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3:58:38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3 03:58:38     小编:紫衣梦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写好一篇总结,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但更应该注重自己的思考与总结。在阅读这些范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写作特点和规律。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一

现在大多数的生意人,为了使自己的生意兴旺,而随随便便窜改成语中的某些字,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虽然对你们的生意有了很大的好处,可反而对我们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到家后,我还在埋怨那家人,他们怎么能乱改成语呢,这个样子,会对我们小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没想到,我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在我身上了。

这天,我们老师准备给我们考一次试,题目上也出现了这种题目,我心里明明想的是填“量”,却受那个“凉”的影响,不知不觉填成了“凉”,考试下来,那道题害我白白减了一分,唉,真不应该啊!

所以,从现在做起,不仅我是文言文字小卫士,你们也是,全世界都是,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把错别字改掉,写上正确的文字,让我们给孩子点上一盏光明的灯,一盏走向未来的光明之灯!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二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既是我们打好高考一仗的保证,同时也是我们提高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可以提倡“绿色文言文”教学。

1文言文的重要性。

钱梦龙先生说:“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者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苏教版的必修一至必修五,均安排了不止一篇的文言文,还有高二所学的《史记》,几乎用了半个学年的时间,高考中,文言阅读加上默写中的文言,分值在二十分左右,诸此种种,文言文的地位不容小觑。因此,研究文言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最早提出“绿色文言文教学”的是赵谦翔老师,所谓“绿色”,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那么对这“绿色”,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文言教学一般采用“熬米粥式”即贯彻八字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上老师是传统翻译员,学生则是记录员,老师一字一词一句翻译,学生一字、一词一句照抄,学生没有个人思想,没有个人感悟,只有死记硬背,可想而知,学生只会觉得乏味无趣,更觉得文言文难、烦。在中考指挥棒下,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获得短期收效,正如学生所说的背几篇名篇就可以应付考试了。可从长期来看,学生没有学会文言文学习方法,即学生只有“鱼”没有“渔”,而且“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继承先贤优秀品质”的情感目标,就被淡化乃至消失。针对文言文教学的这种情况,这几年来,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出发,对自己的文言教学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下面谈一谈笔者的绿色教学模式,来供大家讨论。

2.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人物,所以课文的导入基本上是以介绍作者及作品为主,一节文言课就从学生抄、写、记开始了,一点新意也没有,你说学生能有兴致吗,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吗?美好的结果一定要有成功的开头,经过长期观察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以下导入比较受学生欢迎。

2.1.1故事导入。

故事,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的高中生,他们学业繁重,课程枯燥,适时的故事能首先抓住学生的眼球。譬如我们在学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时,可以用“鹞死怀中”的故事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了解魏征的为人。

2.1.2成语导入。

成语很多出自文言文,用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季氏将伐颛臾》的时候,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祸起萧墙”、“既来之,则安之”,然后再引入课文。

2.1.3借助多媒体导入。

视觉的冲击远胜于语言的感受,因此,借助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2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对于文言教学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朗读法”。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读起来,读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自由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同时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作者思想感情。总之,朗读不能单一、机械,而应是灵活的、生动的、神韵的、纯自然地。以《项羽本纪》为例,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重点记述了项羽生平的几个阶段,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自读,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在次基础上,重点研读巨鹿之战和垓下之战,让学生比较司马迁在对这两次的战争描写有什么不同,学生先读巨鹿之战,当他们读到“项羽乃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读得义气激昂,句式短促,节奏感强,从而读出了当时紧张的形势以及楚军势如破竹的战斗优势。而在读垓下之战的时候,明显感觉气势不盛了,甚至有些低沉,因为此时项羽已经兵败被围。所以,读是很重要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变化,而且对人物形象把握更准确。

3内容分析,学生自主,以文代言。

新课程改革已提出课堂上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要求,可以说课改几年后,自主学习在现代文教学中体现已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教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表现为:点拨词语,那些属于重点难点的词语,一定要点拨。而一般书上注释过的,老师就不再啰嗦,全部交给学生回家自学。点拨章法,一般在学生把课文读过几遍之后,老师根据诵读进程逐段点拨思路,为学生背诵扫清障碍,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点拨精神,待到全文熟读成诵、文句疏通之后,围绕文章主题的闪光点,让学生发表见解,书写“一言心得”。教师则在对全班“一言心得”分门别类、深思熟虑后,再作专题评析。比如,在教学《管仲列传》时,就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管仲的?(2)管鲍之交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3)管仲任政相齐,做了哪些贡献?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后,笔者把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引导学生背诵。当然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以文代言,对一些字、句作适当的解释。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自主解决了文章重要问题,还背诵了课文,效率是很高的。

