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思维的延伸和复习的一种形式,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开阔思维,增加见识,使我们对总结的意义和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滕王阁滕王阁篇一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乾封元年及第,授期散郎,著有《王子安集》。他写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绝唱。
王家是绛州有名的书香世家。王勃的爷爷王通,就是著名的文仲子,弃官归隐,授徒著书,著有《中说》。
王勃的父亲王福对儿子们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王勃幼年天资聪颖,他一方面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能刻苦攻读,史书上说他“六岁善词章”,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思路畅达,又快又好。与他的两个哥哥不相上下,号称“王氏三珠”。
他九岁时读《汉书注》,就能发现错误,写了《指瑕》十卷。王勃十几岁应试考场,授朝散郎,又被沛王李贤聘为署府修撰。由于王勃才华出众,与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一向不满于豪门和官场的倾轧,加上才高气盛,便遭同僚的嫉妒。正好因为一个案件的牵连,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父亲被贬为交趾令。
这年九月,王勃悲愁难遣,怀着郁闷的心情到交趾去看望父亲,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阳节。南昌府都督阎公整修的滕王阁落成,正在阁内大摆庆功宴,邀集一班文人雅士、社会名流饮酒赋诗,欢度重阳。
这滕王阁乃显庆四年滕王李之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前临赣江,有西江第一楼之称。王勃久慕此阁,到此哪能不游!
来到滕王阁,只见楼高九丈,阁分三层,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南有压江亭,北有挹翠亭,高低错落,相映成趣。上得楼来,但见阁道上丹漆彩画,光艳照人。远眺则山野平川尽收眼底,鸟瞰则澄江如练,百舸争流。
王勃看得如醉如痴,不禁文思泉涌,不能自已。王勃正沉醉于楼阁的宏伟与山河的壮丽之中,忽然一阵萧管鼓乐之声从宴会厅传来。
王勃循声望去,只见阎都督满面春风,正在举杯致词:“今日乃重阳登高之日,又逢滕王阁整修已成,老夫聊备薄酒,为各位助兴。现在我提议,以滕王阁为题,或赋诗,或作文,效兰亭故事,以不枉今日之雅会。”
众宾客深知都督心思,他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当众写一篇序文,以显示其才华。因此阎公派人拿纸笔巡让众客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贸然动笔。王勃远道而来,自然不明就里,加上年轻气盛,恃才傲物,联想到自己的遭际,情思满怀,不吐不快。
不到半个时辰,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就完成了。阎伯屿赠与他大把金银和美食,派专人送他出了洪州城。王勃回头望了望远去的城池,又看了看坐下的高头大马,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他好像已经记不得那个助他一臂之力的老人,只是隐约觉得一丝的异样。他吆喝着催开坐骑,一路南去。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滕王阁篇二
骈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鲍照的《芜城赋》,通过对比广陵昔盛今衰的兴亡变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华奢侈,抒发了华屋丘山、人生无常的感慨;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辛辣地嘲讽了身在江hu、心在魏阙的.假隐士;庾信的《哀江南赋》描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这些都不失为优秀的骈文。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我读《滕王阁序》,是在高中课本上,读了一遍又一遍,朗朗上口,爱不释手。该文因饯别而作,从地写起,后到宴会,再推及及人,继而临阁赏景,由景入情,丝丝相扣,引人入胜。其次,该文用词优美,文句得当,用典极多。再次,该文写景极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更是千古名句,韩愈曾言:“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最后,作者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而发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感叹,感人至深。
读书必析,析则及己。唯有感同身受,一个人才能非常喜爱某一文章,这也是我喜爱这篇文章的原因了。
滕王阁滕王阁篇三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滕王阁滕王阁篇四
1.掌握本文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准确背诵默写经典词句。
3.体味本文所用典故的妙处。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二、文学常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初唐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翼轸瓯越台隍棨戟襜帷潦水俨骖騑。
凫渚雕甍彭蠡遄飞睢园睇眄帝阍。
多舛宗悫簪笏捧袂叨陪鲤对。
2.找出书写有误的字词并修改。
滕蛟起凤躬逢胜栈祟山峻岭落霞孤骛无路请樱。
腾饯崇鹜缨。
四、整体感知。
1.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予以概括。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二、三两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四、五两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六、七两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如何认识本文所抒发的感慨?
