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10:20:03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优质12篇)
时间:2023-12-03 10:20:03     小编:GZ才子

总结是思维的整理,通过总结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和有条理。多参考他人的经验和见解,能够丰富自己的总结内容。一起来看看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写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灵感。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一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

育目标也很难得以落实。

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

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夜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一.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二.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规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摄取什么来决定的."。

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措施,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儿自己讨论建立。

动的秩序有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

为。

三.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度。

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期的效果。

中二班李小珍。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见,安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保障。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也是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意识教给幼儿,让幼儿有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技能?如何解决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切实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我园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基点,以安全教育日为重点,采用经常性与及时性相结合,针对性与随机性结合,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和方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一、上好入园安全教育的第一课。

每年的9月份,小班新生入园。入园的第一个月幼儿最易出现抓咬行为。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部分孩子在家里养成了喜欢抓咬他人的不良习惯。二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家长过于宠爱,到了幼儿园后看到别人的玩具就要去抢,抢不到就去抓或者咬其他小朋友。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刚进小班,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想的事不会和别人说,而是直接用动作来表示,所以就会去争抢。三是由于小班幼儿刚刚尝试离开家独立生活,极易产生分离焦虑。这也导致了孩子会情绪激动,打其他的小朋友。我们的老师都不注意被孩子打过或咬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学期在报名结束后,开学前都会召开一次小班新生家长会,小班老师和家长要一起参加会议。在家长会上我们会告诉家长小班幼儿容易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安全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如请家长关注自己有抓咬不良习惯的孩子,教育他们不能去抓其他小朋友,同时要和老师说一下,让老师留意,防止他们去抓咬。二是树立教师的亲和形象。有的家长当孩子不听话,没办法时会拿老师来吓唬他们,这样造成了孩子入幼儿园的惧怕心理,有需要不敢和老师说。三是万一发生抓咬等现象及时和老师沟通,同时理解这是孩子们的正常行为,年龄特点所致,而不能让事件升级。四是教育老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提供的玩具数量要多,避免孩子们争抢。经常检查孩子们的身上、脸上。五是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日常礼貌教育。如利用小班孩子喜欢的绘本故事《你好》《一个接一个排好队》等帮助孩子学会和小朋友礼貌地交往、有序排队等待等交往技能。实践证明,开学第一课防止小班小朋友受到抓咬等伤害是极其有效的。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极大地降低了小班幼儿第一个月的微小事故率。

二、渗透好一日活动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开展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一日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我园坚持通过晨间谈话、话题活动渗透、个别教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及时性、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一日活动中发现孩子中出现的打闹推挤等不安全行为及时指出并组织全体幼儿谈话,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些不安全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从而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安全行为。再如当孩子由于行走、玩游戏等出现小伤时及时请这些孩子现身说安全,以自己不小心或错误玩法造成伤害的具体事例来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行为。

在家长开放日时,有计划地将安全教育内容转换成亲子游戏的一部分,让孩子与家长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自护技能。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结是安全教育的一个好时机,例如;晨检、午检、散步、盥洗、户外游戏、自由活动等,我们时时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时保育员应仔细检查孩子的口袋和书包找找是否有比较尖锐的物品,以防孩子在午睡和户外活动是塞进口、耳、鼻等器官;再如进餐时保育员应提醒或帮助孩子们饭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保证吃饭时不说话以防咽着等;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带领孩子整理衣服是否整洁,在活动时应控制场面不要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碰伤、摔伤,告诉幼儿在大型玩具时不要拥挤,不要推,要守规则知道慢慢等待排队,有秩序。同时利用散步进行随机教育,可以问:“你找不到家怎么办?被别人拐骗怎么办?”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提出许多“为什么”的机会,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寻求答案,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安全教育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好重要主题的安全教育。

在“安全教育日”“512防震减灾日”“119消防日”等重要主题活动中,我园都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周密布署,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成效。如在“安全教育日”中,幼儿通过玩“我是交通小警察”和“辨别谁对谁错”等游戏,懂得了一些交通规则。在“119消防日”主题活动时,老师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离开火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其次通过设计各种游戏,亲身体验实践消防知识,练习使用灭火器材,学会逃离火灾现场的一些动作和自救技能。最后通过组织全园性的消防安全演练活动让孩子亲身实践和检验他们消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真正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

