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回忆总能让人心生感慨,也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写总结时,要注重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总结是对过去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一
农历秋分,神州大地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民俗古风、现实意义和未来愿景在这个丰收的节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粮食、土地、农业历来是生民之本、国家之基。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古风民俗中一个悠久的主题。遥想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在辛苦劳作之后迎来好的收成,心中升腾的喜悦可想而知。
因此古人在喜迎丰收时,常举杯庆祝,感恩祖先。如诗经中《周颂·丰年》一诗中写道: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即粮多仓满,酿出美酒,敬献祖先。
丰收之后古人也乘着酒兴,载歌载舞。如南宋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又欣赏“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可能那时庆祝丰收与“春社”的风俗连在一起。
当古老的土地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的规模、形式和深刻意义则超越千古、意义深远。
这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在与社会各行从业人员相比,今天的农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个充分选择的职业。中国今天所推进的改革实践就是发轫于农民的敢试先行,以及改革进程中广大农民的能人辈出。随着改革的深入,将有更多的农民在改革中继续贡献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在广袤的土地上用勤劳和汗水收获先辈不曾想到的那份属于农民的骄傲!
这是中国农村的丰收节!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山清水秀的农村景色令人神往,心底的乡愁是离开故乡后几代城里人割舍不断的情怀,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举国上下的努力方向,而当今无数的第一书记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也许若干年后,象当年热衷“农转非”一样现在的城里人争着到农村落户兴业。
这是中国农业的丰收节!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说,中国农业正在跨越现代化的门槛,逐步减轻甚或终将彻底摆脱自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农业现代化构成中国现代化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现代农业社会中,叶肥苗壮可能无需过多依赖自然恩赐的规范操作,五谷丰登则是不必流淌很多汗水的智慧成果。
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沿续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符号,致敬农民、振兴乡村的里程碑,载入中华文明史册的华章,其份量确实很重很重!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二
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办好丰收节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属于亿万农民的节日,也是全国人民一同欢庆丰收,享受丰收果实的节日。放眼当下,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祖国大地到处是丰收景象。数据统计,今年我国夏粮实现了十七连丰,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仅全国范围内小麦、稻谷的库存量,就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在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的秋分时节,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有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强化“爱农支农”鲜明导向。千百年来,农事最辛劳,农民最辛苦。中国农民的奋斗,顶天立地;中国农民的创造,惊天动地,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节气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特别是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要通过节日形式为农民点赞、呐喊、加油,更是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三农”工作,既让农民在经济层面享丰收、得实惠,也让农民在社会上被肯定、受尊重。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聚合“乡村振兴”强大力量。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概而言之,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方面,可以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汇聚起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凝聚“厉行节约”思想共识。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正是开展丰收节活动的一个题中之义。“粮食丰收”是多年来持续稳定的农业面貌,但亮眼的成绩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了,已经彻底解决了,决不能因此滋生自满情绪、产生麻痹心理。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巨大冲击,也给国际秩序带来一系列深远影响。如果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那么全球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更加启示我们确保粮食安全又有特殊的紧迫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持久和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不仅是一种必须,更应该是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精神,因为这是确保我们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保证。
农民渴盼丰收,市民需要丰收,国家更离不开丰收。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我们坚信,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必将提振亿万人的精气神,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三
20__年9月22日是第_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希望全国广大农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办好丰收节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属于亿万农民的节日,也是全国人民一同欢庆丰收,享受丰收果实的节日。放眼当下,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祖国大地到处是丰收景象。数据统计,今年我国夏粮实现了十七连丰,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仅全国范围内小麦、稻谷的库存量,就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在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的秋分时节,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有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强化“爱农支农”鲜明导向。千百年来,农事最辛劳,农民最辛苦。中国农民的奋斗,顶天立地;中国农民的创造,惊天动地,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从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节气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特别是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要通过节日形式为农民点赞、呐喊、加油,更是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三农”工作,既让农民在经济层面享丰收、得实惠,也让农民在社会上被肯定、受尊重。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聚合“乡村振兴”强大力量。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概而言之,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方面,可以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汇聚起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凝聚“厉行节约”思想共识。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正是开展丰收节活动的一个题中之义。“粮食丰收”是多年来持续稳定的农业面貌,但亮眼的成绩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了,已经彻底解决了,决不能因此滋生自满情绪、产生麻痹心理。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巨大冲击,也给国际秩序带来一系列深远影响。如果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那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更加启示我们确保粮食安全又有特殊的紧迫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持久和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不仅是一种必须,更应该是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精神,因为这是确保我们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保证。
