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13:42:11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大全(19篇)
时间:2023-12-03 13:42:11     小编:碧墨

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兴趣特点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案的使用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掌握好教案编写的基本要素,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一

我常听到小朋友悄悄议论“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有的幼儿悄悄把枕头塞在衣服里,见了老师就会慌乱地躲藏……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孩子和家长。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活动《我从哪里来》。

1.认知目标: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孕育生长过程。

2.情感目标:通过亲子游戏,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3.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了解、探索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1.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

2.请家长到场参与活动。

一、开始环节。

1、师生做“毛毛虫变蝴蝶”的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活动课题。

二、基本环节。

(一)师:小朋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会是什么神奇的事儿呢?你们呀先摸摸自己的肚子,上面有什么东西?(肚脐)为什么有肚脐呢?它是用来干什么呢?(教师小结;幼儿想象自由交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二)播放课件,幼儿以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三)通过提问谈话,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1、教师提问:小朋友说出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可以使用求助热线(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就去问问妈妈再回答)。

2、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孕育生长的呢?

小精子在做什么?游到什么地方去?最后怎么样?(有很多很多的小精子在一起拼命的游呀游,有一颗游得最快的小精子最先游到卵子旁边,他一下子就穿到卵子的身体里面去了。)。

4、他们在一起,往妈妈肚子里舒适的子宫游过去。

5、宝宝在肚子里是怎么获得营养的呢?(小朋友知道是妈妈吃很多东西,通过食道、胃、小肠、脐带传给胎儿。)请个别小朋友问妈妈,妈妈吃了什么?再回来告诉老师。

6、胎儿慢慢的长大,是怎么逐步长大的?

(精子和卵子结合——变成受精卵——长出头和躯干——有了心跳——胎动——胳膊小脚开始活动——身体结实——开始偶尔张开眼睛但是还看不见东西——转动后位置固定——头朝下——有了呼吸功能活动频繁)。小朋友在肚子里胎动的时候,问问妈妈的感受,请妈妈说感受。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了十个月,头二个月外形与其他动物早期胚胎外形并没太大区别,到三四个月,才逐渐有了人的形状,与其它动物的区别是越长越大。这十个月,胎儿宝宝都生长在一种叫“羊水”的液体里面。其整个过程就像地球上四亿年来生命的高度浓缩,从海洋到陆地,从低级到高级,从普通动物到人。这一过程很神奇吧。小朋友长大了,还有更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呢。

7.胎儿越长越大,想出去看看他外面精彩的世界,于是在医生阿姨的帮助下,从妈妈的产道生出来了。脐带完成了任务,逐渐干涸掉落,在宝宝的肚皮上就留下了肚脐这个疤痕,现在小朋友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肚脐了吧。

(三)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是不是很有趣呀!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来施魔法,让所有人回到妈妈的肚子里,一起来体验生长过程好不好?(好)。

(四)师:小宝宝生出来了,和爸爸妈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爸爸妈妈可辛苦了。教他(她)坐,搂着他(她)爬,扶着他(她)走,看着他(她)跑,送我们上幼儿园。我们的父母真是辛苦,所以我们要感谢父母。

结束环节:师幼谈话,教师引导幼儿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延伸活动:请小朋友牵起妈妈的手,看看妈妈,因为有了你们,妈妈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变成一个勇敢勤劳的妈妈;爸爸从一个潇洒的帅小伙,变成一个辛勤工作、挣钱养家、照顾妈妈和宝宝的男子汉。爸爸妈妈平时很辛苦,但是,因为有你们,他们感觉很幸福很幸福。请妈妈蹲下来,小朋友,亲亲你的妈妈,在他们耳边说一声:我爱你,妈妈。

感谢爸爸妈妈们,也感谢所有的爸爸妈妈,祝福你们的小家越来越幸福。

活动反思:通过这次亲子活动,家长与幼儿通过互动交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通过看课件去探究寻找答案:爸爸妈妈共同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长成,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体验,懂得了“我们要珍惜生活,我们来到世界是很神奇的,要学会对父母感恩”。家长的观念改变了,更加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这节课在我园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如果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请孩子的爸爸也到现场,相信效果会更好。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二

上课之前,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吗?”学生的回答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妈妈说我是从路边捡回来的。”“妈妈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抱来的。”这个敏感的话题常常使年轻的父母因为尴尬而拿这样的回答来搪塞孩子,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并不会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

