理,使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长期应收款项挂账,给企业销售人员私吞公款带来隐患。
6.实物领购手续不全。部分企业在购买办公耗材过程中,以未附明细清单的原始凭证进行报销;在入库与领用时,未进行交接记录,导致实物资产账实不符,易产生私窃行为发生。
三、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1.财务人员对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认识不够。部分企业领导由于对财务工作的重视不够,认为财务的职能只有记账,导致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对会计基础工作相关知识不够重视。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企业财务人员由于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缺少对新财经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者,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学历较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最终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缺少规范性。
3.出于利益目的,蓄意编制虚假财务记录。部分上市公司出于达到上市门槛目的,按照领导指示,粉饰财务报表,已达到上市筹集目的;出于避税目的,按照领导要求,财务人员故意少计收入、多计费用;出于小集体私利,与其他员工串通,编制虚假财务凭证,掩盖非法目的。
4.财政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财政部门每年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只是针对公益性大型企业,一些私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力监管,使会计工作人员无所顾及地违反财经纪律,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欺骗投资人、金融机构等报表使用人。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措施。
1.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税收政策等财经法规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对会计执业人员进行后续教育,适应财务工作新要求;通过奖励机制,促使财务人员积极学习会计相关知识,更好地适应财务工作需要。
2.政府部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力度。财政部门除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外,对所辖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大处罚力度,对违反《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行为进行严处,起到对会计工作人员震慑作用。
3.提高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领导应带头重视企业会计部门工作,从人才、物质等方面保障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企业各部门要对会计工作给予必要的配合,积极提供会计部门所需基础数据,并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馈,并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水平。
4.建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不相容岗位分离、加强审批审核、财务信息独立化等内控手段,逐步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通过内部控制的内审制度,对企业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查错防弊,使会计信息更准确、透明。
5.采用激励制度促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企业可通过在内部设立各种精神、物质方面奖励机制,对年终财务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给予集团奖励;对财务工作考核不达标的部门给予企业内部通报,以此促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到保证。
6.鼓励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每天从事财务记账工作,对企业生产、销售流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对一些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条款存在模糊意识,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建议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到企业仓库、销售、采购部门进行必要的学习,详细了解生产工艺,及时掌握第一手数据,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肖雯.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会计之友,2011(02).
[2]李莉.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一论会计规范.会计师,2010(07).
[3]骆静,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1(36).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十五
林业是广义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森林保护、造林、育林、采伐。林业不仅是工矿、交通、建筑用材的重要来源,而且是一些轻工业与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更重要的是它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具有改造大自然的多种功能。如果一个地区森林覆盖率能达到30%以上,且分布均匀,可以显着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减少或避免风、沙、早、涝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反之,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一、我国林业概况。
我国幅源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我国林业贯彻“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与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比较表明: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增加1596.83万hm2,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18.21%,增长了1.6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8.89亿m3,年均净增1.78亿m3,全国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二、我国林业管理。
由于我国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开展林用地保护时,必须在科学性、实用性、长期性、稳定性原则的前提下有所侧重和区别。在西北干早地区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在华北、中原等土地利用率高的平原地区,不但应该保护现有的林地,绿化荒山和退耕还林,还应该重点抓道路两旁、河渠两旁及城镇和村庄周围及内部的绿化;在南方丘陵地区,则通过加强保护林地和绿化荒山、退耕还林等措施,在保护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更多考虑如何合理开展林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林业建设存在不少具体困难和矛盾,首先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缺乏水资源,自然条件恶劣,人们连吃饱和生存问题都未解决。在华北和南方地区,由于人们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绿化荒山和退耕还林工作与短期经济利益的矛盾。特别是在山区还需要妥善解决移民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以下多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才能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林地保护和绿化祖国不能只靠几个部门、靠少数人来实现。必须进行全民动员,对群众的宣传应该广泛利用电视、电影、广播和报纸等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宣传绿化的意义和我国的林地保护政策用群众理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如采用实例报道、编制宣传片等方式。特别是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进行一周集中宣传,让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二)加强法制管理,加大经济处罚力度。
毁林事件基本都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发生的,在很多毁林事件中都可看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林业保护和绿化的规划可参考这种方法,也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为了保证规划的切实可行并能顺利实施,规划可采用先由下至上汇总规划指标和方案,然后再由中央制定规划指标,并逐级调整规划,最终将指标落实到村或责任人。
(三)国家应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林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收益迟、经济利益低等特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如:建立绿化补偿基金,对已承包荒山者,实行退耕还林者,要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照。鼓励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进行开发,可采用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四荒”使用权拍卖和独资、合资等各种形式进行多元化的投人与开发。林地使用权至少保持50-70年不变,承包者在经营期有继承权,允许转让。
(四)森林保护和绿化工作要有科学的方法指导。
开展全民绿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在实施森林保护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自然保护区内严格禁止采伐;其它公益林采取以保护为主,有计划的进行少量的间伐并更新;经济林坚持植树与采伐相结合,采用轮伐、间伐的方式,严格控制短期内的采伐数量,避免采伐破坏生态平衡,实现以林养林的目的。总之,我国林业工作应该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管理”的政策,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高。
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再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持久地保持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等。
(一)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关注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调控和政策的支持。要完善产权制度,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调动社会各界造林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采取多种方式对林业产业的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保障投资者利益,如: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有关金融机构对个人造林育林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等。