4综合比较,学会积累。

关于以上教学安排,一定会有老师置疑,那字、词、句解释怎么办,那考试怎么办?其实,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综合比较,学会积累。文言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多,因而字、词方面需要综合、比较、归类。比如《口技》课后,引导学生对“指、乳、妙”等词用法进行归类,在一单元或一段文言教学后,要对一些虚词如“之、以”等用法比较归类,最重要的是自己举一反三,如“之”字,在什么情况下解释为“的”,什么情况为代词,什么情况下不解释,还有什么情况下为“到”,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学习巩固,这样通过慢慢积累,学生即便遇到课外文言,他也会懂得用积累的经验来阅读,还用得着担心考试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也获得了乐趣、自信,教师也在文言课堂上得以解脱。总之,创建绿色文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喜学文言、乐学文言、会学文言。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上新课前,教师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文言文教学。

创设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就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习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例如,初中语文新教材中选取的第一篇文言文是《童趣》,教学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发生在我童年时的有趣故事,然后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并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的热情很高,争着讲述。这样将课文内容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视阅读,读要得法,才能事半功倍。文言文的诵读一般有默读、自由放声读、齐读、竞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诵读应贯穿在文言文教学的始终,有效的'诵读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和《石壕吏》时,可在教师范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四

摘要本文对中学文言文教学进行讨论,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引导、注意启发,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重点;提纲;诵读;能力。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九十年代的今天,教学改革已进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发展学生智力为目标的高层次教学。普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三个面向,讲究教学实效,是教改的关键。

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和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扬弃旧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效的大小,与教师的“导”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导得得法,学生就可以多、快、灵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语文教学,同样必须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现编“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比例不小,据笔者初步统计,初中约占24%,高中约占26%。可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当然也包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学生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其共同的一点,是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深究问题的所以然,在深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则要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归纳,要使学生学会善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曾作过一些尝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典故,学生不熟悉,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果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不厌其烦,大包大揽、详之又详地“灌”,除会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被你的“满堂灌”,灌走了。

其实,任何一篇课文,总有个困难与容易、重点与一般的区分,只要我们讲课时,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引导得法,很多问题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解决的。

在《捕蛇者说》(初中第五册)中,有“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以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一段文字。这组句子,意思不难理解。但有三项知识需向学生交待:一是“曩”的读音、意义;二是“……者”;三是“十无一焉、十无二三焉、十无四五焉”。“曩”文中有注音、释义,学生看注解可以自行解决;“……者”在此作代词,教师稍作提示,学生可说出准确的含义;关键是第三项,这里既是重点,又是阅读文言文时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讲读时,除了要引导学生跟“今其室”的意思联系外,还必须向学生交待:文言文中,数词后面往往不带量词,在述译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要补上一个相应的量词。学生懂得这一重要环节后,“十无一”、“十无二三”、“十无四五”三句的述译就全解决了。

不同的年级,重点、难点各有不同。高中第三册《鱼,我所欲也》中有一组这样的句子:“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几句话,结构基本相同,反反复复,也没有艰深难懂的词,一般的'意思,学生尚可理解。

但如果不把“向为”的“为”的宾语和“不受”的宾语弄清楚,全句的意思是难以准确表述出来的。因此,在讲读中,须启发学生了解这两个省略了的宾语各是什么。“为”是介词,跟另一个名词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宾结构是“为礼义”,即上文“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中的那个“礼义”;“不受”的“受”,是个及物动词,跟另一个名词组成动宾结构,这个动宾结构是“受万钟”。学生理解后,就能把整个句子省略了的成分补充起来,成了“向为(礼义)身死而不受(万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这个“为”是动词“做”,“之”是代词,指“不顾礼义的事”。这个分句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了,其他两个分句就理解了。

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自读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二、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而分散的,必须把这些知识归类,使它系统化,让学生有一全面的认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年级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做法也不求一致。或在讲完一课后,或在讲完一个单元后,或在一个学段后,要求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列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特点,使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初中文言教材,文言知识很丰富,通假字、一词多义、句式……等等。有些知识容易掌握,有些知识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然后把它归类,从中认识它的规律性,才能掌握。例如,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就是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攻克这个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为了让学生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列句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分析归纳:

