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6:14:06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3-12-03 06:14:06     小编:QJ墨客

教案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具,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小编整理了一些来自专家的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

(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身残志坚。

热爱工作。

热爱生活。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文中的词语的含义,积累好词好句。

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使用冒号和引号。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道理“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教学重点:

1、生字“吞、炮、牢、狂、际、滔、岩”的音形义。

2、背诵积累好词佳句。

3、体会老海龟的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第七自然段中的词语,理解“悲剧”的含义,及酿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读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范读:初步认识生字词,注意疑难字词。

2、出声读:正音正字,借助工具书认识理解生字词。

3、默读:找出生字词所在位置,结合文中句段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集中学习生字。

1、直接指认生字。

2、给生字组词,先说说文中的词,理解字义、词义,再拓展组词。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平翘舌音。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整、滔、等”三个字的写法。整字中束的捺变点,右边是反文不是折文。滔字的“臼”的笔顺要正确。等字的第二横最长。

四、再读,读通文章,标出自然段。

要求:不读错字、读通顺。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五、巩固认识生字。

通过当堂检测,反馈生字词掌握情况。

1、慢吞吞(写几个abb式的词)。

2、组词:准、谁朝、韩滔、蹈炮、泡。

3、给多音字注音:朝、炮。

4、补充成语:四脚天、大浪天、无边无、亡羊补、狼虎咽、化为零。

六、作业:复习生字词,熟读文章。

第二课时。

一、简要复述课文。

二、品味语言,感悟寓意。

1、课文的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1自然段)。

2、哪些段落讲老海龟夸耀自己的本领?(2-7自然段)。

3、哪些段落告诉我们老海龟最后的结局?(8-13自然段)。

4、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段落?

5、学生自由表达:老海龟说的话,故事讲得有趣?

师生共同总结出重点词语,并板书。感悟这些用词所表达的意思。

(1)资料对比,加深理解。体会老海龟的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在四大洋中,它面积,水体最深。面积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达1.8亿多平方公里;容积达7.2亿多立方公里,平均深度超过4000米。

海洋最深处: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

最重的鲸鱼:目前所知的的鲸鱼体长可以达到30多米。体重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

的章鱼:国外曾经捉到一只章鱼,它的腕足展开后有7.8米。

的海浪:近期有记录的海洋中的浪高达21米,有我们学校两个教学楼那么高度。关于海龟:世界上发现的海龟为棱皮龟,的体长为2.5米,体重达1吨。能从南美洲游到北美洲,最远能到达北极海域。其游速每天可达60公里。海龟常在几百米深的海底游动,还能潜入1000米深的海底。

(2)图文结合,读中想象。

读文字,看插图,体会老海龟的可笑下场与可悲结局。归纳得出老海龟与小海鸥的不同人物特点,感悟做人的道理。(老海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对自己的本领夸大其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小海鸥:天真、活泼、可爱)。

6、回归课文,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通过板书,你会发现一个特点,整篇文章都是两个人物的对话,并且老海龟的话特别多。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一看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段对话的?(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7、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受文章。

三、思考。

“当悲剧降临的时候,本领高强的老海龟却无计可施,只能惭愧地用两只前脚遮住自己的脸。这时事情总是在变化之中,展开你的奇思妙想,接续一个或喜剧或发人深省或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尽量模仿原文用对话的形式写出来。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出老海龟的骄傲自大,读出小海鸥的天真、活泼。

二、续写故事。

故事是怎样继续发展的呢?请同学们交流续写故事。

三、点评。

分组表演全文及续编部分。采用谁的剧本,谁就来做导演。观众当评委,给表演者投票、点评。(指导学生要尽量使用文中重要的词语)。

四、谈谈感受。

你认为老海龟你认为老海龟的做法好吗?你觉得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五、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本课的方法独立阅读《蝈蝈和蛐蛐吹牛皮》、《骄傲的大公鸡和小蛐蛐》,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

“我是蝈蝈。”

“我是蛐蛐。”

“我是哥哥。”

“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

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

“老弟啊,嘿嘿,听我说你可别着急。天下的动物大小我全管,我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

