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4:31:33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2 04:31:33     小编:碧墨

演讲稿是一种用于演讲或演讲比赛的准备稿件。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一

1.粮食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减少。

据统计,全县耕地面积在1949年时为54.95万亩,减少到42.16万亩,期间总共减少12.79万亩,年均减少约2400亩。此后至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到39.79万亩,年均减少约1800亩,这主要是严格保护耕地政策所起的作用。1949年农作物总播面积为69.99万亩,复种指数为127.4%,粮食面积63.19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0.3%。20农作物总播面积94.43万亩,复种指数达237.3%,粮食面积71.23万亩,只占总播面积的85.4%。上述情况说明3个问题:一是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退耕还林还草的进一步实施,耕地减少的态势不可逆转;二是人们对水果、蔬菜等需求的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种植面积的比例肯定还会逐步降低;三是解放以来,复种指数已提高了近一倍,继续提高复种指数的难度很大。

2.粮油技术推广难度加大。

当前,包括农民在内的多数人员对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都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撂荒地逐年增多,种粮农户岁数越来越大,外出人员不愿回乡种粮的倾向相当明显或根本不会种粮,造成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相当困难,部分技术甚至有倒退倾向。以水稻生产为例,20世纪80年代亩植窝数平均为1.5万窝,90年代下降到1万窝,现在的部分田块已下降到0.5~0.6万窝,亩植窝数的持续减少是水稻单产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而产量总体变化不大的根本原因是种植品种普遍由穗数型变为了大穗型,由于品种的大变化而大幅度提高了单产,在玉米生产上表现更为明显。从大农业的内部分工上看,由于发展蔬菜、水果和农机化很容易成为新的亮点,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已把更多的精力、人力和财力投入到了项目更大、更容易出亮点的其他业务工作,粮油技术推广部门的地位和积极性都有所下降。同时,粮油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人员和较为突出的人才也抽调了不少到其他部门从事更紧要的工作,减弱了粮油技术推广部门的整体实力,部分粮油技术推广部门的负责人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实施农业项目等不属于技术范围的工作上,没有把过多的精力用在研究粮食发展的技术应用和推广上来。此外,粮油技术推广部门建立的各种示范片、示范田块,所应用的'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一般都需要较好的环境条件和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实施,推广都有较大难度。以隆昌县水稻高产攻关为例,近几年,每年都以增加窝数、增施肥料、狠抓病虫防治为前提建立了百亩、千亩高产攻关片,尽管连续多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田块中稻和再生稻两季亩产超过了吨粮,但由于增窝、增肥、防病治虫需要增加投入,管理不到位还容易造成病虫害加重,以及大幅度增加穗数还容易引起倒伏,同时,农户雇请人员栽秧是以面积为单位给工钱,这样就很难保证栽够窝数。因此一旦示范或项目实施结束,示范片的新技术应用程度就逐步下降。

3.农机化步履艰难。

近年来,全县开展了播、耕、栽、防、收全程农机化作业的探索,但仅仅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推而不广的主要原因是:隆昌县属浅丘地区,现在的机械不太适合不规则的小田块,尤其是田坎小巧,机械笨重,搬运不方便,让成片农户整体接受又十分很难。

4.现有种粮补贴不科学。

当前分不同部门、不同时间分别有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名目繁多的种粮补贴,不仅加大了各级的工作量,还没有起到较好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应有作用。6.有针对性的发展粮食生产特色项目少近年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都安排了一定的粮食生产发展项目,对于稳定粮食生产起到了较好促进作用。但有针对性的发展粮食生产特色农业项目少,对下步粮食生产的发展推动作用不大,如隆昌县近期稳定粮食产量的主要手段是稳定发展再生稻,却没有再生稻的专门项目,因此,无法结合项目认真研究和全力发展再生稻。此外,务农劳动力紧缺、文化水平低,耕作粗放,农户投入少,种粮成本高,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不能完全落实等,也是当前粮食生产的基本概况。

1.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在依法严格保护耕地和坚决杜绝土地撂荒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潜力,深化耕作制度改革,全面普及旱地多熟制,大力发展间套作冬大豆,逐步扩大稻田两熟和三熟制面积,千方百计提高复种指数,实现粮食种植面积的基本稳定。

2.明确主攻方向。

一是稳定玉米单产,恢复水稻和红苕种植水平。只要水稻和红苕恢复到历史最高种植水平,全县即可增加总产2万吨。二是积极发展再生稻。近十年的探索表明,尽管隆昌县属再生稻次适宜区,但除少数阴山深沟地区外,90%以上区域实际上是可以蓄留再生稻的,如果按平均亩产100kg、28万亩可蓄留的面积计算,总产可达2.8万吨。因此,稳妥发展再生稻是当前隆昌县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首先应扩充技术人员,其次是各级部门和技术人员应认真研究粮食生产新技术,积极做好试验示范,主动邀请各级领导和重点示范户现场参观指导新技术示范片和试验示范田块。再次是要加大力度宣传农技干部和从事粮食生产人员的敬业精神和高产典型,让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员有待遇、有地位、有荣誉,逐步形成人人愿意主动参与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

4.全力推广农机化。

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应主动研究和引进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示范,积极探索不同种植模式的机型选择和农机农艺的综合配套技术,并熟练掌握各种农业机械,争当农机能手,指导农户应用农业机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种粮成本。

5.改革种粮补贴办法和项目实施。

可以采取按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进行补贴的办法,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或者采取按交售粮食数量进行补贴的办法,促进种植水平和产量的提高。同时,各地应在明确粮食生产发展的重点作物、主要目标和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按照有关农业项目要求整合现有项目或安排专门项目,确保最有发展潜力的作物或技术有项目支撑、有人员研究、有人示范推广,促进最有发展潜力的作物或技术能够快速成熟和推广应用。

6.制定激励政策。

如:提高粮食保护价格;应用新品种、新技术进行一定补贴;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种植专合社补贴标准;提高从事粮食生产工作者的各种政治、经济待遇,吸引年轻一代农民和相关人员从事粮食生产工作等。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二

摘要:绩效管理作为衡量地方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管理方法,加强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的策略,从而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地方财政;绩效管理;专项资金;预算编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省级财政也加大了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地方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也就成为了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宏观经济调控和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我国财政部门一直致力于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化和探究,因此,在财政支出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地方财政资金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受到了越来越的关注,但是由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时间较短,而且在经验积累上尚不充分,所以诸多的漏洞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如何有效评价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比,并实现绩效评价目标,成为了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法律规范尚不健全。

当前,对地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管理所遵循的依据仅是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部门规章,而法律层面的规范和指导还存在缺失,由此可知,一方面财政部门对绩效评价与管理工作的认识还有所欠缺,重视程度低下,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对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过于形式化,因此,加强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法律规范和实效性迫在眉睫。

(二)地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常用的地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摊提计算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等。目前,大部门地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所采用的方法为——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方法单一,有局限性,而且更适用于绩效评价水平较高的单位。

(三)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周期较短,评价效果不全面。

地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整体呈现出周期短的特点,很多财政支出性项目的建设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限,而其经济效益的评定又具有滞后性,因此,如果在财政支出性项目建设阶段就开始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的效果是不科学、不全面的。

(四)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缺乏数据分析信息系统。

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绩效评级信息系统尚不健全,因此,对地方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只能够借助人工统计、汇总的形式来进行定量数据的分析和运算,而完全依靠人的主观计算汇总,难免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和纰漏,从而导致绩效评价效果偏离实际情况。

(五)地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未贯彻到预算管理之中。

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包括绩效评价、绩效审计、绩效沟通和反馈等,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贯穿项目的始终,如果沟通不畅或人为疏忽,未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评价,不仅会削弱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还会使评价结果存在偏颇。

三、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法律条文的完善。

第一,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与评价工作的法律建设,不断强调地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管理的法律地位,从而在宏观层面肯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管理的作用和价值。第二,通过总结、归纳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相关成功经验,积极将成功经验融合到部门规章与法律法规之中,从而构建地方特色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评级机制。第三,加强地方财政资金组织机构绩效评价方式的转变,加强绩效自评、绩效审计、财政审核“三位一体”的绩效评价机制。

(二)建全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第一,针对不同财政项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不同的评价流程和方法,并根据各财政支出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独立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评价子系统。第二,要对整个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管理细化和再分,通过把关、监管各个财政资金模块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性绩效评价,从而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能。

(三)确定切合地方财政资金项目实际的绩效评价周期。

第一,要在全面评估财政支出项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效的确定整个工程绩效评价的周期,对于教育专项项目而言,要适当的对评价周期进行延长。第二,要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化分析,且提高“三位一体”评价环节对评价范围内所有指标的审核和监督。

(四)积极构建地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第一,根据现有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开发设计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从而提高指标量化数据处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第二,建立地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评价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分别统计出各类别项目的基本指标和个性化指标,并根据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优化、更新数据库资料。

(五)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在资金预算模块的运用。

要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要将绩效评价结果、预算管理两大模块紧密的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确定财政支出项目下一年的预算增减额度,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的有效化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洁.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管理研究——以玉林市政府预算为例[d].公共管理.广西大学.

