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合教案(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4:55:17
幼儿园集合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1 04:55:17     小编:翰墨

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案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案编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下面是一些编写教案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一

1.根据桃花瓣特征,想象它可以用做什么,为谁用。

2.根据想象出的内容,速构连环画,并创编故事。

3.理解并感受和朋友相互关爱的情感。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能仔细倾听故事《桃花瓣》,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二

1、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活动,充分感受图形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认识圆形方形,能从多种物品中正确区分圆形和方形。

魔术盒1个,圆形片,方形片,娃娃家,(钟,积木,盒子,杯子,桌子,布)小筐子若干,纽扣,镜子,瓶盖等物品。

1、导语:小兔子我们开火车大到图形世界去玩,好吗?

图形世界到了,我们进去玩玩吧!

咦,这儿有个魔术盒,看看里面能变出什么,变变变——它是什么呀?什么形状——(圆形,方形)

2、小兔子你们找一找说一说圆形和方形的物品。(桌子,杯子,盘子,罐子,积木、娃娃——)幼儿自由回答。说对的发小红星。

1、出示圆形,方形的实物。

小兔子,你们瞧,桌子上有什么?我们和它们玩个吧!妈妈说:“圆形,圆形跳起来,”你们说:“圆形,圆形跳起来了,”一边说一边从筐拿起圆形。“那方形呢?”竞赛的形式3"4次。

2、哎呀!玩具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出示圆形和方形的家。一边送一边说:“圆形,圆形我送你回圆形的家。”“方形,方形我送你回方形的家。”小兔自由操作,兔妈妈观察。

3、小兔子旁边有圆形和方形的玩具,你们和它们玩玩吧!边玩边说,“圆形我和你玩一玩”,“方形我和你玩一玩”。

4、结束:小兔子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坐火车回去吧!请上车,开车喽——!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三

1、学会随音乐表演采茶,体验采茶的快乐。

2、了解万源的特产之一巴山雀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录音机、优盘、电视机、围裙(泡沫纸制作)

1、小朋友们好。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看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刚才,我们从图片上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茶园,真漂亮。很多很多的茶树长在一起,就形成了这一片绿油油的茶园。那我们再看看一株茶树长成什么样子呢?这一张图片就是一张茶树,这是茶树的老叶,这是茶树的新芽,采茶人就把这些新芽采摘下来,通过工人叔叔们加工就变成了香气宜人的茶叶。

3、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的家乡是万源,万源也出产茶叶,我们万源出产的茶叶还含有一种特殊的微量元素——硒,人们把万源的茶叶叫做富硒茶,还给这种富硒茶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巴山雀舌。

4、我们万源的巴山雀舌很有名气,电视台就委托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在我们班找一个表演得最好的小朋友去拍巴山雀舌的广告。想不想去呀?想去就要好好表现了!

5、现在老师要开始表演采茶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了,待表演结束老师要看谁最先学会采茶。

6、师问:刚才呀老师都表演了那些动作?请小朋友来学学。请一位小朋友学表演采茶。教师和一位小朋友边做动作边叙述:采茶时,有时快,有时慢。左边采采,右边采采,上边采采,下边采采。全体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表演。(教师边表演边叙述:左边采采,右边采采,上边采采,下边采采,快速度的菜,左边采采,右边采采,左边采采,右边采采,前边采采,后边采采。)那你们刚才采茶时,老师还有哪些动作,我请个小朋友学,你来说说,(还有擦汗的动作)真棒,我们一起来学学(左边擦擦,右边擦擦,左边擦擦,右边擦擦)汗水擦完,我好像看到见远处还有茶叶,于是就拨开茶树,发现了更多的茶叶了。我看见了很多的茶叶,于是我就用两只手采茶叶,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学学两只手采茶叶,(左边采采,左边采采,右边采采,右边采采,前边采采,前边采采)两只手采起来真快,不一会儿,就踩了很多很多的茶叶了,我感到又高兴有开心(做出高兴的动作)。现在你们学会了表演采茶吗(学会了)真棒,跟老师一起完整的表演一次。待表演结束,奖励表现好的幼儿。

