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媒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提前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下是一些优秀教案案例分享给大家。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一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2.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学会准确地说明事物。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1、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2、落实课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多媒体教学,提示指导、理解归纳。
二教时。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1、全文的层次:
(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
(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
(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
(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2、段落的条理:
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
3、说明方法提示:
在课文中找出上列所列举的说明方法,并举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的作业情况就课文的说明方法再给学生作一强调。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后,指导根据课文回答。
1、列数字:第四段,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第五段,说明赵州桥的外形、规模。第六段,说明卢沟桥的外形、规模。第十段,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发展。
2.作引用;第七段,马可波罗的游记,赞美卢沟桥,唐代张骂的《朝野企载》写卢沟桥的外形。(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写桥的设计。
3、作比喻:第一段,写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作诠释:第二段,说明石拱桥的历史、形式、构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赵州桥洞“像一张弓”,然后作解说,两种方法结合,说明设计的效果。
小结:
(一)用数字、引用有关资料、解说、比喻,都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来属于修辞的范畴,而在说明文中引用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约定俗成地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了。解说,是对事物作必要的阐述,也就是阐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
(二)说明方法,还有:判断,例如,本文中“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等句子。判断要注意的是必须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绘制图表,能使说明的对象有系统、有条理、一目了然(上一节课已实践过)。比较,例如,第六段中写永定河水发,“来势很猛”,常冲毁河堤,“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使人印象鲜明。举例,例如,在我国的石拱桥中,举出了赵州桥、卢沟桥,最有代表性。
(三)除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下定义”的方法,待以后有机会再举例子说明。
(四)至于摹写,只是为了对事物特征作直接介绍,使人容易认识,它并不像记叙那样是为了给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补充板书)。
总之,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阐明事理,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这就是说明文的特征。
二、就所制作的powerpoint文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具体教学过程略)。
三、本节教学内容小结:
1、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说明文要准确说明对象,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例如,第三段中说到旅人桥,用“大致”、“可能”,是根据在写作文时仅仅能占有的资料,还不可能有更确凿的证据。如果去掉“大约”、“可能”,就变成绝对的结论语气了。又如,第二段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是从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来写的,这就准确地写出人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词语次序,不可移动。第三段,“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既表明石拱桥多;接近于“到处都有”却又不是“到处都有”。第五段,“在当时可算…”,从时间上相对地说,不犯绝对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省、巧、高三个字,不仅用得准,而且用得精,位置决不能变动。
四、布置作业:课文后的练习一)、二)题。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二
精读课文,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列出层次表。
第二课时。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总结课文。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2.提问:本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归纳: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
二、学习新课。
1.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小结: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小结: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小结:由整体到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
(1)要求学生列举出课文中表示准确数字和概数的词句。
赵州桥……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二十三点五米。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三年。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提问:以上带点的字词能否改动或去掉?为什么?
小结:不能改动或去掉。表示准确数字的,都是经过丈量和计算的。表示概数的,都是无法考查、检测而推算的。说明文,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所用数据都必须十分明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用词准确的表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2)教师突出一些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生分析。
修饰语: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分析后归纳:这些加点的词和短语,分别对“石拱桥”、“石桥”作了恰当的修饰、限制,从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关联词语: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讨论:“不但”和“而且”两个词能不能去掉?两个分句和词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归纳小结:“不但”、“而且”表示出了“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层进的关系,去掉关联词,就变成了并列关系。两个分句的词序调换,就颠倒了主次关系。
(3)研究一些句群的组织。
第9段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逻辑性强,非常准确。