[2]施峰.论地方政府的绩效预算改革[d].公共管理.浙江师范大学.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三

从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角度,探索研究解决张承地区贫困和生态问题.该文分析了张承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指出张承地区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思路和发展方向,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划分市县级主体功能区和强化技术支撑等途径.

作者:张赛张军海楼惠新作者单位:张赛(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张军海(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楼惠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刊名:经济论坛英文刊名:economictribune年,卷(期):2009“”(7)分类号:x3关键词:张承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生态补偿。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四

90后女孩邓利和同龄人一样爱逛街、看电影、旅行,但进入工作状态,邓利就显示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瘦小的邓利经常需要将160斤左右的老人从轮椅上抱上抱下,清理老人伤口、端屎端尿……长沙市将出台新的养老产业扶持政策,提高像邓利这样的养老护理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新政将会通过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完善相关配套优惠政策,补贴低收入人群等方法健全长沙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同时,政策明确提出要改善养老护理员工作条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推动建立工龄补助制度,依法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在养老服务中设立公益性岗位。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五

据山东省农业厅公布的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即墨市有24家,粮食种植面积为24942亩,占即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1.92%,占全省补贴面积的2.95%。也就是说,即墨粮食生产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为主体的。本次调查也是面向粮食种植家庭而开展的,对即墨市9个乡镇97户农户进行粮食生产专项调查,涉及玉米和小麦两个品种,重点考察农户家庭粮食生产基本状况、粮食投入产出及收益情况。

97户农户总的耕地面积为662.43亩,粮食种植面积1011.5亩,复种指数177.7%,其中小麦514.55亩,玉米505.95亩,户均5.3亩和5.2亩,粮食生产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主。小麦平均单产466.3kg/亩,总产23.99万kg;玉米平均单产500.4kg,总产25.317万kg,小麦玉米均按2.1元/kg计算,粮食产值为103.53万元,合1023.67元/亩。小麦销售数量17.135万kg,玉米销售总量23.42万kg,分别占总产量的71。42%和92.51%,销售总收入为86.63万元,占粮食总产值的83.68%;97户家庭总收入为346.77万元,粮食生产收入约占家庭总收入的24.98%。

这97户家庭所处地域生产条件较好,20玉米、小麦单产水平不仅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即墨市平均水平,但与相比,玉米提高24kg/亩,小麦提高36kg/亩。从即墨全市的数据看,-年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同-比较,小麦单产由359.3kg/亩提高到380kg/亩,增加5.76%;玉米由446.67kg/亩提高到464.67kg/亩,增加4%,玉米小麦单产平均增加4.8%。即墨粮食总产量20为48万吨,近三年稳定在53-55万吨。在粮食单产增速减缓的情况下,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是粮食产出和供给稳定的核心要素。

97户粮食生产总投入47.25万元,总产值103。53万元,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比为1:2.19。小麦和玉米的投入产出情况。当玉米价格与小麦价格相同时,玉米2013年的投入产出比为2.23,高于小麦的2.15。当玉米价格持续高于小麦价格时,种植玉米更加有利可图。其中,化肥投入占比最高,这与化肥补贴有关,投入强度大。也就是说,随着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农户选择更多投入化肥、农业机械替换传统的以农家肥和劳动力投入为主的生产模式。。

(四)种粮收益偏低农资价格与粮食价格的剪刀差制约了种粮积极性。

同上个世纪末比较,粮食价格增幅不足20%,而化肥、农药价格增幅在100%以上,农膜增幅为200%。同2000年相比,2013年小麦平均单产提高36kg,价格提高0.35元/kg,两项合计提高202.65元/亩,而种子、肥料、农药、机械等生产投入提高220-250元/亩。其中,化肥、机械投入均占到了总投入的77%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机种、机耕比例从2000年的不足40%提高至96%以上,机收比例达88.2%。根据97户的调查,小麦亩均收益523.71元,玉米亩均收益580.14元。如果小麦玉米连作,收益为1103.85元/亩年。以一个家庭平均务农人员2.1人计,人均种粮的毛收益仅有525.6元/年亩。如果农户需要使用雇工,在毛收益中扣掉雇工的人力成本,再减去自我雇佣成本,则种粮纯收益几近于零,也就是说粮食生产一直在维持简单再生产。比较收益低迷导致粮食生产举步维艰。目前要实现粮食生产的高效益,就必须发展在适度规模经营。假设其他情况不变,如果要达到2013年即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需要耕作30亩耕地,要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则需要耕种59.6亩耕地。也就是说,一个有效运转的家庭农场耕种规模应在63-126亩,从业人员可凭借粮食生产获得同等收益。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也说明了这条路径是可行的。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计算并未包括农户个人的人力成本(即劳动力机会成本),这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非现金成本的主要部分,是由人地资源禀赋决定的。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即墨市的外来人口逐年增多,人均粮食及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1999-2013年人均粮食平均占有量为419.65kg,其中,-连续干旱,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302.89kg和269.18kg,远低于粮食安全线。后在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粮食生产逐步恢复,最近三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521.8kg,均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20465kg)和全国平均水平(年435kg),但离青岛市人均600kg的目标还有差距。小麦人均占有量,同上世纪末三年比较,减少近20kg。粮食供给的变化,有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因,有农业政策的影响,关键还是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结构变化显著。

2000年,即墨市拥有耕地8.70万公顷,到2012年下降到7.28万公顷,减少1.42万公顷,下降16.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工商业以及非粮产业的迅速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面积减少的趋势还在延续,粮食安全供给的前景堪忧。玉米小麦的种植面积自2000年以来稳定在8.60万公顷以上,占种植面积的比重由2000年的60.6%提高到2012年的74.8%,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比从2000年的28.58%提高到50.15%,产量占比从32.76%提高至55.48%;小麦种植面积占比55.98%下降到45.18%,产量占比从54.84%下降为40.6%。需要注意的是,即墨粮食生产的稳定是与近几年的花生价格的低迷有关,花生种植面积减少16万亩,甘薯减少近5万亩。随着价格反弹和需求扩张,玉米已经成为首要的粮食作物。

即墨粮食生产仍然以雨养农业为主,受气候影响大。首先是干旱灾害屡屡出现,2002-20受大范围、连续性干旱的影响,加上粮价下降,20小麦收获面积仅为40.81万亩,平均单产326kg,总产13.3万吨;玉米收获39.96万亩,平均单产391kg,总产15.64万吨,粮食总产34.72万吨,不足最高年份的60%。其后如秋种期间干旱,冬前干旱,2012年5月至6月上旬干旱。其次是低温,近年来小麦生长季节冻害频繁出现,比如冬春低温、倒春寒、霜冻等,如至冬、春低温时间长,4月份两次发生倒春寒,小麦大幅减产;即墨小麦成穗和灌桨期较长,沿海湿度大,病害也较重;春季风大,经常造成小麦倒伏。即墨粮食生产以雨养为主、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气候仍是制约粮食生产的基本因素。

一方面,即墨粮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1.2%之间,部分中低产田有机质含量低于1%,保肥性能差。据统计,小麦亩产350kg以下的中低产田面积占比达44%左右,亩产400kg左右的面积占比约为25%,亩产450kg以上占比约31%。连续的较高的复种指数,土地肥力无法自然恢复,而化肥的大量持续使用,也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总体而言,近几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在广大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的局面并没有改观,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有些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农田排灌体系不畅,易旱易涝,抵御洪、涝、旱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从调查结果看,农户对农田基础设施的主动性投入几近为零,具备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开始加大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水、土壤改良仍旧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基本命题。