7、可是后边的老师还想看看大家表演一次,有没有信心表演好,(有)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再来一次,准备,开始。待表演结束看情况选择是否再表演一次。

8、老师这里呀还准备了漂亮的围裙,因为我在电视里边看见采茶姑娘还围着漂亮的围裙,我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围裙。

9、我们现在呢要系好围裙然后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待幼儿系好围裙)请准备,完整的音乐表演一遍)这次呀我又发现了一些表演得很棒的幼儿,奖励他一朵小红花。

10、我现在问问你们采茶快乐吗?(快乐)可是采茶呀,还要求手眼一致,还要有高兴的表情。再来一次,这次呢,我要看还有谁表演的最棒。(和音乐一起再完整的表演一遍)待结束,自己表扬自己。

12、待幼儿表演结束,表扬全体幼儿并告诉她们老师还有奖品在教室等你们拿回去呢?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四

1.事先与幼儿讨论幼儿园的运动设备,并为它们命名。

2.来到幼儿园的操场,向幼儿说明游戏规则及摆放好指示牌。

3.选首儿歌或童谣,让幼儿在歌声中按照指示牌方向准备出发。如到“圆圆国”拿起呼啦圈在地上或身上转一下、用单脚跳到“百花国”闻闻花香、走到“石头国”抱抱石头看有多大、“滑梯国”里可溜滑梯、再到“洞洞国”穿过拱桥、“绳子国”是跳5次绳才算通过、“昆虫国”则要学一种昆虫的动作。回到目的地时,便成为“快乐国”里的精灵了。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五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 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六

1、学习用油画棒与水粉相结合的作画方法表现小蚂蚁。

2、体验“排水画”作画的乐趣。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

2、油画棒,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白纸,废旧报纸。

3、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出示一张小蚂蚁图片。

引导语:“一只小蚂蚁在草地上发现了好多的小豆豆,太好了!这么多食物搬回家够我们过冬了,可是小伙伴们都去哪里了呢?我们来帮助它。”

2、变魔术——感受油水分离的奇妙乐趣。

(二)教师出示范画,在画上刷上颜料。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三)幼儿讨论交流小蚂蚁搬豆的不同动态表现。(流汗,独自一人搬,俩人抬,众人抬等)。

(四)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画出不同的情景动态的小蚂蚁。

2、鼓励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3、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五)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结束语:我们回去把这个魔术教给其他小朋友玩好吗?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1、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2、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六)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结束语:我们回去把这个魔术教给其他小朋友玩好吗?

这是个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识小蚂蚁,在活动初以幼儿最喜欢的变魔术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这样能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在变小蚂蚁时我以魔术师的身份运用魔术棒和魔术水把在铅画纸的白蚂蚁变出来,幼儿都很期待变出来的蚂蚁所以在变蚂蚁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在轻松的环境中幼儿认识了蚂蚁的各个组成部分。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但在活动中没有画蚂蚁的环节,导致幼儿在画蚂蚁时不知道先后顺序。如果在活动中讲解一下画蚂蚁的方法可能会更好。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七

系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3和1合起来是4并初步推测1和3合起来也是4。本次活动应着重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引导幼儿思考归纳。同时,可以将营养搭配的理念和方法透到活动中去,鼓励幼儿掌握运用5的组成来解决早餐搭配的实际问题。

1.掌握5的4种分合方法,理解互补、互换的关系。

2.能主动运用5的组成搭配早餐,会书写数字5。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1.大食谱1张(大食谱中的食物金额应与当地条件相符,贴近幼儿实际生活)5的组成数字卡片和点子卡片各1套。

2.小食谱、练习纸、笔幼儿每人1套,盘子若干。

3.2-5的数字卡片若干,价格与大食谱一致的早餐食物卡片若干。

4.“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健康我快乐》

1.请幼儿观察大食谱,了解饭菜的名称、价格、营养等。

(1)引导幼儿了解饭菜的价格并对饭菜进行归类。如图

(2)请幼儿说出自己想吃的食物的名称和价格,提醒幼儿注意早餐的营养搭配、干湿搭配。

2.请幼儿设计早餐食谱,学习5的组成。

(1)教师可示范选早餐,列出5的组成式。

如:有5元钱,用1元钱选一份小米粥,用4元钱选一份包子。引导幼儿分别用5的组成的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表示教师选择的早餐,理解数字及各符号的意义。

