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工作心得,发现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突破口。怎样写一篇能够积极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总结?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分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涵的道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不堪的毛虫,可能脱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
2、抽学生领读。
3、师强调字音。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变划出以上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
句子读通顺。
2、读完后,想一想,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3、汇报。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自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感悟深刻的句子。
3、你抓住了哪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5、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在心里说什么来鼓舞自己呢?
6、如果你是杏林子,你看见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样呢?你为什么要放了它?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所画的句子,读出香瓜子非同一般的生长力量。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思考:那沉稳的心跳又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2、生谈自己的感受。
3、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怎样做才是好好的使用生命?而不是浪费生命?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八、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生命是什么呢?怎样的生命才活得有意义,拿起笔用一句话写出你对生命的感悟。
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求生欲望。
顽强的生命力。
对自己负责。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二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练习运用资料阐述自己观点表达方法。
4、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以及珍惜爱护地球的感情。
掌握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
(课件展示:星空。)仰望这美丽的星空,闪烁的群星,深邃的天空,多么让人神往。地球之外的广袤空间又是如此的神秘,吸引人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宇宙生命这个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汇报预习收获,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前预习书读熟了吧?多响亮的回答,充满信心。好,老师把检查预习的权利给你们。同桌两个伙伴对读一人读一段,互相检查,有错要及时纠正。
2、读的时候伙伴没给你提意见的有哪些请举手?书读得不错。
3、书读熟了,接下来你们想干什么?
4、既然大多数同学觉得应该了解课文内容,就请你们谈谈自己通过读课文发现了什么。
a)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点拨。
b)交流、汇报。
c)结合课文的学习,谈谈自己对“谜”的理解。
6、展开关于除地球以外的宇宙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小辩论会。
a)提出要求:
(1)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书和课外书中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辩论中,语言要简洁明白,因此不能照着收集到的资料念,要选择重内容。
(3)辩论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分析比较别人的话,找漏洞给予反驳,才有说服力。
(4)推选代表,推出来的选手选择助手组成自己的智囊团,共同参与活动。
b)准备。
你们是听众,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是评委掌声代表你们的态度,是候补选手可以站起来对代表的发言做补充。辩论中选手可以叫暂停,与自己的助手商量,还可以找我商量,找在座的听课老师商量。
c)辩论。
7、: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真佩服你们丰富的知识、独特的见解、能言善辩,今天的辩论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是赢家,因为通过大家的参与,我们学到书本上的还有课外书上的不少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参加了这么精彩的一场辩论会,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来记录这一刻吧!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三
1.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重点: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难点: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贝多芬的交响曲吗?一提到交响曲,很多同学开始舞动起来,确实,那美妙的声音令人沉醉。你知道,我们身体里的器官也能演奏交响乐,不信,我们一起来瞧瞧。
二、新授课
1.教师提问:
文中的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让学生自己学习,边读书边圈点批注,而后同桌交流,最后推举代表阐述观点。大家互相补充。
2.组织汇报
让学生用文中的事实回答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心脏像鼓手不停地有节奏地敲击,肺脏像管乐队连续地吹奏,而胃肠道则不断歌唱,结合起来就是一曲交响乐。)
3.讨论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说说当心、肺、胃肠等病变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4.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器官拿挂图介绍,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语言形象生动。
这个环节的.安排要分三步:一是自己组织语言,二是同桌、小组互说,三是登台介绍。
5.小结
6.写作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教师首先让学生发现本文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学生基本能找到小标题这一特点。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加小标题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各抒己见,如:加上小标题使原本很长的文章,尤其是说明文,条理更清晰;小标题是对下面内容的概括等。
7.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写作方法。
8.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些这样的科学小品文,把你的收获介绍给大家。
生命交响曲
心——鼓手
肺——管乐队
胃肠——唱歌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四
1、学习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于救群众的牺牲精神。
2、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1、了解电视新闻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3、了解1998年历史背景。
一课时。
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水,也是妖魔猛兽,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痛苦和灾难。大家还记得1998年的那下场大水吗?,肆虐的暴雨,横扫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浩浩荡荡的江水,每天都在不断地制造大大小小的`险情。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让我们随着记者梁家新等乘着生命之舟回到1998年,回到湖北嘉鱼州,看看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吧。
背景介绍: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
1、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新闻,它和报纸上的新闻、广播新闻有什么不同?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学生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释疑:
第一题: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视新闻与报纸上登载的,广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画面,有声音,有看有听。
师:对。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那位同学读一片书上对电视新闻的解释?
