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事物进行归纳和概括。在总结中,我们需要突出重点,将那些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收获和经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灵感,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绘画形式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影像资料或课件。
绘画工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等。
一、激趣·导入。
1.游戏表演:捉“尾巴”(甲、乙同学是怎样跑的?)。
(板书课题)。
二、观察·发现。
1.欣赏来自生活的图片。
2.欣赏绘画形式的图片。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前后排列的物体,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规律。
5.请说说看你以前有没有见到过“近大远小”的现象?
三、探索·体验。
1.讨论:你以前的绘画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现在你准备如何表现?
2.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绘画主题、形式以及绘画的顺序。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内容:绘画顺序、绘画比例、颜色的搭配、废纸屑的处理等)。
4.创作点评,体验创作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
1.请试着用今天所学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把你对作品《》的评价写出来。
2.结束语:
板书:
3.前前后后。
前后关系的物体——————规律:近大远小。
主题:
绘画形式:
顺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二
本学年我担任了高二年级7、8、9、18、19、24共6个班的通用技术教学。现在本人对这一学期通用技术教学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本学期开始,我调整了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不再按教材的章节一章章上课,而是按照徐道安老师提出的“导做育人”教学思想,我把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学习教材的知识体系。在发现问题后,让学生明确问题。再开始从方案的构思、方案的呈现、方案的筛选。经历这些内容的学习、实践后,再按选定的方案开始制作台灯模型。在这一环节里重点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各种木工、金属的加工工艺,完成台灯模型的制作后,再让学生经历台灯的技术试验、比如亮度测试、稳定性测试、高度调节测试等。再接着做到台灯的优化和改进,最后写一份产品和说明书。让学生在“做中学”远比枯燥的教学有趣得多,也能让老师在教学中彻底实现从“导做”的角度去实现“育人”,既完成了教学的内容,也让学生在课堂的实践模式下上出了技术课程的“技术味”。
11月22日在海南中学图书馆报告厅,我聆听了顾教授作了题为《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引导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思考》的专题报告,顾教授以其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技术教育研究功底,诠释了通用技术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技术教育的“为何、是何、有何、如何”,诠释了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特征、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对提高我的教育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指导学生申报海南省28届科技创新大赛、《对防盗网的一种新的改进和运用》、《旋转式风能晾晒架》、《叫醒器》三个学生项目开始申报、《按压发电系统》作为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申报。
(2)本人被评为xxxx-xxxx学年度三亚市中小学优秀兼职教研员、三亚市中小学教学专业发展先进个人。
技术课程的地位不高,导致学校的通用教师在外省出差学习得不到校领导的支持。本人的物理学科背景导致在工程学领域知识的欠缺,在指导学生从事相关的电路设计、结构设计方面感到力不从心,有待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三
这学期就在20xx年的腊月里结束了,迎面而来的是中国人盼望许久的中国奥运年,在这新旧交替的日子里,中国人习惯回顾上一年的风风雨雨,描绘来年的无限风景;在这新旧交替的日子里,我总感觉20xx年是不断给予感动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将经历与我相密切联系的两件大事:一是高三20xx年高考,这件事是我的主要工作,我担任高三的历史教学,我要负责任;二是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登场,这是中国人百年期望的大事,身为中国公民的我必须关注。这些是多么激励人的事啊!有了前进的热情,自然不能缺失经验教训作为前进的指明灯。
