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 高中生地理的教学论文(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5:11:06
最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 高中生地理的教学论文(汇总14篇)
时间:2023-12-02 05:11:06     小编:曼珠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带给一个解题思路参考资料,将学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我正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困惑、惊奇的心理,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积极思考。如,在学习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交通灯要以红色灯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绿色灯表示安全通行,以黄色灯表示有危险呢?进而透过学习大气对不一样光谱的散射与折射,从而逐渐解答问题,学习知识。

二、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领土广阔,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时,用不一样的诗句来描述不一样的季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谣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谣谚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系列知识的理解掌握。如在讲述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温差大时,可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在讲述生态平衡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时,可借用谚语一山不容二虎,不仅仅言简意赅,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讲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时,可引用抢季节、不违农时等谚语。在讲述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时,可利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方马儿跑,让学生理解到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穿插一些搞笑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一课时,学生常常对宇宙的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透过一些趣味故事。

五、利用爱国情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教学应透过更加宽泛的概念向说学生说明我国领土、领海管辖区域,地理教学要承担起让学生熟知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专属经济区、毗连区、专属探矿区大陆架等,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国,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先后加入到教学领域当中,在实验条件方面,科学技术设备设施可以对原有不完善的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其中包括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等,这些新加入的教学辅助设备,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演示功能进行充分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实验演示出来。以“昼夜的长短变化、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角变化以及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等相关模拟实验”为例,这些类型的实验不论是器材还是设备,都很难将其完成,即使可以完成,也需要耗费诸多的时间。为了加深学生在该方面的知识印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辅助设备进行相关内容的演示。

2.2科学灵活设计实验

以“太阳日和恒星日之间的区别”为例,该部分的内容十分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将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以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演地球,最前排一位学生1扮演太阳,最后排一位学生2扮演遥远的恒星,通过学生和教师进行相对运动,即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延伸,例如:当地球只进行公转不进行自转,当地球只进行自转不进行公转以及当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反的时候,太阳日和恒星日之间会发生的变化情况[2]。

2.3客观灵活对待实验结果

以“热力环流”为例,该实验相对较为简单,然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偶尔也会由于诸多方面原因造成问题,例如:会出现学生把通入烟气需要的孔开在了酒精灯的上方,导致烟气没有办法进入到实验箱内,蓉儿也无法形成较为明显的热力环流。此时,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苛责,而是与学生共同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纠正出现的错误,在失败当中吸取经验。

结束语:

从原则角度出发,开展正确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可以对其中的教学难点、重点内容进行有效落实,使新课标教学目标得到高效落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全球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主导的产业体制迫切需要强化转型,即由消耗自然资源过多、污染较重的资源密集型,及产品附加值较低、科技落后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型到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必须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概念培养途径

21世纪已经走过了,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现行的教育在体制、结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拟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1创新能力概念与重新教育

狭义的创新能力是指对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实行科学系统的加工与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它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了智力品质的综合性,表现出探索性与求新性。广义的创新能力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的能力。中学地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地理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不是去开拓与创新未知的知识与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与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索原地理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归纳出物事物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这便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能力和心理素质复杂且高水准的结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能力的构成各不一样,中学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2.1确实营造创新能力的培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育人环境。法国哲人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范围,让学生获得创新应具有的自由性。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师讲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间感情距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如,讲“天体系统”内容时,讲解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及各种天体系统之间层级关系。这时,一生提出:是否所有的天体之间都有引力关系?夜空中的星座是不是也是天体系统?这一问题虽然淡化原来主题,笔者非但没有制止而是大加赞赏一番,因为笔者觉得,这位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意识,要及时点燃其创新意识的火花。

