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7:52:06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模板13篇)
时间:2023-12-03 07:52:06     小编:MJ笔神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结合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范文进行改编,使教案更符合教学需要。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

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习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二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有趣的格子》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活动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呈格子状为切入口,挖掘有关格子的教育意义。活动共创设了四个大环节,即“观察生活中的格子——认识八宫格,在八宫格上找棋子位置,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加大难度,出现九宫格,认识九宫格,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十二宫格,幼儿当棋子,团队配合,在地面大棋谱上抢位置”,从中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接下来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四方面作反思。

一、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简而易懂。

我们用常见的瓶盖当棋子,取材简单且环保。八宫格、九宫格图片正反两面来使用,在简单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快速找到“棋子”具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三、在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加强练习。

大班幼儿获胜心理较强,针对幼儿年龄特征,让孩子在比赛中快速找到棋子的具体位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能充份展示幼儿的机智、体现幼儿合作的游戏,尽量让幼儿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在第四个环节(幼儿当棋子做游戏),这个环节需要团队配合,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再继续开展,剩下的时间不太充足,应注意调整。

2。让幼儿完整描述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好,但是完整描述的能力有些欠缺,幼儿喜欢实际操作,不善表达,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多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三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四

1、喜欢测量活动,能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测量结果。

2、探索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感知长度单位“米”,学习记录测量结果。

1、人手一把尺,剪刀,绳子,记录表,米尺,铅笔等。

2、活动室地面贴有9条一米线。

1、教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地上多了些什么?

2、教师:你们想知道,这些线段有多长吗?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线段的长度呢?

3、(出示尺)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

4、教师:告诉你们,这把尺就是测量的一种好工具。那下面我们就来用这把尺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吧!

5、教师交代测量的要求,幼儿尝试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1)教师:孩子们听好要求哦:每人拿一把尺,两个人一组测量一根线,量一量它有几把尺长?孩子们,开始吧!

(2)孩子们开始自由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6、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教师:谁能来说说你们的测量结果呢?你是怎么测量的?

7、教师小结:哦,原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尾要找准起点,然后沿着边线测量并且在测量时,尺的头和尾巴要紧紧靠在一起呢!

1、幼儿再次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这次你们的测量结果是什么样的,谁能来告诉我?

1、(出示米尺)提问:这是什么?

2、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米尺,它呀有一米长,你们看这条线有多长呢?(教师用米尺测量)。

4、教师:听清楚要求,这一次还有两个好朋友一组,拿一根线和一把剪刀,记住哦!在做一米的线时,一定要有一个小朋友按住起点哦!开始吧!看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

1、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根一米的线能测量我们活动室的什么东西呢?

2、教师示范讲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3、教师讲解要求,幼儿进行测量活动,并进行记录。

4、教师与幼儿共同讲解测量结果。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1、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2、格尺、米尺、卷尺铅笔、积木、筷子、牙膏盒、一段线绳子、一段纸条等等各种自然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试着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给他们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n个水彩笔盖)。(要把记录单设计好)。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些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请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尝试着测量。

7、请幼儿坐好,总结、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六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七

1、初步学习用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的方法把规则的图形等分成两份,并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在操作实践过程中,能标新立异。

视频转换仪、各种图形的纸若干、剪刀、铅笔、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1、提问,引出课题。

你们都说会,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块,让你们来分,相信你们一定会分得很好!

2、幼儿操作,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请你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分好了还要想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幼儿操作:任意对边折。

(2)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演示验证。

(3)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4)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幼儿说,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的圆形,将其中一个二等分,然后将等分后的半圆和另一个圆形相比,得出结论:部分小于整体,二等分后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是整体的一半;整体大于部分,整体是二等分后任意一部分的两倍。

3、请幼儿等分三角形、梯形。(左右对边折)。

(1)幼儿操作:左右对边折。

(2)幼儿在视频转换仪展示。

4、请幼儿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1)幼儿操作: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

(2)在视频转换仪展示折法,幼儿说一种老师展示一种。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都不止一种分法。你们已经会了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还有一个分法如果你们掌握了,能使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有若干种二等分的结果。这就是过中心点折的方法。

1)介绍如何找中心点。(用笔点上)。

2)如何过中心点(直线过)。

3)用多媒体课件验证。

5、请幼儿用过中心点折的方法等分椭圆形、六边形。

(1)幼儿操作。

(2)请幼儿讲述如何等分的。

6、做作业,请将是二等分的打勾,不是二等分的打叉。

(1)幼儿作业。

(2)运用视频转换仪评讲作业。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八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九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

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1.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一.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

3.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请幼儿示范拼图

1.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一

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概念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这一概念),我在活动设计中,人物化的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1.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2.自制小挂历。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二

1.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2.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3.乐于和同伴分享,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物质准备:白板课件、ipad。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一、情景引入。

1、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还邀请了一个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宝宝。(利用聚光灯功能出示正方形的局部。)。

师:你为什么猜它是正方形?

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2、师:三角形也有角,我觉得它像三角形。(利用透明度功能将三角形和正方形对比。)。

教师带领幼儿分别数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角。(渗透方法,可以利用画笔做出标记。)。

二、去小熊家做客。

1、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它是正方形宝宝,快带着正方形宝宝上火车去小熊家做客吧!

2、幼儿在ipad上进行操作,找出正方形宝宝将他拖上火车。

3、幼儿使用ipad分享自己找到的正方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xx的小火车坐满了吗。

教师帮助幼儿在大屏幕上操作。

4、师:火车开到了小熊家门口,在进小熊家之前,我们要把送给小熊的饼干放在盘子里送给他,不过小熊有个要求哦!(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要求。)。

5、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饼干放进盘子里,要一个一个放,可不能把饼干压坏了哦!

幼儿操作,把正方形饼干放在盘子里。

6、师:现在,我们要把正方形的'小饼干送给小熊,请你拿着小饼干在盒子上比一比,不是正方形的饼干小熊吃了会不高兴的,送给他的时候记得对他说“请你吃正方形的饼干”。

7、师:哇!我们终于进到了小熊家,小熊的家里可真漂亮,小熊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秘密。)。

三、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

1、师:谁来找一找小熊家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引导幼儿说xx是正方形的。然后使用ipad把这个正方形物品照下来。

幼儿使用ipad照相功能把自己找到的正方形宝宝照下来。

2、投屏分享。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

利用投屏功能分享幼儿的寻找结果。

四、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不仅能把正方形宝宝送上火车,还能在小熊家找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没有正方形宝宝,可以用爸爸妈妈的手机照下来发到班级博客中哦!

2、师:我们跟小熊说再见吧!请他以后也常来咱们班里做客哦!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三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608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