教学,乃教与学,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师与生的交流,这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专业。我认为艺术创造过程更多的是个人的才与情的显现和表达,是人与物或与自己的交流,而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交流,蕴涵太多的变数。所以教学更需要专业的驾驭能力,这里的专业可是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识的专业,二是交流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教师需要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学识,有了这个体系方有可能让自己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最好能通某个领域的历史,像政治史、经济史、文学史、民族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等等。有了这个体系,你的知识智慧将源源不断。交流的专业,就是要知道和娴熟运用与活人进行沟通或引导活人成长的规律和技能,如果不懂得这个的话,教与学都不能真正实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满腹经纶者因为不懂与别人交流的规律和技能导致误人子弟的事,那可是遗憾的事、可悲的事。这是我本学期来对教与学的又一次思考和心得,是我进一步前行的理论支持。在教学技能成长方面,我常常与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和请教,走进这些老师的课堂,认真听每一堂课,欣赏这些老师的教学亮点。积极并且认真参与各种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和学科竞赛,在活动中思考自己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以别人为镜为师。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感到教学工作给我的推动力,只有自己不停地探求才能保证教学的新鲜活力。在我的课堂上,我坚持我的课堂我引导。针对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班级特点,首先我引导学生养成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方法。其次,指导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历史的能力。第三,保证课堂有序、宽松、和谐。第四,注意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反应。第五,多与学生谈论历史与现实,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并不是闲谈无用的知识。课堂是师生交流和教学的主要时段,一定要做到有效。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方面,我力求做到这几点:
一、课后作业能巩固课堂所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适当延伸,例如:课后作业:如果你是唐朝的商人,请介绍你一天的经商故事。要求把唐朝的商业元素都用在故事里。
二、单元检测能测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四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五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章,写出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简要说明等)以及完成本节课的课件制作。
选手最后提交教学设计的电子版、课件。文件夹名称为抽签号+姓名+学校,如:1号李白(××中学)。
叶子下面。
包利民。
故乡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树了。它们就那样站在每一户人家的周围,都是浓荫笼罩,整个村子都隐藏在密密匝匝的绿色之中。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在那树影之下,是矮矮的屋檐,屋檐下,是曾经年轻的父母。干完了一天的农活,父亲坐在树下抽烟,那一点火光很快点亮了满天的星星。母亲却是在一旁洗衣服,仿佛有着洗不完的衣服,那个陈年的大木盆,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那么多的日子,就在枝枝叶叶间悄然流走。有些人长大了,有些人却老了,走了;不变的,仿佛只有那些树,重复着年年岁岁的秋黄春绿。依然记得儿时,在漫漫的夜里,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多少年过去,当我从那些树的包围中走出,走进钢筋水泥的都市,见惯了钢筋水泥般的无情与冰冷,却没有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我的心仍在保持着童年的温度,那不是一种软弱或脆弱,就像那些记忆中的树一般,不坚硬却坚韧,不棱角分明却充满生机。这是故乡所给我的传承,那些树就长在我的心里。
如今的家,上不依天,下不着地,再没有了当年踏实的感觉。楼上楼下都有人在生息,心也如悬浮于半空,无依无着。家的周围很难看到一棵像样的树,那些被精心修剪过的,不是真正的树,它们不能恣意生长,只是一种景致,一种生命的畸型。忽然就怀念起高大树木中矮矮的屋檐来,那里所盛装的温暖与眷恋,这个家中永远都不会有。那低矮的屋檐,在我的生命中,高出了万仞的摩天大厦。
有一个夜里,母亲从遥远的家乡打来电话,只为了告诉我,她看了我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明天降温,别忘了多穿衣服。那个寒冷的夜里,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忽然觉得,现在的这个家,也是在一片树荫之中。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安睡在他们的庇护之中,无烦无忧,好人好梦。
是的,不管十年百年,无论千里万里,我的家都永远在那些叶子底下,在那份爱的温暖之中。生命中亲情的树永远站立,于是有了力量,有了希望,有了无尽的感恩与感谢。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本文按时间顺序以叶子下面父母的爱为线索选取了两个场景:小时候在故乡,长大后在城市。但都体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语言形象生动、隽永含蓄。
1、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通过教学,会赏析优美的语言,体会象征的写法。
1、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赏析优美的语言.
2、能选取朴素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一、导入:
由朱自清《背影》导入,让学生回忆,在情感上酝酿。
二、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写了哪两个时段?写了父母亲的什么事?