(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从调查结果看,97户家庭共347人,户均3.577人,务农人员204人,占家庭人口数的58.79%,户均务农人员2.1人。从务农人员的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112人,占54.9%(55岁以上75人,占36.76%);40-50岁52人,占25.49%;30-40岁24人,占11.76%;30岁以下12人,占5.88%。从务农人员的文化层次看,大专以上4人,占1.96%;高中及中专44人,占21.57%;初中118人,占57.84%;初中以下34人,占16.67%。文化素质较高的年青一代基本脱离土地,务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他们多固守传统生产方式,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不足。粮食生产乃至农业发展由何人担当是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是粮食生产的核心问题。调查显示,农户的性别、年龄、户主职业、务农时间、农资价格、预期收益及政策因素等对农户的种粮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但收益偏低无疑是症结所在。一方面,粮食生产绝对收益低。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幅提高粮油收购价格,但是粮价提高的'幅度落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粮食价格偏低的局面并没有改观,尽管粮食产量提高,但收益却在下降;但仍然不够,种粮补贴与新增成本几乎相互抵消,种粮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是减缓了剪刀差的扩张,种粮收益依然低迷。并且,国家出台的多种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管理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运行成本高,也影响了政策效果。另一方面,种粮的比较收益低,这对粮食总产及单产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调查,小麦-玉米-花生两年三作年均纯收入约为1060元/亩,大大低于蔬菜3000元/亩的水平。粮农或弃粮,或改种经济作物,或发展养殖,或外出务工经商,或者只从事少量生产以自保口粮,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粗放经营的局面依旧,种粮积极性大大降低。粮食生产收益低迷成为影响粮食总产和单产稳定的关键诱导因素和制约因子。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虽然有种种弊端,但目前依然是青岛市郊区粮食生产的主体。考虑粮食生产对策,也必须从这个基本事实出发。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要保证粮食有效供给和安全,首要的是要有地种粮。作为青岛市郊区,即墨市的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存在着激烈的用地竞争,果、蔬、茶、花卉、苗木等高效产业与传统种植业争地现象日益突出。要稳定保持粮食生产面积,必须落实好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建立永久农田保护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粮食高产示范方。其中,能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积极性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当前强调各级政府都要为粮食安全承担相应责任的原因所在。青岛市各郊区县要明确辖区粮食产能目标,建立和完善粮食生产任务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征占补偿制度,坚决杜绝“只占不补”、“多占少补”、“占优补劣”等情况,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农村土地流转的趋向不可逆转,耕地利用应逐步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充分利用大城市郊区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多的优势,构建有利于大规模转包、租赁、甚至退出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制度平台,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和附加值。推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规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粮食种植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中,逐步推进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稳定种植面积。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服务组织通过代耕、代种、代管等方式,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搞好粮食生产。

1.提升粮田耕地质量。

历年来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在耕作、施肥、基础投入存在一些问题,农业环境污染加重,地下水、地表水富营养化,加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且有酸化倾向,粮田质量有所下降。保证粮食生产,须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优先安排基本粮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不断提升粮食保护区、功能区的综合生产能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相结合,以粮食单产提升促进总量稳定。分期分批改善即墨中西部的农田基础条件,因地制宜采取耕作、农艺、水利工程等措施,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扶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在缺水区域兴建小型实用的井、塘、蓄水闸工程,扩大灌溉面积。

2.推广良种良法及配套技术。

良种已经成为提高粮食单产的关键之一,需要落实良种补贴政策,推广耐旱、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关键技术推广,小麦重点是“四高一改”高产栽培、冬春控旺防冻、氮肥后移和“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玉米重点推广“一增四改”和适期晚收等技术措施,搞好病虫草害预警和综合防治。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等先进农机,推广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深耕深松技术。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率先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在水浇地重点推广秸秆快速粉碎还田腐熟技术,在旱地重点推广秸秆薄膜覆盖堆肥、生物快速腐熟堆肥技术。建立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培训及扶持向粮食主产区、高产创建田倾斜,覆盖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科技示范户。

3.科学防灾减灾。

科学制定和完善粮食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做好气候条件的跟踪分析,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与评估,完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体系,做好农业气象跟踪和技术咨询服务。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建设,完善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和设施建设,推进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提高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和迁飞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和扑灭能力。建设以农田林网为骨架的防护林体系,提高对干旱、早霜、晚霜等的抗拒能力。实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工程,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农业的苗情、墒情、虫情、灾情的监测预警网络。

(三)加强职业培训。

从调研情况看,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有文化的年青一代已脱离土地。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衰老,以各种农业生产机械操作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人员身份出现的技术型农业从业人员将逐步成为粮食生产的中坚力量。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市场意识,是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重要力量。面向粮农的职业培训不仅要关注现有从业人员,还要关注新型职业农民,适时导入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职业农民培训方案,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积极培养本地农业劳动力。加强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负责人、粮食企业代表的培训。近年来农民培训机构软硬件条件有所改善,但农民培训供给的主体结构与培训内容相对单一,规模下降,有效供给不足。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在国家层面需要加快农民教育立法,在青岛市层面加强农民教育规划与组织,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建立以耕地保护补偿基金为主的资金投入机制和管办分离的运行机制。政府不能垄断农民培训供给,改变政府、培训机构和受众之间单向度的统治关系,逐步建立相互依赖的多主体互动关系,形成竞争有序的培训体系。

(四)继续加大政策扶持。

粮食补贴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农户收入,将增加农户收入作为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导向。财政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目前的种粮财政补贴少,在农户收入中的比例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粮食补贴的政策效应,更多地只是向农民传递了国家鼓励种粮的政策信号。当前粮食安全得到空前重视,各级地方政府都应担当起相应责任。需要中央、省、市共同努力,在现有基础上较大幅度地增加补贴数额,提高补贴标准,继续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在省、市级层面统筹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种粮收益不仅能填补农户机会成本大于其粮食生产收益的那部分缺口,也能让粮食生产者能够达到种植经济作物的平均利润率,激发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在补贴方式上,将粮食补贴与生产直接挂钩,并结合实践不断创新:一是推行差异化补贴,比如可细分为种植面积等级补贴、粮食产量等级补贴、粮食质量等级补贴,给予粮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高的农户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物质奖励;二是建立粮食生产用土地流转补贴,既补贴转出土地的农户,又补贴转入土地并用于种植粮食的农户,加快土地流转,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扶持部分粮农、家庭农场种粮职业化;三是实行区域性重点补贴,对潜力大且适宜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产粮区域,加大补贴力度,特别是要加大科技推广补贴和设施投入补贴。四是配套建立市一级粮食生产项目专项资金。青岛市按照1:1的比例配套国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等粮食生产项目的扶持资金,支持农业部门开展粮食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粮食生产技术体系。

四、结论与讨论。

粮食安全是一项外部性巨大的系统工程,东部沿海大城市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过程中,应主动承担相应粮食生产责任,将粮食生产作为重点之一。粮食生产的关键是提升粮食生产动力,这需要政府、包括农户在内的粮食生产者、制度创新、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多层级的耦合。当前,在耕地面积趋于减少、粮食单产提升乏力的前提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仍是粮食安全的首要决定因素,这首先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积极性。耕地非农化比较效益攀升导致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积极性衰退和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是粮食安全问题凸显的深层原因。如对全部耕地均实施高额补偿进而实现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则必然遭遇巨大的资金难题和制度执行成本,且青岛市郊区区域比较优势本不在于粮食生产,这显然不是最优的制度安排。若不能通过高额耕地补偿来激励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则必须通过持续的、更强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来制约其农转非积极性,同时大幅度提高农转非取地成本应成为一种较优选择,即将非农价值完全纳入取地成本,提高农转非补偿标准,将农转非增值收益在农户、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合理分配,以此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增强农户的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就沿海大城市而言,一定粮食自给率基础上的外来粮源供应链建设和藏粮于库已然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选择。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六

去年年底时,《关于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报事宜的通知》正式发布,这篇通知公布了20及以后年度的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报事宜,最振奋人心的是,通知指出,以省份为单位加权平均计算,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不超过1500元。也就是说,每亩农田最多能领到1500元补贴。

不过,这个补贴也不是随便领的,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申报承建高标准农田!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呢?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耕地。

也就是说扶持对象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

在农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农业补贴政策发布后,当农民得知并申领时,往往已经过了申报最佳时间。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补贴的力度越来越多,补贴项目也越来越多,可还是有一部分农民或农业主体拿不到。针对这些情况,农合论坛特别做了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

农业补贴资金如何申领?农业项目如何申报?

国家农业补贴的申报有严格的流程,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申报时间及要点。在三项补贴改革后,国家农业补贴的发放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集中在上半年申报并发放补贴资金,而对于一些扶持类的项目资金往往集中在年中和年后发放。还有一些项目,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是通过先建后补的方式发放的。对于先建后补的项目,一定要和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并备案立项,否则建了也得不到补贴。

农业补贴一般能拿到多少资金?

农业补贴的种类很多,申报项目不同,拿到的资金也不一样。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加工等不同的农业项目补贴资金也不相同,有的是直接发放补贴资金、有的是扶持资金、有的则是一次性补助。具体怎么补可以查看作者以前的头条号文章。另外,补贴资金的多少除了依据国家补贴规定外,还要参照当地相关文件来定。

地少的农民能获得多少补贴?

