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一段时间,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过去的经历和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总结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我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一
一是孩子的感情变得更加冷漠化。
现在的独生子女虽然共有特征就是自私自利、专横霸道、冷漠无情,但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享受母爱较少的孩子,他们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往往表现得更加突出。母爱的缺失就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冷漠、冷酷、自私、自利,让他们不再善良,不再具有同情心和怜悯心,不再相信世界的美好,也就不再相信他人,他们往往会更多的丧失做人的“本心”。
二是孩子的行为变得更加暴力化。
由于母爱的缺失,让很多孩子倾向于用暴力的行为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缺少母爱的孩子正是因为情感上的冷漠,才导致了他们行为上的残暴。特别是女孩子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得比男孩子更为突出。往往比男生更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就是母爱缺少的'验证。
三是孩子的心理变得更加异常化。
常言道“伟大的母爱”,母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女性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善良、温柔、慈爱、坚韧、宽容、怜悯和隐忍等一切美好的品质。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如果他无法感受到来自母亲的这一切美好品质的熏陶,那么他的心理必然就不可能是健康的,必然就会变得更加异常化。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二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纽带,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广泛推广,家庭该如何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家庭,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及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加快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
家庭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应该有它的入手点和主要内容,除了对青少年持之以恒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外,还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基本前提,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未做之事。缺乏自信心,就会产成心理上的自我鄙视、自我否定、自我挫败。因此说自信是人生的关键。每个青少年都应树立自信,受挫不气馁,失败不灰心,顺利不自负。适应社会,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必须要转变教育方式,放手让孩子去面对挑战、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自信和能力,培养独立性,塑造独立人格。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遭受挫折的'时候,畏缩不前的时候,缺乏信心的时候,面临新的挑战的时候,都需要家长及时地给予鼓励。家长的鼓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孩子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时,内心会产生愉快的感受,会增强成功的信心和渴望成功的愿望,会把家长的鼓励转化为内在的激励和动力,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向新的目标努力。家长的鼓励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注意方法和时机的选择,既不要夸大成绩,也不要低估能力;既不要空洞说教,也不要盲目鼓励。要用中肯的语言,客观的分析,优秀人物的成功经历来教育、鼓励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意志坚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是艰苦锤炼形成的。世上的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经过奋斗和努力,克服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没有吃苦的精神是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就不愿让孩子吃苦了,有的家庭在物质生活上过于迁就他们,宠爱他们,使孩子不能吃苦、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经不起失败和挫折。要培养青少年的吃苦精神,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不奢侈、不浪费、不贪图安逸、不追求享受,养成俭朴的家风。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他们乐于吃苦,自觉地向学习中、生活中、劳动中、体育锻炼中的困难作斗争,向我挑战。当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的时候,就会认识到吃苦的意义和价值,就能主动去吃苦,而不会害怕和躲避吃苦了。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种好奇心和吸引力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事业上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觉得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人家的孩子买新衣服,自己的孩子也买新衣服,人家的孩子上特长班,自己的孩子也要上特长班,人云亦云,不知所云,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这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才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这是许多孩子成绩不如意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懂得学习重要性。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可以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寻求获取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家庭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环境、尊重劳动、尊敬师长、服从管理、热爱集体、照顾老人、敬爱父母、同情弱者、帮助别人。要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要不断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了自我能力,加速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炼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总之,家庭教育是个性教育,是在亲情氛围里进行的,家长可以更好地观察、关心和教育孩子,有利于和孩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意见的沟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但有不少的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遇到不少困难,教育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家长身上。家长的期望值刚开始不要提的过高,,要懂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要懂得教育规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所以,推进家庭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校也要重视对他们的培训。另外,家长还要正确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家长既是养育者,又是教育者,要切实负起这两种角色的责任。在家庭里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放下架子,成为孩子的老师和朋友。这样,中国的家庭教育迈向素质教育的目标会更快一些。