另外我们还利用网站、宣传橱窗、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安全教育与宣传,形成安全教育合力,让家长主动参与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切实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延伸到每个幼儿家庭中。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安全是工作底线。无论是安全的主题活动,还是生活中有机渗透,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安全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一直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充分抓住每一个细节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充分,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得益,让社会放心。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三

在幼儿园唱歌教学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发现幼儿对老师教、幼儿跟唱这种传统的、死板的唱歌教学失去了兴趣,不喜欢上唱歌课。追其原因,传统的唱歌教学已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幼儿失去了对音乐美的感受和体验,忽视了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因而有必要对幼儿园的唱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近期的实践尝试,教研探讨,有以下体会。

一、把握幼儿选材得当。

要使唱歌教学有好的效果,首先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不同年龄班唱歌教材的选择从曲调上要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音域范围。

歌曲的音域必须符合幼儿的嗓音条件,歌曲中高音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小班歌曲4/4拍、2/4拍,四分和八分音符占整首歌曲的比重较多,并适当接触三拍子。中大班幼儿能力有所提高,应有计划选择一些三拍子。并带有附点和切分音符的歌曲,并有意识地选一些弱起和带有休止符的歌曲,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在歌曲长度上,小班幼儿歌曲不宜太长,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旋律应比较简单。如:《两只老虎》等,中大班歌曲可适当长一些,一般有十六和二十小结,速度可稍快一些,并要有速度变化的歌曲,如:《不老的老师》。

二、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进行唱歌教学时,通过尝试,我找到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记忆歌词的良好方法。通过图谱,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秋夜》是一首优美的、抒情的歌曲,根据歌词和音乐的性质,在教学中,我们研讨绘制了直观的歌曲图谱,形象的展现音乐情境。

幼儿一边欣赏乐曲一边在图谱的帮助下,很快对歌曲有了认识。优美的旋律、直观的图谱,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对学习歌曲有了强烈的兴趣。在听乐曲看图谱跟唱的练习中,很快学会了歌曲,最后加上手臂、眼神、身段舞蹈的表现,使幼儿把歌、舞、情融为一体,在体验美、表现美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

歌曲具有音乐作品的全部特点,是通过歌词、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教师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高质量地进行唱歌教学,就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幼儿只有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通过尝试,让幼儿较好地掌握歌曲节奏有以下方法:1。运用儿歌,训练歌曲节奏。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时,出现新的节奏之前,我就为歌曲节奏难点配上一个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通过朗诵儿歌掌握节奏。如:歌曲《合拢放开》里出现了多个切分节奏,是幼儿较难掌握的,我就对幼儿进行《摘果果》儿歌的节奏训练。教师有目的的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的朗读,使幼儿既提高了学习兴趣,掌握了节奏难点,又发展了音乐节奏感。

2。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让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要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要在课上首先出示一张歌曲节奏图谱,请幼儿用多种动作反复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更要与节奏难点相结合,使节奏练习顺利进行。教师还可以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用拍手、拍腿、跺脚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创编其他动作,如扭腰、对拍等,加强练习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迁移能力。

3。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也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通过尝试,成功的将歌词与节奏恰当匹配时,歌曲学习也完成了大部分。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才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应重视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我们要在幼儿日常活动时,利用拍拍、走走、跑跑、跳跳等简单的动作自然加入节奏的练习,为唱歌节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启发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练习掌握演唱技巧幼儿缺乏演唱技巧,往往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的摘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文章从歌曲选材、绘图创设歌唱情境、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掌握演唱技艺,鼓励幼儿创编等多种方面,探讨了使唱歌教学提高效率的措施。

此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表达高兴时要唱的欢快、活泼;抒情时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的心情则要缓慢、低沉。如:在教幼儿演唱《吹泡泡》这首歌曲时,通过欣赏录音、教师范唱,理解图谱等方式,首先启发幼儿说一说,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很美、想唱)。而后进一步同幼儿一起寻找演唱这首歌的方法。第一乐段,以叙说的形式唱出“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悠闲地想象玩耍,优美恬静的意境用什么样的语气演唱呢?(中速、欢快、跳跃、抒情)。第二乐段“,吹呀吹、吹呀吹,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应当用什么声调演唱呢?(嘹亮、连贯、抒情的声音)。