2.2重视利用地理史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与习惯

一个正确的地理原理或结论的形成往往涉及: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地理课程中科学探究与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有诸多相似性。教师要重视利用典型的地理史实,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在讲解板块构造时,可从魏格纳的考察推断进行分析。19世纪以前,世界地理学界还没有整体全面地开始探究地球的地质构造,对大陆与海洋是否变动,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公元19德意志的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先生生病时在病房偶然看到世界地图时,观察出一个有趣现象:大西洋的两边———非洲和欧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很是吻合,这边大陆的海岸线恰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海岸线拼合起来;假如从地图上把这两块陆地裁下来,再拼接,就可以拼成一个基本上耦合的一块大陆。把非洲与南美洲的海岸线对比一下,更能够明确地得出这一结论:伸入大西洋西海岸的南美洲凸出部,恰好能够嵌入大西洋东海岸非洲的凹进部。魏格纳根据他的观察经历,认为这肯定不是随机的巧合,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猜想:推论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整体一块的,是一个广大的原始陆地,并称为泛大陆。泛大陆的周围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原始海洋。

之后从约距今两亿年开始,泛大陆前后于一些地方出现裂缝。各个裂缝的两边向反方向逐渐漂移。裂缝越来越大,导致海水进入,于是诞生了新的海洋。另一面,原始海洋则渐渐变小。分离开的陆块逐渐移动到目前的位置,成就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2]。在讲说上述史实的过程中,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1)根据大西洋两岸板块的构造,你能否发现其他可能的板块分界位置呢?(2)收集怎样的证据可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的学习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付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习惯。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教会学生学习,突出思维训练主线,才能把分散个别的知识变为综合、系统的知识,才能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点,这有待于我们长期不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注释:

[1]王俊道,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百度百科:魏格纳[eb/ol].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1.从教学内容入手,实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区域地理,其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在具体的区域内,对经济、环保、社会发展进行综合的考虑、协调、解决。因此,要求我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区域基本条件、区域发展的方向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地理课本中涉及了资源、环境等各种事实,也明确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有利于现实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在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在学生已经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就进一步分析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让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地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要懂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就要学会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状况与基本条件,以及怎样促进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等。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是开发与整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例,不断引导学生探究与规划河流开发整治的过程与方法。

2.运用乡土地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突出本地方的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仅让学生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结合一定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观念必须要在实践中获得。而学习乡土地理知识能较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这一内容时,就从淮安地区的资源特点与发展现状出发,使学生认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如淮安地区的盐化资源与凹吐资源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只有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才能让这些有限的资源能够满足淮安地区经济健康的发展。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要与当地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正确观点。总之,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很多可持续发展观方面的教育内容,为有效地实施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这种崭新的理念,促使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控制论”原理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开展有效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呈现有张有弛、充满趣味的氛围,使地理课堂教学流程实现既定有序的良好发展状况。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上基本的调控方式主要有有六种,下面作简要叙述。

1注重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有效调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开展调控,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方法是否具有新颖性,也是影响地理课堂教学调控成效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模式化的陈旧做法,注重教法创新,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上要摒弃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注教学,探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互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做到启发引导为主,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做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学,通过预习、质疑、探究、讨论等形式,自主获得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能墨守成规,长时间运用同一种教学方法,甚至出现一个老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父子两代人的笑话,要综合各种信息,强化学生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

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证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哪怕就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使用时间太长的话,学生在学习中还是会产生审美疲劳,感到没有兴趣,导致学习情绪低落。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采用多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提高学习热情。