生: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师:对,电视新闻是声画合一,而报纸、广播新闻只能看或者听。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第二题: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分析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请四位同学朗读,一学生读导语部分,一学生读同期声,一学生读主体部分,一学生读结语部分,注意:把握感情色彩)。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1-2段),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时间: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点:湖北嘉鱼簰洲湾。
人物: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事件: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奉命赶往现场营救。
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个段落?(3-9段),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处境危险:冲锋舟左前言一棵小桶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的小树难已靠近。
6、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用其作用。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绕过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冲去转舵。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3)抗争靠拢肆虐。
简析:a、语言特点: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
7、文章最后一段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地群众称这些舟是“生命之舟”?
总结救助行动,点题。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
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
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
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五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文体常识:
1.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
2.背景资料。
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3.题目解说。
19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结构分析:
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写法分析: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1.声画合一。
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
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
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江泽民同志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的过程。
一.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l)感人至深:
(2)同期声:
(3)率先:
(4)肆虐:
2.辨字组词。
暮()洲()梭()逐()虐()。
幕()州()俊()遂()谑()。
3.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水和矿物质盐类,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也参与躯体的组成,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并且但是b.即使而且但是。
c虽然而且但是d.如果而且那么。
4.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浓阴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这篇课文是一则电视新闻,结合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作为电视新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试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电视新闻来说一说。
二.强化阅读。
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凌晨3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空军高炮五团二二五营战士苟峰。
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
同期声。(施救人员大声叮嘱小孩:千万别动,千万别动……)。
同期声。
到2号上午10点,二号冲锋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2号下午4点,共有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轻舟进入簰洲湾内救人,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
7.“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9.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10.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
一.1.2.略3.c4.a。
5.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视想性、即时性。
6.略。
二.7.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
8.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是为了突出冲锋舟向小树靠拢的艰难。
9.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
10.因为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六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图: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1、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画面,导语的设计,渲染了氛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热情,触动了他们对生命开始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实施以下的教学环节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朗读课本,读时以适合本课的轻音乐相配。同时要求大家思考:
1、请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对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最有启迪或感触?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好的催化剂,在它的熏陶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这也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情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用简洁的比喻句概括,可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生命。
1、师:同学们,刚才在朗读后,大家谈了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没有在文章中告诉我们她对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并指名学生示范朗读,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因此,朗读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他们读中感悟。学生有了心得,朗读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挚。)。