如:

知道其中5个圆点和数字5表示5元钱,1个圆点和数字1表示买小米粥的1元钱,

个圆点和数字4表示买包子的4元钱。

(2)引导幼儿在小食谱练习纸上表示出自己选择的早餐,列出5的4种分合式

提醒幼儿:早餐的标准为5元,在小食谱上要表明选的是什么食物、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并用5的组成式进行表示。鼓励幼儿选一份既营养又实惠的早餐。

3.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早餐食谱,理解互补的关系。

(1)用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记录幼儿设计的早餐。

引导幼儿描述分合过程并理解其含义。

(2)引导幼儿看图分析并得出结论:5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一边的数越来越大(小),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大);每分一次,两个数合起来都是5。帮幼儿理解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引导幼儿讨论并发现:这样排列的好处是又快又对地分尽每个数的所有组成形式。

4.请幼儿观察5的分合式,理解互换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这样排列的好处是只要想出一种分法,就能很快找到另一种分法。例如:知道5可以分成1和4,就会想到5可以分成4和1。

5.玩“买早餐”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的组成。

(1)游戏方法:两名幼儿做餐厅服务员,其他幼儿做顾客。扮演顾客的幼儿端着盘子,手拿一张数字卡,买两种合起来价格正好是手中数目的早餐,并列出组成式,幼儿所选的早餐要注意搭配合理、科学、有营养。

服务员要热情待客、礼貌待人,顾客说对时,收好顾客的数字卡片,并将两样早餐实物卡片放到顾客的餐盘中。

在活动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游戏。

(2)游戏后组织幼儿交流,相互评价游戏时幼儿是否选得对,选得快,是否注意干湿搭配、营养合理等。

请幼儿阅读《我健康我快乐》第21页。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八

市场上有很多蔬菜、水果、粮食作物,令幼儿眼花缭乱。活动中首先组织幼儿走进农贸市场,观察和认识各种真实的果实。幼儿在兴奋的观察和讨论中会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探究的欲望。

1.认识秋季收获的各种果实名称及特征,并按粮食、蔬菜、水果、干果进行正确分类。

2.尝试购买几种果实,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果实拼接成有趣的造型。

3.品尝各种果实,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1.全体幼儿分为4组,每组准备1个环保购物袋,每个幼儿准备5~10元钱。

2.提前与当地农贸市场联系,确定参观地点,请农贸市场工作人员尽量将秋季自然成熟的各类果实集中摆放。

3.秋季本土蔬菜、水果多种,牙签、剪刀、塑料刀、擦手巾若干,蔬果造型范例3个,

舒缓的音乐,“幼儿学习材料”——《秋天多美好》。

1.参观农贸市场,认识各种秋天的果实。

(1)幼儿自主观察、了解秋天收获的各种果实。

(2)创设互动问答情境,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已知的各种秋天的果实。

提问:谁能给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水果?不认识的水果可以向谁请教?

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分类认识各类果实。粮食作物:玉米、大豆、高粱、地瓜、谷子、绿豆、红豆等;水果:苹果、梨、枣、柿子等;干果:栗子、花生等;蔬菜:南瓜、冬瓜、青椒、西红柿等。

(3)探究各类果实的特征,引导幼儿总结哪些果实有共同特点。例如:干果有坚硬的外壳和果肉,水果由皮、肉、核组成,蔬菜有根、茎、叶,粮食作物大都是一粒粒的。

(4)请果农向幼儿介绍苹果发芽——开花一-结果——膨大——成熟的生长过程,回园后可结合《秋天多美好》第23页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苹果的生长过程。