第10段除开头和最后一句外,是一个用事实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飞跃发展的句群。这个句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1、2句是一部分,说明不但兴建了许多石拱桥,而且兴建了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第3、4句又是一部分,说明创新建造了“双曲拱桥”,以及这种拱桥的总长度及最大桥拱的长度。这句群中的两部分,从量和质两方面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我国拱桥建筑的飞跃发展。
3..总结课文。
小结:第9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写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写这两段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简介目前我国桥梁发展的信息。
《中国石拱桥》写于1962年,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介绍说:“‘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几十年来,我国的双曲拱桥有了迅猛的发展,全国已星罗棋布,遍及城乡。据1991年3月份资料介绍,全国已建双曲拱桥20多万座,国外已有20多个国家正在推广。(见《新华日报》1991年3月3日第二版文章《赵州桥后新创造》)。
(3)中心。
本文通过赵州桥、卢沟桥以及解放后创造的双曲拱桥的介绍,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成就及其发展,充分地表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作业。
1.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2.学写一篇选择有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文。
【附】板书设计:
茅以升。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三
现在,我们按这个顺序逐步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一)石拱桥有些什么特点,作者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石拱桥特点的词语,教师归纳并板书。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石拱桥第一个特点是“优美”。作者借神话传说和诗人的赞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拱桥的美。“就像虹”、“比作虹”,这是明喻。“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拱桥是‘卧虹’、‘飞虹’”,这是用判断词组成的暗喻。两句话就把石拱桥优美的外形写出来了,语言很简洁。
石拱桥第二个特点是“坚固”,它能够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充分说明了它坚固的程度。
作者从外到内写了石拱桥的特点。第1段写外形,第2段写内部结构。两段之间用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句式把石拱桥的形式、结构两方面的优点紧紧连在一起。
指名学生朗读第1——2段,并概括段意。板书:
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二)再研究我国石拱桥的特点。
归纳并板书:悠久的历史(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杰作(巧妙奇特)。
“悠”,久、远的意思;“悠久”,年代久远。“几乎”,将近到,接近于的意思。“惊人”,使人吃惊。这三个修饰语说明了我国古代石拱桥的特点:久、多、巧妙奇特。
(三)研究赵州桥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教师讲析: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先说它的一般特点,然后再进一步说明独有的特点,这样就易于区别。总述部分所说的“横跨”、“雄伟”、“雄姿”这些词,写现在还能看到的赵州桥的跨度、气势和姿态。它之所以能“使用到现在”、“保持着原来的雄姿”,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既说明了它所以坚固,能使用一千三百多年还能保持原有雄姿的原因,又照应了下文第9段“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完全”,百分之百的意思。“巧妙绝伦”,意思是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跟它相比。“更”,表示程度上又加深了一层。作者在这句中使用这些词语还表达了对赵州桥的高度评价。作者还引用唐人张嘉贞的赞语说明赵州桥施工设计的奇巧独特。这就突出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下面又从只有一个大拱,没有陡坡,拱上加拱,大拱的组成,结构和外形的美观等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作了具体的说明——赵州桥是个创造性的建筑。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把有关语句划出来。明确:“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还是普通半圆形”、“没有陡坡”、“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不但……而且……还可……同时……”、“大拱由……每道……”、“全桥……和……就连……”这些语句具体说明了赵州桥这一建筑在设计和结构上的“绝伦”和“奇特”。(补充注释:“匀称”,均匀的意思。“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最后引用唐代文学家张的文句,更说明赵州桥具有优美的诗情画意。从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进一步说明了它的独创性。
三巩固新课(课堂讨论)。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中国石拱桥的?他抓住哪些特点说明,又怎样说明这些特点?
四布置作业。
(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表现在估计、程度、限制等方面,请找出课文中用词准确的例子三到五句。
(二)赵州桥为什么是我国最著名的石拱桥之一,有哪些特点?
(三)卢沟桥有哪些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析卢沟桥的特点,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说明方法,了解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一)举出课文中用词准确的例句。
[参考答案]。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5。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二)根据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口述赵州桥的特点。
(答案见上一课时分析。)。
二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归纳:
1。(历史悠久)。卢沟桥修建至今已经有七百八十余年。
2。(设计奇巧),(结构坚固)。卢沟桥长度是赵州桥的五倍。这样长的拱桥,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是相近的意思。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奇巧的设计:它是由十一个半圆形的长度不一的石拱组成的联拱石桥。这座联拱石桥结构坚固,作者把桥身与两岸河堤作对比证明桥身坚固。这里的“坚固”,除了说明石拱桥所共有的一般特点外,还说明桥上“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的设计建筑技术的高超。
3。(形式优美)。卢沟桥石柱柱头雕刻着许多姿态不同的狮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描绘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出卢沟桥的艺术特色。(可展示图片)。
中外人士对卢沟桥的推崇与赞扬,说明卢沟桥在建桥技术与艺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卢沟桥闻名于世,除了它本身的特点外,还由于它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纪念地。
引导学生讨论,教师边归纳边板书。
在详写部分,主要是用叙述的方法予以说明,同时还用了比喻(如像一张弓)、对比(如用卢沟桥两岸河堤经常被冲毁而桥本身却没有出过事作对比,说明它的坚固)、引语(如张和马可波罗的话)和文学描写的手法(如写卢沟桥柱头雕刻的狮子)。这样,就具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从全文来看,作者先写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外形美观、结构坚固,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赵州桥(独拱石桥)和卢沟桥(联拱石桥)所共有的巧妙奇特之处,从而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独特所在。
(三)我国石拱桥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光辉的成就呢?
