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说课稿(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4:21:14
高一政治说课稿(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1 04:21:14     小编:BW笔侠

经验是一把锋利的武器,奠定成功的基础。怎样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一

第四课介绍了“生产与经济制度”,指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我国社会财富的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而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公司与企业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以劳动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参与经济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

1、教学重点:

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

确定依据: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公司经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利润的多少与公司的命运。如何使公司发展壮大?这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同时,由于学生目前还没有进入生产劳动实践,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它又是教学难点。

处理方法:案例教学法。

2、教学难点: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确立依据:确立为难点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难以接受的经济现象,因此学生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

处理方法:实例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接触《经济生活》不久,对经济学的理解和有关经济学的知识储备还很有限,尤其是企业与公司的相关知识,既觉得陌生,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情境创设既要联系学生生活生活实际,又要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成了本期重要任务。

1、知识目标:能全面认识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理解企业兼并、破产与联合。

2、能力目标:在案例分析与合作探究中提高创业能力与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国家观念;增强依法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

1、从学生生活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态课程观。

2、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实例分析、讲授法。

新课程主张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因此,本课内容以学生的自主讨论为导入。

活动一:学生讨论。

方法:讨论法。

适当的课堂讨论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对应内容:完成新课内容的导入。

过程:

提问:联系身边实例,一家公司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低廉的价格;

2、领先的产品;

3、优质的服务;

4、绚丽的广告;

5、知名品牌;

6、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讨论过程中,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引入到理性的思考,将视角由个人维度引入到企业的维度。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联系身边实例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明确此次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分组学习教材内容。

方法: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对当代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应内容: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与必要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归纳总结要点。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没有难度,再加之这部分知识是上一课所提到,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并通过讨论,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强化,而且这也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

活动三:阅读材料,分组讨论。

方法: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对应内容:

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

1、正确的经营战略—航标。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学生边阅读相关材料,边分析总结,回答以下问题,教师作引导。

1、你觉得它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取决于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最终促成了海尔集团的成长与发展,并且以美国安然公司为例对这一因素加以强化,最终让学生明白公司的发展需要正确的经营战略,同样自己的人生也一样。

2、由此可以看出海尔通过什么战术获得成功?

通过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教学,从而得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应当树立创新意识,使学生有所得。

3、张瑞敏为什么要砸毁这些不合格的冰箱,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海尔成功的因素还有什么?

通过分享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诚信就是一笔无形的、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

从身边成功家电企业入手,透过海尔的发展与成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鲜活的社会现实,体现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层层启发,让学生认识公司经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达到教学目标。

活动四:材料拓展、分享。

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

讲授法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阐述掌握一。

定的系统的知识,学习教师分析思路、分析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对应内容:企业兼并、破产、联合。

1、企业兼并的含义、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

2、企业破产的含义、正面意义及负面意义。

3、企业联合的含义、意义。

活动过程:

材料一:茅台兼并习酒。

材料二:南方证券破产,建立中国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材料三:tcl集团与河南美乐彩电实现强强联合。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企业与身边实例出发,通过材料拓展与分享让学生切身体会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三种经济现象,体现新课程改革回归学生生活的教学理念;再由教师归纳,使学生认识到三种经济现象存在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三靠:一靠策略二靠创新三靠诚信。

三选:选择优并劣不破产要联合。

结尾部分的设计既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同时又是对学生情感的召唤。一方面加深对整堂课脉络的理解,另一方面突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为本堂课的教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二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高一政治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从整个经济常识角度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课一共六框,前两框介绍了世界市场及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可以看作是一个是什么的问题;最后三框介绍了对外贸易的若干问题,可以看作是怎么样的问题,而本框(第三框)内容讲的则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联结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从历史经验、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内在要求以及现实需要等几个方面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

(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由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把握合乎规律的现实美,体会投身改革开放的创造美。培养学生树立改革开放的意识,认同并拥护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4)教学重点: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依据:竞争性和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遵循这一要求,扩大开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可以深化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认同。

(6)教学难点:经济国际化的表现。

依据:首先、从他的产生来看,经济全球化在二战后出现,80年代形成雏形,90年代以来一直在发展,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其次、从他的内容来看,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资金等很多方面,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再次、从他的本质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作用是双向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1、教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利用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漫画、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材料或反馈练习,教会学生正确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2、学法:

