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课堂实践的重要方式。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案是指用于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书面计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我们通过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首先,教案应概括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要教什么、怎样教和完成的标准是什么。其次,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此外,教案还应结合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有序、系统。最后,教案应包含评价策略,用于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教案中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通过研究这些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一
1.能正确点数数量为6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认读数字6。
2.复习6以内的数,能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3.能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
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5。
物质准备:ppt、展板3个、喜羊羊等图片3张、青草和数卡(人手一份)、礼物若干、4组分组操作材料。
(一)以“幼儿园园庆,羊羊来祝贺”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幼儿园要过60岁生日了,羊村的羊羊们都来祝贺啦!”
(二)以“招待前来祝贺的羊羊吃草”,复习5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引导幼儿找出点点数量与羊羊身上数字一样多的青草,送给相应的羊羊。
2.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青草是否送对,巩固正确点数5以内的数。
(三)出示羊羊们送的园庆礼物,学习6。
1.依次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送的5个红气球和5个黄气球,引导幼儿依次点数红黄气球数量。
师:“羊羊们送了我们许多的气球。瞧,喜羊羊送给我们红气球,红气球有几个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伸出右手食指来进行点数)。
“1,2,3,4,5,红气球一共有5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呀?”(幼儿找出卡片数字5,ppt上相应出现数字5)。
2.结合“没有数到的黄气球”,引导幼儿再次点数黄气球数量。
师:“哎呀,美羊羊说,我还有一个黄气球你们没有数到呢!”“现在黄气球有几个呢?我们再来数数。”“1,2,3,4,5,6,一共有6个,原来5个气球添加上一个是6个气球。6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呀?”(请幼儿找出卡片数字6,ppt上相应出现数字6)。
3.引导幼儿说说:数字6像什么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哨子图片)。
(四)游戏《取礼物》,巩固对6的认识。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寻找羊羊们送的其他数量是6的园庆礼物。
“羊羊们除了送气球,还送了很多礼物。不过只有数量是6的礼物是送给我们中三班的,其他礼物是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们不要找错了。”
2.请个别幼儿上台说说: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呢?
3.教师小结:原来6朵花、6棵树、6个苹果等等数量是6的物品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五)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参加羊村party邀请卡,巩固认识6以内的数。
1.介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活动。
任务一:制作手套。
根据手套上的数字,夹上和数字数量一样多的图片。
任务二:整理羊村货架。
将不同数量的实物放到相应的数字货架上。
任务三:排列羊村火车。
按照卡片上的实物数量或数字连接相应的数字或实物卡片,排列在自制火车上。
任务四:装饰羊村心愿树。
根据新年树上的数字或者实物来粘贴相应数量的装饰图片或者数字。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验证闯关操作结果,进行纠错。
3.完成任务,获得邀请卡,师生共同参加羊村party。
在数学区中投放认识6以内的数的学习材料,巩固认识6以内的数。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二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7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教具:每名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7的棋子,记录纸,数字粘贴,
二幼儿动手操作:分棋子,边分边记录。
四幼和相互检查并改正记录纸上的错误,改过后自已奖力自已数字粘贴,贴于胸前。
游戏:找朋友。
玩法:跟椐胸前的数字粘贴进游戏,要求两个好朋友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7,谁就赢了。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三
1、能手口一致较熟练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能按实物范例,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3、在教师引导下,幼儿愿意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幼儿用右手食指从左到右1个1个地点数物体,即点1个数1个,知道最后点数的数就是这组物体的总数,并要求说出总数。
1、准备毛绒玩具和皮球、、积木等玩具,每种玩具数量分别为1、2、3、4;1~4数字卡片一套;4以内的实物卡片若干以及圆点卡片。
2、重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难点是知道最后一个数是总数。
3、组织形式。
(1)可在复习点数3以内的'基础上,学习4的点数。教师分别出示4以内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并知道最后一个数是总数。
(2)玩“送小动物玩具”游戏,培养幼儿按实物范例取出相应物体数量的能力,如出示2只小熊玩具,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取出与小熊数量一样多的玩具送给小熊,并说:“我送给2只小熊2个玩具。”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看图点数。让幼儿取出1~4的圆点卡片,引导幼儿目测圆点个数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圆点的数量。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四
1.幼儿能说出6—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幼儿能熟悉地找出6—9各数的相邻数。
3.知道朋友间要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1.已有经验: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2.1—10的数字胸卡三套,1—10的数字卡和实物卡若干套。