蛐蛐对着蝈蝈笑嘻嘻。

“老哥啊,嘿嘿,听我说你可别生气。天下的动物生杀我来定,无论是恐龙,它还是鲸鱼。我给它们立规矩,它们尊我为皇帝。”

蝈蝈越吹越得意,蛐蛐越吹越入迷,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一口一个,一口一个,把小哥俩全都吃下去。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6自然段,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默读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读文质疑:

学生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相继写在黑板上,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儿学校》时,己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像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六月的阵雨。哗啦啦,是什么词语?(abb)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它也是象声词,用这样的词语可以让描写更生动。(指导学生朗读)

(3)课件出示课文后面想像涂色插图一,学生欣赏,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像说一说。(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出示涂色插图二,你来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像,用自己的儿童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粉红衣服的是什么花?鹅黄、雪白的都是什么花?理解“磕磕碰碰”,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aabb)

(2)课件出示插图,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笑什么?引导学生放飞想像,自由描述。

(3)课件出示两幅图(阵雨和大雨)的对比,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出示插图四,想一想,说一说,花儿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难道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这样急急忙忙吗?是一个反问句,读出语气。

6.指名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

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五)感悟积累:

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大雨

阵雨冲出

冒出

欢天喜地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2、交流收集的资料。

一、检查儿歌

1、背诵儿歌(齐背、指名背)

2、小组内检查生字(学生运用生字卡片读字,组词)

二、《春天的脚步》展示会

1、上节课布置找资料,下面谁来说一说你都找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学生说,老师板书,然后进行补充,完成语文天地4,对于容易理解的词语,让学生明白意思,并且试着说句话。)

2、除了描写春天的词语外,有很多古诗也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还能背一些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背,老师给予评价、鼓励)

4、你都知道雨点在唱什么歌?谁听懂了它的歌,他都做了些什么?

5、多么有趣的文章,写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你都找了那些文章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学生介绍,老师评价)

三、课外延伸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积累好词好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道理“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海龟的话,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轻松入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课,你感觉有什么不同吗?素闻咱们二班的。

同学非常聪明,教了你们半个学期之后老师发现果不虚传,咱们二班同学不但上课能认真听讲,发言热情还很高呢。老师希望这对你们的一种夸奖,而不是我在夸耀,你们能做到吗?好,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上课。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你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要注意角色的语气。

2、请你来说说这篇童话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组织语言要简洁完整。

3、文章围绕小海鸥和老海龟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并拿出笔和尺子,用“——”线画出老海龟的语言,用“﹏﹏”线画出小海鸥的语言。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次对话。

(1)同桌合作读第一次对话,请同学们要去掉旁白部分,直接读对话。指读。

(2)师生合作读对话。师读老海龟,生读小海鸥。

(3)小海鸥的声音甜美,天真。那老师为什么那样读老海龟说的话?(老海龟100多岁了,老人说话声音苍老、低沉,说话速度也很慢,所以,老师读得慢吞吞的。)(师板书:慢吞吞)你还能从“慢吞吞”这个词体会到什么?(傲慢,自大、不耐烦,不爱搭理小海鸥)。

(3)这是一只苍老的海龟,当小海鸥和它搭话时,它声音低沉、慢吞吞地说:“不大不小,整整一百岁。”

这是一只骄傲自大的老海龟,它傲慢地说:“不大不小,整整一百岁。”

这是一只不爱搭理人的老海龟,它不耐烦地说:“不大不小,整整一百岁。”

(4)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根据老海龟的性格特点,以及旁白中提示的词语,读出语气。看来朗读真的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用心体会,用声音来表现童话的美。

2、学习第二次对话。

(2)听了小海鸥的问题,老海龟有什么反映呢?(生答:老海龟来了神儿,它伸长脖子、昂起头、微微晃动着,夸耀地说)师问:“神”指的是精力、神气。那“来神儿”什么意思?用表情来告诉老师(板书:来神儿)。“夸耀”又是什么意思?(炫耀、自以为是)你觉得老海龟此时是什么心情呢?(得意,骄傲)。