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有时幼儿难以体验。但当教师的范唱准确,富有感染力时,幼儿也有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幼儿掌握歌曲性质、处理好演唱技巧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幼儿也会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美的表达,并从中受到教育。因此,唱歌教学要求教师也要加强声乐练习,加强对表现音乐美的练习,给幼儿以艺术的熏陶。

五、运用已有知识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能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大有好处。

如:在进行歌曲《碰一碰》的教学中,我启发幼儿根据原有作品的曲调创编新的歌曲内容。这首歌曲原内容是: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头碰头。在幼儿对歌曲熟悉后,启发幼儿说一说两个好朋友游戏时还可以碰哪里?幼儿通过思考、动作尝试,对歌曲进行了创编,纷纷说出还可以肩碰肩、手碰手、脚碰脚、耳朵碰耳朵等。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创编新的歌曲,启发幼儿边唱边演,最后,每组幼儿上台展示,演唱出自己的创编作品。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对唱歌的兴趣又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使唱歌课生动有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幼儿唱歌教学应是生动、活泼、形象化的,教师不能只限于完成数量上的要求,而忽视使幼儿获得情绪体验;只满足于教会幼儿唱歌的技巧,而忽视对幼儿音乐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忽视艺术其动人心弦的教育力量。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歌曲,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唱歌教学做到情、趣、美,寓教于情,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四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推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前沿。体育课也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开放性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体育教学与实践中,有一对“放”与“收”的对立统一矛盾。

所谓“放”,就要求教师放手发动学生,鼓励学生去亲身实践,将老师讲的和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练习逐步形成自身的技术、技能。“收”就是教师根据“放”得来的信息,总结评价学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使同学们学会探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放”

1、“放”的目标要明确。

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时代要求,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兴趣是创造之父,”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都想看一看、试一试。但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还很不稳定,在教学中如果“放”的目标不明确,学生往往只顾看热闹,不能得到锻炼,便难以形成技能。因此,要在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定下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如前滚翻教学,教师在让学生分组进行前滚翻练习前,就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练习要求,即练习中要做到滚动路线要直,滚动要圆滑,速度要快,动作要舒展、优美等。

2、“放”得要大胆、适宜。

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必须通过“教、学、练”来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人人运动、人人健身、人人娱乐”的行动口号,尽可能地多给同学们以开放的时空来自主支配。当然,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要求大家必须都动起来,没有共同参与的体育课是失败的。但也不能放的无忧无虑,要让同学们在老师的视野保护范围内才“放”的放心。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同学们动起来。如运用“自选超市”的模式来上一堂体育课,教师应大胆选用更多的活动类型供学生自由选择。如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戏、素质练习、韵律活动等,以满足更多学生的爱好。但绝对不是“放羊”,学生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可控制范围内,教师应充分担负起主导者的作用。

3、“放”的方式要活。

体育教育是以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是脑的老师”。要以“自我尝试”代替“纸上谈兵”,革去被动学习的命。在教训过程中,多开展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发挥能动性,也让他们自己组织一些微型“争霸赛”。

由此可见,“放”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优良品质。

二、“收”

1、明确“收”的意义。

如果说“放”是画龙,那“收”就应为点睛之笔了。要检查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出现问题较多。然后对症下药,逐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收”是对“放”的总结与验收。

在“收”时,教师应以包容的心态放开评价,将评判权交给学生,除按上课时要求达到的知识、技能外,学生的运动练习,安全教育,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也是“收”这一环节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抓住“收”的时机。

“收”要适时,以便发现问题,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嫁接”。“收”得太迟,会给人以松散、放而不管的感觉;“收”得过早,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熄灭学生的创造火花。仍以前滚翻教学为例,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滚动的路线不直或动作不圆滑,而且人数不在少数。这时候教师就应适时的`“收”一下,告诉学生要想滚得直,双手就必须同时用相同的力;想要滚得圆滑,就要尽可能地把身体团紧(如球形)等。如果人数很少,只要个别辅导就可以了。

3、注重“收”的实效。

新课程体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强化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在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老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根据信息反馈,及时予以矫正,将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这样做,不仅起到巩固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而且能给学生以鞭策和鼓励。让学生在运动中领悟人生的价值,培养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美德。

综上所述,“放”是“收”的前提和基础,“收”是“放”的自然延伸和重要保证,恰当自如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事关一堂课乃至整个教学工作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把握新课程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给同学们以充分实践的自由,但不放任自流,努力实现“运动时尚,健身娱乐”的目标。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五