一、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搬了新家,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现房子图片,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1、“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2、用向小朋友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数字们见小朋友来了都非常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3、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说出数字间的关系。(多1或少1)。
三、游戏:找朋友。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邻居,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左边的比它少1,右边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3、小结游戏情况。
四、玩实物卡。
幼儿两两一组将实物卡按1—10的顺序排好,然后说一说,找一找各数的相邻数。
五、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延伸:
教师把胸卡、数字卡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小朋友可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
通过第一个活动2—5相邻数的学习,孩子对2、3、4、5这几个数的相邻数很熟悉,而且能很快说出他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并且说出前面的朋友和后面的朋友与中间数少1和多1的数量关系,第一个活动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在第二个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将操作的要求清楚的告诉孩子,让孩子能回忆上次的操作方法,迁移已经学会的操作经验进行再次操作。今天孩子的操作速度快了,大部分幼儿都能快速正确的找到某数的相邻数。这个活动我没有增加难度,没考虑个别差异,对好的孩子来说就缺少一点挑战性,因此我可以再准备多点操作材料,提供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认为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也很重要的学科,在每个活动中教师都应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然后引导幼儿迁移经验来进行学习,这样对幼儿的学习应该会有更大的帮助。
5、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学6》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五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记录单,笔,种子、扑克。
【活动过程】。
1、游戏:分种子,引出题目。
(1)一共有5颗种子,要分成2份,应该怎么办,一共有几种分法?请你去试一试。
(2)幼儿从盘子里取5粒种子进行尝试,并把分好的结果记录下来。
(1)交流操作结果,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教师记录。
(2)小结5一共有几种分法?
3、用数字记录5的分合。
尝试用数字来记录操作结果,记录完成后念念分合式。
4、游戏:“扑克数字碰碰碰”。
复习5的组成。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形象可爱的教具,如:可爱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大象等,还有漂亮的小房子的图。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4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5”的4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但大多数幼儿都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合操作。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幼儿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合,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合,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孩子们对活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体验分合活动的乐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学中我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分与合,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六
(二)小动物找家。
1摆若干个弓形门当作动物的家,每个家门口挂一种动物头饰,幼儿分别戴这几种头饰.。
2看一看第几号房子是谁的`家?
(三)找座位。
1玩火车: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第几号车箱找座位。
2小剧院: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
坐相应的排与号.老师查票,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四)住楼房。
1老师与幼儿每人带一张照片。
2画一座楼房,共四层,每层十个窗户可以开关,将楼房画贴在墙上。
3幼儿自选一个窗口,将照片插在窗户里。
4看一看某某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5看一看第几层,第几号住的是谁?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七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班刚刚开展了探索活动《剪剪乐》,幼儿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比较,终于学会了螺旋形的剪法,那种由衷的笑容是那么地憾人心肺。本次数学活动《学习间隔排列》,我继续尝试给孩子主动学习提供机会,让孩子努力去发现,去探索,意在提升幼儿自主学习新知的能力。
1、排排、比比,学习间隔排列的方法。
2、体验规律美。
雪花片积木,各色木珠,彩色玻璃珠,瓢虫和绿叶若干,彩色皱纹纸。
各种有规律排列的实物图片若干。胶水,细绳。
1、幼儿搭积木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会搭雪花片吗?如果老师请你选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来搭,你会选哪两种颜色?
幼儿回答。
师:用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搭一根小棒,你会吗?搭给我看看。
幼儿搭积木。
(以搭积木的方式导入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虽朴实无华,但孩子都能做到,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所有的孩子都动起了手,孩子已嗅到了成功的气味。且雪花片的拼搭方便又快速,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2、展示幼儿作品,感受有规律排列的美。
师:谁来将你的小棒给大家看看?
(1)展示1名幼儿的作品,我们来看看他选了哪两种颜色,是怎么排的?
师带幼儿念一念“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一个红的……”(无规律的)。
(2)再展示1名幼儿的作品,并带幼儿念一念。(也是无规律的)。
幼:哇……(在展示有规律排列的作品时,还没带孩子念呢,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叫声,那样的排列有一种莫名的震撼力,接下来的学排显得自然而必要。)。
师:这位小朋友的小棒和上两位的小棒有什么不一样?
