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游戏教案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8:21:13
声音的游戏教案大全(20篇)
时间:2023-11-30 18:21:13     小编:飞雪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的教案范文,对于指导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一

1.能把皱纸撕成长条状,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做成飞标。

2.学习把飞标投向空中。

3.体验做飞标、玩飞标的快乐。

皱纸、木夹。

1.出示彩色飞标:你们见过这个吗?它叫彩色飞标,可好玩了。

2.教师玩飞标,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3.教师示范做飞标:先把皱纸撕成一条条,再把它们整齐地叠在一起,最后用夹子夹住,一个彩色飞标做好了。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帮助幼儿夹飞标。

5.户外玩飞标,指导幼儿用力把飞标抛向空中。

可当户外活动玩具,教师抛飞标,幼儿捡飞标。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二

一、活动目标: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

自由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制造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笔、积木。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介绍过程:介绍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

2、东西安静地呆在桌子上,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来吗?(幼儿回答,可以让其上来试试。)。

(二)分组制造声音。

1、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看看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来。

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2、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你们刚才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使它发出声音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三)再次操作制造声音。

1、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棒!可是有些东西小朋友还没去试过,现在小朋友再去试试,看看能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来,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幼儿再次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说说自己的办法。

(1)你是怎么玩的,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2)你用了几种方法?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通过玩一玩,发现了声音的很多小秘密,让很多没有声音的东西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真棒呀!

五、活动延伸: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回家找一找、试一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三

1、学习跳绳的方法,尝试手脚协调的进行跳绳游戏。

2、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经过思考跳绳的其他玩法,发展创造思维本事。

3、能与同伴合作,协调地进行跳绳和荡绳。

【活动准备】。

1、绳子人手一根。

2、《朋友舞》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列队练习:纵队——大圆——开花——放纵。

要求:精神饱满,喊口号声音响亮。

玩绳游戏:幼儿人手一根绳子,鼓励幼儿自主地探索各种玩绳游戏。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习模仿。

教师师范跳绳,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并说一说教师是怎样跳绳的。

幼儿分散练习跳绳。让幼儿手持绳子的两端,将绳子垂在身体前面,幼儿双脚向前跳过后,将绳子从后绕过头顶绕到身前,幼儿双脚向前跳过后,再将绳子从后饶过头顶绕到身前,然后重复上述动作。在幼儿练习过程中,教师在一旁指导幼儿的动作。

教师再次示范,讲解跳绳要领后,幼儿再分、散联系跳绳。

教师能够引导三人一组玩跳绳游戏。

教师:绳子除了一个人跳,还能够几个人跳呢。

两位幼儿各持绳子来回摆动绳子(绳子高度接近地面),第三位幼儿站在中间,随着绳子的`摆动,在绳子的两端来回跳跃。

学习将绳子绕成团,并放在指定的筐中。

音乐起,大家一齐跳团体舞。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四

1、“卡梅拉我能打败怪兽”音乐游戏的选材来源于绘本故事《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故事,我们从中节选了关于母鸡卡梅拉和它儿女们的历险故事一段来贯穿整个音乐游戏的主要情节,以卡梅拉教打败怪兽的本领给她的卡梅利多们为主线条,展开三段不同挑战层次的音乐游戏。

2、从音乐的选材上,我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整个音乐游戏对幼儿提出的层层挑战,我们节选了三种不同类型,但同一节奏型的音乐,幼儿可以通过音乐的变化和起伏来分辨不同的挑战任务。

绘本故事《不一样的卡梅拉》。

整个游戏过程,都用轮流交替的形式进行,老师做动作的时候,幼儿不做,仔细观察,老师做完一短乐句后,幼儿模仿,跟老师做一模一样的动作。

1、初步感受歌曲2/4的旋律特点,熟悉歌曲的ab结构。

2、能通过观察模仿怪兽的各种动作,尝试创编卡梅拉的`各种形态,与怪兽进行斗舞。

3、知道斗舞时,要仔细观察,轮到自己做动作时,要做与对方一模一样的动作。

你们开始做和我一模一样的动作,一定要记住哦!好,我们开始练本领了:

1、以游戏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熟悉节奏,学会轮流。

(1)念节奏:(坐)。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叽叽叽叽叽。(动作1)。

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叽叽叽叽叽。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叽叽叽叽叽。(动作2)。

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叽叽叽叽叽。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叽叽叽叽叽。(动作3)。

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叽叽叽叽叽。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叽叽叽叽叽。(动作4)。

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叽叽叽叽叽。

提问:

师:你是怎么跟鸡妈妈学本领的?

幼儿:鸡妈妈做动作的时候,我们不做,仔细观察,鸡妈妈做完以后,我们开始做和鸡妈妈一样的动作。

师:咦,鸡妈妈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动作了,你们来帮我想想?(幼儿坐着创编一个动作,教师提念)。

(2)唱节奏:(坐)。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叽叽叽叽叽。(动作1)。

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叽叽叽叽叽。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叽叽叽叽叽。(动作2)。

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叽叽叽叽叽。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叽叽叽叽叽。(动作3)。

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叽叽叽叽叽。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叽叽叽叽叽。(动作4)。

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叽叽叽叽叽。

(3)、合音乐:(站)。

师:接下来鸡妈妈教的本领和刚才的不一样了,有没有信心挑战?

2、老师和幼儿合音乐进行“轮流交替”做动作练习。

l、听音乐,幼儿进行动作创编。

师:刚才是你们跟我学,现在我想跟你们学了,这样吧,跟着音乐来做一做,每位卡梅利多要想两个不一样的动作哦!(放音东,幼儿进行自由创编)。

2、请个别幼儿将创编动作大胆表现出来,教师分别从动作、表情、方位等方面进行引导。

师:好,现在亮出你们的本领来,你们先做,我来跟你这样做。

3、幼儿合音乐节拍进行动作展示,观察教师模仿的是谁的动作。

师:我刚才做的谁的动作?知道我为什么学他的动作吗?(动作合着音乐的节奏,有两个不一样的动作)。

师:我又来跟你们做动作了,这次我要学不仅合着音乐节奏,动作变化多,而且还要上下左右的变化,这样的卡梅利多才有资格去挑战怪兽哦!

l、教师用情境引出b段音乐,让被模仿的幼儿大胆上来进行斗舞比赛。

2、教师用讨论的方式引出斗舞规则,并示范。

4、幼儿评判出输赢结果。

评判标准:

a、对方在做动作的时候,另—方动没有?

b、谁的动作合上音乐的节奏变化没有?各自做了几个动作!

c、双方的动作有没有上下左右的变化?

怪兽出现,和卡梅里多决斗。

(怪兽出现,直接从圈上部分开始,不重复a段音乐)。

1、课前幼儿需阅读过绘本故事《不一样的卡梅拉》。

2、在与怪兽斗舞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动作的叠加,动作的方位上来递进增加幼儿的挑战兴趣,幼儿先准备的一个挑战动作,结果怪兽做了两个,当幼儿准备两个挑战怪兽动作时,怪兽又有方位的变化了,这样挑战性和兴趣性更强。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科学教育,教师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验证性操作,忽视幼儿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无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六

2、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轻响。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中的声音音频。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幼儿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教师事先准备3个瓶子:空瓶子、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装满黄豆的瓶子)。

1、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空瓶子)看看你们的桌子上面,把瓶子拿起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没有)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一摇有声音吗?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瓶子有声音了吗?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响声大一个响声小)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游戏《大鼓和小鼓》。

师:知道了瓶子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可进行两次)大鼓的声音用黄豆多的瓶子用力摇,小鼓的声音用黄豆少的瓶子轻轻摇。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七

1能辨别不同的声音,对声音有浓厚兴趣。

2能根据不同的声音进行联想、想象、用语言大胆表达。

3懂得在不同的环境中调节控制自己的声音。

集中。

1投影仪、电视、录音机、声音磁带、空白磁带。

2字卡(笑、哭、车)若干。

(一)感知声音:

1播放录音:清晨鸟叫、风、雨、雷电等声音。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还听过什么声音?

