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如何正确使用科技产品,避免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以下总结范文中,你或许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和启示。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一
如果教师提问的方式比较灵活,就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想象的丰富性。例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其中有“不知疲倦”:“趵突泉水“不知疲倦”说明了什么?”通过理解其人,再来理解泉,这样拐了一个弯,由易到难,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在教学《长征》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红军战士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与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了这段历史资料后会怎么想?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接着继续提问: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如果能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再理解“云崖暖”,就容易多了。
也可以通过类比来提问,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比较读:(1)处在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2)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地叫,有的像小鸣一样啾啾地鸣,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地喊,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通过类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问题,从而实现教师提问的目标。
二、在关键时提出问题,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要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提问。以紧扣教学重点为基点精选关键处提问,可以改变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可以克服满堂问的缺点,但要注意,紧扣教学重点提问,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切中问题的要害;其次,提出的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对文本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看过荷花没有?荷花是什么样子?作者是如何看荷花的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荷花的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样,问题不多却能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抓住重点与难点,问在关键的地方,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提问要把握时机。例如:在教学《军神》时,讲到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时,就提问:“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
三、把握好提问的尺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个体的认知领域可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所以,教师提问应遵循这一规律,控制问题难易“度”。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就设计了三组问题。1.狐狸见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后,对乌鸦讲了些什么话?乌鸦如何回答?这是一组记忆型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狐狸凭借什么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你觉得狐狸怎么样?这是一组理解型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当乌鸦发现被狐狸骗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组问题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这三组问题紧密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住两个时间的“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回答问题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
四、故意设置一些障碍,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提问时不妨故意设置一些障碍。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在第一轮学生众口一词评价晏子口才无懈可击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位外交官的评价:“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让学生针对这位外交官的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引发碰撞。教师以思辨去播种,用头脑去碰撞头脑。
学生明明都集中到参考书相似的观点上了,应该大功告成了吧?但老师却竭力摒弃单一顺向的封闭式思维方式,推出足以激起千层浪的“一石”——与众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去判断、去发现、去构想、去表达,从而打破思想的禁区,拓展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从而萌发出智慧之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坚定的价值立场,而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品,这样就一定会成为自主、开放的思想者。这样地巧设障碍,为学生开拓了一个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课堂成了创新思维的摇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二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要授之以渔,举一反三。
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之师者,不仅如此,更要授之以渔。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无疑是有助于学习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事物的规律。教会了这些本领,学生就会有自己学习的能力,懂得举一反三,那教师就不必再啰啰嗦嗦、反反复复地教同样的东西了。学生学起来轻松,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三、要充分预习,熟悉内容。
一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我们要做的不是要百分之百地集中学生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学生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20分钟时间里发挥潜力,如果一堂课的内容,学生事先都没有预习,从何而来20分钟潜力的发挥。所以预习非常重要。教师布置了预习题,学生提前感知课文,再上课时就能做到心领神会。特别提出的是新教材的课本图文并茂,内容十分吸引学生,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去看课文,提高学习兴趣,增加预习效果,从而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
四、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亲密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会心情舒畅,容易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轻松、愉悦、主动、活泼的场面,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的方法很多,而笔者认为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不可缺乏的就是教师的微笑。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真诚的、鼓励的、欣赏的、宽容的微笑会带给学生幸福的感觉、积极的心态和进取的动力,它会极大地刺激学生个性的张扬。没有微笑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没有教师的微笑,任何高超的教学技巧都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点相信各位同仁一定深有体会。
五、把握学生思维的年龄特点,提升学生智力水平。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内容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的意境之中,既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六、课后布置适量作业,争取家长配合,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
减负增效是近几年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师给小学生布置作业要适量,如果太少,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太多,又会令学生感到厌倦,疲于应付。布置精而简的作业是保证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前提,但是“十指有长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强有弱,对于那些几次三番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老师应及时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学生在家中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为了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防止忘记作业或回家对家长撒谎说没有作业的情况,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巧的本子专门用来记作业,每次布置的作业要求,我都会认真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记在小本子上,记完后,同桌互相检查。家长想知道当天的作业是什么,一翻记作业的本子便明了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三
《怎样爱护小动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本单元以“可爱的小生灵”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因此,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安排了报纸上的一则消息,由此话题引出“怎样做才是真正爱护小动物”,指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实例来说明。这个内容非常贴进孩子们的生活,也符合小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心理,因此很容易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本课将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清楚、准确、勇敢地说出怎样爱护小动物,以及为什么要爱护小动物。声音洪亮,语言通顺,举止大方。
2、在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说话的良好习惯,并学会倾听。
3、懂得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五一”放假,有谁去了动物园吗?(回答)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园的“鸟语林”看看。(教师相机讲解)。
2、鸟儿们怎么样了呢?
播放课件2:鸟儿们都无精打采的……管理员叔叔把消食片放到了鸟食盆里,等鸟儿们来吃。
3、看了这些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爱护小动物呢?