环滁皆山也。(《醉翁享记》·欧阳修)。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左丘明)。

人有百口……不能名其一处。

(《口技》·林嗣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姚鼎)。

天下缟素……。(《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

由于这些例句,平时在讲读课中学生已初步懂得,能说出各句中活用的名词和它的意思,但在什么情况下,名词活用为动词?它有什么规律?通过对上述例句的分析练习,我们不难概括出如下几点:名词后面带宾语,宾语前又别无动词;名词直接被副词或公宾结构修饰;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名词后面带补语,补语前又别无动词;名词作谓语,又不能同主语构成判断句。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特点后,以后遇到这类情况,就有判断的依据了。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对文体知识也有很多的认识,在指导课内自读时,侧重在文章结构和句式分析上。例如在指导课内自读《论积贮疏》时,笔者就分别从文言词法、文言名法、篇章结构三个方面列出提纲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通假字和使动用法的词;然后要求学生找出“未之尝闻”等一类宾语前置的句子。学生通过找词找句,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后,最后让学生分析引论部分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内容,结论部分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对课外自读课文的知识归类方法也掌握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五

1.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

3.参考文献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期号).

(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篇)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7)电子文档:〔序号]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网址,发表日期.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

4.常用参考文献范例。

[1]李松庆,王炜.第三方物流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祁之杰.我国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4(1).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六

对高中生文言文素养的培养,需要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理解能力进行提升。把握好文言文的主旨、理解实词虚词的作用、加强对文言文读音、断句的准确性阅读,这些都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

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必须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改变自身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们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感,发自内心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愿意了解文言文的字词构造和语言特性。如果依旧采用机械式的记忆,进行段落上的背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很大的打击。这不利于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激不起学生兴趣,对文化的传承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枯燥的学习中,文言文具有理解难度大的特点,这成为学生反感文言文的主要原因之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清实词和虚词的使用,背诵并不太理解的课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而,很多学生选择依赖参考书,放弃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这对学习能力的养成十分不利。换言之,由于他们并没有掌握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没有感受到文言文之美,没有发现文言文在字词上的奇妙之处,因此,学不好文言文是必然的结果。

1.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由于文言文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字词上的生疏和读音上的差异,对学生在朗读和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何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文言文的学习状态,加强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2.夯实文言文基础运用。

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字词句的理解。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简明易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课堂上的难点。笔者认为,启发推测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面对老师的串讲常常不知所云。转变教学方法,活化授课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指点迷津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

3.利用情境任务进行教学。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窦娥冤》《荆轲刺秦王》这样的长篇课文。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境任务分配的方式可以展现学生的个人才能,对课文主线的理解是有好处的。情节表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文言文的高度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适当地加入情境任务进行教学,能够有效防止课堂气氛的僵化。

4.利用课外作品扩展知识。

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重要的。先秦散文、文化经典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督促学生有计划地增加课外阅读量,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启迪作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学习质量,进行文言文知识竞答也有利于课外阅读作业的高质量完成。

5.利用多媒体完善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色上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音乐、画面等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整理和总结。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可以给学生播放影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丰富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历史学习,也可提高学习兴趣。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对提升个人修养、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言文的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上的僵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状,任课老师要革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将文言文里蕴藏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七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学生想要学好现代汉语语言的语法,就需要从古汉语语言语法中做基础性的学习,这也有利于学生基础素养的形成。其次,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产生文化自信。最后,语文在高考中占据相当的比值,对学生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现行教学中,文言文被拆分成零散的知识点,以此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整体认识,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整体化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虽然文言文占有重要地位,且教师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但这种教学始终是围绕着单一的文言字词、句式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但由于缺乏一个整体化视角,使得学生在面对课本之外的文言文,仍旧会束手无策。故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选择文言文教学方式时,应该采用整体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以整体学习的角度来学习文言文,从而可以在应试中可以有所借鉴。