农民渴盼丰收,市民需要丰收,国家更离不开丰收。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我们坚信,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必将提振亿万人的精气神,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9月22日,迎来“秋分”节气,也是我国第_届农民丰收节。
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中华文明,既因农而起,也因农而兴,更因农而久远。国家史无前例地设立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件重视农业、振兴农村、关爱农民的好事,也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辛劳耕作的酸甜苦辣,只有体验过才会知道。正是农民们那一双双布满茧子的手,才为我们的餐桌更添丰盛。从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农民丰收节”,成为继教师节、医师节、护士节、记者节之后我国第五个社会行业性节日,不仅是全社会对农民的一份尊重和感恩,也是对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美德的传承和弘扬。
20_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虽然新冠疫情,以及今年夏季多地发生的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粮食流通和农耕生产带来一些困难,但总体而言,超前谋划、应时而动、精准施策让中国粮食自给与保供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中国人的饭碗仍然稳稳地端在自己的手中。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饭碗牢牢端在手中的这份努力,倍加珍惜农民辛勤劳作的美好成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佳句至今读来,意义更加深刻。从丰收节里感悟劳动的精神、勤劳的意志,体味珍惜粮食的美德、节俭的风尚,积聚助力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强大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精神的丰收,也是对千古佳句的身体力行。
精神的力量是最宝贵的力量。无论是抗疫精神,还是劳动精神、节俭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拥抱当下、创造未来的力量源泉。丰收的路上没有懒汉,复兴的征程唯靠拼搏。农民丰收节,也在启示我们,处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瞄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唯有靠勤劳双手,才能奏响奋斗之歌、赢得丰收喜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不妨走到丰收的背后,多看一看辛劳的过程、多想一想劳作的精神,让我们从中悟得更多宝贵精神财富,并将此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地对粮食节约珍惜,坚定地用勤劳和智慧双手干好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为祖国繁荣发展,早日迎来“五谷丰登,秋香万里”的高光时刻而不懈努力!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五
金秋时节,三湘四水五谷丰登。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全国第四个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湖南已连续举办了3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主场分别为“伟人故里”韶山市、“花木之乡”浏阳市柏加镇、产业脱贫示范样板凤凰县菖蒲塘村。丰收的喜悦四处洋溢,农耕文明的时代价值、农民群众的时代风采被充分展露。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在希望田野上绘就美丽景色的时刻。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中国农民自豪的节日,通过农事比赛、歌舞表演、成功故事等多种方式,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一方面让农民庆丰年、享成果,另一方面让全社会共同感受乡村振兴的强大魅力,让天下英才汇聚广阔天地,让更多农民看到田野里长出的新希望,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赋能添力。
以“节”为媒,筑牢农业主体地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进一步筑牢“农业”的主体地位。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要保持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致,更需要大力弘扬重农崇农的理念,政府增加对种粮大户“真金白银”的奖补,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才能让种粮大户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动力更足,在广袤的乡村展开乡村振兴新画卷。
以“节”为媒,擦亮农村产业招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尤其需要聚焦产业突围,只有产业更具有优势更有发展前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拓宽乡村振兴的新赛道。只有不断擦亮特色产业招牌,农民才能插上致富的翅膀,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新时代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要以数字赋能、科技赋能为基础,实现机械化生产,让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更加自尊自信,让乡村振兴的红利真正惠及他们。
以“节”为媒,网聚农民致富商机。农民丰收节展现农民劳动成果,同时也是宣传“三农”的好时机,聚集人气,带来商机。通过对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直播、电子商务的带动和引领,可以更好地擦亮“农”字品牌,推动“产业+电商+文旅”的现代化农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农民丰收节,是一次产销对接的现场,不仅能够让农产品更好地站上舞台,更能够促进农民的收入增加,从而迈好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新步伐。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六
鱼肥果甜稻米香,金秋九月丰收忙。9月23日,中国亿万农民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的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是属于亿万中国农民的节日,是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__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中国农民丰收节"虽然是亿万中国农民的节日,其主角是农民。但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也别忘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战斗在农村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长期的奋斗与付出。笔者认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那些超出丰收本身的感悟与体会。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头迸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等系列的政策举措不仅取得显著实效,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肯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农村干部群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三农"工作的内生动力得到不断激发。
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集中彰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尤其是通过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_亿斤以上的水平,这是农业的基本面。正所谓手头有粮,心中不慌。特别是近年来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随着农村产业发展、产业融合、生态建设等工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通过奋斗实现了就业增收、脱贫奔康。"中国农民丰收节"已经不是一般的节日,而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同时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农民正逐渐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