(1)知识再现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举例分析等再现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举一反三”。

(2)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演绎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教学手段:多媒体。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三

本框题是高一下册第五课第二节的第一个框题。在之前的第一节中,教材已经详细分析了“财政”这种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接下来的这一节就集中介绍了组织财政的最主要来源——税收。本框题,教材为我们从整体上介绍了税收的产生、含义、特征以及一些违反税法的行为和相应的处罚。在此基础上,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可以说本框既是财政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情感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税收的基本含义,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以及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如何区分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并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学会看书,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效率,深刻理解税收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真理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违反税法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增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特征。

确定依据: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它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根本标志,抓住了其基本特征就等于抓住了税收的精髓。

3、教学难点及确定依据。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

确定依据: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对于在校的高中生来说,对税收既熟悉又陌生。学生熟悉的只是国家有税收这一项认知,但对于税收的具体内容又非常陌生。通过选取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材料,在教学中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提出问题,采用设问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归纳、理解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集研究性、探索性、启发性为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扩展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最终目的。

1、导入新课。

每一年的四月份是我国税收宣传月,简要介绍第15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的开展状况,并结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名为“在中国,纳税的感觉怎么样”的调查结果显示的“87.7%纳税人对权益所知甚少”现状,指出进一步增强公民纳税意识的紧迫性导入新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税收与纳税人相关知识的紧迫感,又为本课难点问题的探讨埋下了伏笔。

2、学生预习成果展示。

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2—3人形成一组,先选择他们想要负责的框题,预习并归纳出该框题内容的知识框架图,搜集本框内容相适应的时政材料或常识性的内容,并指出本框题的重点、难点。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常识第五课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的第一框题,恰逢我国第15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就由负责该框题并搜集到“12366纳税服务热线统一标识/宣传语”的付茜茜同学进行分析讲解。

在分析标识含义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令学生深思,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懂得相关税收的一些知识,再次体会依法纳税的必要性,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税收的一些认识,能够拓宽学生视野。

(2)由负责该框题的隋欣彤同学结合自己归纳的知识框架,对本框题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这一环节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梳理本框题的知识体系,培强自己的自学能力,而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的指导,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学情。

(3)学生分析这一知识框架体系的优缺点。

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一知识框架体系的优缺点,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也更好地考查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并在探讨中进一步深化认识。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建立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节的'教学为例,谈一下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一、收获与喜悦。

1.我根据自己对课本的理解,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深刻理解三维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与不足。

1.初高中教学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对初中历史的学习要求过低,所以造成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太少,甚至连朝代的更替都不清楚,影中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进行。

2.学法指导不到位。

很多学生还没有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面对高中课本无从下手。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有指导,但还是不到位。比如: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课堂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3.课堂环节中补充的内容过多。

新教材的内容像压缩饼干,含含蓄蓄,再加上学生基础差,教师总是不放心,生怕学生不理解,补充了很多知识。例如明太祖废除丞相一节,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完成填空就可以。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五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政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科上册第三课第一节第四框的内容。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又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入世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经济效益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内在结构

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教材围绕经济效益展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先,明确经济效益的含义,通过计算,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其次,明确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通过录像得出利企业、利人民、利国家;再次,明确如何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四大公司,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三个重要手段。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及主要手段。它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节课重点。是因为从内容来看,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并不困难,而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是尤为重要的。

(四)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兼并、破产、强强联合。三者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三者之间容易混淆。三者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资源优化配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经济效益的含义、经济效益和利润的公式,理解提高经济效益意义及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比较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合作意识和效率意识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和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核心思路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时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学阅读,动脑思考,启发学生对比讨论,调查研究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并培养他们的概括、分析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根据本框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抽象的理论只有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学习生活的情景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二)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根据学习和思维规律贯彻教学直观性原则。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哲学原理是抽象的理性认识,如果离开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往往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出示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由现象入手揭示本质与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

(四)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投影、漫画、录像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21世纪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因而,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力求使学生掌握自学归纳法,分析演绎法,讨论探究法,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想。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练习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六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过了多变的价格,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一框题在整个经济常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前面承接了本教材中的货币和价格,后面继续讲到生产方面的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才能为学好整个经济常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以后政治常识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二、说学生。