指名学生朗读第9段。
提问:三个原因中哪个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归纳: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最主要的,因为人的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能创造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和在施工中具有巧妙绝伦的技术,才能开采各地的建桥石料。
指名学生把第3——9段的内容归纳成段意。
板书: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和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四)讲读第10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10段。
归纳: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又有了发展。“大规模”、“不少”,从建造范围和数量上说明石拱桥的发展。“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说明石拱桥在建造技术上的发展。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与石拱桥有密切关系。“在……基础上”。“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新创造”,(补充注释:“双曲拱桥”,拱桥的一种。桥身的主拱圈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是拱形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说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总长20余万米”,是从数量说明桥梁事业的巨大发展,“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是说明技术上的发展。
说明我国解放后造桥事业的发展,主要是采用举数据的方法,如“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20余万米这种拱桥”等。
桥梁事业这样飞跃发展,作者指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点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密切关系。
归纳段意。
板书: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
三归纳主题思想。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辉煌成果,概述了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赞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四写作特点。
(一)抓住特征,由一般到个别地说明事物。先说一般石拱桥,再说我国石拱桥,进而以两座桥为例,详细分析它们的具体特点,也就说明了题目《中国石拱桥》。
(二)善于运用打比喻和引用文献资料来说明事物。
五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四
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到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到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五、完成课后练习五
六、布置课后作业
精读课文,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列出层次表。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五
1、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了解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那些主要特征来进性说明的。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4、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石拱桥图片并简洁作者茅以升导入新课
作者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请同学熟读课文,学习文章字词。
三、划分段落
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1~2)段,总说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第二部分(3~8)段,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三部分(9)段,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10)段,说明中国石拱桥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明确】:由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先介绍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按照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来写的。
——逻辑顺序
五、学习文章1、2自然段
请同学概括石拱桥的特点?2自然段中“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起什么作用?
【明确】: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形式优美,这是第一个特点,作者又用古代神话、我国诗人对拱桥的比拟说明这种桥给人带来的外观美感,“人间天上”“卧”“飞”引人遐思,写出石拱桥的神奇、雄伟、灵动。
石拱桥第二个特点是历史悠久“比较”二字用词较为准确。
第三个特点是结构坚固,从时间方面表明其坚固,“甚至”强调其存在时间长,突出其坚固的程度。
“不但”“而且”起过渡作用,1段先写桥的形式美,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2段写桥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有些桥的外在形式美过渡到写桥的内在结构坚固。
六、学习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此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举“旅人桥”的例子说明历史悠久。3段对4至8段是总领关系,3段总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4至8段写了中国石拱桥中两大杰出代表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惊人”一词说明中国石拱桥有着杰出的成就。
一、分析文章其它段落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六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探究说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周密性。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阅读法、问题解决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这样的导入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自然、亲切的走进语文课堂,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中。
(二)、预习检测、诵读感知。
2、开展说明手法数量大赛,将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找出的说明手法更好展示出来。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整体把握。
此环节让学生带着“中国石拱桥的总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读全文,前后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同时开展“我是小解说员”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解说赵州桥和卢沟桥,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同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及说明方法,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2、细读关键段落语句。
本环节以掌握本科的说明顺序和手法这一问题为核心,带领学生品读关键性语句,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大题,辅之以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运用逻辑顺序说明的优点,通过不同方向引导学生把握本节课重难点。
(四)、巩固小结、升华情感。
本环节侧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播放桥梁人背后的艰辛的视频,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进行解读,让学生体味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作业布置、斩获知识。
2、下节语文活动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现场解说,并录制成视频合集,相信以后一定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板书设计。
特点。
顺序。
语言。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七
2.理清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难点: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1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问题知识,初步感知了课文,分析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欣赏了中国十大名桥之一的赵州桥,现在,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二、关于卢沟桥。
1.欣赏图片。
2.赏析课文。
思考:
(1)本文介绍了卢沟桥哪些方面的特点?