(父亲在树影下休息,母亲仍在劳作的`场景;写了母亲从农村打电话告诉我天气变凉的事)。
三、再读课文、概括父母特点。
句式:
父母亲是————的人,由——————看出。
四、赏析语言,体会感情。
例: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写出岁月的流逝,母亲对家的日复一日地辛劳付出与关爱。)。
1、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2、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3、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
五、读出作者对父母的感情,对城市、农村的态度。
对父母的感恩与感谢,
对农村生活的怀念。
对城市生活的含蓄的否定。
六、读出自己。
写表现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个片段。
七、总结归纳。
1、象征手法,“叶子下面”象征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2、通过细节表现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
3、以父母的爱为线索写了“小时候”“如今”两个时段,清晰明了。
1、《乡愁》。
2、《台阶》。
九、作业。
1、摘抄优美语句。
2、读上述两篇文章,简要写写感受。
设计简要说明。
1、旨在培养学生能体会父母的辛劳、关爱,从而学会感恩。
2、希望本课的语言、选材能给学生启发,进而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六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教师对课标、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独立备课能力,我校于20xx.12.22至20xx.1.6组织了围绕“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主题,同时渗透学科思想的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活动。
此次活动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技能培养为主旨,为全体教师铺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引导教师加大课堂教学研讨力度,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科和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七
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教学设计包括以下方面:单元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教材编写意图,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教学反思。特别是教学反思很重要。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更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这样的学习,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教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例如:赵安萍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场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出过山车4+4+4+4+4、小火车3+3+3+3、摩天轮2+2+2+2+2+2+等都是一组组相同的加数相加。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总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重视课程的开发,也要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中轻松地获取知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也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八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夯实教师业务能力,督促教师教学创新,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展示教师魅力,提升教师素养,我校开展教师“强基础促创新展魅力提素养”系列活动之现场教学设计竞赛。全体教师参加竞赛活动,共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品德、科学8个学科。
竞赛课题由校教导处统一选定,学校只提供课本,不允许参考任何资料和手机搜索。教学设计要求符合教学实践,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自主创新、注重实效。比赛现场,每一位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紧扣新课标要求,根据学段的不同,精心地撰写教学设计。赛后,教导处组织评委进行了教学设计评审,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供老师们分享、学习。不达标的直接重新设计。
在优秀的教学设计中,李秋贤老师的学情分析到位。李曼老师的字词扎实有效。邱晓静老师的朗读指导精确,胡燕老师的作业设计有特色,白小倩老师能从学生自身的心理出发,设计教学环节。王倩老师的导入引人入胜。
这是教师在完全脱离教参书及相关辅导资料下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的大检验,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大演练,是教师快速专业成长的手段。全面优化和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素养高的教师队伍,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九
通过学校组织的优秀教案学习活动,我有幸观看了我校三位老师的优秀教案,认真阅读了各位老师书写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对于今后自己教案的书写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自身备课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这些优秀的教案,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态度认真,能够始终如一地对待教案的本身。封面设计风格独特,有的还配上了精致的简笔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文字书写、简笔画等教师应该具备的其他基本功。教师只有在基本功扎实,态度认真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准备。
二、优秀教案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密切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把生活跟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出这一点,在教案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点。
1、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2、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重点突出,详细讲解;
3、强调讲课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议、多练、多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在教案上有所体现,把课堂能够新生成的东西都能在课前预设到,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学生。
三、老师的教案课后反思很认真,也很真实,有的甚至在整个单元复习授课后还进行了单元整体反思,结合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出教学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同时提出了如何改进的设想。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授课有个自我反省和提高,而且对整个单元的总体有所回顾,对今后教学做了更有效的延伸与拓展。我们每位教师如果都能这样进行整体性反思,必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能够写好教案,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好的态度更决定了一切。今后,我还需要向这些优秀教案学习,使自己在写作教案过程中提高、成长。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十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记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十一