二、扮演角色,自主尝试。
1、大家来到了“鸟语林”,仿佛听到了鸟儿们在说些什么。是在欢迎大家呢?还是在自我介绍呢?还是在给大家提出要求呢?(请同学们扮演“鸟语林”中的一种鸟说几句话。(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再指名说。)。
在学生扮演角色谈话的过程中,引导大家从“听话”和“说话”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先学生自评,然后是同学互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要予以热情的鼓励。
2、谈谈:听了“鸟语林”中鸟儿们的话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谈想法)。
小结:同学们谈的都非常好,从你们的谈话中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所以每人发一张“爱鸟小卫士”的胸卡,再次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激起他们爱护小动物的责任感。
3、老师带“爱鸟小卫士”到动物园的“鸟语林”里玩。(播放配乐课件,展现画面。)。
三、创设情境,亲身体验。
1、请看这边:你们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一个小男孩在往“鸟语林”里扔锅巴。)你该怎么做?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到前面表演,一个当小男孩,一个当小老师批评他,最后大家评价。
2、请看那边:(播放课件:一个阿姨坐在“鸟语林”的草坪上,并将脏东西乱扔。)你又该怎么做?(方法同上。)。
四、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1、为了更好的保护鸟儿们,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写标语牌。)准备一句话,然后制作标语牌。
【点评:这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再次锻炼。】。
2、讨论:你们这些“爱鸟小卫士”是不是只爱护动物园“鸟语林”的鸟啊?
五、总结谈话。
让学生感觉到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不容忽视。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也是义不容辞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四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一、问题要具有探索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运用已知来学习未知,将未知不断地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要实现学生主动而有效的探究,所提出的问题就必须要能够激起学生运用已知来学习未知。而如果问题的出发点在于已知,问题过于简单,只能起到检测与巩固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而如果问题的出发点在于未知,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而无法展开有效探究。
这两种问题都没有探究的价值,问题要想具有探索性,能够引发学生运用已知来展开主动的学习,就必须要着眼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能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与思维活动,进而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实,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有深度,探究有成效,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这样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来。
为此,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能不深入,只是就知识本身提问,也不能过于深入,盲目追求问题的高难度,而是要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接受水平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语文教材深入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围绕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提出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来。
二、提问要把握好时机,在最为恰当的时机提出。
1、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很难在整节课中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思维与注意力,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分散。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所需要的不是教师的强制引导,而是要让学生自我再次集中起来。此时一个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再次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再次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上,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来。
2、学生思维困惑时。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低下,并不能独立地解决所有问题,当学生遇到思维上的障碍,出现思维困惑,无法展开探究时,此时正是启发的最佳时机。如果只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依旧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机械地记忆结果。而此时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展开更有深度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完成自主探究,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3、学生理解肤浅时。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于文章的理解往往浮于文字表面,而并不能透过文字感受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厚情感与意境,此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感悟,教师同样可以运用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指导与点拨,进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分析,进而深刻感受与体会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立体解读。
三、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兼顾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这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育事实。以往的教学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同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这样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这是低效的教学。素质教育是大众教育,是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共同发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亲身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问题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可见问题是发现的基石,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就不能是封闭的,而是要具有开放性,要能够以文本为中心,向宽广的生活空间延伸,提出开放性问题的,不拘泥于教材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而是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与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更宽广,才能基于文本,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更多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产生更多的见解,这样才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实现学生探究活动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五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寻访小动物》一课,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首先的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
《寻访小动物》一课用三个活动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这个话题着重于帮助孩子们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周围小动的经验和认识,发现自己平时与小动物玩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第二个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第1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思考。
基于以上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3、掌握一些探寻小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4、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不伤害小动物的意识,获得关于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丰富的直接认识。
1、每位学生一面放大镜。
2、有关校内某棵大树附近的`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的卡片。
3、选择好校内一些可供学生寻访调查的场地。
(一)迷语导入
2、出示迷语:
身体半球形,
背上七颗星,
棉花喜爱它,
捕虫最著名。
3、说说七星瓢虫是怎样的动物?
(迷语导入,既能迅速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迷语本身又是一种十分精妙的描述,迷语中隐含着有关动物形状,生活地点等描述,对后继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九月里,能寻访到哪些小动物
3、学生猜测,教师出示相应的卡片,猜到的挂在树的相应的位置上。
4、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5、今天,我们要到校园去拜访小动物,每组选择一个地点,估计一下:
l 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
l 我们全班同学能观察到多少小动物?
(三)寻访活动准备
1、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碰到野蜂,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注意什么?
2、我们对自己的活动,还有哪些要求吗?