大港中学是一所四星级高中,同时也是一所县中,学生素质较好。在学习这一框题的时候,他们也都才进入高中校园没多久,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举一些他们身边的例子,将理论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便于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主要分类,恩格尔系数。

理解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全面理解消费。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消费。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注,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具体因素。只有确实掌握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才能分析实际的经济案例,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中的消费。因为这一方面的内容同学们接触的很少,且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社会上对于它的不同评价也较多。

五、说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知道为什么会那样。也就是要充分调动他们去进行思考,激发他们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以一种社会上的现象为开头,“做负翁还是富翁”?让学生来进行选择,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紧扣住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大概过程如下:

师:请同学们朗读第20页的三组镜头,思考两个问题:

a.材料反映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a.在饮食方面层次提高。

b.从注重饮食消费转向注重休闲娱乐。

c.总体,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师:想一想,为什么居民的消费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生:居民收入提高。

师:讲解可支配收入。

举例:小王和小李是同班同学,两人感情很好,经常一起逛街,买的东西也都很相似。大学毕业之后,因为种种因素,两人去了不同的单位工作。小王去了一家规模大,效益好的大公司,而小李却去了一家效益不怎么好的小公司。于是,在真正开始上班前那个暑假,两人再一起相约逛街的时候,两人都觉得对方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小王买高档的化妆品和时装,而小李却相对买中低档的商品。

举例:美国1993年1%的33.1倍。

20xx年1%的88.5倍中国1%占全国财富的40%差距在扩大。

师:以上是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同时理清三对关系。那么,我们说,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时,除了看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外,还要看这个东西卖多少钱。超市里各种商品按序摆放,明码标价,也正是为了方便我们做出比较,进行购买。所以,我们说,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师:这里又出现了一对新的关系。那么,除了收入和物价外,消费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吗?

分组讨论:第21页材料。

3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甚至商店位置、维修情况和售后服务等。

补充:一个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也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2个主要因素,1个其他因素,4对关系。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消费的类型。

请同学们浏览第21到22页内容,然后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帮我们归纳一下消费的类型。

讨论:第21页材料。

师:讲解消费: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没有太多继续的年轻人。

按时还贷付息。

结合导入:与学生再次讨论结合实际适度消费。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简要的回顾这节课所学内容,将知识网络呈现给学生,并根据时间情况,适当做一些练习。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七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框题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是历史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5)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6)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7)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框题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成就:两个”回答了“。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根据: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后三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6)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框题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6)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7)以上六点回答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8)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框题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依据、地位。

(4)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含义、意义、地位)。

(5)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坚持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原因、地位)。

(6)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框题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2)宗教信仰自由的准确内涵:公民有信不信、有信哪种、信哪派、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探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框题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

(2)三种重要类型的主权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

(3)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4)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及其各自的内涵。p89。

(5)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6)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际组织。

(7)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7)国际组织的不同类型:政府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

(8)政府间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9)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10)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各项原则。

(11)联合国发挥的积极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12)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

框题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的含义及内容。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3)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4)国家合作与摩擦的原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5)如何协调国家间的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这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6)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

(7)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8)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

1.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

断提高综合国力。

2.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3.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公民:

1.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2.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3.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4.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框题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3)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因为二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4)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不安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

(5)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

(7)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

(9)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0)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框题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3)如何认识世界各种力量:美国极力维护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德国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4)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中国为什么要增强综合国力?如何增强综合国力?

(1)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及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表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及其含义。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6)我过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探究: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该如何面对?

1.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5.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共建和谐校园》。这部分内容是中职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属于社会常识部分。本节课主要通过活动与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正确认知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积极思考如何参与和谐校园建设,自觉抵制校园不和谐现象,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本课选用的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20xx年7月第2版)是由沈越、张可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该课程是20xx年我国实施第三次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的中职生必修的四门德育课程之一,要求在中职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课程设置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内容是教材《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中的内容,属于社会常识部分,主要引领学生正确认知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积极思考如何参与和谐校园建设,自觉抵制校园不和谐现象,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师生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1、学生特点: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初步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从众的心理因素,少数学生容易做出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自觉抵制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信心和勇气不足。

