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8:00:03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3 08:00:03     小编:MJ笔神

我们经常会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概括。在写总结时应该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持,避免空泛和主观性太强。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的分享,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一

儿科学是本校的卫保专业和护理助产专业的重点课,笔者长期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备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1钻研、处理教材。

备课,首先要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本章,本节教材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提出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对重点,难点的个人看法,提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落实措施、方法。教材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常常对教材进行处理。

1.1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较长,特别是医学类的教材,往往我们使用的教材落后于最新版教材几年,而医学科学的发展较快,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对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有所了解掌握,才能适应教学需要。

1.2如何处理教材处理教材的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既不受其束缚,又不能完全脱离它。应源于它又高于它,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增,减,移。

1.2.1增就是结合儿科学专业特点增加有关内容,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现在使用的中专儿科教材,从内容上看和大专本科教材基本一样,只不过在深度和难度上有所改动,对一些内容作了删除和压缩。在备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有所增加,以便教学讲述,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新生儿黄疸时,可以把胆红素在人体内的整个代谢途径讲通讲透,这部分是中专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理解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成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2减就是减去书中不需要完全讲授或者根本不必要讲述的内容,我们现在使用的中专教材,有些课程的数量和难度与大专甚至本科相当,而课时较少,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要适当降低难度,突出重点,对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要少讲,讲法上要浅显易懂,对教材的内容有所取舍。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钙剂的补充原来的观点认为先补钙一周注射30万单位的维生素d3再补钙一周,现在观点认为可以先注射维生素d30万单位再补钙,所以对原来书上的观点可以一代而过。

1.2.3移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可以是章节调整,也可以是局部调整。由于教材往往采用顺向思维的方式编排,而在讲述时采用另一种思维方式,这样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例如: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讲述时可以将头围与胸围放到一起比较讲述,一周岁内头围大于胸围,满一周岁二者相等,一周岁后胸围大于头围,二者相差数值等于年龄的周岁数减一。又如在讲述小儿液体疗法时可以将腹泻小儿和肺炎小儿以及营养不良小儿三者的液体疗法放在一起比较讲述,既有利于学生对液体疗法的基本内容掌握,同时又灵活运用,针对不同小儿疾病又不完全相同。

2了解学生,找准学生的真实学习期。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所有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以及习惯等,研究当前所讲述的内容对学生产生的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问答活动,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人课时计划中。

近年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生源普遍下降,一部分学生初中学习的有关知识欠缺,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在备课前首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相关情况,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开放一些,对于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可以讲述以后让学生复述,通过学生的复述,可以对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作出判断,指导学生再学习改进,这种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选择教法。

针对儿科教学的特点,对不同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有些是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些可以选择实验内容,如:如何给婴儿沐浴洗澡、更换尿有、配制奶方,如何配制常见的4:3:2及3:2:1溶液,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加深记忆,更有利于掌握。还有些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医院儿科病房参加学习,象各种不同小儿疾病的皮疹类型,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等,这些往往是课堂上讲述很多,却不如学生亲眼目睹,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特征表现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另外,要巧用病历引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场介绍一个典型小病历,语言生动、形象,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二

在幼儿园唱歌教学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发现幼儿对老师教、幼儿跟唱这种传统的、死板的唱歌教学失去了兴趣,不喜欢上唱歌课。追其原因,传统的唱歌教学已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幼儿失去了对音乐美的感受和体验,忽视了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因而有必要对幼儿园的唱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近期的实践尝试,教研探讨,有以下体会。

一、把握幼儿选材得当。

要使唱歌教学有好的效果,首先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不同年龄班唱歌教材的选择从曲调上要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音域范围。

歌曲的音域必须符合幼儿的嗓音条件,歌曲中高音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小班歌曲4/4拍、2/4拍,四分和八分音符占整首歌曲的比重较多,并适当接触三拍子。中大班幼儿能力有所提高,应有计划选择一些三拍子。并带有附点和切分音符的歌曲,并有意识地选一些弱起和带有休止符的歌曲,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在歌曲长度上,小班幼儿歌曲不宜太长,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旋律应比较简单。如:《两只老虎》等,中大班歌曲可适当长一些,一般有十六和二十小结,速度可稍快一些,并要有速度变化的歌曲,如:《不老的老师》。

二、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进行唱歌教学时,通过尝试,我找到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记忆歌词的良好方法。通过图谱,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秋夜》是一首优美的、抒情的歌曲,根据歌词和音乐的性质,在教学中,我们研讨绘制了直观的歌曲图谱,形象的展现音乐情境。

幼儿一边欣赏乐曲一边在图谱的帮助下,很快对歌曲有了认识。优美的旋律、直观的图谱,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对学习歌曲有了强烈的兴趣。在听乐曲看图谱跟唱的练习中,很快学会了歌曲,最后加上手臂、眼神、身段舞蹈的表现,使幼儿把歌、舞、情融为一体,在体验美、表现美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

歌曲具有音乐作品的全部特点,是通过歌词、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教师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高质量地进行唱歌教学,就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幼儿只有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通过尝试,让幼儿较好地掌握歌曲节奏有以下方法:1。运用儿歌,训练歌曲节奏。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时,出现新的节奏之前,我就为歌曲节奏难点配上一个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通过朗诵儿歌掌握节奏。如:歌曲《合拢放开》里出现了多个切分节奏,是幼儿较难掌握的,我就对幼儿进行《摘果果》儿歌的节奏训练。教师有目的的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的朗读,使幼儿既提高了学习兴趣,掌握了节奏难点,又发展了音乐节奏感。

2。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让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要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要在课上首先出示一张歌曲节奏图谱,请幼儿用多种动作反复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更要与节奏难点相结合,使节奏练习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用拍手、拍腿、跺脚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创编其他动作,如扭腰、对拍等,加强练习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迁移能力。