3、出示:寻访活动中注意安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六
一、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3天内造好0万枝箭的命令,企图暗算诸葛亮。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鲁肃了解诸葛亮造箭的情况,还给诸葛亮设置造箭的障碍;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暗暗作好借箭的准备。
3、(6-9)诸葛亮善于识别天象,正确估计曹操的行动,利用大雾的掩护,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万枝箭。
4、(10)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自叹不如诸葛亮。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三、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周瑜心。
知人心鲁肃人。
神机妙算曹操性。
识天象四更时候大雾弥漫。
晓地利顺风顺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七
提问目的明确,是指提问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服从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具体的来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和发问。每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不同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也是衡量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决定了其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处于被动状态,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的目的。”[1]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就要教师抓住重点难点设置问题,这也成为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怎样设置问题呢?首先要求教师充分专研教材,设置由浅入深的,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问题,为下一步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其次提一些有悬念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课文的欲望,从而主动去合作学习;再次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难点,攻破重点。
2、提问要有针对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提问,提出好问题,需要教师提问时既要针对教材实际,又要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
(1)新教材的特点是将生动的图片和资料呈现结学生,淡化了知识体系,强化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是教学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师生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交流,旧式的“你问我背提问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那么如在新课程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呢?新课程着重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挖掘,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摒弃让学生背诵公式概念的陈旧的提问方式,讲究提问时机、技巧,问在最需要的地方,问最需要问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问要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切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使之起到触及学生的思维“盲点”,活跃学生思维的积极效果,而不应该提出一些让学生不假思索就能答出来的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更不能设计出让学生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大而不当的或似是而非的问题。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6~12岁的儿童,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阶段性等特点的,这些特点表明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内容和教育要求不能超越儿童生理机能发展水平的支持范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课堂提问的对象。提问应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善于把不同层次的问题和不同水平的学生优化组合,既要给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又要给一般的学生创造进取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显示自己的才能,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3、提问要有时效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把握时机,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4、提问要有创造性。
这里所说的提问要有创造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设问要能体现对学生的引导,要侧重于传授方法,揭示规律。“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通过系统的指导和传授,使学生的学习避免走很多弯路,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成果。”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话告诉我们,教学注重传授方法,揭示规律。语文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它是由一篇篇独立的文章组成的文选式的教材,所以教师不仅要学生学会一篇课文写了什么,有什么写作特色等,还要从这篇课文出发,去延伸迁移、比较深化、发散求异、想象创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这更需要教师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是要在“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而言,创新并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布鲁纳说:“学生的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也就是说,学生的创新还包括丰富的内涵:学习上的知识迁移、丰富的想象力、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及小发明制作等。那么教师应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研究、解决新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八
小学生正处在对外界事物都好奇的阶段,好的课堂导入方式能让他们很轻松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其中,悬念导入就是一种有效导入方法。悬念能激发学生急切探究未知领域的心理,能激发小学生探索、追求的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悬念,以疑促学,激发学生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向大树道歉》这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在做的每一位学生应该都有犯错的经历,当我们犯错了,要主动向别人赔礼道歉,及时弥补自己的过失。但是,如果当着众多媒体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向一棵大树道歉,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媒体记者的脚步到现场一探究竟。学生们这个时候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氛围也异常活跃。有的学生充当大树接受主人公的道歉,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连班级中最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都想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二、直接导入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新课讲解之前,开门见山地导入,也是教学时常采用的导入方式。直接导入的最大好处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与要求,简洁明了地介绍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例如,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水上飞机》。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主要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种类与广泛的用途。学习本文需要认识掌握1个生字,还要会写10个生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篇文章;要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这种直接导入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清楚地了解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为接下来的新探究做好准备。
三、游戏导入法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游戏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喜欢的一种活动,游戏也是最能带动孩子兴趣的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借助一些小游戏导入,能快速带动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些比较常用的游戏包括击鼓传花、丢手绢等,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短暂的时间来缓解学生烦闷的学习心理,而且还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便于引起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状态。果。在游戏环节中,对取胜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也要为那些没有取胜的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能独立完成的,因为小学生的争强好胜精神是很强的,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要。例如,在分析《小守门员》一文时,就可以带领小学生们到操场开始一场和文章内容一样的简易足球赛,可以借用书包和帽子搭建球门,让孩子们自己也做一回小守门员和小运动员。实践证明,很多小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到其中来,既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四、实物导入法。
小学生主要是以感性认知为主,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的认知阶段,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上课伊始,结合课文内容,借用直观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这些实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方说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等。例如,在学习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笔者就事先准备了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上和诗中的描写极像,而且还准备了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孩子们都很好奇,伸着脖子看。通过实物演示,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小学生们的面前,教学时,教师也不用再费口舌讲解,学生们的印象也会极其深刻。实物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直观,恰当的实物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之效果。假如没有这些事物,单凭小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会非常困难的,因为孩子们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脑海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还不够多,因此,联想力和想象力都要差些。这也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借助实物导入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总而言之,“在多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这也就是说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导入要灵活运用,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在导入的引导下,点燃学生们思维的火花,开启智慧之门,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导入的引导下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和求知欲走进文本,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九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的素质以及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要具备更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求我们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就必须担负起培养有能力又有素质的社会新人类的重任。因为语文作为一种语言,且是我们的母语,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及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教育。