2、学习态度:中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但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比较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的答案,自我探究能力比较弱,自主学习意识有待增强。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设置课堂活动和学习讨论环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教师主导下的师生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认知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中职德育课程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不断增强德育课堂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德育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情感、端正态度、树立观念,提高能力、学以致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意义,自觉参与和谐校园建设,主动抵制不和谐的校园现象,以实际行动化解校园建设的不和谐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辨析身边的校园现象,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认同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形成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及正确辨析校园和谐与不和谐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现象与因素。

(三)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问题探究。

学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四)信息技术应用。

环境资源:多媒体机房。

信息资源:ppt、视频、动画、图片。

平台资源:问卷网、qq平台。

(五)教学流程图。

(一)前置学习。

教师对学生分组,成员分工,引导学生利用任务导学单开始前置学习。指导学生利用手机收集图片、视频信息,并通过qq平台上传,让学生自我感知。利用“问卷网”平台设计问卷,调查全班学生对校园不和谐现象的认识,并利用“问卷网”进行自动统计分析,以便在课堂公布统计结果并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回答网络调查问卷时,可以登陆给定“问卷网”网址,或者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通过手机回答网络问卷。

(二)情境导入(4分钟)。

通过ppt展示校园内宿舍、食堂、教学区、实训区及其他公共区域和谐与不和谐现象,并适当讲解。让学生通过观看ppt展示的图片、视频信息,真正感知校园内和谐与不和谐现象,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三)任务探究(37分钟)。

任务一:分组交流,畅谈感想(5分钟)。

每组学生针对搜集到的校园内一些和谐与不和谐现象图片、视频内容谈自己的感想,并指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

任务二:合作探讨,思考对策(21分钟)。

指导学生利用任务导学单,认真观察网络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以小组为单位逐一分析宿舍、食堂、教室、实训区及其他公共区域典型的不和谐现象,并合作探索解决的途径、策略。教学中按照校园主要区域,分为五个活动内容逐一分析讨论。本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自动、方便、快捷的统计网络问卷的调查结果,还辅以播放在“优酷”网络搜索的对应相关视频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每个活动合作探讨后,每组指派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小组合作探究结果。

任务三:感悟升华,正面引领(11分钟)。

本任务利用信息技术,以视频、动画呈现和谐校园的美丽场景,深化学生认知,内化学生信念,涤荡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为学生做出正确行为的行为选择奠定基础。学生认真欣赏视频、动画资料,真切感悟,净化心灵,增强情感,强化信念。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和谐校园的内涵。

教师指导每组学生互相评价小组交流、合作、探讨积极的学生,教师面向全班评价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以定性评价、口头评价为主。

(四)课堂小结(2分钟)。

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中职生要立足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2分钟)。

1、将拍摄到的校园和谐与不和谐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张电子宣传海报,上传至班级qq空间平台,学生互相欣赏给予点赞。

2、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共建和谐校园”倡议书,上传至班级qq空间平台,学生互相欣赏给予点赞。

3、撰写一篇“共建和谐校园你我有责”的演讲稿(600—800字),比比谁写得最好。将演讲稿存放至班级qq空间平台,学生互相欣赏给予点赞。

板书设计。

话题:共建和谐社会。

一、我感触到什么。

二、我应该怎样做。

亮点与反思:教学内容由枯燥变生动,课堂充分运用音视频信息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效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组内合作探究,互学互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教学时空由封闭变开放,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缺点与不足:讨论进度时间掌控难,学习任务是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合理掌控小组讨论的时间与进度成为实际难题。

这是我说课稿的全部内容,欢迎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九

《学会与老师沟通》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是根据学生进入中学后,生活接触面的逐渐拓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而设置的。本课是在同学们学完第一课《亲子之间》,了解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学会了协调这类矛盾的方法之后,转入处理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膜。同时,为下一课时掌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的“金钥匙”奠定基础,使学生尽快学会处理中学里新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和谐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的基础。因此,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本课的特点之一:活动“说一说”,是学生对他的一位老师一天工作情况的记录。可以设计成学生课前准备活动,既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完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特点之二:采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让学生从中得到,体会老师的辛劳,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的,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个人生的“第二起跑线”,能够协调好与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较快适应中学生活意义十分重大。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主动沟通,积极协商,配合老师的工作,并领会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难点是让学生克服紧张、拘谨的心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确应用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方法,真正达到师生的和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师工作的的特点,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适应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与老师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克服闭锁心理、意识的不良影响,积极、主动、与老师交往。通过记录老师一天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辛劳,学会关心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尽量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体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快乐,使生活充满乐趣,学习更自信更轻松。培养学生关心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情感。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尝试实施式教学。课堂以活动为依托,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旨和核心。