[内容提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新课程要求淡化教师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局外人。教师要扮演极为重要的多重角色。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和评价者,还要俯下身子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适度“放”与“收”的原则,达到导与讲、教与练的有机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但在具体实施中,一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而自己由过去教学的“中心”走到教学的“边缘”,甚至完全退出舞台当“观众”。新课程要求淡化教师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但不是不要教师。教师也不能一下子全线退出,在教学中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局外人。相反,教师要扮演极为重要的多重角色。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和评价者,始终和学生“共呼吸”,还要俯下身子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适度“放”与“收”的原则,达到导与讲、教与练的有机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放”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放”意味着让学生能尽量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尝试中自行摸索学习方法;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发现问题。那么,“放”应该怎样去做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一:放之有“纲”。

“放”不是指体育教师放手不管,任其自流,而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放。一方面在学习目标和思维方式、练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思想教育上的正确引导。比如,凡学生自己能够掌握、学懂的地方要放;学生自练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集体、小组合作练习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地方要放;某一知识、技术技能或某一问题,经教师点拨后需要加深理解或需要完善、巩固时要放;对某一问题,学生求同多,求异少,教师点拨后要放;为了调节学生情绪,培养主动性、创造性和互相交往的能力,如游戏教材,我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由,使其能充分表现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放手让学生在自练过程中去思考、分析、质疑解难,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未曾到达过的知识境界,实现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放之有“情”。

“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追求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技术技能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当时情况或教材内容,不断设计、变换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之积极地探究未知的知识、技术技能,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放之有“法”。

教师在研究体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授学生以“法”,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技术技能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练有所得,学有所获;切忌满天撒网,无头无序,纵不能拉,横不能收。比如,教师在给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时,总是先看正确动作,再把正误二者加以比较,然而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比,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有目的地去练。这样做,要比教师直接把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要好得多,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思维起着主动作用,学生真正理解了,掌握问题将更准确、扎实,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独立地学习有关新的知识,对知识运用起来就会“准、快、活”。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放”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有“纲”是根本,有“情”是关键,有“法”是保证,要把三个方面要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要想一堂体育课上得理想成功,还必须处理好教学过程的另一方面――――“收”。“放”是前提,“收”是目的。所谓“收”,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疑难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和纠正,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准确、系统、完整。

收的根据主要有两个:一是体育课标上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二是教材中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难解之处。在“收”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依据体育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技术技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点拨、突破。

一:收要照顾到点和面的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根据教材的份量和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依据课标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使学习目标控制在既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而经过努力又是可以达到的水准上。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新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快慢不一致。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育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使之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注重点面结合,分层讲解、练习。教师把预定的知识目标放下去以后,要把握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针对实际,个别指导、矫正。若是普遍问题,要进行统一点拨,指导迷津,导引方向。通过个别指导和统一指点,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得到最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二:收要有高度。

一堂体育课对教师来讲可能有几个教学重点,对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几个难题。教师收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上升到知识、能力、运用统一的高度,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合理的传授,并对学生提出能力方面的要求,从而形成这堂课的主题观点,做到繁而不乱,放收有序。收的过程切忌东拉西扯,支离破碎,模糊不清。教师抓不住重点,讲解半天,不入主题,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困惑不解,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一位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位出色的“导游”,他既为“游人”领出一条最快捷的路径,又能抓住每一处胜景予以指点评价。因此我们老师既要把学生导入知识的新境地,放手让他们探幽揽胜,又要做一名合格的“解说员”,从而达到导与讲、教与练、放与收和谐的统一,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六