对于知识层面的教学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字、词,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另外,还必须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内或者国外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而对于精神层面的教学,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相处之道和合作之法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决不能把教学局限于我们的课内,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把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以语文学科特点的和谐统一,推动教学目的的完成。
语文学科特点的和谐统一也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由始至终全面贯彻的思想。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比较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教学方法关注的不够,人文精神层面更是很少提及。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我们的校园,课堂教学的情况大有改观,但是有部分教师却对素质教学的新要求产生了错误的或者是偏差的想法,以至于出现了很多虽然课堂氛围良好,教学方式和方法先进,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情况。
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了教学形式的变革,却忘记了教学的根本,没有以教学的目标为根本来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形式和人文教育我们要关注,而对知识技能以及探究方法也不能忽视,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起来,才能最终体现知识和能力、教育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也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本色。
三、以教和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各自担负着各自不同的任务和责任,但从地位上来说,二者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求真务实,不能哗众取宠,要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深刻地研究教材,并且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材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知识来源,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扩展,以此来达到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的目的,并且也能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提供广阔的空间。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和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和探究,真正地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四、以科学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现如今,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最先进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给学生弘扬自己个性的空间。而对于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还要求学生要提升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合作学习很多时候都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比如,在班级容量比较大的时候,教师要能够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很困难,此时,合作学习就成为了最优质的选择,但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在问题设计以及过程监督方面下工夫,力争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出既充满激情和活力又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
课堂提问不应该有规律可循,但是应当有原则保障,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广泛性,提问应当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有以下几种:首先必须是民主,提问是一种平等对话,因此这种平等对话必须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处于同样的地位,没有高低尊卑之分,这样学生才能针对问题发挥自己的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要遵守启发性原则。在提问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针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提问也应当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要按照阶梯型原则进行提问。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阶梯,并且合理调配这些阶梯之间的跨度,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创新课题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在课堂上极为重要,在小学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提问方式,在提问时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比如在提问时针对问题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进行所谓的“曲问”,针对问题从一个小的方面逐渐切入重点,并鼓励学生主动去想象一些问题,同时进行回答,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
小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有限,而且正处于自信心的培养阶段,所教师在提问时不论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如何都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夸奖,重点指出学生回答问题的亮点,鼓励其继续努力。同时在阐释问题答案时委婉的提出要求学生继续思考、发散思维的建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树立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提问之中。另外针对同一问题尽量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教师总结他们之间回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让他们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一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
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抓住词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盘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任务:。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
2、从文中体会缺水的“苦”。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课: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7课《水》。(幻灯片)(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在作者生活的小山村: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着雨天洗澡;在炎炎夏日快要风干的时候,希望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淋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3、师:有了水,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水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策略:默读课文的第二—六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
展示环节:
第二自然段:雨天洗澡的痛快。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幻灯片)。
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物动作、想象画面。
通过画面想文字背后的声音。
雨中的孩子们在叫什么喊什么?
生:我终于盼到下雨了,真痛快!(评价:老师感受到了。)。
生: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洗澡了,我要痛痛快快地洗,真高兴啊!
学生朗读再次体会。
2、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大人们也加入了进来,只是他们还略带羞涩:
男女生读:男生读:男人们穿着短裤,女生读: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小结:这是长久被压抑的力量的释放,这不就是雨中的狂欢吗?
雨天洗澡,我们都痛快尽情地享受。这还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雨水吗?(板书:雨水)。
此时此刻:雨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这句话)。
第四五自然段:一勺水淋浴的舒服。
1、“母亲一手从水窖里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幻灯片)。
2、“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每个毛孔张大嘴巴的吮吸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读出舒服的感觉。
3、“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让我有舒服的感觉。
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从头顶倾注而下的一勺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滑过胸和背,滑过大腿和膝盖……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
师:是啊,水是流下去的,这儿的“滑”换成“流”或者“淌”也可以吗?
生:不行。
师:说说理由。
生:滑就是抚摸,让我们感觉到了水的亲切。(评价:你已经走进了文中,和作者共鸣了。)。
师:水就像抚摸,像妈妈一样亲切,带给了我们水的清凉,为我们驱逐炎热。
师:我们齐读第5小节,把一勺水抚摸我们的舒服透过读表达出来。(幻灯片:出示第5小节)。
小结:这还是随处可见的一勺水吗?
此时此刻:一勺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勺水)。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一滴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滴水)。
生:齐读这句话。
任务二:从句中体会缺水的苦。
策略:浏览全文,找出相关句子。
生: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幻灯片)。
生: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幻灯片)。
师:口中饥渴难耐,身体水分流失,这样的日子太苦了。
生: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幻灯片)。
师:我们太需要水了,这样的日子太难过了。
师:得水之乐更反衬缺水之苦啊!
师:因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幻灯片)。
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检测导结:
生:从我做起,节约用水,(评价:你向我们提出了行动的口号。)。
生:节约水资源。
生: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评价:你引用了一句公益广告语,发人深省啊!)。
生:我们应该为建立“母亲水窖”,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还了解“母亲水窖”。大家下来可以自己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师小结:是啊,我们应该让“水,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大家齐读。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2、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归纳昆虫的特征。
4、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放大镜、昆虫盒、橡皮泥、细木棍、饭粒。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猜谜语导入新课。
二、观察提问。
1、学生看教材中的图,并提出问题。“蚂蚁住在哪里?”“这些蚂蚁排着队干什么?”