教学设计模块,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由这3个人进行讲座的:《备学生》唐飞(重庆市江北区实验小学校长助理);《备技术》尚晓青(西安文理学院老师);《备教案》和《备资源》康世刚(重庆市研究所所长,听了这三个人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只要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老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研读《课程标准》。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老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老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老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
5、备好教学方案。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唐飞、尚晓青、康世刚这三位老师的的讲座,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我想通过我的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十二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章,写出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简要说明等)以及完成本节课的课件制作。
选手最后提交教学设计的电子版、课件。文件夹名称为抽签号+姓名+学校,如:1号李白(××中学)。
叶子下面。
包利民。
故乡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树了。它们就那样站在每一户人家的周围,都是浓荫笼罩,整个村子都隐藏在密密匝匝的绿色之中。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在那树影之下,是矮矮的屋檐,屋檐下,是曾经年轻的父母。干完了一天的农活,父亲坐在树下抽烟,那一点火光很快点亮了满天的星星。母亲却是在一旁洗衣服,仿佛有着洗不完的衣服,那个陈年的大木盆,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那么多的日子,就在枝枝叶叶间悄然流走。有些人长大了,有些人却老了,走了;不变的,仿佛只有那些树,重复着年年岁岁的秋黄春绿。依然记得儿时,在漫漫的夜里,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多少年过去,当我从那些树的包围中走出,走进钢筋水泥的都市,见惯了钢筋水泥般的无情与冰冷,却没有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我的心仍在保持着童年的温度,那不是一种软弱或脆弱,就像那些记忆中的树一般,不坚硬却坚韧,不棱角分明却充满生机。这是故乡所给我的传承,那些树就长在我的心里。
如今的家,上不依天,下不着地,再没有了当年踏实的感觉。楼上楼下都有人在生息,心也如悬浮于半空,无依无着。家的周围很难看到一棵像样的树,那些被精心修剪过的,不是真正的树,它们不能恣意生长,只是一种景致,一种生命的畸型。忽然就怀念起高大树木中矮矮的屋檐来,那里所盛装的温暖与眷恋,这个家中永远都不会有。那低矮的屋檐,在我的生命中,高出了万仞的摩天大厦。
有一个夜里,母亲从遥远的家乡打来电话,只为了告诉我,她看了我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明天降温,别忘了多穿衣服。那个寒冷的夜里,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忽然觉得,现在的这个家,也是在一片树荫之中。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安睡在他们的庇护之中,无烦无忧,好人好梦。
是的,不管十年百年,无论千里万里,我的家都永远在那些叶子底下,在那份爱的温暖之中。生命中亲情的树永远站立,于是有了力量,有了希望,有了无尽的感恩与感谢。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本文按时间顺序以叶子下面父母的爱为线索选取了两个场景:小时候在故乡,长大后在城市。但都体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语言形象生动、隽永含蓄。
1、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通过教学,会赏析优美的语言,体会象征的写法。
1、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赏析优美的语言.
2、能选取朴素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一、导入:
由朱自清《背影》导入,让学生回忆,在情感上酝酿。
二、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写了哪两个时段?写了父母亲的什么事?
(父亲在树影下休息,母亲仍在劳作的`场景;写了母亲从农村打电话告诉我天气变凉的事)。
三、再读课文、概括父母特点。
句式:
父母亲是————的人,由——————看出。
四、赏析语言,体会感情。
例: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写出岁月的流逝,母亲对家的日复一日地辛劳付出与关爱。)。
1、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2、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3、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
五、读出作者对父母的感情,对城市、农村的态度。
对父母的感恩与感谢,
对农村生活的怀念。
对城市生活的含蓄的否定。
六、读出自己。
写表现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个片段。
七、总结归纳。
1、象征手法,“叶子下面”象征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2、通过细节表现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
3、以父母的爱为线索写了“小时候”“如今”两个时段,清晰明了。
1、《乡愁》。
2、《台阶》。
九、作业。
1、摘抄优美语句。
2、读上述两篇文章,简要写写感受。
设计简要说明。
1、旨在培养学生能体会父母的辛劳、关爱,从而学会感恩。
2、希望本课的语言、选材能给学生启发,进而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十三
1. 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诵《观书有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赞美书的名言警句。
学生:课前查阅《观书有感》的资料及朱熹和狄金森的简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喜欢读书,他们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对书的赞美。今天我们将一同领略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同魅力。一首是——(生)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一首是——(生)美国女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书》。
二、 初读解词义,诗句脉络清
1.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抽读正音。注意“亩”“徘徊”“渠”的读音。
3. 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运用工具书、诵读、联系上下诗句、看注释等)。
4. 运用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先小组再全班汇报。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
5.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一鉴开: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比喻)
徘徊:来回移动。(动作理解)
渠:它,水塘。
清如许:如此清澈。
6.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7.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三、设疑品诗句,寓意跃纸上
2.发挥想象,理解释疑。诗人身处何地?在做什么?(当时诗人在读书,有一个地方看不明白,看到了池塘边的景色后恍然大悟,就写下了《观书有感》这首诗。)看到了什么景色?(看到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闪耀浮动。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才这么清。)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诗人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要想知识渊博,就必须多读书。要像源头活水不断充实。)