2、作者的这些对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发的?具体在哪些语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在文章的1、2、3节。学生体会朗读时的感情、语调,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读1~3节。
(设计意图:初一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体会作者由小事引发深刻思考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三个事例内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浅;学生谈感悟时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在这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训练了口语的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具有人文性,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成他们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可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4、如果时间允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练习,加深感悟。
仿照作者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请你就生活中见到的其他类似的生命现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写现象,再写感悟,字数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从中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学生回答,归结板书)。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顽强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们一定能见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七
《生命的药方》讲述了十岁的德诺因输血不幸感染了爱滋病,艾迪为他熬草药、找医生、塞球鞋、玩游戏,始终对德诺不离不弃。表现了两个小伙伴之间,纯真、善良的友谊。正是有了朋友之间的关爱与生命的呵护,才给生活在无助、孤独世界里的德诺送去了快乐与内心的安慰。身体的疾病可以用药物来治愈,而心灵的痛苦与孤独,只有靠生命与生命的陪伴与呵护才能治愈,或许根本就无法治愈。感受艾迪与德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理解课题的含义,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说意图。
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和同学们分享这份感人至深的友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呢?我想走的主要还是情感路线,实施板块教学,让学生感悟、品读,激发情感共鸣,深入体会“生命的药方”的含义。同时,力争在强调人文的同时落实语文工具性。
三、说设计。
1、由病入手,走进德诺内心世界。
德诺小小年纪就染上了艾滋病,这是不幸的,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充满了无助,充满了恐惧,孤独才是德诺最严重的病。学生对德诺的同情往往在他得了艾滋病这件事上,而会忽略德诺那孤独的内心。所以,课文伊始,就让学生先思考一个问题:“德诺是一个艾滋病患者,他的生活怎样?”通过思考,从而把学生关注点由关心艾滋病本身转移到对这位艾滋病病人内心的关注。通过找关键句子进行理解的方法,“‘从前’指的是什么时候?”从德诺生病前后伙伴们对他的态度对比,体会当时他身体的虚弱和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助、绝望。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所交流的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让孩子体会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感受艾滋病患者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对死亡的恐惧和孤独。从而对德诺的处境有了深切的体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下文艾迪对他的关心和他们真挚的友谊作铺垫。
2、抓住言行,体会人物真挚友情。
在了解了德诺的痛苦之后,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可怕的病魔,面对家人的反对,艾迪是怎么做的?让学生看到在德诺最孤独无助时艾迪为德诺熬药,带德诺看病,赠给德诺球鞋,陪德诺玩“装死”游戏。引发学生思考:其他伙伴避而远之而艾迪却与众不同,这是多大的区别,从而感悟到艾迪是一位真正的朋友。艾迪对德诺的情谊全在于他的言行之中,在于艾迪陪伴德诺的日日夜夜,让学生加深对友情的体会,了解艾迪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缘于对德诺的那一份真挚的友情。
3、设置疑问,解读药方真正含义。
题为《生命的药方》,那么艾迪究竟找到了生命的药方了吗?弄清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药方的真正含义。要用课题这根“发”而动全文这个“身”。通过学生自己对“生命的药方”的个性化理解和德诺妈妈对“生命的药方”的诠释,让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生命的药方”。并以德诺妈妈的话为突破口,更深层地理解一个“爱滋病患儿”的孤独与无助,理解艾迪所说的治疗艾滋病的药方,就是德诺妈妈所说的是治疗孤独的药方。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有时是脆弱的,但友谊可以让它坚强,疾病有时没有药方,但是对于生命本身而言友谊是一个特别的“药方”。
4、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关爱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感悟从文字中流淌出来的真情,继而对学生产生情感触动,引起情感共鸣,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样才能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友情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又有几个学生能像艾迪一样在朋友有难之时始终不离不弃呢?关爱身边的伙伴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做到的事,可是往往身边有急需帮助的伙伴,学生却忽略了。所以,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孩子们,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朋友,对自己身边爱你的每一个人,一定有了自己更多的思考,感人的故事不是只能存在于书本之中,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艾迪!”希望学生能在生活中关心身边的人,让友谊之花在我们身边开放!
附:教学流程:
(一)、交流初步印象。
回顾,引出文中人物,交流对艾迪与德诺的印象。
(二)、感受当初环境。
1.找出文中描写人们害怕艾滋病的句子。
出示句子:
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种可怕的病。
(指名读,交流艾滋病的可怕)。
(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比他大4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
(指导朗读)。
(三)、体会真挚友情。
1.轻声读读课文,想想:艾迪为德诺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出示填空:
面对不幸染上艾滋病的德诺,作为他唯一的伙伴,艾迪________________。
交流,师板书:采花熬汤、外出寻医、病房逗乐。
2.学习“采花熬汤”
出示句子:
艾迪把这些花一朵一朵采下来,对德诺说,把这些花熬成汤,说不定能治好他的病。
指名读,谈谈你的理解。
3.学习“外出寻医”
师:他们俩是在什么时候外出的?
出示句子: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艾迪带着德诺,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为什么在这么一个夜晚,而且是悄悄出走呢?
学生交流。
师:那他们是匆匆忙忙走的,还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3-4节,找出你的答案。
交流:
(1)艾迪用木板和轮胎做了一只很结实的船。
(2)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就睡在随身带的帐篷里。
(3)过了几天,德诺的咳嗽厉害起来,从家里带来的.药也快吃完了。
师:那他们找到那位医生了吗?
出示第5节,齐读。
那艾迪是真的放弃了吗?