为了正面引导孩子对于了解这一问题,本节课我要完成两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2、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从而培养爱妈妈的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介绍生命的形成、成长和分娩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通过卡通语言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课堂上,我还让学生充分交流课下观察到的身边怀孕的人的感受,让孩子认识生命的起源和感受生命的喜悦。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妈妈孕育婴儿的辛苦,我安排了拓展活动:让学生课下把准备好的有重量的物体绑在身上,通过带重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妈妈怀孕时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一节课按我的计划结束了,下课后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妈妈是如何保护肚子里的宝宝的,这样定会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妈妈的情感。

“我从哪里来?”这是懵懂的孩子喜欢问的问题,也是孩子最早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这节课,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孩子早期性教育第一课。翻阅多种资料后,我决定以“种子说”来回答孩子这一疑问。

先以“孙悟空是从哪里来的?”“小鸟是从哪里来的?”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申出“我从哪里来的?”然后以一个孩子的录音故事来回答“我从哪里来”这一问题的许许多多答案,而科学家认为“宝宝是爸爸的种子在妈妈的土壤里发了芽,长成的生命之花。”跟孩子们以这样一个比喻来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步步递进。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专门为我们准备的房子,这个房子叫子宫。刚刚住进这个房子的时候,大家有一个一样的名字叫细胞。小细胞通过脐带吸收了妈妈的营养,渐渐长大了,于是就改名字了,叫胚胎。胚胎在妈妈肚子里越来越大,改名叫胎儿。()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住了9个月,想出来和爸爸、和大家打招呼了,出生的胎儿改名叫婴儿,而这个婴儿从此有了和大家不一样的名字,他可以叫小新,他可以叫某某。在孩子们了解这些知识以后,为了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妈妈怀孕的辛苦,我设计了2个活动环节。一个是“让宝宝成长”,一个月一个月的细述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变化,运用尺、手掌和一些可以比喻的东西,让孩子明白这些细微的变化,体会自己逐步的成长;另一环节是“我是小妈妈”,将本子塞入书包,背在胸前作为肚子,然后让小朋友模拟怀孕的妈妈,做一些上楼、捡东西、扫地等累人的活,让他们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和满满的母爱。

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儿童生活实例为载体,儿童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对儿童来讲就将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故事会”这一环节,让孩子自己来说一说成长过程中自己和父母最难忘的事,让孩子在听父母讲述,自己回忆描述的过程中,体验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这种生活情景再现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促进他们德性的发展。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三

“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孩子和家长。敏感的话题常常困扰年轻的父母因为尴尬而回避,甚至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幼儿。而幼儿好奇的天性并不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1、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了解妈妈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课件。

2、小枕头若干。

1、课件出示婴儿图片,引出主题。

1)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播放课件,让幼儿通过观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同时鼓励孩子大胆发问。

看了刚才播放的画面,你找到正确的答案了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老师吗?

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爸爸的.种子找到妈妈的种子,形成一个小圆球,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胎儿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3、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请幼儿猜想:“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同时用动作加以表现。

2)请幼儿一起表演。

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幼儿表演两遍,第一遍师领)。

4、让幼儿直观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出示怀孕妈妈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怀孕妈妈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你们在妈妈的肚子里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也越来越大,想一想妈妈会有些什么感觉呢?我们来听一听妈妈的话。

2)、点击课件《妈妈的话》。(附后)。

3)、游戏:《学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小枕头,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老师按照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蹲下系鞋带—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等进行语言提示。

5)我们应该对妈妈说声“谢谢妈妈”。

5.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活动。

附:《妈妈的话》。

我的宝贝:

自从你住进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真开心啊!

那时候,妈妈每天上班时都要乘汽车,可是一闻到车厢里浓重的汽油味,就会昏昏沉沉,经常想吐。但是妈妈心里却很高兴,因为有你这个小宝贝与妈妈做伴。不过妈妈有时也会感到不安,因为乘车时怕你会被挤着、吓着,所以妈妈总是用两只手护着你。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四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幼儿从本来对家的点滴认识,发展到爸爸本领大知道了爸爸的许多本领,进而对爸爸产生景仰,视他为自己的偶像。然而,有的幼儿觉得妈妈的本领也很大,也说到妈妈对我可好了类似的话语。因此,想到让幼儿也介绍自己的妈妈。进而让幼儿产生好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此活动是为了解决幼儿心中的疑惑,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还有一个家,感知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对妈妈的热爱。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大变化的过程。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那种爱,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孕妇图片、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感受孕妇的与众不同。

出示图片。

你们发现这个妈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比如:衣服,肚子,走路,动作等等(引导幼儿说说孕妇与我们一般人的不同之处。)。

小结:是呀,妈妈穿的衣服比我们要大,要肥,这样宝宝会很舒服的,妈妈走路的样子也跟我们不一样,动作很慢的,有了肚子里的宝宝做事情也不方便的.。

二、提问,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看图片)。

1.猜一猜,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妈妈会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

2.猜一猜,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有什么声音?宝宝可能在干什么?