既有不得志的悲凉之谈,又有不甘沉沦的决心。
五、问题呈现。
【合作探究】。
1.善用典故是本文特色之一,请举例赏析。
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2.你学过哪些序文?本文与它们有何异同?
【一课一得】。
【积累运用】。
一、实词、虚词。
1.指出各句的活用词语并解释。
襟三江而带五湖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
宾主尽东南之美腾蛟起凤。
上出重霄穷岛屿之萦回。
钟鸣鼎食之家四美具,二难并。
兴尽悲来屈贾谊于长沙。
宁移白首之心扶摇可接。
今兹捧袂梓泽丘墟。
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名词用作状语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用作名词,交接地。
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才腾蛟起凤使动用法。
钟鸣鼎食之家名词用作动词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之事,困难之事。
兴尽悲来形容词用作名词,兴致,悲情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
宁移白首之心使动用法扶摇可接名词用作动词,乘着猛烈的风。
今兹捧袂名词用作状语,在这里梓泽丘墟名词用作动词,变成丘墟。
2.指出下列各句的古今异义词语并解释。
家君作宰胜友如云。
披绣闼气凌彭泽之樽。
穷且益坚北海虽赊。
一介书生恭疏短引。
宰:县令胜:美好披:打开凌:超越穷:处境艰难益:更赊:遥远介:个疏:书写引:序。
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都督阎公之雅望。
山原旷其盈视响穷彭蠡之滨。
爽籁发而清风生怀帝阍而不见。
奉宣室以何年处涸辙以犹欢。
觉宇宙之无穷抚凌云而自惜。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类型并翻译。
(1)孟学士之词宗。
(2)雁阵惊寒。
(3)杨意不逢,扶凌云而自惜。
【美文选读】。
壶口的黄河。
肖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备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滕王阁滕王阁篇五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相关阅读:
滕王阁滕王阁篇六
南昌(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初读《滕王阁序》者,多会被其飞扬恣肆的辞采所折服.作为骈文典范,王勃此文气势恢弘自然,意境开阔,辞采更是绚丽工整而少堆砌矫饰。而《唐摭言》等诸史籍对王勃写序时当场立就,年龄幼小等种种渲染,更在此文背景上腾云起雾,让人读文章时不免多了一份唏嘘之慨。勃文多佳句,字里行间才情洒落,其中“落霞,秋水”句,更是博得千古喝彩声。
然而细品此文,则觉浮华背后,凄凉难掩。细按历代骈文宏于此篇者数矣。信然勃文辞藻华丽,但即使是脍炙人口的“落霞”二句,也不过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因此可见文字如何铺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触动千载读者的则是文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勾勒着模糊的相似图景。勃文好处,亦不在舞台繁华之景,而在灯火阑珊之时。
王勃少年天才,新旧唐书皆言其六岁即解属文,新唐书更是颇令人生疑的记载勃九岁作《指瑕》以擿颜师古所注《汉书》之失。少年王勃已经以才高名天下,却又在志得意满之时急转直下,关于他人生的这一错落,新旧唐书有一段相差无多的记载。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了解到两个重要信息,一为勃年未及冠就已经名动朝野,并且被朝廷授予官职,可谓少年得志;二为王勃的人生转折在为沛王门客时因一篇戏噱之文而起,而此时王勃依然年轻,可谓少年失意。少年得志与转瞬失意,这过于巨大的命运张力对一颗年轻的心灵来说过于残酷了,果然他之后未能走出阴影,杀官奴,远走交趾省亲,一个天才的生命迅速耗尽能量,在惨淡的近乎荒谬的落水悲剧中收场。
滕王阁滕王阁篇七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西汉《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重阳节这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初九路过洪州时,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州牧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南齐书》上说,刘裕篡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戏马台。等他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则传说流传于陕西附近。传说明代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8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做回程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南齐书:《南齐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历史书,书中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的历史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〇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它建都在建康(今南京),统治的地区西到四川,北到淮河、汉水,萧鸾时期又在淮河以南失去一些地方。当时同南齐对立的,是割据北方的北魏封建政权(公元三八六到五三四),北魏的军事力量要比南齐强些。萧子显(约公元四八九到五三七),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是萧道成的孙子。他父亲豫章王萧嶷在南齐前期.