四、 想象促朗读,寄情于诗间
1.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遍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学生结合对诗的理解复述。
3. 师:让我们边想着这美丽的景象,边吟诵这首诗。
五、 话锋一扭转,现代话神奇一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美的境界和读书融合,让我们再去感受书的神奇。
1.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2. 自主交流,体会书的神奇,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
3. 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读。
六、 对比诗中意,悟出真道理
1. 谈谈学了这两首诗的感受。
2. 有感情地朗读。
3. 背诵《观书有感》。
附:板书设计诗两首观书有感神奇的书
宋朱熹美狄金森
共同点:写书
不同点:前者古诗,后者现代诗,各自感受也不尽相同。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十四
由我校中学理科教研中心组织开展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专题试验于正式开题,起动试验,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试验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组总的计划安排,该课题试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第一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堂教学中(包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等)进行小型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并建立起初步的教学模式。
(二)第二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外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如怎样联系本地实际确定专题,探索研究的形式和方法。
(三)第三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四)第四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课内外综合优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功能和作用。
二、实验的基本做法。
明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进行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是多元和综合的,那么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观察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综合应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三、实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如有的同学能探究设计家庭合适的提水设备;有的同学能自行设计、改进自家的炉灶,以提高热效率节约燃料等。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十五
《少年音乐美术故事》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艺术启蒙连环故事,它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对聪明又可爱的姐弟接受音乐和美术启蒙教育的情形。正好我也在学琴和素描,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其中有一篇《芒种的歌》,给了我更多的激励。
文中讲到,“我”在姨丈的引领下,感受到小提琴的魅力,也学起了小提琴,可很快发现自己拉出的琴音并没有那么好听,非常气馁。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才明白了“音乐并不完全是享乐的东西,并非时时伴着兴味。未学成以前的时期……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
我又想到学琴时,每天晚上都要练那些单调的音阶和练习曲。不过回课时,老师总说我弹得好,我心里非常高兴。我知道,这都是“努力和忍耐”的成绩。
不仅学习艺术是这样,学习文化知识也是这样,甚至一切学习的过程都是吃苦的过程,只有能吃苦,才能享受收获的快乐。
就拿我学习英语来说吧,我在课上对答如流,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想起平时听磁带、多读书的苦,也不觉得苦了,只觉得更加快乐,我也更加喜欢学英语了。想必这就是付出之后的“享乐”吧。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十六
1、运用各种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
2、学会质疑。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
课文配乐朗读带(或适合的音乐)、挂图。
一、谈话导入
1、揭题
同学们,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多么美好。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一年四季变化无常的花草树木,形形色色的人间万象,多神奇。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让你们喜欢的事物。谈谈你们喜欢什么?(生各抒己见)
你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今天,就要让我们先一起去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和热爱。
2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张晓风,女,作家。江苏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作品富有人文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
二、检查预习,自主质疑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如:遂、炫。说说识字方法,如撤换部首。
2、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质疑。
师引导生针对题目、词、句和内容进行质疑。字词生生互动解决。难理解的句子、内容可留到后面解决。素馨:素雅温馨。
迭代:替换、取代
摇曳:摇荡
炫耀:夸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后思考:
(1)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
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书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不同的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四、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悟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试着读出喜欢的心情。
(1)学生自己感悟,自己练读。
(2)喜欢相同部分的同学自由组合,共同探讨对相应部分的个人理解。一起练读,互相指正,互相学习。
(3)全班交流
2、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1)老师领读。
(2)男女生对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作者按顺序写自己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生字词。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喜欢哪些事物?
2、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喜欢之情。朗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体悟感情
1 通过读课文你们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2、你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三、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体会到什么?