[1]《基础教育与教学研究》。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三
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然而如果想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勇敢地面对竞争与挑战,那么,只有具有足够的自信心,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走向成功。所以,培养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幼儿这个关键塑造时期,我们应当抓住时机,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
自信心是促进人的一生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动力。从幼儿阶段就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幼儿教师所必须探究的课题。因此,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格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而自尊是自信的沃土,自尊是自信的温床,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其自信心必定是脆弱的,非常容易丧失。幼儿的年纪小,受到一次失败,成人的冷嘲热讽,不关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是导致幼儿失去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所以,自信的产生和培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例如,三岁半的蕾蕾(化名),因为活泼聪明而加倍受到称赞。有一次,蕾蕾的妈妈带着她到雯雯(化名)家去玩。雯雯一会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一会儿背诵诗歌,而蕾蕾只会跟着雯雯玩闹一番。回家后,妈妈说:“你看,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从此以后,蕾蕾再也不肯到雯雯家玩,甚至家人只要一提雯雯,她就发脾气。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也是最脆弱的。原先十分自信的蕾蕾就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自信心荡然无存。这一方面说明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娇嫩的,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另一方面,也和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有很大关系。当雯雯表现出色时,蕾蕾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如雯雯。可是蕾蕾妈妈那句评价,却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尊都没有,何来自信?自尊自信消失了,而不健康的嫉妒排斥心理却占了上风,家人连雯雯的名字都不能提,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自卑、狭隘,还会形成心理障碍。
当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能干时,如果家长或老师帮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告诉他并不比别人差。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又能使孩子懂得别人有别人的优点,自己也有自己的优点。如果当雯雯在展示才能的时候,蕾蕾的妈妈在称赞雯雯的同时,顺便提出:“雯雯表演了这么多好节目,我们蕾蕾也很能干,会唱歌、会跳舞。来,蕾蕾!你也表演一个怎么样?”这样,上面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这样的原则: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不能以别人的长处来比孩子的短处,更不应该以此否定孩子。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学会在孩子身上寻找属于她的闪光点,当孩子遇到其他优秀的孩子时,应该在让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优点的同时,告诉他自己身上也具有他人没有的优点,从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进而培养其自信心。所以,孩子的自尊需要特别保护,只有保护自尊,才谈得上自信心的培养。
另外,孩子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是最容易失去自信的。在这个时候,他往往会很容易忘记个人的存在价值,一味地指责自己,严重挫伤自信。遇到这种情况,成人要教会孩子。只要自己比昨天有了进步,或者说尽了努力,就可以为自己感到骄傲了。老师教托班的幼儿画绕毛线团。一位小朋友非常得意地将自己的画拿给妈妈欣赏,谁知妈妈看了一眼说:“你画的是什么呀?真难看,乱七八糟。”小朋友非常失望地看了看妈妈,嘴里还小声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妈妈能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并提出努力方向,相信收效会截然不同。如果妈妈这样说:“啊!你能把毛线团画得这么好,你真棒!如果你再把毛线团画得整齐些,线往一个方向绕,你一定会画出更漂亮的毛线团来!”要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就需要大人的耐心和正确引导。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如果我们一味地指责、否定孩子的行为,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我们应当抓住时机,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孩子如果自己再努力一下还会取得成功的。同时,应当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让孩子在家长温和的语气中,感受到鼓励的力量,从而使孩子从失败中走出来,重获自信。幼儿在这个时期的自信心容易在大人的鼓励中得以培养,但更容易在大人的嘲讽中摧毁。因此,我们应该好好把握鼓励、肯定的时机,让孩子的自信心在我们的呵护下逐渐培养起来。
幼儿的心智还不太成熟,内心也比较脆弱,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大人的影响。然而,幼儿只有具备了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才会表现得活泼、开朗、进取,才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塑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注意平时的行为、态度、说话方式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和培养幼儿从小形成自信、自立的意识,让孩子在我们鼓励的目光下快乐、健康、自信地成长起来。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四
摘要: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来讲,父母是主要组成人员。特殊家庭,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父母身上,也就是说,父母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的特殊性。父母冲突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表现在忽视儿女的感受和对儿女的教育上。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郁闷。在世界观形成阶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导。让这些孩子感到无人关心,精神无处寄托,思想感情上受到了极大创伤,在同学、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于是,孤僻、沉默成了他们重要的特点。
关键词:特殊家庭;父母冲突;父母言行。