数学知识之所以枯燥乏味,生硬死板,是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去驾驭它。而多媒体的运用恰恰改变了这种状况,使数学学习能够像做游戏一样好玩、有趣。这是由于多媒体的画面效果将单纯的数字变成了孩子感兴趣的图画,如水果、小动物、小朋友等等。在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画带动下,孩子逐步地,并且主动地走向数学的小天地。他们会在玩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避免了对孩子快乐童趣的扼杀。有教育家曾说:“知识的无趣性是可以被有效的方法抹杀”。当面对无趣的知识时,教师要在知识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以转化的方式将无趣变有趣。在这里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进行。如“对数大小的比较”这一数学内容,教师可以制作动态的画面,依据跷跷板的原理,让学生辨别数大小。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任意一种小动物,让小动物坐在跷跷板的两边,并让跷跷板倾斜,偏向动物数量增多的那一边。然后再进行问答:“哪边数大,哪边数小?”丰富的画面激发学生智力,动态的数学带给学生兴趣,这对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幼儿教学实践性课程也包括很多种,如科学常识、礼仪行为习惯等等。可以说,实践性课程是从生活领域汲取来的,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幼儿教学来说,他们尚小,对周围的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很陌生,没有生活体验,不识五谷,不辨牛羊,礼仪行为习惯也一概不知,动手能力也极弱。要使学生懂得这些,教师单纯的口头叙述是不能使幼儿教学有所理解的,其枯燥乏味性也使幼儿教学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掌握。其中多媒体画面、声音效果的运用就是很好的方法。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生动、形象、具体地将实践性课程内容传递给孩子。如在学习《动物如何保护自己》这一科学常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短片,如蜜蜂、黄鼠狼、乌贼等。多媒体的影音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完全陶醉其中。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可操作性进行解说、暂停定格,让学生观察、思考,想一想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多媒体对礼仪行为习惯的讲解也有很好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要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短片,将一些人际关系礼仪以动态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超时空的教授使学生如临其境,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另外,还有一些行为习惯,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早睡早起,早餐吃好”,教师也要以多媒体的画面声效形式展现给孩子,让孩子进行超时空的快乐认知。

三、音美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集动态图像、静止图像、声音、色彩为一体,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孩子呈现一些现实生活难以接触的东西,丰富幼儿教学的认知。而且图像、色彩、声音的可同步性又展现了声色可餐的场景,使孩子如临其境,加强记忆。这对美术、音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是动手极强的活动,正所谓“胸有成竹”,它需要经验做基础,还需要创造力来构画,而多媒体恰恰符合这一点。如进行海底世界多彩描画的时候,在没有经验做基础的前提下,孩子很容易迷茫,不知怎么画。但是多媒体的运用解决了时空的限制,孩子们的大脑即使没有储存海底世界的图像,但是对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海底世界短片也是如临其境。继而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产生浓厚兴趣,绘画欲望也随之增强。对于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多媒体的影音同步可以让孩子在场景中聆听音乐,并陶醉其中,唱在其中。这一方面可帮助孩子通过画面理解歌词内容,并深刻记忆。一方面在动态图像的带动下,孩子无意识地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他们热情澎湃,快乐歌唱。

四、总结。

多媒体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好伙伴,它图文并茂,声色一体将所教授的内容转化成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孩子面前。不仅能激发幼儿教学兴趣,陶冶情操,还能提高幼儿认知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有人习惯早起,有人习惯晚睡。有人习惯饭后吃水果,有人习惯饭前吃。总之每个人的习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内容摘要: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说,好的习惯是促进你成功的基石,坏的习惯是你成功的绊脚石,许多的成功机会就是因为你的坏习惯而瞬间失去的。

一、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如何,常常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传说黑海的海滩上,有一种点金石,它是一块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的小小石子,和成千上万与它开起来一摸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是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冷的。有一个穷人变卖了财产,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当他摸到冰凉石子的时候就将它扔进大海,就这样他干了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动作,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就将它扔进大海,又去捡起另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直到有一天,他捡起了一块温暖的.石子,随手扔进了大海。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石子都扔进海里,如此习惯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捡到真正的点金石的时候,他也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项的成功者说:“在人生之中,我认为受益最大的,不是在大学,不是在高中,而是在幼儿园。是幼儿园的老师使我养成了种种最基本的好习惯,才让我取得成就,这才是我成功的关键。”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幼儿时期尤为重要,今日的习惯是明日的命运,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好习惯是关键。

二、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让幼儿进入角色,寓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于教育活动中。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的幼儿,自控能力较差。要抓住这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交替进行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虽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但同样也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我们不能错失良机,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踏好人生的第一步。