信心、决心、恒心凝聚增强。早在20_年7月,__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这"三个不能"表明了党中央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松劲的决心和态度。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广阔的农村大地呈现出一派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兴旺景象。为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起磅礴力量。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轮廓初显。近年来,以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高品质的绿色发展,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得到快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修复,农民创业就业增收提速,农村社会保障不断跟进,城乡发展不平衡有效改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集聚,为推进"五个振兴"夯实了基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蓝图正一点一点地变为现实。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七
咚锵咚锵咚咚锵,敲锣打鼓的声音响起,这是家乡的“农民丰收节”。
村委大院里几个穿红着绿的大娘,手拿彩扇,随着锣鼓,欢快起舞,个个笑靥如花。这便是农村最朴实的丰收节,也是第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玉米田里,驻村第一书记伸手剥开一只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望着田里沉甸甸的玉米棒,他心里美滋滋的。穿过翠绿的黄瓜地,望着红绿相间的辣椒,紫黑的茄子压低了身子,长长的豆角挂满架子……这便是农村最美的风景,也是他驻村以来,看到的风光。这是他在这个贫困乡村的第三年,记得刚来时,田里的玉米苗都耷拉着脑袋,半死不活……如今……这样想着,书记不觉笑容满面,脚底生风。
街道两旁,家家的房顶上堆着小山一样的玉米,在阳光下发着金灿灿的光,有的家门口还放着小汽车。从田间巡视回来第一书记快步走向村部。
看到第一书记来了,阿隆拿着刚刚采摘的梨,请书记品尝。没错,正是第一书记的一手帮扶,才让今年的梨有了好销路。按照传统的方式,自己家的梨恐怕要卖到过年,贮藏不当还会坏掉不少。今年书记从县里请来电商技术人员,帮助阿隆打造了电商销售模式,销路再也不是问题了,自己也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这不,阿隆正搬着一筐梨让乡亲们润润嗓子……再走近,就是花花绿绿的人流,沸声震天的喧闹嬉戏之声漫延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孩子穿着鲜艳的黄色道具服,手拿两片绿叶,扮做玉米宝宝,呆萌可爱;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娘敲着腰鼓,瞬间好像年轻了十来岁;几个年轻小伙正生龙活虎地舞狮子……书记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用他已经不再细嫩的手,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振兴家乡的事业。
驻村生活即将结束,看着各位乡亲的笑脸,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来了,书记满怀深情地注视着大家,“这两年,为了脱贫,我们一起吃了不少苦。为了不再靠天吃饭,我们四方募资打了一口又一口深井;为了乡亲的瓜果不滞销,我们建立了电商平台,举办采摘节;为了村里的老人不孤独,我们筹建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今天,是我们庆祝丰收的日子,也是我们铭记自己奋斗历程的日子,更是牢记党和国家不忘关注我们农民的日子。”
农民丰收节,是一个乡村从贫困到振兴的见证,也是一个驻村书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请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致敬!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八
自开始,我国设立每年的农历秋分时期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据悉这也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至于为何设立在秋分时节,首先从节气上看,秋分时节最能体现硕果累累丰收的场景,而且我国多数地方秋收作物是大头,甚至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也会在秋分这一天庆祝丰收的喜悦。
而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这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丰收幸福感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
主要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来开展特色庆祝活动,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而且还有56个各具特色的民族。因此中国农民丰收节建议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农时农事来具体开展和组织,不要搞得千篇一律。
另外,国外也有很多国家也会举办农事节日来庆祝丰收,我们大可以借鉴一下。比如秘鲁,丰收节是每年的11月24日,这个日子被视为是太阳神因蒂的生日,这一天秘鲁人会为太阳神庆生,让太阳能继续普照万物生长;再比如哥伦比亚,在每年的8月30日哥伦比亚人们会在国家中部的咖啡核心产区举行丰收节的庆典活动;还有像阿根廷和智利等一些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当地人选出“葡萄女王”,举行盛大的花车游行表演,还有各类演出等等。
总的来说,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年一度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节日,大家在这一天就放下手中的锄头,开心的投入到丰收节日的氛围当中吧。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九
2018年9月23日,农历戊戌秋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万众期盼中隆盛而至、宏大启幕。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每年的秋分日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专门为亿万农民设立一个法定节日,上下五千年,亘古开先河,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农耕文化积淀厚重、璀璨辉煌。从远古先民击壤而歌,到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年”字的祭谷表意,再到历久成俗的“籍田礼”,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传统习俗绵延不绝,一脉相承。中国农民丰收节之设立,传承弘扬了丰富而多彩的祈盼丰收、欢庆丰收的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是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认同、礼赞亿万农民的卓著贡献、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扎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民俗。“丰收节”蕴含着最鲜明的核心价值内涵,镌刻着最鲜活的“三农”情怀印记。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首个“丰收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亿万农民的伟大贡献,向他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良好祝愿。重要讲话饱含深情、字字珠玑、寓意深刻,对办好“丰收节”寄予厚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爱农亲民的博大情怀和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40年再出发的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创设农民主体的专属节日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标志,更凸显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书记温暖亿万人民的重要讲话和殷殷关怀,如十里春风,千年香醇,沁润心田,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激起强烈反响,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40年前,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前途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可改变、不可动摇。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英明决策,是重农爱农、强本固基的重大举措,是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的伟大创举。首个“丰收节”后,总书记就来到“祖国粮仓”北大荒,“喜看稻菽千重浪”,双手捧起一碗米,再次强调抓好粮食生产、端牢中国饭碗不可须臾松懈。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直抵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人民性特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举办“丰收节”是对亿万农民辛勤耕耘的致敬和礼赞,是顺应广大农民的新要求、新期待,让他们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也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宏伟目标的实际举措。