3、师出示句子: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1)引导生读这几句话。
(2)交流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对书的热爱和对看书的感悟。
四、小结
五、全文总结,拓展升华
1、师总结:对生活充满着一份欣赏与期待,对共存与一方天地里的万物,时时报以微笑和真诚,不经意间,你就会受到生活的丰富馈赠。热爱生活吧!
2、引导生积累好词佳句。
3、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其中深刻的句子抄录下来,制作成书签。
板书设计:
我喜欢
四季不同的景物
我喜欢 自然景物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十七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种暑相连。
王老师发我一篇关于芒种作文材料,他说:明日芒种,你不觉得应该写点儿什么?
我的脑中突然闪过一幅幅奇丽的图画: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记忆忽然间苏醒过来,这是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的文段。其实那时只是背着好玩,并不能联想这样的画面,也不能欣赏竺可桢优美的文字。今天想想,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真的是大自然的语言。
又一条短信:林黛玉《葬花词》是在芒种这日写的呢!——芒种?不是春天写的么?我疑惑。
对方马上回复,《红楼梦》第27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忽然想起《葬花词》中的句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读着这样的句子,不觉泪飞,心都要碎了。如此唯美,哪个学生要能写出这个,我就跪了。
我的芒种更接近于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我出生于农村,对白诗颇有同感,小时候便是这样度过。芒种前后,学校放麦假,大家回家帮大人收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一眼望不到头的麦陇,让人内心又欢喜又惆怅。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收获田里的麦粒,哪里有时间欣赏景色?即使没放假的时候,再热的天,放学后都要去打猪草,我一个人支撑着家里的养殖业。
“芒种”是美丽的,我却很多年不理解也欣赏不了林黛玉的“芒种”。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我常常像《创造宣言》里那个东山农夫,只觉得泰山的草没有东山的多,总看不出泰山的美,单是对一个“芒种”的认识,都脱不掉农民的底子。当然《水浒传》白胜唱的那首歌我记得很清:“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个也应该是芒种前后时节。无视美,读书读成平庸的大多是我这一类人。
每到芒种时节,我更关心的是天下的农人怎么样过?这算不上先天下之忧而忧,但自己总觉有老杜“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味道。今年“芒种”,我照例关心各地割麦插秧的新闻,前日在“学习强国”栏目看到北大荒在用无人机插秧,可算“芒种”一景,北大荒的“芒种”这样,全国各地的“芒种”也没有那么忙碌了吧?忽然觉得“芒种”很美。
今年,“芒种”过后是高考,孩子们也到了人生“芒种”时节,老师们则要继续去努力迎接下个“芒种”。“芒种”“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种地如是,育人如是——“芒种”是美丽的。“芒种”,串起生命的序列!“芒种”,串起中国人的生命序列!“芒种”,串起中国发展的序列。
教学设计总结芒种教学设计总结篇十八
总结一:
为了促进我校教学工作的规范,深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教务处对任课老师的教案进行了检查。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班级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并书写在自己的教案本上,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
所写的课时教案目标突出,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内容规范、项目齐全、重难点突出,还体现了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多样性,课后练习具有实效性的特点。
3.多数老师不仅能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科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还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
4.一年级三位语文老师的教案都分拼音、课文两本,体现启蒙特色;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的教案体现注重写字的指导,高年级的语文老师的教案注重词句、阅读的训练;xx等老师的教案图文并茂;xx等老师的教案在重要、特殊的地方用红笔标记;文等英语老师的教案几乎全英文;xx等老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案备写中能看到课件、图片、动画等字眼。
等年轻教师的教案详细,xxx等老教师的教案也详实。
6.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部分老师课后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能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使下次备课更加完美,较有效地达到了反思的目的。
如,黄老师写的《9.欢庆》一课的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不够好,这几个字:"旗、洁、祖"错得较多,下节课要加强纠正指导。
”
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有的老师有时文字书写比较潦草,建议今后在书写上尽量用正楷字,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2.教学流程设计时最好能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课题研究等。
3.老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理解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教学设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5.教学过程中尽量增加一些利于实际教学操作的有趣味性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这点应该引起全体老师的重视,。
6.教学反思要避免粗浅、形式化,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写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写出改进措施及从中受到的启发或启迪,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7、尽量少照抄教案书籍,备课时多备教材,备学生,努力将课程标准、教材研究和学生实际结合,以求得教学时能达到最佳效果。
8、新授课的备课重要,建议加强对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的备课上课的探讨。
以上是我校教案检查的大体情况。
教案反映老师的教学态度,希望在大家不断钻研教学的同时,认真编写教案。
总结二: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功在课前,效在课上
(一)抓住备课,满盘皆活
1、备课质量影响课堂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
而上好课,首要是备好课,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正所谓抓住备课,满盘皆活。