今天,我正在迎接孩子入园,建宁的妈妈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徐老师,快帮我们教育教育建宁吧,这孩子这几天不知是怎么了,老是剪纸玩,剪完以后还不收拾,弄得满地都是废纸,我让他捡起来,不是装没听见,就是胡乱捡几下,快气死我了。”听了建宁妈妈的话,我对她说:“建宁在幼儿园每次做完纸工都是自己收拾,之所以在家里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你每次帮他收拾有关,而且每次可能你不是埋怨就是训斥,他可能很反感,有逆反心理。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你不妨这样对他说:这些纸片躺在地上,很不高兴,我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小家,谁来把他们送到家里去呀,这时候你把垃圾筐放到一边,我相信建宁一定会很高兴的把纸片收拾干净的。”建宁妈妈半信半疑的点点头说:“我试试吧。”

第二天早上一入园,建宁妈妈满脸笑容的走过来对我说:“徐老师,我真服了你了,我按照你说的方法去做,建宁很快的就收拾干净了,而且他还说,以后每天都要帮我打扫卫生呢。”我听了也很高兴,对建宁妈妈说:“对待孩子,最好用孩子的语言,一味的训斥埋怨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增加孩子的反抗心理,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妨多使用一些孩子的语言,让孩子融入到角色之中,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应以自身形象影响幼儿,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能只靠说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些话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对儿童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但是在落后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阴影下,仍然有些儿童正受着粗劣教育的压迫和折磨。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活动中,环境和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幼儿好模仿,幼儿教师无疑是幼儿模仿的榜样,教师的形象如何,都在幼儿心灵上打下烙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教师会映在幼儿的脑海中,都会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求幼儿做的事情,教师一定要以诚实、正直的品质,要有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的文明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应体现出高尚的情操,成为幼儿心中的偶像。

新的世纪已经来临,我们的教师应该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任意教育的对象。作为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得到赞扬和夸奖,因此做为大人的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这对孩子的成长将会是大有裨益的。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总是充满了和谐的气氛,教师与孩子应该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成长,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有人说,一个真正完善了的人是怀有一颗纯真童心的,失却童心的人不可能使生命臻于完善。尤其是做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拥有一颗最最纯真的童心。童年是美好的,那些美好的记忆,可能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孩子即时我们的前身,又是我们的未来,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应该要以一种善始善终的专注心态去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也是我们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反之,教师粗暴、冷漠、训导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情绪紧张、恐惧,而且使幼儿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从而产生消极的模仿,其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以表扬、鼓励为主,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获得成功教育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孩子和大人一样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抚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他们通常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我们班上有一位徐子琪小朋友上课随意走动,抢小朋友的玩具,活动期间随便说话,完全不听教师招呼。有一次又到了绘画的时刻,我只见她站起来正准备乱走,我立刻走过去,忙说“琪琪,你是没有笔吧?我这里有。而且马上又表扬她说:“你看,琪琪的画多漂亮呀!很有进步哦。”见我这样说,她点了点头,后来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绘画任务。虽然完成的不是很好,但真的进步了。由此看来,哪怕孩子身上有再多的问题,恰到好处的运用表扬和鼓励,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五、利用家园共育,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时沟通。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对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或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每位幼儿都健康的成长。首先要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匆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要主动地配合班级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和纠正。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从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因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八

幼儿音乐教师们只有充分了解到音乐的节奏感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之后,才能够根据音乐的教学特点和幼儿的理解能力来找到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到教育的规律性,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其他的因素找到幼儿易于接受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介绍:

1.1加强幼儿对自然声音节奏感的感知自然界和社会中的音响,如果具有一定的节奏感都可以被看成是音乐。而且,音乐的原始形态也是如此。尤其是自然界中的虫鸣鸟叫以及风声水声等等都可以作为培养幼儿音乐感知的重要因素。通过将这些声音引入到课堂中,可以让幼儿们感受到自然界的节奏感,形成一定的思维和感知。然后再选择不同种类的声音,可以帮助幼儿体会到声音节奏的不同变化,找到其中的不同之处,辨别各类节奏的音乐类型。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们学习音乐的热情,还能够加深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1.2加强幼儿语言节奏的朗诵能力在音乐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增加语言的朗读训练,因为语言的节奏感较强,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进而加强对音乐节奏感的重视。幼儿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儿歌或者是新鲜有趣的故事,在朗诵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语言节奏感的美妙,同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音乐的学习中,不仅可以提升一定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培养情感。逐渐通过节奏感了解到社会的美好。