3。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也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通过尝试,成功的将歌词与节奏恰当匹配时,歌曲学习也完成了大部分。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才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应重视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我们要在幼儿日常活动时,利用拍拍、走走、跑跑、跳跳等简单的动作自然加入节奏的练习,为唱歌节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启发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练习掌握演唱技巧幼儿缺乏演唱技巧,往往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的摘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文章从歌曲选材、绘图创设歌唱情境、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掌握演唱技艺,鼓励幼儿创编等多种方面,探讨了使唱歌教学提高效率的措施。

此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表达高兴时要唱的欢快、活泼;抒情时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的心情则要缓慢、低沉。如:在教幼儿演唱《吹泡泡》这首歌曲时,通过欣赏录音、教师范唱,理解图谱等方式,首先启发幼儿说一说,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很美、想唱)。而后进一步同幼儿一起寻找演唱这首歌的方法。第一乐段,以叙说的形式唱出“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悠闲地想象玩耍,优美恬静的意境用什么样的语气演唱呢?(中速、欢快、跳跃、抒情)。第二乐段“,吹呀吹、吹呀吹,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应当用什么声调演唱呢?(嘹亮、连贯、抒情的声音)。

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有时幼儿难以体验。但当教师的范唱准确,富有感染力时,幼儿也有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幼儿掌握歌曲性质、处理好演唱技巧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幼儿也会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美的表达,并从中受到教育。因此,唱歌教学要求教师也要加强声乐练习,加强对表现音乐美的练习,给幼儿以艺术的熏陶。

五、运用已有知识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能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大有好处。

如:在进行歌曲《碰一碰》的教学中,我启发幼儿根据原有作品的曲调创编新的歌曲内容。这首歌曲原内容是: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头碰头。在幼儿对歌曲熟悉后,启发幼儿说一说两个好朋友游戏时还可以碰哪里?幼儿通过思考、动作尝试,对歌曲进行了创编,纷纷说出还可以肩碰肩、手碰手、脚碰脚、耳朵碰耳朵等。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创编新的歌曲,启发幼儿边唱边演,最后,每组幼儿上台展示,演唱出自己的创编作品。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对唱歌的兴趣又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使唱歌课生动有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幼儿唱歌教学应是生动、活泼、形象化的,教师不能只限于完成数量上的要求,而忽视使幼儿获得情绪体验;只满足于教会幼儿唱歌的技巧,而忽视对幼儿音乐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忽视艺术其动人心弦的教育力量。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歌曲,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唱歌教学做到情、趣、美,寓教于情,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三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推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前沿。体育课也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开放性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体育教学与实践中,有一对“放”与“收”的对立统一矛盾。

所谓“放”,就要求教师放手发动学生,鼓励学生去亲身实践,将老师讲的和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练习逐步形成自身的技术、技能。“收”就是教师根据“放”得来的信息,总结评价学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使同学们学会探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放”

1、“放”的目标要明确。

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时代要求,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兴趣是创造之父,”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都想看一看、试一试。但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还很不稳定,在教学中如果“放”的目标不明确,学生往往只顾看热闹,不能得到锻炼,便难以形成技能。因此,要在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定下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如前滚翻教学,教师在让学生分组进行前滚翻练习前,就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练习要求,即练习中要做到滚动路线要直,滚动要圆滑,速度要快,动作要舒展、优美等。

2、“放”得要大胆、适宜。

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必须通过“教、学、练”来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人人运动、人人健身、人人娱乐”的行动口号,尽可能地多给同学们以开放的时空来自主支配。当然,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要求大家必须都动起来,没有共同参与的体育课是失败的。但也不能放的无忧无虑,要让同学们在老师的视野保护范围内才“放”的放心。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同学们动起来。如运用“自选超市”的模式来上一堂体育课,教师应大胆选用更多的活动类型供学生自由选择。如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戏、素质练习、韵律活动等,以满足更多学生的爱好。但绝对不是“放羊”,学生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可控制范围内,教师应充分担负起主导者的作用。

3、“放”的方式要活。

体育教育是以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是脑的老师”。要以“自我尝试”代替“纸上谈兵”,革去被动学习的命。在教训过程中,多开展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发挥能动性,也让他们自己组织一些微型“争霸赛”。

由此可见,“放”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优良品质。

二、“收”

1、明确“收”的意义。

如果说“放”是画龙,那“收”就应为点睛之笔了。要检查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出现问题较多。然后对症下药,逐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收”是对“放”的总结与验收。

在“收”时,教师应以包容的心态放开评价,将评判权交给学生,除按上课时要求达到的知识、技能外,学生的运动练习,安全教育,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也是“收”这一环节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抓住“收”的时机。

“收”要适时,以便发现问题,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嫁接”。“收”得太迟,会给人以松散、放而不管的感觉;“收”得过早,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熄灭学生的创造火花。仍以前滚翻教学为例,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滚动的路线不直或动作不圆滑,而且人数不在少数。这时候教师就应适时的`“收”一下,告诉学生要想滚得直,双手就必须同时用相同的力;想要滚得圆滑,就要尽可能地把身体团紧(如球形)等。如果人数很少,只要个别辅导就可以了。

3、注重“收”的实效。

新课程体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强化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在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老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根据信息反馈,及时予以矫正,将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这样做,不仅起到巩固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而且能给学生以鞭策和鼓励。让学生在运动中领悟人生的价值,培养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美德。

综上所述,“放”是“收”的前提和基础,“收”是“放”的自然延伸和重要保证,恰当自如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事关一堂课乃至整个教学工作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把握新课程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给同学们以充分实践的自由,但不放任自流,努力实现“运动时尚,健身娱乐”的目标。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四

【内容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科学教育中要能够让幼儿学习到一些科学尝试,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是在科学教育中会存在安全问题,这样就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安全问题的处理,使幼儿能够避免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本文重点阐述在科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安全问题进行预防以及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等,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科学教育中安全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自身安全。教师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提升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以便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科学教育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基本尝试的学习,由于幼儿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接触的情况比较少,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对科学教育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安全问题。为此,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教育教学中让幼儿注意这些问题,还要提升幼儿的自救意识,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防患于未然,注重安全隐患。