1、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智力的发展和意识的增强,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考,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要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有教强烈的“”心理。在行为方面,他们甚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发生师生矛盾冲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在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具体方法比较难理解,同时独生子女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经验较缺乏,在新中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采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掌握。

2、指导:根据学情分析和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指导:调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1、新课导入:由学生表演情景剧导入,该短剧轻松活泼,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气氛,同时此剧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反映了师生之间的隔阂,点明主题。

2、新课教学:

(1)根据目标期望理论,对课本活动“说一说”进行创新,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了解自己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在课堂上要开展“你说我说”活动,谈谈对老师一天工作的全新认识,是否和平时的想象一致。

这样设计的目的:由于教师、学生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的分歧等等,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就会产生一些隔阂。师生矛盾产生的现实原因还有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熟悉教师的工作特点开始,体会教师日常工作的辛劳,让学生了解老师,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为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和谐关系打下一个情感基础。

(2)创设情境一:在英语测试时,我没有把英语课本放在课桌里被英语老师发现,受到了英语老师的,对此我毫无怨言,这次提醒我以后做事时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我时,有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别人为什么都把课本放在桌洞里,你这样做了,这就说明内心深处仍有作弊的念头”。

试一试:针对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学生或老师,你应该怎样做?

这样设计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让学生了解到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待。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老师也应该经常倾听学生的,彼此加深了解,互通有无,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学习方式让同学感到亲切,自然,在相互的讨论中掌握了处理师生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以上所列举的事例中通过自身的,认识到尊敬老师,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师的劳动;尊敬老师,要老师的;尊敬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避免了教师的空洞,挖掘了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利于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3、行为训练:

想一想: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时;老师因不明错怪你时;。

当老师当众地你时;当老师严格要求你时。

通过对这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时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引导同学朗读教材59页《女老师的》,读读议议。

5、课后延伸:请你也试着当一天的班主任,并让同学对你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当过一天班主任之后的体会,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苦与乐。

让学生当一天的班主任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堂课的教学实效,同时,继续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总之,对本课时的设计,我始终贯彻新课程“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目标期望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创造。尝试实施式教学,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以活动为依托,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的培养,让他们懂得分享,体验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旨和核心。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十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高一年级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思想政治高一上册第二课第二框题《价格变动的影响》,学生经过第一框题的学习对价格作为被动者影响它的因素及价值规律的内容有了初步掌握,本框题以价格作为主动者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学生探讨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做好了铺垫,是上承第一课第一框下启第三课的关键环节。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说目标)。

本课教学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动脑动手,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体验、总结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认同书本知识,体会本学科的有用性、生活性。(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知识目标]。

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

了解价格变动对生活、对生产的影响。

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和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应是本课的重点,因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经济生活中,学生作为消费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才是比较经济合算的角度考虑,体会本学科的有用性、生活性。所以“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应是本课的重点.为什么价格影响生活从而影响生产,其中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是难点,同时学生作为准生产者,与“生产”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学生对“价格对生产的影响”的理解就自然而然成为本课难点。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1)根据高一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里健康状况,结合本班学生的状况,采取发现、体验、总结生活法,情景创设法:在活动中,合作探究、认同“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经济原理。

(2)讨论分析法、讲授法:通过课堂分组讨论,探究“价格对生产的影响”的经济原理。

(二)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学情。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但还缺乏理性消费的能力。与社会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理解本科的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流程:

情景导入:在上课前就多媒体显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和一幅明月当空照的画面。并配以王菲的同名歌曲。(如此设计开头,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即将来临,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体验。)。

上课铃响后,教师直接引入:看着这样的画面,听着这样的音乐,我们大家也一定会想到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即将来临,到中秋中国人都有吃月饼的习俗。(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一起讲,在上课初情绪得到调动)。