笔者在调查、阅读、思考中,总结出因父母的特殊性,形成家庭的特殊性,形成对孩子教育的不完善,而导致孩子走上犯罪之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冲突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有很多人成婚后,摆不端正自己的位置,不懂得怎样经营家庭,以小肚鸡肠的胸怀处理家庭琐事。于是夫妻双方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斗嘴打架成了家庭生活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注意力用在永无休止的家庭纠纷中,忽视儿女的感受和对儿女的教育。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郁闷。在世界观形成阶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导。最后自暴自弃,在良莠不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盲目闯荡,企图从眼前“难以捉摸”和“扑朔迷离”的景象里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时只要有人稍加引诱,在寻找“关心”和“疼爱”的他们便会毫无顾忌地投入对方的怀抱接受恩赐。殊不知,在坏人的引诱之下一步步向犯罪深渊滑去。
二、父母言行不检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父母言行决定家庭气氛,家庭气氛可以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和睦、不和睦的家庭气氛与违法行为率关系甚大。不和睦的家庭比和睦的家庭,其子女违法行为者明显多。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弥漫着一种冲突或不和谐的气氛,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长此下去会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碍。有些子女为逃避这种不和睦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融于平时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教育。因此,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良的言行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母亲贤惠、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
三、家庭不健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许多观念都在发生变化,离婚率也居高不下,一些父母,为求男欢女爱,置亲生子女于不顾,形成离婚家庭这种特殊家庭。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子女,此时需要完整的父母之爱,家庭的天伦之乐。而有的父母都忙于再婚,冷落子女。使子女感到孤苦伶仃,心灵备受伤害。组成新的家庭后,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关系又很难处理得当。
1.减少家庭暴力,给孩子以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暴力。作为青少年的榜样,如果家庭成员整天争斗不休,习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无异会使青少年形成一种用暴力来处理问题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暴力攻击行为,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很多父母习惯采用粗暴野蛮的教育方式,会形成孩子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生活在习惯于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征,在心理上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一旦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性行为。
2.尽量减少人为的家庭不健全。
情,觉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谨言慎行。
家庭中的社会化很多都是在无形中进行的,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青少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青少年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要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能有不良行为,要举止得体,言语文雅,给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表明了人的一生与后天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作为孩子的父母,其言传身教的影响更是非常重要。教孩子学好不难,难的是家长要努力克服自身上的缺点及多年养成的坏习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这篇文章中的特殊家庭所指较为狭义,但代表突出的特殊家庭表现形式。总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应该考虑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才能谈及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3]王春光.澳洲反家庭暴力法律机制及启示.法律适用,20xx(10).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五
很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导致还是有什么心事或者遇到了什么问题,都无法从家长那里得到良好的解决方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特别孤僻。
家长经常吵架。
生活中有很多夫妻,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吵特吵,导致孩子无法了解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之后也是用暴力来解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暴戾的性格,对中小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会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其中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就与家庭教育确实有很大关系,虽然学校一再宣传校园暴力知识,但是由于有一些中小学生本身自己的家庭就存在暴利因素,所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暴力情绪。如何让孩子远离暴力行为?这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是需要家庭、学校、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六
我参加了为期近半年的新疆家庭教育网络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曾经的很多想法都发生了改变,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家长,家庭教育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取得家长的支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这正是我们每位教师长期以来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学校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的重要性。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
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危害性十足,许多学生会因此而得不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逆反的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该有一种做“大教育”的“大格局”胸怀,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三位一体,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国教子、为世育人”的教育楷模。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汇集身边的好友父母,共同探讨培养孩子的好方法,一方面使各自的所学所知得到相互印证,另一方面也使大家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同时更能够形成正确的、良性家庭育人氛围。