1.3加强幼儿身体动作的锻炼幼儿生性好动,有充沛的精力来进行各种活动,且其感知能力和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所以,对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其各个感觉器官来进行。通常情况下,可以让幼儿通过走、跳或者是跑等活动来感知身边的节奏。例如,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平行线的基本特点,然后按照每个节拍来做运动。将这些感觉器官感受到的节奏感融入到对音乐的理解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知能力,这样才能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在娱乐中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幼儿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以及实际的动作难度来适当地进行调节,使得幼儿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节奏感。

1.4进行不同的唱歌活动唱歌是幼儿的一项必需课,可以通过唱歌来抒发自身不同的情感,同时能够体会到唱歌时产生的乐趣,进而增添生活的快乐。通过唱歌活动来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因为,每一首歌曲中都会存在着不同的音乐节奏,都会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教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改变同一首歌的节奏,让幼儿们体会到其中的差异,只有将两首歌进行对比和体会才能正确地感知到二者的不同,进而对节奏产生不同的理解。

1.5情境教育法教师有意识设置音乐情境,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设计去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比如早晨可以给他们选择轻声悦耳的音乐;游戏玩耍的时候配上活泼有趣的音乐;晚上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轻松活泼的演奏会或文艺晚会,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当中,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和音乐交上朋友,并且对音乐产生兴趣。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来,教师可以在收听音乐和唱歌的同时,随着节奏在他面前挥舞手帕或彩带,也可以帮助幼儿做些有节奏的动作。

1.6采用合适的打击乐教学在打击乐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不同的节拍和节奏感,其速度和旋律的强度可以直接体现出整个音乐节奏的强弱程度。而且采用这种方式是较为常见且直接的方式,更能够培养节奏感的稳定性。打击乐的形式多样,而且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器具,在吸引幼儿兴趣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势,易于模仿。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对于打击乐节奏感的认识过程,就是培养其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音乐教学的顺利展开,达到培养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效果。

2节奏感知与表达在实际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某幼儿园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事先在活动室中摆放了很多不同的物品,其中包括玻璃杯,瓷碗,金属等等。在音乐课上,幼儿们本身对这些奇怪的事物就非常好奇,相互商议着。然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金属棒在这些物品上轻轻地敲打,孩子们马上被发出的声音吸引住了。紧接着音乐教师发给每个孩子一个同样的金属棒,让他们自己去敲打。几分钟之后,教师让孩子们探讨听到这些声音的感受,有的孩子说像小青蛙在荷叶上唱歌,有的孩子说像是啄木鸟在捉虫子……然后,教师和幼儿们根据刚才的声音,变成相应的儿歌,将节奏感融入到儿歌中。这是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典型例子,从中可以看出,音乐的节奏感不仅仅可以通过听觉去感知,幼儿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来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进而更加了解周围的世界。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以及接受事物的能力来创造课堂的情景,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将幼儿的个性化发挥出来,然后将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记录。

3结语。

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重对幼儿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结合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成长特点,采取相对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会促进幼儿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节奏感知和表达教学活动存在着相对明显的年龄段差别,只有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调动他们的不同感官,才能够让幼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总体音乐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九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小孩子用电脑玩游戏,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引进了游戏教学。许多家长对此喜忧参半。有的家长认为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沉迷于游戏,忽视学习。

对于小学或中学而言,将游戏教育应用在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容不一致,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的能力不一定对学生升学考试有用,可能也得不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而幼儿园没有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联系较少,所以说,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比如,不能触碰电源,不能将手放在热水壶上等,这些事情都非常危险,幼儿平时无法去亲身体验,但是运用游戏教育则能模拟这些事件。比如,在游戏过程中,让触碰热水壶的卡通人物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这样可以警示孩子,让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以后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了。

人类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而游戏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与普通教学方式相比,游戏教学互动性强,突出学生个性。在教学环节方面,游戏教育在信息呈现和反馈、控制反应和激起反应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游戏中包括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书本无法替代的传递信息功能。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幼儿智力,使幼儿主动去探索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游戏教学,能开发幼儿智力,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游戏教育方式的重视,丰富游戏教学方法,使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

所谓的以身作则,指的是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语言,对学生们进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为孩子们做出表率。在幼儿园,对孩子的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教师,教师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品德以及行为习惯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教学时,教师首先就要做好自我教育,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礼仪教育的环境。例如,教师平时说话用语要注意礼貌性,要组织孩子们之间相互帮助、互助互爱,在与其他小朋友产生纠纷的时候,要能用最有修养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切记不可去做一些冲动偏激的事情,这样学生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教学生一些好的礼仪习惯,让孩子们多掌握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知识。