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成功举办,是党中央英明决策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的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在首个“丰收节”来临之际,亿万农民欢欣鼓舞,3000多万农民现场参与了5000多场庆丰收活动,广袤的农村大地一片欢腾。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大山深处到辽阔牧区,从雪域高原到滨海渔场,普天同庆,举国共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村敲响起欢庆的锣鼓。金秋时节真正成了全国人民的“丰收季”和“欢乐季”,充分展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现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和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新疆库车县举办“园·缘·圆·援·愿”丰收节活动,数万名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齐跳民族团结舞。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今天的农民真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的感情深,中央专门设立了农民丰收节,为农民的丰收喝彩,农民朋友更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岗村人民一定不会辜负总书记的嘱托,要为明天的幸福而奋斗。”社会各界备受鼓舞和振奋,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纷纷抒发喜悦心情,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点赞,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感情距离贴得更近了,激发起亿万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浓缩了数千年文明进程的精神内核和丰富内涵。“丰收节”天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因,必须深入挖掘其农耕文化的根与魂,深刻阐释其时代赋予的精神文化价值。同时,必须注重节日符号、仪式与节日内涵的协和统一,实现塑形与铸魂并重,欢庆与教化并举,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营造新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高尚道德情怀和奋发欢乐氛围,让节庆活动真正深入亿万农民的内心,从而获得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承载着亿万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新的民俗内涵和时代意义,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兴起来,传下去,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特有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从而形成亿万农民的新民俗新风尚,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互动、相得益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目标宗旨,首个“丰收节”的组织指导工作秉持因地制宜、节俭隆重、农民主体、开放搞活的办节原则,采取了“1+6+n”(1个主场+6个分会场+各地系列活动)和“5个100”(100个特色村庄、100个品牌农产品、100个乡村文化活动、100个乡村美食、100个乡村旅游线路)的框架范式,精心策划设计组织各项活动,切实有效地引导各地在传承基础上开拓创新,呈现出上下联动、遍地开花、内涵丰富、喜庆热烈的特征,形成了农民节日农民办、农民节日农民乐、农民节日全民享的态势,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56个民族的农民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和北京郊区农民群众欢聚在设于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北京主场,欢天喜地迎丰收。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主场活动并致辞,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办好“丰收节”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彰显乡村价值,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浙江安吉余村、陕西杨凌、黑龙江绥化、安徽滁州、四川都江堰、广东梅州等6个分会场和各省欢庆活动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河南、江西、湖南、内蒙古、福建等地举办插秧比赛、运粮竞技、赛猪赛马、抓鱼捉虾等活动,体验农事庆丰收。各地举办的活动中,引入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交融的文化元素和过节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参与性、互动性特征明显。农民文艺演出、乡村美食品鉴、民俗文化表演、特色农产品展示和农民体育竞赛占有相当大比例。“丰收节”文化符号的设计也充分体现出了时代性,符合当代审美取向。由17个部委组成的组织指导委员会在全社会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推出了主题标识、主题歌、纪念邮票、丰收盛鼎、“丰收节”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成为宝贵的当代精品,也是一笔浓重的文化遗产。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国家层面设立的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与各地原有民俗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继承和弘扬各地庆丰收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区域交流的良好媒介。丰收的欢庆民俗源于农民对土地的敬重和对劳动的热爱,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乡土民俗的感动。首个“丰收节”特别注重农民主体和因地制宜办节日的原则,特别注重保护提升特色民间民俗传统,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多的规定动作,把活动重心下沉到县乡村,下沉到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和基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民风民俗,这些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色彩缤纷、风情各异、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可以让人怀忆乡愁、回味流年、记住根脉,可以让人体认过去、珍视现在、创新未来。保护开发利用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是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特别是文化振兴的着力点,也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源动力。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珞巴族的昂德林节、瑶族的耍望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等,是我国少数民族庆丰收习俗的典型代表。我们注重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的协调作用,重点支持乡村特色节日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护民族民间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各地办好有地域特色的节日民俗活动,把节庆活动作为展示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空间,以独具特色的节日品牌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
各地的节庆活动突出了当地特色,主题鲜明,催生了一批民俗文化、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知名品牌。广西、贵州、湖北等地开展民族服饰巡游、饰物制作、民歌对唱等民俗活动,西藏、浙江、云南等地举办望果节、开渔节、新米节等传统活动,为千万家庭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农民无疑是“丰收节”的主人,让农民获得最快乐的节日体验,是我们始终不忘的初心。从实践看,各地各民族的农民群众庆丰收、享丰收、话丰收、晒丰收、赛丰收,真正成了节日的主角。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底蕴深厚,随着新时代新民俗的延伸和拓展,坚持突出农民主体,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不懈一年一年地办下去,中国农民丰收节必将成为世界上最有特色、最聚人气、最富情怀、最具张力的农民节日。