2、作为一名教师,家庭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样适合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有了正确的育人理念、科学的育人方法,更能够指导我们的班级管理,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能与学生家长共同携起手来担负起教育学生的任务,效果将会更加突出,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校讯通等方式都是我们施展教育才能的广阔空间。
3、为真正做好家校沟通,使学校和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教育学生的任务,要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各级家长学校的有效指导,把我们的家长学校办好,办出效果来。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七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普天下的父母都热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教育方法不当,结果往往令人失望,令人痛心。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关心爱护儿女,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支点。
一、了解孩子。
1.了解孩子的需要。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对于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面临着角色转换的挑战。这时,父母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制止不合理的需要,帮助孩子形成新的需要。
2.了解孩子的思维环。
(1)消极因素。
好多家长常常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对孩子发牢骚,导致孩子在心里产生的想法是:父母不喜欢我;当孩子有了这种想法,他们的感受就是愤怒、敌对;在行为上就会更不听话,甚至搞些小破坏。所以,结果又是受到惩罚或冷对,因而更加深了父母不喜欢他的想法,这种恶性循环就形成了孩子失败、反抗等消极因素。
(2)积极因素。
父母创设一种愉快的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让孩子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孩子产生的想法是:父母喜欢我;有了这种想法他们的感受就是快乐、幸福的;在行为上就会配合家长,也表现得很听话。所以,结果是受到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有了鼓励就有了动力,这种积极的循环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关键。
二、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成就孩子的基础。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能让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1.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要给孩子面子,学会变通,尤其是人多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不要议论孩子。
2.尊重孩子的隐私。
父母不要总是希望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首先给予孩子尊重。很多父母总是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秘密。父母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他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3.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
父母的责任是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而不是将它扼杀在萌芽状态。一个明确自己权利的孩子才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
三、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是成就孩子的保证。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沟通、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关注他们的心情,接纳他们的一切,这些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说话也不能摆出家长的架子,如,当你的孩子回来时,你发现孩子又和别人打架了,作为家长,你一定不会高兴,但是这时,你还要同时想到,你是孩子的朋友,当你走过去的时候,你不能呵斥:“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又和别人打架?”而应该拍拍他身上的灰,关切地问:“你怎么又被别人打了,伤到没有?别人打你你怎么不知道跑呢?”这样孩子才会更加信任你,才会愿意和你分享他的秘密,于是,你也就可以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读懂孩子。
1.用孩子的思维去看待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常常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孩子。比如,孩子在地上爬、滚,大人会说,不要这样会把衣服弄脏的,他不会知道这样的一句话会让孩子玩得不尽兴;孩子在家里翻箱倒柜,弄的家里到处乱糟糟,家长会问,你为什么要这样?怎么这么不听话?有的家长还会打骂孩子,结果孩子的探究能力没有了;过马路时,孩子提醒:“妈妈,红灯,不能过”,家长会说,“没关系,有急事要办,现在也没交通警察在。”这些都是用大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事情,家长不会站在孩子的思维角度里去想问题,有交警就遵守交通规则,没有交警在就不遵守,家长这样做就会教会孩子投机取巧。因此,不论何时,家长都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想问题,别用大人的思维去套牢孩子。
2.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著名女性情感心理作家苏芩说过这样一段话:“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懂得确实比爱更难做到!试想想,每一个家长都知道爱孩子,但是正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懂得如何去爱才是更重要的,这就源于我们的懂得。所以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五、关心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就如同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太阳和水那样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爱的误区”。
1.只关心孩子是否“吃得饱”,不关心孩子是否“过得好”
“吃得饱”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而“过得好”不仅包含了物质的需要而且包含了精神的需求。在竞争社会里,孩子所承受的压力比父辈大,竞争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精神也出现层次化和多样化,重视孩子“吃得饱”已远远不够,应让孩子学会“过得好”。
2.只关心孩子分数高不高,不关心孩子能力有多少。
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把培养孩子的态度、意志、品质、责任感、敬业心、适应能力、劳动习惯、沉着冷静、善待挫折等品质忽略了,使孩子成为学习的“尖子”,人格上的“矮子”,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生存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以上是我本人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当然这是不全面的,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叶莉。让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充分的表现自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2)。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八
这种类型的父母多为政府公务员、大型企业或者外企员工,尤其是在重要工作岗位或者担任单位部门领导职务的,工作任务繁重,竞争压力较大,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从而无暇于教育孩子。