所以应在备课、优化课堂设计上下苦功,课前勤一点,课上“懒”一点,总体上会用较少的劳动投入取得较大的教学效果。
2、备课是专业成长之桥
备课中,教学设计能力既是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
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和修炼的过程,是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3、优化备课是最现实的校本研修
备课、说课、听课、上公开课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也是教研的精华。
尤其是备课,它无须加重我们的负担,它是教研,也是工作。
使我们做中研,研中做,相得益彰。
(二)备课做到“二备”
1、研读教材
备课除按常规要求之外,在备知识时,要抓住四点,即新知识点,新旧知识连接点、兴奋点、创新点。
这四“点”,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有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验证、修改、总结和积累。
长此以往,备课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心中越有数,上课时就能做到轻车熟路。
研读教材不可简单地泛泛而读,应边读、边想、边画、边问、边记,把读、想、画、问结合起来。
钻研揭示语和旁注,它既是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发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
2、超越文本
使用好教参:课程标准、教材、教参是教学中的三件法宝,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
借鉴好报刊:各具特色的教学报刊很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资料的可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是我们备课和业务进修的“活水”。
活用好经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大都是来自于教学一线,不仅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更主要是这些经验针对性强、操作性强。
(三)教学设计
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仍然是“涛声依旧”,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没有教学设计上的突破,教学设计是教师练功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之桥。
教学设计应体现:
1、规划性。
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
如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
2、前瞻性。
在做教学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学生的反应,依据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拟出操作蓝图。
3、创造性。
教学设计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特的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
备课第一位的是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决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仅仅知道教学内容,而不清楚教学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千重要,万重要,理解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理解教材就没法。
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注重吃透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主题是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法?”、教材离学生越近发挥作用越好。
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关键的是要能把课堂激活;怎样才能把课堂教学激活,重要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在备课中对课程资源的巧妙开发和利用。
所以要备好课除了要研读教材外,还要根据教材去找素材。
当然,素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准备了很多内容,不能一下子都塞给学生,素材需要进行梳理取舍加工整合。
只有素材根据自己的语言或者教学风格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扬弃,整合才有效。
在讲课时力求把握特点,突出重点,克服弱点,让学生获得真知。
对教材的把握应明确四度:“宽度、深度、难度、温度”。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简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决定一节课的成与败。
当前我们在备课中的教学设计是不容乐观的,甚至是令人堪忧的。
我们普遍不重视教学设计,即使有些教师重视教学设计,也不得法。
(6)个性化编写教案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方法好的经验:(1)注意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2)要系统化传授知识,精心处理重难点;(3)运用边讲边问启发学生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4)精心组织练习,小步快进,当堂反馈校正,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存在问题:(1)习惯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问题出发,注意结论和识忆,而忽视对知识发生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2)过分强调教师主宰作用,基本上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与关怀;(3)未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动手实验与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紧密联系。
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态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这是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改进教学策略东方不亮西方亮。
当运用一种教学方法难以奏效时,是否想过改变一下思路,换一种教学方式。
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也许会让你的教学活动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而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
这样能出奇制胜,常教常新。
(四)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上课只是布置学习内容及要求,然后严格督促,严格检查,严格验收,及时反馈并提出改正要求,不让一个学生蒙混过关,其结果是,这种简单枯燥的、并不受看好的方式,一学期下来,教学成绩竟比其他教学班高出很多,所学的知识量也比其他班多出好很多。
这里且不说这种方法是不是科学,要不要推广,但是其结果是发人深省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5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