3.幼儿交流自己从妈妈那里了解到的经验。(幼儿自有分享)。

4.回家都问过妈妈了,谁来说说看当时你在你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小结:宝宝在妈妈肚子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时他会闭上眼睛睡觉,有时候会在肚子里翻跟斗,有的时候还会伸懒腰,打哈欠呢!

三、观看视频----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

1.与幼儿一起观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的相关视频。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样一个过程?

小结:其实呀,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也很调皮的,妈妈为宝宝做出很多的事情,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妈妈。我们也要为妈妈做很多的事情,你们都会为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我知道,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都是一个爱妈妈,爱自己的家人的好孩子。

四、活动延伸。

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真辛苦,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妈妈的辛苦。(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枕头塞在衣服里,然后去小便、洗手,体验做大肚子妈妈的不容易。)。

小结:做妈妈真辛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妈妈。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五

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

二、看课件。

1.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

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

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

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

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妈妈我爱你!妈妈真辛苦!我要帮妈妈做事。我要听妈妈的话。

上好一节科学活动,特别是有关宝宝出生方面的课,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会变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课件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孩子明白一个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体验到母亲的艰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宝宝明白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明白,一个生命创造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如果能请一位怀孕的妈妈或医生阿姨讲述妈妈怀孕时的艰辛,讲讲宝宝出生时的故事,幼儿会更感兴趣,记忆会更深刻。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六

活动设计说明:

“我从哪里来?”对孩子来说一直很神秘、也很惊奇。在幼儿回家询问家长时,敏感的话题常常让父母感到尴尬并回避,有的含糊不清,有的措辞闪烁,甚至拿“街上捡来的”可笑答案搪塞孩子。

记得我去年怀孕时,班上的孩子很好奇,“怎么孙老师的肚子变大了呀?”有些幼儿问我:“是不是里面有个小宝宝?”,接着又有孩子问我:“孙老师,你的宝宝怎么出来呢?”,我笑着反问:“你就是这样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那你们怎么出来的呢?”当时孩子们的答案真是千奇百怪,并且还掺杂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有的告诉我:“是妈妈在医院吃药,医生用手术刀把我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有的说:“我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冒出来的”;有的说:“我是男宝宝不是妈妈生的,是爸爸生的,男人就生男宝宝,女人就生女宝宝”;有的说:“我是从妈妈嘴巴里出来的”……听了他们的一翻话后,我迫切地感到要帮助孩子们形成最初的正确、科学的生命观,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大班综合活动“我从哪里来?”就这样生成。

在设计教案时,我牢记幼儿性教育的主旨:允许孩子发问,鼓励孩子发问。在第一活动环节中,首先以多媒体形式展示胎儿如何形成的过程,故事中涉及到的名词均使用学名,保证其科学性。在第二活动环节中,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第三活动环节,让幼儿亲身做妈妈,充分体会做妈妈怀孕时的艰辛和困难,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及人的生长过程,能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想像力。

3、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点: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录象,电脑,大屏幕,每人一个大布口袋(大约8斤重,可以绑在腰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你们看是谁?”(电视上出现一位孕妇,讲述自己肚子里的宝宝。)。

“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呢?”

二、观看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观看课件,话音1:“爸爸的种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样游呀游,去寻找妈妈的种子―卵子。有一粒种子游得最快,它见到妈妈的种子后迅速地钻了进去,与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圆球―胚胎,胚胎不再让其他小蝌蚪进门了,它慢慢地滚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

话音2:“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它的名字叫胎儿。”

话音3:“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

话音4:“小婴儿就出来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教师:“刚才电视里讲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用动作表现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做胎儿时的生活。

教师:“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像什么?我们来当一次妈。

妈肚子里的宝宝吧,学一学,动一动。”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动作,教师话音:“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豆豆,紧紧抱成一团,一动也不能动。慢慢长大些,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嘿嘿,右边两下嘿嘿。我还要学踢足球,左脚两下,右脚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小嘴巴,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来出来我终于出来了,ye~~!”