(2)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3)既然两个例子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为何不只选其中一例说明呢?
(4)作者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因为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石拱桥的典范,也因为它们各具特色,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两座桥各自的特点,比较它们的异同。
(5)为什么先说赵州桥,再说卢沟桥?
(7)文章最后一段写中国石拱桥近代的发展,试分析一下本段的结构。
三、现代桥梁欣赏。
ppt图片展示。
四、了解本文说明顺序。
从整体看,全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五、课堂练习。
学完了本课的课文,让我们来做几道练习,及时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一)说说句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为了准确地说明情况,没有绝对地说是“最早”出现。这样表达,程度较轻,更加准确。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几乎”只是强调石拱桥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没有石拱桥的地方。
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定。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经过限定的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打比方。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282年。
引资料、列数字。
3.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洪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作诠释。
4.每个柱头上都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
六、课堂小结。
《中国石拱桥》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严密、生动而富有文采的语言进行说明,既介绍了石拱桥的知识,又为我们说明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七、布置作业。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八
一学习本文抓住本质特征,从一般引向个别,恰当地运用比喻和文献资料来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本质特征及其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激励学生树立攀登科学文化高峰的雄心壮志,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教时。
二本文如何围绕中心说明事物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具:多种桥梁型式图片:赵州桥、卢沟桥及卢沟桥柱头石狮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讲析石拱桥一般特点,赵州桥在施工设计上的独创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一)正音:洨、、匀称。
(二)释义:巧妙绝伦、和谐、惟妙惟肖。
(三)分段。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
1。石拱桥的特点(第1—2段)。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九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名词性偏正短语。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教师归纳。板书: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教师归纳。板书:
提问: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布置作业 。
1.将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词记入字词积累本。
3.预习、思考三、四、五。
教学重点。
分析卢沟桥这一典型实例.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教学过程 。
归纳、板书:
同学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教师归纳:
同学齐读第10段。
提问: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四、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同学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同学讨论练习四,教师归纳: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我们先看一下练习五,大家讨论一下,可以畅抒己见。教师归纳:
五、总结、作业 。
在同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十
二、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
三、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
一、借助课文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利用讨论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三、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训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二、读课文(请几位学生读,然后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三、解决学生读课文的疑难。
1、请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地方。要求:给每一段标上序号;提问题时,先说出是哪一段,再说是哪些语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什么意思?
“初月出支,长虹饮河”是什么意思?
“卢沟晓月”的“晓”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释和集体讨论弄。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释和集体讨论弄明白。
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靠讲解使学生明白,最好利用画图或可演示的教具,效果更好。
四、给课文题目添加定语。
给3分钟时间思考、准备,尽量对所添加的内容能用课文里的句子作一点解释。
学生可能添加的定语是:
古老的……。
世界著名的……。
美丽而坚固的……。
造型奇特的……。
巧妙绝伦的……。
有优良传统的……。
多姿多样的……。
体现着劳动人民智慧的……。
[说明]这一个步骤有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说读的目的。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附第一题、第二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继续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二、学习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要求:引用课文里的句子作根据回答问题。
明确:这样说是不能的。课文里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说明]学生能答出这样话是不对的。教师引导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来回答。
二、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单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学生可能回答是:
因为这两座桥最著名。
因为这两座桥最有特点。
因为这两座桥最有代表性。
因为这两座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逐一引导他们弄明白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重点引导学生研究这两座桥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征”。