小结:自然界、物体和人本身都会发出声音。

2制造声音提问:谁能让屋里充满声音?

引导小朋友四散,拍打市内的.各种物体或自身,使之发出声音。教师将声音录下来。

(二)辨别声音记忆排序。

1请小朋友听一组声音。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哭、小、火车声)。

2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听清三种声音的顺序,用字卡排出顺序。

例:

(1)笑—哭—车(2)哭—笑—车(3)车—笑—哭(4)哭—车—笑。

渐次缩短每种声音的时段,加快速度。要求幼儿听完再排序。

(三)听声音联想:

1播放笑、哭、火车三种声音。

提问:听到这三种声音,你想到了什么?你笑过吗?为什么笑呢?

依次启发幼儿联想自己有关哭和车有关的经验。

(四)听声音想象:

1播放许多小动物的声音(牛、羊、狗、猫等)。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声音(幼儿回答的同时教师出示投影图片)。

猜猜它为什么叫吗?说出它的心理话?

(如:小羊咩咩……我独自好饿呀,哎,前面有青草,太好了!)。

2播放小牛、小羊交替的叫声。

提问:它们在说什么?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八

跳绳是幼儿常玩的,也是幼儿锻炼身体所用的。在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对跳绳十分感兴趣,并且能创造出多种玩法,如:将绳子两头扣在一齐,可做套圈游戏。总之,此绳的玩法多种多样,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探索出绳子更多的玩法,体验创造性进行体育活动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

1、能探索出绳子的各种玩法,掌握玩绳的基本技能,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

2、会一物多玩,体验创造性玩绳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跟绳子。

2、幼儿有跳绳和一物多玩的经验。

1、听教师口令,练习跳跃及上肢动作。

(1)师:跳、跳、跳,跟着教师跳、跳、跳,(原地)问:“还能够怎样跳?”引导幼儿:向前跳,向后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单、双脚跳。

(2)师:绕绕臂,绕绕臂,跟着教师绕绕臂。问:“还可怎样绕?”引导幼儿向前饶,向后绕,单、双手绕,举起手臂绕等。

2、游戏:与我说的相反。

玩法:师说向上跳,幼则蹲跳,师说向前跳,幼则后跳,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1、幼儿自由探索跳绳的各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绳的乐趣。

2、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示范各自的'玩法。

(1)练习套和跳的玩法。

将绳子的两头扣在一齐套圈,将绳圈摆在地上练习单、双脚跳圈,或将两根绳子平行摆好练习单、双脚跳过小河。

(2)练习走和平衡的玩法。

再一跟绳子上走钢丝,在两跟绳子中间走小桥。

(3)练习跑的玩法。

游戏:揪尾巴、骑马。

(4)练习上肢的玩法。

单、双手绕绳、手臂举起绕绳,将许多根跳绳连接在一齐做舞龙游戏等。

3、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幼儿自由结伴,2人、3人或多人合作探索跳绳的玩法。

(2)请幼儿相互交流合作玩游戏的方法。

(3)幼儿自愿组合成若干小组,做自我喜欢的游戏。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九

学生都是维吾尔族,平时肉食居多,容易导致身体营养不均衡,所以要教育学生养成荤素搭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1、知识与技能:能分清楚荤、素食物,知道简单的荤素搭配饮食。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操作兴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会饭菜搭配,不挑食。

难点: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手爬》音乐、喝水杯子、大米。

一、引导学生说出平时吃的食物。

出示各类食物图片。(讲解肉食和素食)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是什么食物?