教师:“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地长大可以坐―爬―走―跑,我们再来学一学感受下小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游戏体验,“我来做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1、体验游戏。

教师:“小朋友现在都知道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爸爸妈妈为我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没有办法用话来说。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怀着宝宝的妈妈。请每个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当作是肚子里的宝宝,一起跟老师来做一些动作,注意做动作时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幼儿系好大口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小心走路、弯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等)。

2、幼儿谈谈做妈妈的感受。

教师:“小朋友做妈妈的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呢?在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可妈妈再苦、再累,她也不怕,因为有了你,妈妈就是最幸福的人!”

“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七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从哪里来大班综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从哪里来?”对孩子来说一直很神秘、也很惊奇。在幼儿回家询问家长时,敏感的话题常常让父母感到尴尬并回避,有的含糊不清,有的措辞闪烁,甚至拿“街上捡来的”可笑答案搪塞孩子。

记得我去年怀孕时,班上的孩子很好奇,“怎么孙老师的肚子变大了呀?”有些幼儿问我:“是不是里面有个小宝宝?”,接着又有孩子问我:“孙老师,你的宝宝怎么出来呢?”,我笑着反问:“你就是这样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那你们怎么出来的呢?”当时孩子们的答案真是千奇百怪,并且还掺杂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有的告诉我:“是妈妈在医院吃药,医生用手术刀把我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有的说:“我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冒出来的”;有的说:“我是男宝宝不是妈妈生的,是爸爸生的,男人就生男宝宝,女人就生女宝宝”;有的说:“我是从妈妈嘴巴里出来的”……听了他们的一翻话后,我迫切地感到要帮助孩子们形成最初的正确、科学的生命观,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大班综合活动“我从哪里来?”就这样生成。

在设计教案时,我牢记幼儿性教育的主旨:允许孩子发问,鼓励孩子发问。在第一活动环节中,首先以多媒体形式展示胎儿如何形成的过程,故事中涉及到的`名词均使用学名,保证其科学性。在第二活动环节中,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第三活动环节,让幼儿亲身做妈妈,充分体会做妈妈怀孕时的艰辛和困难,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1、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及人的生长过程,能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想像力。

3、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

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录象,电脑,大屏幕,每人一个大布口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你们看是谁?”

“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呢?”

二、观看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观看课件,话音1:“爸爸的种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样游呀游,去寻找妈妈的种子—卵子。有一粒种子游得最快,它见到妈妈的种子后迅速地钻了进去,与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圆球—胚胎,胚胎不再让其他小蝌蚪进门了,它慢慢地滚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

话音2:“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它的名字叫胎儿。”

话音3:“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

话音4:“小婴儿就出来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教师:“刚才电视里讲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用动作表现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做胎儿时的生活。

教师:“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像什么?我们来当一次妈

妈肚子里的宝宝吧,学一学,动一动。”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动作,教师话音:“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豆豆,紧紧抱成一团,一动也不能动。慢慢长大些,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嘿嘿,右边两下嘿嘿。我还要学踢足球,左脚两下,右脚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小嘴巴,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来出来我终于出来了,ye~~!”

教师:“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地长大可以坐—爬—走—跑,我们再来学一学感受下小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游戏体验,“我来做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1、体验游戏。

教师:“小朋友现在都知道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爸爸妈妈为我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没有办法用话来说。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怀着宝宝的妈妈。请每个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当作是肚子里的宝宝,一起跟老师来做一些动作,注意做动作时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幼儿系好大口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

2、幼儿谈谈做妈妈的感受。

教师:“小朋友做妈妈的感觉怎么样?”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呢?在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可妈妈再苦、再累,她也不怕,因为有了你,妈妈就是最幸福的人!”

“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八

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课件:我从哪里来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

1、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

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

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

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

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

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

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

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妈妈我爱你!

妈妈真辛苦!