出示句子:
艾迪给那家杂志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那位医生,结果却杳无音信。
理解“杳无音信”的意思。
4.学习“病房逗乐”
说话练习:看着病床上越来越虚弱的朋友,艾迪想: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句子: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里便充满了快乐。
体会“快乐”的不同含义。
学生交流。
出示第8、9小节,齐读。
填空练习:
艾迪虽然没有为德诺找到治__________的药方,却为他找到了治_______的药方,是这张药方让德诺感受到了________,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这张药方就是______,是________。
小结。
(五)、深化感悟。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友情的名言。
2、师出示几句友情的名言,齐读。
3、写话:德诺在玩装死的游戏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在天堂里对艾迪说:“。”(60字)。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八
课文导入:
讲述故事《人梯》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对父母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将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这的确体现了母父爱的伟大,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感受到当人们面临死亡的侵袭的时候那种对于生的渴望。让我们对生命的伟大再一次肃然起敬起来。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生命生命》的文章,来感悟一下作者对生命的另一番感悟。
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读和齐读相结合。
1、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思考思想感情。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震惊。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肃然起敬。
心跳:生命真实、奋斗震撼。
探讨研究: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3、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请你列举生活中热爱生命的例子。
你喜欢闻文本中的哪些文字?请你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课后记: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看看三个事例分别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比较细致的研究课文。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九
1.教材简介:课堂实录《生命之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语文出版社。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属新闻单元。列为自读课文。
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与前两篇课文所呈现的新闻样式比较,并结合他们自己观看电视的实际体验,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3.教学构想:采用多媒体教学。先用三则不同形式的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进行比较,引出所讲课文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4.课后反思: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体会电视解说词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使学生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的行为受到感动,表达其热爱之情。
《生命之舟》课堂教学实录。
(多媒体教学)。
王永文李光棣。
第1帧:一、思考: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篇新闻,同学们看下面三则新闻后思考;
第2帧:读第一则:
广西遭遇严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
电受副热带高压活动偏东和稳定性质的影响,广西今年持续出现了高温少雨和干燥的异常天气气候,各地降雨量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少见的干旱。
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8、9两月广西平均降雨量仅为。
207毫米。
比历年同期减少45%进入10月份广西更是滴雨未下平均降雨量仅有。
两毫米。
针对旱情,广西受旱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的抗旱保收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统一协调和管理,抓好抗旱水源建设,认真组织做好绝收田地的改种工作拨出专门经费,派出人员赴灾区指导救灾抽调各种机械进行抽水,部分市县还开展了人工降雨,全力做好蓄水保水和调水工作,力争把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晚稻粮食增产和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目前广西已经投入抗旱资金5800多万元,人员337万人,设备17万8千台,浇灌农作物468万亩,临时解决了85万名群众和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选自。
10月30日。
《人民日报》)。
第3帧:听:第二则——来自广播新闻(播放新闻)。
广西遭遇严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
新华社广西。
10月30日。
电受副热带高压活动偏东和稳定性质的影响,广西今年持续出现了高温少雨和干燥的异常天气气候,各地降雨量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少见的干旱。
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8、9两月广西平均降雨量仅为。
207毫米。
比历年同期减少45%进入10月份广西更是滴雨未下平均降雨量仅有。
两毫米。
针对旱情,广西受旱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的抗旱保收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统一协调和管理,抓好抗旱水源建设,认真组织做好绝收田地的改种工作拨出专门经费,派出人员赴灾区指导救灾抽调各种机械进行抽水,部分市县还开展了人工降雨,全力做好蓄水保水和调水工作,力争把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晚稻粮食增产和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目前广西已经投入抗旱资金5800多万元,人员337万人,设备17万8千台,浇灌农作物468万亩,临时解决了85万名群众和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第4帧:看、听:第三则新闻——来自电视。
视频: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广西遭遇严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
师:这三则新闻哪一则与课文的相同?
生:第三则。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生命之舟》,是电视新闻。第5帧:2、课文《生命之舟》—电视新闻(电视新闻解说词)。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视新闻与报纸上登载的,广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画面,有声音,有看有听。
师:对。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那位同学读一片书上对电视新闻的解释?
生: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第6帧:电视新闻的特点——声画合一(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思考:什么是同期声?电视新闻如果去掉“同期声”部分有什么影响?
师:同学们看屏幕。
第7帧:图片:(1)难忘98;(2)人间奇迹。
第8帧:二、合作解疑:
1、背景:
——一个刻骨铭心、英勇悲壮的建军节。
簰洲遗恨——。
8月1日晚上。
8:20,湖北嘉鱼簰洲湾突发溃口,
——前来实施救援抢险任务的湖北省军区某舟桥旅和空军某高炮营:
15辆军车被无情的洪水掀翻,19名官兵壮烈牺牲。
——这一天,是嘉鱼县1.8万防汛大军在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的第31天。
——空军某高炮营指导员高建成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毫不犹豫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士;
——7岁的小江珊凭着顽强生命力,独自在一棵树上坚持了9小时,最终获救;
——战士邵飞驾着冲锋舟洪水中救人1800;
2、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19簰洲湾发生溃口后)。
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
3、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1998年8月1日。
晚8:20
广州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阅读新闻导语部分,回答问题:
4、阅读新闻的主体和语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
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结语的作用是(总结救助行动,点题)。
5、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
处境危险——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急流顶冲。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小树,
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6、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绕过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冲去转舵。
四米。
三米。
二米。
一米。
……
(4)8月1号---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千万别动!简析:a、语言特点:既简明,又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4、思考:为什么这艘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明确: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赞扬,感激与热爱)。
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
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
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
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
以抗洪的名义,忘记98就意味着背叛!