请同学们怀着得意的心情,带着神气十足的表情,用炫耀的语气自己试着读一读老海龟说的话,看谁读得最有韵味。指读。

(3)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

这个嘛,太平洋我是游遍了;荒凉的小岛我全溜达过;最深的海底我也观光过。

这个嘛,太平洋我是游了,荒凉的小岛我溜达过;海底我也观光过。

老海龟这句话是想告诉小海鸥什么?(所有的地方都去过,是一只见多识广的海龟)。

(4)从老海龟的话中我们知道,它不仅是一只见多识广的海龟,本领还很大呢。请你接着读下面的话。

(5)老海龟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它真的有这么大的本领吗?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它在吹牛?毫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出示狂风暴雨、大浪滔天视频)。

老师出示一组资料,也许对你的朗读有帮助。

度很慢,它可能游遍太平洋吗?

b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到11521米。压强非常大。老海龟也根本。

不可能到最深的海底观光过。

c目前所知的的鲸鱼体长30米,体重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那么重。

d国外曾经捕捉到一只章鱼,腕足展开后有7.8米长。

e近期有记录的海洋中的浪高达21米。)。

从这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海龟除了炫耀自己外,还爱吹牛,它把自己的本领夸大了几十倍、几百倍。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老海龟的这段话,请你读出你独特的体会,可以读出老海龟急于想让小海鸥了解自己本领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它炫耀自己时的傲慢无理与得意忘形,还可以抓住关键词读出它吹牛时的张狂与无视。自由读,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3、学习第三次对话。

四、拓展延伸,深入悟情。

1、作业: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体会要和大家分享吗?请把你的体会汇成文字,写一篇读后感。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极企鹅的可爱。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查找图片资料,结合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企鹅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去探索神奇的地球。

二、重点、难道关键。

1、了解企鹅,感受企鹅的可爱。

2、激发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老师出示南极的课件。

2、学生课件,感知南极冰天雪地的景象。

3、出示企鹅岛的图片。

4、学生看图感受岛上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壮观景象。

5、激趣:大家想不想也去企鹅岛上看一看?

6、板书课题。

7、学生认读生字:“企”。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3、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中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4、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企鹅岛的数量与个头大小。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同桌合作学习。

(1)认读课文1~3自然段。

(2)、找出介绍南极气候特点的句子,画上“——”。

(3)找出介绍企鹅数量的句子画上“~~~”。

(4)想一想这些句子中那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结束课堂。

1、老师导言:企鹅岛上居然生活着这么多的小巧可爱的企鹅,那里是否所有的企鹅都长得一样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查查资料,我们等到下节课再来学习。

2、学习本课的生字。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认读。

企鹅大陆尽管厘米有趣颈部帽子。

嘴里毛驴捕食所以鱼鳞状。

·学生以各种形式地读生字。

·说说这些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些什么?

·老师小结,强调重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结束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

2、老师强调作业中的书写错误。

3、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企鹅岛上企鹅的数量。(成千上万)。

4、老师导言:这成千上万只企鹅都一样吗?

5、出示图片,指名发言,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种类、体会可爱。

1、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企鹅?各是什么样的?

3、指名反馈,评议,并朗读句子。

4、引导概括: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三种企鹅的特点。

5、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6、谈话,引导体会企鹅的可爱:这三种企鹅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喜欢的原因,并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企鹅。

7、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体会,齐读文中2~6句。

8、老师导言:在这段课文中,除了介绍三种企鹅的特点,还介绍了什么?

9、出示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感受企鹅的躯体特点以及行走与喂食时的可爱。

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换毛,感受有趣。

1、你知道小裙鹅是怎样长大的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企鹅换毛长大,感受企鹅成长的有趣。

4、齐读课文的5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的6自然段,总结拓展。

1、看到这些可爱的企鹅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畅所欲言,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3、总结拓展:南极是一个神秘而奇特的地方,在那冰天雪地的地方居然还生活着这么多可爱的企鹅,除了企鹅,大家对南极还了解些什么?赶快来介绍。

4、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评。激发学生对南极的向往。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默读课文。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2.你能简单说说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吗?