(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将幼儿置于问题情境中,有了疑虑孩子才会去探讨、去创造)。
幼儿学习用间隔的方法再搭一次雪花片。
(将孩子的作品进行分析,来作为学习的对象,比老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孩子教孩子似乎更有说服力。展示孩子的作品时让幼儿有一个视觉上的感受,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效仿也能让幼儿展开想的翅膀。)。
3、学习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师:让大家看看你排的怎么样?
(1)展示幼儿成果,师幼共同检查排列情况。(展示中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已经模仿成功了,还有一小部分幼儿在整个排列中有些错误,发生错误时其他孩子还帮着进行了纠正。还有少数几个幼儿还没有弄明白到底怎么是有规律的排。整个展示过程老师没有任何传授说教的意味,都是孩子自己发现的,老师给孩子的是耐心的等候、鼓励的微笑以及大大的拥抱。在掌声、纠正、拥抱中,孩子们在不断的提升着对“规律”一词的感受,学习、检验的能力有所提高。)。
(2)师:小朋友的这种好办法还有一个名字呢!小朋友想知道吗?(一系列的活动过后,孩子的好奇心上来了,比一开始就告诉幼儿来得更有吸引力。)这叫间隔排列,是一个隔一个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师边说边用手指雪花片小棒)这样排下去可以排得很长很长呢!我们来试试把两种一样颜色的雪花片小棒连起来。
(3)幼儿寻找一样颜色的雪花片棒并连接。哇……。
(4)我们来检查检查是不是一个隔一个有规律地排的?(当连成很长的'雪花棒时,孩子兴奋又觉神奇,笑容灿烂摄人。在检查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有规律地间隔排列”的概念的理解。)。
4、欣赏“有规律地间隔排列”的现实装饰美。
师:我们现在有很多地方都用这种有规律的间隔排列进行装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视频转换仪的形式出示)。
图1:百润发里的彩色小旗图(有红白两种颜色一隔一排列而成)。
图2:人民商场里垂吊的花球(两种颜色一个隔一个排列而成)。
图3、自己幼儿园走廊内的珠帘图(由瓢虫和绿叶一隔一排列而成)。
(每欣赏一张图都请几名幼儿讲述其中的排列方法,当孩子发现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样有用时都欣喜万分,从雪花片单调的形象转为实物的丰富多彩,加深了对规律排列的美的享受。)。
5、幼儿打扮教室,深化对规律排列的印象。
幼儿分组意愿活动可以选择:窜彩色小木珠、窜彩色玻璃珠、做彩色纸链。教师巡回指导(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有了选择的余地,且各种材料的串联又简单而有效,有了之前的认识,孩子信心十足,动手欲强烈)。
课后延伸:打扮活动室,欣赏孩子的成果。
什么是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如果老师要用一两句话让孩子来理解,相信小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何况是5、6岁的孩子?如果老师直接出示效果图,少了之前的实际操作与摸索,单纯的模仿,相信孩子们不会有很深的印象。我设计的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一刻也没有闲着。孩子们在排排、比比,再排排、比比的探索过程中感受着“规律”一词的含义。一次次地操作与对比,孩子们摸索出了真知,这是一个有着心里转换的过程。人家都说“实践出真知”。对现实中的装饰图片的欣赏,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排列方法的美好,从而产生打扮活动室的想法,顺其自然。老师准备的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感到材料的多样性。整个活动朴实无华,操作性强,层层深入,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趣味。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教师创设的不同情境,让孩子在自由的天地里,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同时也学会学习。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八
根据《纲要》精神,0~9数与量的对应是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操作方法能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并逐渐形成数学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纺锤棒与纺锤棒箱,首先直观地吸引幼儿,再让幼儿根据纺锤棒箱内的数字,按照从0--9的顺序依次取放相应数量的纺锤棒,让幼儿练习数量与数词的对应。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互动,幼儿能直观感受到数量、数名和数字对应的实际意义,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准备。
1、理解0-9的实际意义,能按数取物和按物说数。
2、理解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锻炼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引导幼儿理解0~9的数量的实际意义。
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独立地按数取物和按物说数。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