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的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可能有自己的固定工作,但是相对轻松,有充足的业余时间,但是可惜的是没有把宝贵的.时间用到教育孩子上。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作父母的只需要挣钱供应孩子上学就可以了。
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主要是那些没能很好接受教育的人群,由于自己的文化教育水平太低,不能胜任教育孩子的重任,或者说不会教育孩子。自己虽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但是却不懂教育,这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单身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是那些离异后没有再婚的父亲或者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为了生计长时间在外面奔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单身家庭的孩子本来就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后就会使孩子的状况更糟糕。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九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仅只体现在孩子的学习情况上,也在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上得到体现。有温暖的家庭是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家庭重要性的表现。四、八年级学生把父母都作为最崇敬的榜样,也是以体现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且完善家庭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家庭的重要性,要营造一个有温暖的家,创造一个温馨,充满爱与幸福的环境。
调查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体现出家的作用,从古到今,很多文人墨客写诗作文时也总是要表达出自己对故乡,对家的思念之情,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念,也有杜甫在国破家亡时的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以家一直都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一直都对这个避风港,这个温暖的地方充斥着感情。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最先营造一个温暖的家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重视家庭教育还在于父母不断努力,在家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的崇敬对象。
从四年级到八年级,学生心中最崇敬的人都是父母,而第二第三位却受到改变。父母整日与孩子朝夕相处,最容易影响孩子,所以家长应当给孩子树立好的积极向上的榜样,对孩子认识世界,改变三观起到积极作用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孟母三迁只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由于孩子不断成长,心智成熟,对崇敬对象也开始有了变化,难免误入歧途,所以家长要有引导作用,重视家庭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不能单单只看分数,也应该重视学生身体,心里等方面。
学生认为家长最重视的是成绩,说明家庭教育还没有完善。道德素养,日常行为也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道德的人,学习再好也终将受到社会排挤,所以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做人,完善家庭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首先要重视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也要不断上进,树立好榜样,全面培养孩子也要关心孩子,不断提升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十
在我看来,这是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教育,本来就是一项跨度很大的长期工程。一个孩子的成长,在未成年期就有;再加上高等教育,要到22岁、甚至25岁、28岁才能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事业发展、为人父母可能都要在30岁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孩子35岁时的状态,可能才是教育成果的一个检验时刻。35岁的他,是否心理健康,是否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否婚姻幸福,是否积极向上,是否不断学习,是否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意义,是否心智成熟做一个负责任的父母。一个成熟、幸福而有所成就的人,恐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吧。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父母想到这么长远的事情。幼儿园时期就盯着幼升小,小学就为了小升初而拼搏,初中只想着中考,高中只想着高考。可是,即便每一步都能达成目标,难道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成熟、幸福而有所成就的人吗?考上名牌大学,一样有人每天沉迷游戏,挂科被开除,一样有人自杀,一样有人感觉到婚姻痛苦,一样有人在工作中感觉失落,感叹自己的人生巅峰就是18岁考上大学的那一刻。
目标决定行为。目标在小升初,则所有的着眼点都是怎么拿到对小升初有利的证书,报两三个奥数班,哪怕对数学并无兴趣,反正重要的是“上岸”,上了岸就不用学奥数了;一年级就要过ket,这样小升初才有fce证书,哪怕知道这样的“速成”根本不是学语言之道。明明无数专家都说了语文学习在于阅读,但还是要报各种语文课外班,因为刷题比阅读来得高效,这样“有针对性的准备”比“广泛阅读”更能换得好成绩。
太多的家长深陷焦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长远目标,缺少了这根定海神针,自然就会随波逐流。于是,就会在日常安排上走向下一个误区。
忽略“重要但不紧急”
不仅仅是在教育中,很多人在工作生活的安排中,都会忽略“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因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往往都是对长远有益处,而短期看不到收效的,而且没有客观外在压力要求自己去做的。
我们都知道,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重要且紧急”。不用说,这类事情一般都不会忽略,因为关系重大,且有现实压力在某个时间点前必须完成。比如说孩子入学报名,期末考试时准时到校。
第二类是“不重要且不紧急”。这一类事情很容易分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地放下不做,比如还有不少工作没有完成,却忍不住要流连于网上购物或者刷剧。这属于自控力的范畴。但是不管怎样,大多数人还是知道这些属于“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
第三类是“紧急但不重要”。紧急,意味着有人施压,必须在某个时间点之前完成,不重要,指的是事情并没有太多影响力。这类事情通常占据了很多时间,让人感觉“不得不做”,这类事情越多,人就越忙。但是忙来忙去,并没有太多成效,因为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是别人让我去做,而不是我经过思考认为自己有必要做这件事情。比如工作中的参加一些可有可无的会议,接电话。还比如有些课外班兴趣班,为了上课牺牲掉周末的家庭活动和社交活动。
第四类就是“重要但不紧急”。安排完前三类事情,时间已经相当满了,再加上第四类事情没人催着去做,很多人就想着“等我有空时候再做吧”,但可惜的是永远也找不到有空的时候,只能是自己有意识地去主动安排。比如说,我觉得我们家应该增加户外活动,既锻炼身体,又增进感情,但是好像一周周过去了,也没怎么去。从春节开始,我们就把周六设定为“家庭户外活动日”,周六一定要走到大自然中活动活动,半年下来,居然基本都能完成了。
比如说早上着急出门,看孩子动作慢,就帮他穿衣服洗漱。这就是选择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忽视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独立性的锻炼总是要耗费时间,不如父母代劳来得快,而时间总是很紧张,就去挤占孩子锻炼自理能力。那怎么办?就让他迟到吗?我觉得是可以迟到几次的,让他自己承担自然后果。如果不想迟到,也可以早点起床。
忽视“为什么”
在家长向我咨询时,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孩子写作业特别磨蹭,怎么办啊?”