四、小结:
1、电视新闻的特点——声画合一。
2、电视新闻的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表现主题。
3、98抗洪将士的精神——舍己救人、无私奉献。
五、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7、生命之舟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2、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1、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
2、背景资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3、题目解说。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1、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7、生命之舟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
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的过程。
1、解释下列词语。
(l)感人至深:
(2)同期声:
(3)率先:
(4)肆虐:
2、辨字组词。
暮()洲()梭()逐()虐()。
幕()州()俊()遂()谑()。
3、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水和矿物质盐类,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也参与躯体的组成,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并且但是b.即使而且但是。
c虽然而且但是d.如果而且那么。
4、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浓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这篇课文是一则电视新闻,结合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作为电视新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试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电视新闻来说一说。
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凌晨3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空军高炮五团二二五营战士苟峰。
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中的药方是什么?感受伟大的友情给一个人的力量。
2、默读课文,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1、德诺妈妈的话,真正体会这种伟大、无私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艾滋病的资料。
2、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小草枯萎,小鸡破壳而出,感受生命的诞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教师谈话:有这样一个孩子名叫德诺,不幸患上了艾滋病。简单交流艾滋病的资料。
读课题,质疑:课文中的药方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了解课文中的药方是什么?
2、交流第8自然段。
(1)读一读,德诺妈妈的话。
(2)重点体会生命的药方是什么?感受“泪如泉涌”。这是感激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尽管儿子离她而去,但儿子去得安然、幸福、满足。
(3)老师煽情地引读。过渡:为什么德诺是孤独的?三、品悟真情1、快速默读用“――”画出相关句子。
3、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
(1)指名读。
五、合作述情。
1、自由再读课文画出艾迪是如何给他快乐,给他友情,使他因为有艾迪而满足的。即求医过程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要求:
3、读画出的句子。
1)说说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出示有关句子:品读,引导体会情感。
(1)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想办法治病)。
(2)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艾迪对这份友谊的执着)。
(3)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这让他兴奋不已。(不放弃治疗,“兴奋不已”又看到了希望)。
(4)德诺的咳嗽……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感受艾迪的一只臭鞋对重病的德诺来说都如此重要。可想而之,艾迪在德诺心中的位置。)。
六、升华情感。
1、再次出示第8段。
师引读本段师: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球鞋。他说……(让学生转换角色替德诺说一些感激艾迪的话,如:如果有来生,我们还是好朋友。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一生知足……)。
过渡:德诺还有两个心愿,希望我们帮他实现。你愿意吗?
2、出示作业自选:
(1)请为我写一封感激我的好朋友艾迪的信。谢谢!
(2)请把我与艾迪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让爱温暖更多的人。
(3)课件出示:再见了!朋友们!
师总结:
德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们这份伟大的友情,对待朋友的真诚将是我们一生中巨大的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
(略)。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二
一、引入:
1、出示“平分”,你和谁平分过什么?心里怎么样?
2、出示“平分生命”,质疑。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小声读,读准、读通;
2、认读生字词,正音。
降临、血型、征求、抽血、邻床、震撼。
渗出了汗、我们俩。
3、浏览,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
1、这是一对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的兄妹?相机识“相依为命”。
2、可命运并没有善待这对相依为命的兄妹,灾难再次降临,指名读,发生了什么事?
男孩的什么举动让你感动?
3、出示:“男孩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在这“一会儿”他想了些什么?