在科学教育中能够做到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其安全效果。此外,还要能够考虑到科学教学中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科学教育中通风是否良好,用电是否对幼儿安全,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在学习有《动物的隐身绝招》相关知识内容时,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隐身绝招,此外还可以结合当时学习的外在环境进行考虑,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幼儿的`隐身绝招,一定不要去有危险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草丛比较茂密的地方。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能够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性。

二、注重安全意识的提升。

当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中很多长辈的爱护,家庭能够给予幼儿的爱很多,这样就使得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在学习、生活中没有畏惧心理,遇到什么都敢接触,不会意识到是否具有危险。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在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渗透,还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的演示过程会激发学生进行动手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小灯泡亮起来》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安全性,还要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向学生阐释清楚,让幼儿在动手实验中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例如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热实验时,加热实验中设备会发热,为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避免烫手。此外,在让幼儿进行剪纸时会用到剪刀,这时要让幼儿意识到剪刀的危害,仔细使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耐心、仔细的指导。

三、提升安全自救能力。

科学教育中存在安全问题是正常现象,只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如果在科学教育中存在安全问题怎么办,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慌乱,为此,这就需要在科学教育中渗透自救知识,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即使存在安全问题也能够应对自如。如在用剪刀进行剪纸时可能会出现剪刀把手划破的情况,这时让幼儿不要惊慌,而是要能够学会用身边的纸或者布将受伤部分包裹起来,然后再报告教师进行后续处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安全事故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有自救意识,获得相应的自救知识,以此提升自身自救能力,让幼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第一意识想到自救,而不是只会大哭大叫。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学习到相关的自救知识,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其教学效果。

四、结语。

科学教育中注重安全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效率,还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能够注重做到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其安全效果。此外,还要能够考虑到科学教学中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在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渗透,还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在科学教育中渗透自救知识,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即使存在安全问题也能够应对自如。在科学教育中还要不断探索应对安全问题的措施。以便保证科学教育的顺利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五

科学教育环境遵循着探究性、互动性、过程性原则,通过对科学教育公共环境、班级环境及实践活动环境的创设,来实现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科学性。它在幼儿的一生发展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合理利用科学教育环境,需积极引导幼儿同教师“对话”、同材料“对话”、同同伴“对话”。

1科学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环境是一个顺应幼儿发展、支持性的环境,以适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质、学习行为及学习需要为依据的环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启示我们:儿童认知性发展是在其不断和环境互相作用中获取的,而且幼儿对世界认识是在其不断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后的结果中来进行调整的,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1科学教育环境对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起良好的支持、促进作用。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1]科学教育环境融入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提供丰富感性经验,让幼儿更好理解科学活动课上所教授的科学知识。且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后,让幼儿通过在相应环境中操作材料来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巩固、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事物或规律的理解。

1.2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在科学教育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选活动,不受限制,给予他们充分获得的时间和机会,自由想象发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1.3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内容丰富的`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目标,有的可以在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来实现,而有的需要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游戏等非学习活动来实现。在与科学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不仅使自己的大小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还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

2.1探究性。

杜威理论认为: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4]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科学教育最强调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当环境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连接点时,教育环境创设就应该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为首要原则,让幼儿有更多选择和自由学习的空间。

另外,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注意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为幼儿创造更多自由学习的机会。并且教师要注意在环境创设时进行适当的“涂鸦”,以此确定环境创设中所增加的东西难度适中,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感受活动的乐趣,使幼儿充满探究的欲望,拥有创造力。

2.2互动性。

2.3过程性。

维果茨基说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这种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快获得抽象的科学概念。[6]教师进行的教学不应以灌输现有知识为主,而应以指导幼儿参与活动从而形成知识的一个过程。

3.1创设科学教育公共环境。

公共环境。幼儿一进入幼儿园,首先接触的就是整体的公共环境,同时这也是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环境。广泛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交流存在于这样的活动中,这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理想平台。

专用教室――科学探索室。科学发现室是为幼儿创设,供幼儿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地方,从中幼儿自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索室的建立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物质环境,它不同于其他的科学教育环境,它更强调科学性,目的是使幼儿更好的体验科学探索的气氛,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幼儿将来进行更高一级学习奠定基础。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科学探索室,必须合理的配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实验的欲望和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首先,探索室中仪器、材料,操作性功能明确,帮助幼儿创造运用多种感官和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条件。同时,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更新材料,以帮助幼儿保持对事物或现象的探究兴趣并为深入探究提供条件。

3.2创设科学教育班级环境。

幼儿园区角活动又称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的自然情境下的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其目的是给予幼儿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自主动手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答案,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促进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各自得到相应的发展。区角活动的创设也是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让幼儿自由操作、选择和摆弄的一个新的天地。

3.3创设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环境。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科学教育活动还应面向园外丰富多彩的科学资源。幼儿园应将幼儿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利用的,与科学教育内容有关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都利用起来,来拓展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空间,以此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六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

育目标也很难得以落实。

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

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夜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一.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二.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规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摄取什么来决定的."。

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措施,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儿自己讨论建立。

动的秩序有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

为。

三.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度。

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期的效果。

中二班李小珍。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早期的科学教育影响着幼儿未来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以探究式学习为中心,倡导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了确保探究的有效性,教师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把握好教学中的收放度。

一、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科学课堂中,如果教师抓得过死,不利于幼儿自主发展;如果放得太松,则会降低探究的有效性。在幼儿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收放有度,松紧适当。幼儿始终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保障幼儿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因此,要做到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幼儿年幼无知、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等较弱,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幼儿可能会得不到有效发展。在幼儿科学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把握住教师的主导点,控制好收放度。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讲在关键处,控制讲授时间,为幼儿探究活动留出时空。幼儿活动中教师不要轻易干涉,该放手时要放手,以使幼儿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例如,《神奇的力》一课教学中,没有多讲什么,而是组织幼儿玩扔东西游戏、抛接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物体的下落,体验物体下落有快慢,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