培育节日市场,发挥市场对节庆的推动作用,是当代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扶持和凝聚社会共识,以“丰收节”促进产业大发展、市场大繁荣、环境大改善、文化大提升是组织实施节庆活动的目的初衷。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广大农民欢庆丰收、享受丰收的嘉年华,通过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搭建了城乡互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既打开市场服务市民丰富“菜篮子”,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鼓起“钱袋子”,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丰产丰收,从而让广大农民获得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和福利实惠。据调查,不仅农民想过丰收节,市民也想过丰收节。节日期间,城市居民纷纷回到乡村寻根溯源,体验农事之艰辛,享受农耕之乐趣,品味乡村之风情,乡村旅游占各地节庆活动的比例达到45%以上。社会各界通过品牌农产品推介、农产品网络销售、流通费用减免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为“丰收节”配套设计的庆丰收全民购物节,给农民带来了客流,产生了广告效应,提升了品牌价值,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异常热络。各大电商企业鼎力相助,阿里巴巴组织7万场农产品直播,京东开展1000场现场推介活动,苏宁近7000家门店全面参与丰收购物节,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纷纷开展丰收大集促销活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利农民、让利市民,也让全社会分享到丰收节的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必须注重开放思维办节日,注重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聚集,为“丰收节”注入新动力,更广泛地提升社会认知。善用现代传媒,制造“舆论盛宴”,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是“丰收节”开放办节的重要做法。统计显示,首个“丰收节”期间,新闻媒体通过专题报道、现场连线、vr直播等方式,充分展示各地的精彩活动。新浪微博197个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的微话题,阅读量3天突破6亿次,其中共青团中央的“我和我的家乡”微博话题点击超3.1亿次。微博中的政务微博和网络大v表现活跃,热情宣传家乡、推荐农产品,微信中出现大量阅读量10万+的文章,丰收节成为朋友圈的热点焦点。央视综合频道开设《金秋时节庆丰收》专题节目,焦点访谈和新闻“1+1”制作专辑,文艺频道在中秋晚会设置丰收节板块,农业频道连续15天推出系列庆丰收节目,人民日报开设“秋收一线”专栏,新华社全媒头条播发《丰收,九月的味道》,农民日报刊发了《中国农民礼赞》,“丰收节”__与__合作推出大型在线访谈,进行全网直播等等。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使农民丰收节霸版刷屏,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也向海内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新成就新风采,大大提升了“丰收节”的社会共识。“丰收节”被网络选为2018年度十大新词语,被新华社评为2018年度国内十大新闻。国际社会对“丰收节”也广泛关注和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组织和数十个国家向我致以节日祝贺。
欢庆农民丰收节,是大国盛世的最强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是激发农民群众和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新契机,是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集结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办下去,让农民丰收节的庆典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心扉,将其打造成全社会认同的最热烈、最隆重、最有特色、最接地气的节日,打造成像春节一样全民参与、农民满意的新民俗,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使命。参与历史,创造历史,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
9月15日至16日,在康养大碧头田园综合体举行“大碧头杯”第四届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和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及系列活动。为做好活动各项服务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推行“抢单”式志愿服务,为活动“保驾护航”。
“抢”建志愿队伍,第一时间将服务“网格化”。坚持把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作为检验党员“主题教育”学习成效的重要载体。通过自愿报名、筛选考核等方式,突击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三天内,来自全县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等63个单位572名党员踊跃加入。从活动现场区域、活动时间段、志愿者专业特长三个维度,划分空间、时间、人员“三维网格”,一天内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闪电式”划到网格里,设立综合协调队、助农秋收队、产品宣介队、新闻报道队、治安联防队、后勤保障队等6支志愿者服务行动分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众参与”的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抢”抓岗前培训,见缝插针促服务“专业化”。健全完善党员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管理、行动分队具体组织、党员个人文明服务”的管理网络。开设“夜间课堂”,实行“突击式”培训,三天内组织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专题培训4期。开展“建档式”管理,对培训合格的予以发放“上岗证”,培训不合格的纳入“再培训”名单,切实提升党员志愿奉献精神和服务技能。提出“三个一”标准,统一挂志愿牌、统一着工装、统一佩戴党徽,在活动中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强化“训后再管”,采取实地督查与定期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对志愿服务情况“点穴式”督促检查6次,整改问题2个。用好考核“重锤”,将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党员年底民主评议和年终考核,推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取得实效。
“抢”提工作质效,最快速度把服务“宅急送”。围绕丰收节活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开展“十五分钟服务圈”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志愿者3分钟到达现场、服务队15分钟解决问题。综合协调队发挥“中枢神经”作用,协调事项28件,10分钟完成1800余张坐椅摆放。助农秋收队以“比赛”促“服务”,70余名党员志愿者3分钟集结完毕,呈现了一场比拼健身技艺、共享运动乐趣、传播健康理念的体育健身盛会。产品宣介队开展“直播带货”活动,3小时不间断组织农产品展销、“农业嘉年华”等活动,现场展销农特产品100余种。新闻报道队活跃在活动的各环节,用一个个镜头全方位展现活动精彩瞬间,收录中央媒体10余条;治级安联防队维护中心现场秩序、引导外围分流、疏导交通,消除各类隐患8处,开展巡逻20余次,圆满完成安保工作。后勤保障队在各入口设立“爱心驿站”,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6000余人次,免费发放防暑小药品200余份。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一
金秋九月,亿万农民欢天喜地,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2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开幕式将在开封祥符区西姜寨乡拉开帷幕。据悉,此次开封主会场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着重突出生态特色、现代科技、农耕文化、创意休闲、新时代新农民新展示,充分展示现代农业新成果,美丽乡村新面貌,现代职业农民新形象。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属于农民但又关乎国计民生的节日。每年“秋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都是收割的时候。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今年的“秋分”之际,祖国大地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袭等挑战后到处呈现出来之不易的丰收景象,令人无比欣慰。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将为绚丽的秋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收的风景最“凝重”。从大自然的节奏看,秋天似乎就万木凋零。缺乏了生机,因而有“逢秋悲寂寥”的凄凉。但是,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那道沉甸甸的风景让人深思。诗人峻青说:“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秋收的独特风景,恐怕就在这“瓜果遍地”中。正因这些都是“农民”的事情,古代的“官方”及“上层人物”自然领悟不到,只凭自我感觉得出了“寂寥”的结论,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丰收”才有了节日,那一道道“胜春朝”的风景,才会那般的凝重,用老舍先生的而话说,“美得并不空洞”。
“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凉早起宜”,秋收的憧憬最“精彩”。爱国诗人陆游行走在山道上,闻着稻花的清香,听着阵阵的蛙鸣,不由吟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从稻花的清香里就能感受到“丰收在望”,更何况秋日里的“山田望稔”!勤劳的庄稼人虽然也“暑月乘凉”,但不会睡“懒觉”,日日“早起”作好收割的准备。这样的意境,恐怕也只有农民才体会得到。在今年的每一场“战斗”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扬这种“早起”精神,带领广大群众战胜重重困难,迎来了多个层面的丰收。在这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多么“精彩”的丰收画面!