4、像这样令人感动的语句还有不少,默读4——7,勾。
5、小组交流、汇报。
四、拓展:
1、引读第5自然段,激情(出示):人间有爱,亲情无价。
2、像这样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写)。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三
《生命与水》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科学的喝水方法。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使我们不仅懂得了这些常识,更加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从而自觉的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更加美好的生存作出自己应尽的义务。
1.知识与技能:
(2)体会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中感悟文章特点;
(2)为课文编写提纲,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水就是生命”,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2.理清课文脉络,并为课文中的段落拟定小标题,编写提纲。 教学难点
1.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
2.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大体感知,这节课继续学习《生命与水》
判断(课件出示)
1.水占体重70%,说明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
2人靠淋巴液保持体温正常。( )
3.商店里的饮料滋味虽好却能引起发胖。( )
4.眼球能东张西望,因为有泪水滋润。 ( )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把水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小组交流合作。一边交流一边谈感受
3.通过回顾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随学生回答,板书:摇篮、大功臣、润滑剂、调节器、防护兵)
(这样修改后,虽然谁的重要性也能说明白,但是,你觉得,与原课文相比较,有什么不妥?)
自己的语言风趣些、生动些,这样,人们才愿意读!
5.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天都在喝水可是做到科学饮水了吗?所以我们要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板书)
6.知识性这么强的课文,我们怎么才能把所讲的知识清楚提炼出来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提纲。
7.出示金钥匙(小组试着归纳列出提纲)
1.指名读课文并思考: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3分钟后比比,谁的回答最精彩)
2.如何科学饮水?为什么这样说?(指名回答)
(喝水适量适时、喝白开水)
3.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明该喝什么水。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4.小结。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喝水的道理,但是养成好的习惯还要靠大家。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1.教师总结: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2.帮你积累(保护水资源的宣传语)
1.对比学习:将你所写的提纲与课后提供的提纲相对照找出不足。
2.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生命与水
摇篮、大功臣、
人体与水关系密切润滑剂、调节器
防护兵
科学饮水: 适时适量
喝白开水
(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4维持生命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与前两篇课文相比较,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3.通过对这则新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军民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策略:比较阅读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与消息和特写的比较,使学生把握电视新闻的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配合画面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2.师:不错,我们已经无法想象身边没有电视的生活状况。现如今,电视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大众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而电视新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深。下面同学们将要学习到的就是一则电视新闻解说词。
二、讲述电视新闻的基本知识。
1.师:在学习课文前,请大家说说你们为什么会选择看电视而不是看报纸、听广播呢?
各抒己见:因为它有图片,有声音能更好地得知事件的全貌,与其他途径比较更直观,也很方便。
2。归纳学生发言,进行小结。(见参考资料)。
三、设置问题,分析课文,概括其特点。
1.师: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的词语填空,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提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报道的?生:时间顺序。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五
4、理解题目的内涵。
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题目的内涵。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还不错,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很认真。
1、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3、通过品味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轨迹;
4、师生共同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5、理解题目的内涵。
阅读分析法;教师精讲法;小组讨论法;生生、师生交流讨论互动法;学生总结法等。
1、导课、呈现课时目标。
2、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学内容。
3、对本课进行总结。
1、以海伦的口吻写一篇感恩莎莉文老师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结合“再塑生命”的内涵。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学习海伦什么精神?
本节课,我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来完成教学内容,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本文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我们感动不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总结,我觉得很好,语文教学不能脱离阅读!另外,作业布置有读有写,不是机械性的抄写,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激情!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课堂上也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教师的点拨引导水平还有待提高。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于救群众的牺牲精神。
2、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电视新闻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掌握生命之舟的内涵。
3、了解1998年历史背景。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水,也是妖魔猛兽,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痛苦和灾难。大家还记得1998年的那下场大水吗?,肆虐的暴雨,横扫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浩浩荡荡的江水,每天都在不断地制造大大小小的险情。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让我们随着记者梁家新等乘着生命之舟回到1998年,回到湖北嘉鱼 州,看看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吧。
背景介绍: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二、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
1、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新闻,它和报纸上的新闻、广播新闻有什么不同?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学生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释疑:
第一题: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视新闻与报纸上登载的,广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画面,有声音,有看有听。
师:对。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那位同学读一片书上对电视新闻的解释?
生: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师:对,电视新闻是声画合一,而报纸、广播新闻只能看或者听。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第二题: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三、分析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请四位同学朗读,一学生读导语部分,一学生读同期声,一学生读主体部分,一学生读结语部分,注意:把握感情色彩)。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1-2段),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时间: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点:湖北嘉鱼簰洲湾。
人物:广州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事件: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奉命赶往现场营救。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个段落?(3-9段),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处境危险:冲锋舟左前言一棵小桶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的小树难已*近。
6、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用其作用。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绕过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冲去转舵。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3)抗争*拢肆虐。
简析:a、语言特点: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
7、文章最后一段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地群众称这些舟是“生命之舟”?