二、观察指导收一点,观察感知放一点。

“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会从这中间寻找奥秘。”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手段之一,观察能力是幼儿必备的科学素养。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不缺乏观察的兴趣,但缺少观察的方法和经验。为了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善于观察的人,要做幼儿观察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观察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观察指导收一点,观察感知放一点。教师对幼儿要适当指导,给幼儿讲清楚观察内容和目的,避免幼儿漫无目的地观察。要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指导他们有序、有重点地观察;要教幼儿边观察边记录,教师还要对于观察中的注意事项作出提醒,如注意观察的安全,观察中注意保护动植物的生命等。例如,在教学《观察液体》一课中,先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观察的方法,使幼儿懂得观察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嘴尝。在介绍用鼻子闻的方法时,耐心细致的指导,边讲解边演示:不要把鼻子靠得太近,不要使劲猛吸,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子。还为幼儿讲解了用嘴尝的方法:用干净的吸管蘸一点液体,滴在舌尖上品尝,提醒幼儿不要用手指直接蘸取液体,对不明物体不要轻易用嘴尝。在幼儿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后,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品,让他们去观察感知,做到行知统一。在幼儿观察时,教师要有耐心,确保幼儿观察感知的充分有效。

三、实验指导收一点,操作探究放一点。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实验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关键能力。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的幼儿来说,实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有效的实验来自有效的指导,实验指导可以收一点,幼儿操作探究可以放一点。在实验仪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上需要教师的.授予,在实验的方法与注意要求上需要教师的指点,以使幼儿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要过多,要留出宝贵的时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实验探究,从中发现科学奥秘,获得科学真理。例如,在教学《小灯泡亮了》一课中,向幼儿介绍了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实验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至于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步骤没有详细讲解,而是让幼儿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在幼儿动手操作时,不轻易指点,让他们自己探究,幼儿在合作中自己点亮了小灯泡。

四、知识教学收一点,思维培育放一点。

幼儿天生具有想象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想象力却越来越弱。究其原因,是后天教育的负面作用所造成的,有些教师误解了科学课程的宗旨,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思维的培养,使得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逐步退化。作为幼儿教师,要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着想,教学中要少一点知识教学,多一点思维培育。例如,在教学《沉浮》时,先出示了木片和铁片后问道:“把这两个物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幼儿猜想木片会漂在水面上,铁片会沉入水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幼儿的猜想,并向幼儿介绍了“沉、浮”的概念。为了进一步认识沉、浮,又给幼儿提供了泡沫板、石子、铁钉、牙签、牙膏皮等物品,没有直接让幼儿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而是组织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沉?哪些物品浮?”在猜想后再动手操作验证,最后还组织幼儿想办法让牙膏皮浮起来。在科学探究中轻结果重过程,为幼儿提供猜想思考的机会,引导幼儿做思结合,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八

1.在真实中再现,提升实在意识。科学知识相对幼儿的接受能力而言比较生硬,儿童常常难以理解与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多媒体课件时,不仅要关注信息手段外在的生动形象性,更要强化考量信息手段对突破科学知识的重难点所起到的作用,让信息手段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觉察与关注到的事物现象形象、清晰、准确地定位在孩子面前,起到高度浓缩、放大核心的教学效益。例如在组织“小水滴旅行记”这一活动时,教师旨在让孩子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在针对这一活动的重点时,教师就为孩子制作了充满童趣的课件,将雨滴在空中的形成过程通过鲜活的形象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解开儿童内心的种种疑惑,有效地引导孩子攻克的认知难点,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认知中拓展,提升想象范畴。科学认知就是要让儿童在思维过程中经历矛盾,新认知体系的形成就是要让孩子在经历矛盾、克服矛盾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思维假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契合孩子的认知需要。但在实践中,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大胆的假设与思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认知与思考,从而引导孩子在自由的联想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利用传统故事《乌鸦喝水》进行了科学探究性学习“如何才能喝到水”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各种鲜活的认知状态,为孩子再现了故事本身,从而将鲜活的问题呈现在孩子前面。正是信息手段的不断利用,孩子才能释放了自我思维力量,进行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3.在画面中引导,提升观察效益。由于所要教学的科学知识与孩子现实生活有时具有一定的距离,对于小小年纪的幼儿来讲着实有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探索过程如果能够简洁化、直观化,就能引导儿童删繁就简,把握孩子的热值规律,给予孩子更多地实践探索,从而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垃圾藏到哪里”时,知识点相对就比较繁琐,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易于造成幼儿思维的混乱。而如果将其制作成鲜活的场景画面,儿童就能一眼识别,并形成鲜明的形象认知,让孩子在耳目一新中,获取知识的丰富性,实现内化效率的提升。

二、紧扣整合优势,促发整合质态。

1.开课有趣,唤醒探究动力。幼儿尚没有建立自主的认知动力,他们对于科学认知完全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把握与认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首先良好的开端入手,在开始就让孩子在高效的兴趣动力下进入教学内容。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充分考量教学内容与儿童学习的认知特点中,教师就应该了解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为孩子制作出鲜明可感的动画场景,促发孩子求知欲的提升,让幼儿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认识竹笋”的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安全因素,无法引领孩子真正地走进自然,真实地观察孩子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就为孩子播放了关于春笋的视频录像,孩子被竹林的色彩和外形深深吸引,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观察能力。

2.图像真切,聚合知识经验。儿童不是机器,更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让儿童掌握各知识如果关注孩子掌握知识的过程。但在很多科学知识教学的重难点时,教师引导儿童以主动实践的探究之态融入到教学之中,但是由于孩子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在体悟科学的重点之处时总会遭遇思维受阻的情况。正是在儿童认知需要的时刻,教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图像资源,将教材内容与孩子的实际认知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植物是怎样长大的”,教师一直引导孩子进行现场观察,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孩子的观察一定是随机的,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也一定是零碎与松散的。而植物的生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此观察孩子的所得也就有限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根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段,将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呈现给孩子,让孩子在视频录像的几个节点中,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与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栽种了种子,并将其拍成了录像视频,让孩子在观察中进行体悟与思考。正是依据现实中的操作,将日常儿童零散的内容进行调整,为孩子建立了更为丰厚的科学知识,形成了更佳的知识经验体系。