2激发兴趣,在学习动力上实现有效调控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感受到快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将课堂教学的掌控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在教学中向学生揭示地理知识的神奇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地理知识内容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发掘课本知识的吸引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演示,向学生展现神奇的地形地貌,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究的欲望。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指导学生对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了解,揭示其中的科学规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可紧密结合地理方面的最新信息开展教学,例如向学生介绍南北极考察、外层空间探索、厄尔尼诺现象等,使教学工作和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工作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解而激发的情趣,逻辑严密的事实论证而激发的兴趣,风趣幽默的深入剖析而产生的趣味,不但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开阔思维,还能使师生加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3讲究艺术,在教学语言上实现有效调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传授,思考方向的指引,分析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教学语言来完成,一句话,无论地理教学采用何种形式与方法,都需要教学语言来发挥作用。所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一定程度上还要依靠教师的有效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要规范精确,符合语法,流利易懂,学生容易接受,方便理解,记忆牢靠;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明精干,内容丰富,具体形象,充满激情,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发音清楚,控制音量,速度均衡,注意韵律,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与感染效果,有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叙述地理现象时,要注重具体而富有情感,营造浓郁的地理情境;分析地理概念和形成原因时,要科学精确,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归纳地理知识时,要紧扣重点,注重分类,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加大声音,放缓速度,重点强调;学生思想开小差时,可转换语气,吸引注意,点拨提醒;开展思想教育时,要注重情感,创设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要通过科学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始终处于紧张、上进、探究的良好氛围之中,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4控制情绪,在氛围营造上实现有效调控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还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低,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和教师的情绪有关系。所以,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首先应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课堂上,无论自己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只要你站在了讲台上,就要将一切烦恼抛在脑后,以昂扬的教学姿态站在学生面前,学生一定会受到感染,在学习中振奋精神。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垂头丧气,面色灰暗,那么学生也会没精打采,甚至昏昏沉沉,影响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其次,教师在教学不同内容时要体现不同表情,用激动兴奋的神情描绘神州大地的壮丽景色、物产富饶,用低调缓和的神情讲述中国目前遇到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口等内容,用无限憧憬的神情描绘祖国将来发展的前景。通过这样的神情变换,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随着教师神情的变化产生内心情感的共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是激发学生以良好心态投入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上课时要全身心投入,以昂扬的、快乐的、积极的状态投入教学中,用心去讲课,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情绪感染,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5开展互动,在信息反馈上实现有效调控

教学信息反馈是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对象,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学过程是单向的输出式教学结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输出了不少信息,但是学生反馈的信息比较少,造成了教师对学生学得怎么样一点数也没有,在教学开展调控成效不明显。所以,要有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调控,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要改变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加强启发性,讲练结合,注重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氛围,拓展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以质疑、讨论、探究等方式,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并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判断出学生对教师讲解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对于一些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要调控教学进度,开展及时补救。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信息,通过学生的外在表现判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理解、满意,是否有兴趣或存在疑问等,并迅速调整教学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一定要注重和强调教学反馈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氛围,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及时反馈,并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发掘各种蕴含因素,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将教与学的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6快速反应,在应急处理上实现有效调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各种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预料得到的随机因素。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教师如果处理不恰当,会对日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将一节课搞砸。所以,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应变能力,机智处理问题,能够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并对事件处理作出判断,在整个事件中占据主动,对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有效调控。例如有一次,将要上课时,我走到门口,值日生还在擦黑板,粉笔灰非常多,教室里一些学生在大声讲话,秩序混乱。我刚要教育学生,后来发现本节课讲的正是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于是幽默地说:“同学们,今天的教室粉尘飘舞如下雪,人声鼎沸像广场。”学生一下安静下来。我说:“这样的环境好吗”学生回答:“不好。“那么,如何开展环境保护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环境的保护。”于是,嘈杂的环境却成了我引入新课的导语,在教育学生、整顿教学秩序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还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不好回答又必须回答,这就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了。如果思考一下能解决,可以先把问题抛出去:“问题提得非常好,同学们谁来说一说?”教师则抓紧思考,准备答案。如果实在难以解决,可以说“这样,为了不占用本节课时间,我们在下节课开展探讨。”教师在课后通过查资料解决问题,后一节课讲解,随机应变地巧妙处理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七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皆是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看起来辛苦备课,努力教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教,其最终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人文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观的重新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社会资源比较紧缺、环境越来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以外,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讲授,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知识,从满堂灌到满堂练都是教师教法在转变,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因此,在新课改下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内容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授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情境: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分析专家和学者提出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环与人口的关系,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的适宜和得体。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根据。除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有针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除了进行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有进行练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方说,在教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因为涉及较多的地名、数据等知识,可以选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的配合与分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树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再如,在学习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因为涉及一些原理和规律等相关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地理知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即使在一堂地理课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3.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把地理现象和情景以及变化过程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起来,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实现了地理高效课堂。多种媒体的利用化抽象为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提高了学习效果。总而言之,新课改呼唤创新教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勇于尝试,不断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实施地理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八