最后老师强调以后吃饭要荤素搭配着吃。

二、引导幼儿让杯子出声音。

出示空的杯子,“今天小杯子想和我们小巴郎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杯子,“小巴郎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小桶发出声音?(在小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杯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小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用手盖好,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杯子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杯子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三、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杯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小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放了什么?这一次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杯子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给杯子里放不同物品,声音有什么变化?

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杯子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 小朋友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同样的东西数量不一样声音也不同。

四、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小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小桶,让幼儿比较。

“我这里也有两个杯子,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放的多少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五、结束活动。

集体用会响的杯子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小杯子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

整个活动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有两个地方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一是孩子们很快分清了肉食和蔬菜。二是孩子们观察比较仔细,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东西不同声音不同。

本节课衔接不是很好,或许我的设计还需要调整。其次,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显得不够活跃,同时对于这一点跟自己在讲述时的处理有关,在讲述时不能把语调和动作神态很好的结合是导致这一原因的问题之一。

总之,这节课不是很满意,今后要继续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

1.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激发探索声音的兴趣,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内装硬币、纸团、黄豆、沙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各种容器若干(玻璃瓶、口香糖罐、奶茶杯、八宝粥瓶)、黄豆若干。

一、感知相同容器、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分别玩一玩、摇一摇桌上的罐子。 听一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2.引导幼儿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1)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打开罐子封口检验。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二、探索比较不同的容器,相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

1.出示各种容器,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2.同伴自由比较、交流

3.集体感知、讨论

4.小结:不同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样容器、同样材料、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

1.教师演示,幼儿比较

2.幼儿尝试探索,自由比较、交流。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装的数量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四、用自制响罐为歌曲伴奏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一

1、了解声音的产生,能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

2、通过讨论声音的作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1、经验准备:幼儿具有一定的做实验记录的能力。

2、实物准备:录像机、大音响、ppt课件、大鼓、砂纸(人手一份),豆子、棉花、玻璃杯和筷子(每组三个)、水(四量杯)、毛巾(若干)、水彩笔(四支)。

一、情境导入:

1、播放ppt,用闯关的方法让幼儿猜测三种声音:打雷声、心跳声、木门的声音,从而引出“声音”这一主题。

2、讨论: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猜想)

二、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物体震动产生声音。

1、敲打撒满豆子的鼓面,请幼儿观察,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物体相碰撞产生震动,就发出声音了。

2、请幼儿尝试用砂纸发出声音,感受其震动,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物体相互摩擦产生震动,就发出声音了。

3、讨论:这两次实验发现声音产生的共同点。

总结:物体震动会发出声音。

4、延伸:如果不想让物体发出声音,那么就是物体停止震动。

三、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材料,从而探索声音的不同。

1、出示三个水杯,猜想:如何做到分别敲击三个水杯,如何让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

2、幼儿动手实验验证,找出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

3、每组幼儿派一名代表说出小组实验的结果。(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

4、延伸:说出听音乐时和听噪音时的感受,让幼儿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引导幼儿平时要轻声说话、玩玩具等,不要制造噪音。

四、讨论声音的作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1、讨论:生活中声音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观看ppt,初步了解声音的以下作用:

(1)辨析熟悉的人。

(2)挑西瓜。

(3)用听诊器看病。

3、请幼儿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一定要让幼儿有提升、有发展,带给孩子们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拓宽了幼儿视野,提升了科学探究的素养,为幼儿今后科学探究精神的树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二

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让幼儿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幼儿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汇:振动、传播、噪音。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大鼓一只,玩具小孔雀一只。