三、动手操作。
1、做“蚂蚁”。
学生根据经验动手制作蚂蚁模型,可用橡皮泥代替黏土。
2、师生交流评议:蚂蚁的身体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
四、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到校园里观察蚂蚁,说一说:真正的蚂蚁什么样?
教师适当引导:“用樟脑球画一个圈观察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辅助观察。
五、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昆虫”这一概念。
六、实践活动。
查找昆虫准备过冬的资料,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四
《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学生喜欢学,爱读书。这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我们班的小学生对朗读都非常有兴趣,并能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八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七自然段,了解小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体会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
一、情景引入。
1、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个小动物,它们是-----(出示三个小动物)。
知道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二、感知体验。
1、学生自主探究。
师:那这几种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的三至七自然段,然后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学生自由读)。
2、组织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可爱的小燕子、勤劳的小蜜蜂、会学习的孩子。)。
三、对话探究。
1、学习燕子的过冬方式。
〔1〕我们先来看看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吧!板书:飞到南方去。
〔2〕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暖和”读准音。
〔3〕小燕子是怎么说的?谁来读?【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指多名学生读,多角度,有个性的读。每读一个人教师都要适时的评价,“这是一只(可爱、聪明、勇敢、自信)的小燕子。”)。
可爱的小燕子,你是不是就呆在南方了呢?你还会来吗?
师述。(看燕子南飞图)。
2、学习青蛙的过冬方式。
过渡:就要南飞的燕子,还牵挂着和它常常在一起玩耍青蛙呢!
【出示第四自然段】。
〔2〕是呀,一只多么乖巧、讨人喜爱的小燕子呀。朋友之间就应该像它们一样学会关心、学会帮助。你再读读。
〔3〕那青蛙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听了小青蛙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就在这儿过冬;钻到泥土里,睡上一大觉;要睡很长时间。)。
点出:吃得饱饱的谁能读好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做动作理解。哦,原来,青蛙的大肚皮就是这样来的。再读这个词。
钻到:学习“钻”。指名读。钻就是青蛙进入到泥土里去占了一小块地方,在哪儿“睡大觉”。
指导读好“好好睡上一大觉”指名读好这句话。
“来年春天”历时5到6个月,再读。解释“来年”。
师:我们识字5中学过的冬眠的动物还有--------。
〔4〕读对话。师评价。
3、学习小蜜蜂的过冬方式。
过渡:小燕子和小青蛙的友情是快乐的,那它和小蜜蜂的友情更是甜蜜的,为什么呢?
〔2〕师引读第六自然段。师指一名学生对读。
师:(第六段)生:(第七段)。
师:哦,小蜜蜂原来是在蜂巢里储藏蜂蜜。板书:蜂巢藏蜜。
〔3〕师:再读读小蜜蜂说的话,你在读时重点突出了哪些词语?学生再读。
指名说,师点出“早就很多够。”
板书:储粮。
4、师小结:小动物们可真聪明,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过冬方式。
〔1〕读读这三个小动物说的话(第一遍),你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的话再读读(第二遍),谁来读给大家听听(第三遍)。
【出示三个小动物说的话。】。
〔2〕小朋友们,如果你现在就是小燕子、或是小青蛙、或是小蜜蜂,用你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过冬方式,好吗?你可以自己说,也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练习说一说。试试看。
【出示:嗨,大家好,我是(),()。】。
5、拓展延伸。
〔1〕过渡:你们说的真好,我们都记住了,那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吗?指名说。
6、建构生成。
过渡:秋风又呼呼地刮起来了,三个好朋友要赶紧忙着准备过冬了,它们最后商量决定,生读: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师:第二年春天来了,谁会用书上给我们的词,接着、又。老师再加两个首先、也填空。看一遍。
几个月不见的好朋友又聚到了一起,一定有说不完的话,道不玩完的情。相聚时,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吧,今天中午我们开个小小茶话会,展示你的想象吧。
四、学习生字。
〔1〕暖读准音。指导“暖”在田子格中位置,让学生自己说。
〔2〕钻读准音,分析字形:左右结构,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在练字本上书写,师巡视,并作指导。
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迁徙。
青蛙钻到泥土里冬眠。
小蜜蜂蜂巢藏蜜储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天然动物园的乐趣。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自觉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
2、了解天然动物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活动情况,感受作者的乐趣,产生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兴趣和愿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情趣,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了解天然动物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活动情况,感受作者的乐趣,产生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读课题,说说天然动物园和动物园有什么区别?
2、文中哪一小节写出了区别所在?(第二节)。
3、说说漫游和旅游,区别在什么地方?
二、读课文,说说天然动物园漫游看到了什么动物?