我们应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它可扩充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但却不能解决教学的所有问题,也不能把它当成教学的必备“法宝”或者对多媒体技术视而不见或不敢接触它。毕竟,是否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视教学的内容而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这里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成功与否要靠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的引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有效整合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2.1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在于重点掌握、难点突破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于辅助教学,既然是辅助教学,辅助就要有所侧重,即解决教学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应该在于地理学科教学重点的掌握、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例如,高中地理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与原理,这些凭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达到实际效果的,如“太阳运动”、“三圈环流”等内容,不管教师如何描述,教学效果总不会太明显。如果引入多媒体技术,把“太阳运动”、“三圈环流”制作成形象化的课件,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将教学难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可直观感知所学的地理现象,可化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为形象具体的一般地理知识。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那么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会向地理倾斜,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地理上。同时,兴趣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挖掘其学习的潜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点燃其积极思维的火花。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地理学习的提高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高中生习惯于形象思维,往往通过具体而形象的事物来认识地理。而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加音频等方式把抽象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具体,易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想进一步探究的积极心理,对地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在“地壳运动”的教学中,我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发生的全过程。再向学生讲述地壳运动的原因,即由于向斜受到挤压的作用形成山地,背斜受到张力和外力的作用形成谷地。接着,向学生继续讲解,背斜是很好的储存天然气和石油的地质构造,向斜是储存水的地质构造。同时针对向斜和背斜的地质构造,我及时设问:“如果建水库应避开什么部位?修筑铁路、开通隧道、铺设管道应避开什么部位?”这里多媒体技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的方法。

2.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多媒体技术应用要顺应这一新理念,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顺利开展。例如,“环境问题”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双休日等时间,对本县化肥厂、垃圾处理厂等进行调查,要求学生依据小组拍摄的图片和书写的调查报告,合力制出幻灯片,上课时进行展示,而其他小组则对幻灯片的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了解了本县环境污染的基本程度、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本县的环境保护也有了更高的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使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有力的开展。

总之,多媒体技术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迫切需要,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握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侧重点,以生为本,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於爱平单位:江苏省茶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九

一、捕捉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耳目一新,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通过化学实验变得生动直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操作,亲历探索发现化学规律的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认真观察,及时捕捉实验现象,发现实验中的变化和特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学科从实验中发展起来,抽象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条件,发生的过程和特征。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铁丝在燃烧前的颜色和状态,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后集气瓶底生成的黑色固体,实验结束后,分析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观察伴随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现象直观生动,实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通过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初三化学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科学素养。教师精心钻研化学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化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化学实验,依据探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实验结果。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时,教师设计如下探究实验: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另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入盐酸溶液,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第一个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第二个试管中,随着盐酸溶液的滴入红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面对这一神奇的现象,及时提出探究的问题:“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红色会消失?”步步设问,通过实验探索和逻辑推理,化解了难点,得出结论。教师要树立探究理念,把握探究本质,将探究教学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把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经验,建构知识,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为学生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化学科学魅力。

三、开发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强,灵活可行,选用仪器简单,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补充,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探索解释生活问题,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目标,从生活中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设计开展生动多彩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实验,更要重视化学实验的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创新思维素质。实验教学实现简单化、生活化和微型化,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例如,“质量守恒定理”的实验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筛选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及时调整实验方案,通过探究得到“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守恒”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巩固了化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化肥合理施用”教学,教师发动学生到农科所访问,了解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如何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酸碱指示剂”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从家中带来花瓣、蔬菜等植物自制酸碱指示剂,用制成的指示剂检测学校土壤的酸碱性,寻找学校花园适合种植的植物。通过家庭小实验巩固了知识,开发了智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扩大了视野,培养了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水污染的教学,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水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珍爱每一滴水,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很多学生就节水和防止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独到的建议,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总结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树立新课程理念,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形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封增波单位:山西芮城阳城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十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引趣教学”作为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居副科地位的地理科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顺利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现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引趣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故事引趣