我要帮妈妈做事。

我要听妈妈的话。

成功之处:上好一节科学活动,特别是有关宝宝出生方面的课,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会变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课件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孩子明白一个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体验到母亲的艰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宝宝明白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明白,一个生命创造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处:如果能请一位怀孕的妈妈或医生阿姨讲述妈妈怀孕时的艰辛,讲讲宝宝出生时的故事,幼儿会更感兴趣,记忆会更深刻。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及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体会妈妈为我们成长付出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点: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婴儿图片,引出主题。

1、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观看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观看课件,话音1:“爸爸的种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样游呀游,去寻找妈妈的种子―卵子。有一粒种子游得最快,它见到妈妈的种子后迅速地钻了进去,与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圆球―胚胎,胚胎不再让其他小蝌蚪进门了,它慢慢地滚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

话音2:“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它的名字叫胎儿。”

话音3:“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

话音4:“小婴儿就出来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教师:“刚才讲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小宝宝在肚子里象什么?我们刚看到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动哪些地方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dd看一看。

1、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组织幼儿讨论:

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四、用动作表现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做胎儿时的生活。

“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像什么?我们来当一次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吧,学一学,动一动。”

我要挥动魔法棒所有人回到肚子里。

五、游戏体验,“我来做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教师:“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地长大可以坐―爬―走―跑,我们再来学一学感受下小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1、体验游戏(个别幼儿)。

教师:“小朋友现在都知道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爸爸妈妈为我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没有办法用话来说。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怀着宝宝的妈妈。请每个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当作是肚子里的宝宝,一起跟老师来做一些动作,注意做动作时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幼儿系好大口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小心走路、弯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等)。

2、幼儿谈谈做妈妈的感受。教师:“小朋友做妈妈的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

3、讨论:“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一会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六、结束部分“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活动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幼儿爱的情感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让幼儿从小知道爱父母和长辈、同伴,老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同伴、老师的品质,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爱的情感不断升华。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2、培养幼儿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能够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玩”这一探索活动使幼儿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使幼儿了解空气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风铃、蒲扇、纸条、塑料袋、风车、报纸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在小组中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尝试。

幼儿可任意选择材料进行探索活动,在探索中可互相交流也可换着玩。

2、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请幼儿说说刚才玩了些什么?

(2)你是怎么玩的?

(3)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提出疑问引导幼儿继续探索。

“老师刚才也玩了,但是为什么我拿着的纸条它一动也不动,一点也不好玩呢?”

4、请幼儿再玩玩具,和风做游戏,体验风的存在。

(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找到风了吗?

(2)风在哪里?你觉得风是怎样产生的?

四、活动延伸:

通过再玩活动材料如风车,感。

知风的大小与转动速度的关系等。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一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

二、看课件。

1、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

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

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

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

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

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

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

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妈妈我爱你!

妈妈真辛苦!

我要帮妈妈做事。

我要听妈妈的话。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二

“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孩子和家长。敏感的话题常常困扰年轻的父母因为尴尬而回避,甚至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幼儿。而幼儿好奇的天性并不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1、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了解妈妈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课件 2、小枕头若干。

1、课件出示婴儿图片,引出主题。

1) 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 播放课件,让幼儿通过观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同时鼓励孩子大胆发问。

看了刚才播放的画面,你找到正确的答案了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老师吗?

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爸爸的种子找到妈妈的种子,形成一个小圆球,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胎儿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3、 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 请幼儿猜想:“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同时用动作加以表现。

2) 请幼儿一起表演。

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 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幼儿表演两遍,第一遍师领)

4、让幼儿直观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 出示怀孕妈妈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怀孕妈妈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你们在妈妈的肚子里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也越来越大,想一想妈妈会有些什么感觉呢?我们来听一听妈妈的话。

2)、点击课件《妈妈的话》。(附后)

3)、游戏:《学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小枕头,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 -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老师按照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蹲下系鞋带—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等进行语言提示。

5)我们应该对妈妈说声“谢谢妈妈”。

5.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活动。

附:《妈妈的话》

我的宝贝:

自从你住进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真开心啊!

那时候,妈妈每天上班时都要乘汽车,可是一闻到车厢里浓重的汽油味,就会昏昏沉沉,经常想吐。但是妈妈心里却很高兴,因为有你这个小宝贝与妈妈做伴。不过妈妈有时也会感到不安,因为乘车时怕你会被挤着、吓着,所以妈妈总是用两只手护着你。

下班后妈妈总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常常累得连饭也不想吃。但想到医生阿姨的嘱咐:要多吃些饭菜、水果,好让肚子里的你能有充足的营养。妈妈就强忍着阵阵恶心,硬逼着自己吃下饭,等到后来你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运动了,左一下右一下踢着妈妈的肚子,虽然感觉有些不舒服,但这样能让妈妈感觉到你很健康,妈妈就非常开心了。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三

让幼儿在游戏过程学说方位词,激发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的表达。

小猫胸若干,小鱼若干,房子、大树各一,手帕老鼠若干,音乐录音。

音乐游戏—集体谈话—抓老鼠。

一.音乐游戏:找小猫。

1.是妈妈,你们是谁?