“春种遍地皆绿玉,秋收满仓尽黄金”,秋收的希望最“动人”。春华秋实,是大自然的规律,更是农民的希望。在农民心中,这个“希望”比其他的希望更“动人”,因为它涵盖了生存、发展的全部内容。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亮点是开封农业嘉年华项目,将以现代农业文化为主线,结合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等向人们展示极具地域特色的农耕文明,打造以高科技展示,农业观光旅游,研学基地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样板。解密八朝古都,担当农业大任,这就是“满仓尽黄金”崭新的时代内涵,也是乡村振兴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庆丰收,迎小康”,充分展示现代农业新成果,美丽乡村新面貌,现代职业农民新形象,是本次“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看点。通过丰富多彩活动,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三农”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才是举行节日庆祝活动的初衷。节日年年过,今年又不同。经历了无数坎坷,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用不懈的拼搏换来的节日祥和,将浓墨重彩地绘出万众同心,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新图”!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二
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培育节日市场,发挥市场对节庆的推动作用,是当代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扶持和凝聚社会共识,以“丰收节”促进产业大发展、市场大繁荣、环境大改善、文化大提升是组织实施节庆活动的目的初衷。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广大农民欢庆丰收、享受丰收的嘉年华,通过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搭建了城乡互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既打开市场服务市民丰富“菜篮子”,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鼓起“钱袋子”,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丰产丰收,从而让广大农民获得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和福利实惠。据调查,不仅农民想过丰收节,市民也想过丰收节。节日期间,城市居民纷纷回到乡村寻根溯源,体验农事之艰辛,享受农耕之乐趣,品味乡村之风情,乡村旅游占各地节庆活动的比例达到45%以上。社会各界通过品牌农产品推介、农产品网络销售、流通费用减免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为“丰收节”配套设计的庆丰收全民购物节,给农民带来了客流,产生了广告效应,提升了品牌价值,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异常热络。各大电商企业鼎力相助,阿里巴巴组织7万场农产品直播,京东开展1000场现场推介活动,苏宁近7000家门店全面参与丰收购物节,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纷纷开展丰收大集促销活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利农民、让利市民,也让全社会分享到丰收节的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必须注重开放思维办节日,注重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聚集,为“丰收节”注入新动力,更广泛地提升社会认知。善用现代传媒,制造“舆论盛宴”,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是“丰收节”开放办节的重要做法。统计显示,首个“丰收节”期间,新闻媒体通过专题报道、现场连线、vr直播等方式,充分展示各地的精彩活动。新浪微博197个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的微话题,阅读量3天突破6亿次,其中共青团中央的“我和我的家乡”微博话题点击超3.1亿次。微博中的政务微博和网络大v表现活跃,热情宣传家乡、推荐农产品,微信中出现大量阅读量10万+的文章,丰收节成为朋友圈的热点焦点。央视综合频道开设《金秋时节庆丰收》专题节目,焦点访谈和新闻“1+1”制作专辑,文艺频道在中秋晚会设置丰收节板块,农业频道连续15天推出系列庆丰收节目,人民日报开设“秋收一线”专栏,新华社全媒头条播发《丰收,九月的味道》,农民日报刊发了《中国农民礼赞》,__官网与__网合作推出大型在线访谈,进行全网直播等等。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使农民丰收节霸版刷屏,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也向海内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新成就新风采,大大提升了“丰收节”的社会共识。“丰收节”被网络选为十大新词语,被新华社评为度国内十大新闻。国际社会对“丰收节”也广泛关注和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组织和数十个国家向我致以节日祝贺。
欢庆农民丰收节,是大国盛世的最强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是激发农民群众和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新契机,是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集结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办下去,让农民丰收节的庆典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心扉,将其打造成全社会认同的最热烈、最隆重、最有特色、最接地气的节日,打造成像春节一样全民参与、农民满意的新民俗,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使命。参与历史,创造历史,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三
再过几日,秋分将至,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随之到来。在丰收节之前,身为选调新人的我将自己的工作收获进行盘点总结,念过往为更好地走向未来。
一是绷紧心弦,管住神弦,夯实政治之基,把准思想之舵。
“你为什么选择选调生”,面试时的这一灵魂叩问言犹在耳。如果说疫情之前更多的是受黄文秀、廖俊波等榜样的精神鼓舞,被其优秀事迹感动,那么疫情之后就是亲身经历,有所参与,深悟“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要义。“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句贴在九楼电梯口的标语,时刻提醒我勿忘诺言,始终如一,定要扣好“第一颗纽扣”。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参加每周夜学、组工学堂,打卡学习强国,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市区重要工作部署,掸去心灵尘埃,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参与整理机关半年度台账、内部风险防控清单,把自己、职责、工作摆进理论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参观市监狱,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反面案例,坚定守底线、禁止踩红线的决心。
二是摆正心态,务实正派,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想象中的组织工作与真正接手的组织工作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摆正心态,找准定位。虽立志做大事,但日常做的多是小事、简单事,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小事不上心,对简单事不留心。从一字一标点的规范使用,到台签、材料的合理摆放,从文件的有序存档到信息的准确输入,都能培养严谨端正的工作品质,做好这些小事,积累锤炼做大事的能力。不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姿态融入工作之中,擦亮自己的“小窗口”的同时为组织发展出谋划策。由于组织工作较为特殊,在工作中,要有保密意识,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慎独慎微慎初,在无人监督之时更应自觉自律,敬畏法纪。此外,要少喊口号多付行动,既要拿得起笔杆子,也要走得了泥路子,多在基层走走看看唠唠,如在近期参与卫生文明创建活动过程中,与社区群众交流时发现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与社区积极沟通,努力解决群众困难。既要提高调研走访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又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以及在聚光灯下工作的能力,经得起组织、群众的检验。