很多学生喜欢听故事,地理老师讲课时能联系课文讲一个故事给学生听,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洋流”一节内容时,就采用了下面一段开场白:1489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航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没,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员又不听指挥,航行遇到极大困难。于是他向西班牙国王写信汇报一切。他把这封信装入椰子壳,外面涂满沥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漂流他急盼这封信能尽快漂到西班牙,让国王火速派人来增援他,帮他渡过难关。可是这只椰子壳漂呀漂,竟被漂到大西洋比斯开湾一个荒滩上,一搁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风暴而停泊到那里的船员们发现。椰子壳怎么会漂到比斯开湾呢?在海洋中传递“邮件”的信使是谁?他不是别人,而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洋流”。学生听了这一开场白,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疑引趣

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子提出,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呢?”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于是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知识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又比如在讲“地形的变化”一课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顶的岩石中发现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而在台湾海峡海底却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而学生若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上完了,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三、诗歌引趣

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从而转入新课的教学。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富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容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解长江时,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把学生领进了寂静、美丽、辽阔的俄罗斯。

四、谜语引趣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如:“一张纸,不太大,整个世界容得下;看方位查距离,不需再用测量仪”(地图)。“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然后开始讲新课,效果不错。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等等。

五、歌诀、谚语、顺口溜引趣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我国海运条件优越,沿海多优良港湾,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记忆较好:“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六、时事引趣

世界上不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使它成为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迫切性。比如:中东海湾战争就是学习“西亚和北非”这一区域地理极好的引子。而在学习“我国的降水变化”时,可联系当前我国的水、旱灾害进行导入。

总之,教无定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多样,老师要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电教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课的幽默风趣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一

摘要:地理实验教学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角度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角度出发,地理实验教学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文章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有效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提高教学效率;实验教学

引言:由于我国教育方式主要以传统形式为主,注重理论内容、书本内容,而对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长期都采取忽视的状态面对。高中地理属于文科教学科目,然而其中的教学内容包含诸多科学性特色在其中,对学生以科学性目光面对自然现象以及地理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对高中地理实验开展深入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二

信息手段是指以多媒体系统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无论在演示方式灵活性还是信息容量等方面都代表了当前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功能。

(一)可以补充教学信息

小小鼠标知天下事,借助网络与电脑的融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可以在多媒体辅助下补充海量的信息,无论是世界各地的风景还是地球内部构造,以及各种地理现象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演示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可以开展生动演示

地理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究地质结构、探寻地理规律、探究地理发展的过程,许多方面受制于条件限制,学生无法直观查看,有了多媒体则可以形象地为学生进行模拟演示、情景再现,让地理教学更加方便快捷。

(三)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网络社会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也飞快,许多学生家庭里面都开通了网络宽带。学生自主上网搜集资料,可以较好地了解地理学科知识,完成各项预习任务和拓展学习任务,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学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科学高效运用

信息手段探析信息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应当讲究科学性、高效性,教师重点应当抓住四个环节进行突破。

(一)以多媒体形象演示揭示地理现象

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研究地理现象,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这一点则变成了可能。教师可以从网络中下载有关地理现象的视频短片、模拟动画,在课堂上形象演示,以达到增加学生理解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流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让学生直观细致观察冷热不均是如何引发大气流动的,整个流向清清楚楚地演示出来,这对于学生把握其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比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模拟演示,让学生对循环的过程更加熟悉,可见多媒体的形象演示对工作地理教学而言,有着提高学生感知程度、加深教材内容理解的功能,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手段演示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现象上受到启发。

(二)以多媒体手段补充教材相关信息

研究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教材中的信息量显然不足,教师要善于搜集大量的补充信息,重点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或是延伸的信息,帮助学生站在更全的角度、更高的层次看待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思维理解过程更加缜密,看待问题角度更加全面。例如在“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中,笔者针对山西是煤炭大省、资源大省这一状况,重点补充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补充了煤资源、煤产业在山西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的绝对地位,了解煤炭产业一行独大的形势是如何产生的;第二方面向学生补充了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采矿区塌陷就是典型的例子,介绍了山西省以及我国诸多以煤炭为资源的采空区是如何进行整治的;另外还向学生介绍了山西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多元化发展路径的尝试。有了这三个方面的信息补充,学生对山西省的能源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具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学生的理解效果得到了提升。可见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增加教材信息,可以让教材变得更加丰满。在这一部分信息补充过程中,笔者通过图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煤炭产业在山西省的重要性、所占的比例,通过图像、视频截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煤炭采空区治理的严峻性等等,多媒体手段的介入让地理教学能够变得更加丰满。