3、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盂兰盆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
滕王阁滕王阁篇八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滕王阁篇九
这里是早先的豫章郡,郡治就是新设的洪州都督府。星空与翼、轸二星相属,地形与衡、庐两山相接。三江是它的衣襟,五湖是它的衣带,控制着荆楚,接连着瓯越。物产的精华化为天上的宝气,宝剑的光芒直射牛星和斗星的区域。人中的俊杰凝聚着大地的灵气,徐孺子使得陈蕃专为他设下床榻。雄伟的州城如在云雾中罗列,有才能的官吏象群星在奔驰。亭台和城池处在蛮夷和中原的交界,宾客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名流。都督阎公有着崇高的声望,大驾遥临;宇文刺史有着美好的风范,车驾暂停。正逢十天一次的休假,俊雅的人士象云一般地聚合;喜迎千里外的来宾,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宴席。孟学士是词章的宗师,文章能使蛟龙腾飞、凤凰起舞;王将军是武林的宝库,韬略闪着紫电和青霜宝剑的光辉。家父在交趾作县令,我省亲路过这名胜之地;一个年幼无知的少年,居然亲逢这难得的'盛宴。
时光正值九月,节序已是深秋。积水退尽,寒冷的潭水变得分外清澈;烟霭凝聚,傍晚的山峦呈现出一派紫色。整治车马,登上大路;寻访美景,驰向高山。来到帝子建阁的沙洲,得见滕王昔日的亭馆。楼台层叠。象高耸的青山,向上直插云霄;阁檐飞架,如流动的色彩,下视不见地面。栖息着白鹤和野鸭的河洲沙滩,极尽岛屿萦回之能事;用桂树和木兰建筑的殿堂楼馆,排列成冈峦起伏的形势。推开雕刻精致的门扇,俯瞰装饰华美的屋脊。山原辽阔,尽收眼底;江湖盘曲,望之心寒。住宅遍布大地,全都是钟鸣鼎食的人家;船只挤满渡口,尽雕成青雀黄龙的形状。云气消散,雨过天晴,彩虹贯天,长空明朗。落霞伴着孤鸟一齐向天边飞去;秋水映着长空融成一片澄碧。傍晚的渔船响起悠扬的歌声,歌声直飘到鄱阳湖的彼岸;秋凉的天空传来雁群的惊叫,叫声延续到回雁峰的水边。
我年龄幼小,身份低微,只是个读书人。没有门路去请求赐予长缨,尽管已到了与终军相同的年龄;只有怀着抛下笔墨的决心,去羡慕宗悫那乘风破浪的豪情。我舍弃了一生的富贵前程,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我不是谢家宝树般的子弟,却有幸结交孟母芳邻般的诸君。不久我将到父亲身边,惭愧地比附孔鲤的庭对;今天我拱手请谒,高兴地得以托身于龙门。遇不到杨得意,只好手抚《大人赋》般的文章而空自叹惜;见到了钟子期,奏出《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啊!名胜之地不会长存,盛大的宴会也难以再逢。兰亭的宴集已是陈迹,梓泽名园也成了废墟。临别赠言,承蒙阎公的盛意;登高作诗,只有借重在座诸公。我冒昧地尽情倾吐,恭敬地写下短序。按照规定的韵字大家作诗,我的一首也同时也成。请诸位展露潘岳般的文采,各自倾泻陆机般的才华吧。(方智范)。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第一课时。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
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崔颢《黄鹤楼》。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1.作者简介(学生回顾曾观看过的《唐之韵》)。
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论者所欣赏。
1、听(多媒体视频朗读)。
听课文朗读,找出生字,看注释注音。
2、读(补充:诵读指导——幻灯片展示)。
自读课文,看注释,粗通文意。
本文是骈文,基本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
四字句的停顿只有一种模式:二二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
(1)孟学士/之词宗(2)临/帝子之长洲。
(3)钟鸣/鼎食/之家(4)气凌/彭泽之樽。
(5)扶/凌云/而自惜。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2)宾主/尽/东南之美。
(3)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
3、测(幻灯片展示)。
做字词辨析训练。(学生都参与并轮流回答)。
(一)判断词语注音、释义正错。
1、襟()三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2、躬逢胜饯()宴会。
3、鹤汀()水边平地。
4、凫()渚凫:野鸭。
5、川泽纡()迂回曲折。
6、孤鹜()纵横奔驰,动词。
7、迥()远。
8、南溟()海。
9、胜筵()古代席地而坐时铺的席子。
10、梓()泽梓树,与“桑”相连,借指故乡。
(二)通假字。
俨骖腓于上路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三)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
等终军之弱冠古义:二十岁今义:无此意。
盛宴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相当于“又”
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四)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以为襟、为带。
雄州雾列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
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川泽纡其骇瞩意动,对感到惊骇。
屈贾谊于长沙使动,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使动,使窜逃。