年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之年,补贴资金和优惠政策向家庭农场、合作社转移。国家的补贴政策先扶持农业主体,然后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最终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由此可见,农民以后拿的补贴会越来越少。

虽然国家支持新兴农业主体的发展,但必要的农业补贴还是有的,如粮食补贴,谁种地补贴给谁,以玉米为例,去年国家取消玉米临储,玉米价格市场化,国家通过发放玉米价补直接补贴种地的农民。

从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看,规模化、现代化农业是发展之路。地少的农民,只有通过组建合作社,实行规模化运作,才能享受更多的农业优惠政策及补贴资金。

[2017年农业扶持最新补贴政策]。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七

粮食问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随着粮食连年增产,各种资源要素紧绷、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连年积累。据农业部统计:全国平均每亩耕地施用化肥量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每亩耕地农药用量是美国和欧盟的2.3倍;农工年使用量超过中国以外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粮食价格比国际水平每吨高约900元。随之而来的是资源过度消耗,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制约,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粮食生产方式,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南阳是农业大市,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全省的11%,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市传统优势作物。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呈现出单产上升缓慢、总产徘徊、品质下降、效益不高的局面: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在360公斤左右,比全省平均单产低50公斤;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年均单产365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低10公斤;水稻种植面积72万亩,平均单产456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低49公斤。

目前,制约我市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除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外,主要表现为:我市农业生产普遍存在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耕层变浅,土壤板结,养分非均衡化突出,防旱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能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当前我市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47%,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仅66.59%,低于全省水平;全市中低产田面积达到8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03万亩、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9.8%,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6.32%和36.12%;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下降,有机质、速效钾分别比全省低33%和40%。;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除小麦外,其它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全市机耕占96.1%,机播、机收仅分别为38.7%和32.4%;农业科技支撑乏力,全市农技人员占农村人口比重为37‰,农村实用人才占比为1.7%,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差。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八

各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出台扶持政策,持续增加投入,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为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1科技支撑保障粮食产量显著提升。

粮食生产政策的大力扶持,加大了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及秸秆全量还田等一系列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单产水平的显著提升。,盐城市粮食产量478.9kg/667m2,比上年增8.2kg/667m2,创历史新高,自后一直保持增产势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70亿kg,连续9年超百亿斤;稻麦产量历史最高,达到1014.7kg/667m2,连续2年实现吨粮目标。

1.2生产方式由分散型逐渐向规模型转变。

随着政府对土地流转、联耕联种、家庭农场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力度的加大,农业生产由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逐渐向规模化经营转变。据统计,盐城市3.33hm2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2342户,经营耕地面积2.52万hm2;粮食生产合作社817个,经营耕地面积4.29万hm2。初步统计,符合农业部统计口径的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1082个。20,盐城市各地积极稳妥推广联耕联种,落实到田面积14.2万hm2,示范点2226个。

1.3粮食生产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改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目政策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建设力度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机收机种全程机械化管理得以实现,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威胁的能力增强。20,盐城市旱涝保收农田面积63.2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6.9%,较上年增13.4%。盐城市农机总动力596.35万kw,近5年以每年4.8%的平均增长率递增。年,盐城市水稻机插率达到72.4%,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1.4%。

1.4农民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

国家实施种粮补贴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加上政府的'配套扶持,近几年粮食生产面积以稻麦为主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油菜、棉花等作物因花工多、比较效益不高等原因种植面积下降。从开始,粮食生产面积逐年递增,年平均递增率达到3.2%,至2014年,盐城市粮食生产面积97.88万hm2,比20增加了26.92万hm2,增幅达37.9%。

2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粮食生产的实际来看,现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1补贴与种粮面积、主体不对应。

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核定补贴面积比实际面积小,地方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容易引起少部分农民误解,也存在粮田被承包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或者绿化造林,仍享受粮食补贴的现象。良种补贴存在增量上报及减少不报的现象,导致补贴面积大于实际面积。在补贴对象上,一些通过流转或者租赁的生产大户、服务组织等很难享受到种粮补贴。

2.2种粮补贴落实工作量大。

由于种粮补贴种类多、环节多、主体多,加上年际之间变化复杂,造成每年的补贴发放工作量较大,而目前县、镇、村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偏少,其他中心工作任务重,且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导致补贴面积核实难、补贴落实滞后、发放不准确等现象。

2.3农业灾害救助资金落实周期长。

一般农业自然灾害产生影响的时间快及恢复任务紧,而目前自然灾害补助资金落实,往往要经过灾情调查、汇报请示、安排资金、制定方案、资金下达及落实到户等一系列环节,周期短则一个星期,长则十几天甚至二十多天,救灾资金或物资落实到户时已错过了最佳恢复期。同时,农业灾害救助资金、物资还存在不能全覆盖的问题,造成基层落实困难大。

2.4产业发展项目扶持标准不高。

目前各类扶持粮食产业发展的项目还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提出的目标很多,有的目标较高,但扶持总体标准却不高。如粮食高产增效创建项目,要求实施666.67hm2,扶持资金高的水稻达40万元,而低的大豆只有16万元,平均扶持分别只有40元/667m2和16元/667m2,因此项目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2.5地方上扶持粮食生产没有扶持高效农业发展政策多、力度大。

盐城市每年安排高效农业以奖代补专项资金300万元左右,但是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不大。亭湖区除了对规模高效农业设施有扶持政策外,对土地流转发展连片高效农业与新注册发展设施农业6.67hm2以上的家庭农场都有资金补贴,但是对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粮食生产以及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却没有资金补贴。

2.6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重奖补标准轻考核验收。

各地扶持政策文件都详细列出各项补助标准,但是对考核验收办法和资金下发程序等一带而过或者只字不提,可能会导致政策实施不尽如人意。粮食生产季节性很强,如不及时进行考核验收,有可能符合政策条件的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等就享受不到补贴。

3.1完善种粮补贴政策体系。

坚持种粮得补贴、不种粮不得补贴和谁种粮补给谁的大原则,提升粮食补贴的精准性。要提高精准性,就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补贴面积核定办法,如建立农民种植情况数据库,分区域、分经营主体、分作物等实行动态管理,充分掌握农民种植布局和变化。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发放形式相同或相近的补贴,进行整合,减少基层工作量,明确工作经费;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增机制,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3.2提高灾害救助政策的及时性。

建议建立灾害救助自动响应扶持机制,将受灾程度分级,充分考虑救灾扶持财政预算和常年灾害发生特点,根据不同分级制定不同救灾补贴标准,明确救灾扶持自动响应对应的灾害等级,一旦达到一定等级灾害,可由当地财政按照制定的补贴标准先行抗灾救灾,以最快的速度救灾,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损失。在落实补助的过程中,中央或省加强灾情调度和核查,严格审查受灾地区补贴发放是否与受灾程度和范围相符合,经核查无误后下达相应补贴资金。同时,建议关键环节物化补贴如小麦“一喷三防”能做到全覆盖,减少基层工作矛盾。

3.3强化产业项目实施效果。

对这类政策项目,建议根据项目设计初衷和项目扶持资金预算,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内容和考核指标,不能将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标准等要求提的过高而无法实现,要突出重点任务与关键环节,确保取得实效。

3.4加大市级财政扶持力度。

目前,盐城市市级财政对粮食生产还没有具体扶持政策,而江苏省大部分市都出台了扶持政策推进粮食生产发展,例如徐州市对新增水稻面积补贴30元/667m2,重点用于“水进田”配套工程。建议盐城市研究制定出台粮食生产配套扶持政策,并纳入到财政预算。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九

法律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出台了相应法律,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外国企业扶持政策举措。

中小企业的法规体系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法规或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

美国的单行立法模式。早在1953年,美国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该法案明确了中小企业的权益,是专门保护中小企业的基本法。在此基础上,美国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在市场经营、融资和竞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如《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等,旨在反托拉斯,保障公平竞争;《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等,旨在更主动的保护、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其创新,促进其发展。此外,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规定,以支持中小企业加入政府采购市场,如《联邦政府采购法》规定:10万美元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优先向小企业采购,并给予价格优惠;联邦政府采购合同的23%(按金额比例)必须给予小企业。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主要采取制定专门单行法律的办法,颁布了一系列专门的中小企业单项性法律,其规定虽涉及小企业经济行为的方方面面,但还没有自成体系,只是众多单行法规的集合。

日本的系统立法模式。日本规范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立法先行。1963年日本政府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颁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明确了中小企业的内涵、市场地位和业务经营等内容,有力推动了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日本实施的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包括金融支援、税制支援、创业及风险企业和组合支援、经营革新支援、提高技术力支援、it化支援、国际化支援、人才雇佣支援、商业物流支援、稳定经营支援等15个大的政策,具体达100多个政策性项目。此外,每年政府还列有专门预算,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行支援。日本的中小企业立法在世界各国中是最为完备的,有关中小企业的立法既有基本法,又有单行法规相配套;既包括了组织法的内容,也包括了促进法和行为法的内容。中小企业立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相关政策密切相关,而且法律体系完善,内容健全,可以说是系统立法模式的典型。