2.和妈妈一起做做迷藏的游戏好吗?躲起来可要轻轻的哦。

二.集体谈话。

1.我刚才找到的小猫,你躲在哪里?

2.教师帮助犹如说出前、后、旁边的'方位词。

3.第二遍游戏。

4.个别幼儿讲述自己躲在哪里,注意幼儿的方位词。

5.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并给小鱼奖励。

三.抓老鼠。

1.我们老鼠喜欢吃鱼,最喜欢抓什么?

2.现在我们去看一看老鼠躲在哪里,每只小猫抓一只老鼠,记住在哪里抓住老鼠,来告诉妈妈。

3.幼儿抓老鼠。

4.幼儿自由讲述在哪里抓到老鼠。

5.儿歌:小花猫。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爱好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幻灯片、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枕头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黄老师的肚子和其他老师的肚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想不想知道你们在妈妈肚子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朋友你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身体里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东西友好地结合在一起,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这个小房子叫子宫,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3、出示图片,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种子—芝麻—花生—葡萄—西瓜。

师: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吃东西的?(靠脐带)。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做什么?(刚开始是睡觉,到后来会运动)。

4、小游戏《变魔术》,学学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都干些什么。

请幼儿表演: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出来终于出来了,好亮堂啊。

6、情景剧表演《我来做妈妈》,体验做妈妈的辛苦。

7、妈妈从怀你们到生出你们一直到把你们抚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要如何报答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

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哟!今天回家就请你们大声的把心里话对妈妈叫出来,好不好。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活动。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五

1、能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积极探索塑料袋的多种玩法。

2、练习追逐跑和躲闪,提高幼儿对信号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

3、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身体活动带来的乐趣。

1、幼儿人手一个塑料袋(课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一根橡皮筋(套在手腕上)和一个夹子。

2、铃鼓一面。

3、幼儿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较为熟悉,能随节奏在圆圈上作相应的“走”、“快快地走”及“跑”的动作。

4、教师口袋里多备些塑料袋、橡皮筋和夹子,以备个别幼儿损坏之需。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吹泡泡”进入活动场地。

师:小朋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吹泡泡”吧!(师带领幼儿律动进入活动室,围成一个大圆圈)。

评析:教师精神饱满地带领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吹泡泡的情节,一下子便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

2、热身游戏《吹泡泡》。

(1)集体玩吹泡泡的游戏。

师:来,我们一起来围成一个大泡泡。(游戏一次)。

(2)听指令分组玩吹泡泡的游戏。

师:我们再来吹小泡泡,好吗?好,x个小朋友围成一个小泡泡,找空的地方玩吹泡泡的游戏。(根据幼儿总人数来定,游戏2次左右,第二次变换人数。玩好后,集中,围成一个大圆圈)。

评析:作为本次活动的热身游戏,它通过集体与分散两种形式很好地将整个活动串联了起来,并且打破了跳诸如跳热身操之类的传统热身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变“泡泡”。

(1)引出“泡泡”,激发兴趣。

师:刚才我们用身体围成了许多泡泡,看,老师这儿有个塑料袋,我来把它变成一个小泡泡。

(2)教师吹泡泡,幼儿观察。

师:咦,我的泡泡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

(3)教师边讲解边再次示范“变泡泡”的要领。

师:哦,原来我往袋子里面使劲吹气,然后赶紧用手捂住,用力拧一拧,用橡皮筋扎紧,这样泡泡就变出来了。

评析:“变泡泡”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的过程,教师生动夸张的体态语言让幼儿一下子便了解了“变泡泡”的要领。

(4)启发幼儿想出更多“变泡泡”的方法。

师:除了往袋子里面吹气,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袋子变成泡泡呢?(用气筒往袋子里面吹气、拿着袋子转一圈,把空气装进去等)。

(5)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变出“泡泡”。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口袋里的袋子拿出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也来变出圆圆的泡泡吧!

评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尽情的阐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且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出泡泡,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2、玩“泡泡”。

(1)探索让泡泡“飞起来”的方法。

幼儿在原地尝试让泡泡“飞起来”。

师:怎样让我们的泡泡飞起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

师:你的泡泡飞起来了吗?你是怎么玩的,请你边玩边说。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六

1、通过看看、讲讲,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了解家长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2、在日常生活中能体谅、关心孕妇及自己的父母。

1、录像带(宝宝的成长过程)

2、班上联系怀孕的老师

3、请家长、幼儿共同完成调查表: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做了什么?