三是敏而好学,总结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化平凡为非凡”。
在我到办公室的第一天,领导就问我,在学校学了什么,有没有把该学的东西学到心里去。为了有说出“我能行”的底气,决心多思考多积累。写不好网评就找来核心刊物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怕忘了新方法就笔纸不离手,边总结边记忆;坚持任务做完常总结,一周结束要总结。在办公室经常接触的是平时一直做、司空见惯的工作,比如校对每天的微信推文、帮助各科室打印材料、每月都要完成的网评任务。推文校对多了就总结出了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校对过程中便有了重点,遇到一些拿不准的细节,请教多了也就搞得定了;从一个打印小白到逐渐熟悉排版要求,处理机器故障,打印特殊格式的文件,感受到“一切皆学问,处处需留心”;网评写多了,思路更清晰了,但是审美疲劳的苗头也有了,为了避免“安贫乐道”,我给自己定了新要求:少模仿忌抄袭,不做文字的搬运工,做真情实感的抒发者,做善思有心的发声人。在没有下乡之前,除了多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还可以多向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同志学习,与先进一流找差距,拓宽自身眼界,立志变跟跑为领跑。
四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永葆满腔热血,开启奋斗新征程。
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经历过自以为写得不错的文章得不到编辑的认可的失落;经历过一时摸不透工作思路但需快马加鞭赶工的困顿;也经历过因为工作细致被领导肯定赞扬的喜悦。喜悦幸福值得追求,失落困顿在所难免。经历这些以后,我更能理解“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的深意。在前进奋斗的路上,要有“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勇气,坚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不自怨自艾,怨声载道,无所作为,保持工作韧劲、昂扬姿态,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四
9月22日是全国第三个“丰收节”,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这一重要指示后,今年的“丰收节”也有了不同寻常的内涵。更多的人关注到粮食安全这一重大课题,也有更多的人意识到粮食丰收的不易。在近年来全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低调务实的群体在为此默默付出。“丰收节”本就有感恩之意,在这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不同寻常的节点,更应怀感恩之心,念感恩之情,执感恩之礼。
感恩“种田人”,为“丰收”描摹底色。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国是人口大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需要解决,这是举世公认的难题,但在亿万农民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下,我们不仅解决了“口粮”问题,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幕后贡献者。中国农民历来有一些鲜明的个性:勤劳、坚韧、善良……这是区别于其他地区农民的显著特征。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换来了仓禀实、天下安。尽管农业机械化在全面推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仍是最辛苦的职业,也是最值得敬佩的职业。“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应让农民成为主角,接受八方感恩与崇敬。
感恩“农技人”,为“丰收”提高成色。205月,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众望所归成为“国家推广大使”。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仅有6000余亿斤,40余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已达13200亿斤,实现翻一番。这背后不仅有亿万农民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广大农技工作者的智慧和贡献。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广大“田秀才”“土专家”,扎根田间、无私忘我,为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依托这支庞大而又富于战斗力的农技人员队伍,全国农业亩均产出不断攀升、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在作物育种、田间管理、机械生产、智慧农业等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急速缩小,为粮食连年丰收增添了科技和智力支撑。
感恩“助农人”,为“丰收”增添亮色。疫情期间,许多农产品面临销售难题,然而“直播带货”为这一问题带来转机。我们看到,“县长带货”“镇长带货”从一个陌生名词,短短几个月内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现象。不仅是直播带货,从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投入到支农、助农的大军中去,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后,振兴乡村、做强农业、富裕农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过去,农业生产为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反哺农业的号角已经吹响。除了行政力量,很多企业、团体、个人也纷纷涌向富农、强农的一线,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增添了无尽力量,也让“丰收”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丰收节不仅应成为展示农村改革发展巨大成就的窗口,更应承担引导社会各界关注“三农”、支持“三农”、感恩“三农”的重任,让丰收节收获更多的“丰收”。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五
1、“大丰收”农资相伴,农友丰收有保障。
2、想脱贫致富,赶紧上大丰收。
3、用大丰收农资,我们年年大丰收。
4、买农资,上大丰收,让您少挨宰一刀。
5、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想果树好,就上大丰收。
6、庆丰收,晒丰收,赏丰收,想丰收,关注“大丰收”。
7、想柑桔丰收,就上大丰收。
8、秋果累累,丰收不累。
9、想要丰产丰收,上大丰收。
10、年年大丰收,处处是金秋。
11、想丰收,找大丰收,多增粮,有保障。
12、上大丰收,过丰收节;农资好,花钱少,年年大丰收。
13、你丰收,我丰收,千家万户都丰收,首选就是大丰收。
14、科技种植兴农,丰收一望无垠。
15、天时地利,庆丰收;国泰民安,丰收节。
16、想要芒果种得好,大丰收少不了。
17、果树丰产财源广,人心欢喜庆丰年。
19、果实累累: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
20、秋风习习:秋天的风一阵一阵的吹过来。
21、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22、桂花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绽放,散发浓香。
23、稻谷飘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飘着阵阵香味。
24、秋雨绵绵:指金秋时节的雨,预示着丰收与喜悦。
25、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
26、穰穰满家: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27、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
28、丰收季节:秋天粮食等都成熟了,因此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六
恰是一年丰收节,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地里的粮食散发着稻香,金灿灿的玉米让我怀念起老家的秋收。
谚语有云,“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秋分是一个金黄如画的季节,也是农人们最期盼的时节,一年的辛勤在此刻迎来丰收,黄澄澄的水稻、沉甸甸的玉米,每逢秋收时节,对老家的怀念就越发浓郁。“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简单的歌词,几句话,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月光、有云朵、有晚风、有歌声,还有谷堆的秋收画面。儿时的我,最喜听这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蒲扇的习习凉意间,渐入梦乡。
西南的秋收,到了这个季节,最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和水稻了。玉米是先于水稻成熟的,我的秋收故事就要先从玉米讲起。老家的玉米种的特别多,这山连着那山到处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地里生长的作物都特别有感情,每一寸土地,每一颗种子,都见证他们的成长。儿时坐在课堂里摇头晃脑背诵的“锄禾日当日,汗滴禾下锄”,现在读起来才更明白勤劳的深意。每逢秋收时节,村里的孩子但凡有些劳力的,都会帮着家里做些农活儿。我们把玉米掰回家晒干,剥玉米粒就是此时全家最重要的工作了。