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再读全文,并背诵《滕王阁诗》。
1、理清思路。
2、重点段落鉴赏。
方式:集体齐读课文。
注意:诵读的节奏和语气准确(回顾:诵读指导)。
步骤:集体齐读。
1、明确: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第二部分(2-3):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2、第2、3段描写了哪些内容?(讨论后明确)。
第二段:滕王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第三段:登高所见——人烟之胜(富庶祥和)。
自然之景(雨后景色—高潮)。
生活之乐及自然情景。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当堂朗读)。
评: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自由发表)。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
1、书面表达:把你最欣赏的一两句话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2、思考:怎样看待4、5两段作者的思想感情?
1、鉴赏四-五段。
2、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抽背2-3段。
1、高声朗读四、五段,体会作者情感。
2、讨论:这两段写了哪些内容。
(同桌讨论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第四段:写宴会盛况——管弦之胜,歌声之美和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兴尽悲来——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村人之渺小)。
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第五段: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1、怎样看待王勃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联系际遇。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现实的控诉和揭露。既表现出嗟悲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又表示自己壮怀白首不移。
失意的悲哀——对时代的抨击;
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
2、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目的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归纳骈文有何特点?有什么缺点?(分组讨论,推选回答)。
从六朝到初唐,骈文统治了文坛,其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意藻辞和用典。
注重形式,排比事典,使人难以理解。如本文为硬凑四六对句,把杨得意缩为杨意,徐孺子略为徐孺,早被前人指为荒谬。但对本文来说白玉微瑕,文中对现实人生的感受认识,是骈文僵化凝固的形式无法束缚住的,作者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在束缚中表现自己高超的技巧。
1,韩愈曾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则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文章的优美动人之处。并思考本文写作的特点。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骈俪藻饰,辞系华美/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2、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学生意见汇总:a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b望长天之明彻/望高阁之巍峨。
1、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哪些成语?并积累。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设计说明]。
本文被选入鲁人版第四册“感受艺术之美”单元。所以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理解本文情感的基础上,品味作品的优美语言。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本教学设计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教读活动、析读活动、品读活动、听读活动及说读活动等不同的朗读活动形式,使这节课充满琅琅读书声,从而在美读中鉴赏了骈文之美。
不要求学生看有关的参考资料,以免“先入为主”,在名家的分析面前丧失了自我阅读的勇气和信心。“我思故我在”,相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一
唐上元二年(675年),王勃从山西动身,千里迢迢去看望父亲。因为他父亲被贬迁南海的交趾为官。先陆路,后坐船逆长江而上,来到江西与安徽的交界地马当山,此时突遇风浪,不得已船就停在这里。王勃便下船上岸,来到附近的一座庙里观瞻了一番,然后又赏玩江景。正兴尽想回船时,见一位老者端坐在一巨型石块之上,老人须眉皓白,仙风道骨,一看就知道不是凡人。王勃整衣向前,向老人作揖。老人遥指,问道:“来的可是王勃吗?”