一、文言文字、词、句整体性教学。

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其中对文言字词与句式尤为重视,这也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二者的讲解尤为侧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中,这是不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整体性知识的。因为我国文言文知识浩如烟海,一篇文言文试题总有学生没有掌握的实虚词与句式,所以当学生没有掌握整体化的文言文知识时,在进行做题时就会无从下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偏重于对学生文言文整体语境的把握,当学生对文言文语境知识有所掌握时,就可以依据语境对文言文做出一定的判断,进而进行翻译。例如:在教学《屈原列传》这篇课文时,学生首次接触“迩”这个字,但我的学生结合了语境并联系了整句话,“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发现这个“迩”是与后文中的“远”字相对照,那这个“迩”在此处就应当是近的意思。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以一味地培养学生机械记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文言实词、虚词,而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整体化的处理思维,可以借助具体语境分析、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含义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学生也可以借助文言文语感,推进自身文言文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文言字词整体性总结归纳。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与训练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文言文字词、句式等知识,同时也对一些文言文特殊知识有所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可能只顾自己教学计划的推进,而忽略学生实际学习感受,要在教学时兼顾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过去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理与归纳,并再引导学生自己对高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运用。例如:我在教授《师说》这篇文言文课文时,就对学生强调这篇文章中“师”这个字的重要性,对其要求进行该字的整理归纳。“师”做名词时可以译为军队、老师、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作为借鉴和学习的对象;做动词时可以译为效法、学习和从师;“师”还有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师”。通过这样的整理归纳,搭配上一定程度的案例训练,学生就可以顺利掌握该字的使用方法及搭配。这种教学策略的重点在于,教师应适当放弃部分课堂教学的操纵权,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整理,较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使枯燥的教学课堂得以改观。

三、用分析法提高学生整体化学习字词的兴趣。

文言文作为一种过去盛行的语言范式,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语言语法,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文言文,就需要在现代汉语规范的基础上,对古汉语语境中的.字词有所理解。但假使教师在教学时仅需要学生将固定的字词含义与搭配进行记忆,会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到枯燥,降低学习兴趣及效率。故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修改教学策略,要采用与灌输法不同的教学方式。得益于我国文字发展的历史悠久,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从文字的创造与起源进行教学切入,使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字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对古汉语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与文化有所理解与掌握,这会使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提高。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古体字为基础,结合古代造字法对这些字词进行了解,推论这些字词是古人在什么情境下创造的,又想表达什么含义。通过这种互动交流与分析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的句式含义有所了解。如:古代人民认为人的思维是由“心”产生的,《荀子解蔽》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所以以“心”为义符的汉字大都和人的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和情感情绪相关,例如恨、慕、慈等。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死记硬背的反感,降低学习效率,但同时也需要教师注意适当,以避免过犹不及。

四、结语。

文言文在我国传统文化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也包含了古代社会人伦重要的社会发展理念与感情,我国对高中学生掌握文言文能力中,就有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并欣赏理解文言文作品这一条,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当只重视零碎的知识点教育,还应培养学生整体看待文言文字词的态度,要有一个体系化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有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适应社会发展及需要。

参考文献:

[1]贾良.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八

我国历史悠久,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着我国民族智慧。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明,更需要文明去继承理解。要提升民族灵魂,就必须先从文言文学起,将文言文学好了,我们才能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充其量能提高点文学修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语文科目着重于学习其文化内涵。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句子文章含义知识,更要体会到博大精深的文化,提高自身全方面成长。

(1)教师问题:受高考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一字一句去教学生去理解,而忽视了文言文本身的内涵。文言文知识是有生命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到的知识单纯的字眼,很难理解一整段话的意思和整段文言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更难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2)学生问题:学生的惰性心理。学生对于文言文这看似枯燥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不愿去学,久而久之,形成了懒散的心理。(3)教材链接问题:我们仔细回想初中到高中的文言文课文,就不难看出初中到高中文言文的跨越性很大,初中文言文比较简单且注释很多,比较容易理解,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也只是熟记熟背,并没有要求很精细,而高中要求掌握每词每句的含义以及它的用法。所以学生刚接触高中文言文时学习起来很艰难,几乎找不到头绪。

3.1反复朗诵课文:新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当培养文言语感。当前,高中文言文让学生倍感煎熬,大多数高中生都觉得文言文太难理解,就这现象该以什么方式去教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先从朗诵着手,能将文言文阅读流利甚至背出来会在之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文言文也分为不同类别,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温婉抒情,教师依据不同的文言文的类别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1]。例如《滕王阁序》这课文中,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以有力的朗读方式来诵读,必将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展现出来,但是文中抒情语段也很多,“潦水尽而寒潭清”等诗句描绘了清幽、淡雅的风景,此处运用温润的情感来读,将自己化为王勃,探索他的内心世界。