我的回答是:“他为什么写作业磨蹭,你知道吗?”就像发烧,只是一个表象,到底是肺炎引起发烧,还是出疹子引起发烧,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同样地,磨蹭只是一个表象,到底是题目不会做磨洋工?还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边写边玩?还是学习负担过重,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只能在写作业过程中找补回来?还是对父母的这种高度控制感到不满,以磨蹭来表达反抗?不同的原因,当然是不同的解决方案了。
还有家长问我,“孩子回家后时间严重不够用,作业、英语、练琴、舞蹈、阅读等等,到了睡觉时候还完不成,该怎么进行时间管理呢?”我的回答是:“在讨论如何时间管理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学这么多东西,目标是什么?”这就是我的思考方式,在做一件事之前,先想清楚为什么做,确定有必要再考虑怎么做,没有必要的就不做。
有老师问我,“在课堂上给孩子发了奖励贴纸后,孩子总在玩奖励贴纸,影响专注度,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为什么要在课堂上发奖励贴纸?”如果我们就去讨论“怎么解决孩子玩贴纸”的问题,就会限制自己的思路;可是如果我们讨论“为什么要在课堂上发奖励贴纸”,可能就会发现别的可能性,比如说下课了再发奖励贴纸,或者不用奖励贴纸,而用别的方式激励孩子。
忽视自身学习。
谈起孩子的学习,家长真是十二分的重视。每次讲课,不管什么主题,到了互动环节,都会提出跟学习相关的各种问题。家长付出了特别多的精力和金钱来支持孩子的学习。
教育,说到底,就是引导一个人了解自己,发现生活的趣味,探索生命的意义。如果教育者自己都没有发现生活的趣味,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怎么引导孩子呢?再来说些具体的,如果教育者自己都没有体会过学习的乐趣,怎么激发孩子对学习的乐趣呢?如果教育者自己都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怎么引导孩子去追寻幸福呢?所以说,教育者的素质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育儿先育己。
如果家长重视自身的学习,那么很多问题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了,压根就不会发生,这就是主动的学习带来良性的循环。而很多家长,由于缺乏主动的'学习,在教育上会走偏,从而导致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非常棘手了,再去寻求帮助,找学习渠道,就陷入被动了,总是被一堆问题逼得救火。
比如说,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不了解学习者的心理,不了解教学方法,用错误的方法教孩子知识,搞得孩子对这门学科,甚至对整个知识学习都兴趣索然,之后再去到处求教怎么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再比如说,家长不懂得如何尊重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进行高度控制,沟通中处处强势,就会让孩子感到反感,从而使得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化,到了青春期时,孩子不跟父母说话,这时候再急得去做心理咨询。
钱会贬值,而学习会升值,越早学习,越早受益。
过多控制。
相对于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在中国这样的集体主义文化中,确实人际界线,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界线不那么清晰和受到尊重,我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从来没有想着以西方的标准来要求中国。但是,即便如此,我也感觉到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实在是太过头了。
控制总是有着一个特别冠冕堂皇的面具,就是“关爱”。幼儿时期,为孩子包办,从生活自理到兴趣班选择;学龄期,安排孩子学习,出手帮助孩子解决人际冲突,或者找老师提意见;青春期,干涉孩子的个性化选择,比如专业、兴趣、交友;大学,为孩子恋爱或者就业“提建议”。
前几天看见一个案例,一个博士生被爸爸领着去跟学校提意见,这是对一个成年人多大的贬低和伤害!让他知道他即便读了博士,也在处理生活问题上毫无能力,必须依赖于父母。
对于未成年人,我们应该引导,而不是控制,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人生。爱应该是给予支持,让孩子能够展翅高飞,而不是折断他的翅膀,让他丧失能力,再也无法飞翔。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十一
(1)血管源性包括任何可能导致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减少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损伤、动脉狭窄、阴部动脉分流及心功能异常等,或有碍静脉回流、闭合机制的阴茎白膜、阴茎海绵窦内平滑肌减少所致的阴茎静脉漏。
(2)神经源性中枢、外周神经疾病或损伤均可以导致阳痿。
(3)手术与外伤大血管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等及骨盆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或骑跨伤,可以引起阴茎勃起有关的血管和神经损伤,导致阳痿。
(4)内分泌疾病阳痿因内分泌疾病引起者很多,主要见于糖尿病、下丘脑-垂体异常及原发性性腺功能不全。据国外报道,有23%~60%的男性糖尿病患者继发不同程度的阳痿。其发生机制主要与阴茎海绵体上的自主神经纤维病变、阴茎血管狭窄、内分泌异常及精神因素等有关。
2、阴茎本身疾病。
如阴茎硬结症、阴茎弯曲畸形、严重包茎和包皮龟头炎。
3、泌尿生殖器畸形。
先天性阴茎弯曲、双阴茎、小阴茎、阴茎阴囊移位、膀胱后翻、尿道裂、先天性睾丸缺失或发育不良、阴茎海绵体纤维瘢痕形成、精索静脉曲张等而不能勃起。
4、泌尿生殖器疾病。