(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在政策的基础上,只有法律的强制实施作为保障,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尽管我国颁布了《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人们的林业法律观念不强,违法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以权压法的现象,使党和国家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难于落到实处。因此,为使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就必须在立法上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在执法方面,加强管理,坚持依法治林,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不断增加对林业的技术投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生态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借鉴国外林业的先进经验,才能建立和完善林业发展的新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改革林业管理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各级政府和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提高企业持续的竞争能力,增加其持续竞争优势。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十六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规范》的相关内容和本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配备进行明确的规范,按要求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并依据会计配置内部牵制原则,即会计人员间的分工应当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关系。会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其基本职责权限。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权限包括:一是按照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对于弄虚作假的的原始凭证不予接受,并报告单位负责人;三是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及时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规定进行更正、补充;四是拒绝办理或者利用职权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等;五是拟定并完善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六是当发生工作调动或离职时应当按规定进行会计工作交接;七是按规定妥善保管会计档案;八是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九是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权限。依据《规范》总则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的基本管理机制,为双层管理机制,即会计人员既要接受本级单位领导和管理,还要接受上级单位的检查、监督、指导和培训。
2.2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建设。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环节。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一切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款项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债权债务的发生、资金的增减、收入成本利润的计算、财务成果的.核算等都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款项的收付是一个单位发生最频繁的业务,也是一个单位会计核算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款项收付的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财产是一个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实物载体,包括办公用品、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及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流动资产,对财产收发、增减的规范可以减少财产物资的损失,保证资产的安全。一个单位在经营的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债权债务,债权是收取款项的权利、债务是偿还款项的义务,债权债务的核算涉及到单位与其他单位的利益。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核算债权债务可能会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或信誉。为此会计核算规范化应该遵守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果会计核算不以真实发生的业务为依据,会计基础信息就会误导管理层的决策。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按照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由于事业单位所处的地域和行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不利于单位之间的比较和国家政策的执行。一致性原则要求同一单位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2.3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规范化建设。
2.3.1会计凭证的规范化建设。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任何业单位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对每发生的一笔经济业务都要求经办人员填制和取得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的具有内容,并在凭证上签名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会计凭证有很多种,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或取得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依据的凭证。《规范》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做了详细的规定。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必须真实合法;原始凭证的数字和内容要填写明确不得遗漏和省略;从外部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单位的签章,从个人处取得的原始凭证须有个人签字,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需加盖本单位公章。凭证书写要规范、大小写数字正确规范。记账凭证是为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会计人员应该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写应该内容完整、编号连续,有制单人员、记账人员、稽核人员及单位负责人的签章,涉及到现金收付的业务应该还有出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对于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机制记账凭证应该符合记账凭证的一般要求。
2.3.2会计账簿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对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修改做了规范。会计人员根据法规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情况设置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可以把大量分散的会计资料汇集起来生成需要的会计信息,设置账簿是会计核算的必要手段。会计人员应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按要求把会计凭证里的一些内容都登记到会计账簿中,登记完成后在已经登记的记账凭证上签字或盖章,并注明已登记的符号,避免重复入账。为了保证会计账簿所记录的内容真实完整,应当定期进行对账。会计工作中完成的各类会计账簿是重要的会计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保管年限进行保管,保管期满后按规定的程序销毁。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该定期打印总账和明细账,并在发生收付款业务的当天打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现金余额核对。
2.3.3财务报告的规范化。财务报告是反映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业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文件。会计报告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制。会计报表是反映单位一段时间经济活动情况的报告,所以会计报表的数字必须真实、正确,与会计账簿的内容一致。
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论文篇十七
大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认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内在的业务,单位管理主要把业务管理的组织、流程和效益抓好就足够了,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管理者更不了解《会计法》要求的自身应承担的行政及经济责任即:“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此而知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单位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单位自身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物资供应和良好经济环境的关键所在。
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科学合理指导下,执行的重要依据是单位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会计基础工作是对单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有效分配、考核、控制和把略的基础信息来源,也是单位领导层甄别单位正常运行的主要基础信息,为此会计基础信息可以实现单位资金资源状况的事后核算转为事先预测、计划执行转为事中控制、无序管理转为有序管理,进一步为决策层提供可信、有效、准确的财务、资本等信息,为下一阶段业务开展和事业发展提供直接的决策依据。
1.3会计资金、资产账务是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在组成部分。
资金、资产管理既是会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不少管理层领导认为制定好业务实施、采购计划、招标、定标,按照预算把资金支出去,把业务任务高质量完成、物资安全购回来,验收或入库即可,实际上会计基础工作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更离不开各业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搞好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各级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强单位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对待,常抓不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0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