1、学生读课文。
2、请你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鲁伏河、米库米动物园”说一句话。
3、朗读第一小节。
4、交流,看到了什么动物?
5、学生回答。
羚羊、长颈鹿、斑马、基马猴、犀牛、狗、黄牛、狮群。
三、再读课文,说说看到了怎样的动物?
1、()的斑马。
1)朗读描写斑马的这一小节,并回答问题。
2)顺着他指的方向……足有五六百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车子慢慢逼近……互相嬉闹,这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千姿百态逗人喜爱)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排比)。
4)为什么斑马泰然自若?人与自然的和谐。
2、()长颈鹿。
亭亭玉立说明什么?还能用其他词语形容吗?
基马猴能够上长颈鹿的背说明()的长颈鹿。
优雅的长颈鹿、温柔的长颈鹿。
3、()的基马猴。
基马猴和我们的车子周旋说明了什么?
4、()的大象,为什么这么说?
5、()的狮群。
1)我们出现在狮群面前,有没有影响狮群?从哪里看出的?
2)瞥表示什么意思?
3)狮群是一群警惕性很高的动物,为什么表现得这样满不在乎?
说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他们对我们的到来没有感到有威胁。
四、小结,现在你说说天然动物园漫游记是一次怎样的漫游?为什么?
1、乐趣无穷。
2、“乐”的什么地方?“趣”在什么地方?
3、在返回的路上,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天然动物园的趣闻来……请你选在一个趣闻说具体。
动物和人类的和谐相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六
《天然动物园漫游记》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寄读课文。它是一篇科普知识很浓的文章,主要以游记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生活在天然动物园的各种动物的特征和活动情况,让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到动物给游人带来的乐趣,产生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思路。
在教学时,我从本科难点切入:为什么说“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执行的乐趣是无穷的?”由于本课篇幅较长,介绍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所以在教学中“化多为少”、“化难为易”,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两三种动物进行学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通过圈、点、划、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阅读习惯。同时,在交流反馈中、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动物给游人带来的乐趣,回归到教学难点。在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中印象最深刻的情景写一写,及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思想感情的提升。
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还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介绍科普知识的的文章,对于游记的特点也很熟悉,所以探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会有什么困难。因为这篇课文时介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动物,也愿意了解它们,所以孩子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兴趣会很浓,为解决本科的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
2.了解天然动物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活动情况,感受作者的乐趣,产生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兴趣和愿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情趣,丰富语言积累。
四、教学难点:
了解天然动物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活动情况,感受作者的乐趣,产生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兴趣和愿望。
五、教学过程:
(一)、回忆“园”特点,质疑导新。
1.从课题中获取的信息。
2.请同学们介绍动物园的的地理位置和行车路线。
3.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与我们常见的动物园相比有什么不同?(ppt填空)。师:平时我们看到的动物园里的动物是圈养的,而天然动物园的动物是野生放养的,所以游览天然动物园一定会充满紧张和刺激。难怪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ppt)理解“络绎不绝”的意思,从这个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游人呢?(ppt)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天然动物园,感受野生动物给有人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了解动物,品味语言,感受乐趣。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4-10自然段,数一数作者看到了几种动物,重点介绍谁?板书:斑马长颈鹿基马猴大象水牛河马花豹狮群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它们又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乐趣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ppt)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轻生读相应段落,完成下面问题。
1.把描写动物表现和特点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读读这些句子,用一两个词概括它们的特点。
3.再读读,体会作者此时有什么感受?
4.全班反馈,教师相机点拨。
重点品读斑马“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一二十米远„„千姿百态,逗人喜爱。”
板书:喜爱再读,读出斑马的千姿百态,读出作者对斑马的喜爱之情。
生:略。
板书:亭亭玉立文静蹦来蹦去淘气。
师:它俩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性格不同,但是能够和睦相处,使这里充满乐趣。
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ppt)谁来读读?长颈鹿“它们高扬着细长的脖子„„迷人的风光画。”
师:这句话作者与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能把此情此景想象成风光画呢?(读语言文字结合背静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指名读,边读边想读出美来。
师:水牛、河马、大象、可算是动物中体型较大的,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说说吧!
板书:庞然大物凶猛脾气大力气大师:当我们靠近它们时,反映相同吗?
生:略。
板书:迟钝机警。
师:而大象举动就会让游人感到—十分可怕。
板书:可怕。
师:谁来读读表现母豹关爱幼崽的语句?
生:(略)。
师:在猎物面前,母豹是多么的凶狠,然而此时,它却侧卧着身子喂奶,在我们面前呈现出衣服慈母哺乳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舔犊之情。
生:狮群(ppt)“只见不远处一棵大树下聚集着十几只狮子„„打闹着。”
师:多么温馨的一家。这段描写是作者看到的,他还听到了关于狮子的什么趣闻?