二、初读课文。

1.看生字表,解决不认识的字。

自由读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解决问题。

3.标出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逗停顿。

三、默读课文,了解太空人的生活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1、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介绍了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2)读课文,了解太空人是怎么生活?

课文从穿衣、吃饭、睡觉和洗澡上厕所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太空人的生活的)。

教师随时指导朗读。

(3)对课文整体感知,划出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

小组之内交流,各组汇报。

全文一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太空不再是一个绝对神秘的地方了。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了太空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第2自然段概括讲了太空里没有空气、水和食物,因此太空人必须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生活。第3-6自然段是分说,分别讲了太空人穿衣、吃饭、睡觉和洗澡上厕所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讲科学家相信:只要有完善的设施,人类向太空移民的日子也许不远了。

2、资料汇报。

中国首位太空人的“非常”生活。

天空人如何吃饭,睡觉,生活的。

3、教师做总结。

四、读了课文之后,关于太空和太空人,你还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同学之间根据资料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相互解答,老师随时指导纠正。

五、小结。

太空不再神秘,但还是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发掘。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讨论,理解“妈妈的账单”的意思。

3、学习课文,感悟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引导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生字、理解字词

1、师范读。

2、分段读课文。

3、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4、自由练读课文,找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5、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小组合作解决。

三、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不漏读、不串读、不唱读。

4、师再次范读课文,要注意语音的停顿,培养语感。

四、作业设计书写生字。

一、情境导入

什么是账单?你见过吗?

齐读课题,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

二、理解课文

1、自由读文,主要写了什么?

2、彼得为什么会给妈妈开出那样的账单呢?

3、小组内读,列出彼得和妈妈的账单。

4、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5、妈妈的账单上多个0有什么深意呢?既然一分不取为什么还要列帐单呢?

6、彼得体会到妈妈的心意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7、你觉得彼得做的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三、

学习了你有何收获?

母亲的账单

彼得的账单钱

妈妈的账单爱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本文的朗读录音,安徒生的资料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

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吗?你们有谁知道安徒生是哪国人吗?他都写过什么作品?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说?(学生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这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安徒生的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苦人。在创作生涯中,每逢圣诞节,他总有一本新的童话集出版,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童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的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这些童话里,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达官贵人的虚荣、残酷和腐败作了无情的揭露,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童年。当安徒生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被赶出家门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桥下坐着。没有鞋穿,她只好用双手抱着双脚取暖,安徒生就是怀着对母亲深切的同情及对世道的不平,创作出了这篇童话故事。

二、教学设计。

1、播放本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听,真正地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标画出相关词句,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怎样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的?说明了什么?(标画出相关的词句:“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大年夜”“赤着脚”“又冷又饿”“哆哆嗦嗦”“蜷着”“缩成一团”)。

学生甲:小女孩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光着脚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惨。

老师小结:大年夜本应该是孩子与父母团圆欢聚、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此时流浪街头,叫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

(2)小女孩“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乙: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为饥饿与寒冷使小女孩顾不了自己的美丽,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老师小结: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卖火柴,要为家里挣一点儿钱来维持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她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3)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共擦了几次?

学生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是为了看到一次次美好的幻境。

学生丁: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燃亮了火柴,感觉“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但是,美妙的幻境很快就因为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了。联系上面的内容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已经走了一天了。这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啊,所以小女孩才在幻境中看到大火炉。从作者的描述中,我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在幻境中的满足与欢乐,同时又与残酷的现实作了鲜明的对照。

(5)小女孩后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

饥饿食物……烤鹅寂寞欢乐……圣诞树。

孤独慈爱……奶奶痛苦摆脱……飞走……。

(6)在当时的社会,小女孩真的能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吗?