2、物质准备:纺锤棒与纺锤棒箱:纺锤棒共45根,纺锤棒箱2个,9根皮筋,砂数字板、汉字三段卡。幼儿每人一个托盘,托盘里分别放有0-9的小数字卡片,9根小棒。
一、稳定幼儿情绪:
1、播放音乐《雨的印记》走线。
2、组织幼儿玩《拍手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
二、教师展示工作:
1、介绍工作名及材料:
2、教师展示工作:
(1)学习1~9数字、数量与数词的对应:
a、根据纺锤棒箱内的数字,师幼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1、2、3、4的纺锤棒,放入对应的箱内。
b、请个别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5、6、7、8、9的纺锤棒,放入对应的箱内。
c、教师导入"0"的概念:
"0"就是表示"没有了"的意思。
d、根据纺锤棒箱内的纺锤棒数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2)整理工作材料,并送回原处。
三、组织幼儿游戏:《小棒找朋友》。
1、介绍游戏规则:。
a: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砂数字板上的数字,取相应数量的小棒。
b:教师说数字,幼儿根据数字取对应的小数字卡片及相应数量的小棒。
c:幼儿根据小棒的数量匹配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
每位幼儿到教具柜取托盘,并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游戏,教师及时纠正、指导个别幼儿。
3、小结:
小朋友帮助小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也认识了0-9,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地方都有数字,现在我们一起到活动室外去找找哪些地方都用到数字。
1、数学区活动:引导幼儿用吸管、木棒、牙签或筷子代替纺锤棒,用橡皮筋将其按一定数量捆好,结合数字卡片做对应练习。也可准备一些实物卡片,引导幼儿玩数字接龙游戏。
2、日常活动:引导幼儿点数图书、玩具的数量。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九
1、学习4的加减法,继续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敢于克服胆怯的心理,大胆回答问题。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1、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
1、集体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出要与幼儿玩游戏,随后讲一讲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它后面的一个数字。教师,全体幼儿尝试回答,当全体幼儿玩的比较熟练后,可以与小组的幼儿玩。
教师说出游戏的另一个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幼儿说出它前面的一个数字。了解食品包装标志的简单常识,初步学会识别某些食品包装标志。教师,全体幼儿尝试回答。
(2)学习4的加减法。
教师依次出示三幅图,请幼儿说出其中的含义,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接着,教师请幼儿为图列出算式,个别幼儿列,集体进行认读两遍。
2、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减算式。
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幼儿用"又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正确区分加法题和减法题,最后,为三幅图列出算式。
(2)看图形找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特征,分别在表格的相应上打。
3、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读一读算式,并带领全班幼儿一起读一遍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用词是否正确。对用词准确、计算正确的幼儿给予全班表扬。
幼儿园数学活动-学习4的减法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知道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并用语言进行讲述。
3、养成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
背景图,小鸟4只,小鸭4只,松鼠4只,粉笔,作业本,铅笔。
一、拍手游戏,复习4的组成及加法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来玩拍手游戏:嗨,嗨,小朋友,我问你1和3合起来是几?嗨,嗨曾老师,告诉你1和3合起来是4,嗨,嗨,小朋友1+3等于几?嗨,嗨,小朋友4可以分成1和几?嗨,嗨,曾老师,告诉你,4可以分成1和3。依次复习4的组成及加法。
二、学习4的减法。
2、请师幼一起用完整的话讲出这道减法算式的含义。
3、请个别幼儿读算式,再集体读一遍。
5、请师幼一起用完整的话讲出这道减法算式的含义。
6、请个别幼儿读算式,再集体读一遍。
8、请师幼一起用完整的话讲出这道减法算式的含义。
9、请个别幼儿读算式,再集体读一遍。
三、幼儿作业。
教师口报减法应用题,幼儿把算式写到本子里,要求幼儿认真倾听。
1、小明手里有4颗糖,分了一颗给妈妈,小明手里还有几颗糖?教师巡回指导。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请把算式写到本子上。
2、树上有4个桃子,小猴摘了2个,树上还有几个桃子?