德国的分散立法模式。德国联邦政府没有中小企业的单行法规,也谈不上像日本那样有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只是联邦各州有自己专门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德国联邦政府相关的法律中,民商立法、经济立法和社会保障立法比较健全完善,不同时期制定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反对限制竞争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中有关中小企业的规定较多,不仅为中小企业的行为提供了基本规范,而且在创立公平竞争机制、优化中小企业外部环境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法律空间。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十

思想意识上的漠视,会导致行为上的疏忽,而领导同志思想意识上的漠视,则会导致管理上的疏忽,财政资金安全意识淡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问题。

这些案件的发生,说明在有些财政部门内部管理已管理分散,安全隐患较大。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约束行为、防范风险的重要屏障。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是一些地方在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重大问题。包括财政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与银行之间对账制度、相互制约机制和机制都不健全,漏洞较大;岗位培训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和岗位素质教育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也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此外,由于人员配备不足,财政国库机构和乡镇财政所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人多岗、岗位交叉的现象,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权限集中在个别人员手中,少数单位未对支付印鉴实行分人分印管理,定期对账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根本就不对账,密码不密,形同虚设,财政资金运行的各项内控机制无法完整落实,给财政资金安全留下很大隐患。

财政专户过多、重复设置、管理分散,安全隐患较大。专户资金仍然采用传统的实拨方式,管理链过短,少数地方至今还没有落实财政专户归口国库部门统一管理的要求,更是增加了资金运行风险。湖北潜江市财政局和张金镇财政所,之所以选择财政专户资金和财政代管的单位资金作案,正是利用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对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部以及省级政府一直都有明确要求,要求市级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所有单位全部退出会计集中核算,不得再将资金实拨到会计核算中心沉淀。但至今还有一些仍然没有退出会计核算中心。说明我们在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时,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紧迫感不足、有畏难思想等问题,没有认真地落实中省有关要求。由于会计集中核算转轨不彻底,与国库集中支付双轨运行,削弱了预算单位作为预算执行主体、财务管理主体和会计核算主体的地位,致使预算单位内部没有形成会计与出纳的牵制机制。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十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以往的教学经历与经验来看,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的根本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说学生对于高中的政治课程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高中的政治这门课程学习的动力、方式和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是保证高中的政治课堂效率与效果的基本前提。其中,新课改标准也要求新课改的教材要面向学习高中的政治课程的全体学生,并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与课堂中心,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处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把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应列入充分的考虑范围,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时要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自身的能力出发,在课前教师应该充分调查学生需求,课下要找学生进行教学模式的反馈,这样才能营造一个“人性化”、和谐的高中的政治课堂。从上述内容可知,高中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政治课本,教师应对课本进行二次研究和再开发,深刻理解和挖掘教材的内容和目标,把教材上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并且依托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对身边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且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编写适合所教学生的课本或者经常开设学生感兴趣和热点的话题研究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体会和了解,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和稳固,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高中的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也使高中的政治课堂更加高效与充满活力。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对于高中的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灵活教学实践过程,增强高中的政治课堂的活力。

针对高中的政治课程的特点,教师需要灵活处理教学过程的“输入”,进而“输出”。高中的政治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和有目的的教学过程。不同于以往的课前备课,教师不仅要对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授和相关内容的延伸,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所教内容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规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和相关方案的选择。并且,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并且明确地认识到高中的政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会变化和改动的过程,这也就造成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不确定性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列入考虑范围并形成对应的应对方案,对理智范围内能够想到的不确定都进行假定和处理方案,教师还需要明确高中的政治的课堂教学不是备课内容或者预想方式的完全复制或者演绎,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有反馈的、依据输出来调节输入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应该基于教师的方案,但是又不限制于此方案。曾有一位智者说过:“聪慧的表达是给予一个完整的个体的关注的智慧,也是体现他人特别之处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敏感性。”因此,高中的政治课堂不仅要有教师预先设置的“输入”,也需要有聪慧的“输出”,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的课堂容量和最优的教学方式设置。新课程改革的专家对教师转变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表达出了高度的重视和强调,并且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以整体的发展为目标,更要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积极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而保证高中的政治课堂的严谨性、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和高效性,使高中的政治课堂氛围焕然一新。关于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的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的接受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等再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表现方式,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共赢,教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启迪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改进与完善。需要注意的是,就如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一样,不管怎样的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和万能的,只能说针对特定的学生该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是最优的。其中,教学表现方式也是教学多样化的体现,大致可以分为横向的多样化和纵向的多样化,在同一堂课上,教学实践可能会运用教师讲授、小组讨论等,在不同的课上,主要的教学方式会改变,比如,从主要为教师讲授变为学生展示等等。多样化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另一方面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也可以对高中的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更好地研究。总而言之,高中的政治教师应该多对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归类、总结和反思,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断改善高中的政治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活力。

三、实现课堂氛围的民主与和谐,营造教师学生和谐统一的教学环境。

无论在什么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都仅仅是一个引导和引领者,探究和求索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有人曾经将教师和学生比作是同乘一艘船的船员,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领者,负责掌舵和撑船,而学生则用力划桨让船全速前进。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它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具有权威、不可撼动的主宰者,也不是一个冷冷的旁观者,而是参与学生学习,是一位年长的智者,提供帮助和建议。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友好、民主和谐、合作共赢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学生一同加入到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参与到学生平等的交流和讨论中,当学生遇到棘手的或者大方向错位的问题时,提供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保持高度的集中度和求知欲,从而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更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不得不提的是,在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教师应该发扬民主平等的教学精神并做出实质性的行动和努力。例如,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提问或者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教师和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其次,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课程上,教师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增加互动和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才能在情感和思维上达到共鸣,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学的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改进学生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以往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学生是被动的,往往只是依赖于考试的成绩或者是课堂的表现。而在课程进行改革之后,不仅课堂的主体要回归于学生,学生也要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有义务也有权利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且也有权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的管理办法等进行评价。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者互评,并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教学方式或者模式的看法和意见,评价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的高低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对学生的兴趣发展、身心发展等做出评价,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并重视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综上所述,要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高中的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从精选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实践过程、实现课堂氛围的平等民主和改进学生的评价方法出发,全面进行高中的政治课堂的改革。同时,高中的政治教师需要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根基,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并不断探索将高中的政治课程中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对高中的政治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再创造,从而从本质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十二

据对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的调查,50岁以上中老年农民占60%以上,受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制约,导致现代农业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难度加大。少数由中青年人员经营的规模化种粮基地也面临着用工短缺、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困难的难题。

种粮经营者低小散的现状,无法科学高效利用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大型操作机械等多种设施服务,直接导致低小散基地生产用工成本攀升,生产管理粗放,产量不高,比较效益走低。针对当前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进程中呈现的前两大有利因素和后两大不足,探索一套既发挥前二大优势,又可科学弥补后者不足的种粮机制,把粮食生产主导区块真正打造成粮食生产主产地,成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的当务之急。

通过对全市部分重点、特色产粮地区和合作组织的调研,总结发掘出四种典型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

1股份化集体统一经营模式。

诸暨市十里坪粮食专业合作社是该乡首个以农民土地入股的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大田)1050亩,占全村土地(大田)的82%,入股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和两年运行中,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田块粮食平均亩产达到555kg,比流转前增加100kg以上,同时每亩生产成本比流转前降低100元左右,两项合计共节本增效35.68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这种模式适应了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比例高、粮食生产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的社会条件。其主要做法如下。

1.1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一是明确了土地承包权不变,农户以土地承包权流转入股,并根据合作社经营效益及章程规定参加分红;二是明确合作社实行企业化管理,选举产生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确保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营;三是明确了合作社的资金到位和利润分配方式,启动资金由村经济合作社出资,对收支进行单独的核算。

1.2有规范的运作机制。

粮食专业合作社管理队伍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财务实行独立核算,管理有广泛监督制约。合作社用工和收支等情况每月上墙公布,按月结报。由选举产生“物资保管组、机械植保组、民主理财组、务工登记组、监督审计组”等五大组,全程参与民主管理。

1.3有可行的激励机制。

合作社对利润按“股民+村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风险基金”实行1∶1∶1∶1的比例进行分红,将合作社出工人员工资与产量挂钩,实行保底产量和保低工资作基点,工资随产量增减而浮动的激励机制。

2大户主导型生产经营模式。

诸暨市新桔城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8月,由詹正峰等5位种粮大户入股组建,注册资本50万元,土地经营面积430亩。现有集农技、农机和种子农资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各类农机等固定资产900万元。其主要做法如下。

2.1规范制度运作。

合作社按照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依法选举产生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参照股份制企业的`模式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在当年收支结算后,上交给村合作社经营总利润的20%,提留积累和折旧10%,提留20%作为奖励基金,其余50%为分配资金。

2.2统一管理增产量。

合作社对承包田块实施“八个统一”服务,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单产水平。20,合作社管理的双季稻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1235.8kg,创浙江省农业吉尼斯双季稻最高亩产纪录。