王勃十分惊讶,回答说:“正是,敢问长者何以得知在下?”老者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宴会,如能前往参加,写作诗文,可以名垂千古。”王勃笑着说:“此地离洪都六七百照的路程,一晚岂能赶到?”老人说:“你如决定去,我可帮助你。”王勃于是拱手致谢。老人忽然不见了。依照老人的指引,王勃立即登船起帆,一路上顺风吹送.第二天便到达南昌,并按时赴会。这就是“时来风送滕王阁”的故事梗概。
话说洪州阎都督重修滕王阁落成,于重阳节在阁上大宴宾客,以示庆贺。阎都督有位女婿,叫吴子章,也擅长文章,阎都督让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在宴会上当众夸耀。在宴会上,阎都督命人取出纸笔,遍请在座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大家因知道其意图,均予推辞。轮到年岁最轻的王勃却不谦让,毫不踌躇地接过纸笔写起来。阎都督开始很不高兴,拂袖而起,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王开始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笑笑说:“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听后便沉吟不语了。下面的接连来报,阎便只是点头。当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沉不住气了,一跃而起,满口称赞说:“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随即出来携王勃之手说:“帝子之阁,有子之文,风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赏千金。”
王勃挥毫写下《滕王阁序》,不待辞别,便匆匆离席下楼,直奔江边而去。
宴会结束时,众人正要告辞,突然阎都督大喝一声:“慢!请诸位来看,怎么结尾一首诗的末一句‘槛外长江口自流’空了一字呢?莫不是我等轻慢了王公子,他故意空一字作难大家,要各位来猜,那你们就来猜猜看吧。"众人面面相觑,有的说是空了“独”字,也有的说是空了“船”字,吴子章想了好一阵子,说是空了“水”字。阎公不大高兴,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为论;‘水’字太露,缺乏诗意。”大家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有琢磨出个名堂。
第二天一早,阎都督问衙卫,此时王勃船到了何处?回答说,最快到了丰城。阎公命衙卫,快马去追王勃,千金求其一字。衙卫追上王勃后,说明来意。王勃只是笑笑说:“我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王勃在衙卫手上写了字后,衙卫便紧握拳头,快马回府,见了阎都督,把手掌伸开,但令人不解的是手掌心实际并无字。阎公自语道:“怎么会空空如也?”猛然,他拍案称绝道:“是一个‘空’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真是妙不可叙,万千感慨,尽在这个‘空’字上。”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二
今天,带大家来参观名胜古迹的滕王阁,请注意吃完的垃圾不要随手乱扔,不要在墙壁上刻字,保护文物是最重要的,4个小时之后在这个地点集合。
走进大门,就能看到一个很大很大的鱼池,鱼池里有很多的鱼,有黄色的,有红色的,有白色的,还有黑色的,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真快乐!一抬头,可以看见气魄雄伟的滕王阁,从外观看,它似一座宝塔,红柱子,绿色瓦,在太阳的照耀下,滕王阁闪闪发光,美丽极了!走进滕王阁大殿,大殿共有六层,三明三暗。
为了大饱眼福,我直接登上顶层,观望阁处的景色,所有景物尽收眼底,只见波光粼粼的江面,漂着几艘小船,江面上空飞着一群漂亮的小鸟,这时,让我想起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着这美丽的`景色,真让我陶醉!接着我又参观了五楼,四楼的滕王阁序,参观了三楼,二楼的卖品,还参观了一楼的塑像,滕王阁真让我流连忘返!