(一)初步了解孕妇在行动上的不便,激发幼儿关心、帮助孕妇的愿望。

1、小宝宝在出生之前,生活在哪里?

幼儿:生活在妈妈的肚子里。

2、我们幼儿园姜老师肚子里有了小宝宝后,生活上有哪些不方便?

幼儿1:做操不方便,弯腰不方便。幼儿2:姜老师上楼梯很累,我见过她扶着栏杆很累的。幼儿3:她重一点的东西会拎不动。

3、小朋友,你怎么关心姜老师?你能为他做什么?

幼儿1:看到她的东西掉在地上,我会帮她捡。幼儿2:我帮她擦桌子、我帮她擦椅子。幼儿3:如果我和姜老师一起乘汽车,我就把座位让给她。

4、小结:小朋友都愿意关心、帮助姜老师,姜老师心里一定很高兴,小宝宝也会生活得更舒服,长得更健康。

评析:因为幼儿亲眼目睹了怀孕老师在工作、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因此在讲述过程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帮助怀孕老师的愿望油然而生,我们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是这一环节成为关爱教师和幼儿自我教育的过程。

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妈妈要为他准备那些事情?(看录像)

幼儿1: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的,妈妈要为小宝宝准备小衣服。幼儿2:妈妈要吃很多有营养的东西,妈妈要做操。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越长越大,等到妈妈的`肚子里放不下时,小宝宝就出生了。

评析:幼儿边看录像边议论:小宝宝吸收的是妈妈的营养,是靠脐带吸收营养;长大一点小脚会踢来踢去,还会翻身呢。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被直观形象的录像吸引住了,他们都发出惊叹:我们小时侯都是这样的!幼儿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你做了那些事?

幼儿1、我生病住院时,妈妈好几天没睡觉,陪着我。

幼儿2、小时侯我在夜里很会哭,爸爸经常抱着我在房里走来走去。

幼儿3、爸爸每天要给我泡很多奶粉,说我是吃奶粉长大的。

评析:在调查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本次调查和交流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了父母的艰辛劳动,特别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调查表的过程,更是融洽了亲子关系。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将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

评析:从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幼儿对父母的辛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从心底里爱自己的亲人。通过相互讲述,表达了自己关心报答父母的美好愿望。

1、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为怀孕的老师、阿姨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带一套自小到大的照片,在语言区讲述自己成长的趣事或故事。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七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及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

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婴儿图片,引出主题。

1、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观看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观看课件,话音1:“爸爸的种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样游呀游,去寻找妈妈的种子—卵子。有一粒种子游得最快,它见到妈妈的种子后迅速地钻了进去,与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圆球—胚胎,胚胎不再让其他小蝌蚪进门了,它慢慢地滚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

话音2:“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它的名字叫胎儿。”

话音3:“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

话音4:“小婴儿就出来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教师:“刚才讲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小宝宝在肚子里象什么?我们刚看到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动哪些地方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组织幼儿讨论:

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四、用动作表现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做胎儿时的生活。

“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像什么?我们来当一次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吧,学一学,动一动。”

我要挥动魔法棒所有人回到肚子里。

五、游戏体验,“我来做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教师:“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地长大可以坐—爬—走—跑,我们再来学一学感受下小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1、体验游戏(个别幼儿)。

教师:“小朋友现在都知道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爸爸妈妈为我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没有办法用话来说。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怀着宝宝的妈妈。请每个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当作是肚子里的宝宝,一起跟老师来做一些动作,注意做动作时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幼儿系好大口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小心走路、弯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等)。

2、幼儿谈谈做妈妈的感受。教师:“小朋友做妈妈的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

3、讨论:“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一会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六、结束部分“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活动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幼儿爱的情感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让幼儿从小知道爱父母和长辈、同伴,老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同伴、老师的品质,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爱的情感不断升华。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八

(一)。

本节内容是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是前面几节内容的延续,“水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正是同学在做前面几节课的实验时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同学在生活中很容易发现的问题,所以这课的导入可激发同学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积极考虑和提问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老师可以先提出几个现象,比方:一杯冰水的外壁的水珠从哪里来呢?吃冰棍时包装袋外面的水珠从哪里来的?等。也可以让同学一起回忆一下,自身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相似的现象,并提出过疑问,使同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堂课的探究中,使这堂课起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同学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