2.3社会化服务提效益。

合作社对功能区周边农户开展代育、代插、代管、代收、代烘等社会化服务,全年早晚稻机械代育代插秧1250亩次,统防统治1500亩次,代烘稻谷200t,已成为全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示范区。

3集体统一经营模式。

诸暨市新南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7月,由新南村103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出资成立。现有综合服务中心面积1000m2,各类农机具配套完善,固定资产总值达305万元。合作社多次荣获浙江省优秀粮食专业合作社、浙江省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称号。其主要做法如下。

3.1统一流转利生产管理。

针对新南村70%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通过宣传发动,实现全村1260亩土地100%流转到粮食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价格为每年每亩700元或晚粳谷350kg(计价每千克2元,合作社不得擅自提价)。合作社向农户公开每年粮食生产支出收入,并按照村20%、合作社30%、农户50%的比例进行分红。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8个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提供全程统一服务,实现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和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近两年,合作社管理的田块比周边田块亩降低生产成本240元,亩增加产值350元以上。

3.2提升设施利新技术应用。

通过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等项目实施,建成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灌得进、排得出、便管理、易操作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合作社管理的功能区千亩示范方已成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单位、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省稻麦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

3.3延长产业链提升效益。

在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和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购置组合式大米精选机1台、真空包装机1台,生产加工优质、安全、绿色的“定荡畈”牌大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十三

石泉县近几年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发展现状。

石泉县辖11个镇、193个行政村,1173个村民小组,农业户46271户,农业人口152349人,全县有农业劳动力95433人。总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农耕地19.6万亩,临时性耕地8.4万亩。19.6万亩农耕地中,水田5.8万亩,旱地13.8万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8.7万亩,总产量6.68万吨。其中夏粮10.2万亩,总产1.73万吨;秋粮18.5万亩,总产4.95万吨。夏粮中马铃薯7.5万亩,单产176公斤(折合主粮),总产1.31万吨;小麦0.6万亩,单产173公斤,总产0.1万吨;夏杂2.4万亩,单产131公斤,总产0.32万吨。秋粮中水稻4.6万亩,单产418公斤,总产1.94万吨;玉米8.2万亩,单产246公斤,总产2.01万吨;甘薯3.1万亩,单产221公斤(折合主粮),总产0.67万吨;秋杂2.6万亩,单产121公斤,总产0.33万吨。

2存在问题。

2.1农民种粮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农民种植1亩粮食,除去种子、农药、肥料和种收的开支,纯收入不到1000元,而种植1亩蔬菜,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农民种粮主要是自食自用,不愿意多种。

2.2农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

我县是山区县,平地少,坡地多,28万亩耕地中25度以上的坡地占60%以上,旱地23万亩,水田只有5万亩。常遭受风、雨、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

2.3农村劳动力紧缺,导致种粮成本增加。

粮食生产周期长、获益慢,导致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是老年妇女,我们在中池镇东沙河村调查,全村务农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都是初中以下,思想传统、保守,技术水平偏低。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自然减员、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务农人员逐年减少,劳动力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农村用工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找。

2.4种植规模小,难以形成产业。

由于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加之城镇化建设占去城镇周围的好田好地,导致粮食种植规模小,户均种粮不足5亩,集约化程度低,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稻谷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难以带动农民依靠种粮增收。

2.5技术服务体制不顺,科技种田水平不高。

上个世纪,我县温饱问题未解决之前,县有中心,乡镇有农技站,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机构改革时,将镇农技站变成了农业综合站,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被破坏,技术推广网络中断,专业技术人员少,也都在做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蹲村包片,一无精力,二无时间做农技推广工作,大大影响了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3.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通过政策引导稳定面积。深入落实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加强耕地撂荒的治理力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努力做到应播尽播,全力稳定种植面积。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28万亩以上。

3.2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一是加大农机化建设步伐。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扩大机种、机管、机收推广面积,大力推广降本增效技术。二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在坡改梯、水源建设、改造中低产田、节水灌溉等方面加大力度,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条件。

3.3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一是经济引进推广粮食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每年引进30个以上。二是推广粮食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每年推广20万亩。三是推广稻油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每年推广5万亩。四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每年推广8万亩。五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万亩。六是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建立高产创建示范片2万亩,创建高产示范样板。

3.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一家一户的种植经营模式,很难取得经济效益。要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中池镇东沙河村陈立军去年流转土地50亩,购买了50余台农业机械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机械化种植、管理、收获水稻、油菜,50亩地纯收入达到10万余元,为村民机种、机管、机收服务费5万余元,全年收入15万元。今年准备扩大到100亩。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粮油生产规模化发展,努力打造富硒粮食品牌,提升种植效益。

3.5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重点围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等先进适用技术,结合农时季节,采取现场培训、网上教学、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高产高效种植、防灾减灾、节本增效等农业科技普及培训,培训农民3万人次以上。二要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管理为主线,以制度建设、科技创新、技术入户为抓手,以“建基地、抓示范、送技术、抓指导、提素质、抓培训”为突破口,全年建设粮食生产科技示范基地5个,科技示范户1000户,辐射带动1万农户学科技、用科技,培训骨干农技员100名。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十四

[摘要]从基地选择、土壤改良、肥水管理、树体管理、安全用药等方面介绍生产龙眼绿色食品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龙眼绿色食品技术。

绿色食品是指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aa级)或允许限量施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级),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生产前景广阔。为了确保龙眼生产能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走安全、优质、高效的道路,建立龙眼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把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技术壁垒,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现将龙眼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十五

内容摘要:20上半年全球粮食问题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危机。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说到底其根本原因还是粮食供给不足,文章认为从博弈论的角度阐述这种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国际间粮食补贴的扭曲造成的,从而引发微观生产粮食的不同长效激励机制,最终影响到宏观层面的国家粮食体系安全,并以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为诱因,引发这场全球粮食危机。

关键词:粮食危机原因博弈。

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这次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是在农业工业化程度已相当高之时的一次全球性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场粮食危机,笔者认为必须先从其主要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一)粮食供需格局失衡引发高价均衡。

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众多发展中国家对粮食供给缺乏激励机制。粮食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缺乏供给和需求弹性。在短期内,农产品的供给,主要受制于农地规模、气候变化、生产周期等自然条件。农业满足的,又主要是人们的食物需求,而在短时期内,人口数量是既定的,对食物的需求量,自然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农业是最不容易扩张的一个部门。但近几年,许多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的国际流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非粮食经济作物的生产,从而导致粮食供给数量剧减。由于在粮食需求一定而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粮价的上涨,而这又会引起预期上涨的心理恐慌,导致大量粮食的囤积,需求效应进一步放大,于是引发高价均衡的粮食危机。

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粮食,其经济效益逐渐弱化。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面前,粮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粮食越来越表现出公共产品的属性,市场失灵不断在农业部门出现,使得农业投资常常不足。这也是发达国家对农业实施高补贴的根本原因—他们的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同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悲剧的根本原因,他们无力弥补这一市场失灵。一方面,他们的政府或者没有认识到农业的基本规律,或者无力支付高补贴;另一方面,他们在面临本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侵袭时,渐渐丧失粮食供给的自主性。

(二)金融市场冲击对高粮价推波助澜。

金融市场对粮价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萎缩,各主要发达与新兴国家的cpi指数都在上涨,影响到国家金融的是车市、房市与油市的价格上涨,而影响到老百姓的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是工资没有涨,另一方面是除了工资以外的一切几乎都在涨,短期会导致群众对基础食品的采购量加大,导致粮食的局部产品供不应求。

(三)能源危机使得粮食成为新的能源替代品。

生物能源是目前的热门产业,粮食和石油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东西也因此紧密联系在一起了。生物能源产业的出现,必然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呈现长期上涨趋势。特别是美国《能源政策法案》推动下,美国政府的财政扶持生物能源成为美国新型产业。美国主导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将粮食危机推向了高峰,导致粮价在2008年的4个月内竟然上涨了150%。

全球性粮食危机引发的深层次博弈分析。

从上面的原因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引起粮食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粮食供需格局的失调,而金融市场的冲击和能源危机是导致粮食危机的间接原因,是其推波助澜者。笔者认为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技术和生物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全球居民生存需要,而目前导致粮食供需失调决不是什么偶然原因。经笔者的研究发现,目前的粮食危机,其深层原因是不同制度安排相互博弈的必然结果。

粮价上涨与粮食供应不足密不可分,包括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农民都缺乏生产粮食的热情,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也正是引起目前粮食供应不足的基本原因。纵观国际各种粮食生产的安排制度,不外乎两种主要制度安排:无粮食补贴和有粮食补贴。无粮食补贴的情形以许多发展中国家为典型,而有粮食补贴以美国和欧洲最为典型,那么这两种制度安排是怎样影响粮食的供给制度,又怎样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热情,笔者将以博弈模型作具体的分析。