3.2注重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感知:文化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电视剧《花木兰传》便是根据史书,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改编而成。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多半是一些经典的事例,比如《出师表》、《空城计》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歌颂古人的智慧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会对文言文逐句翻译,对不常见的生词逐字讲解,但这种枯燥的讲解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熟记,效果不明显。笔者通过已有的教学经验,浅谈看法。教师在上下一堂课前先告知学生要讲哪篇文言文,让学生先自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各种书籍辅助理解,学生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查找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查看相关电影。根据文章讲诉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担任编剧、演员、导演、评委、旁白等一些角色,如《廉颇蔺相如传》就可以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言文翻译成台词,还原成情景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不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也把课本带进了生活,启发了同学们感知生活的意义,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知、表演和创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3重视文言文的多元化理解,拓展思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文言文后一般只赞美主人翁的美德,很少从反面去剥析人物的缺点。例如课文《鸿门宴》,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会告诉学生们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是项羽狂妄自大、不听忠言、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是刘邦的有勇有谋、善于用人。辅助时代背景看,后人对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刘邦是阴险奸诈的小人,忘恩负义,也有人认为当时项羽不杀刘邦算不得放虎归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特有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为先,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启发他们的独特见解,还可以设定某一问题开展辩论赛,说明论据是文中哪一字句,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文言文深入探究的欲望,活化了人物形象而且在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自然而然,摸索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也会变的越来越容易。

3.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文言文除了字体、文章不易理解,还存在时空的限制,比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解读一下时代背景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那么哀愁。时代在发展变化,信息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当然也应该用于教学授课[2]。试想,相比在教室里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将文言文和动画技术结合,集声音、图相、文字于一体,后者是不是更立体化更容易被学习和接受?创造生情并茂、活灵活现的教学场景不但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文言文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不再陌生。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放一些高昂的、节奏感强且快的战争曲,营造一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让同学们感觉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文章;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除了播放哀伤的歌曲还可以配上图片,比如配波涛汹涌、浪花高涌和风平浪静的大江图片,让同学们体验“大江东去浪涛尽”,待学到“多情应笑我”的句子时可以配一张头发花白的来人等着滚滚江水发呆的图片,情景再现可以让那种饱经沧桑但情怀仍在的风韵展现的淋漓尽致[3]。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贯注地体验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让文言文对同学们产生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结束语。

高中文言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去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勤于诵读课文善于思考勤于理解词句意思,利用课外时间去增加文言文知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想办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在不同的课文灵活运用文言文词句,真正的理解文言文知识,通过学习领会到古人源远流长的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九

提高语文成绩是我们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写作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升其综合能力。首先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于牢固学生的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这些方面得到加固和提升之后才可能适应和接受实用性作文教学理念,为了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其作文写作实用性的技巧。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快速提高学生写作的实用性方式:

1.重视文章开题,这一点是为了更好地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开题的新颖和精彩会让人眼前一亮的,给阅卷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重视文章结尾,做到不仅前后呼应,而且还需要抒情达意,成就一个完美的结局。

3.重视文章的结构。合理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同时文章的线索也不能忽视,它能让文章得到很大的升华。这三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章类型与题目多做引导和训练才能达成的,这样反复的熟练之后才能达到快速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的效果。此外,学生除了具有上述写作的技巧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和学习各种类型体裁的文章,来应付考试中的”突发现象“,以此来促进学生在作文教学实用性中的提高。同时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随笔或日记是提高其写作能力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多加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不应该存在取舍的问题,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纵观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创新是其最大的优势,正如因革新了石油工业和塑造了慈善事业现代化结构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实业家和慈善家约翰d.洛克菲勒所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了一定水平的写作能力如果敢于去打破常规,写出来的文章绝不会平淡无味,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出来一定会让其文章提升一个档次。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创新是源于现有的知识和物质的新事物创造,应该切合生活实际,切忌脱离现实的胡编乱造,同时多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此外,活跃、开放的作文学习环境是激发学创造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上的关怀和鼓励,曾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高考的压力,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因其在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的优势,高中作文教学不能缺少这一教学法,但从长远来看,因为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必须加以运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将两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成绩。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十

首先,学生不能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话、假话和空话使得作文很难打动读者,更难以引起他人的共鸣;其次,由于学生的积累有限,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语言枯燥乏味,没有创新能力,每一篇作文仿佛都是如出一辙,千篇一律;最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立意的方向,导致作文含糊其辞,不够清晰明朗。