学生戊:当然到不了,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种美好的幻觉。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最后冻饿而死。这充分说明社会的不公平。

老师小结:虽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了。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寂寞;没有奶奶,只有孤独;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小女孩用死亡摆脱了寒冷,摆脱了饥饿,摆脱了痛苦!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7)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的大年夜,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境,最后冻死在街头,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老师小结: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因饥寒交迫而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作者通过用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生活作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控诉了当时的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学生甲: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之后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境;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学生乙:全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痛苦、悲惨的生活现状。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种种幻境。美丽的幻境与冷酷的现实对比,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4、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让学生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合理性。)。

老师小结:这些都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美妙幻境,不是实在的事物,是作者的想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呀!可是这些都根本无法得到,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出现。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5、结束语。

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用心感受她内心的痛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1、“读”是语文课的基础。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2、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和表达能力、朗读能力。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让学生谈感悟、抓重点词、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品读课文内容,通过分析、理解重点词句,进一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2、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卖火柴的小女孩》录像片段,本课重点句段及问题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文题目)下面,我们一起观看录像,让这个录像片段把我们再次拉回到19世纪那个寒冷的夜晚……(播放录像片段)。

老师过渡:在一个又冷又黑的晚上,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孤苦伶仃,饥寒交迫,最终被冻饿而死。这是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下面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设计。

1、标画词句。(引导学生细心读课文,标画出有深刻含义的词句。)。

2、分析词句。(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分组讨论,交流感受。弄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甲: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课文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老师小结: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与特定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大年夜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更能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

学生乙:说明火柴是小女孩一家人生活的来源,对小女孩来说,每一根火柴都很珍贵。联系上文她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内疚与怕挨爸爸打的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是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一根。

(3)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学生丙: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4)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丁: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她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哇!

(5)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学生戊: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渴望得到欢乐。这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6)小女孩为什么在第四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学生己: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分析,小女孩孤苦可怜,家里只有奶奶最疼爱她。在小女孩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她最想念的就是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7)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为什么?

学生庚:小女孩的目的是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的奶奶就会不见了。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老师小结:这里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联系上文,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灭之后想起了死去的奶奶,渴望用一大把火柴来留住这世界上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孤注一掷,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3、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示语句及问题)。

(1)“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出示问题:小女孩既然是被冻死的,为什么还“嘴上带着微笑”?

学生甲: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所以她的“嘴上带着微笑”。

老师小结:幻想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无限同情。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出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它放在全文的结尾,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乙: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在幻境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在幻境中她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再也“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把它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境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又是冻死在街头。如此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遭遇。

学生丙:“她曾经多么幸福”是指她曾经有过的幸福,是指她擦着火柴时出现的种种美好的幻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没有幸福可言的。“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是指在新的一年里她幸福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死亡。因为她用死亡摆脱了寒冷、饥饿与痛苦的生活。透过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老师小结:课文没有写小女孩最终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飞走了,这是因为作者实在不忍心让这个有着悲惨遭遇的小女孩再一次地失望了。小女孩用美妙的幻想来满足自己对幸福的渴望,但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拉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幻境越是美好,越体现出现实的悲凉,越体现出这个黑暗社会的冷漠无情。最后,作者让小女孩用死亡来摆脱冷、饿、苦、痛,用死亡来摆脱这个悲惨的世界。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的吗?这表现出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控诉。

4、赏析全文。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把一个赤着脚叫卖的小女孩置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这就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之后作者用实与虚的对比,交替描写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流露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并继续关注小女孩的命运;直至最后写小女孩跟奶奶一起飞走了,交代出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觉中“幸福”地死去了。小女孩的生活是这样的痛苦,小女孩的幻想是这样的美好,小女孩的结局又是这样的悲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辛酸与悲愤,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寄予的深切同情。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课件

1课时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日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旧

#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义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感受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并能初步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课题的理解。了解海豚一系列动作的含义。

教学准备:关于海豚的各种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熟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备注。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再读课文,圈画重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和生字。

熟读课文,初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保留较难理解的问题以待研究。

四、作业:

用作业本工整的书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深入体会:

朗读这段,提醒其读正确。

谁还愿意读这段,知道了什么?圈画出描写海豚动作的词语,说出圈画的原因。

再读课文,说说从海豚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愿意看看这只海豚吗?