(二)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本文假定在无粮食补贴或有粮食补贴制度下,所有农民都有两种选择:生产粮食或生产非粮食的经济作物,这里的非粮食作物包括可可、橡胶、甘蔗等系列作物。并且他们的得益因生产作物的不同而相互影响。为了分析方便,笔者首先讨论无粮食补贴的博弈模型,此时,两个不同国家的农民(即a国农民和b国农民)在选择生产粮食或非粮食作物时,其不同得益组合情况如图1所示。

当双方都未获得政府的补贴时,由于粮食需求的非弹性,当所有国家农民都选择生产(粮食,粮食),那么粮食的供给就会增加,但由于粮食需求的非弹性使得农民的收益仍然显得较为劣势,各自收益为(10,10),甚至都低于都选择生产非粮食作物的'收益(15,15),这主要是一般非粮食经济作物的需求弹性都比粮食高。进一步分析知,该博弈模型具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选择生产粮食,而另一方选择生产非粮食作物,此时双方的得益均为(20,20)。

所以,该无粮食补贴的博弈是一个典型的“斗鸡博弈”,一方选择生产何种农作物:粮食或非粮食,完全取决于双方的策略态势,但决不可能构成可信性威胁,即双方都没有自己的上策,无法使对方相信自己一定总会选择某种具体的策略。因此,不同国家的农民在选择生产粮食或非粮食策略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交替进行,在该制度安排下,任何国家在生产粮食策略上都没有优势可言。

但现实中各个国家的农产品制度并非都是无补贴的,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对粮食的补贴幅度尤为明显,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原因对农产品补贴还没有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或者部分国家有些补贴也微不足道,我国便是如此。如是这些就造成了现实中一些国家有补贴,一些国家无补贴。那么此时博弈模型的相应得益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阐述的方便,本文假定b国农民有粮食补贴,并且补贴为15个单位,而a国农民没有任何补贴,此时的博弈模型的得益情况如图2所示。经过分析发现该博弈不再有双纳什均衡,而变成了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即a国农民和b国农民分别选择生产(非粮食,粮食),其得益分别为(20,35)。也就是说没有粮食补贴的a国农民会选择生产非粮食作物策略,而有补贴的b国农民会选择生产粮食的策略。同时,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正因为粮食补贴使得b国农民有了上策,即选择生产“粮食”的策略,而没有粮食补贴的a国农民却依然没有上策。此时,b国农民的策略选择对a国农民构成可信性威胁,b国农民完全有理由让a国农民相信,自己选择生产“粮食”的威胁已经变成可置信的一种“承诺行动”。而无粮食补贴的a国农民却不能让对方b国农民构成类似的可信性威胁,而只能被动地选择自己的策略。

(三)粮食危机的博弈分析。

从上面粮食制度安排的博弈分析,现在可以非常深刻的理解为什么美国是这场粮食危机的主要推手,自美国推出新一轮农业政策后加大了农业补贴,后一直稳定在每年200亿美元的规模上。这种大幅度的农业补贴,使得美国农民具有明显的生产“粮食”上策,并对其它无补贴的种粮国家形成可信性威胁。同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得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可以将其经过高额补贴的商品粮,低价在全球范围内倾销,使得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基本无利可图。这使得许多亚非拉国家农民被动选择“非粮食”作物。原有的农地,多数转作发达国家需要的咖啡、香蕉、香料等作物的生产。由此带来了市场交易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结构调整和土地兼并,并导致选择生产非粮食作物的国家越来越多。失去了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粮食上,产生了对美国的依赖。其食物体系,同样因美国建立在廉价粮食基础上的工业化食品体系的强大竞争力,也被美国等国家替代。然后,在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的粮食危机便在美国的主导下一触即发,更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抑制和化解粮食危机的对策。

(一)消除国际间不平等的粮食补贴机制。

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产品补贴制度,其补贴幅度之高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预期,这是一种扭曲的补贴制度,极大地打击了其他国家农民生产粮食的热情,消除这种不平等补贴机制,只能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需要发达国家放弃巨额农业补贴政策,同时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提供从资金到技术的一系列援助。只有消除不平等的粮食补贴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种粮国家农民在博弈策略上的上策,否则任何国家在生产粮食策略上都没有优势和威胁可言。

(二)发展中国家加强粮食补贴的均衡机制。

首先,必须明确本文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粮食补贴,而是反对那些不正常的、扭曲的补贴制度。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其生产效率仍然低于其他产业发展,若差距过大,不利于产业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政府加强粮食补贴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种粮热情,有利于市场机制发育完善,包括多种参与主体和多渠道的运作方式,变政府宏观调控为市场主导行为。只有完善的市场运作才能真正灵活调节粮食价格、数量和品种。

必须进一步强调的是,对粮食的补贴要达到一定要求,补贴过低,若产业间的差距依然过大,仍然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可只能流于形式,起不到长期发展的效果。当然,这还可能涉及到本国的财政状况,实施起来肯定有一定的压力,如何权衡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

作为公共产品属性的粮食若完全以私人物品经营对国计民生是不利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本轮粮食价格上涨中,出现粮食危机甚至社会危机与政治动荡,与他们失去了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直接相关。因此,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是尽力维系一个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以及促进食品安全本地化的食物体系。

(四)努力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一方面要完善与土地使用相关的政策措施并健全服务机构,以帮助农民充分实现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权益,激励农民珍惜耕地和保护地力;另一方面,要努力用现代科技技术和生物技术去改造农业、发展农业,在根本上解决土地的整体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单位土地的粮食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2.赵丽芬,杜超.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8。

3.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4.李昌平,张敏.政府政策关乎粮食安全[ol].中国改革论坛,2008。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十六

摘要:在高职教育狠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新形势下,必然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迫切的务实要求。我们只有在思想上,道德观念上,专业技能上努力进取,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实验教师;先进思想;职业道德;专业能力。

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山雨欲来,面对各种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高职教育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即培养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这对我们实验教师提出了迫切的务实要求,只有更新观念,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才能与时俱进。

一、实验教师面临的紧迫形势。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部的迅速崛起,我国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湖南省应届大学毕业生(包括高职院校)的初次签约率已经达到80%(潇湘晨报月29日),作为高职教育的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以及我们自己都已经感觉到了人才需求的压力。

年12月初,湖南省教育厅决定于12月6日-14日在长沙对全省高职院校的1619名来自数控技术,动漫,会计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抽查与考核。由主管部门随机抽样,学院自己不能选派选手参加。考核结果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评价和排名。这是湖南高职教育在全国的首创。这一举措在全省高职院校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考核前就有三所院校向省教育厅打报告请求取消三个参评专业,不参加抽查;另一所院校则临阵放弃参考(潇湘晨报2010年12月12日03a头条)湖南省教育厅重申,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这是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价值内容。意义重大,并且下决心狠抓落实。

此举,击中了高职院校人才传统培养模式的要害,打开了高职教育真抓职业教育,职业技能训练的序幕,也为实验教师搭建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大舞台。

实验教师承担着实验教学课程和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双重任务,实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如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自身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竞争能力和任职资格。所以,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因此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对应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要通过实验、实习等实际操作训练才能获得验证和巩固,才能够提高学生日后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们实验教师工作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及应用能力教学的第一线,深感形势逼人,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跟上形势的发展。

二、高职实验教师的现状及观念更新。

教师是一个群体,实验教师同样担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待遇等诸方面,普遍有低人一等,被边缘化的感觉,有的对教学以外的事情感兴趣,对分内工作却不太关心;有的漠视自身的业务进修;有的功利主义严重等等。这种思想状态与高职教育事业的法阵极为不相适应。只有从思想上提高觉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当然也需要各方面对实验教师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当好教师的首要素质。思想先进才能够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实验教学工作岗位。我们只有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职责,站在国家高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才会有持续的工作热情与动力。革命前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不畏艰险,前仆后继,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是为了实现几代人的强国梦想,光荣而神圣。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工作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他们生活在条件艰苦,设备简陋的教学第一线,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辛勤的为国家培养人才,赤子之情感人肺腑。我们应该丢掉思想包袱,振作精神,充满激情的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去。

三、实验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实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现代教学活动赋予高校教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自觉地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学术水平和工作作风。

1、师者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为人师表。实验教师道德素质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高职实验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一个地方,在于教育的对象是心身正处于迅速发展成长时期的高校生,大学生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人格和世界观趋于成熟,生活志趣和理想趋于定型的阶段。教师的思想品质会对高职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职实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深刻理解自己肩负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有创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品质。教师的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高职教师身上的体现,高职实验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实事求是体现在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科学态度,不弄虚作假;公道正派就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抱偏见。要敢于开展自我批评,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安全操作细节,一个规范简练的动作,善意且具有启发性的指导和答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工作都有良好的影响。