二、对策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将作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悟写入作文之中,这样作文才会显得生动而且充实,内容才会更加具体形象,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要想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此纯熟地应用于写作之中,就要在训练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不容忽视,比如,作文的开头要开门见山、结尾要学会首尾呼应,更要了解如何过渡和适当议论抒情。另外,在锤炼语言的过程中应该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立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因此,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学至关重要。现如今,高中学生语文的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写作时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十一

1.要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

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教师情感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爱护和信任学生,要从心底里尊重学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要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走路。千万不要轻视、厌恶、冷淡、疏远或放纵、偏袒学生。这样,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与教师合作,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十分敏感,哪怕是善意的一笑,关注的一瞥,信任的一点头或是爱抚的一摸,都能引起学生被爱的情感体验,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教师感动学生,学生就不但爱教师,而且爱树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这就是向师性,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其次,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师要讲话是应倾注感情。教师讲得深厚感情能强烈地感染学生,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变学生思想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他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心灵的接触。”如果教师对美、丑、善、恶的事物一律无动于衷,只是平铺直叙地讲授,在学生心灵中激不起一点浪花,那根本培养不出富于进取心的学生。教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才会对它具有浓厚的兴趣,孜孜以求、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富有感情地去讲每一堂课,使一堂课成为一曲动人的乐章,力求起调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终曲余兴未尽。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推动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不断追求新知,才能收到很高的教学效果。

2.发挥教材的感情功能。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文中的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或感情的抒发作用与人的情感、情绪、进而表达一种思想倾向。

语文课本本身具有浓厚的情感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充分重视这种实际和特点。注重以情动人,即以文学作品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情绪和文章中表达的美好高尚的情操,去感染、感化、感动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成为作者的代言人,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感染的作用。如描写英雄人物的课文,应倾注赞美之情;教描绘祖国山川风光的课文,应倾注喜爱之情;教揭露反动任务丑行的课文,应倾注憎恶之情。这样教者乐教学者乐学。

3.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他们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教师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能为人师表。尤其是现代教师,新世纪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教育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手段等等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师更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从而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

总之,乐教与乐学共同一致,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如果一个教师想让李白气势磅礴的诗打动学生,干巴巴地采用分词,释义理理顺句意。连连起整首诗、体体会中心思想五步教学法,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只有自己被李白的诗打动,才能把李白诗中的激情传达给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调动教师的兴趣,一改过去那种只注重学生兴趣而忽视教师兴趣的形式,变教学为学教、乐教。

一、要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

二、发挥教材的感情功能。

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十二

摘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激活课堂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文中提出了一点教学体会,以便使语文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语文作为母语,人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乍一听,这应该是很好学啊。但其实现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长时间接触造成的学生学习心理疲劳,从而丧失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2)应试教育下的急功近利,使得语文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人们都说语文是厚积薄发,因此,有一部分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在高考前会战略性地放弃。这种放弃本身对语文就是一种伤害。那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情况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作出了以下尝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掌握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呢?笔者认为,日常的座谈摸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分析,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措施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分析课文内容,设置课堂悬念。

高中语文课文虽然不像小说那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很多都是有比较完整的叙事情节的。有情节就有悬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适当的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

二、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恰当的情境创设能够使课堂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激活他们的记忆力。比如,在教授游记散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心理,并要求学生站在自己立场上去理解,去与作者发生共鸣。在教授记叙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情节,在课堂上组织学习去模拟情境。通过模拟情境,使学生对文章本身有了更深的体会与理解,并最终升华课文意义,探寻作者心理。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使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比如,我们在教授散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并用心体会。然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这样,学生就会沉浸其中,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最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参考文献:

[1]张鹏翼。让中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j].甘肃教育,(14)。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阳中学)。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十三

第一、“预读法”。高中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具体操作是: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结合预习提示和语文工具书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及作家作品、背景常识;给一些较长、难懂的句子试着划朗读节奏线,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多次,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第二、“抄读法”。抄写语文文言文其主要目标是:熟悉文本内容,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初步明确学习的重点,提出自己的难点。

具体操作是: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标出生字难词、名言警句;勾画并抄写语文文言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记录在阅读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并摘抄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材料;结合课后的“理解8226;探究”确立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第三、“解读法”。其主要目标是:对高中文言文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等。

具体操作是:结合语境以及上下文去理解疑难词句的意思;利用古汉语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等)去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口头或书面翻译精要片段,以便深入理解文章;思考解答课后的“理解8226;探究”题和相关教辅资料题,强化能力训练。

第四、“品读法”。其主要目标是:对语文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等方面作鉴赏性阅读和评价。