过渡:参观完狮子,我们这次形成就要结束了,我们即体验到了惊险刺激,也感受到了温馨幸福,真可以说是乐趣无穷。我想在此次旅行中无论是你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感受到的,一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请你写写。
5.小练笔当你看到或者听到什么情景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当我看到(或者听到)。
(三)、总结全文,发出呼吁,升华中心。
同学们,在动物王国中还有许多动物等待着我们去了解,我们和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只有我们善待它们,它们才能给人类带来无穷的乐趣。
(四)、作业布置。
1.搜集其他动物的资料,课下交流。
2.阅读有关介绍动物的书籍或文章。
推荐:说明文《鲸》姜戎《狼图腾》。
六、教学特色。
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体现的是“长文短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读,有感情的读,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感受野生动物给游人带来的乐趣。在圈点画记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七
《小动物过冬》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燕子、青蛙和小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制作头饰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了解小动物们过冬的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自读;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教师在其中对学生的帮助主要在于让学生能运用教师教与的本领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求得课文中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的受益者。
一.谈话导入。
师:三个好朋友要分开了,它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你能体会一下吗?
师:既然这样,它们为什么就不在一起过冬呢?
师:那你们想知道这三个小动物都是怎么过冬的吗?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课文2-8节。教师指导角色分配:一生读燕子的话、一生读蜜蜂的话、一生读青蛙的话、一生读叙述和提示语。
2、组内交流:三个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呢?
三、理解感悟。
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听者随时纠正补充。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词语“春暖花开”,读好这个词语,用“春暖花开”进行说话训练。
候鸟。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与小燕子的过冬方式一样呢?
2、学习课文4—5自然段。
师生分角色配合朗读4-5自然段。
师:老师做小燕子,想去问问青蛙哥哥是怎么过冬的,谁来读青蛙的话,和老师配合一下?
师生合作朗读。
教师创设对话,帮助学生了解“冬眠”现象。
师:青蛙哥哥,你睡一个冬天不吃东西不饿吗?你可千万别把身体饿坏了!
生:不会的,我先吃得饱饱的,在泥土里睡觉,一点儿也不会饿,等到来年春天就可以出来找虫子吃了。
师:哦,这下我就放心了。对了,青蛙哥哥,你的这种过冬方式好象是叫冬眠吧?
3、知道了燕子和青蛙的过冬方式,谁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只小燕子,去问问小蜜蜂?
请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6-7自然段,学生之间进行提问。理解冬天没有鲜花,蜜蜂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生:蜜蜂妹妹,你的蜂蜜都是什么时候采的呀?
生:从春天白花盛开的时候,我就一直在采蜜,为冬天过冬做准备呢!
生:蜜蜂妹妹,你可真勤劳!
板书:小蜜蜂巢穴里。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及时评议。
五、戴头饰表演。
2、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3、你们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有礼貌,如称呼“哥哥”、“姐姐”;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关心。)。
六、资料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19。
小燕子飞到南方(侯鸟)。
青蛙钻到土里(冬眠)。
蜜蜂巢穴里(备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八
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二是探究不同物质的特征,三是给物质分类。
开展有关水的知识的交流,是为了教师将有机会评估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前有关水的原有知识,学生也将在此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分享和质疑。学生运用网状图进行记录,可以帮助他们将水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梳理,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不同物质的特征的活动,将调动学生运用感官和已有经验来识别和比较不同的物质,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丰富关于三态物质的感性认识;分类活动是在学生识别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分类的标准可能有很多种,他们可能会根据识别活动中不同感官的感知结果来进行分类,比如根据手摸的结果,分为软的物体和硬的物体,这在学生初次分类中是十分正常的。教科书中将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一分类直接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期望学生对感性认识进行反思,关注这三类物质的主要区别。
学生在这节课中完全可以根据袋子里东西的形状变化认识到三类物质的差异,但它们在体积上的差异学生就很难知道,可以利用气体独特的特点加以区别,帮助学生分类,比如在重量上。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多余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兴趣,选择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活动设计来触发孩子们探究的_,使学生能够因为探究而认真,因为科学而变得有素养。
三、教学理念。
考虑到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能够引领孩子多角度去揭开“袋子”神秘面纱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帮助学生养成用多种感官充分观察的习惯,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观察素养的培养。
同时对于充满稚趣的三年级学生,儿童化的引导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能够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探究_,带着一种探究的冲动在教师的引领下去走科学道路。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谜语: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学生回答。
3、讲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板书课题:“水”)。
二、认识水。
师:你们今天都带什么来上课了?