这么些年过去了,很多秋收的记忆都随着机械化变得模糊,唯独那时和一大家子人坐在客厅里剥玉米粒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农村的客厅每逢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堆满从地里刚收回的粮食,一家人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会围坐在堂屋里剥起玉米粒来。剥粒是个技术活,每年几千斤的收成是喜人的,但真要把玉米籽从玉米芯上剥下来,还是需要些功夫和时日的。全家坐在玉米堆里,先用改刀将玉米棒子戳起一道口子,再把黄胶鞋放在长凳腿上,用鞋跟的纹路摩擦咬在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来。那时的我们,对大人们“刷刷刷”没几下就剥掉一根玉米棒的能力很是羡慕,自己却总不得要领,学着剥却手掌总磨起水泡。直到后来,我们也在熟能生巧间学会了这个技能,麻溜地剥起玉米粒来,有时我们就会免不了和家里的孩子一起竞赛谁剥的玉米粒速度快,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脸都憋红了,但儿时的我却从来没能超过大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待玉米粒晒干入仓,水稻也就成熟了,便到了农人们最忙碌的时节了。从农村到城市的我们,离别了家乡,告别了故土,以为会渐渐淡忘那些在水田里耕作的记忆,却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某个秋收的画面牵绊,梦回当年。西南的农村对水稻的感情是最深的,老家的一山一水全寄托在这片丰收的水稻田里。儿时那头跟了我们很多年的老黄牛早已不在了,可当初它耕作过的水田还依旧如故,农人们在这片水田里耕作、育苗,播种、收割,每个季节的轮换都倾尽了他们的勤劳和善良,秋收成了一家人的团圆。
月亮悄悄升起,农人们渐渐睡去,秋虫唱起了歌声,在稻香四溢的季节里,我们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靠着儿时的记忆,怀念起秋收的美好。白日里,我们拖着桶,挥舞着镰刀,在水田里热闹非凡。母亲负责在前面割稻穗,镰刀下的稻香是丰收的味道,父亲就在后面“打水稻”,举起一捆水稻,一下又一下地摔打着割下来的稻谷。这时最考验父辈们的力道和技巧的了,一摔二搭三用力,稍不注意就可能将水稻上的水稻洒在田里,手掌磨起水泡。那时的我们汗如雨下,在“砰砰,砰砰,砰砰”的秋收声中开始一天的劳作。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我在老家的秋收记忆里看到了丰收的喜悦,只是如今的农村早已告别了传统式的耕作,收割机在稻田里轰隆作响,奏响着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七
又是一年秋分时节,太阳直射点缓缓落脚至赤道,辛丑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为必要。因此,开展“送技术”活动的落脚点就是促进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协助抓好产业规划、积极向所结对联户的农户(居民)提供产业发展、致富项目信息、协调信贷、技术培训等帮助,扶持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发家致富,让他们能在自我努力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党员干部在走访了解、摸清实情基础上,要综合分析“三农”发展状况,从制约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源头”做起,采取“出路子、供信息、帮钱物”等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帮助脱贫致富。同时,要联系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技培训,帮助困难群众提高脱贫致富能力。只有让“输血与造血”的帮扶并举,才能立足于农村的长远发展,帮助他们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推而广之,如果更多的官员、更多的基层政府都能“俯身弯腰”,真正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带着真情实感去融入群众中,做到“望闻问切”,多看看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多问问柴米油盐,多了解厂矿企业的生产状况,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会受群众欢迎,被基层接受。
总之,送钱送物不如送培训技术。服务“三农”,需要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搭建起平台,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进行“零距离”服务,农民只要在田间“点菜”,农技人员就上门“送餐”。
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有感心得中国农民丰收节篇十八
1959年,毛主席阔别故土32年后,再一次回到家乡韶山,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情景,不禁令他抚今追昔,感而赋诗,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雄心。如今,秋分将至,全国各地一片丰收之景,我们也即将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礼赞丰收,更要把对丰收的渴盼、憧憬和追求,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为“丰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产业的大丰收。“硕果累累”“穰穰满家”“五谷丰登”是广大农民对丰收“量”的朴素追求,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如今,人们对丰收的追求更体现为“质”的提升。“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和新知识等一系列科技兴农的要素源源不断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势所趋;“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创新手段“各显神通”。“物质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底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建设的大丰收。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除了要“填饱肚子”,还要在“铺好路子”“建好房子”“打好底子”“固好里子”等方面铆足力气、下足功夫。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蹄疾步稳。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环节,乡村建设的大丰收需要我们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美”;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塑造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美”;矢志不渝以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民风,大力创建新农村建设的“风气美”。“精神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生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亿万农民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丰收。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七年聚焦“三农”工作,党中央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出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广大农民群众的“情感粮仓”不断丰富充实。特别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唤起全社会对农民群体的尊重和感激,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精神层面必将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动力和信心。“物质精神双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士气。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劳作不得闲。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丰收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愿每一份辛劳都有黄金的收获,愿丰收的喜悦点亮乡村的明天!礼赞丰收,致敬农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5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