指导朗读:体会捏着一把汗。

吉姆船长是怎么知道海豚为他们领航的?体会居然的含义。

二、课内练笔:

看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友爱、亲近,老师的心中十分感动,你们呢?有没有心理话对海豚说。打开本写一写。

三、问题回顾:

课文学完了,我们在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的都解决了没有?希望我们都解决了没有?希望我们人类与动物永远是朋友。

四、作业:

修改小练笔。

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师相机指导。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朗读,体会白海豚的动作。

展开联想,激发学生想象力。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极企鹅的可爱。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查找图片资料,结合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感受企鹅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去探索神奇的地球。

1、了解企鹅,感受企鹅的可爱。

2、激发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老师出示南极的课件。

2、学生课件,感知南极冰天雪地的景象。

3、出示企鹅岛的图片。

4、学生看图感受岛上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壮观景象。

5、激趣:大家想不想也去企鹅岛上看一看?

6、板书课题。

7、学生认读生字:“企”。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3、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中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4、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企鹅岛的数量与个头大小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同桌合作学习。

(1)认读课文1~3自然段。

(2)、找出介绍南极气候特点的句子,画上“——”。

(3)找出介绍企鹅数量的句子画上“~~~”。

(4)想一想这些句子中那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结束课堂

1、老师导言:企鹅岛上居然生活着这么多的小巧可爱的企鹅,那里是否所有的企鹅都长得一样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查查资料,我们等到下节课再来学习。

2、学习本课的生字。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认读。

企鹅大陆尽管厘米有趣颈部帽子

嘴里毛驴捕食所以鱼鳞状

·学生以各种形式地读生字。

·说说这些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些什么?

·老师小结,强调重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结束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

2、老师强调作业中的书写错误。

3、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企鹅岛上企鹅的数量。(成千上万)

4、老师导言:这成千上万只企鹅都一样吗?

5、出示图片,指名发言,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种类、体会可爱

1、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企鹅?各是什么样的?

3、指名反馈,评议,并朗读句子。

4、引导概括: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三种企鹅的特点。

5、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6、谈话,引导体会企鹅的可爱:这三种企鹅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喜欢的原因,并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企鹅。

7、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体会,齐读文中2~6句。

8、老师导言:在这段课文中,除了介绍三种企鹅的特点,还介绍了什么?

9、出示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感受企鹅的躯体特点以及行走与喂食时的可爱。

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换毛,感受有趣

1、你知道小裙鹅是怎样长大的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企鹅换毛长大,感受企鹅成长的有趣。

4、齐读课文的5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的6自然段,总结拓展

1、看到这些可爱的企鹅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畅所欲言,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3、总结拓展:南极是一个神秘而奇特的地方,在那冰天雪地的地方居然还生活着这么多可爱的企鹅,除了企鹅,大家对南极还了解些什么?赶快来介绍。

4、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评。激发学生对南极的向往。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评、自悟赶海的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重点:在体会赶海的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磁带、图、各种卡片

一、创境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说自己曾去过海边赶海,玩得可开心了,有个小男孩呀,听了大家的介绍,也吵着闹着要去海边,今天小男孩就要去赶海了,你们想不想跟这个小男孩一起去赶海呀?(想)

相信这次赶海一定很有趣。(板书赶海)

2、(闭上眼睛)听,什么声音?(放录音:海浪声)

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先别急着回答,静静想象,(继续播放海浪声,持续一分钟左右)想象后交流。(学生好似真的到了大海边)

3、师述,(边说边贴图)是啊!看一望天际、蔚蓝色的大海在欢迎大家呢!海鸥在飞翔,海浪在歌唱,远处,片片白帆迎风招展,真美啊!

1、自读二、三小节,看看小男孩在海边做了哪几件趣事,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划一划,把这几件趣事划出来。

2、交流。(贴男孩在捉螃蟹、追浪花、捏大虾的图和板书追浪花、捏大虾、捉螃蟹)

3、出示描写这三件趣事的语句,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再读一读,想一想有趣在哪里,怎样读好它。

4、再自读后交流,学生先讲到哪件趣事就先体会其趣。

a、追浪花: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趣在哪里?