3.反馈及时,满足认知需求。及时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自身教学策略的检测,更是对儿童掌握程度的一种了解。而在幼儿科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手段就让孩子带来了更为有效的能动性,让孩子在教师根据信息手段的强大功能下自主去发现、去调整。例如在教学关于“蝌蚪”的内容时,教师引导孩子围绕着“蝌蚪爱吃什么”进行探究。答案得出不少,但孩子们究竟掌握了多少呢?教师则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了这样一幅画面:一排蝌蚪,一排各种各种的食物。孩子们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蝌蚪与实物的搭配,将其中一只蝌蚪移动到对应的食物上去。如果是蝌蚪喜欢吃的事物,就会呆在原地;如果是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会自动退回。孩子对这类动感十足带有游戏性质的反馈方式非常感兴趣,并在积极实践过程中有效参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就充分调动起了孩子的好奇心理,提升了孩子的认知欲望,同时也为孩子创造性思想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科学知识是深奥的,这与儿童形象化的思维特点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如何消解这样的矛盾?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就要充分考量科学知识与孩子认知能力,才能在两者之间的链接点中选择信息手段,提升认知能力,为孩子形成初步的科学体验服务。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九

1.能两手较协调地揉搓橡皮泥。

2.学会在球体上安装小棒。

3、欣赏自己与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看,老师的口袋鼓鼓的,里面会是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听,还有声音呢?到底是什么呢?”揭秘:糖。“是什么糖?”(棒棒糖)。

二、观察棒棒糖的外形,了解棒棒糖的基本特点。

三、制作棒棒糖。

先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橡皮泥放在手里,两手对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轻轻的搓成一个圆形小球,咦!老师把它按一个漂亮的小尾巴,这样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棒棒糖,老师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也动手做一做,在动手这前老师要说下游戏规则:

a、做手工时小嘴巴不能发出声音,要安安静静的。

b、不能抢别人手里的东西,要小心地搓不能掉在地上了。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醒幼儿橡皮泥要放在手心里,两手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要轻轻的搓成一个圆形的球)。

3、咦!现在请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举起来,看看和老师的是不是一样的,你们的没有小尾巴,现在请刘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根小尾巴,小朋友自己把小尾巴安在上面。

四、小小棒棒糖展览会。

老师请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拿上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看看他们做得是不是很漂亮呀,哦,老师觉得小朋友的小手今天真能干,做的棒棒糖呀都很棒。

教师:小朋友今天开心吗?

幼儿:“开心”。

教师:小朋友有了开心的事情呀,要学会与别人分享。下面让我们拿起棒棒糖送给小(3)班小朋友,让他们一起分享一下我们的快乐心情吧。请小朋友到刘老师那去排队!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

合理利用电教媒体,对创设教学情境十分有效。投影仪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学生可以快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及场景,就像是身临其境一样,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形象生动的教学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欲望。

如四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整篇文章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的坚强勇敢和对父亲的信任,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但小学生阅历较浅,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也不够,只有把地震等这些抽象模糊的概念、事物以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情境,感受文章的事物和情境,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课时,先给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的视频和图片,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学生必定会对地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的震惊场面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无奈和渺小,调动学生的情绪,提升课堂教学气氛。看完视频和图片再给学生讲解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流露的情感产生共鸣,深刻理解文章中描绘的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以及在灾难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内涵。

扩展学习空间,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为了培育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而这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遇到很多困难。如今,电教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在电教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运载的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学生可以很大范围内查询、分析、筛选、整理、积累信息和知识,极大地扩展学习空间。同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利用播放视频与音频、展示图片等手段,让小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2]。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对于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者视频,来达到让学生认识字并会写字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象形字“山”,可以展示一幅一座高大山峰的图片;教学会意字“森”,可以展示三个“木”字结合成“森”字的过程;教学形声字“鹅”,可以播放鹅叫的视频;等等。利用这些展示手段,可以让学生轻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识字写字的能力。

又如在教授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时,除了讲解文章涉及的月球知识外,还从网上寻找许多月球的知识,给学生观看、阅读。对于对月球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把一些介绍月球的书籍、网页、网站、论坛等介绍给他们,教授他们寻找相关知识的方式方法,扩展学习空间,激发求知探索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巧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比较抽象,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相关性,学生容易对其缺乏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电教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生动、形象的参照物,创设情境,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吸引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授《桂林山水》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桂林,只是阅读课文里面的文字和听教师的讲解,他们无法知道桂林山水具体是什么样的,对于文章中美如画的意境的描写也很难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巧用电教媒体,把《桂林山水》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用生动直观的图像表现出来。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桂林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在导入新课后,一边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图片,一边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的美景之中,充分激发学生观赏、品味桂林山水的兴趣,对于文章中“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抽象的词语,也能结合形状各异的山峰图片来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品味出作者语言文字的美,如身临其境一样去欣赏桂林山水,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资源,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用的方法。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是很丰富,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解学科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正确梳理好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资源,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具象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逐一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能全面理解文章内容,更好更有效率地接受语文知识[3]。

如在教学《称象》这个课文时,经过梳理,这一课的重难点知识就是“曹冲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如果只是依靠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曹冲到底是怎么称出大象重量的。所以,这时候就要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利用资源,把“赶大象上船”“船舷画线”“赶大象下船”“放石头上船”“运石下船”“称石”这一曹冲称象的过程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称象的步骤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多媒体展示完之后,让已经理解曹冲称象原理的学生上台表演,把称象的过程演示出来,让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教材内容,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提倡大语文教学观,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在教材的内容上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知识,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弥补教材资源的短缺,有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节省课堂时间,优化教学环节。同时,电教媒体丰富的知识环境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打开学生进行创新的大门。