3、操场上有4个小朋友在跳绳,有3个小朋友去钓鱼了,操场上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四、结束活动。
请幼儿收拾学具盒,小组长把本子收起来。
教师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在本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十
1、引导幼儿通过5添上1是6的规律,学习6的形成。
2、运用数的形成规律,引导幼儿理解6的数量。
1、塑料夹子每个幼儿6个。
2、松鼠图片6张、圆圈6个。
3、数字卡片1~6,每个幼儿1套。
(一)小游戏:“摇铃夹夹子”。
教师摇铃,请幼儿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请幼儿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说出总数,并举出相应的形成。
(二)学习6的形成。
1.教师出示5张松鼠图片,引导幼儿想想如何使松鼠图片变成6张。
2.引导幼儿理解5张松鼠图片添上1张松鼠图片是6张松鼠图片,5添上1是6。
(三)小松鼠画圆圈。
1.教师出示圆圈,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如何使圆圈和松鼠一样多。
2.引导幼儿先数松鼠是几个,再数出和松鼠一样多的圆圈。
3.松鼠和圆圈对应排列,请幼儿数出圆圈的总数。
4.引导幼儿理解6个圆圈可以表示6只松鼠。
(四)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应操作活动。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十一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记录单,笔,种子、扑克。
1、游戏:分种子,引出题目。
(1)一共有5颗种子,要分成2份,应该怎么办,一共有几种分法?请你去试一试。
(2)幼儿从盘子里取5粒种子进行尝试,并把分好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习5的分合。
(1)交流操作结果,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教师记录。
(2)小结5一共有几种分法?
3、用数字记录5的分合。
尝试用数字来记录操作结果,记录完成后念念分合式。
4、游戏:“扑克数字碰碰碰”。
复习5的组成。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形象可爱的教具,如:可爱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大象等,还有漂亮的小房子的图。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4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5”的4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但大多数幼儿都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合操作。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幼儿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合,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合,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孩子们对活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体验分合活动的乐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学中我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分与合,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十二
1、能按5以内指定数目取出相等的'物体。
2、幼儿能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出等量物体。
3、能初步与同伴协商,分享材料。
1、将活动室布置成超市。笑脸信封1-5,1-5的实物卡一套。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内有点子卡。
3、按数取物的笑脸信封,实物卡。
一、活动导入。
1、幼儿每人拎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有点子卡。
教师:“小朋友们,一会儿我们要到大班哥哥姐姐的娃娃家去做客,我们先去超市买点礼物好不好?每人可以买三种礼物,每种礼物买几个呢?看看你们篮子里的点子卡是几,就买几个。”
2、幼儿到超市购物。按照点子卡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3、教师:“哥哥姐姐打来电话,说让你们给他们的笑脸信封带一点小卡片。我们先看看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有几个。然后再给它找卡片朋友。只有和信封上娃娃脸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才能放进信封里面。”
请一位小朋友示范操作按信封上面的娃娃脸数量放小卡片。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等量物体。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操作的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是几个,自己找了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的物体有几个。
2、师生共同带着购买的物品和笑脸信封到大班娃娃家去做客。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十三
1、引导幼儿通过5添上1是6的规律,学习6的形成。
2、运用数的形成规律,引导幼儿理解6的数量。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塑料夹子每个幼儿6个。
2、松鼠图片6张、圆圈6个。
3、数字卡片1~6,每个幼儿1套。
(一)小游戏:“摇铃夹夹子”。
教师摇铃,请幼儿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请幼儿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说出总数,并举出相应的形成。
(二)学习6的形成。
1.教师出示5张松鼠图片,。引导幼儿想想如何使松鼠图片变成6张。
2.引导幼儿理解5张松鼠图片添上1张松鼠图片是6张松鼠图片,5添上1是6。
(三)小松鼠画圆圈。
1.教师出示圆圈,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如何使圆圈和松鼠一样多。
2.引导幼儿先数松鼠是几个,再数出和松鼠一样多的圆圈。
3.松鼠和圆圈对应排列,请幼儿数出圆圈的总数。
4.引导幼儿理解6个圆圈可以表示6只松鼠。
(四)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应操作活动。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十四
2、能够发现并完成串珠子的多种排序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幼儿乐于参加活动,喜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ppt课件、操作材料、各种“糖葫芦”小卡片。
小猪串手链的排序:红-绿-红-绿-红……。
小猴串手链的排序:大-小-大-小-大……。
小象串手链的排序:圆-方-圆-方-圆……。
3、进门闯关,创设情景。
小动物们来到小兔子家要答对问题才能进门,请幼儿解答问题,完成排序,才可以进入小兔子家为庆祝生日哦。
4、操作游戏。
教师给每个幼儿分操作材料,请幼儿动手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把图片粘到小棒上面,做成好看的“糖葫芦”,亲手为小兔子送上生日礼物,完成后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说一说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序。
教师总结幼儿表现,点评幼儿动手完成的“生日礼物”,最后以《生日快乐》歌曲结束活动。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十五
1、在有趣的游戏中感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运用组成式来学习6的第三组加减,并理解分合式与算式的关系。
1、课件:数学卡2—76。
2、小粘贴若干,6的第一、二组加减算式。
一、导入。
出示口袋(内装6的第一、二组加减算式),引起兴趣,组织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就放响炮,当听到错误的算式和得数时,就放“哑炮”,并发出“嘶”的声音。
教师:刚才我们的鞭炮放得又响又脆。
请你们观看这几个算式中有哪几个数字呢?