2、在实验指导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我们是帮助学生做实验,掌握基本技能的人,是顾问而非操纵者,对待学生的错误,可以进行善意的批评和耐心的讲解,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够讽刺和挖苦学生,这是当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实验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有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表达词义,更要善于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既要有科学家语言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又要有艺术家的风趣性和吸引力。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具有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实验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强调理论思维,通过讲述知识的`严密逻辑性来启发学生的求知性、创造性和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由于地域不同,学习条件差异等原因,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主动性,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应该关注这种个体差异,因此,因材施教就尤为重要。对成绩好,接受能力强,操作领会快的学生,在完成试验以后,鼓励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如选做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这部分同学的进步,必然带动中间状态的同学参与进来;对于反应较慢后劲的同学要多关照,及时指导,手把手的教,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指导,首先选择的是情感接受,教师的关怀和亲和力可以使后进学生感受到尊重,从心里愿意参与实验。

3、实验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老师,相互尊重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实验教师的成熟和育人技巧的发展,表现为教育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教书育人是自古以来对教育者的要求。现代高职生的思维活跃,教师对待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工作,以深厚的感情关心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能产生教育机智,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同时,教师的自制力也是产生教育机智的关键。实验教师更要善于控制感情,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对育人问题的处理不随心所欲,从教育的整体利益和效果出发,对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宽容精神和耐性。师生互动不一定都是教师主体,学生反映的问题和信息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甚至指出了改进方向。近几年来毕业生对招聘会所反馈的信息,引起了我们对基础实验和基础技能的高度重视,我们在实践环节将基础实验向应用领域延伸,增加了应用实验设计,强化了技能实训,这种交流和反馈对实验教学就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实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四、实验教师应不断提高职业能力。

1、提高实验教学任务的设计能力。从形式上看,实验教学任务的设计依据的是实验教材,教学目标,现有的仪器设备,以及预计到的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易于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教学方法,努力增加学生个体实际操作的时间,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能否做好这个工作,是与我们对专业知识及其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分不开的,因此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了解本专业的技术动向,拉近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距离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艰巨任务,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当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实验教师扩大掌握知识的范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实验教师必须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的实施能力。在实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组织实验的实施,这个过程是我们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的过程,也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做好实验前细致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次做好准备试验,体会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并预计学生实验中容易出现的疑难问题。如此我们才有充分的自信上好实验课。

3、提高仪器设备管理,保养和维护能力。电类实验教学使用到的工具和仪器设备很多,小到电烙铁,大到示波器,单片机等等,这些仪器设备在学生频繁使用的情况下,易出现突发故障,如果实验教师能够迅速判断故障并紧急处置,或者在课后及时维护和维修,那将大大提高实验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先进的思想,崇高的师德,较高的职业能力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对实验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是我们不懈的努力追求。

参考文献:

[1]胡立峰,章仙踪.南郭先生不能在职业院校吹竽[n].潇湘晨报,2010.12.12.

[2]张来斌.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质量[j].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4期.

[3]王建富,杜重阳.提高高职高专实验教师综合素质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

隆昌县粮食生产论文篇十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兴媒体的日益盛行,道德缺失问题日益突显,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剖析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强化德育工作的导向性、提升德育环境的育人功能、增进德育与教育管理的全面融合等方面加强建设,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随着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日益盛行,道德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从食品安全到学术造假,从电话诈骗到恶意欠费,社会道德的基石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就连一向平静的校园也受到了波及。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作业抄袭……道德问题层出不穷,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着全所未有的冲击。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提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教育首先是一项道德养成事业,因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标,是做人的根本。

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为非作恶愈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教育文件中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已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依托新媒体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看,传统道德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道德教育重理论说教、轻实践引导,停留在认知层面的教育方式难以内化为学生道德领域的内在需要;二是道德教育与学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两者结合得不够紧密,道德层面的要求还没能贯穿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传统教育手段和载体仍占据主要地位,创新改革的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还远远不足,新媒体领域的运用更是微乎其微。新媒体的出现,对德育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新媒体弱化了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权威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新媒体技术以其传播覆盖面广、更新速度迅捷、内容形式丰富等特点影响着越来越多人。据统计,截止12月底,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5.57亿,青少年网民2.77亿。面对新媒体迅捷的发布速度,教师和学生处于资源获取的平等地位,有的学生因关注及时而优先获取相关资讯,在道德教育层面上涉猎较广,对社会道德要求、自身道德建设有独到见地,改变了传统德育模式中德育理念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德育教科书的状况。此外,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使网络上各种“声音”并存。多元的观点、言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不少学生极易对虚假或不良信息产生兴趣,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会误导学生,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严重挑战了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权威性。

2.新媒体冲击着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传统道德教育的模式以灌输为主要形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德育教育呈现单向传播的特点,以“书”为本的教学内容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参与而被动接受德育教育的状态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影响难以深入人心,教育者也常常感受到德育教育的苍白无力而将德育教育让位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新媒体的诞生推动了德育教育模式的改变,这种变革促使教育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主动逢迎时代特征和学生味口,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有效结合中积极探寻学生自身道德发展需要和人生长远发展相一致的契合点。

3.新媒体增加了德育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性。新媒体交互平台已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和斗争的新阵地。在无边无际的信息网络中,各类信息内容丰富繁多却又良莠不齐。各种思想频繁在网络空间里交融交锋,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碰撞,形形色色的主义、信仰在这里交织激荡。新媒体平台所具备的独特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给予学生在网络空间里充分的表达权,而教育者对德育教育的把关功能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运用难度日益增加,功能逐渐削弱甚至丧失。由于新媒体时代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真实想法、各种思想动态都具有隐匿性,教育者在面临学生非理性非道德言论、行为时手足无措,难以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况进而实施教育影响,严重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导向功能和育人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1.有利于强化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模式。教师不再充当权威教育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当前,学生群体自主意识强,独立思考研判的能力不断提升,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下德育教育实际。事实表明,德育教育如果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其教育的收效甚微。在新媒体平台的推动下,学生作为主动参与教学、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体地位日益被重视,自我教育的成效逐渐显现。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道德认知水平、学习方式和接受程度,运用图片、视频、互动等新媒体技术拓展教育方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利于彰显德育教育强大的生命活力。新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形象生动、声像并茂,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灵活性,能多途径、全方位、互动式地呈现教育内容……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德育教育手段所不能及的。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传达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的需求,各种思潮在平台上碰撞交锋,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互动为一体的新媒体教育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视听震撼的教育场域中增强了教育的鲜活性,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关注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此外,线上的交流有利于改变“你说我听”的传统教育模式,克服传统教学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心理压力,在内容上既能延续现实教育资源,也能集结网络资源,在时间上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使学生在点滴碎片时间也能参与到德育教育的学习和讨论中来,为德育教育的不断延续和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协同育人。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道德教育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三位一体”地协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履行着道德教育的功能。德育教育领域中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快捷便利地获取各类教育素材,充分挖掘道德教育的优质资源,也有利于全方位互动性地呈现教育影响,充分彰显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德育教育全面深入有效地推进。

三、新媒体时代加强德育教育的对策研究。

1.弘扬主旋律,强化学生德育教育的导向性。第一,德育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正确把握德育教育的政治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第二,要着力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媒体素养(medialiter-acy)是指在各类处境中存取、理解及产制媒体信息的能力。媒体素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信息辨别能力和正向传播能力。对教育者而言,要主动熟悉新媒体技术,学会高效正确使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引导的基本技能。教育者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正确归位,坚持真理,明辨是非,树立自律意识,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解读和传播媒体信息,在网络空间里积极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2.营造德育氛围,彰显环境育人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场域。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新媒体文化,是深化校园德育建设、优化德育环境的重要保障。第一,要结合道德教育实际,深入挖掘时代、校园、身边的道德元素,不断推进道德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在网络平台上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的学习,进一步挖掘校史、校训、校情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并在网络平台中加以宣传,在学生中树立道德典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激励人、带动人。第二,要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满足其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开展丰富多彩且富有实效性的德育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文化活动、加强自身德育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道德标语征集、道德行为的网络点赞等活动,引导学生就诚信问题开展大讨论,就“道德靠自律还是他律”进行辩论,抛出学生关心的社会生活、校园文化热点话题,使学生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中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

3.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全方位“融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内容和要求应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融入校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重视将思想政治课上的集中教学和日常教育过程中的点滴渗透相结合;在强化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重视培育道德观念和积极的道德情感,进而引导道德行为实践,鼓励学生争做知行合一的道德青年;教育工作者应着力完善校园道德体系建设,重视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和使用,为道德教育注入实质性内容,运用动态、全面的档案载体引导学生谨言慎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转变。此外,要将学生的道德品质考核与学生发展入团、各类评奖评优相结合,实行道德品质问题一票否决制,运用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将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012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