(5)引导幼儿现场购买几种果实,分类放到购物袋中。

2、举办“秋天果实”品尝会,分享秋天果实。

(1)组织幼儿将购买回来的水果洗净、去皮。教师帮助幼儿切块,与幼儿一起做水果沙拉或水果拼盘,共同分享、品尝。

(2)幼儿一起将购买回来的粮食、蔬菜送去厨房请厨房工作人员烹饪。

3、创设“秋天蔬果狂欢节”情境,运用各种蔬菜、水果创造性地组成各种有趣的造型。(1)结合《秋天多美好》第20-21页,引导幼儿欣赏果蔬造型,激发活动兴趣,明确创作主题。

提问:它们是用什么做的?怎样做的?你想创作什么样的作品?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果蔬进行组合果实造型。

提示幼儿水果、蔬菜颜色搭配要赏心悦目,组合的果实造型要有创意、与众不同,要想办法把它们插接牢固。

播放欢快的音乐,幼儿围绕果实造型自由舞蹈,庆祝狂欢,感受秋天的“丰收”,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结合《秋天多美好》第15页,在益智操作区引导幼儿进行果实分类游戏。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九

1、乐于和同伴或家人一起过节,充分感受节日的快乐。

2、知道"六一"儿童节是自己的节日,也是全世界小朋友共同的节日。

3、通过比较,知道还有许多小朋友生活艰苦,愿意献出爱心,帮助他么过一个快乐的"六一"。

1、活动前,教师与幼儿一起装饰活动室。

2、各地幼儿欢庆"六一"的录像。

1、观察环境,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班内环境和园内环境的变化。

(3)师幼共同小结:"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全世界小朋友都会欢天喜地的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在这一天都会收到很多的礼物,爸爸、妈妈还有可能带小朋友到好玩的地方去玩。今天,我们自己排练了一些好看的节目来庆祝节日,真是开心极了。

2、观看录像,分享节日的快乐。

(1)将收集到的各地小朋友欢庆"六一"的录像播放出来,请幼儿共同欣赏并感受节日的快乐。其中既有中国小朋友过节的录像,也有外国小朋友过节的录像,还有福利院或贫困山区小朋友过节的录像。

(3)引导幼儿小结:"六一"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我们虽然可以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是还有很多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大家都献出一点点爱,他们就可以和小朋友一样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啦!

3、师幼献爱心活动(1)大家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贫困山区的朋友,让那里的孩子也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幸福。

4、师幼共同表演节目,欢庆"六一"。

1、此活动已安排在"六一"儿童节前或当天开展。

2、活动后一定要请幼儿一起家将礼物送给某个福利院的或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然后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请家长根据孩子的意愿准备一件小礼物,并向孩子介绍福利院或贫困山区的孩子的生活。

2

1、围绕"六一"儿童节话题,谈论在节目里的活动。

2、在交谈和结伴交谈时,注意倾听并能围绕话题谈话。

3、感受"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和幸福。

1、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六一"活动。

2、布置活动教室,在班级中营造浓烈的欢度"六一"的气氛。

1、教师将幼儿带到组织活动的场景中,感受"六一"儿童节的喜庆氛围,引出谈话话题。

2、教师引导幼儿谈论"六一"儿童节收到的礼物。

3、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说说幼儿幼儿园的"六一"庆祝活动。

4、幼儿自由结伴谈话,说说家庭里的"六一"活动。

集体演唱"六一"儿童节的歌曲。

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活跃,如果准备的更充分肯定更好。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

1、通过认一认、比一比,引导幼儿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

1、重点: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2、难点: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1、几何图形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剪刀若干。

教师:“小朋友说一说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黑板上有这么多图形,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并数一下一共有几个?”

1、教师手指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只角;正方形每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每条边不一样长。)”

2、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

知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的长边比一比,短边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样长的?”