总结救助行动,点题。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
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
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
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七
1.教材简介:课堂实录《生命之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语文出版社。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属新闻单元。列为自读课文。
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与前两篇课文所呈现的新闻样式比较,并结合他们自己观看电视的实际体验,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3.教学构想:采用多媒体教学。先用三则不同形式的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进行比较,引出所讲课文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4.课后反思: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体会电视解说词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使学生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的行为受到感动,表达其热爱之情。
(多媒体教学)。
王永文李光棣。
第1帧:一、思考: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篇新闻,同学们看下面三则新闻后思考;
第2帧:读第一则:
广西遭遇严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
新华社广西10月30日电受副热带高压活动偏东和稳定性质的影响,广西今年持续出现了高温少雨和干燥的异常天气气候,各地降雨量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少见的干旱。
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8、9两月广西平均降雨量仅为207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45%,进入10月份,广西更是滴雨未下,平均降雨量仅有两毫米。针对旱情,广西受旱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的抗旱保收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统一协调和管理,抓好抗旱水源建设,认真组织做好绝收田地的改种工作。拨出专门经费,派出人员赴灾区指导救灾。抽调各种机械进行抽水,部分市县还开展了人工降雨,全力做好蓄水保水和调水工作,力争把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晚稻粮食增产和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目前广西已经投入抗旱资金5800多万元,人员337万人,设备17万8千台,浇灌农作物468万亩,临时解决了85万名群众和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选自2004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帧:听:第二则——来自广播新闻(播放新闻)。
广西遭遇严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
新华社广西10月30日电受副热带高压活动偏东和稳定性质的影响,广西今年持续出现了高温少雨和干燥的异常天气气候,各地降雨量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少见的干旱。
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8、9两月广西平均降雨量仅为207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45%,进入10月份,广西更是滴雨未下,平均降雨量仅有两毫米。针对旱情,广西受旱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的抗旱保收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统一协调和管理,抓好抗旱水源建设,认真组织做好绝收田地的改种工作。拨出专门经费,派出人员赴灾区指导救灾。抽调各种机械进行抽水,部分市县还开展了人工降雨,全力做好蓄水保水和调水工作,力争把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晚稻粮食增产和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目前广西已经投入抗旱资金5800多万元,人员337万人,设备17万8千台,浇灌农作物468万亩,临时解决了85万名群众和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第4帧:看、听:第三则新闻——来自电视。
视频: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广西遭遇严重秋旱各地全力抗旱保收。
师:这三则新闻哪一则与课文的相同?
生:第三则。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生命之舟》,是电视新闻。第5帧:2、课文《生命之舟》—电视新闻(电视新闻解说词)。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视新闻与报纸上登载的,广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画面,有声音,有看有听。
师:对。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那位同学读一片书上对电视新闻的解释?
生: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第6帧:电视新闻的特点——声画合一(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思考:什么是同期声?电视新闻如果去掉“同期声”部分有什么影响?
师:同学们看屏幕。
第7帧:图片:(1)难忘98;(2)人间奇迹。
第8帧:二、合作解疑:
1、背景:1998年8月1日——一个刻骨铭心、英勇悲壮的建军节。
簰洲遗恨——8月1日晚上8:20,湖北嘉鱼簰洲湾突发溃口,
——前来实施救援抢险任务的湖北省军区某舟桥旅和空军某高炮营:
15辆军车被无情的洪水掀翻,19名官兵壮烈牺牲。
——这一天,是嘉鱼县1.8万防汛大军在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的第31天。
——空军某高炮营指导员高建成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毫不犹豫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士;
——7岁的小江珊凭着顽强生命力,独自在一棵树上坚持了9小时,最终获救;
——战士邵飞驾着冲锋舟洪水中救人1800;
2、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
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
3、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1998年8月1日晚8:20。
广州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阅读新闻导语部分,回答问题:
4、阅读新闻的主体和语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
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结语的作用是(总结救助行动,点题)。
5、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
处境危险——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急流顶冲。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小树,
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6、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绕过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冲去转舵。
(4)8月1号---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千万别动!简析:a、语言特点:既简明,又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4、思考:为什么这艘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明确: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赞扬,感激与热爱)。
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
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
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
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
以抗洪的名义,忘记98就意味着背叛!