(1)趣在浪花像人一样,不肯离去。

(2)趣在小男孩明知追不上,还要去追。

怎样读出这趣,进行朗读擂台赛,其他同学评,有没有赛过,为什么?

b、抓螃蟹: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你认为抓螃蟹有趣,读一读这句话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例:摸呀摸呀读得慢,是因为能表现出小男孩

(1)摸时很害怕,怕被夹住。

(2)螃蟹不太容易摸到,摸得慢。

例: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读得响亮、高兴,是因为能表现出小男孩的高兴、喜悦。

其他同学评有没有读到位。

c、捏大虾:咦,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看图比较理解武将和俘虏,说说为什么这么称呼大虾。

小男孩捏大虾心理变化可大啦!想想他心理怎么想,表情动作会怎样?

争当小演员进行表演,大家评评小演员有没有演出小男孩的不同心理。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不仅有演好,也要读好,再把这段话读一读。

5、看到小男孩玩得这么开心,你也想玩一玩吗?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玩,可做动作表示,也可用朗读表现,比一比谁玩得最开心。

全班大声练读。

进行比读,先个别比,再集体比,比时也可做做动作。

1、同学们,可别先光顾着自己玩,看看沙滩还有其他人在赶海吗?(贴人们捉螃蟹,捞海龟,捡贝壳,小男孩被螃蟹咬图)

2、交流

a、人们有的……有的……有的……人们玩得开心吗,指导朗读。

b、呀,这小男孩为什么皱着眉头?(原来被大螃蟹夹住了)。

怎么会被夹住的,学生自由读,体会“东逃西窜”,“不甘束手就擒”等词。

i、同学们,你们还想继续玩下去吗?(想)

你们还想玩什么?

学生自由说,(捉鱼、冲浪、潜水等)

1、好了,太阳偏西了,我们该回家了。哇!小男孩的小背篓可真沉啊!(出示小背篓)老师快拎不动了。

2、看看,里面有什么?老师把里面的“战利品”一样样拿出来,请学生认识,并理解“满载而归”。

3、人们开心吗?谁读得好,就把“战利品”送给谁。

1、一路上,海风吹拂着我们,舒服极了,我们不由会响起一首歌《大海啊,故乡》(放音乐)。学生随着音乐不由得唱起这首歌。

2、这次赶海一定会给小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听到这首歌,他就会想起这件趣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次有趣的赶海。

3、在音乐声中齐读课文。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认识8个认读字。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一、导入。

板书:国宝金丝猴

问:

1、你见过金丝猴吗?它长的什么样?

2、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自学课文,看看书中介绍了关于金丝猴的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并把生字词多读几遍。如有不懂的词,请借助字典理解。

(二)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根据自学提示,独立阅读。

(一)自学提示:

1、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地方。

2、二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金丝猴的那些知识?

3、三读课文,想想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二)自学情况交流。

1、自学字词情况:

腹部、乳白色夺目、高雅华贵、忍耐

惧怕、酷暑、幼芽、拒绝、率领

砍伐、仅仅、赠给、逼人、逃之夭夭

(三)朗读课文,解答问题。

填表:

样子

食物

敌害

(四)读一读有关的段落。

四、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

(一)说一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讨论明确:金丝猴浑身是宝,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只有在我国才能看到。

(二)补充材料:

(三)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面临灭绝,打算怎样保护它们?

五、总结。

(一)现在大家有什么最想说的话?

(二)选做:设计以金丝猴为内容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阅读,能够基本的理解课文。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五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4、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秩序。

2课时。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引入课题。

2、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5、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猜测。

6、揭示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引导读课题,认识生字:纪,纟+己=纪。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

(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1)请小班按顺序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他们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2)出示要求认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

(4)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a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形声字):

每+攵=敏。

工+力=功。

辟+言=譬。

米+造=糙。

q+间=简。

目+争=睁。

口+我=哦。

b利用词语一起识字:秩序必须。

(5)学生开火车读一读生字。

(6)如果把拼音宝宝去掉,你还认识它们吗?试试吧。

(7)同桌检查识字情况: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8)把生字送入词语中进行识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解决了生字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课文吧!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4、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当世界年纪小的时候,太阳、月亮、水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生活很简单,世界也有它的秩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要求写的10个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