2、小结: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

1、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变成长方形。

2、给长方形涂颜色。看看图上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长方形涂上颜色。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一

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正处在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认识事物上缺乏对其本质的了解:但是这个时期到幼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动手动脑获取新知识与经验,乐意使用工具和技术进行探索活动。汶川大地震不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还牵动着我们所有孩子的心。近日来,孩子们常常谈论着自己从电视中看到的地震信息。在一次餐后活动中,我在建构区听到了几个男孩子的协商,他们在研究要盖一座防地震不倒的房子。看着孩子那认真的神情,我突然产生灵感,何不开展一次《不倒的房子》的科学建构活动。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二

1.学念儿歌,体会儿歌段落停顿与押韵的感觉。

2.知道一年中有12个月的含义,初步获得年和月的概念。

3.知道自己的年龄,并能用相似的数来表征。

4.设计生日蜡烛,培养幼儿创造性。

1—12月份的生日图卡;纸张、画笔等美工材料。

1.幼儿看图片,让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在观察时把画面上的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了,廖天琪小朋友连画面上的小朋友的各种形态都说出来,但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没有能说出他们的共同动作。

2.师用语言提示孩子观察一下画面上的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上什么?(五根指头排排站)

3.老师用轻快的语调念儿歌“我几岁”给幼儿听。

4.问问幼儿几岁,教幼儿学念儿歌,能根据各自的年龄做出手势。

5.大家一起念儿歌,请幼儿把手举高,看看大家是几岁(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不同的内容)。

6.问幼儿过生日时有没有许愿。邀请幼儿玩“生日许愿”的游戏。

a)请幼儿运用美工材料画一根代表自己生日的蜡烛,并试着在蜡烛上标出代表自己的符号。

b)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生日愿望,老师用简单的文字将幼儿的愿望记录在画有生日蜡烛的纸上。

孩子们在说自己的生日愿望时都显迫不及待,很想把自己的愿望说给大家听。杨志钊小朋友说自己想拥有很多小汽车,因为他很喜欢小汽车;吴柏林小朋友说他的生日愿望是想“非典”不要再来了等。

7.请幼儿轮流将自己的“生日蜡烛”

贴在生日图卡上,班上就有了一面“生日许愿墙”了。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三

1.通过欣赏诗歌,幼儿能体会“化”一词的意思,并学习句式“…成了…”,并了解通过哈哈镜看到的物体会化。

2.探索凹透镜、凸透镜,通过操作能知道物体透过凹透镜、凸透镜形的初步特点,进一步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1.多媒体课件;

2.凹透镜、凸透镜若干,各类实物,图片等;

3.大哈哈镜两面;

4.音乐磁带《大巨人和小矮人》;

5.眼镜、望远镜等。

1.欣赏诗歌,引入哈哈镜的概念

教师播放多媒体,分段念诗歌,幼儿欣赏。

师:第一段:小池塘象什么?(镜子)谁去照镜子?他们美吗?

第二段:谁也来照镜子?(风)小草、小花、小树照着照着发生了什么化?

(用“…成了…”的句式说)

小池塘成了什么?(哈哈镜)

小结:原来,哈哈镜里看到的东西会发生化。

2.幼儿探索凹透镜、凸透镜

(1)教师出示凹透镜、凸透镜。

师:今天,哈哈镜的朋友也来了它们说:它们告诉老师说,只要你拿起我对着里面看一看,里面的东西就会发生化,你们想不想试试(教师边讲述边示范)。

(2)幼儿分散操作探索,教师指导。

(3)集中探索。

师:你用这面镜子看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秘密?(用“…成了…”的句式说)

3.经验延伸。

师:你们知道这些镜子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什么用吗?

出示眼镜、望远镜等。

4.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照哈哈镜,听音乐做律动。

师:我们也一起来照哈哈镜,一起来,个大大的大巨人,小小的小矮人。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四

一、提问引出主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桃花吗?

2.出示桃花瓣问:桃花瓣是什么样子的?

3.我们一起来创编一个《桃花瓣》的故事,好吗?

二、师幼共同构建故事内容。

1.师:桃花瓣的故事怎么编呢?故事里除了桃花瓣,还要有些什么呢?(时间、地点、人或动物,事情等)。

2.师边出示背景图边说:今天,老师为桃花瓣的故事准备了几幅漂亮的背景图,大家来看看,是哪些地方。幼儿边看图边说一遍。

3.这个故事的地点明确了。桃花瓣与小动物所发生的事,请大家来想想,创编出来好吗?