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说明]这一个步矛实际是又扣住前面“整体感知”的环节和内容,将那时学生没有明确的内容给以明确,即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那时是用添加定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特征的,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理解到这一步了。
三、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
中国石拱桥具有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征,这是中国石拱桥的共性。既然是共性,那么赵州桥、卢沟桥都应该体现出这些特征来。请同学样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看看赵州桥、卢构桥是不是体现了这些特征。
明确:
1、历史悠久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说明中看出:
(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余年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
2、形式优美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说明中看出:“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诗人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卢沟桥面两旁的石柱上“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马可.波罗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盛景之一。”
3、结构坚固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看出:
“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拱桥。”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有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说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说明的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培养认认真真读书的学习习惯。
明确:抓主要的方面: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卢沟桥的柱头上有千姿百态的狮子。
(板书:拱上加拱28道拱圈拼成石狮百态)[说明]在上面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理解两座桥的个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辩证法告诉我们:个性我共性和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互相联系的。每个事物既具有个性,也包括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同样,也滑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正因为如此,设计的这一步骤,既让学生弄懂举例说明方法的要点,也是引导他们学习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对课文说明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又具体形象的理解。
先请学生再看看书,想一想再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
两座桥一个说明中国石拱桥形成优美,一个说明结构坚固。赵州桥优美、坚固,卢沟桥具有历史意义。
举一个例子太单调,举两个例子能说明“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两座桥都是著名的。
注意:学生不太注意两座桥在形式上所代表的独拱、联拱两种类型。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认真看书,从书中找到确切的回答。
明确:独拱、联拱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两种类型,因此,必须都要介绍,才能说明得全面、准确。说明文中举例子一定要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才能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说明]这一步已进入到学习举例说明的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说明文中举例子进行说明时,所举的例子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典型,才能说明清楚问题。
总结全文。
1、借助板书带着学生回忆本课学习的内容。
2、强调本课所学的说明文知识:
(1)这篇课文为何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因为这两座桥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同的特征,能够达到比较准确客观说明中国石拱桥具有的特征和目的。
(2)说明文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一定要选取取有代表性的例子。代表性包括具有自身特征和共同特征两个方面。
3、指出本课重点词语:推崇匀称古朴惟妙惟肖绝伦。
[说明].总结要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落实词语教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七题。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十一
1、结合教材第49页单元提示第二段“表达方式”这一话题,让学生回忆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的名称。
2、以师对一个苹果的如下表述,学生判断各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1)今天,我来这里给大家上课,顺便带来了一个大苹果,准备把它作为一个小小的礼物,送给本节课表现最优秀的同学。
(2)这是一个质量上等的好苹果。
(3)它圆圆的、大大的,通体黄里透红,表皮光滑细腻,像胖娃娃的脸。
(4)这个苹果太可爱了,我多么喜欢它啊!
(5)这个苹果整体呈球形,如成人拳头大小,通身粉红色,上半部比下半部颜色略深,整个苹果重约300克,属红富士超大型果种。
3、学生把教材翻到第92页,以对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师引出本课的说明文体裁,并板书课题。
让学生结合先前的预习,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1、寻访文朋字友。各小组在各自板块上展示预习时自选的6个字或词,然后轮流给出展示理由。
2、学生就预习过程中把握的说明顺序、遣词用字、语言组织、谋篇布局、感情寄予、说明方法等不同方面,结合整理形成的问题及研讨情况进行交流,教师及时指导。
四、知识预测。
1、预计学生给出以下加点字的注音、书写或词语解释。
湮没石拱桥茅以升旅人桥记载桥墩河堤惟妙惟肖匀称石砌。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的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巧妙绝伦:精巧奇妙到了极点,无以相比。伦,类,辈。
(学生展示理由时前面小组已展示过的字词理由,后面小组展示时,若没有新的理由,则不再重复。)。
2、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结合老师预设的问题,在既定的六个方面形成如下问题。
【1】、理清说明顺序。
(1)课文各段内容分别与“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四个词语中哪一个最接近,请对号入座指出。
(2)分析各段关系,理清说明顺序。
明确:(1)第1、2段为“石拱桥”,第3、9、10段“中国石拱桥”、第4、5段为“赵州桥”:第6、7、8段为“卢沟桥”。
(2)由第1、2段的“石拱桥”、到第3段引入对“中国石拱桥”的介绍,进而在4、5、6、7、8段结合赵州桥和卢沟桥进行具体介绍,是由概括到具体这一逻辑顺序的体现。另外,课文前8段介绍中国石拱桥建设成就,第9段揭示原因,是由果到因这一逻辑顺序的体现。
(逻辑顺序比较抽象,师应做好启发,并能总结特点,概括规律: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原因、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和由现象到本质等均为逻辑顺序的表现形式。)。
【2】、点击生花妙笔。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它的特点的?
(2)作者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有什么异同?