2.每个幼儿一件发声玩具:沙筒、手铃、口琴、小手风琴等。

3.录音机一架,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带一盒。

4.智力学具若干盒。

一、听听是什么声音

教师小结:声音是看不见的,只有用耳朵才能听到。

2.让幼儿听录音,并说出这是些什么声音。

3.启发幼儿说出平日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体验声音的产生

1.将玩具小动物放在鼓面上,击鼓,让幼儿看玩具小动物在鼓面上活动的情况,并触摸鼓面感觉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这个道理。(丰富词汇:振动)

2.幼儿边念儿歌,边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振动。

3.让幼儿玩发声玩具,使其发出声响,提问幼儿: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4.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寻找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物体,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幼儿体验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了解声音的传播

1.教师请一幼儿到屋外拍手,让幼儿听后说出外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教师用鼓声和手表声让幼儿体验和区分声音有大小之分。

3.教师小结:声音是可以传播的,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4.考考小朋友:“小明想听远方爸爸的声音怎么办?”启发幼儿说出声音多种传播的办法。

四、玩学具找声音。了解声音与人们的关系

1.让幼儿到学具里找画面,说一说哪些画面中的物体能发出声音,发出什么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特点。

2.让幼儿讲讲喜欢听什么声音,不喜欢听什么声音,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音”与人们的关系,懂得保护耳朵,养成不大声吵闹的习惯。(丰富词汇:噪音)

3.带幼儿到室外继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结束活动)

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三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能听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

2.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尝试制造好听的。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各种空瓶子、盒子、罐子,小石块、沙子、红豆、黄豆、小纸片,乐音与噪音的音乐,雷声、动物叫声、流水声、钢琴声等录音。

一、兴趣导入,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玩个游戏,请你闭上小眼睛。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1、教师播放打雷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雷声”

师:“来学一学雷声”

幼儿模仿。

2、教师播放流水声“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水的声音”

3、教师播放锣鼓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敲鼓的声音。”

教师:“你再哪里听到过敲鼓的声音啊?”

幼儿1:“电视里”

幼儿2:“过年的时候”

幼儿3:“广场上”

幼儿学小猫的叫声。

教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我们刚刚听到了打雷的声音\流水声\敲鼓声\小猫的叫声,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呢?”

幼儿交流自己听到过的声音。

(教师以平时听到过的、感兴趣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通过模仿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为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制造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都听到了老师带来的声音,现在我们来自己制作声音。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幼儿:“盒子\瓶子\还有小罐子。”

教师:“来,我们每人一个来试着制造声音吧。”

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好啦,谁来说说你方法?”

幼儿1:“我用手捏瓶子就会有声音。”

幼儿2:“我用瓶盖来刮瓶子。”

幼儿3:“用罐子敲一敲地就会有声音。”

幼儿4:“用两个盒子来碰一碰。”

教师:“哇,小朋友真的很有办法啊,那有没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

幼儿:“还可以装上东西摇一摇。”

三、尝试比较装有不同物品的声音的不同

教师:“老师就给你们准备了东西,看看都有什么?”

幼儿:“小石子、红豆、黄豆、纸片、沙子。”

教师:“我们来试一试,这些东西装在瓶子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但是老师有要求,听清要求再去装,第一,每个瓶子里只能装一种东西,装完吧瓶子宝宝的盖子盖的紧紧的,不要让里面的东西跑出来,第二,在装东西时在桌子上面装,装时候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第三,听到老师唱1 2 3 4 5-的时拿着瓶子候赶紧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去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指导幼儿之间装的相同和不同材料进行对比)

师:1 2 3 4 5-,都做好了吗?吧你们的瓶子保护好,不能让他发出声音,(请两位装有相同豆子量多和量少的幼儿进行对比,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声音,然后再请装有小石子和纸片的两位小朋友进行对比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声音)

幼儿1:装的豆子多声音大,装的豆子少声音就小。

幼儿2:装小石子的盒子声音重,装纸片的盒子声音轻。

师:“原来装的东西一样,装的多和装的少它发出的声音就会不同,装不同的东西声音也会不一样,恩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你来听一听老师播放的声音哪个更好听?”