4.桃花瓣可以用来做什么?给谁用最合适?幼儿自由想象,并提醒幼儿根据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创编故事里的事。

5.师:边出示桃花瓣、动物图片边说:老师这儿有许多图片,等会儿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你喜欢的动物及桃花瓣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中,看看谁贴的最合适。

6.师:这幅图中的桃花瓣、小动物是谁贴的?为什么?以此类推,让幼儿明白事情与时间、地点分不开的道理。

三、完整的创编故事。

1.师:现在我们一边看图,一边想,心里说一遍,看谁最认真。

2.师:我知道大家编的故事很好听,下面,我来讲故事的第一幅图,你们听听,我用了什么好听的词或句子。

3.师:有谁和我讲得不同?

4.第二幅谁来讲?谁跟他讲得不一样吗?以此类推,鼓励幼儿说得跟别人不同,每幅图中所用的词、句都要不一样。

6.师幼共同讲故事一遍。

7.根据幼儿自己的想法,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

四、小结。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五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

2、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小朋友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各种溺水事故图片等。

2、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天气热就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有好几个小朋友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1、小朋友们,我们怎样才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2、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3、教育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4、我们还小,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人不慎掉进河里、池塘、水井里等,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5、前段时间,我们瑞金的一个乡镇小学的学生,结伴到河里去钓鱼玩,有两名学生不慎掉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六

1、 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感受故事带来的感动和艾米丽心灵的美。

2、 学习埃米丽愿分享、够勇敢、有爱心的品质活动准备ppt、贴图活动过程

一、 引题

1、 你想有很特别的本领吗?什么本领?(提示:要特别,如像鱼一样游)

2、 (出示封面)有个女孩,人们叫她玩具女孩,猜猜为什么?我们一起来听听。

你有没有通过分享得到过快乐?你分享了什么事情。

你感动吗?哪里让你很感动?

四、 活动延伸你能用埃米丽的方法得到快乐吗?你打算怎么做?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回去后,我们把说得变成做的,和埃米丽一样,去获得更多的快乐。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七

1、能细致地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副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的第29页。

一、:

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

(1)图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嘛?你从哪看出来的?

(2)图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4)图4 设置悬念

a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画,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c教师看图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三、: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怎样对父亲表达自己的爱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八

1、能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1、拌好的馅、干米粉。

2、小盘子、大盘子。

3、幼儿自制花灯一盏。

4、猜灯谜谜面,悬挂操场。

5、发出邀请,家长参与。

1、介绍元宵节。

引导幼儿讲述:我所知道的元宵节。

教师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做元宵。

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先用小勺挖一匙馅心放在手心里搓圆,将搓圆的馅心放入干米粉,在盘中往返滚动,直到馅心四面粘满米粉。最后,把它放在手心搓圆即成。

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把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在等待煮元宵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幼儿提着花灯,同伴相互欣赏,讲述自己所拿的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在敲锣打鼓的热闹气氛中,幼儿在园内提灯游行,自由交往。

4、家长带领幼儿猜灯谜。

5、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弟弟妹妹一起品尝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6、领奖品。

幼儿园集合教案篇十九

1、知道物体的“沉”和“浮”,并探索一些改变其原来状态的方法。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

1、盛水的盆n个。

2、纸、笔。

3、鸡蛋n个,凉盐开水、凉开水各一盆。

4、收集多种不同质地的物体n套。

1、幼儿探索:将各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沉浮状态 ,并请幼儿记录在纸上。

2、幼儿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能否改变?如何改变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教师演示:将鸡蛋放入凉开水杯中,让幼儿看到“沉”的状态;再放入凉盐开水杯中,让幼儿看到鸡蛋“浮”的状态。

4、引导每组幼儿各取一杯凉盐开水和一杯凉开水,引导幼儿找出鸡蛋浮出来的原因。引导幼儿尝尝杯中的水,了解在水里放盐(或海水)可以使东西浮起来。观看课件:《盐与沉浮》《死海》。

5、教师小结:物体的沉浮状态与液体的状态有关。

6、引发继续发现: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改变物体在水里的沉浮状态。

7、幼儿探索:改变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物品的沉浮状态是否会改变?

8、为什么有的物品会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却沉到水底?

9、教师小结:物体的沉浮状态与物体的重量、形状、液体的重量有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249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