如在教授《乌鸦喝水》时,为了拓展延伸知识点,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找一些类似《乌鸦喝水》这样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发散他们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先播放乌鸦喝水的影像,根据影像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乌鸦喝水的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这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做出科学的点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播放相关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看到茂盛葱绿的树木,手一拍,就看到了多姿多彩、大小不一的鸟类,就像文章中所写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生动鲜明的一幕,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鸟的天堂”。针对学习这篇课文,给学生布置一个描写大树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描写风吹下的大树,也可以描写下雨时的大树,更可以描写大雪下的大树。总之,让学生全凭自己的想象来描写,以此方法来拓展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挖掘美感因素,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欣赏课文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努力挖掘文章中的美感因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能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授《燕子》时,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燕子”来赞美春天的美丽。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结合文章,帮助学生欣赏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介绍完课文的背景知识后,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见过春天的脚步?有没有看见过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有没有感受过春天沁人的气息?”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对文章进行朗诵,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深刻体会到“春天的脚步”“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春天沁人的气息”这些美的意境,感受到春天的美,得到美的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电教媒体,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记住,电教媒体只是教学中有用的辅助手段,课堂还是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到最佳契合点,让电教媒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4]。

参考文献。

[1]张小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83。

[2]曾晓荣。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4):26—27。

[3]董新全。解析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3(1):105。

[4]何兰芝,张淑平。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及评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9):125—126。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一

1.教师应注意选择系统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素材,明确教材重点。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材的选择密不可分。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应该采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手工课的应用材料各式各样,在教学之初,教师应正确地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由简入难,介绍材料的形态、用途,先平面再立体的教学,给小朋友更多的空间去创造。但是,在日常手工教学中,教师通常用自己的主观想法和预设理念去干扰幼儿,让幼儿完全模仿老师的制作过程,所以有时会出现条件稍有改变时,幼儿不知所措的情况。此类状况有时会导致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产生消极、厌烦、乏味、排斥的情绪,阻碍他们的想象,严重时则会扼杀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如何正确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呢?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换言之则是,教师应传授的是手工活动的手段和方法而非成品。只有在适当的教的范围内,才能在培养幼儿创作时既有明确的意图,又有符合幼儿们的意图,这样才会让他们有能力根据自己臆想的主观构造进行创作,开阔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及制作技能。

(1)感知与审美能力。幼儿手工教学主要是对其进行造型艺术的指导,使其在幼时对视觉形象的观察、感受和理解,从而进一步进行分析、记忆,最终强化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用他们纯真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新的事物,然后细心地引导他们将他们看到的、想表达的、动手描述出来。这样,往往幼儿们将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事物。

(2)构思设计能力。幼儿进行创作的前提是艺术的设计和构思。手工构思则是引导幼儿将他们发现的、探索的美运用一些材料表达出来。比如,石子拼花、剪窗花、折星星、折纸鹤、叠小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幼儿明白选择何种材料和画面进行拼剪。另外,让幼儿尝试各种材料。比如,剪贴画多运用纸进行裁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用布或者毛线进行新的创作,从而提高其创作能力。

二、教学活动多元化开展。

1.手工活动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手工活动的形式五花八门,如剪纸、折纸、粘贴画、墙饰设计、橡皮泥创作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能以偏概全,要结合课程时间安排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幼儿手工制作技巧,而且要将其操作的熟练性进行锻炼。还可根据事实需要扩展新内容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无论课程是多么的丰富,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教学也将毫无用处。兴趣是幼儿最好的启蒙老师,只有幼儿被活动的趣味性所吸引了,那教学才会事倍功半了。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兴趣组,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共同促进。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当幼儿们团结起来,那他们的结合会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总之,只有将幼儿的趣味性调动起来了,他们才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手工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启发幼儿的智能、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发展他们的个性,进一步对艺术的表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手工与美术活动的结合相关心理学指出,幼儿阶段具有思维自我主义、知觉的集中性、感官的活跃性,他们乐于直接接触去直观地感受事物。比如,幼儿自主做了一朵花,那么在绘画花时他们就会很清楚地了解花瓣的形状和花的结构。因此,在教学中使绘画和手工活动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丰富手工活动方面的创造性,又能兼顾绘画的.直观性。

3.创造手工活动的课程文化气氛营造手工活动氛围即要创造一种像“课堂文化”的课堂教学。亦是指一种实施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气氛和课堂底色,具体来说这种氛围是活动实施者对手工活动的幼儿们的认可,对他们的发展价值趋向的理解以及对幼儿的激励。在这种被认可、被鼓励的氛围下,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如,将幼儿优秀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促使全园的幼儿们观摩交流,让家长也可看到孩子的进步,进而增加幼儿的成就感;另外,组织“亲子互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手工活动,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激发并培养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三、安全意识的教育。

在进行手工活动中,免不了会用到剪刀、胶水、铅笔、橡皮泥等会对身体可能造成伤害的工具。以下情况会时而发生:幼儿不小心在使用剪刀时划破自己的手指,或拿剪刀追逐同伴,橡皮泥塞入嘴巴,更有甚者会将小的手工材料部件放入耳朵鼻孔中等。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幼儿如何在活动中保护自己并建立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在手工活动之初,要向幼儿讲解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危险程度,可以通过视频抑或是小故事进行介绍,这样既形象又便于理解。比如剪刀,在认识剪刀时,可以利用《不能玩大剪刀》中的小点点或《大耳朵图图》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幼儿剪刀只能用来剪纸不可以伤害自己;另外,在剪纸的过程中不能将剪刀对着他人,更不可以随意去戳伤同伴。其次,培养孩子们的秩序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过多地介入及责难,而是要去营造好的环境,然后耐心地等待孩子们自己心中的秩序感萌芽。只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秩序,形成健康的自己,为下一成长阶段准备智慧、习性,这对幼儿乃至一世的生长发育和发展都是最重要的和珍贵的。综上说述,手工活动教学在幼儿启蒙阶段至关重要。其课程不仅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而且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有很高的要求。21世纪的现在,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十分重视通过手工活动对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所以在组织手工活动中,一方面应充分尊重“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也就是要求教师把握好“教”与“不教”的度;另一方面应以独特性作为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最后,在教学中应充分准备活动形式开展多元化的类型,即教学理念、方式、手段等,从而引导幼儿一步步体验到手工活动的乐趣,激发其不断求知的渴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二