具体操作是:从文体特征出发,整体把握文章的类型特征;领会、感悟文章内容所蕴含的东西,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揣摩赏析作者的写作技法和语言艺术;与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其异同点,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把文章放在具体时代和历史发展中去宏观分析,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指导学生写文艺评论,以加深对课文的审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的能力。

第五、“诵读法”。其主要目标是:加深高中生的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十四

语文教学是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得到传承的重要渠道,而文言文做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又是历年高考占高比例的重要部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后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本文根据新课改的要素,探讨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多种创新性途径与方法。

2注重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感知。

文化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电视剧《花木兰传》便是根据史书,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改编而成。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多半是一些经典的事例,比如《出师表》、《空城计》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歌颂古人的智慧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会对文言文逐句翻译,对不常见的生词逐字讲解,但这种枯燥的讲解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熟记,效果不明显。笔者通过已有的教学经验,浅谈看法。教师在上下一堂课前先告知学生要讲哪篇文言文,让学生先自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各种书籍辅助理解,学生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查找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查看相关电影。根据文章讲诉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担任编剧、演员、导演、评委、旁白等一些角色,如《廉颇蔺相如传》就可以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言文翻译成台词,还原成情景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不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也把课本带进了生活,启发了同学们感知生活的意义,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知、表演和创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重视文言文的多元化理解,拓展思维。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文言文后一般只赞美主人翁的美德,很少从反面去剥析人物的缺点。例如课文《鸿门宴》,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会告诉学生们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是项羽狂妄自大、不听忠言、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是刘邦的有勇有谋、善于用人、当机立断、不卑不亢。辅助时代背景看,后人对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刘邦是阴险奸诈的小人,忘恩负义,也有人认为当时项羽不杀刘邦算不得放虎归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特有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为先,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启发他们的独特见解,还可以设定某一问题开展辩论赛,说明论据是文中哪一字句,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文言文深入探究的欲望,活化了人物形象而且在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自然而然,摸索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也会变的越来越容易。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文言文除了字体、文章不易理解,还存在时空的限制,比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解读一下时代背景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那么哀愁。时代在发展变化,信息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当然也应该用于教学授课。试想,相比在教室里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将文言文和动画技术结合,集声音、图相、文字于一体,后者是不是更立体化更容易被学习和接受?创造生情并茂、活灵活现的教学场景不但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文言文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不再陌生。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放一些高昂的、节奏感强且快的战争曲,营造一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让同学们感觉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文章;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除了播放哀伤的歌曲还可以配上图片,比如配波涛汹涌、浪花高涌和风平浪静的大江图片,让同学们体验“大江东去浪涛尽”,待学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句子时可以配一张头发花白的来人等着滚滚江水发呆的图片,情景再现可以让那种饱经沧桑但情怀仍在的风韵展现的淋漓尽致。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贯注地体验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让文言文对同学们产生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

学习古文的生字、语气词的使用、代词的使用以及同一词放在不同字句之间意思产生的变化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单字单句的解析字句又不免乏味,因为要激发学生们潜在的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学习文言文根据学生的心境和课堂情境教灵活多变的古文字使用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如:课堂上师生配合的很好,可以教“其”的用法,符合情境的句式有“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当之;择其所乐,必先有学,乃得为之”、“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生会在做题过程中因意见不统一而争论,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特点交“之”的用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还可以列一系列语气词用法、介词用法、代词用法的句子,随机点名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解答字句的用法,答错的说两三个同样或相似意境的句子方可走下讲台,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有愉悦的心情去体验源自生活的情感,不但可以形成活泼、蕴含情感的教学氛围,培养浓厚的学习文言文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文言文中寻找乐趣,在寻找乐趣中想着如何学好文言文,进而自主的学习文言文。

6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在课堂上实践各类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媒体资源,目的在于使众多高中语文教师摆脱“一张嘴、一支粉笔,以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模式,发现更多有趣味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达到高效课堂的同时提升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质量。发展更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求知,在求知中自主学习还能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多元化思考问题,自由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将创新性融入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不但能让众多学子们“文言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思想态度改观,真正理解文言文,运用文言文,轻松面对中学阶段各类文言文考试而且能让文言文的传承的价值得以最大化,也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文言教学四法的语文论文浅谈文言文四文教学篇十五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既是我们打好高考一仗的保证,同时也是我们提高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可以提倡“绿色文言文”教学。