四、小结:
1、电视新闻的特点——声画合一。
2、电视新闻的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表现主题。
3、98抗洪将士的精神——舍己救人、无私奉献。
五、音乐欣赏yinxiangsucai\\。
作者地址:(贵州省赤水市赤天化育才学校)。
电子信箱: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艾迪和德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生命药方”的意义,感受艾迪的友谊超越了生与死的界线,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德诺和艾迪的故事,感受他们真挚的友情。
二、走近德诺,感受孤独。
1、德诺患了什么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学生交流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幻灯1: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世纪杀手”,目前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
(1)透过“伙伴们全都躲着他”,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来联想一下德诺的处境。
幻灯2:课间,同学们-----------,德诺-----------;
放学了,同学们----------,德诺----------;
在村子里,大人们看见德诺走来,------;孩子们看见他,------。
(2)你想用什么词语形容这些艾滋病患者的处境?(孤独)是啊,德诺患病后,最怕的其实是孤独。面对难以治愈的疾病,面对无人理睬的寂寞,小小的德诺心中是多么的无助和孤独啊,文中有一个句子最能反映德诺患病后的的孤独和无助。
(幻灯3:一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
三、走近艾迪,感受友情。
(给他熬菊花汤、伴他寻医、送他球鞋、陪他玩游戏)。
2、在这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这些事对德诺有什么意义呢?
给他熬菊花汤----给他治疗的帮助。
伴他寻医----给他希望。
送他球鞋----给他安慰。
陪他玩游戏----给他快乐。
四、拓展升华。
2、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课文的题目:生命的药方,谁为谁寻找生命的药方?找到了吗?仔细在课文中找答案。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板书:真挚的友情)。的确,生命有时是脆弱的,但友情,可以使他坚强;疾病有时是没有药方、无药可治的,但对于生命本身而言,友情是一剂特别的药方。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呢?现在,全世界已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关爱艾滋病人的行列,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组温暖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吧!(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给他熬菊花汤----给他治疗的帮助。
伴他寻医----给他希望。
送他球鞋----给他安慰。
陪他玩游戏----给他快乐。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之舟篇十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书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2.学认生字、新词,逐渐养成学生独立识字的习惯。
3.了解多种阅读课文的方法,学习在默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艾滋病是怎样的一种病,为什么人们谈“艾”色变?在这个基础上理解艾迪的行为。
教具准备:
介绍艾滋病的幻灯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1.读课题,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重点理解“药方”一词。
2.指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用默读的方法读课文。
艾:(上下,2画)艾滋病。
疗:(左右,2画)治疗、疗伤。
胎:(左右,5画)轮胎、胎儿、胎气。
帐:(左右,4画)帐目、帐篷。
篷:(上下,10画)帐篷、大篷车。
咳:(左右,6画)咳嗽。
嗽:(左中右,11画)咳嗽。
鞋:(左右,6画)军鞋、布鞋、球鞋、皮鞋。
弃:(上下,5画)放弃、弃之不顾。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研究解决。
5.巩固练习。
6.布置作业:写生字,组两个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体会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找出文中两个主要的人物——艾迪和德诺。
2.德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们了解艾滋病吗?鼓励大家自由讨论。
3.默读课文,找一找艾迪为德诺都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与药方有怎样的关系?
4.“生命的药方”是什么呢?找到答案了吗?
板书设计:
德诺:痛苦、快乐、幸福。
艾迪:熬汤、求医、游戏。
教学设计(b案)。
一、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呢?
结合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练习。
二、读课文,你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为什么艾迪对德诺那么好?
3德诺的妈妈为什么“泪如泉涌”?
4德诺死后,他妈妈的生活会过得怎么样?
三、提出问题,合作解决:
1在文中找出依据,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交流。
2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深入理解:
1.如果你是德诺:
(1)当你身患严重的疾病是一种什么感受?
(2)大家都离你而去,只有艾迪还依然关心你,你会怎样想?
2.如果你是艾迪:
(1)你为什么要去帮助德诺呢?
(2)难道你真的不怕被传染吗?
3.同学们,你想对德诺或艾迪说点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你从文中感悟到什么?
六、作业:(任选,但无论是哪一项,都要表达真实感情。)。
1写一篇日记,可以是从本文得到的体会,也可以是同学之间发生的感人小事。
2制作感谢卡或爱心卡,对给予你帮助的人表示感谢,把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6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