明确: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相同点是都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设计巧、形式美等情况,笔法上都分别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达到了生动说明的`目的。
不同点是赵州桥突出了设计巧和形式美,卢沟桥更强调说明了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
(对于第2题,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段和教材扉页上的彩图把握两座桥的特点。)。
【3】、揣测独运匠心。
中国石拱桥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
明确:
课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首先是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年间。其次这两座桥都形式优美,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三个特点,在这两座桥上表现得都非常突出,是中国石拱桥中的典型代表,并且赵州桥是单拱的,卢沟桥是联拱的,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更全面地反映中国石拱桥的概貌。所以要结合这两座桥介绍。
(可视课堂时间,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灵活掌握,学生能理解接受,答出要点即可)。
【4】、解读说明方法。
(1)各小组板示所搜集到的常见说明方法的名称。
(2)让学生找出文中使用不同种说明方法的语句。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十二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小黑板。
3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
1.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拱桥陡坡匀称惟妙惟肖。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名称位置修建年月结构特征。
赵州桥横跨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听写。
二.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3.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作马可?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的特殊历史价值。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
1.第九段写什么,怎样写?(文章又分三点解释了到得如此辉煌的建筑成就的`原因。先写??再写??最后写??)。
筋混凝土拱桥——(双曲拱桥等,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
四.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行文简洁、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二)。
五.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要说明的事理解释清楚。(我们常说用白纸写黑字,黑板其实就是一张黑色的纸,用白色的笔来写。我们把一张黑色的纸放大,再挂起来,就是一张黑板。)。
一、完成课后习题。
二、拓展延伸: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板书设计:
概括说明。
一般: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具体说明(举例)。
赵州桥:现存最古老独拱———37.4米(当时最长)。
设计科学,施工巧妙。
卢沟桥:联拱———265米。
石狮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具有纪念意义。
教学后记: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构造等的认识把握得较好,对文中的说明方法也掌握得不错;但对说明文的多种顺序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形式认识有难度。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十三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点。
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1)分析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二、的特点。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一2):古代状况(3-9):当代发展(10)。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2.的特点。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三、的杰作之---赵州桥。
教师归纳。板书:
提问: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布置作业 。
1.将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词记入字词积累本。
3.预习、思考三、四、五。
教学重点。
分析卢沟桥这一典型实例.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教学过程 。
一、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归纳、板书:
二、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同学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教师归纳:
三、现代的发展。
同学齐读第10段。
提问: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的新发展呢?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四、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同学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同学讨论练习四,教师归纳: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我们先看一下练习五,大家讨论一下,可以畅抒己见。教师归纳:
五、总结、作业 。
在同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十四
学习以代表性事物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初步了解本文说明顺序。
筛读、讨论、实践。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以拱字切入。
(1)展示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并做出判断。
(2)出示两种文段,让学生在比较中感知说明文体。
二、整体感知:
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
(并解决学生阅读课文中疑难问题。)。
三、研讨课文。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勾画圈点,看看赵州桥、卢沟桥是不是体现了中国石拱桥这些特征了。
(3)结合课文,观看幻灯片,赵州桥和卢沟桥各自还有什么特点吗?
(4)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5)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设计一段话,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四、总结。
五、牛刀小试。
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桥梁无处不在,请你介绍一座熟悉的.桥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篇小说明文。
中国的石拱桥教案篇十五
[创意说明]这是学生第一次真正学习说明文,培养阅读兴趣太重要了。本设计旨在通过学生有体会且感兴趣的三个话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说明文文体特征的认识、对说明文学习方法的尝试。三个话题,由课外到课内再到课外,由知识到运用,由感性到理性,重点突破实物说明文抓住特征进行说明这一特点。
导入激趣:由猜桥的谜语导入。
话题一:说说我熟悉的那座桥。
要是让你给同学们介绍你熟悉的某一座桥,你会介绍些什么?
学生思考,发表观点。可从理性的角度说个大概,也可结合具体的例子细说。
学生一起归纳陈说角度: 侧重于桥自身, 可说修建时间、准确位置、得名原因、地位作用、突出特点、外部形态(概貌、规模、大小、装饰) 、周围环境、内部结构、建造原理、改造情况等;侧重于桥与人的关系,可说桥的人文环境、桥边的故事、桥的变迁,尤其要说出“我”与桥的故事和“我”对桥的感情。
小结:平常写关于桥的叙事性文体,桥本身很少会吸引我们关注的目光,除了我们认为必须交代的几点会略有提及外,桥的自身因素在文章中都是“编外”对象,我们习惯倾力而为的是描述“我”眼中心中的这座桥,尽可能展现它的“个性”,而这种描述往往会因为加入太多个人的情感而特易打动人。这是记叙性文体的优势。
但如果要你介绍一类桥,就如中国石拱桥,那又当如何?