四、乐音和噪音

教师分别播放钢琴曲和电锯的声音,让幼儿倾听并说出感觉。

“你喜欢哪种声音?”

“听到电锯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觉?”(难听、刺耳)

“听到刺耳的声音你会怎么办?”

幼儿1:“我会把耳朵堵上。”

幼儿2“戴上耳麦。”

五、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很多声音,也比较了声音的不同,其实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声音哦,那我们到外面去找找好听的声音吧。

(此环节以幼儿主动探究为主,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教师循序渐进一步步的引导幼儿制作声音,在幼儿摆弄的过程中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中一直保持着和谐自主的氛围,尊重了幼儿的个性需求。)

本次活动的设计我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利用多种感官通过听一听、玩一玩、学一学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探索声音的特点。

第一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突然发出的、特别的声音总是能引起幼儿极大地好奇心,所以,我找了一些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而又引起幼儿兴趣的声音,让幼儿们能感受自制声音带来的乐趣,充分的体现了师生互动。

第二环节制造声音。我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为幼儿提供了操作材料让他们自由去尝试怎样让物体本身发出声音,幼儿通过亲自游戏,发现了通过碰、挤、刮、敲等方式来使物体发出声音,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情绪高涨。

第三环节时探索声音的特点。教师通过在操作区放置不同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教师提前设计探索性的问题,讲清活动时规则,使幼儿在操作时有目的性。很多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很认真,等老师总结得出结论的时候,很多幼儿已经得出了结论。很多幼儿都明白了一样的物体,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物体装在同一个瓶子或罐子里声音也会不同。但在本环节,也发生了突发情况,一个孩子的瓶盖没有盖好导致豆子跑了出来,引发了其他幼儿的哄抢。在此时就考验了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在此环节没有及时清理好豆子,使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了。

第四环节是分辨乐音和噪音。通过两种声音明显的对比,幼儿分清了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并学会了在噪音环境下保护自己的身体。

整个活动的层次还是比较清晰,孩子们始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自由的游戏着。在操作中尝试、模仿、观察、比较、倾听,突发事件的发生告诉我以后该要怎么去处理,不要忽视每一个小细节。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四

叫两个学生到讲桌前表演。

2师:是谁在说话?你是如何知道是哪位同学在说话的。学:听出声音。

这些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那么谁能告诉我发音的部位在那里呢?大家讨论一下。

6: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小吉他和一个小鼓,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发音部位在那里?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回答。

7:我们知道了乐器的发音部位了,你能告诉我它们是如何发声的呢?学生回答。

8;下面我们做三组实验,看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橡皮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尺子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鼓(放上黄豆)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我们平时说话,我们身体有没有振动呢,跟老师摸着嗓子一起说,我真棒。

10、你对声音还有那些问题。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五

通过活动,感知扣子的弹性势能、动能、惯性、旋转时与空气的摩擦力。让幼儿探索扣子会响的方法。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

棉线、扣子、取掉尖的牙签(与幼儿人数一样多)。

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一根棉线穿过扣子的两个孔,使扣子穿在线上。

幼儿讨论。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把线的一头穿在一个小孔中,把线的另一头穿在另一个小孔中。

做一做。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幼儿把穿好的扣子两头打上结。

(3)用牙签套在线的两边,扣子在中间。

试一试:怎样使扣子发出声音?

(1)用手拉在线的两边,使扣子在中间。用嘴吹。

(2)两手作顺时针旋转,把两线绞起来,再用力向两边拉。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用嘴吹不响扣子。

(2)用两只手一同旋转扣子,线都拧在了一起,把手向外一拉,扣子欢快地唱起歌。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也能发出声音,但是不安全。

比一比:听听谁的扣子最响?