1文言文的重要性。

钱梦龙先生说:“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者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苏教版的必修一至必修五,均安排了不止一篇的文言文,还有高二所学的《史记》,几乎用了半个学年的时间,高考中,文言阅读加上默写中的文言,分值在二十分左右,诸此种种,文言文的地位不容小觑。因此,研究文言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最早提出“绿色文言文教学”的是赵谦翔老师,所谓“绿色”,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那么对这“绿色”,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文言教学一般采用“熬米粥式”即贯彻八字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上老师是传统翻译员,学生则是记录员,老师一字一词一句翻译,学生一字、一词一句照抄,学生没有个人思想,没有个人感悟,只有死记硬背,可想而知,学生只会觉得乏味无趣,更觉得文言文难、烦。在中考指挥棒下,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获得短期收效,正如学生所说的背几篇名篇就可以应付考试了。可从长期来看,学生没有学会文言文学习方法,即学生只有“鱼”没有“渔”,而且“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继承先贤优秀品质”的情感目标,就被淡化乃至消失。针对文言文教学的这种情况,这几年来,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出发,对自己的文言教学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下面谈一谈笔者的绿色教学模式,来供大家讨论。

2.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人物,所以课文的导入基本上是以介绍作者及作品为主,一节文言课就从学生抄、写、记开始了,一点新意也没有,你说学生能有兴致吗,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吗?美好的结果一定要有成功的开头,经过长期观察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以下导入比较受学生欢迎。

2.1.1故事导入。

故事,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的高中生,他们学业繁重,课程枯燥,适时的故事能首先抓住学生的眼球。譬如我们在学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时,可以用“鹞死怀中”的故事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了解魏征的为人。

2.1.2成语导入。

成语很多出自文言文,用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季氏将伐颛臾》的时候,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祸起萧墙”、“既来之,则安之”,然后再引入课文。

2.1.3借助多媒体导入。

视觉的冲击远胜于语言的感受,因此,借助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2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对于文言教学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朗读法”。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读起来,读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自由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同时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作者思想感情。总之,朗读不能单一、机械,而应是灵活的、生动的、神韵的、纯自然地。以《项羽本纪》为例,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重点记述了项羽生平的几个阶段,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自读,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在次基础上,重点研读巨鹿之战和垓下之战,让学生比较司马迁在对这两次的战争描写有什么不同,学生先读巨鹿之战,当他们读到“项羽乃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读得义气激昂,句式短促,节奏感强,从而读出了当时紧张的形势以及楚军势如破竹的战斗优势。而在读垓下之战的时候,明显感觉气势不盛了,甚至有些低沉,因为此时项羽已经兵败被围。所以,读是很重要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变化,而且对人物形象把握更准确。

3内容分析,学生自主,以文代言。

新课程改革已提出课堂上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要求,可以说课改几年后,自主学习在现代文教学中体现已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教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表现为:点拨词语,那些属于重点难点的词语,一定要点拨。而一般书上注释过的,老师就不再啰嗦,全部交给学生回家自学。点拨章法,一般在学生把课文读过几遍之后,老师根据诵读进程逐段点拨思路,为学生背诵扫清障碍,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点拨精神,待到全文熟读成诵、文句疏通之后,围绕文章主题的闪光点,让学生发表见解,书写“一言心得”。教师则在对全班“一言心得”分门别类、深思熟虑后,再作专题评析。比如,在教学《管仲列传》时,就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管仲的?(2)管鲍之交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3)管仲任政相齐,做了哪些贡献?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后,笔者把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引导学生背诵。当然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以文代言,对一些字、句作适当的解释。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自主解决了文章重要问题,还背诵了课文,效率是很高的。

4综合比较,学会积累。

关于以上教学安排,一定会有老师置疑,那字、词、句解释怎么办,那考试怎么办?其实,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综合比较,学会积累。文言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多,因而字、词方面需要综合、比较、归类。比如《口技》课后,引导学生对“指、乳、妙”等词用法进行归类,在一单元或一段文言教学后,要对一些虚词如“之、以”等用法比较归类,最重要的是自己举一反三,如“之”字,在什么情况下解释为“的”,什么情况为代词,什么情况下不解释,还有什么情况下为“到”,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学习巩固,这样通过慢慢积累,学生即便遇到课外文言,他也会懂得用积累的经验来阅读,还用得着担心考试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也获得了乐趣、自信,教师也在文言课堂上得以解脱。总之,创建绿色文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喜学文言、乐学文言、会学文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059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