展示下一张图片(月饼集锦:颜色、价格888元-72元各不同)1:现在月饼的价格贵还是便宜?(贵)。

2:月饼的价格由哪些因素决定?(价值决定,供求影响,相对来说中秋人们对月饼的需求量比较大)。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那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我们的消费,那么商品价格的变动还会带来哪些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运用书上的小材料“人们能否在这些时节买毛衣、凉席、空调?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时节?”(价格)。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当某中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一样吗?多媒体展示:需求有弹性:大米(小)和高档消费品(大)的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情景导入:如果鸡肉的价格上涨,那么人们会怎么办?(吃鸭肉)。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鸡肉和鸭肉就是替代品。

那还有比如乒乓球和球拍,二者总是放到一起用,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二者是互补品。他们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总结:

(一)、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1)替代商品。

(2)互补商品。

探究新课:想一想,议一议:

若有一定经济条件:

当油价上涨后,你会买车吗?

如果买你会买哪种汽车?说明理由。

部分说不买,大部分说买,买的是主要考虑价格(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还有节能(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汽油,互补品),(升华,巩固了新的内容。)。

过渡:价格的变动不但影响人们生活,还会影响生产。(这是难点,所以我采取情景探讨,贴近学生,来突破难点)。

情景探讨:假设我们四组同学分别是四个生产月饼的厂家,中秋节将近,月饼的价格不断上涨,你们应该怎么办?请每组讨论后拿出可行的方案。

第一组的主要方案:主要是扩大生产,侧重包装,还有要具体考虑到不同消费心理:有自己消费的,也有送亲戚朋友的,生产的产品要有所区别。

第二组的主要方案: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可以让消费者自己来做月饼,在月饼第一组的质量和样式上多做文章。还有,要把月饼和蛋糕结合起来,不要仅仅着眼与中秋,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开发新产品。

第三组的主要方案:对其他的企业兼并,不能兼并的就联合,这样在市场上比较有优势。卖月饼的时候配送刮刮卡(有奖励)。

第四组的主要方案:派商业间谍到其他厂。

总体评价,第一组,细致,全面。

第二组,有特色。

第三组,比较大气。

第四组,不正当竞争,依法打击。

2.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那还有个方面,就是。

3.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就提醒同学,你们还忽视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商品的价格由什么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跟你的个别劳动时间有没有关系?有。个别劳动时间越低越有优势。因此,必须不断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那就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最后,小结本课的知识点。课堂练习巩固新课。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探究:如果买一台电脑,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十一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四、教学过程。

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以多媒体展示几组相关的可以体现不同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件,如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郑成功收复台湾,文成公主入藏等,引导学生总结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继而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然后再让同学们来列举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事例和人物,以增加同学们对民族精神的感受力。

让同学们观看我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不平凡的》,同时让他们思考探究两个问题:1、有人说中华民族越挫越勇,你是怎么认为的?2、是什么精神让中华民族能够经历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作用?在播放完视频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并派代表汇总发言。

这个活动我选取的是20中国发生的可以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重点时事,用这些来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更具有时效性,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情感的熏陶。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师生共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使学生们从内心深处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知行统一。

课下让学生完成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在下节课由师生共同选出优秀倡议书,进行宣誓。

这样可以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将课堂所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主要采用要点式板书设计,这样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十二

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交往讲艺术,主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如: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等交往的基本技巧,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善于与人交往,交往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重点难点:

交往讲艺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交往是一门学问,本身很复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本项目引导学生重点掌握三种基本的交往技巧。

二、学生分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或者社会,每个青少年都会遇到如何与人交往问题。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妨碍他们找到自信,会困扰他们的生活,而交往能力的高低又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生活和健康成长。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特点,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教学方法。

主要是运用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启发、引导、讲解、讨论,课堂活动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材料的选取,情景的创设和活动的设计都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探求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针对本节课是教学难点的情况入手,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活动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

导入:“小红的烦恼”一位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交往问题,简洁明了的引出交往讲艺术。

引出倾听的重要性,交往中要学会倾听。(漫画反映的是学生交往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通过思考,总结,获取知识,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启发学生交往中要学会倾听。)。

情境活动二:“生活剧场”这一学生活动引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通过活动让学生亲临其境达成共识、加深认识。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情境活动三和四:“请客”和“宴子使楚”的故事。