所谓的以身作则,指的是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语言,对学生们进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为孩子们做出表率。在幼儿园,对孩子的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教师,教师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品德以及行为习惯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教学时,教师首先就要做好自我教育,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礼仪教育的环境。例如,教师平时说话用语要注意礼貌性,要组织孩子们之间相互帮助、互助互爱,在与其他小朋友产生纠纷的时候,要能用最有修养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切记不可去做一些冲动偏激的事情,这样学生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教学生一些好的礼仪习惯,让孩子们多掌握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知识。

二、礼仪教育要充分利用游戏活动。

游戏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游戏的建立,既能够巩固小朋友之间的'游友谊,而且在游戏中,孩子们也能够学到一些礼貌用语,而且还能够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例如,开展“娃娃家”“理发师”以及“医生”等角色游戏,这样利于培养孩子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景的演练,还能够让他们获得情感方面的体验,有时候还能够复习和运用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逐渐地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的教学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此外,老师还可以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的表演活动。比如,组织孩子们表演打电话的游戏,教育孩子们正确接打电话的礼仪后,指导孩子们进行情景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儿童进行辨析和评价,进一步向孩子们巩固电话铃声不要超过三声,接打电话时需要用到的礼貌问候,要等到对方先挂电话后自己才可以挂电话等一些接打电话礼仪学习。这样的礼仪活动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接近,因此,孩子们也会学的很快。此外,游戏的有效开展,还能够更好地促使儿童之间学会分享、合作、谦让以及互助等好的行为,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四、在日常生活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开展礼仪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创建情境教学,把课本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开展礼仪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内容都比较的丰富,这对幼儿学习礼仪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具体的教育实施策略要结合具体的礼仪教育内容进行开展。比如,设定好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比如帮助盲人过马路。就可以让一个幼儿扮演盲人正准备过马路,其他的孩子负责搀扶盲人、帮助盲人顺利地通过马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在一旁进行必要的指导,告诉幼儿应该主动的上前去搀扶盲人的手,要等交通灯变成绿色之后再过马路,等把盲人顺利地送过马路后,还要和盲人说“再见”之后再离开。通过创建这样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幼儿学到的一些礼仪知识充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让他们去感受做文明人的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小朋友们的礼貌用语,比如见了人要主动的跟他们打招呼,饭前便后都要勤洗手,自己做错的地方要主动的跟别人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要知道说声谢谢,不要欺负其他的小朋友,吃完饭后要自觉的收拾餐具等。

三、总结。

幼儿阶段的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长期有意识地培养与实践。而且还需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礼仪教育的环境,将礼仪教育理念渗透在孩子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学会善良、正直、谦逊以及合作等品质,为培养幼儿成为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奠定好基础。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三

在不少幼儿园听课,以及在与幼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对有效教学都有准确到位的认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更多的往往是老师们对有效教学这一概念的直觉理解。他们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果的教学”,也就是说一节课多多少少总是有些效果的,因此可以说每节课都是有效教学。显然,这一结论与有效教学提出的初衷似乎又是不一致的。于是,另外又寻找到了一个概念“高效教学”,以“高效果”区别于“有效果”。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不具备应有的深刻性,是将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想肤浅化的一种行为。在笔者看来,有效教学包括了高效的本义,有效教学既包括直观意义上的有效果和高效果,更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这种有效性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实施能够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也就是说,有效应当是符合幼儿教学规律的有效。做出这一判断,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进一步阐释。笔者反思自己的这段理解,感觉其实并非什么真知灼见。那为什么又要借拙作重作说明与重申呢?是因为多次的幼儿园教学调研结果表明,这一说明与重申具有必要性。是因为我们很多幼儿园的教师,甚至包括一些管理层的园长们对此认识都不尽到位,对有效教学的实施也只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和结果的所谓有效。

二、实施幼儿有效教学的途径探寻。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很容易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即在领略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念之后,具体的`实施有效的途径应当是怎样的?也就是说必须走什么样的路,才能达到幼儿教学的真正有效?结合理论与一线幼儿教师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有效的幼儿教学途径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设计在内容确定、策略选择等问题上,教师心里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保证自己明确知道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与活动程序(保证自己明确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哪些事情)。一般说来教师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针对这个教学活动,幼儿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二是教师可以设计怎样的活动来提升幼儿的生活体验;三是在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内容(分几课时完成)中的重点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等。根据笔者这些年教研工作的经验,我们有时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程序混乱,以及遇到特殊的生成无法发挥即时智慧将幼儿的思维引向教学目标的情形,本质上讲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明确指向性的原因。二是在教学实施中要有适当的融合性。幼儿教学面对的对象比较特殊,概括地说就是面对的是缺少具体的生活经验,但有着丰富的思想世界的儿童。在这个世界中有着儿童自身的认知规律,有着一个成人难以完全理解的生活世界。在对笔者所在地区的不同幼儿园进行调研并总结之后,在外出对一些优秀幼儿园考察并比较反思之后,我们发现一种有规律的现象,即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师总能巧妙地把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且根据她们的把握也总能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而像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幼儿教师,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教师,但他们在幼儿心理把握上总有所欠缺或把握时机有所滞后。通过对大量教师的口头调查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经验的老师能够掌握幼儿的心理规律,能够与幼儿的活动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而教学新手缺少的正是这一点,那些优秀的年轻教师虽然也能够对幼儿的即时表现有所反应,但她们多是利用间接经验进行判断,因而必然地出现反应滞后的情形。因此在我们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在对各幼儿园的校本培训进行指导时,总是特别强调幼儿教师要注意一手资料的积累,注意自己与幼儿活动的融合性。我们认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幼儿教学才能真正地走在有效的道路上。三是在课后要进行必要的反思。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的幼儿教学的保障力量。事实上,在上面提到的有经验的老师更多的是基于经验的反思,而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因为在与各幼儿园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听说不少具有相当教龄的幼儿教师教学水平有停滞不前的情形。因此,在区域推进幼儿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教学反思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通过搭建一些平台,如通过教学反思设计比赛、教学观摩后的即时反思比赛等,来促进面上的幼儿教师的成长,从而为有效的幼儿教学提供师资保证。