这就是我介绍的滕王阁,有机会你也要来滕王阁细细游赏哦!你们来了,你们也会喜欢上滕王阁的哦!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三
五一放假啦,爸爸妈妈和姥姥带着我回老家江西,周五中午,我们开着车回去啦。
出发啦,我们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提上车,从深圳出发。
看着窗外的风景,一座座山、一朵朵云、一片片叶子,经过了一个个服务区、一个个农村小房子,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难熬的一天终于过去了,凌晨两点,我们到了。
在江西的第一天,我们去南昌见到了亲戚,我们骑着好玩的共享电动车去了八一广场,再骑着电动车去了著名的“滕王阁”。这里的建筑很独特,这一座滕王阁被摧毁过八次,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九次建好的滕王阁,每一次建造都不一样,从小到大,就像人的成长过程,从小婴儿到成年人,再到老人。
滕王阁一共六楼,一个可以看到窗外的风景是明层,一个是没有窗户的暗层。单数明层,偶数暗层,暗层都是各种壁画,明层是一些用头发画的'画或是用木头刻画出来摆件和装饰,非常精致。
首先,讲的是最先建造滕王阁的主人,还有诗人王勃传给世人著名的诗《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惜他只活了26岁,远航的时候溺水而死,真是天妒英才。
接着,壁画介绍了江西的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江西还有不少名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著名的陶渊明、文天祥、朱熹……都是江西人,江西真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最后,我们登上了最顶层,看远处的风景,看江西的赣江,还有八一大桥的黑猫白猫,是根据邓小平爷爷说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修建的。
这就是滕王阁,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家来我的家乡一定来看看滕王阁。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四
从景德镇陶瓷店里出来之后,外面的雾已经散得差不多了,我和同乡打算登滕王阁了。爱上层楼,或许就是喜欢那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澎湃心情。所以,尽管馆内已经修建好了电梯,但是我们还要上选择了走楼梯。虽然登滕王阁远远不如登万里长城那般气壮山河,也不如红军长征那般惊天动地,但是我们还是抱有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决心。
滕王阁内风景如画,编钟,古装,古玩,壁画,还有滕王阁的设计草图,尽管现在的滕王阁是修缮过的,但是从阁内的布置与陈设来看,还是有古色古香的复古气息,透露着元明清的朝代气韵。行至第四楼,凭栏眺望远方的江水,尽管雾还未完全散去,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躲藏在迷雾中的太阳发出的星星点点的微光,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我猜想,唐朝时期,王勃应该就是在这层楼作下的名满天下的《滕王阁序》,因为我看到阁内的舞台上恰好有一幅唐风宴乐图。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幅画:一个英俊的少年郎,在宴席上诗兴大发,在场的宾客无一不拍手称赞。尽管眼前的塑像依然是静止的,但是在我看来,他们一个个都是栩栩如生。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第一次遇见了两个外国人,一时兴起就拉着同乡上前拍照,结果等我们立在他们两个人的面前,居然一句话都说不上来,我们前前后后就听懂了他们说的一句话“idon"tkonw”,我们赶紧灰溜溜地走了。我心想:“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将来就能上前和老外流利地交流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第五层楼的3d动画放映,它向世人播放了滕王阁自“唐宋元明清现代”的历史变迁。每一个朝代都是起于一砖一瓦的建设,然后终于轰然坍塌或者是熊熊烈火之中。虽然今天我们所看见的滕王阁并非最初的模样,但是经过无数前辈的精心修缮,在今日的建筑中,我还是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前朝遗风。
最后,我们终于爬上了顶楼,顶楼的陈设十分简单,四周是唐代的壁画,上空是一个金碧辉煌的顶,中间有一盏小小的明灯,它的光芒照耀着阁里的各个角落。或许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登顶的喜悦,反而是欣赏沿途风景的好心情。
从滕王阁走下来远比上去容易得多。一天的旅行戛然而止,尽管我们感到疲惫,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是十分愉快。夕阳渐渐地落下山去,我们已经搭乘末班车回到了学校。滕王阁之美不仅仅是美在阁中之物,而是美在我们内心的感受。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我很早以前就会背诵的千古佳句,今年暑假,我回了一趟老家南昌,终于有机会登上了著名的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一千多年来屡毁屡建,至今已达二十八次之多,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滕王阁的建筑特色与众不同,有着“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之气势,所以名扬四海、众所皆知,引得历代不少名士到这里来游览、吟诗作对。王勃一篇《滕王阁序》便冲破云霄、一鸣惊人,博得十几代人的青睐,被认为是难得一见的千古佳作。文学家韩愈撰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其有“江西第一楼”之誉,因其高度和面积都胜于其它阁楼,所以被列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现代的滕王阁连地下室一共分为九层,各层都有十几个檐角向上翘着,仿佛是展翅欲飞的孤鹜,举目仰望雄伟壮观。步入阁楼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第一层的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代至明代江西名人共80位。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壁,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用笔墨展现滕王阁历史的最佳处,苏东坡手书王勃作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就在其中。登上顶层,感觉到江水从楼底穿流而过,虽然没有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但整个南昌市的一派大好风光却尽收眼底:笔直、雄壮的八一大桥,宽阔、秀美的秋水广场,还有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气息的洪谷滩开发区……,这就是我那人杰地灵的故乡!