话题二:作者是如何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研读课文,你发现作者是如何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此问可分解成一组小问题,降低思维难度。)
学生充分研读课文,各抒己见。
师生讨论,明确:作者是紧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来说明的。文章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外,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惊人的`成就,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作者既介绍了两座桥的个体特征,又处处紧扣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然后文章对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还补说了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使读者产生鲜明而完整的印象。
小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把握一类事物的特征,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每个事物都有“个性”,同时又都具备同类事物的“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抓一类事物的特征,就是在诸多的“个性”之中找“共性”。
话题三:中国石拱桥还有哪些特点?
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石拱桥成就辉煌的特点,据你的观察中国石拱桥还有哪些特点? 你能学用举实例的方法简单说一说吗? (可降低难度,要学生换其他例子具体谈谈文中所提及的中国石拱桥的一个特点,如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
学生讨论,发言。小结。
课堂小结:本次课通过与记叙文的比较和对课文的研读,我们对说明文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如,说明文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等。还知道说明事物一定要抓住特征,如果说明时东拉西扯,不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那么被说明的事物就会显得面目不清,说明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创意说明] 说明文一读就明,哪堪细读? 这是学习说明文极易产生的一种误解。怎么让学生对说明文感兴趣? 出新招! 本设计就意在利用说明文的知识魅力,通过创想中国石拱桥博物馆这一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并大胆进行思维训练。
一、导入,交代学习任务: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知识性强。学习说明文的目的就是掌握知识为我们所用。今天自主学习《中国石拱桥》后,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提出一个中国石拱桥博物馆的创想计划。
二、自主学习,能读顺、读懂、读透课文。
根据自学情况,组织学生合作解决学习疑难。如:
1. 读顺,掌握词语: 惟妙惟肖、就地取材、交头接耳、巧妙绝伦、奇观、推崇..
2. 读懂,弄清知识:什么是独拱石桥? 什么是联拱石桥? 什么是双曲拱桥?“大拱由28 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其中“28道拱圈拼成”是怎么回事? ..
3. 读透,理解全文: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偏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赵州桥究竟有何突出成就使它成为河北四宝(沧州狮子、景州塔、赵州石桥、定府大菩萨) 之一? 课文为了清楚解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三、课中活动,提出自己对中国石拱桥博物馆的创想。言之有理即可, 鼓励“奇思妙
想”。知识介绍部分应是重点, 示例:
1. 中国石拱桥概述(历史、特点、贡献) ,平实的语言,比较法。
2. 中国石拱桥范例(重点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详细解说其特点,顺带介绍其他名桥) , 图文辅助,解剖示意,解说法。
3. 中国石拱桥的发展(以时间为序介绍发展状况) ,罗列法。
4. 中国灿烂的桥文化(桥美景、桥故事、桥诗、桥传说、桥旅游) ,引用法。
四、活动评价。生评与师评综合。
[创意说明]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普及桥梁知识读物中有名的篇章,它以丰厚的知识、明晰的结构、灵活多样的说明方法、准确周密的语言,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时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侧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本文的说明技巧,然后进行语言学用实践。
一、导入。作者简介。
二、朗读, 深入课文, 理解内容: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 你的课文根据是什么?
三、选读,揣摩语言,体会技法:
作者为了准确而生动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技巧?
精选实例解说其特点..
妙用比方形容其外形..
巧作比较鲜明其个性..
穿插描写摹绘其状貌..
遍引资料突出其成就..
适时赞扬评价其地位..
广列数字添说明准确性..
偶用术语增说明专业感..
常用限制语有分寸说明..
四、语言学用实践:运用上述一种或几种说明技巧来说明自己熟悉的某一事物。教师示例: 赵州桥的雄伟气魄和巨大作用,早有宋人杜德源赞之:“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恒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我的示例用了引诗文的方法。)
学生说例,教师点评。小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0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