泌尿生殖器慢性炎症继发阳痿者较为常见,如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其中以慢性前列腺炎出现阳痿者最为多见。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及某些损伤等,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尿道断裂,阴茎、睾丸损伤等均可引起阳痿。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因睾丸痿缩及睾酮下降,常发生阳痿。
5、其他因素。
放射线照射、重金属中毒等。慢性病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阳痿。
6、心理性病因。
指紧张、压力、抑郁、焦虑和夫妻感情不和等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阳痿。
7、混合性病因。
指精神心理因素和器质性病因共同导致的阳痿。此外,由于器质性阳痿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心理压力加重,害怕性交失败,使阳痿治疗更加复杂。
阳痿的治疗。
1、专项检测,明确病因。
针对阳痿复杂的病因,运用高科技尖端仪器,对与性功能障碍相关的各个项目进行专项检测,准确查明导致性功能障碍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针对病因,心理治疗。
全面了解患者的发病过程,从中寻找诱发原因,积极进行心理引导,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障碍,增加恢复的信心。
3、电子通络,穴位治疗。
运用尖端性功能障碍诊断治疗仪,通过专用器具施治于人体阴茎及有关穴位,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兴奋脊髓性中枢活动,扩张阴茎动静脉血管,激活海绵体动力、增粗阴茎海绵体的体积等整体治疗。
4、真空负压,抽吸训练。
通过真空负压、抽吸训练,兴奋脊髓性功能中枢,帮助阴茎勃起,增强阴茎海绵体血液充盈和减少血液回流,提高阴茎硬度和维持勃起时间,增加阴茎肌肉活力改善阴茎的主动勃起功能。同时,利用模拟阴道温度,中药液按摩及电脉冲等功能,有效地调节阴茎的被动勃起功能。
5、中西结合,辨症施治。
针对内分泌问题、生殖系统炎症、血管供血不足等引起的性功能障碍进行辨症施治、分类诊治。中西结合,科学组方,调理气血,疏通经脉,消除炎症,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6、康复检查,杜绝复发。
通过了解患者的性生活状况,及时解决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巩固和增强患者对性生活的信心。并根据病情的不同,对康复患者进行定期康复检查,彻底排除复发可能。
7、药物治疗。
前列腺素e1、罂粟碱、酚妥拉明等血管扩张药物注射阴茎海绵体内可通过局部血管扩张作用诱导阴茎勃起。
阳痿的预防措施。
1、学习性知识。
有的未婚男子自称阳痿(无性欲或不能勃起),往往只是没有足够刺激引起性欲,不能视为病态。新婚夫妻性生活时,男方紧张、激动,女方恐惧、羞涩,配合不好,导致性交失败是缺乏经验,不是病态,要互相理解、安慰,随着时间推移大多能满意和谐。
2、了解生理波动。
当男子在发热、过度疲劳、情绪不佳等情况下出现一时性的或一个阶段的阳痿,多半是一种正常的抑制和生理的波动,男方不要徒增思想负担,女方不要因之埋怨、指责,以免弄假成真,导致阳痿。
3、谨慎用药。
避免服用或停止服用可能引起阳痿的药物。如因疾病必须服用某类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对性功能没有影响的药物。
4、节房事。
长期房事过度,沉浸于色情,是导致阳痿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夫妻分床,停止性生活一段时间,避免各种类型的性刺激,让中枢神经和性器官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治阳痿的有效措施。
5、饮食调养。
狗肉、羊肉、麻雀、核桃、牛鞭、羊肾等,含锌食物如牡蛎、牛肉、鸡肝、蛋、花生米、猪肉、鸡肉等,含精氨酸食物如山药、银杏、冻豆腐、鳝鱼、海参、墨鱼、章鱼等,都有助于提高性功能。
6、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虚弱,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紧张持久的脑力劳动,都是发病因素,应当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且注意休息,防止过劳,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衡。
7、消除心理因素。
要对性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充分认识精神因素对性功能的影响。要正确对待“性欲”,不能看作是见不得人的事而厌恶和恐惧,不能因为一两次性交失败而沮丧担忧,缺乏信心。夫妻双方要增加感情交流,消除不和谐因素,默契配合。女方应关怀、爱抚、鼓励丈夫,尽量避免不满情绪流露,避免给丈夫造成精神压力。性交时思想要集中,特别是在达到性快感高峰,即将射精时,更要思想集中。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十二
这部分家长占30%左右。
过分保护就是父母什么都代劳了,有的中学生到了高中都不会削苹果。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是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
2、过分干涉型。
这类家庭也占30%左右。
如果说过分保护是包办代替的话,那么过分干涉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认识,局限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很少有发散性思维,思想被禁锢,没有灵气,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创造力。
3、严厉惩罚型。
这类家长占7%-10%。
这种教育方式目前不是很普遍,但确实存在。对孩子严格要求完全正当,但严厉惩罚可能会物极必反。严厉惩罚型一般有这样几种类型: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孩子压而不服,嘴上接受,心里不接受;常挖苦责备、甚至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
4、温暖理解民主型。
这部分家长也占30%左右。