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啊,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你将见证古城南昌的腾飞,我愿你永远美丽!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进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都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颠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颠峰昂然之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骛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五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属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属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是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鹞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六
曾经,你被赞为神童,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有时,又像栖于山脚的落日,忽隐忽现。是清晨的露珠,晶莹,却经不起阳光的凝视;是远山的云雾,缥缈,但经不住微风的诱惑;是空中漂泊的柳絮,轻柔,藏不住心中的慌乱。
天边,那一抹淡淡的紫色,让山峦多了一份沉稳与神秘,为你平添了一丝忧伤。阁楼上的`你,世人能懂多少,又能记得多久?大概,当烟光消散,人们便不会再记起这座令人神往的山峦;不会再想起,这个曾有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理想追求的你,不会再忆起那个孤独无依的你。
曾经,被授朝散郎的你,初入尘世,便有心忧天下的情怀,试图用自己的才华来照亮忠君报国的路,可谁曾想,毕露锋芒的你,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逐出王府,你颠沛的一生也因此开始。
曾经,游戏文字,旷世不羁的你,忽然看清了这如今令你神伤的俗世,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原来,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一个钟子期;原来,世人的误解比旁人的不理解更让人痛心;原来,这世上有许多个杨得意。轻薄浅陋,终无大贵是世人对你的误解,但,这又如何?你无畏亦无惧,你不坠青云之志的傲气,你遗世独立的高洁,让世人惊叹。
那一叶扁舟,终是没能载下你的才华,你的躯体和灵魂,都沉于江河之中。你的一生,如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但那一刻的闪烁,永久的留在了人们心中。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七
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原文: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翻译:时间正在九月,季节正是深秋。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鉴赏:紧扣“秋”字描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物候变化。
原文: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鉴赏:此句复述自己来到滕王阁的经过。
讲解:“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向上”“向下”,
原文:披绣闼,俯雕甍:
翻译:打开那彩绘的阁门,俯视那雕饰的屋脊:
鉴赏:此句明写景盛,暗写人盛。
原文: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讲解:“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都是比喻修辞。
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兴致之高,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讲解:这里使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相关的事物来代人物或事件。
原文:四美具,二难并。
原文: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原文: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讲解:“所赖”句,另一版本为:“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别有一样意思。
原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讲解:“穷”为“无路可走”,人生遇到重大的坎坷。
原文: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翻译:喝贪泉的水却觉得清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却依然欢乐。
讲解:“而”“以”都是转折关系的连词。
原文: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讲解:“东隅”“桑隅”都是借代修辞。前者代青年时光,后者代老年岁月。
原文: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讲解:两个“之”字都是结构助词“的”。
原文: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翻译:我王勃,只是一个能够佩三尺绅带的书生。
原文: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讲解:“弱冠”为不足二十岁。二十岁行冠礼,故而,在二十岁之前叫弱冠。
原文: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原文: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原文: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原文: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讲解:“已”为“消逝”之意。
原文: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原文: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讲解:“洒潘江”“倾陆海”两个典故形成了互文修辞,在翻译时要注意合并。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八
滕王高阁临江者,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诗文解释】。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2、【词语解释】。
江:指赣江。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