这两个很有趣味的故事既吸引学生,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很明了,一下就体会到学会表达的重要性,从而启发学生在交往中要学会表达。

情境活动五:“生活体验”先由我列举生活体验让学生评论,再启发学生说自己的生活体验,大家共同评论,总结出与人谈话应注意的技巧。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十三

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

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嫡长孙在本支内称为大宗,而次子、庶子的后裔在本支内称为小宗,大宗要保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宗法制内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周朝姬姓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十四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单元第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按照要求,我就《做诚信的人》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向各位进行汇报,敬请批评指导。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做诚信的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不难看出,这一框是这一课、这一单元乃至这册书的最终落脚点,在本册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

作为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另外,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分析问题能力,也愿意展示自己,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学习方法,使他们感知、感悟并愿意践行诚信守则。

三、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养善良之心,展现诚信问题上的智慧,把诚信的道德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自觉遵守诚信守则,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知识目标:知道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理解诚信和谎言,隐私的关系,把握诚信的核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根据学科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即要学生知道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教学难点是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故事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故事情节: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

这时,教师停顿一下,让学生猜测一下故事的发展,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好奇心,之后再展示结局:

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故事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教育?1-2名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诚实是信任的基础。维修店老板的诚实,为他赢得了汽车公司老板的信任!可以想象,两家企业今后的合作一定会高效和谐。同样,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诚信度越高,社会管理成本就越小,人与人之间就越和谐。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诚信”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至此,教师板书课题:做诚信的人。

这个设计意图是:由故事导入,增强趣味性。由这个故事,提炼出诚信是个人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自然地渗透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自然引出了本课课题。

第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目标:

1.知道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2.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处理诚信与隐私、诚信与谎言的关系。

出示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之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相关填空题。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找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分析案例打下基础,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分析案例。

教师展示欧典地板的案例:

在20xx左右,中国地板市场出现了一个品牌——“欧典地板”。它的广告宣称:“欧典”是德国拥有百年基业的地板品牌,公司位于莱茵河畔的维尔茨堡,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罗森海姆市拥有占地超过50万平方米的办公和生产厂区。其原材料树木的年龄是60至80年,直径要求在80cm至100cm,德国制造、德国品牌、选材苛刻,因此欧典地板卖到每平方米20xx元的天价!几乎与当时房价一样。而其他高档地板的价格在200-300元每平方米,某些顶级产品最多卖到800元每平方米。

然而,央视记者调查结果却是:德国欧典总部根本不存在,欧典地板就是中国制造!这一消息在20xx年“3.15”晚会上一公布,舆论一片哗然!

学生讨论1:

(1)如果你是欧典消费者,你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感觉?

(2)这家公司的行为违反了诚信守则的哪一条?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比较容易的得出第一个结论: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学生讨论2:

老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员工没有站出来指出真相的原因:一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二是觉得自己举报自己所在企业,在情理上说,有些为难。当然,也可能是害怕报复等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应该怎样做诚信的人,诚信守则2和4就容易理解了:

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在情与法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学生讨论3。

欧典企业和员工希望得到利益,然而,他们得到了吗?继续深入推进案例:

20xx年4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分局对北京欧典木业有限公司下达处罚决定通知书:处以高达7473776元的罚金。之后,这家企业在地板市场上很难立足。

至此,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没有整个社会和顾客利益的保障,企业的利益如何保证?没有企业的长远利益,又从何谈起个人的利益。因此只有每个人彻底的摈弃一私之利,整个社会的利益才能够得以保全。否则到头来,落得一个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下场!

欧典事件,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有些陈旧,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知道的很少,而且用这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能较好地印证诚信守则的内容,另外,案例集中,分析透彻,这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的达成,都有帮助。

第四,说还是不说?

以课本中小健和小奎的事例,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诚信与隐私的关系。

第五,课堂辩论:诚信该不该说谎?