二、礼仪教育要充分利用游戏活动。

游戏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游戏的建立,既能够巩固小朋友之间的游友谊,而且在游戏中,孩子们也能够学到一些礼貌用语,而且还能够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例如,开展“娃娃家”“理发师”以及“医生”等角色游戏,这样利于培养孩子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景的演练,还能够让他们获得情感方面的体验,有时候还能够复习和运用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逐渐地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的教学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此外,老师还可以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的表演活动。比如,组织孩子们表演打电话的游戏,教育孩子们正确接打电话的礼仪后,指导孩子们进行情景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儿童进行辨析和评价,进一步向孩子们巩固电话铃声不要超过三声,接打电话时需要用到的礼貌问候,要等到对方先挂电话后自己才可以挂电话等一些接打电话礼仪学习。这样的礼仪活动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接近,因此,孩子们也会学的很快。此外,游戏的有效开展,还能够更好地促使儿童之间学会分享、合作、谦让以及互助等好的行为,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四、在日常生活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开展礼仪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创建情境教学,把课本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开展礼仪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内容都比较的丰富,这对幼儿学习礼仪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具体的教育实施策略要结合具体的礼仪教育内容进行开展。比如,设定好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比如帮助盲人过马路。就可以让一个幼儿扮演盲人正准备过马路,其他的孩子负责搀扶盲人、帮助盲人顺利地通过马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在一旁进行必要的指导,告诉幼儿应该主动的上前去搀扶盲人的手,要等交通灯变成绿色之后再过马路,等把盲人顺利地送过马路后,还要和盲人说“再见”之后再离开。通过创建这样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幼儿学到的一些礼仪知识充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让他们去感受做文明人的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小朋友们的礼貌用语,比如见了人要主动的跟他们打招呼,饭前便后都要勤洗手,自己做错的地方要主动的跟别人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要知道说声谢谢,不要欺负其他的小朋友,吃完饭后要自觉的收拾餐具等。

三、总结。

幼儿阶段的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长期有意识地培养与实践。而且还需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礼仪教育的环境,将礼仪教育理念渗透在孩子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学会善良、正直、谦逊以及合作等品质,为培养幼儿成为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奠定好基础。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一

1.色彩能够反映幼儿的情绪。

1.根据不同性格因材施教。

1.起步较晚、地区分布不均。

1.选择无毒颜料。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韩平花.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丛书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夏力.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幼儿科学教学的论文篇十二

1.为幼儿创设识字读书的环境,让孩子获得识字敏感。

2.制作识字卡片。一定要是白纸,黑字或红字均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看图识字,卡片上不要将画面和字形同时出现,因为两个刺激物同时出现势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早已看惯了物的形状,没有看惯字(特殊物)的形状,所以注意力被画面所夺,这就极易形成“看画读音”而不是“看字读音”,这对识字是极为不利的。

3.早期识字要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成篇阅读比单独认字更有趣味,通过阅读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带给他的乐趣,在趣味中引起他对读书的内在需求,反过来又会促进他对识字的兴趣。

4.每天都学一会儿,从1分钟开始,慢慢过渡到2、3分钟、3、5分钟,最后到累计学习30分钟。大人有空就让孩子一学,没空就把孩子的学习扔在一边,这样即便一次学很长时间,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5.最重要的是坚持!幼儿学习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让孩子逐渐养成学习的习惯,让他觉得学习就像爸爸妈妈上班、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到了这个时候,孩子能学多少,学多快,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6.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也不管是准备学习哪个学科,开始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先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兴趣、产生信任感,再进行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决不是听之任之,而要做有意的引导。

7.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不同之处就是,幼儿识字是以阅读为最直接目的,所以只要能够认、读就行了;小学生学习识字是要求“听、说、读、写”四会同步进行的,这是小学生识字速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8.识字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幼儿都不应该有什么难度。幼儿识字不是简单的字就好识记,比较复杂的生字就难以识记。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9.教育界有句话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用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的。只要家长善于动脑,善于引导,孩子对任何学科都能够产生兴趣。

10.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11.要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学习过程中充满趣味性,孩子才可能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12.识字需要不断巩固,否则必会前功尽弃。学与用要结合,识字与阅读要结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965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