3、【诗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六七六年),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出了《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4、【长篇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腾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动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的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委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影响。(沈熙乾)。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诗人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洪州都督阎伯欤在唐高宗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应邀出席,即席赋诗作序,写下了这首滕王阁诗和著名的《滕王阁序》。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换星移,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全诗凝练、含蓄,情景交融,寄意深远。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想当年建阁的滕王李元婴早已死去,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清晨,高耸的滕王阁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云,傍晚,冷落临远的滕王阁中,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这样经年累月,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渡过了几多春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高阁中的滕王李元婴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水,滔滔滚滚,永恒地无尽东流。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大量的运用了写时空的词,如写时间的词有物换、星移、日悠悠、几度秋、今何在;写空间的词有高阁、画栋、珠帘、南浦、西山、潭影、长江等。在结构上诗人用对偶句作结,铺排流走,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后来大诗人杜甫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可见王勃对后人影响很大。
5、【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王通(号:文中子)之孙。祖父王通,号文中子,是隋末著名学者,著作甚多。从祖王绩,则是隋末唐初对唐代诗歌有开创之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父亲王福畤,任太常博士。
家风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举,对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的赏识,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刚刚打通的仕途因此而毁于一旦,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赦除名,免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王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在“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还有一段颇为生动的故事。滕王阁新修完毕,府帅阎伯屿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僚,八方人士,济济一堂。阎公有女婿名叫吴子章,文章写得颇好。阎公有意在此盛会上显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让吴子章写就了一篇《滕王阁序》,待到宴会上亮出来,以为即席赋就。宴会上,阎公果真拿出笔墨,送到一个个宾客面前,请在座的写《滕王阁序》。众宾客在都督阎公面前岂敢放肆,都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接过纸笔,慨然应允。阎公的目的是为了显耀自己女婿的才华,而并非诚心请宾客为序,王勃少年气盛,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并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遂令侍从看着王勃下笔。开始,阎公听到“豫章(一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摇头诮言道“此亦老生常谈”,接着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默然沉吟起来,开始领略到其中的不凡了。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十分震惊,大呼曰:“斯不朽矣!”并盛赞王勃,赠锦缎百匹。这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一时传为佳话,后世还将这个故事敷衍成话本、杂剧,留传至今。
滕王阁滕王阁篇十九
上个星期五,我和妈妈、姑姑、婆婆一起游滕王阁。
我们座地铁很快就到了滕王阁大门口,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去,可是来游玩的人好多,我们必须买好门票,带口罩有序的排队进园。
当我们踏进大门一瞬间,我被这这眼前古色古香的`楼阁深深吸引着,楼阁高大雄伟,在翠绿树丛承映下显的格外美。
我们走进一楼大厅有一副汉白玉雕刻,他是唐朝大诗人王勃,他身穿长袍,系着披风,抬头仰望远方,显的气宇轩昂。第二层是《人杰图》里面都是不同时代的人物,比如我们都知道王安石,个个都画的栩栩如生。第三层是《地灵图》画的是江西各大名山大川,画的非常生动,让人留恋忘返!第四层里面摆满了唐代瓷器,形成一个微行展厅,上面有各式各样介绍,我趴在玻璃上,放大双眼看着,每一件瓷器花纹精美,真是太漂亮了。但我最喜欢是六楼,六层是滕王阁最高层,当我们去游览时正好有一位导游在讲解,她说要不是因为疫情,这里是有表演舞蹈,有五颜六色的衣服、美丽动人的表演着、加上优美的舞蹈会吸引很多人。我们一起走到走廊上,此时此刻看着外面这景,夕阳渐渐西下,天边出现了绚丽的彩霞,倦鸟归去,正是应那两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色共长天一色”。和诗中描写一样,美丽极了。
美好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夜色慢慢降临,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滕王阁,而滕王阁的景象却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
滕王阁滕王阁篇二十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集会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重点学习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
2.作者因何而“兴”?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2.描述意境3.写景视角4.技巧手法5.相关诗句对比。
举例: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9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