二、展开。
1、引导幼儿进一步分析分合式与算式的关系。
(1)一个分合式能够变出几个加减算式?几个加法算式?几个减法算式?
(2)在加法算式中有一个什么规律?在减法算式中有一个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分合式能够变出4个加减算式,2个加法算式,2个减法算式,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在减法算式中,等号两别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依然正确。
2、引导幼儿正确认读6的第一、二组加减算式。
3、出示6的第三组分合式,引导幼儿分析分合式的构成。
教师:请小朋友根据这个分合式写出加减算式。
4、课件展示6的第三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集体读出算式。
引发思考:为什么这个分合式只能变出两个算式呢?
小结:当分合式里的两个部分数相同时,只能变出一个加减算式,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谁从口袋中抽取一个算式,正确读出算式和得数,正确后全体幼儿放鞭炮。
三、结束。
小结: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很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寻找规律,学习算式,人人都是“智慧之星”,为自己鼓掌祝贺,自然结束!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十六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一、感知对称。
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
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2、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
3、师:人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
4、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5、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三、观察和比较。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圆形的花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中心有一圆点,周围有许多大小、颜色相同的图案。)。
2、师:它和轴对称的图案一样吗?(不一样。)。
3、教师小结:这种也是对称的图案,它以圆点为中心点,周围的图案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相同,叫点对称。
四、做对称。
1、每个幼儿一套不同形状的纸,一把小剪刀,请幼儿自己动手做对称的图形,看看谁做的对称最多。(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折、剪等不同的方法。)。
2、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分享经验。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十七
1、能将事物按某一属性归类,初步感知交集的形成。
2、在寻找“幸运儿”的过程中,体会共同探索的乐趣。
蓝、绿圈各一个;摸箱2个;特征卡片若干;印章、塑封纸蓝绿圈、五角星贴纸。
一、第一次游戏(按某一属性归类)。
1、你们抽过奖吗?你在哪里抽过奖?
今天我们就来抽奖,中奖的人就是幸运儿。
2、游戏规则:抽奖箱里有一些提示卡片,如果你符合卡片上的提示,你就中奖了,请站在圆圈里。
提问:卡片上的提示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中奖了?
二、第二次游戏(感知交集的形成)。
1、游戏规则:抽出2张提示卡片,同时符合两个提示的人就是幸运儿。
提问:
卡片上画了什么?
第一个提示是什么?第二个提示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才是幸运儿?
2、小结:要同时符合两个提示,这次既穿着xx又穿着xx的人是幸运儿。
3、用图示表示交集。提问:幸运儿既要站蓝圈又要站绿圈可以怎么站?
4、小结:她站在两个圆重叠的地方,这样她既在蓝圈里又在绿圈里,代表既穿了xxx又穿了xxx,他就是幸运儿。
三、第三次游戏(进一步理解交集)。
要求:觉得自己中奖的人可以直接站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这次他是幸运儿?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篇十八
1、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发展幼儿操作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1、教具:小熊、蛋糕、各种几何图形、四等分图片。
2、学具:没组放有小蛋糕、几何图形若干。
小熊分蛋糕,引起幼儿学习四等分的兴趣。
师:小熊要把蛋糕分乘一样大的四部分,该怎样分呢?
(一)实物等分。
请幼儿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教师小结使幼儿明白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叫四等分。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二)图形等分。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几何图形。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四等分呢?”引导幼儿把几何图形四等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分法。
3、教师总结几何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对四等分的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三)比较大小。
师:等分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谁大谁小?
启发幼儿观察比较等分前后图形大小的变化。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判断游戏。
教师出示等分、不等分的图形卡片,请幼儿观察是不是四等分,为什么?
在判断游戏中巩固幼儿对四等分的认识。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等分后的图形再四等分呢?
本次活动在等分游戏中结束。
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3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