(1)扣子旋转的圈数越多,声音越大。

(2)越使劲向外拉绳子,声音就越大。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六

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教学难点: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1、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2、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制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的走近又走远。

4、歌谣可以读成这样的节奏:()()|。

太阳天空照,(拍手)花儿对我笑,(拍手)()||。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拍手)。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七

1、知道耳朵能听声音。

2、感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3、学会保护耳朵。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小铃、铃鼓等,易拉罐若干,内装米粒、黄豆、纸团(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

2.空铁罐若干,黄豆、米粒、报纸若干。

3.小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一、感知声音

1.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让它发出声音。

2.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声音

1.教师摇动铁罐,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2.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用手指出声音来源。

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三、怎样保护耳朵

1.没有耳朵会怎样?

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2.怎样保护耳朵?

(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1.到场外听一听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

2.除了游戏“谁的耳朵灵”外,还可带到空地上进行听辨音源的游戏。方法:幼儿戴上头饰遮住眼睛,教师敲击铃鼓或小铃,幼儿根据声音的来源朝相对应的方向前进。

小班孩子对周围事物感兴趣,但相对比较单一,选择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声音,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将教育目标巧妙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在真实再现的生活情景中,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发现、表达,提升经验。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八

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让幼儿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幼儿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汇:振动、传播、噪音。

1.大鼓一只,玩具小孔雀一只。

2.每个幼儿一件发声玩具:沙筒、手铃、口琴、小手风琴等。

3.录音机一架,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带一盒。

4.智力学具若干盒。

声音是看不见的,只有用耳朵才能听到。

2.让幼儿听录音,并说出这是些什么声音。

3.启发幼儿说出平日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1.将玩具小动物放在鼓面上,击鼓,让幼儿看玩具小动物在鼓面上活动的情况,并触摸鼓面感觉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这个道理。(丰富词汇:振动)。

2.幼儿边念儿歌,边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振动。

3.让幼儿玩发声玩具,使其发出声响,提问幼儿: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4.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寻找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物体,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幼儿体验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1.教师请一幼儿到屋外拍手,让幼儿听后说出外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教师用鼓声和手表声让幼儿体验和区分声音有大小之分。

3.教师小结:声音是可以传播的,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4.考考小朋友:“小明想听远方爸爸的声音怎么办?”启发幼儿说出声音多种传播的办法。

1.让幼儿到学具里找画面,说一说哪些画面中的物体能发出声音,发出什么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特点。

2.让幼儿讲讲喜欢听什么声音,不喜欢听什么声音,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音”与人们的关系,懂得保护耳朵,养成不大声吵闹的习惯。(丰富词汇:噪音)。

3.带幼儿到室外继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结束活动)。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十九

1.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各种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豆豆、米粒、纸片。

一、声音的秘密

1.出示:瓶子、豆子。

2.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产生

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2.怎样制造声音。(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三、声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辨析探究声音的特点:

1.撕纸(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

2.塑料带、瓶、豆、盒子、米粒、纸片(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象下雨,象打雷)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活动中没能关注每个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声音的游戏教案篇二十

1、自主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声音。

2、发现用同一“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

能够自己探索同一物品所发出的不同声音。

人手一个勺子作为敲击物。

(一)开始部分:

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小勺,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玩勺子乐器

1、教师手拿勺子敲敲自己的手心,发出“啪啪”声,再用勺子敲敲桌桌子,“笃笃”声。听勺子能在我们的身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2、幼儿自由敲击勺子乐器,感受勺子与不同物体碰触所产生的不同声音效果。

寻找特别的声音

(1)、小朋友们勺子想去外面找声音,你们能帮助他吗?

(2)、带领幼儿在园子内用勺子“寻找”不同的声音,仔听一听他发出的声音。

(3)、提问幼儿敲不同的东西,声音一样吗?你发现了哪些声音。

(4)、引导幼儿演示几种自认为最特别的声音。

〈三〉结束部分:教师讲评。

让幼儿回家后,用勺子敲击不同的东西,听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来园后告诉老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771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