2、学生互相提醒。

3、老师根据学生提醒的归纳。

(1)“必”字三点的位置应该注意。

(2)左右结构的“功”、“须”和“睛”要注意左窄右宽。

(3)上下结构的“简”、“界”和“弄”要注意是上窄下宽,特别是“界”字下面是一撇和一竖。

(4)强调“世”字的笔顺。

(5)在书写“复”字是要注意中间是一个日字,是一横。

(6)把“睛”和“晴”字联系记忆。有“目”就是“睛”,有“日”就是晴。

4、学生自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2、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世界、年纪、必须、学习、

但是、声音、月亮、主意、

一直、只好、反复、变化、

简单、万物、生长、泥土、

眼睛、相当、、结局、开头。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二、学习1——4自然段,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1——4自然段,要求:

(1)开火车阅读课文1——4自然段。

(2)都讲了谁在世界年纪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句子,看看它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

(4)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

2、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3、分小组汇报交流。

(1)分小组开火车阅读课文。

(2)汇报:这里主要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太阳:学上山下山。这就是太阳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4)试着理解: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a太阳没有其它特点,所以说它试过做别的事但都没有成功。

b“譬如”的近义词是什么?

d试着说说太阳可能还学过哪些本领?都是因为什么没有学会的?

(6)你会说“反反复复”这样的词语吗?试试吧。

(7)水:学会了流动,往低处流。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三、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5——9自然段。

2、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里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

(1)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

(2)万物都很有秩序。

4、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世界还相当有秩序的?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鼓励)。

5、“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你会接着写吗?试一试。

6、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四、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分?说一说,并读一读。

2、你会接着讲故事吗?

试着从下面的两个开头中选择一个继续讲故事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3、学生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五、总结。

1、师:孩子们,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六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 “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七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2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八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萧、梧”四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4、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口语表达能力不错哦,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1、全班一起读课题夜书所见,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见是看见的意思。

2、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

3、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生: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

4、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6、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

生1: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生2: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团圆的日子。此时的月亮真美啊!

8、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不美。)说说理由。

生: 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9、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生: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

11、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12、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

13、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篱笆下的一盏灯)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

15、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6、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

17、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放蛐蛐的声音),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

19、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个别读 齐读)

20、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几句诗句表达的淋漓尽致。

(一)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二)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三)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身处异乡,诗人不仅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乡的亲人!有一天我们出门在外,也会思念家乡的亲人的!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九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结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读、赛读感受一家人对大海的爱,理解海的气息塑造了“我”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ppt课件。

视频短片。

一、激趣导入:

播放大海的视频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入课题《海浪》。

二、新授。

1、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诗的格式和以前学习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2、向学生介绍阶梯式诗体。

3、学生自读诗歌,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4、课件出示4个生字,指名认读、组词说识记方法。

5、指名读文,同时思考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

6、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师相机板书:爸爸、妈妈、我。

7、爸爸用了什么方式?(录音)那你能说说爸爸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声音)。

过渡语:是啊,那海浪是个多变的家伙,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怎能不喜欢呢?下面我们伴着海浪声,读第一小节来感受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出示配有海浪声的图片)。

8、那么妈妈用了什么方式?她又钟情于海浪的哪个方面呢?(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说明妈妈喜欢看海浪)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看到些什么呢?(生自由说)师:同学们说的很美,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海景图,些看吗?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向学生展示海边图片)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美)那让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指名读)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课件出示“把海浪在他(她)的里。”)让学生说句子。

过渡:那么作者呢?(齐读3、4、5小节)。

经过同学们的回答,相信你们都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并从中得到了勇气。让我们来读一读吧,读出你的斗志昂扬,独处你的远大理想。(指名读3、4、5小节)。

三、巩固练习。

1、男女生对读诗歌(男1、3小节,女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2、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3、试着背诵全诗。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课后题)。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大海吗?(生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你们愿意记住他们吗?(出示词语)让同学们抄写到积累本上。

小结:大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分享,现在让我们乘着海浪,再次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深深眷恋。有感情地齐读诗歌。(伴随海浪音乐)。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些自己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海浪。

爸爸——“录”妈妈——“照”

我——“学”

深沉、坚毅、无穷无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384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