三、对推进有效教学的反思。

在对有效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笔者提醒自己这一工作不能成为跟风性质的工作,不能为有效而有效。因此,在对园长和全市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强调这一观点,并要求教师们要基于自己的直觉经验进行思考。事实证明,这一思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当然,由于能力所限,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欠缺,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四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小孩子用电脑玩游戏,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引进了游戏教学。许多家长对此喜忧参半。有的家长认为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沉迷于游戏,忽视学习。

对于小学或中学而言,将游戏教育应用在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容不一致,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的能力不一定对学生升学考试有用,可能也得不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而幼儿园没有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联系较少,所以说,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比如,不能触碰电源,不能将手放在热水壶上等,这些事情都非常危险,幼儿平时无法去亲身体验,但是运用游戏教育则能模拟这些事件。比如,在游戏过程中,让触碰热水壶的卡通人物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这样可以警示孩子,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以后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了。

人类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而游戏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与普通教学方式相比,游戏教学互动性强,突出学生个性。在教学环节方面,游戏教育在信息呈现和反馈、控制反应和激起反应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游戏中包括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书本无法替代的传递信息功能。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幼儿智力,使幼儿主动去探索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游戏教学,能开发幼儿智力,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游戏教育方式的重视,丰富游戏教学方法,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五

1.色彩能够反映幼儿的情绪。

1.根据不同性格因材施教。

1.起步较晚、地区分布不均。

1.选择无毒颜料。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韩平花.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丛书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夏力.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六

幼儿音乐教育;家长参与;分析研究。

(三)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

(一)提高家长的音乐素养。

(三)加大时间,精力的投入。

家长在参与家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首先就要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心理的发展规律,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当然,家长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掌握正确的家庭音乐教育工作方法,就能为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提供更多的便利,也奠定了较好的教育基础。所以家长要和学校进行有效的衔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学习状况,进一步地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多与幼儿沟通交流,尽可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综上所述,当前家长参与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求家长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尽可能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为幼儿打造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3]李晓虹浅谈幼)l园音乐活动教育中有效策略的应用:《当代学前教育》第2期。

[5]史艳丽浅谈家长应具备的素质:《中国西部科技》第20期。

[7]商晓阳.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近年来,实践教学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实践教学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让很多院校在思索新的办学模式,例如公司化、企业化、前校后厂等新的思路不断出现。比如,学校可以跟工厂或公司进行合作,将工厂或公司需要完成的小部件搬到学校来由学生完成,一方面解决了工厂或公司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的设备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锻炼问题。另一方面,实训教学还应该大胆的把学生放到企业当中,学校与企业合作,达成协议,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到合作企业当中实习,解决部门文科实训难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学生;教师;理论。

过去,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业后,工作当中发现上学时学到的东西用不上;也有人抱怨学校没有教会我们什么东西。而用人单位缺抱怨大学生不好用,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学校没有教也不是学生没有学,而是学生的实践跟不上或者有些课程没有安排实践课程、或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的。

近年来,实践教学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实践教学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让很多院校在思索新的办学模式,例如公司化、企业化、前校后厂等新的思路不断出现,这些思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名次或手段的出现是应趋势的发展而产生的。纯粹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逐渐厌烦,产生厌学心里。缺少动手能力,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捡了西瓜丢芝麻,学一点忘一点。即使学生记住,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缺少动手缺少激情,缺少岗位知识等。学生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去真正的操作完成,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这样避免了在真正工作岗位上出现问题,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真正的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

一、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作为直接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它并不是孤立存在,更不能盲目进行。要想实践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以理论知识作指导。在学生进行实践之前,教师要把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的相关知识点等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必要时要让学生先记住整个实践的流程,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探索的精神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作为学生引导者的老师,必须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思考好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实操,操作的各个流程实践的分配,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准备的工具器材等等。教师心中有数,实践教学才能更好的进行。

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

在教学体系的计划中,虽然实践教学的课时是在增加,理论教学的课时在减少,但是这种减少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并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在实践中深化升华理论知识,让学生不只是简单的知道理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理论的运用,在运用中找到规律,在摸索中寻找技巧,这一切都是用理论来指导完成,他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渗透到学生实践的每个细节,让学生能够亲临实践的环境,对公司岗位化有深入的理解。切实达到实践教学中教学做的一体化。

三、实践教学继续改进的措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校的状况设备和学生情况不一样,有能过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比如实训设备不足,实训设备过时等情况使实训教学落后于现实需要甚至于实训的项目已脱离社会需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其实也并不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学校可以跟工厂或公司进行合作,将工厂或公司需要完成的小部件搬到学校来由学生完成,一方面解决了工厂或公司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的设备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锻炼问题。另一方面,实训教学还应该大胆的把学生放到企业当中,学校与企业合作,达成协议,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到合作企业当中实习,解决部门文科实训难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突出主体是我们教学体系、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

学生是我们教学设计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实践、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常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教学活动中,让教与学和谐。在实践教学中,其实学生认清了岗位的基本要素与以后职业前景,认清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他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就非常感兴趣,笔者做了一个小的调查,在理论课程中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果,到实践中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果相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实践教学有一些理论不爱听课的学生,在实践中都会积极主动很多,所以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和环节,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教学的任务。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来观察到的一些感受,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尤其在珠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的需求很大,怎样培养出高、精、专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能适应区域的发展都成为高职院校的思考话题,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就更应考虑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教学实践的条件等因素,把实践教学搞好、搞活,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学到东西,学到适用的东西,这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629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