(三)以多媒体带领学生感悟科技发展

与地理科学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改变了社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这些方面的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地理学科研究最前沿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一同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例如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地理学知识运用融合的重要成果,当前已经广泛地运用于车辆等民用领域。哪怕汽车被人偷了,只要gps系统在都可以精确查询到所在位置,公务用车运用gps定位可以清晰描绘出运行图,有效避免了公车私用,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等。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带领学生充分感悟地理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也进一步彰显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

(四)以多媒体帮助学生领略世界风光

许多学生酷爱旅游,酷爱走出家乡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愿望显然无法实现。在地理课上,有的同学和老师谈心时说到,自己最希望到亚马逊热带丛林去探险,到撒哈拉大沙漠去看一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旁边照张相,以及到美国西部体验一下牛仔的感觉等等。看着学生充满渴望的神情,笔者坚持在每节课的教学课件中都留有一小段时间和空间,向学生播放一段国外的美丽景色。每节课留有一百秒左右时间让学生浏览世界各地的风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生动程度,学生学得非常开心,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一些知名地理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后点击这些网站,浏览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对于学生而言不出门便知天下景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手段运用注意点

将信息手段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改变教学流程,提高教学吸引力,但是在具体运用中要科学统筹安排、精炼高效运用。

(一)避免出现使用频率的两个极端

有些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乐意运用多媒体手段,认为多媒体手段比较麻烦,而且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与之相反的也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过于迷信,不停地演示课件让学习过程成为了课件演示的过程。这两个极端都要避免,教师要对多媒体使用的总时间长度、使用频率次数做一个科学的鉴定,选择两者的结合点科学运用。

(二)实现直接运用向自主设计转变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喜欢直接运用各种教学课件,没有实现无缝对接。所以教师要主动尝试自主设计探究教学课件,运用电脑软件搜集各种信息资源,将其加工成为教学课件,这对于增强教学课件与教学方案、教学活动联系的紧密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通过教学研究提高使用

科学性高中地理教学中,什么内容可以结合课件使用,哪个环节应当结合课件,这些都是须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广大教师一定要克服多媒体手段运用简单化、随意化的倾向,要将多媒体使用定位与教学设计同步考虑,进一步增强多媒体使用的科学性。

(四)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手段来学习

许多学生的家庭中都购置了电脑、开通了宽带,课前预习环节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搜寻答案、查找资料。平时遇到感兴趣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满足地理学习的兴趣爱好。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地理学习的经验技巧,从网络中下载有关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等,这些方面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手段要倡导高效原则,提高运用针对性、有效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成效提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三

摘要:在高考当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的比例,如果可以取得高分那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整体成绩。除此之外,地理学习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增长个人常识量的一种手段,学生需要给予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培养;途径探索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动力所在,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的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点较多且跨度较大,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也有相应的难度。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学生的教学兴趣入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科目固有的特色,引导学生爱上地理

地理主要是对地球上的环境、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等进行研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高中的地理学科主要包含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部分,有着多种多样且富有变换的现象,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运用一些特色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相信只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唤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主走入学习的空间中。地理学中有很多非常奇特的现象都能作为亮点,而且这些知识也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比如:沙漠中的水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地下凝结而成的;在青藏高原的海拔5000米处可以看见热带的风光,原因是受到印度洋暖流影响,加上此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因此生成独特的热带风景。这些超乎寻常的地理现象完全可以诱发学生潜在的好奇性,进而认为学习地理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那些枯燥理论知识。