生:………。
生观察水。
师点生汇报水的特点。
根据回答板书:水无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三、欣赏美丽的水(课件)。
四、我知道的水。
1、出示网状图。
师:现在关于水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我这里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张网状图,把你们有关水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下,然后把讨论结果写在这张网状图上。(发网状图)。
2、学生开始讨论。
3、交流汇报填写情况。
五、水在哪个袋子里。
师:真是不错,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都这么厉害,关于水竟然知道的这么多。1、活动指导。
生: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生:用手摸。
2、提要求,学生领取材料,分组进行“分辨哪个是水”的活动。
3、填写记录表。
4、汇报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求证。
(1)组织学生探讨如何验证各自的推测。
(2)验证各小组意见一致的几个袋子。
5、交流。
找出水。
六、分类,认识固体、液体、气体。
师:根据这7种物体的特点,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想想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生开始分类。
汇报。
生:……。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变,……。
师:我们给像石头、玻璃球、粉笔这样有固定形状的,而且坚硬的物体取个名字吧,大家开动你的小脑筋都来想想,看看我们谁取的名字最合适。
生:……。
师:科学上把这些形状不变的物体称为固体。(板书:固体)。
生:将……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因为它们会流动。
师:那我们也给象水、醋、牛奶这样能够流动的,摸起来软软的物体取个名字。
生:……。
师:像这些会流动有一定体积的,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液体。(板书:液体)。
师:现在还剩下……。
生:空气。
师:那空气我们可以叫它……。
生:气体。
师:很机灵,就叫气体。(板书:气体)。
生:……。
七、小结。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我们用到了哪些自己身上的器官?
3、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十九
我想观察什么。
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准备。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大树下进行观察。
·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
·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进行观察。
·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要爱护花草树木。
·全班去观察大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二十
2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语言规范.
教学准备。
1事先布置搜集有益动物的资料,指导制作动物头饰;。
2自编环保拍手歌顺口溜环保标语动物的好朋友小奖牌;。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话题。
2小结:在地球妈妈的怀里,有成千上万的有益的动物和我们和睦相处,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有益的动物.(齐读课题)。
二二竞赛热身,认识有益动物。
1播放课件:来到动物谜语园.各小组进行猜谜竞赛:。
2出示谜语,小组竞猜.啄木鸟白海豚大象蚕。
3播放课件:欣赏音乐会.你能听出是哪些动物的声音吗?
4播放青蛙布谷鸟叫声的录音.
5小结竞赛结果,获胜者奖给动物的好朋友小奖牌.
小结:这些动物多可爱啊!除了这些有益动物,你还知道有哪些有益动物?
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原有旧知,说说还有哪些有益动物.随机出示课件中的动物图片:壁虎猫头鹰蜜蜂蜻蜓蛇蚯蚓燕子等.
三合作学习,夸夸有益动物。
1各小组交流收集的有益动物的资料.
2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看哪具小组知道的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多,并能说清有什么好处.(如:蚯蚓松土;蜜蜂传播花粉,酿造蜂蜜;蛇吃田鼠;猫头鹰捕食田鼠.)。
3学生模仿课件中动物自我介绍.先和同桌练说,再带上动物的头饰上台介绍.(注意引导介绍这种动物的外形习性对人类的益处.)。
4课件中动物自我介绍:。
啄木鸟:大家好!无是长嘴巴的啄木鸟,我是树木的朋友……。
师走到扮演啄木鸟的同学面前和他握手,并用诚恳的态度敬佩的语气说:啄木鸟医生,谢谢您帮我们抓了这么多害虫,您的长嘴巴就像一个空测器,一敲树干,就知道蹇在哪儿,您真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卫士啊!谢谢您!
学生模仿教师的样子,走到扮演动物的同学面前,和小动物说说心里话.
四设身处地,了解动物困境。
1了解动物面临的危险.
播放课件:有益动物被伤害的录像(捕捉鸟吃蛙捉蜻蜓残杀大象…..)。
2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些什么?
3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鼓励鼓励联系查阅的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表明观点.)。
4讨论:如果我们继续伤害捕捉有益动物,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讨论:有益动物对人类有这么多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呢?(要指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清楚地陈述自已的见解,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小结:对,不捕捉不伤害它们,见到别人伤害要劝阻.
板书:。
不捕捉不伤害劝阻他人。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组织成员选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以实际行动表明爱护有益动物的决心,评选环保小卫士.
各小组汇报交流,集体评议.教师组织交流,作点拨深化和评价,要引导学生对其它小组的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
评选环保小卫士.
六放飞愿望,升华情感。
1教师也写了一首小诗,想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我们一起配乐朗诵,好吗?
2现在老师正式向同学们提出倡议:保护有益动物,做环保小卫士,你们愿意响应老师的倡议吗?愿意的同学上台签名.
在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声中,学生上台签名.
附板书:。
不捕捉不伤害劝阻他人。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版篇二十一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钢笔工整书写)。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往事依依》2课时。
《幼时记趣》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1课时。
《伟人细胞》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幼时记趣》作者追忆了儿时观察动物,产生联想,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充满了情趣。
《十三岁的际遇》作者神情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与希望。
《伟人细胞》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明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于学生很有意义。
这一单元的教学,语言有的生动活泼,有的蓄满神情,有的趣味盎然,有的蕴涵哲理,因此,学习本单元需要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每篇文章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浏览本单元内容,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商讨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大致介绍本单元每篇文章的内容。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迅速浏览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内容。
第二块: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再次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内容(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思考:本单元你想学写什么?打算怎样来学?(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布置。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提示:可以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来确立自己的目标。
要求:目标要明确可行。组织学习小组,讨论自己的目标。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
[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8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