让同学对“杯外的水珠从哪里来”进行假设,可以培养同学勇于探究,喜欢考虑的习惯。这个活动可以让同学从原有的知识水平动身,展开充沛的考虑,不论对与错,只要同学的回答符合一定的思维逻辑,老师都不应该否定,鼓励同学积极考虑。提出假设之后再开展全班的讨论,对假设进行分析和验证,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不合理的解释,使考虑进一步深入,使同学认识到杯外的水珠不是冰融化得来的。(稿)。

那么这时同学会随之而发生这样的问题:“那杯外的水珠究竟和冰有关系吗?”在这一环节,我尝试让同学从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动身,即1提出问题水珠和杯中的冰有关系吗2提出假设水珠和杯中的冰有关系3设计实验同学尝试设计对比实验4实验验证同学动手操作5得出结论水珠和杯中的冰有关系。经历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同学更具体的理解这几个步骤,同时可以很好的启发同学的思维,让同学尽可能的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尤其对同学小组设计实验这一个环节,让同学在动手之前先动脑,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对于如何设计实验是一个难点,可以给同学一些提示,让同学了解什么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往往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对比实验,同学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

同学继续会发生问题:“水珠和冰之间到底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同学的思维在层层深入,这时同学又会有新的假设,老师也可通过一些连续的问题,激发同学的考虑,如: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哪里来的?水蒸气会变成水吗?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水?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很好的引导同学,从而使同学更好的了解到水珠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概念较笼统,老师应详细讲解,也可用图画的形式协助同学理解。

最后可让同学尝试着解释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方:冬天玻璃窗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打开冰箱,看到的那些白雾从哪里来的?等一些问题,可以加深同学对上述结论的理解和运用。

在整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乏,比方课堂纪律不太好,同学喜欢乱插嘴,做实验时有乱玩弄器械等情况,课堂效果不是太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时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同学心理,同时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如何更好的掌握课堂纪律,使同学的学习效果明显增强。备课还应更充沛一些,对同学在课上的表示做出和时的调整,使整堂课有条不紊。新课程理念的知识还应多学习,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科学素养,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

(二)。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设计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实验方案。为了顺利完成本课制定的活动目标,我在导入中设计几种常见的生活情景,如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子上的小水珠和植物叶子上的小水珠引入本课教学。我设计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教学中多让同学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实践活动。尊重同学,体现了教学的公平、民主性。多处为同学们提供大胆猜测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同学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这一细节的设计上,让同学动手前先动脑。同学借助于教师的提示与自身的设想,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充沛依据实验资料大胆设计,体验科学学习探究的无限乐趣。

做得不够的地方:

1、实验前,没说清楚注意事项。例如给玻璃片加热要均匀,时间控制在25—30秒。

2、同学对小水珠形成的原因难以达成共识;

3、拓展问题没处置好。

小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篇十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及人的生长过程,能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想像力。

3、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体会妈妈为我们成长付出的辛苦。

5、愿意与妈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录象,电脑,大屏幕,每人一个大布口袋(大约8斤重,可以绑在腰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你们看是谁?”(电视上出现一位孕妇,讲述自己肚子里的宝宝。)。

“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呢?”

二、观看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观看课件。

话音1:“爸爸的种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样游呀游,去寻找妈妈的种子—卵子。有一粒种子游得最快,它见到妈妈的种子后迅速地钻了进去,与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圆球—胚胎,胚胎不再让其他小蝌蚪进门了,它慢慢地滚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

话音2:“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它的名字叫胎儿。”

话音3:“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

话音4:“小婴儿就出来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教师:“刚才电视里讲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用动作表现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做胎儿时的生活。

教师:“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像什么?我们来当一次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吧,学一学,动一动。”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动作,教师话音:“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豆豆,紧紧抱成一团,一动也不能动。慢慢长大些,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嘿嘿,右边两下嘿嘿。我还要学踢足球,左脚两下,右脚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小嘴巴,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来出来我终于出来了,ye~~!”

教师:“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地长大可以坐—爬—走—跑,我们再来学一学感受下小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游戏体验,“我来做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1、体验游戏。

教师:“小朋友现在都知道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爸爸妈妈为我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没有办法用话来说。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怀着宝宝的妈妈。请每个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当作是肚子里的宝宝,一起跟老师来做一些动作,注意做动作时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幼儿系好大口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小心走路、弯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等)。

2、幼儿谈谈做妈妈的感受。

教师:“小朋友做妈妈的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呢?在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可妈妈再苦、再累,她也不怕,因为有了你,妈妈就是最幸福的人!”

“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450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