二、巧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好奇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当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就是授课的最佳时机,因为学生会带着好奇去思考、去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以“不断提问、诱发思考”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要针对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主的揭秘真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有就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实际地理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无处不在,只不过是隐匿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思想当中。例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天空会是蓝色的;常言道“瑞雪兆丰年”,这句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在正常的气候下,下午两点钟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正午。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陪伴着学生的,只不过大家忽略了而已,但是究其原因,很少有人会深究到底是为什么。这就要地理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予完整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告知答案要避免平铺直叙,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他们走向真理,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享受获取正确答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地理知识,培养了他们思考与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的地理教学,很多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时会有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投影媒体的利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方便,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优化教学。教师利用投影片可以制造或者模拟一些地理运动现象,展示运动过程,让抽象的变为具体,这样一来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动态的,更容易理解的。配合多媒体,教师要以简练精辟的讲解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规律性运用与昼夜长短的因时而变”这个知识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很多学生会由于它的过于抽象而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这部分的学习。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态图,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关键信息放入其中,整个flash会演示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慢慢地向南移动,其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黑夜,大家会发现北半球正午的太阳高度逐渐缩小,白昼时间开始缩短,而且北极圈中的极昼现象将会不断缩小范围,这一现象在南半球正好是相反的……整个过程配合教师的讲解将会在5-10分钟左右,等到整体演示完毕之后,教师要总结出具体的规律与结果,这样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让学生更为牢固的记住相关问题。

四、多元化教学,巧妙利用谚语、口诀等提高学生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去记忆、去理解,但是每当内容增多后,学生记不住,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一直都是阻碍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自我探索,准确把握区域地理中的联系规律,可以发挥想象编纂成为一个个朗朗上口的口诀,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一些有意思的口诀非常感兴趣,而且记忆起来非常快,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在草纸上写上口诀,便于答题。口诀教学可以排除知识本身的干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记忆情感,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还能活跃气氛,消除压力,这也是目前我国各大高中地理教学中逐渐开始普及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我国开放性的海港城市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记住我国这14个开放性质的城市,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很大,死记硬背效果也很差。如果可以编成口诀,学生掌握规律自然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这就是隐含14个城市一句诗词性的口诀,简单易懂,学生非常容易掌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对如何培养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学生如果想要学习好地理这样的学科,首先就需要对其感兴趣,只有自己愿意学习、爱学习,才有可能消化地理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授课阶段必须要设计一些互动类的特殊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地理成为他们进步的一大助推力。

作者:许萍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志龙。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2).

[2]陈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1).

[3]刘恒。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j].华夏地理,2015(06).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题目篇十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讲解差异

在高中地理中,由于课时需要,往往被划分为几个必修模块和其他的选修模块,尽管这些模块之间各具特色,但很多老师迫于教学进度和高考复习等影响,将上课的很大比重都放在了必修模块上,选修模块的知识只是简单地概述一下,甚至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和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仅仅在考试卷上出现过的内容,很多的延伸内容都被忽视和遗忘,让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仅仅只是培养了很多的考试机器。

2.预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时候,尽管一部分老师在上课前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将整个课堂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无视了学生的预习成果,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和见解,这样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导致了学生不再认真预习,使得上课听不下而厌学地理。很多老师无视了学生的真正上课需求,机械化的教学,尽管素质教育一再被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但很多时候学生还是没能真正地落实到主体地位。

二、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准确落实上课目标,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不单单要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真正(上接第158页)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发和鼓励学生利用测试过关和游戏过关,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快乐掌握必要知识。

2.优困互动

新课改理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的重要指导思想。要牢牢把握新课改精神,树立大课程观,树立学习化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树立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知识观,将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形成小组学生优困合作学习互动策略。利用学校开展学生合作小组的资源优势,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习惯、数学技能,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将教师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以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建立优困一帮一,并签订协议,落实责任,落实考核,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建立学困生个体档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学困生大致分为智力型学困生、情绪型学困生、基础型学困生、混合型学困生,统计数据表明:其中智力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5.6%;情绪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66.6%;基础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6.7%;混合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1.1%。加强对学困生过程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增添措施,将每一次的验收成绩记录、分析,及时调整方向,以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作为重点。

3.家长激励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召开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们阐述目的和作用,与家长签订开展期间的教育协议,为活动的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支持。家长对子女在定期取得的进步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激励,调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家访和家长会,家长们对课题的开展较为满意,对子女的表现特别是心理上的变化感触较大;教师对学生参与情况普遍较好,取得初步的成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100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