以课本中医生对病人的回答为例,组织学生辩论,得出诚信与说谎的关系。

教师最后抓住诚信的核心“善”,进行点评。

第六,对照目标,总结反思。

要求学生结合本课学习目标,复述知识要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概括说就是“114”:1对关系(诚实和信任)、1个核心(善)、4条守则(诚信守则)。这样总结,是为了便于学生识记,帮助他们“说得出”。之后要求学生拿出纸笔“写一写”。内容是对自己某件不诚信的事进行自我反思,或者自己撰写一条关于诚信的座右铭,再或者分享一条关于诚信的名言等。目的一是锻炼学生反思和概况的能力,二是继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另外,之所以有三个内容,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分层练习。

各位评委,以上就是我对《做诚信的人》这一课的教学思路。期待您的批评指导,感谢您的辛勤工作!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十六

本课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了解、掌握与教师交往的几种正确方法(技巧)。能力目标是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倾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是学会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创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正确处理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树立起师生交往的新观念。

导入采用随堂调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采访教师活动来引出传统师生观念使师生间交往存在困难。通过两张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通过学生小品表演展示案例,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案例,并使学生掌握一些教师交往的技巧,再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如果以后碰到会怎么处理?把所学的只是运用到生活实际,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通过“教师,我想对你说”这个活动,让学生把心里话写出来交给老师,使知识得到升华。

第一目:师生交往新观念。

导入新课:说说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有关传统老师的形象。

(1)传统师生关系的特点及负面影响。

特点:老师是权威,学生是遵从者。

负面影响: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影响师生间的交往。

(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表现: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发现师生新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新型师生观的精神,引导学生发现观念转变对师生交往行为产生的积极效应,鼓励学生主动改变师生关系。

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活动二:看图说话p50。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活动三:情景再现,请几组同学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情境教学法)。

老师是怎么想的?

这种冲突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呢?

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十七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单元第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高一政治说课稿篇十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教材结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第二课"普遍联系"中引出矛盾的思想,着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2、【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4、【美育目标】:通过漫画,经典古诗词,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平衡美,提高审美趣味。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收集材料和信息,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2、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这一点,矛盾的概念更为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掌握教学直观性原则,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

3、在教学手段上结合传统教学和多媒体工具,通过多媒体创设大量的材料,信息,辅助教学。

(一)导入:古诗词对比。

【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一鸟不鸣山更幽"。

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对比,导入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课。

先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表述中,让学生体会一分为二的思想,并让学生按照书中所述的"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用其他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具体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对立统一(这里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例子来突破)。

在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里选择一个,比如:

高山和平原。

两者既不同,又紧密联系,这就是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即对立统一。

在得出矛盾的概念之后,关键就在于具体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用设疑法,漫画讨论法,古诗词比较法等,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思考,来突破一个一个的难点和重点。

首先来理解"对立",这一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组反义词来理解对立的含义,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里还有一个注意点,即"斗争性"的理解:

设疑:哲学上讲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是不是一回事。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这是"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其次来理解"统一",这一点应具体分两个方面讲(通过两个情境)。

a。漫画"你敢剪吗"(适当在漫画中添加有关信息:如颜色,海洋或尖刀等,以增强漫画的形象性,直观性)。

设问多少人神态,动作怎样(添加画外音)。

某甲和某乙所处位置和神态说明什么。

某甲敢剪吗为什么说明什么。

得出结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适当地补充一些简单的例子,如磁铁的南北两极)。

b。故事情境"盲人为什么会领路"(英国伦敦——"雾都")。

劣势(一般情况)。

盲人。

优势(大雾)。

结合教材中的"议一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加强德育教育)。

讲到这里,矛盾的含义讲得差不多了,为了加深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概念,还需指出几个注意点: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一个难点,教材只是通过举例,没具体分析,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有点困难)。

——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相反相成)。

b,再出示导入新课时所用的古诗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及王安石对此句的修改:"一鸟不鸣山更幽",(让学生自己来分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从两句诗歌中体会辨证思想,运用辨证思想,这样才能写出千古绝唱来。

(体现对立统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2、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又存在于事物外部。(简要分析:事物内部与事物外部区分的相对性)。

(三)结尾:朗诵狄更斯的文章(多媒体显示):狄更斯在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时写到:"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秋天。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再次体会矛盾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消化新吸收的知识,同时,还可补充时政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四)板书设计。

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分离(斗争性——绝对的)双方始终不可分离。

关系。

矛盾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统一:(同一性——相对的)统一于任何事物中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184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