专家曾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温暖理解型的。民主宽松的家教环境给学生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民主式的家长也对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
专家认为,现在很多家长在生活上物质上对孩子照顾很多,也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自己很少买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书去读,学习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掌握好,并灵活地、具体地与孩子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
其实对孩子的教育要适当,不管是关爱还是惩罚都要平衡,一味地惩罚与一味地关爱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决定和处理,不能偏了天平。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十三
小外甥在我们学校读书,可这孩子不知是怎么回事,就是不肯做作业。有一次语文老师检查他的作业,他没有做,老师要他补起来,可他就是不肯,而且以后只要是语文作业他就不做了,发展到最后其它科目的作业也不做了。班主任经常跟我谈道:“怎么办呢?这小家伙真的好固执啊,说成绩吧,刚来的时候还考过全年级第十名,现在已经到八十名了,再这样下去恐怕要滑落到两百名开外了。”
我打电话给姐夫,他却振振有词地说:“这些老师是怎么教的?改天我要会会老师,我家孩子喜欢顺着摸。”
其实学生是否成才,家庭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教二十余年,我发现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他们要么是父母离异,要么是父母在外打工,在家无人看管,或者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所以在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扭曲。
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5月4日上午,普宁市燎原镇光南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与老师发生口角,该学生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即率数人前往学校不问青红皂白打老师,致该教师脑震荡住院。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代对孩子的教育是学问其次,礼仪为先,即使是现在的.中国,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仍是先成人,再成才。不难想象,一个有才无德的学生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危害,古之秦桧,近代汪精卫,前段时间在日本杀母的中国留学生,这些都是有才之人,可他们的思想道德却是一片荒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尊师重教,是中国人的传统,家长不尊重老师,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缺失啊。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十四
欧洲的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如果出门旅行,习惯于借个孩子一起去,使自己的孩子有个伴儿。他们明白,再好的父母也替代不了同龄伙伴的魅力。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张诗铭介绍了她借孩子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她写道: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我们的邻居是一户加拿大居民,他们家里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刚来的时候,因为语言问题,我们很少和那家人交往。
有一天下午,邻居家的女主人突然按响了我家的门铃。原来她想让我把女儿借给她们家一天去旅行。当时我想,女儿又不是物品,怎么可以借来还去?而且,他们家有两个半大的男孩子,和我女儿一起去旅行,方便吗?安全吗?我没有答应她。
可是,不一会儿,邻居家的两个男孩子送来了一张纸。原来是一个借据,上面写着借我女儿的时间、保证、携带物品、会注意的事项,竟然还有费用——借我女儿一天他们家会付的费用数目,最后是他们母亲的签名。真没想到,原来把女儿借出去还能赚钱!
晚上,先生和女儿都回来了。在餐桌上,我说了这件事。先生告诉我,西方人特别喜欢结伴旅行,一些陌生人还在网上征求旅游同伴呢。在爷儿俩的一致要求下,我终于答应了把女儿“租”出去。
女儿不在家的一天,我真的觉得时间很难熬。傍晚,听见邻居家的汽车在响,我马上蹿了出去。我看见女儿正与两个男孩告别,看得出她很高兴。晚上,女儿兴奋地给我们讲了许多旅途中的见闻,还直说:“和男孩一起出去玩真有意思!”
从那以后,我已经把女儿“租”出去若干次了,也真的“赚”了一些“出租”费用。我把这些费用都做了女儿的旅费。再后来,我们家也要出去旅行的时候,女儿也向我们要求“租”一个孩子。
每次需要“借”旅伴的时候,我都会想办法让女儿自己去“借”。事先我会给对方父母打个电话,然后也像邻居女主人那样,让女儿带着协议书去对方家里与对方的父母、孩子商讨。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女儿变得开朗多了,也学会了彬彬有礼。结伴旅游,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篇十五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家长是世界最为重视孩子教育的国家之一。但是,中国的孩子对于教育的满意度却很低。中国向来以家庭意识强烈,注重亲情著称,但是爸爸妈妈,却成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痛恨应试教育,对其大肆的斥责,但是爸爸妈妈,却正在充当适应教育的同谋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6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